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知识点03 常见虚词:焉、也、于(解析版)-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汇总与试题演练(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知识点03 常见虚词:焉、也、于(解析版)-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汇总与试题演练(全国通用),共15页。
常见虚词:焉、也、于【考点解读】1.新课标对虚词的基本要求:在文言文阅读材料的上下文中确定某个虚词的具体意义和作用2.考查内容:虚词的用法意义和结构作用。【常见题型】(2017秋•天津市和平区期末)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回答下列各题。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服衣冠(穿戴) B.明日徐公来(第二天)C.能谤讥于市朝(这里指“议论”) D.时时而间进(经常)【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A.句意: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服:穿戴B.句意:第二天,徐公来了。明日:第二天C.句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谤讥:这里指“议论”D.句意: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时时:有时候【答案】故选:D√(2)下列句子中的“于”用来表示比较的一项是( )A.皆以美于徐公 B.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C.能谤讥于市朝 D.皆朝于齐【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文虚词的意思,要结合句子意思来解释。A.句意: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于:比B.句意: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一个不有事想求助于大王。于:对C.句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于:在D.句意: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于:到【答案】故选:A(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说服力强,让人易于接受。B.文章用“门庭若市”一词既描写了进谏人多的场面,又说明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C.齐威王政令刚出,很多人当面谏言,后来则间接提建议,一年后无人再进谏了。D.齐国最终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广开言路,修明政治。【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 A.正确;B.正确;C.有误,应该是: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D.正确。【答案】故选:C【技巧透析】辨析文言虚词语法时,首先看语法结构,无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借助语法结构分析都可以帮助我们推断虚词的意义。其次看前后内容,也是我们区别虚词用法的一种方式。最后看对应位置,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
【知识精讲】一、焉1.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如:①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心亭看雪》)2.句末疑问语气助词,可译为“呢”。如: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3.代词,相当于“之”。如:①忽啼求之,父异焉。(《伤仲永》)4.兼词,用于动词、形容词之后,即兼有介词和代词的作用,相当于“从这里”“在那里”。如:①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二章)③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判论战》)二、也语气助词。经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1.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的,如:①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②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 2.用在句末,与“何”等词相应,表示疑问语气的,如:①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二章) 3.表示感叹语气的,如:①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也”表示疑问语气和感叹语气,句中一般要用疑问代词。4.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引起下文或舒缓语气。如:①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②余闻之也久。(《伤仲永》)三、于介词“于”的用法主要有五种:1.表示处所,译作“从”、“在”、“到”等。如:①舜发于畎亩之中⋯ ⋯ 百里奚举于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2.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向”“对”“同”“给”“到”等。如:①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③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出师表》)3.表示被动,可译为“被”。如:“受制于人”的“于”。4.表示时间,可译为:“到”。如:①海运则将徙于南冥也。(《北冥有鱼》)②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5.表示比较,可译为“比”。如:①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 ②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典例分析】1.(2021秋•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校级月考)古文阅读。[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水益涩,曳舟不得进,路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图画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①,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②“雪窦山”字。