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知识点06 小说阅读之常见题型(原卷版)-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汇总与试题演练(全国通用)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知识点06 小说阅读之常见题型(原卷版)-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汇总与试题演练(全国通用)第1页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知识点06 小说阅读之常见题型(原卷版)-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汇总与试题演练(全国通用)第2页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知识点06 小说阅读之常见题型(原卷版)-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汇总与试题演练(全国通用)第3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知识点06 小说阅读之常见题型(原卷版)-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汇总与试题演练(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知识点06 小说阅读之常见题型(原卷版)-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汇总与试题演练(全国通用),共23页。
    小说阅读之常见题型
    【考点解读】
    1.新课标对小说阅读题型掌握的基本要求:能够明确小说题型分类,清晰小说的题型考点及答题方式。
    2.考查内容:围绕人物、环境、情节三要素展开分析,分为分析题、含义题、作用题和概括题,可分多种角度考察。
    【常见题型】
    (2021•天津滨海新区二模)阅读《一碗热汤》一文,回答问题。
    一碗热汤
    赵向辉
    立冬的一场雨,让这个小城的路面变得更凉了。
    傍晚,一个老婆婆蹒跚地走在大街上,她遇到餐馆就往里看两眼,直到看见这家义连香饭店。老婆婆慢悠悠推门走了进去,里面客人很多,她在角落一张没人的桌子前坐了下来。
    服务员上前问:“阿婆,吃点什么呀?”老婆婆哆嗦着说:“我有两块钱,能花一块钱喝碗热乎汤吗?”服务员怔了一下说:“能,等一下,我去端。”
    服务员没有直接去服务台,而是先进了员工更衣室。
    过了十来分钟,服务员端着一碗热腾腾的打卤面、一碗热汤,还有一个肉饼,送到了老婆婆的餐桌上。
    “我只有两块钱,不要肉,也不要面条,只喝汤就行。”老婆婆依旧哆嗦着说,而且,说完就留下了两行泪水。“婆婆,没事的,今天店里有活动,只要就餐就可赠送肉饼和打卤面,放心吃吧。”服务员亲切地说。
    老婆婆吃着面条,喝着汤,脸上挂着笑容。
    一会儿,一位帅气的男士走到老婆婆身边问:“阿婆,怎么不吃肉饼啊?是不好吃吗?”老婆婆微微一笑:“拿回去,给瘫在床上的老伴吃,他很长时间没吃过肉了。”
    “您今天这是出来做什么呀?”
    “给老伴买药,就剩下了两块钱,实在冷得厉害,我怕自己感冒病倒,再也不能照顾老伴,所以想花一块钱喝碗热汤再往家走。”
    “您家住哪儿?”
    “住在税务局那块儿。”
    男士离开老婆婆的餐桌,进了经理室。大约五分钟后,男士拿着一个纸箱子出来,和几个服务员私语了几句,然后喊道:“我是餐厅的经理,今天,餐厅搞活动,凡来就餐者,都有一次抽奖机会,抽中一二三等奖的当场兑现。”
    有顾客嘀咕,这不年不节的,也不是开业周年庆典啥的,搞什么抽奖活动啊?
    男士用左手拿着箱子走过三桌,三桌都没抽中。等到了老婆婆桌前,他说:“阿婆,吃好了吧,请您从里面抽一张奖券。”老婆婆茫然地望着男士。男士把箱子放低,示意老婆婆伸手进去拿出一张纸来。老婆婆还是茫然,但是她照做了,拿出来一小张粉色的方块纸。男士很利索地用右手拿过老婆婆手中的粉纸,把箱子倒了一下手,然后又倒回来,突然举起右手中的粉纸说:“阿婆中一等奖了!奖金两千元!”
    大家鼓起掌来。男士从衣袋里拿出整整齐齐的一沓现金,递给老婆婆说:“阿婆,这是奖金,收好了啊。”老婆婆说:“我不能要你的钱,我家里有钱。”男士说:“这不是我白给您的,是您抽奖中奖了,放心拿着吧。”老婆婆像在和男士说话,又像是自言自语:“今天我的运气真好,吃了赠送的面,还中了这么大的奖,看来老天还是舍不得让我和老头子死的。”
    一名男服务员拿着一串汽车钥匙走到老婆婆身边说:“阿婆,正好我下班,顺路送您回家吧。”老婆婆泪眼婆娑地上了一辆小轿车。
    继续抽奖,有两桌客人抽中了二三等奖,粉纸上分别写着免单和半价。结账时,这两桌客人都按原价结清了饭钱。一人说:“我看出来了。”另一人说:“你们都是好人,我会常来这里吃饭的。”
    客人都离开后,最先接待老婆婆的服务员问:“经理,你怎么想到这个点子的?太棒了!”经理说:“还得感谢你呢,我经过时正好听到了你和阿婆的对话,又看到你在前台拿出二十多元钱给阿婆买饭,决定帮老人家一把,匆忙中策划了抽奖活动,却被人看穿了。”
    开车出去的男服务员回来后,把车钥匙交给经理后说:“车上和老婆婆聊天,她已经80多岁了,太可爱了,像我太奶奶。”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8年5期,有删改)
    (1)请梳理选文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行文
    思路
    第一次
    特别对待
    第二次
    特别对待
    第三次
    特别对待

    内容
    梳理
    服务员自己花钱背着老婆婆给她买了一碗打卤面,一个肉饼。
    A.   
    B.   
    老婆婆以为自己运气好,并欣
    慰地认为是老天眷顾他们老两口。
    C.   
