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六语下(RJ) 第4单元 10 《古诗三首》 PPT课件+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10.古诗三首之《竹石》(精华版@配教案).pptx
    • 课件
      10.古诗三首之《马诗》(精华版@配教案).pptx
    • 课件
      10.古诗三首之《石灰吟》(精华版@配教案).pptx
    • 教案
      10 《古诗三首》(教案与教学反思).docx
    • 视频
      马.mp4
    六语下(RJ) 第4单元 10 《古诗三首》 PPT课件+教案01
    六语下(RJ) 第4单元 10 《古诗三首》 PPT课件+教案02
    六语下(RJ) 第4单元 10 《古诗三首》 PPT课件+教案03
    六语下(RJ) 第4单元 10 《古诗三首》 PPT课件+教案04
    六语下(RJ) 第4单元 10 《古诗三首》 PPT课件+教案05
    六语下(RJ) 第4单元 10 《古诗三首》 PPT课件+教案06
    六语下(RJ) 第4单元 10 《古诗三首》 PPT课件+教案07
    六语下(RJ) 第4单元 10 《古诗三首》 PPT课件+教案08
    六语下(RJ) 第4单元 10 《古诗三首》 PPT课件+教案01
    六语下(RJ) 第4单元 10 《古诗三首》 PPT课件+教案02
    六语下(RJ) 第4单元 10 《古诗三首》 PPT课件+教案03
    六语下(RJ) 第4单元 10 《古诗三首》 PPT课件+教案04
    六语下(RJ) 第4单元 10 《古诗三首》 PPT课件+教案05
    六语下(RJ) 第4单元 10 《古诗三首》 PPT课件+教案06
    六语下(RJ) 第4单元 10 《古诗三首》 PPT课件+教案07
    六语下(RJ) 第4单元 10 《古诗三首》 PPT课件+教案08
    六语下(RJ) 第4单元 10 《古诗三首》 PPT课件+教案01
    六语下(RJ) 第4单元 10 《古诗三首》 PPT课件+教案02
    六语下(RJ) 第4单元 10 《古诗三首》 PPT课件+教案03
    六语下(RJ) 第4单元 10 《古诗三首》 PPT课件+教案04
    六语下(RJ) 第4单元 10 《古诗三首》 PPT课件+教案05
    六语下(RJ) 第4单元 10 《古诗三首》 PPT课件+教案06
    六语下(RJ) 第4单元 10 《古诗三首》 PPT课件+教案07
    六语下(RJ) 第4单元 10 《古诗三首》 PPT课件+教案08
    六语下(RJ) 第4单元 10 《古诗三首》 PPT课件+教案01
    六语下(RJ) 第4单元 10 《古诗三首》 PPT课件+教案02
    六语下(RJ) 第4单元 10 《古诗三首》 PPT课件+教案03
    还剩2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六语下(RJ) 第4单元 10 《古诗三首》 PPT课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六语下(RJ) 第4单元 10 《古诗三首》 PPT课件+教案,文件包含10古诗三首之《竹石》精华版配教案pptx、10古诗三首之《马诗》精华版配教案pptx、10古诗三首之《石灰吟》精华版配教案pptx、10《古诗三首》教案与教学反思docx、马mp4等5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91页, 欢迎下载使用。

    10.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写“络、锤”等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默写《竹石》。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古诗,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马诗》,读准“燕”字的读音,会写“络”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了解古诗大意,并在此基础上背诵古诗;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渴望立功报国的志向。

    3.以《马诗》为例,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看!这些马漂亮吧,神气吧?你们都知道哪些有关马的知识呢?(播放视频)

    2.原来古代人也很喜欢马,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歌咏马,赞美马。其中在众多歌咏马的名篇中,有一首诗独树一帜,千古流传,表达了许多人的共同愿望,你们想知道是哪首诗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一首古诗《马诗》(板书课题:马诗)

    3.了解作者,感知背景

    作者简介:李贺(约790—约816),字长吉,唐代诗人。我国文学史上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鬼”之称。   

    主要作品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马诗二十三首》。

    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作者不得志之时。而“燕山”一带又是藩镇割据、战乱频繁的地方本诗正是当时所写的。

    初读古诗,读出节奏

    1.自由朗读《马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再读古诗,注意节奏,读流利。

    3.教师范读,明确停顿。

    (1)教师范读,学生标注停顿。

    (2)指名学生读,交流停顿。

    课件出示: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4.书写指导:(“络”字左窄右宽。“各”第一撇较短,横撇和捺宜伸展。)

    5.学生齐读古诗。

    三、再读古诗,理解大意

    1.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

    一看诗题明对象,二看作者知背景,三看诗文解大意,四看资料悟诗情,插图注释也要看, 反复诵读入诗境。

    2.借助课文注释,同桌相互交流古诗大意。

    3.古诗解读: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燕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翻译:塞外大沙漠里,黄沙在月光的映照下犹如皑皑的白雪。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

    (2)想象画面:自读前两句诗,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空旷的沙漠上,沙子如雪一般。连绵的燕山上,月亮像弯钩一样。(清冷、悲凉)

    (3)讨论交流:作者为什么特意描写“大漠”“燕山”这些地方?这对表现马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呢?