出寺右偏登千丈岩,流瀑自锦镜出,泻落绝壁下潭中,深不可计。林崖端,引手援树下顾,率目眩心悸。初若大练,触崖石,喷薄如急雪飞下,故其上为飞雪亭。憩亭上,时觉沾醉,清谈玄辩③,触喉吻④动欲发,无足与云者;坐念平生友,怅然久之。寺前秧田羡衍⑤,山林所环,不异平地。然侧出见在下村落,相去已数百丈;仰见在山上峰峦,高复称此。(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注】①舆夫:轿夫。朴野:质朴土气。②髹(xiū)书:用漆涂饰书写。③清谈玄辩:谈论老庄学说的话语。④触喉吻:指话到了嘴边。⑤羡衍:延伸,扩展。√下列加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不类城府佛印绝类弥勒B.或强然诺或异二者之为C.杂然而前陈者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D.众宾欢也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A.类:像/像;B.或:有的人/或者;C.而:表修饰/表修饰;D.也:语气词/语气词。【答案】故选:B。【参考译文】【乙】水更浅,行船不通畅,人拉着船也不能进入。在陆地上行走六七里路,便在药师寺住宿。药师寺背靠着紫芝山,僧人大多喜欢读书,不像出入于城市官府里的(僧人)。过了两夜,我就沿着小溪,从山的东侧出来。淌过溪水,这里四面被大山环绕。远望,如同一条白蛇蜿蜒向下奔流到山谷中的,大概就是山涧中的水流。桑田麦垄,上下连接,农家隐藏在竹树之间,打柴和放牧的孩子互相追逐嬉戏,真的如同在图画里行走一般优美。想要问问这里所经历的名称,可是轿夫质朴土气,不大懂得吴地的方言,有的勉强回答,有的答非所问,大致问十句才能够懂得两三句。翻过两道山岭,起初有一座亭子面对着道路,亭子上面用赤黑色的漆写着“雪窦山”三个字。出了雪窦寺向右侧攀登千丈岩,飞瀑从锦镜池流出,倾泻而下落在绝壁下边的潭水中,幽深得无法计算。临近悬崖边,伸手攀树向下看,就头晕目昡,心惊肉跳。飞瀑开始像一块极大的白绢,水流遇到悬崖的岩石,就像大雪一样喷涌而下,所以上面有一座亭子叫“飞雪亭”。在亭上休息,有时被风景陶醉,谈论老庄学说的话语。话到了嘴边刚要启口,环顾四周,可是没有够得上共谈的人。因想到这辈子的朋友,心里久久地感到不痛快。寺前秧田延伸,扩展,秧田虽在山林围绕的高处,却与平地没有不同。然而侧着往山下的村庄看,与山峰的相距有数百丈,抬头看山上连绵的山峰,从雪窦寺到山峰的高度同到山下村庄的距离相当,也有数百丈。
【课堂演练】1.(2021•天津市东丽区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①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②人畏鬼,而越人信襪③。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选自《吕氏春秋》)【注】①寝之丘:含有陵基之意。②荆:楚国的别称。③襪(jī):迷信鬼神和灾祥。√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知以人之所恶为已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也,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以,把。恶,厌恶。此,这。句意: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欢的,这就是有道的人比普通人高明的地方。【答案】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欢的,这就是有道的人比普通人高明的地方。2.(2020秋•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妙赏亭【明】祁彪佳寓山之胜,不能以寓山收,盖缘身在山中也。子瞻于匡庐道之矣。此亭不暱①于山,故能尽有山。几叠楼台嵌入苍崖翠壁时有云气往来缥缈掖②层霄而上。仰面贪看,恍然置身天际,若并不知有亭也。倏然回目,乃在一水中激石穿林,泠泠传响,非但可以乐饥,且涤十年尘土肠胃。夫置屿于池,置亭于屿,如大海一沤③然。而众妙都④焉,安得不动高人之欣赏乎!(选自祁彪佳《寓山注》)[注]①暱:同“呢”,亲近。这里指挨近,靠我。②掖:搀扶,扶持。③沤:水中气泡。④都:汇聚。√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寓山之胜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B.①而年又最高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C.①而众妙都焉②焉得更有此人(《湖心亭看雪》)D.①夫置屿于池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不同,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不同,表递进/表承接;C.不同,兼词,在这里/哪里;D.相同,在。【答案】故选:D。√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而众妙都焉,安得不动高人之欣赏乎!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句中重点词语有:众,各种;安,怎么。焉,语气词。句意为:各种妙处都汇聚在这里,怎能不令高人瞩目欣赏呢!【答案】各种妙处都汇聚在这里,怎能不令高人瞩目欣赏呢!【参考译文】【乙】寓山的美丽景色,在寓山中却体会不到,大概是身在山中就不识山的面目了。这就是苏子瞻在庐山中所说的道理。此亭不傍山,所以能观看整座山,亭依苍崖翠壁之上,时时可见烟云往来缭绕。倘若于亭中仰面,人如邀游天宇,乘雾驭风,几乎不觉得身在亭间,蓦然回首,又见飞瀑湍流,发出清凉、冷清的声音,不但可忘饥渴,且能涤荡俗肠尘埃,把岛屿放置在大地上,把亭子放置在岛屿上,就像大海中的一个气泡。各种妙处都汇聚在这里,怎能不令高人瞩目欣赏呢!3.阅读下文,完成问题。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且焉置土石?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字词:焉,哪里。且,是况且。句意:况且把土石放置在哪里呢?【答案】况且把土石放置在哪里呢?(焉:哪里)
【课后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相同一项是( )A.恐前后受其敌/屠自后断其股 B.投以骨/以刀劈狼首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博学而笃志 D.其一犬坐于前/于我如浮云【解析】A.相同。两个“其”都是代词,代狼。B.不同。前一个“以”是介词,“把”的意思;后一个“以”是介词,“用”的意思。C.不同。前一个“而”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可是”;后一个“而”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并且”。D.不同。前一个“于”是介词,“在”的意思;后一个“于”是介词,“对于”的意思。【答案】故选:A。2.于:①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②于我如浮云 ③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解析】①句意为:在守和宾客在这里喝酒。于:在。②句意为:对于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于:对于。③句意为:上天将要把重大的使命降临给这个人。于:给。【答案】①在;②对于;③给。3.