    老婆婆泪眼婆娑地上了车。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结合故事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第一次结合“老婆婆吃着面条,喝着汤,脸上挂着笑容”概括;第二次结合“男土很利索地用右手拿过老婆婆手中的粉纸,把箱子倒了一下,然后又倒回来,突然举起右手中的粉纸说:‘阿婆中一等奖了!奖金两千元’”概括;第三次结合“阿婆,正好我下班,顺路送您回家吧。老婆婆泪眼婆娑地上了一辆小轿车”概括。
    【答案】A老婆婆吃着面条,喝着汤,脸上挂着笑容。
    B经理以中两千元“大奖”的方式给她帮助。
    C经理安排服务员以下班顺路带老婆婆为名专车送她回家。
    (2)结合语境,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男士很利索地用右手拿过老婆婆手中的粉纸,把箱子倒了一下手,然后又倒回来,突然举起右手中的粉纸说:“阿婆中一等奖了!奖金两千元!”

    【解析】本题围绕人物形象考查句子赏析。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及作用。然后结合男士很利索地用右手拿过老婆婆手中的粉纸,把箱子倒了一下,然后又倒回来,突然举起右手中的粉纸说:“阿婆中等奖了!奖金两千元”分析即可。这个句子中有经理的动作“拿过、倒、举起”,还有他的语言:阿婆中一等奖了!奖金两千元!,所以描写方法是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根据全文内容可知,经理的这些动作和语言都是假装出来,是为了让老婆婆相信,这次抽奖是真的,表现了经理的善良和聪明。
    【答案】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语言描写。突出经理不想让客人看穿他刻意安排这次抽奖活动来帮助老婆婆的心理,表现了经理的善良和机智。
    (3) 联系全文,分析题目“一碗热汤”的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题目作用分析。标题“一碗热汤”是线索,贯穿全文,既是小说中实写的内容,概括了文章主要内容,也指饭店员工的善心、爱心,像一碗热汤一样,突出了主题:褒扬善心和爱心的可贵,赞美了善心传递的美好,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答案】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主题,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开头自然环境的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推动情节的发展。环境的寒冷和服务员、经理的热心形成了对比,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B.老婆婆已“抽中”一等奖,达到了经理的目的。作者之所以还要安排“继续抽奖”这一情节,是为了引发顾客看穿这一活动并主动放弃领奖,从而为餐馆节省支出。
    C.从全文来看,老婆婆是一个为人实诚本分,关爱老伴,有责任心,坚强乐观,要求不高,容易满足的人。
    D.文中老婆婆可怜的境遇、举动和一次次被“特别对待”后的表现成为选文唯一的线索。
    E.这篇写人叙事的文章,选材别出心裁,构思精巧,用善意的谎言彰显了当今社会关爱弱势群体的人性美的深刻立意。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理解分析。
    ACE.正确;
    B.有误。“是为了引发顾客看穿这一活动并主动放弃领奖,从而为餐馆节省支出”,错误,二三等奖还未抽出,如果不继续抽奖,经理就食言了。写继续抽奖才能引出顾客看穿抽奖活动并放弃领奖的内容,表明顾客受到经理善心的感染,突出了善心的传递,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D.有误,“文中老婆婆可怜的境遇、举动和一次次被‘特别对待’后的表现成为选文唯一的线索”,错误,“一碗热汤”也是全文线索。
    【答案】故选:BD。
    【技巧透析】
    要明确语言特色包括:词语的表现力,句式特点,语言风格,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等。
    句式特点: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
    语言风格:含蓄与直接、淡雅与华丽、庄重与幽默、典雅与通俗、柔美与朴实等;
    个性化指语言:符合人的身份,鲜明的地方色彩(乡土气息、口语化)。

    【知识精讲】
    一、小说的概念
    小说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
    二、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
    三、小说中各种叙述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1、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2、倒叙: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
    作用: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波澜起伏。 
    3、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用来拓展或丰富主要情节、中心事件。
    作用:使情节更加完整,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丰富,深化主题,曲折有致。
    4、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作用: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5、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四、小说的人物形象
    1、人物描写的方法:
    (1)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2) 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2、人物描写手法的作用
    (1) 肖像、神态、动作描写: 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2) 语言描写: 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3) 心理描写: 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4)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3、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1) 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表现了人物的________性格特征或_______思想品质。
    4、考点及答题技巧
    ①整体感知类题型及答题要点
    用短语或句子概括情节
    概述故事内容(特别注意情节双线发展的内容概括)
    局部内容的理解
    ②人物形象分析的题型及答题要点
    你认为主要人物是一个怎样的人?
