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三市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上册期末化学专项突破真题练习库(含解析)
展开湖北省三市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上册期末化学专项突破真题试卷练习库
【原卷 1 题】 知识点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判断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A、滴水成冰,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钢铁生锈,铁转化成铁锈,有新物质氧化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纸张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粮食酿酒,有酒精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A。
1-1(基础)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钢铁生锈 B.瓷碗破碎 C.纸张燃烧 D.粮食酿酒
【正确答案】 B
1-2(基础) 人类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现象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钢铁冶炼
B.酒精挥发
C.纸张燃烧
D.粮食酿酒
【正确答案】 B
1-3(巩固) 厨房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瓷碗摔碎 B.煤气燃烧 C.铁锅生锈 D.粮食酿酒
【正确答案】 A
1-4(巩固) 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青稞酿酒
B.滴水成冰
C.铁钉生锈
D.红磷燃烧
【正确答案】 B
1-5(提升) 下列生活现象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果榨果汁,冰雪融化 B.葡萄酿酒,蜡烛燃烧
C.胆矾研碎,过氧化氢分解 D.铁丝生锈,酒精挥发
【正确答案】 C
1-6(提升) 下列诗句或典故描述的是物理变化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B.日照香炉生紫烟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正确答案】 B
【原卷 2 题】 知识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断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A、纯净物由同种物质组成。空气由氮气、氧气等组成。空气是混合物。
B、纯净物由同种物质组成。石油可分离出汽油、柴油等,石油是混合物。
C、纯净物由同种物质组成。生铁是含碳2-4.3%的铁合金。生铁是混合物。
D、纯净物由同种物质组成。冰水混合物由水分子构成。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
综上所述:选择D。
2-1(基础)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石油 B.生铁 C.澄清石灰水 D.冰水混合物
【正确答案】 D
2-2(基础) 下列四种物质中是纯净物的是
A.生铁 B.石灰水 C.冰水混合物 D.石油
【正确答案】 C
2-3(巩固)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生铁 B.洁净的空气 C.果汁 D.冰水混合物
【正确答案】 D
2-4(巩固)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洁净的空气 B.过滤后的海水 C.生铁 D.冰水混合物
【正确答案】 D
2-5(提升) 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进行分类的是
A.棒棒糖 水 矿泉水 B.铁丝 氧化亚铁 加碘食盐
C.液氧 干冰 冰水混合物 D.金刚石 稀硫酸 空气
【正确答案】 B
2-6(提升) 下列物质按单质、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氧气、空气 B.氢气、酒精 C.生铁、冰水 D.木炭、石油
【正确答案】 A
【原卷 3 题】 知识点 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气密性检测,物质的加热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A、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A错。
B 、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B错。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连接好仪器,先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里,然后用手握住试管外壁,导管产生气泡,说明气密性好。C正确。
D、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拇指不能摁在短柄上。D错。
综上所述:选择C。
3-1(基础) 规范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你认为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A.过滤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读取液体体积 D.滴加液体
【正确答案】 B
3-2(基础) 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点燃酒精灯 D.读取液体体积
【正确答案】 A
3-3(巩固) 规范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过滤液体 B.滴加试剂
C.验满O2 D.加热液体
【正确答案】 D
3-4(巩固) 规范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你认为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A.称量固体药品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读取液体体积 D.量取液体
【正确答案】 B
3-5(提升) 规范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过滤 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C.点燃酒精灯 D.读取液体体积
【正确答案】 D
3-6(提升) 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础。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过滤液体 B.添加锌粒
C.添加盐酸 D.加热液体
【正确答案】 D
【原卷 4 题】 知识点 空气污染及其保护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A、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符合“节能降碳,绿色发展”。
B、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减少环境污染,符合“节能降碳,绿色发展”。
C、大力植树造林,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减少环境污染,符合“节能降碳,绿色发展”。
D、使用一次性木筷就餐,浪费资源,增大环境污染,不符合“节能降碳,绿色发展”。
综上所述:选择D。
4-1(基础) 2021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推广使用新能源 B.大力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
C.生活垃圾分类投放 D.人走灯灭、节能减排
【正确答案】 B
4-2(基础) 2022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废气达标排放 B.用氢气做燃料 C.工地洒水除尘 D.垃圾分类焚烧
【正确答案】 D
4-3(巩固) 2020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关爱自然,刻不容缓”( Time for Nature),聚焦自然和生物多样性。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B.清洁能源——推广使用
C.废旧电池——随手丢弃 D.工业废水——净化排放
【正确答案】 C
4-4(巩固) 2022年6月5日是第51个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共建清洁美丽世界,旨在促进全社会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增加植树造林面积 B.实行垃圾分类和回收
C.将农田中的秸秆就地焚烧 D.出行方式尽量采用步行、骑自行车,少开私家车
【正确答案】 C
4-5(提升) 2022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不符合这一主题的做法是
A.多使用一次性筷子,有益个人卫生 B.推广使用新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C.进行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变废为宝 D.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节能减排
【正确答案】 A