    点拨:“大漠”“燕山”是古时候的边塞之地,那里曾有过无数的战争,也曾有过无数征人的生命与鲜血在那里挥洒。这悲凉、清冷的场面从侧面衬托了诗人壮志未酬、怀才不遇、异常愤懑的心境。

    过渡:如果有一匹骏马能在这样秋高气爽的疆场上纵横腾跃,那会是多么威武豪迈。可恰恰相反,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后两句。

    (4)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何当】什么时候。【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翻译:什么时候我能给马套上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飞快奔驰着,踏遍这清爽秋日时的原野。

    5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一匹怎样的马?你能想象到诗句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场景呢?

    诗人骑着一匹戴上了金络头的战马,驰骋在战场上。(现实的无奈、悲凉)

    6讨论交流:作者为什么作者会期盼给马戴上金络脑?诗人想借“快走”“清秋”表达什么?

    点拨:给马戴上金笼头,说明这匹马很贵重,很受重用。借“快走”“清秋”表达了诗人渴望驰骋疆场,肃清敌人的志向。

    朗读指导:试着读出这种无法实现报国志向的无奈、悲凉之情吧。

    7讨论交流:请你结合课前查阅的诗人生平资料,想想李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只是为了写马的轻捷矫健吗?同桌之间先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诗人李贺少年成名,声名远播,但仕途失意,始终不能大展宏图。诗人通过咏叹马的命运,来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和不遇于时的感慨。)

    写法探究,体会诗情

    1.题目是《马诗》,却不见一个马字,是否离题了?为什么?

    预设:因为诗人是借马来抒发自己的壮志情怀及怀才不遇的感叹。

    2.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真的只是在写马吗马能发出这样的呼唤吗

    点拨:实际上,这首诗是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的,通过咏马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抒发诗人自己怀才不遇、不被赏识,渴望被重用、建功立业的心情。

    4.托物言志:将某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诗人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课堂小结,随堂演练

    1.教师小结:诗人李贺的这首诗,既是写马,也是写人。马,希望在广阔无边的天地里自由地奔驰;人,也希望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诗人借马喻人,表达自己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志向。

    2.马诗》这首诗采用的写作手法是(   

    A.借景抒情        B.托物言志        C.借古讽今

    3.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理解和想象的画面试着背诵《马诗》。

    4.课后搜集有关马的诗歌作品。

     

    板书设计

    马 诗

                             写景:边疆战场,宁静荒凉

                               抒情:驰骋沙场,报效祖国

                           借马喻己  托物言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锤、凿、焚”3 个字。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回顾旧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马诗》,让我们一起背诵这首诗,全班集体背诵.

    2.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李贺通过咏马表达自己的志向。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另一首托物言志诗——《石灰吟》。看看这首古诗又表露了诗人怎样的人生志向。

    二、聚焦诗题,了解作者

    1.出示“吟”字,了解诗题。

    师:同学们,古人写诗经常在题目中用上一个字——“吟”吟,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有吟诵、赞美之意。我们也曾经学过题目中带有“吟”字的古诗,如居易的《暮江吟》、孟郊的《游子吟》,谁能给大家背一背?(抽生背诵)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带“吟”的诗——明代于谦《石灰吟》(板书课题)。《石灰吟》可以说是一首描写石灰的赞歌。(齐读诗题)

    3.作者简介: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主要作品:《咏煤炭》《暮春遇雨》《平阳道中》《于忠肃集》等。  

     初读古诗、读出节奏

    1.自由朗读《石灰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再读古诗,注意节奏,读流利。

    3.教师范读,明确停顿。

    (1)教师范读,学生标注停顿。

    (2)指名学生读,交流停顿。

    课件出示:

    石灰吟

        chuí/záo/出深山,烈火/焚烧fénshāo/若等闲。

    粉骨/suì/hún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4.书写指导:(“锤”字右部横画较多,书写时要注意笔画的长短变化。“凿”字“业”两竖左短右长,横拉长;下框方正.“  ”不要多写或少写一横。)