    结合内容具体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这类题的答题步骤:
    ①答出描写人物的方法(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②答出这些方法的具体内容(找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③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
    五、小说的环境描写
    首先找到环境描写的语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处于不同的位置的环境描写其作用将会是不同的。然后再概括所描写的环境的特点手法作用等。
    1、自然环境描写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渲染气氛。
    ③烘托人物感情,表现人物性格。
    ④推动情节的发展。
    ⑤暗示社会环境,使主题更为突出、深刻。
    2、社会环境 (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
    作用:渲染气氛、为情节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突出小说主题。(首行缩进)
    在中考试题中,常见的题型有三种:
    ①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③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首行缩进)
    3、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六、小说的情节(细节)结构
    1、情节的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情节安排评价
    ①一波三折式: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开头结尾: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开头倒叙式:起到制造悬念。
    ④结尾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引发读者的展开丰富的想象,言有尽而意无穷。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以浪漫主义的手法收尾。
    3、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
    4、看情节的发展如何表现人物性格:(答题思路:按顺序归纳情节,然后指出性格)
    5、看情节的发展如何表现主题:(答题思路:先归纳情节,后点出主题)
    情节的概括:事件的完整叙述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在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还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6、小说的开头和结尾
    小说常用的开头:
    (1)设疑法(悬念法):其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
    ①引起读者的兴趣、思考,加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②引出下文的情节。
    ③突出人物形象。
    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法。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3)伏笔——叙述的一种手法。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其作用是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
    (4)悬念——作品使欣赏者所产生的一种关于事件发展和人物命运的紧张心情,这种心理活动叫作悬念。其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小说常用的结局:
    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思维方向)好处: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④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它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命题者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三种题型:
    ①说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
    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③对文中的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
    ①重视小说中的人物的身份、地位、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②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③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常见问题】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解题思路】
    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答题规范】 X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省略号处为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1、把握好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七、小说的表达技巧
    1、人称运用(第一、第二人称的妙处)
    第一人称 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真实可信。 
    第二人称 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 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显得客观冷静,便于叙事和议论。
    2、表现手法:烘托、象征、衬托、对比、铺垫、欲抑先扬、先抑后扬……
    3、结构方式:
    开头:烘托铺垫、设置悬念、引出下方、埋下伏笔; 
    中间:承上启下、制造波澜、曲折有致; 
    结尾:前后照应、总结全文、深化中心、叙后议论画龙点睛、卒章显志等。
    在中考试卷中,本题型主要有三种:
    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3、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练、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解题思路】
    表现手法角度。看是否运用了象征法、对比法、衬托法、先抑后扬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虚实结合、动静相生等手法,以及用它们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
    【答题规范】
    总体来说:明手法――阐运用――析效果。
    八、理解标题的含义
    1、以主要内容或主要事件拟题。
    2、以贯穿全文的线索拟题。
    3、以有象征意义又暗含中心的的实物为题。
    4、以主要人物为题。
    5、以特定环境为题。
    分析标题的答题注意事项
    ① 注意分析标题中的中心语和修饰语的含义。一般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内容概括,二是主题概括。
    ② 如果小说标题就揭示了中心,那就结合小说结尾答出文章中心。
    九、品语言
    【常见问题】
    ①分析文章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②举例分析文中人物的语言有哪些特色。
    【解题思路】
    要明确语言特色包括:词语的表现力,句式特点,语言风格,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等。
    句式特点: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
    语言风格:含蓄与直接、淡雅与华丽、庄重与幽默、典雅与通俗、柔美与朴实等;
    个性化指语言:符合人的身份,鲜明的地方色彩(乡土气息、口语化)。
    【答题规范】
    明手法――阐运用(表达了什么内容)――析效果。
    十、关于评价、体验、感悟、启示的问题
    这类题往往是考查学生们对文学作品内涵的把握。并结合自身经历谈体验、感悟等。
    启示——领悟的道理。(结合人物、主题答)
    体验——亲身经历或通过实践对周围事物的认识。
    感悟——有所感触而领悟。
    评价——对人、事的看法。
    十一、关于写法的问题
    题材与主题的关系:题材——表现主题的材料: 人物、环境、事件
    丰富人物性格,增强情节发展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可感性以及整个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十二、对关键性词语含义的理解
    一般来说,这类题目结合上下文,根据文章所提供的语言环境来理解词语在这个环境中的比喻义、象征义、指代义或者其所具有的内涵和外延,在做题的过程中可借助“代入法”将自己的理解代入文中,检验一下这种理解与上下文的意思有无不协调,甚至冲突的地方。
    十三、对主题的把握
    小说的主题是文章的核心,只有主题把握正确了,人物、环境才有章可循。概括中心的关键在于对文章中的人、物、事的整体性思考,要把重点集中在反映出来的社会现象上,人物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上和通过在对人命运的考察中领悟到的哲理上等等。还要多注意抒情议论式的句子,作者的观点往往隐于其中。
    主题的卷面表达也要注意其规范性,一般的模式为:通过____事表达一种_____现象(思想、品格)。
    在中考阅读测试中,常见的题型有:
    (1) 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2) 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什么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3)结合全文的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的理解或看法。
    (4)用自己的话概括小说的主旨、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
    (5)评析小说的社会意义。
    【解题思路】
    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
    1.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思考小说的主题;标题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
    (1)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
    (2)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
    (3)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2.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3.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典例分析】
    (2021春•湖南洪江期末)小说阅读。
    夏夜里的最后一枝百合花
    ①街角处新开了一家鲜花店,我每晚遛弯儿回来都要经过那里。
    ②上个月,朋友从香港过来,送了我一只紫罗兰纹理的花瓶,非常漂亮。于是从那天起,晚上遛弯儿回来的时候我总是有意无意地到花店中转转,郁金香、桔梗、康乃馨、太阳花、海芋、黄菊,每次都随心所欲地买些不同的花,唯一不变的,是每次花束中必有一枝百合。在我的感觉里,素淡清雅的百合花有着其他花种所没有的纯洁与安静。店主是一个四十多岁的胖女人,嗓门儿很大,喜欢穿纯棉的碎花衣服,每天像只巨型蝴蝶般在花丛中穿来穿去。我曾想,这样的人也只能是卖卖花而已。
    ③一天晚上,已经快十点了。虽然晚了些,可路过花店时,我还是走了进去。我随手选了一枝银莲,两枝勿忘我,一枝蝴蝶兰和一枝雏菊,当我把手伸向花架上仅有的一枝百合花时,胖女人忽然就拉了一下我的胳膊,一脸歉意地说:“妹子,今天就剩这一枝百合了,换枝别的吧。”我下意识地皱了皱眉,心底忽然涌起一股怨气。我清楚地记得,前些天也有这么一次,明明花架上还有一枝百合花,胖女人却说什么也不肯卖给我。
    ④“为什么我不能要这枝花?”我轻声质问着。
    ⑤“不为什么,换个别的吧,妹子,店里除了这枝花,别的你随便挑,我给你打8折还不行吗?”胖女人语气决绝。“不行,我就要这枝。”我的犟脾气也上来了。“这枝有人要了。”“骗谁呢,都10点多了,谁会订了花这么晚了还不来拿?”正争执着,门开了,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走了进来。“大姐,今天还有要处理的花吗?”男人一副气喘吁吁的样子,给人的感觉是一路小跑过来的
    ⑥“有的,有的。”胖女人的脸瞬间绽放成一朵硕大的秋菊。
    ⑦我正想争辩两句,忽然感觉一只胖手在花案下捅了我一下,抬头看时,胖女人正冲我递眼色,示意我不要说话。“兄弟,稍等呵。”胖女人一边说着,一边手脚麻利地拿起那枝百合,又从花束中抽出两枝玫瑰两枝勿忘我和几枝满天星,用粉色的手揉纸简单一包,递给了男人。
    ⑧男人接过来,说了声谢谢,递给胖女人10块钱。