焉:①无陇断焉/始一反焉 ②且焉置土石 【解析】①句意:没有高山阻隔了/才能往返一次啊。焉:语气助词,相当于“了”“啊”。②句意: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焉:疑问代词,哪里。【答案】①语气助词,相当于“了”“啊”。②疑问代词,哪里。4.(2021春•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礼记•学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①不知其旨也 ②学学半 ③男有分 ④不独亲其亲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解释。①不知其旨也: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旨:味美。②学学半:教人是学的一半。学:同“敩”,教导。③男有分:男子有职务。分:职分,职守。④不独亲其亲: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亲:以……为亲。【答案】①味美;②同“敩”,教导;③职分,职守;④以……为亲。(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大道之行也其此之谓乎B.不独子其子不知其旨也C.盗窃乱贼而不作学而不思则罔D.然后能自反也不以千里称也【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的用法。A.之:结构助词,的/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不相同。B.其:代词/其:代词。相同。C.而:表顺接/而:表转接。不相同。D.也:表陈述/也:表判断。不相同。【答案】故选:B。(3)选出下面对选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甲)文以类比论证的方法,从“嘉肴,弗食,不知其旨”引出“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浅显易懂,生动形象。B.(乙)文表达了作者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的思想感情。C.(甲)文结尾引用《兑命》中的话,从反面增强了对中心论点的阐述,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D.(乙)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BD.正确;C.有误,(甲)文结尾引用《兑命》中的话,从正面增强了对中心论点的阐述。【答案】故选:C。(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②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翻译。①句重要词语有:知不足,知道不足;自反,自我反省。整句的意思是: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②句重要词语有:恶,厌恶;弃,丢弃;于,在;藏于己,据为己有。整句的意思是: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现象,却不一定要自己据为己有。【答案】①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②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现象,却不一定要自己据为己有。(5)(甲)文中提到的“教学相长”与现在我们所使用的“教学相长”是一个意思吗?为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古今教学相长的意思,然后再看今天这个词语的出处。现在我们说的“教学相长”就是出自《兑命》,所以它们应该是完全相同的,都是教和学互相促进的意思。【答案】现在我们说的“教学相长”就是出自《兑命》,所以它们应该是完全相同的,都是教和学互相促进的意思。 5.(2020•天津市西青区二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勿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之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选自刘基《郁离子》)(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①期年出之期年 ②莫不然矣然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①大意:过了一年再把它挖出来。期年:周年,满一年。②大意:没有什么不是这样的啊!然:如此,这样。【答案】①周年,满一年 ②如此,这样√(2)翻译下面的句子。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这句话的重难点词语有:也,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的。传视,大家传递看着。希,同“稀”。稀世,世上少有。珍,珍宝。翻译为:乐官们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品啊!”【答案】乐官们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品啊!”(3)工之侨的琴最初不被国工认可,后来为什么又被众人视为珍宝?这一故事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可见工之侨把他的琴仿古化制作了,因此被众人视为珍宝。文中“弗古。还之”与“世之珍也”的对比,很好地表现了当时败坏的社会风气,进一步讽刺了鼓励人们弄虚作假的封建统治者。人们不要一昧地追求新事物,被事物的外表所吸引,而不在乎事物的内在。【答案】①原因:工之侨把他的琴仿古化制作了,他人以为此琴为古珍。 ②揭示现象:很多人都习惯从事物外表判定事物好坏,而不看本质。【一课一思】1.文言文虚词考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二是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三是文言句子的翻译。前两种是对文言虚词的显性考查,后一种是对文言虚词的隐性考察。2.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②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文言虚词在句中的意义 ③根据文言虚词在句中的作用,巧妙地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代替 ④先多朗读,体会语气,再进行判断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与试题演练03 常见虚词:焉、也、于(教师版),共15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知识点06 小说阅读之常见题型(原卷版)-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汇总与试题演练(全国通用),共23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知识点06 小说阅读之常见题型(解析版)-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汇总与试题演练(全国通用),共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