    5.学生齐读古诗。

     再读古诗,理解大意

    过渡:于谦笔下的这首诗,简练地展现了石灰的生命历程。我们一起来看看石灰的自述

    1.古诗解读: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若】好像。  【等闲】平常。)

    翻译: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捶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2)自读前两句诗思考:这两句诗描写了石灰的什么特点?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点拨:体现了石灰不畏艰难的特点。读到“千锤万凿”,仿佛看到了铁锤,听到了铁锤击打声读到“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眼前仿佛出现了焚烧的火光烈焰、生石灰入水的腾腾热气。读完古诗,我们能想象出石灰石在石灰窑里被烧成石灰粉的过程

    朗读指导:大家在读这两句时,最好重读“千锤万凿”“烈火焚烧”,这样就可以读出石灰石的坚韧与无畏。

     

    过渡:石灰还经受了什么磨难?读第三、四句诗,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浑】全,全然。  【清白】指高尚的节操。)

    翻译:即使石灰石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因为它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间。

    (4)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点拨:“清白”既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这两句诗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达了诗人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体会石灰勇于献身、清白留世、洁身自好的品质。

    5)为什么即使粉骨碎身它也不怕?

    点拨:为保持清白的节操,即使死了也值得,这向来是古代圣贤所推崇的。

    朗读指导:清清白白做人,纵使粉骨碎身也毫不畏惧,这正是诗人心中的坚定信念。大家在朗读这两句诗时,要尽可能读出诗人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志向而无所畏惧的精神。

    五、写法探究,领悟诗情

    1.全班交流:这首诗要表达的深层意思是什么?

    点拨:本诗属于托物言志诗。看起来描写的是石灰,实际上是诗人借石灰的志向、清白和坚强不屈,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

    2.思考:诗人为什么要写石灰?他真的只是在写石灰吗?这与“石灰”有什么关系呢?

    点拨:石灰如人,人如石灰。诗人以石灰自喻,借石灰不怕牺牲和要留清白的特点,说明了自己不管遭受多大的挫折,即使粉身碎骨,也要保持崇高的品格。

    3.托物言志:将某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诗人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课堂小结,随堂演练

    1.教师小结:《石灰吟》中诗人用托物言志的方法,清白是于谦之志,清白是立身之本,清白是民族之魂!于谦人虽远去,但精神长存。今天,我们学习于谦的《石灰吟》,就是学习他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崇高精神

     

    2.石灰吟》这首诗的作者是(   

    A.李白        B.于谦        C.苏轼

    3.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理解和想象的画面试着背诵《石灰吟》。

     

    板书设计

    石灰吟

                             石灰: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身碎骨

                                品质:不怕牺牲,洁身自好

                           借石灰喻己  托物言志

     

    课时

    课时目标

    1.读准“劲”字的读音。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默写《竹石》。

    3.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一、图片导入引出新知

    1.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首古诗《竹石》。这些竹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插入竹子图片

    合作探究:竹子具有哪些品质?

    提示:可从竹的习性、生存环境、自然特点、外形、用途等方面思考。

    (1)竹成片生长,中空外直,很谦虚;

    (2)它四季常青,不惧寒冷,很坚强;

    (3)竹不开花,朴素,保持本色;

    (4)它扎根很深,打牢基础,脚踏实地;

    (5)可做生活用具、建筑材料、运输工具,实用价值高。

    2.诗人简介:郑燮(1693-1766),字克柔,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晚年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擅长画兰、竹、石,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品有《竹石》《修竹新篁图》等,著有《郑板桥集》。(出示郑板桥作品欣赏)

    3.知识链接:这是一首题在《竹石图》上的题画诗。以竹子为主题的绘画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这幅图把竹子和石头画在一起,诗人又为这幅画题了一首诗。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岁寒三友:松竹梅

     初读古诗、读出节奏

    1.自由朗读《竹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汇报交流正确读音:“燮”读xiè,“劲”是多音字,在这里读jìng。

    3.教师范读,明确停顿。

    (1)教师范读,学生标注停顿。

    (2)指名学生读,交流停顿。

    课件出示:

    竹 石

         咬定/青山//放松立根/原在/破岩/

         千磨/万击//坚劲任尔/东西/南北/

    4.学生齐读古诗。

    再读古诗,理解大意

    1.古诗解读:

    (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原】本来,原本。【破岩】裂开的岩石,指岩石的缝隙。)

    翻译:竹子抓住青山一点儿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的缝隙当中。

    2齐读诗的前两句,这两句诗中有两个动词很生动形象,你能找出来吗?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点拨:“咬、立”把竹子拟人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定的信念。