    ⑨胖女人接过钱,拉开抽屉,拿出5块钱来递给男人,男人再次说了声谢谢,然后转身走了出去。
    ⑩我狐疑地问:“你为什么赔钱卖给他?”我知道男人拿走地那束花,进价也不止5块钱。
    ⑪“赔点就赔点儿吧,这兄弟挺不容易的,孩子才三岁,媳妇得的是乳腺癌,晚期。”胖女人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这男人的媳妇一定非常喜欢百合吧。”我定定地看着胖女人的脸,那一刻,我第一次感觉那张胖嘟嘟的脸竟是如此的可爱。
    ⑫“是啊,他说他媳妇特别喜欢百合,可是,这花太贵了,他们消费不起。于是我告诉他,每晚10点以后我会选出一些影响第二天销售的花以极便宜的价格处理掉。
    ⑬“于是,每天的最后一枝百合花便成了非卖品,你宁肯5块钱一束卖给他也不肯25块钱一束卖给我?!”我笑眯眯地瞅着胖女人,脸上写满了一种叫作敬意的东西。
    ⑭胖女人哈哈大笑,露出了和她的年龄极不相称的腼腆:“得了这样的病,那女人一定很痛苦,咱也没什么本事,帮不上什么大忙,送束花,只当捐给她一份好心情吧。”
    ⑮我的心,忽然就涌起一股久违的感动。
    ⑯许多时候,对于身处困境中的人来说,最好的同情便是尊重。看上去大大咧咧的胖女人却懂得,在施舍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去维护一对年轻夫妇自尊的心,让他们在受施的同时也能笑起来。
    ⑰这样的施舍,无疑是人世间最美丽的善举。
    ⑱那个夜晚,夏夜里的最后一枝百合花馨香了一颗麻木的心,那份不经意间透出的陌生的善良与关爱,温暖了我,温暖了一对病痛中的夫妻,同时也必将汩汩地润泽着这个世界。
    (选自《小小说》)
    (1)选文中围绕“百合花”与“胖女人”叙述了一个充满人性光辉的故事,一波三折,阅读选文,补全下面表格。
    主要情节
    “我”对胖女人的情感态度
    “我”经常去花店买百合花
    轻视
    ①   
    怨气
    ②   
    狐疑
    胖女人告诉“我”卖男人百合花的真相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情节梳理。文章开头写“我”经常去花店买花,“我”认为“这样的人也只能是卖卖花而已”,可以看出“我”的轻视之情;继而“我”想买最后一支百合,结果女人却不卖给“我”,所以“我”心生怨气;接着女人却将百合贱卖给了男人,于是“我”心生狐疑;最后在知道真相后,“我”由衷地敬佩和感动。
    【答案】①“我”买最后一枝百合时,胖女人不卖“我”; ②男人来买这枝百合花时,女人贱卖给男人; ③敬佩、感动
    (2)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选文第②段写“素淡清雅的百合花,有着其他花种所没有的纯洁与安静”有暗示胖女人形象、奠定文章基调的作用。
    B.选文第⑤段中“我”与胖女人买花的争执主要是写出“我”的倔强,更为突出胖女人固执、倔强的性格。
    C.选文中的“我”在文中起到从侧面衬托胖女人的善良的作用。
    D.选文的结尾段,在结构上照应了标题,总结了全文:在内容上点明了中心。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
    ACD.正确;
    B.有误,“我”与胖女人买花的争执,表现了“我”的坚持,同时引出了下文的情节,表现了胖女人的善良与热情。
    【答案】B
    (3)结合选文说说,为什么“我”认为胖女人的行为是“最美丽的善举”?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深层含义。结合内容可知,胖女人为了帮助病痛中的夫妻,将百合花赔本卖给男人,维护了男人的自尊;胖女人的真诚善良的行为感染了“我”,温暖了“我”,让世界更美好;因此“我”认为女人的行为是“最美丽的善举”。
    【答案】胖女人将百合花赔本卖给男人,在施舍同时维护了男人的自尊,温暖了病痛中的夫妻;胖女人的行为让“我”也不再麻木,充满爱心;胖女人的真诚,善良让世界温暖美好,滋润。
    (4)文章标题“夏夜里的最后一枝百合花”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题目作用分析。全文是由“夏夜里的最后一枝百合花”引起的,而“最后一枝百合”贯穿全文,因此是全文的线索;文章开始写到“我”认为“素淡清雅的百合花有着其它花种所没有的纯洁与安静”,它象征了女人的精神,同时点明主旨,表现了“我”对女人的赞美之情。
    【答案】是文章线索,推动情节发展;以花喻人,象征了胖女人善良、真诚、细心维护他人自尊的形象;寄托了“我”对胖女人的敬佩、赞美、感动之情。

    【课堂演练】
    1.(2021•江苏南京)现代小说阅读。
    碧浪清波
    李昌祥
    十五岁的肖咨询对着穿衣镜,悄悄给前额披下了一绺黑发,像极了小女孩额前的刘海。妈妈见了,知道儿子有了对美的冀望了。
    这天午后,肖咨询悠哉闲哉,把目光落在了爸爸给他订阅的报纸上。一个“碧浪清波”的词语,跳进了他的眼帘,一下子像攫住了他的什么,让他不由地想到了王维的那句“清泉石上流”:崖涧青石上,一股潺潺流淌的山泉,清清亮亮,洁如甘露……
    被“碧浪清波”这个词语吸引,还因为他的爸爸是河长。那天,他在石碛河的告示牌上看到“河长”一栏填着爸爸的名字时,一下子意识到了作为河长儿子的责任。
    开学前,肖咨询顺着石碛河边往下游巡查。一路堤岸都改造成了沿河公园,岸柳成行,乔木葱茏。走到河口江边,视野一下开阔了。江面上正缓缓游动着好多大轮船,一艘艘地打眼前游过。远处的长江三桥,两座桥塔像两条巨人的长腿,立定在江边,朝南朝北伸展着力大无穷的长臂,任车流在桥面上飞奔。这一切让肖咨询目不暇接,几乎忘掉了巡河。
    肖咨询又想起了“碧浪清波”这个词,他低头看看身边的石碛河水,水面上倒也没什么漂浮物,但水质还够不上碧清。“碧浪清波”究竟是什么样子呢?这事儿本不该他操心,但谁让他是河长的儿子呢?如此一想,对河水净度的追求,便分外地强烈起来。于是,肖咨询便有了寻找泉流的冲动。
    听大人们说过,石碛河水是从北面浦老山、西面驷马山上汇集而来的。浦老山的另一面流出了滁河。“环滁皆山也……”,涌上心头的这篇古文,让他决定一探究竟。他不声不响,一早上了列车,去滁州,去琅琊,看酿泉。
    赶到酿泉时,正值夏日中午。一潭蓄泉,早被大大小小的孩子围满了,他们正与泉流嬉戏呢。肖咨询想囔囔一声:“怎么能全跑水里闹呢?不把清泉搅脏了?”近前才发觉,流淌在石块上的清泉,依然如玉般清纯。肖咨询瞄着瞄着,便有些情不自禁起来,随手扒了鞋袜,也站在了泉流中。水花晶莹,清凉的泉水在他脚趾间跳跃。他张大了嘴,在心里狂呼:“我知道清流是什么样子了,我知道清流该是什么样子了!”
    什么时候石碛河水也能像山中清泉那样呢?……
    回家后妈妈问他去哪儿了,他告诉妈妈自己去滁州醉翁亭了。妈妈接口道:“出去走走挺好,过两天你再陪姥姥去深圳旅游,看看港珠澳大桥,开开眼界。”
    终于见着了巍峨的港珠澳大桥。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跨海大桥,雄立在海上,好个海天奇景呢。这无边无际的大海,正在他面前展开一片蔚蓝,比万里晴空还纯净。在人工岛上直面海水,看晶莹剔透的波浪翻涌着,肖咨询再一次想起了“碧浪清波”这个词。浩瀚海洋上的碧浪清波,炽热得他心旌摇曳。
    “看到了!看到了!”肖咨询迎着海风,额前细发随风飘动着,一双明眸凝视着碧浪清波。姥姥以为小孙儿是在对着港珠澳大桥发出欢呼呢,把孙儿送回女儿女婿手中时笑着说:“孩子看得眼都不眨一下呢……”说着,姥姥亲昵地摸了摸孙儿额前细软的黑发。
    肖咨询侧起脸,朝爸爸妈妈一字一句道:“爸爸,我看到了大海的碧浪清波,石碛河水要能治理成那样,我们才算是当好了河长。”
    爸爸一下惊住了,脱口道:“人小心眼大呢,小子行!”