4-6(提升) 2020年“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是“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农作物采用大水漫灌 B.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
C.逐步淘汰高耗水生产工艺 D.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
【正确答案】 A
【原卷 5 题】 知识点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灭火原理与方法,火灾的预防及自救措施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A、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故冬天在密闭的房间放一盆水不能防止CO中毒,A错误;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可以隔绝氧气,将火灭掉,B正确;
C、高层住房内着火,不能打开所有门窗,否则空气涌入火会烧的更大,C错误;
D、煤气泄露,不能打开排气扇的电源开关,否则电打火可能会发生爆炸,D错误。故选B。
5-1(基础) 下列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燃着的酒精灯打翻燃烧起来,立即用水浇灭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高层住房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D.发现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的电源开关
【正确答案】 B
5-2(基础) 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做法错误的是
A.用煤炉取暖时,为防止煤气中毒可在室内放盆水
B.在室内发现天然气泄漏时,不要开灯、打电话或打开抽油烟机
C.要合理开发利用金属资源
D.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树林砍掉
【正确答案】 A
5-3(巩固) 生活中的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发生火灾时,从高层楼房乘坐电梯下楼
B.将霉变食物高温蒸熟后食用
C.发现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D.用砂纸将铝制品打磨使之更美观漂亮
【正确答案】 C
5-4(巩固) 有关生活中的下列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A.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可使粮食增产
B.发射火箭是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能量
C.吃水果和蔬菜能为人体补充维生素
D.大量废弃的塑料可以通过焚烧处理
【正确答案】 D
5-5(提升)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的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夜晚发现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B.电器使用时着火,立即用水灭火
C.为了防止CO中毒,在火炉旁放一盆水 D.发生火灾时,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着火区域
【正确答案】 D
5-6(提升) 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并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做法合理的是
A.在室内放一盆清水,防止煤气中毒 B.大棚蔬菜生产施用二氧化碳气体提高产量
C.可以通过降低可燃物着火点的方法来灭火 D.在铁桶中用硫酸铜和生石灰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正确答案】 B
【原卷 6 题】 知识点 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氧气助燃性及实验,金刚石的相关知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A、CO具有还原性,可将金属氧化物还原为金属单质,可冶炼金属,A正确;
B、O2具有助燃性,可用作助燃剂,不具有可燃性,可能作为燃料,B错误;
C、N2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防止物质和氧气等接触发生反应,C正确;
D、金刚石硬度大,可用来加工坚硬的金属,D正确。故选B。
6-1(基础)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因为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所以可制成多种用途电光源
B.因为氦气的密度小,所以常被用于填充探空气球
C.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灯泡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
D.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航天飞机的助燃剂
【正确答案】 A
6-2(基础) 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以用于冶炼金属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
C.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以用作清洁燃料
D.石墨的导电性能好,可用作电池的电极
【正确答案】 C
6-3(巩固)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金刚石硬度大,可制造钻头
B.铜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作电线
C.稀有气体通常状况下为气态,常用作保护气
D.一氧化碳气体高温时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铁等金属
【正确答案】 C
6-4(巩固)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金刚石硬度大,可制造钻头
B.钨的熔点高,可用灯丝
C.稀有气体通常状况下为气态,常用作保护气
D.一氧化碳气体高温时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铁等金属
【正确答案】 C
6-5(提升)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硬度大,可用来切割玻璃 B.武德合金熔点低,可用作电路保险丝
C.N2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D.O2具有助燃性,可用作燃料
【正确答案】 D
6-6(提升)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焦炭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B.乙醇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
C.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可用于清洗餐具油污
D.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造铅笔芯
【正确答案】 D
【原卷 7 题】 知识点 原子中各类微粒的数值关系,最外层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离子中各类微粒间数值关系,元素周期表信息示意图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7-1(基础) 铟元素相关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铟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铟原子的中子数为49
C.铟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g
D.铟元素的化学性质与铝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正确答案】 D
7-2(基础) 2021年12月9日,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为全球青少年进行了太空授课。空间站主体用到了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的钛合金。钛原子结构示意图及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值为10 B.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
C.钛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D.钛原子的质子数为47.9
【正确答案】 A
7-3(巩固) 缺锌会导致生长迟缓。锌原子结构示意图及锌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锌原子的质量为65.38g
B.锌在化合物中显负价
C.锌的原子序数为30
D.锌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正确答案】 C
7-4(巩固) DF-5弹道精确制导武器是国之利器,精确制导武器的制作中用到了金属钐(Sm)。钐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2 B.钐原子的中子数是62