    3)“咬定”“不放松”让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点拨:坚韧的竹子从岩石缝隙中长出来,挺立在青山之上。这里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竹子坚韧不拔的意志。

    朗读指导:竹子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决心才能将根牢牢扎在裂了缝的、破碎的岩石中啊!大家在朗读这两句诗时要把这种勇气和决心读出来。

    4)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坚劲】坚韧挺拔。【任】任凭。  【尔】你。)

    翻译:经历千万次的磨炼仍然坚韧挺拔,任凭东西南北风的呼啸也不动摇。

    5)“千”“万”“任”这些字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点拨:“千”“万”是虚指,写出竹子坚韧从容的神态。“任”字写出了竹子凛风而立、无畏无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

    (4)读第三、四句诗,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预设:竹子面对东西南北风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仍然坚韧挺拔。

    朗读指导:竹子面对无数的磨难、恶劣的环境,仍不屈不挠。大家在朗读这两句诗时要将这种精神读出来。

    四、写法探究,领悟诗情

    1.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长在岩石中的竹子那种在艰难、恶劣的环境中仍然坚韧不拔、坚强不屈精神的赞美之情。

    2.诗人仅仅是在赞美竹子吗?

    点拨:这首诗看起来描写的是竹子,其实是借助竹子的形象表现了诗人面对恶劣环境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坚定意志,以及自己刚正不阿的高尚情操。

    3.合作探究:《石灰吟》和《竹石》这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不同点这两首古诗所写的事物不同,《石灰吟》写的是石灰石,《竹石》写的是竹子。

    相同点:这两首古诗都写出了事物的特点,即两种事物所处的环境都很恶劣,但两种事物身上都有着高尚的品质。

    4.合作探究:诗人在写石灰石和竹子时只是单纯地赞叹它们吗?

    《石灰吟》一诗,诗人借歌咏石灰石,来表达诗人自己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洁品格在人间的志向。

    《竹石》一诗借竹子坚韧的傲气,表达了诗人面对恶劣环境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坚定意志,以及自己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高尚情操。

    5.合作探究:这三首诗,在表达的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古诗

    描写的事物

    抒发的志向

    表达方法

    《马诗》

    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托物言志

    《石灰吟》

    石灰

    不怕牺牲,洁身自好

    《竹石》

    正直倔强,高傲风骨

    共同特点是都借一种事物表明自己的志向,这种方法叫做托物言志。

    6.写法借鉴

    托物言志,是指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借助所描写的事物来抒发自己的远大志向、坚定信念,表现自己的某种精神或某种品格。采用托物言志写法的前提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者相似点,这样才能寄意于物,达到突出主旨的目的。

    本课的三首古诗都是名为咏物,实则写人,诗人都是借事物来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

    拓展延伸,当堂反馈

    1. 《竹石》中诗人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借赞美竹子的顽强,说明做人要有骨气,不能随风倒,表达自己对当时黑暗、污秽的社会不妥协的斗争意志和高尚节操。

    2.出示托物言志的古诗

    梅 花                         青 松

    [宋] 王安石                        [元] 王冕

                       墙角数枝梅,                 大雪压青松

    凌寒独自开。                 青松挺且直

    遥知不是雪,                 要知松高洁,

    为有暗香来。                 待到雪化时

    3.背诵默写古诗。

    4.搜集关于竹的典故和含有竹的诗句。

    5.搜集并积累关于托物言志的古诗,或者题画诗。

    板书设计:

    竹石

                             石灰:咬定   千磨万击

                                品质:立根   东西南北风                        

    借竹子喻己  托物言志

    教学反思:

    《古诗三首》是托物言志诗,通过所写的事物抒发了作者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的坚定志向。教学过程中遵循“整体感知—知人识文—分析品味—理解共鸣”的古诗教学程序,通过一个个层层推进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紧紧扣在理解作者思想情感上来推进课堂,放手给学生思考、讨论,教学秩序井然,教学收效良好。但学生真正能感悟到作者心境,为什么?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来体会这首诗的感情的。

    1.抓住诗眼,挖掘诗的内涵。教学中要抓住重点词句,围绕重点词句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的意境。古诗中的思想感情一般表现得比较含蓄。教学时,必须启发学生逐句逐段地进入诗中所描写的意象中去感受,去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3.反复吟咏,从感性意象到达理性领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古诗必须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首先要使学生对诗歌充分感知,通过诵读,在头脑中想象,逐步形成诗歌所表达的整体形象。

    4.注重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能够自学简单的古诗。

    从本节课来看,总体效果还可以,可以说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效果良好。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六语下(RJ) 第4单元 10 《古诗三首》 PPT课件+教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