    (选自《北京文学》2021年第4期,有删改)
    (1) 读完此文,少年肖咨询让图图和你想到了“唯美”“责任”“探寻”这几个词语。你结合文章内容,围绕其中一个词语谈了感受。





    (2) 文中画线句与前文哪些内容相照应?你概括给图图听。






    (3)班级开展戏剧创编与表演活动,图图想把这篇小说改成短剧,你帮他完成。
    ①给在港珠澳大桥看见大海时的肖咨询配一段内心独白。
    ②为上面的内心独白选配背景音乐时你选了歌曲《我和我的祖国》的结尾部分(歌词见下),你向图图说明了理由。
    我最亲爱的祖国,你是大海永不干涸。永远给我碧浪清波,心中的歌。




    2.(2021•湖南株洲)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毛利先生
    (日本)芥川龙之介
    初中三年级时,教我们班英语的先生病故。由于事发突然,学校便请时任某中学英语教师的一位叫毛利先生的老人,临时任教我们的英语课。
    毛利先生,给人第一眼印象便是个矮个子,令人联想起演杂耍的小丑。那光溜溜的秃头与鸵鸟蛋毫无二致。那身礼服,古色苍然,令人忘却原先曾经是黑色的。可是在那有点脏的翻领下面,竟郑重其事地系着一条极其鲜艳的紫色领带,犹如一只展翅的蛾。所以,在先生走进教室的同时,不期而然地从各个角落发出强忍住笑的声音。毛利先生回答了学生们的敬礼,尖声招呼道:“诸位!今后由我来教诸位选读课。”
    所幸的是我们还未笑出声来,先生点了一个同学的名字,并称他为“君”,让他译读一节课文。毛利先生不时地摸摸紫色的领带,对误译不消说,就连发音上的一些细微毛病都仔细加以纠正。他的发音格外做作,可大致正确清晰。然而,当那个学生回到座位上,先生开始译读那一段时,同学们失笑声此起彼伏。尽管如此,毛利先生仍继续译读下去,直到响起课间休息的号声。
    其后不久,有天毛利先生像往常一样扯起尖嗓子,热情地讲解英语诗歌《人生领》。我邻座的一个柔道选手,竟在课本下面摊开武侠小说。大概过了二十分钟,忽然毛利先生从座位上站起来,就着正讲着的诗歌,大谈起人生问题来了,喋喋不体:“诸位还不了解人生。对吧?就是想了解,也还是无法了解。惟其如此,诸位是幸福的。到了我们这把年纪,苦恼的事也多。是不是?苦恼的事真是不少,就拿我来说,有两个孩子,于是就得送他们上学。一上学……嗯……一上学……学费怎么办?就是嘛,就得交学费。是不是?所以苦恼的事多着呢……”
    大家不由得又窃笑起来。与我邻座的柔道选手突然撂下小说,气势汹汹地起身质问:“先生,我们是来向您学英语的,所以,如果您不讲英语,我们就没必要进这个教室。如果您还继续这样讲下去,我立刻到操场上去。”
    毛利先生像遭了雷击,半张着嘴,呆立在桌旁,朝着那个剽悍的学生的脸直盯了一两分钟。他突然用手正了正紫色领带,秃脑袋朝下低了两三次,说道:“哦,是我不对,是我错了,郑重道歉。的确,诸位是为学英语来上课的。不教诸位英语,是我不对。我错了,我郑重道歉。好吗?我郑重道歉。”他面带着似哭的笑容,再三重复着同样的话。在先生向我们赔不是的当儿,那个柔道选手却回头瞥了我一眼,露出狡黠的微笑,即刻又读起小说来了。情况既然如此,一个学期过去,未再见到毛利先生的身影。打那以后的七八年间,连先生存在的本身,几乎都忘记得一干二净。
    大学毕业的那年十二月初,时值黄昏,冷空气阵阵袭来,我不经意地走进一家咖啡馆。没有顾客,我漫不经心地茫然打量着,忽然看见围在服务员中间的一位老者,不论是那鸵鸟蛋似的秃头外表,还是那古色古香的礼服,还有那永是紫色的领带,一望便知,他正是毛利先生。——先生正扯着尖嗓门忙不迭地给服务员讲解着:“这个形容词管着这个名词。知道了吧?然后看看这个名词……紧接着它后面——紧接着它后面的是什么,你们知道吧?”毛利先生正在教服务员英语呢。桌上摊放着一本书。先生不厌其烦地讲解着。一如往昔。周围站着的服务员挤在一起,个个聚精会神,目光炯炯,老老实实地听着先生那匆忙的讲解。啊,我们的毛利先生!如果说有天生的教育家的话,那的确就是先生吧。
    大正七年(1918)十二月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对毛利先生衣着外貌的描写贯穿始终,但“我”对他的感受却不一样。
    B.毛利先生课上想以自己的人生为例,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歌《人生颂》。
    C.说毛利先生上课“不讲英语”,不过是“柔道选手”掩饰真实目的借口。
    D.作者用第一人称叙事,说明“我”的见闻、主人公的遭遇都是真实发生的。
    (2)《毛利先生》与鲁迅《孔乙己》都以人物为标题,但与“毛利先生”不一样,“孔乙己”是别人随意给他取的绰号。从标题的不同,可以分别看出作者主要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3)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毛利先生为什么是“天生的教育家”。





    【课后巩固】
    1.(2021•湖南岳阳)阅读下面小说,完成问题。
    神秘的大黄猫
    ①母亲正操起扁担要劈我,却突然惊喜地叫道:“是他莲姨吧?他莲姨吧!”