C.钐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 D.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50.4g
【正确答案】 A
7-5(提升) 氮化镓是新一代半导体材料。氮、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氮化镓的化学式为GaN2 B.1个N2分子中含有14个电子
C.氮元素和镓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D.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1
【正确答案】 B
7-6(提升) 图A是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B是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A“钠”方框右上角横线上应填写NA
B.图B方框横线上的数字是8
C.氟元素属稀有气体元素
D.11号元素与9号元素可以形成化学式为NaF的化合物
【正确答案】 D
【原卷 8 题】 知识点 催化剂的概念、性质与用途,化合反应,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及适用范围,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质量比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8-1(基础) 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有关数据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35
40
10
30
反应后质量/g
m
75
10
1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15 B.乙一定是化合物
C.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反应中甲和丁的质量之比是4:3
【正确答案】 C
8-2(基础) 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有关数据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30
40
30
25
反应后质量/g
m
70
30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20 B.乙一定是化合物
C.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反应中甲和丁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乙的质量
【正确答案】 B
8-3(巩固) 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有关数据如下、关于此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6
2
14
3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
22
13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物质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待测数值是14
D.反应中甲与丙变化的质量比7∶4
【正确答案】 D
8-4(巩固)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8
32
5
4
反应后的质量/g
16
X
5
24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丙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甲、乙两种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变化之比为2:3 D.X的值为4
【正确答案】 D
8-5(提升) 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两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未知的X=8% B.该反应表示碳的充分燃烧
C.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关系为19:22 D.乙可能是催化剂
【正确答案】 B
8-6(提升)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4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
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
【正确答案】 D
【原卷 9 题】 知识点 活性炭的吸附性,二氧化碳的检验、验满及净化,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探究,氢气的可燃性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的特性是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检验二氧化碳应用澄清的石灰水,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火星熄灭,不能证明是二氧化碳,因为氮气、稀有气体等都不支持木条的燃烧,故A选项错误;
B、将铁粉与铝片放入同体积同浓度的稀盐酸中,不能比较铁与铝的金属活动性,因为铁粉和铝片与稀盐酸的接触面积不同,控制变量不唯一,故B选项错误;
C、CO燃烧生成二氧化碳,H2燃烧生成水,所以鉴别CO与H2,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有水雾出现的为氢气,没有水雾出现的为一氧化碳,故C选项正确;
D、明矾净水起凝结沉降作用,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应该用活性炭,故D选项错误;故选C。
9-1(基础) 下列实验操作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
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CO2含量
B
观察颜色
鉴别铁粉和碳粉
C
点燃气体
除去CO2气体中的少量CO气体
D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
鉴别CO和H2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D
9-2(基础)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
加入过量锌粉
B
除去CO2中的CO
点燃
C
鉴别CO和CH4
点燃,观察火焰颜色
D
鉴别硬水和软水
滴加等量肥皂水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D
9-3(巩固) 下列实验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看木条是否熄灭
B
鉴别硬水和软水
使用煮沸的方法
C
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
D
鉴别氮气和空气
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C
9-4(巩固) 下列实验操作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B
鉴别H2和CO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
C
检验CO2中含有的少量CO
将混合气体点燃
D
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CO2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B
9-5(提升) 下列各组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向硫酸铜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各放入一根铁丝,观察现象
B
检验黑色固体中含有碳和氧化铜
高温加热固体,并将生成的气体通人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固体颜色及石灰水的变化
C
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
将两根铁钉分别密封在盛有干燥空气和盛满水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D
除去Na2CO3中的NaCl
溶解,加入过量CaCl2溶液,过滤,蒸发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B
9-6(提升) 下列实验方法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CO2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B
鉴别H2 和CH4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
C
鉴别澄清石灰水和NaOH溶液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D
比较Zn、Cu、Ag的金属活动性
将Zn和Ag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D
