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24课 唐诗三首——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堂堂练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24课 唐诗三首——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堂堂练01
    第24课 唐诗三首——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堂堂练02
    第24课 唐诗三首——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堂堂练03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24课 唐诗三首——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堂堂练

    展开
    这是一份第24课 唐诗三首——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堂堂练,共6页。

    24 唐诗三首——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堂堂练

    1.下列各句中加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能对面为盗贼(忍耐)

    B.俄顷风定云墨色(一会儿)

    C.吏呼一何怒(多么)

    D.向牛头充炭直(挂)

    2.给下列加的字注音。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冰辙(______

    翩(______     牛(______     ______

    3.解释下列句中加的词。

    1)三男邺城__________

    2)大天下寒士俱欢颜__________

    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__________

    4)卖炭得钱何所__________

    5)回车牛牵向北__________

    6)宫使驱将不得(__________

    4.文学常识填空。

    1)杜甫,字__________,曾自称__________,后世称其为“杜少陵”,安史之乱后入蜀,一度挂着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衔,因此后人又称他为__________

    2)白居易,字____________________代著名诗人,晚年自号__________。其在诗歌上一向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5.按提示默写。

    1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推及人,体现诗人博大胸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卖炭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写出了老翁精疲力竭的情态。

    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狂风停歇之后云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的境况。

    4)《石壕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两句写出了卖炭翁的苍老与烧炭的辛劳。

    B.“把”“称”“回”“叱”“牵”这一连串行为,刻画出了宫使专横凶残、蛮不讲理的样子。

    C.“惜不得”看似轻描淡写的三个字,形象地写出了宫使对百姓毫不怜惜的丑恶嘴脸。

    D.这是一首叙事诗,简洁而完整地讲述了一个老人烧炭、卖炭以及最后失炭的经过。

    2卖炭翁与《石壕吏》中的老翁各有其不幸,两个诗人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请简述。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2)请对这首诗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8.试着将下面这一段文字改写成散文片段200字以内。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忍”应译为“狠心”。

    2.答案:juàn     qīn     yù     yè     bìn     niǎn     piān     chì     jì

    3.答案:1)防守

    2)遮盖,覆盖

    3)高耸的样子

    4)谋求

    5)吆喝

    6)吝惜

    4.答案:1)子美     少陵野老     杜工部

    2)乐天         香山居士

    5.答案:1)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3)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4)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6.答案:1C

    2相同点:都表达了对老百姓悲惨遭遇的同情(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不同点:白诗借以表达对“宫市”罪恶的控诉,杜诗借以表达对战争罪恶的控诉。

    解析:1)“惜不得”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面对宫使盘剥时的无奈、悲愤与绝望。

    2此题考查比较阅读,分析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异同。《石壕吏》写自己夜间投宿时的所见所闻。主人家三个儿子两死一存,为了躲避兵役,老翁越墙而走,最后老妇被带去了军营。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百姓悲惨命运的同情与关怀。白诗主要写了卖炭翁的不幸遭遇:辛苦烧炭,身上衣单,腹中无食,最后却被宫使以极低的价格将炭买去。诗中并无议论性的句子,在质朴的叙事中,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悲惨命运的同情与关怀。两诗都反映出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不同点:两诗批判的对象不同。《石壕吏》中造成老妇一家悲惨命运的是战争,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控诉。白诗中造成卖炭翁悲惨命运的是宫使与“宫市”制度,表达了作者对“宫市”制度的批判。

    7.答案:(1)D

    (2)该句运用了“飞”“渡”“洒”“挂罥”“飘转”“沉”一系列动词,细致地描写了狂风中茅草乱飞的情景,表现了诗人的痛惜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古诗词的内容的能力。D项,最后一段运用的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2)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语言之炼句的能力。解题时先找出本句的关键词,然后赏析本句所表现的内容,并结合诗歌的主题进行分析。

    8.答案:不久,风渐渐平息了,而云却渐渐凝成了墨色,深秋的天空中布着黑压压的乌云,增添了几分伤感。还好,屋里还能住,简单地收拾了一下,便准备睡下了。盖着那铁般冰冷的被子,我的心也被它冻结了。孩子的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我望着雨滴顺着折断的茅草落下,砸到布满灰尘的蜘蛛网上。在这漫漫长夜,脑海中不断剪辑着战乱的画面,要我如何挨到破晓……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第24课 唐诗三首——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堂堂练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