    ②我好奇地停下逃命般的脚步,回头看,母亲已站在远处的大路边,抓着一位妇人的手,兴奋地喊着我:“国子,过来,叫你莲姨。”母亲从来没这么和我说过话,嘴里像含了蜜。我犹豫着,因为我把两桶水挑泼了,母亲刚才没劈到我,现在是不是想把我诓过去劈?“来呀国子,你莲姨,还有弓子,你们小时候在外婆家玩得可好呢。”母亲拉着妇人身旁一个和我差不多高的孩子,极力向我献殷勤。
    ③我突然意识到母亲是要留这位莲姨在我家吃饭,于是走过去。莲姨快步迎上来,气喘吁吁:“呀!国子,都这么高啦……”“国子,把弓子肩上的袋子接下来,背家去。”母亲一边吩咐我,一边弯腰挑莲姨刚放下的担子。
    ④“翠姐,我家也不远了,不去,不去你家……”莲姨阻止母亲挑她的担子。“就你见外!都吃饭时间了,都到我家门口了,你走啊!走了就不是姐妹!”母亲气冲冲地推开莲姨,挑起担子,“我晓得,你每次赶集都绕着我家走,生怕喝我一口水。今天要不是你挑着担子,小路不好走,你又绕过去了……”母亲的语气很不满,但脸上含笑。“哪里哪里哟翠姐,我是穷忙,家里丢不开……”莲姨跟着,也笑着。
    ⑤弓子一口气灌下我家两大碗井水后,坐在门口,低着头,不和我说话。我也没心情和他说话,只琢磨着母亲今天会烧什么好菜招待客人:肉,家里没有,但菜里的香油一定会倒得多。想到这,我就激动起来,但又不能把激动表现出来,不然下午等客人一走,母亲轻则又要骂我没出息,重则又要用扁担劈我,顺带着把刚才没有劈的也劈了。“每次客人走后我就要倒霉,今天要出出她的丑。”我在心里给自己定下对付母亲的基调。
    ⑥“他莲姨,你坐会儿,我出去抱些柴草。”母亲说着就走出院子。我心里一笑,母亲又开始装了:灶边柴草满满的。哪里还要再抱?不过是干那种事罢了。我有了主意。
    ⑦我坐在门口弓子的对面,有一句没一句地应答着莲姨热情的问话,眼睛不时地瞟向身后。“谁!干什么!”我突然的大叫吓得莲姨和弓子猴子般地蹿起来,更吓得身后的母亲一大跳。“想死啊你!”看到莲姨,母亲的声音又立即柔和起来,“他莲姨你看,我家这调皮的东西……”母亲捡起被我吓得掉在地上的一块腊肉,放到窗台上。“一样的,我家这东西更调皮,更调皮……”莲姨笑着,还轻轻揪了揪弓子的耳朵。弓子莫名其妙地看着我。我们俩一笑,在院子里玩起来。
    ⑧不一会儿,母亲亲切地喊我进屋。我似乎忘了先前的不快,蹦蹦跳跳地跟着母亲进了厨房。母亲笑着关上门,却突然用胳膊将我的颈子死死一箍,手掌紧紧捂住我的嘴,另一只手似乎用尽全力拧我的屁股,眼珠子就要跳出来,声音低却异常凶狠:“拿出来!不然客人一走,我就要你命!”我疼得叫不出声,也不敢叫出声,只疑惑、无助地看着母亲。“肉,窗台上的肉,藏哪去了?”母亲的两只眼珠子恨不得要蹦出来砸死我。我急切地摇头,惨兮兮地看着母亲,泪水大滴大滴地滚落。
    ⑨“翠姐翠姐!大黄猫!一只大黄猫叼走了肉!”莲姨在门外急切地叫起来。母亲急忙丢开我。低声说句“不许哭”,就打开门和莲姨一起去追大黄猫。母亲和莲姨没有追回那块肉——那块刚刚被母亲从邻家借来,并且当母亲做贼一般悄悄往窗台上放时还被我的恶作剧吓得要死的那块肉。
    ⑩这天的饭桌上虽然没有肉,但多放了香油的韭菜和白菜尤其香,我和弓子一人吃了三大碗饭。饭后,莲姨从后院上厕所回来,手里拿着一块肉,惊喜地对我母亲说:“翠姐,这块肉被大黄猫丢在了后院,还差点把我踩滑倒了。”母亲接过那块肉,看了看:“他莲姨,你这么帮我……”
    ⑪莲姨他们走后,我见母亲看着那块肉直抹眼泪,就恨恨地说:“哼!大黄猫,下次让我碰上非打死不可……”“傻孩子,什么大黄猫?”母亲苦笑了笑,“大黄猫叼肉,哪有丢下的道理?哪有连一个牙印子都没在肉上留下的道理……”
    ⑫十二岁的我,不懂母亲在说什么。
    (文/张爱国)
    (1)[梳理故事情节]根据小说内容,将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母亲邀请莲姨母子吃饭→①   →②   →肉失而复得。
    (2)[分析人物形象]
    A.勾画第⑧段中与母亲有关的主要细节,分析它们反映了母亲怎样的心理,并结合全文探究母亲有这种心理的原因。
    两个角度
    主要细节
    母亲心理
    原因
    “我”和莲姨都能感受到的



    只有“我”都能感受到的
    箍、捂住、拧、跳、砸、
    声音低却异常凶狠

    B.结合全文,关注第⑨段和第⑩段加点词“急切”“惊喜”,分析莲姨制造“大黄猫”假象的原因,并说说这个假象凸显了莲姨什么性格特征。
    (3)[赏析叙事艺术]这篇小说以“十二岁的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2021•湖南怀化)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谁的微信
    蒙福森
    那天,老高在上班。近来单位的事特别多,特别烦。老高正忙着,突然,口袋里的手机振动了一下,老高拿出手机一看,有一条微信,儿子发来的。老高的儿子在外地读大学,已经大四了,还有几个月就毕业了。
    “老爸,下班了?”
    老高回复:“没有,正忙着呢。”
    “您和老妈还好吗?”
    老高蓦然一怔,回道:“好,都好。你呢?好吗?”
    “我啊,很好,我每天跑步,打球,上课……过几天我要参加学校篮球比赛……”
    老高看着手机里大段大段的文字,心想:今天儿子咋回事了?太阳打西边出来啦?
    老高有些茫然。
    儿子继续发微信,一条接一条,老高读得眼花缭乱,一条还没有看完,没来得及回复,另一条又来了。
    老高懵了。
    老高去了一趟卫生间,洗了一把脸,好让头脑冷静下来。洗过脸后,老高思维清晰多了,脑海里突然间跳出一个念头来——接下来,他该问钱了吧。
    “老爸,我想买台电脑用来学习。给我打三千块钱,好吗?”
    老高在心里窃笑了一下,回道:“好啊。你什么时候要?”
    “当然是现在啦。”
    “可我正上班呢,忙得很,没空。下班再打给你好吗?”
    “好。你什么时候下班?”
    “十二点。”
    手机终于像一匹奔跑了很久的马,暂时安静下来了。
    下班后,老高刚回到家,儿子的微信又来了:“老爸,怎么还没打钱啊?我在街上,等着买电脑呢。”
    老高立刻回了一句:“等等。”老高对老婆桂芬说:“儿子来微信了,要钱买电脑呢。”
    桂芬说:“那赶紧打给他呀。”
    老高说:“可我怀疑这不是咱们儿子。和我微信聊天的,应该是一个骗子,他捡到了咱儿子的手机,想敲诈一笔!”
    桂芬大吃一惊:“这、这是怎么回事啊?你咋知道是骗子?你打儿子电话啊!”
    老高说:“打了,没接。和他微信聊天,他就聊。”
    桂芬说:“打儿子辅导员的电话,跟儿子联系。”
    辅导员的电话打通了,联系上儿子后,儿子说,手机丢了,正在上课,本想放学后再打电话告诉你们。
    老高说,有人捡到你的手机了,想诈骗一笔钱。
    儿子哦了一声,没说几句就挂掉了。老高说:“看见了吧,这才是咱儿子。”
    桂芬觉得奇怪,问老高:“你咋知道那不是咱们儿子?”
    老高打开儿子的微信给桂芬看:“这几年儿子在上海读大学,你什么时候见过他主动问候我,并和我聊这么多话——每次,无论我说什么,写了多少字,苦口婆心,语重心长,他都草草地简单回复几个字:‘嗯’‘哦’‘知道了’等等。我第一次见到这么热情的儿子,跟我聊了这么多,心里就嘀咕:这是我儿子吗?该不会是骗子吧?你看看,果然是骗子!”
    桂芬叹息:“谁让你和儿子有代沟有隔阂啊!从小到大,你和儿子说过多少句话?”
    老高沉默下来,有些伤感。
    桂芬安慰他:“唉,现在的年轻人都这样,你别往心里去。”
    老高很不高兴:“年轻人就是这样吗?”
    “你发什么火,你不也是这样——你跟你父母一年到头聊过几句话?你关心过他们吗?你有多久没去看望他们了?有多久没和他们一起吃饭了?”桂芬瞪了老高一眼。老高的心突然痉挛了一下,像被子弹击中一样。
    黄昏时,电闪雷鸣,大雨滂沱。老高的心里,像被雨水浇湿了似的,湿漉漉的。
    老高冒雨来到一栋旧楼,提着大包小包,上到五楼,昏暗的路灯下,老高望着那扇熟悉而又陌生的门,百感交集,稍顷,轻轻地敲了一下,一下,又一下。
    “谁呀?”屋里,一个苍老的声音传出来。
    那是老高年近八旬的老父亲的声音。
    “爸,是我……”老高靠在门框上,不由自主地,脸上泪水肆意流淌。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从老高收到“儿子”不寻常的微信写起,再写老高识破骗局并在与妻子的对话中自我反省,最后写老高雨夜回家探望父母。
    B.文中的老高是一个渴望得到儿子的关爱,但又和儿子存在代沟与隔阂的父亲形象。
    C.文中桂芬说的“你发什么火……”这句话主要是针对老高对她发火而做出的反击回应,此时她觉得很委屈。
    D.这篇小说大量采用对话描写,通过对话描写,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同时也推动了情节发展。
    (2)小说开头部分老高看到“儿子”发来的一连串微信后,内心也产生一系列反应,请从文中找出描述老高反应的词语并填到下列横线上。
    ①   →②   →③   →冷静
    (3)请简要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黄昏时,电闪雷鸣,大雨滂沱。


    (4) 小说结尾处写到老高“脸上泪水肆意流淌”,请说说老高流泪的原因。小说到这里戛然而止,请简要分析这样结尾的好处。


    (5)这篇小说折射出什么社会现象?作为一个孩子,你觉得可以为改变这种现象做出哪些努力?

    【一课一思】
    1.分析综合:主要从作品结构、情节把握、主题概括角度考虑。
    2.鉴赏评价:重点分析词语理解、人物刻画、环境的作用。

    相关试卷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知识点06 小说阅读之常见题型(解析版)-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汇总与试题演练(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知识点06 小说阅读之常见题型(解析版)-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汇总与试题演练(全国通用),共27页。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知识点05 小说阅读之主题(原卷版)-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汇总与试题演练(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知识点05 小说阅读之主题(原卷版)-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汇总与试题演练(全国通用),共18页。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知识点05 小说阅读之主题(解析版)-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汇总与试题演练(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知识点05 小说阅读之主题(解析版)-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汇总与试题演练(全国通用),共20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