【原卷 10 题】 知识点 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二氧化碳与碱的反应及实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计算混合物中物质或元素的质量分数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10-1(基础) 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20g, 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0%。使该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 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再将气体通入过量的石灰水中,能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为( )
A.15g B.25g C.50g D.75g
【正确答案】 C
10-2(基础) N2、CO和CO2的混合气体12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使该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CuO充分反应后,再将气体通入过量的石灰水中,能得到白色沉淀
A.10g B.15g C.30g D.20g
【正确答案】 C
10-3(巩固)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10克,其中氧元素的含量为64%,将该气体混合物通过足量的炽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所得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A.3.2g B.10g C.30g D.100g
【正确答案】 C
10-4(巩固) 现有100g氧化钙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将其高温煅烧至碳酸钙完全分解,称得煅烧后剩余固体质量比原混合物减少16g,则原固体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40% B.60% C.50% D.70%
【正确答案】 B
10-5(提升) 甲醛(HCHO)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甲醛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CO2和H2O。现有HCHO和CO的混合气体20g,将其点燃,充分燃烧后,把生成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70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为8.4g B.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56%
C.混合气体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8 D.混合气体中HCHO和CO的质量比是7:3
【正确答案】 C
10-6(提升) 煅烧碳酸钙可制得氧化钙(CaCO3 CaO+CO2↑)现有100g含钙元素60%的碳酸钙和氧化钙的混合物。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经实验测定已变成纯净物,则加热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为
A.10g B.20g C.8g D.16g
【正确答案】 D
【原卷 11 题】 知识点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物质化学性质的决定因素,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11-1(基础) “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
1、由A可知,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
2、B~E中属于阳离子的是______(填微粒符号)。
3、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复合光催化剂,实现了太阳能人工光合成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①上述反应中不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填“分子”或“原子”)。
②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之比为______。
【正确答案】 1、34 2、Mg2+
3、原子 1:2
11-2(基础) “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请用正确的化学用语来填空。
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和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物质_______。
2、标出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
3、构成氢氧化钙的阴离子_______。
4、3个铁离子_________。
5、表示氮原子,则中的微观示意图表示的化学用语是_______。
【正确答案】 1、Al2O3 2、
3、OH- 4、3Fe3+
5、4N2
11-3(巩固) “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体现化学学科特征的思维方法。如图是几种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或元素的信息,请据图回答:
1、A-D中错误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2、图E为硫原子结构示意图,x=_________,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
3、A和D是不同种元素的原因是________。我国“嫦娥五号”探测器取回土壤含有丰富的氦-3,它是由一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的,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图中_________(选A、B、C、D中一项)。
4、D和E能形成一种稳定的化合物,它的化学式是________(用D和E代替元素符号)
【正确答案】 1、BC或CB 2、6 32.06
3、核电荷数不相同(或质子数不相同) A
4、D2E
11-4(巩固) 化学学习的三重特征从宏观、微观和符号三种水平上认识和理解化学知识,并建立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我们称之为三重表征思维方式。请按要求填空。
1、10mL水与10mL乙醇混合后,溶液体积小于20mL,微观解释为______;气体X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水,X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原子是_____和_____(填符号)。
2、在点燃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分子间有间隔 N H
2、
11-5(提升)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下列各组物质中,都由分子构成的一组是___(填选项)
A 铁、汞 B 氨、干冰 C 水、金刚石 D 硫酸铜、氯化钠
(2)铟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铟的微观过程可表示为:
请将B框中的信息补充完整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反应。
(3)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 可用于去除装修残留的甲醛(化学式为CH2O),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B 化合
11-6(提升) “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体现化学学科特征的思维方法。
(1)如图为硫元素的信息。
①硫属于______(“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②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
(2)下图为核聚变的示意图,其中A、B、C表示三种原子。
①A、B、C中属于同种元素原子的是______。
②D~G图中,能表示C原子结构的是______。
(3)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①甲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
②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______。
③图中共有______种氧化物。
【正确答案】 非金属 32.06 AB D 2:3 2
【原卷 12 题】 知识点 微粒的观点解释现象,金属与氧气反应,硬水和软水定义及鉴别,碳酸氢钠、碳酸钠、碳酸钙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12-1(基础) 人们通常用下列流程生产轻质碳酸钙:将石灰石高温锻烧制得氧化钙,再将氧化钙加水制成石灰乳(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然后将净化后的石灰乳与二氧化碳作用得到碳酸钙。这样得到的轻质碳酸钙粉末常在牙膏中作摩擦剂。据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上述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写出上述变化中既不属于分解反应,也不属于化合反应、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正确答案】 1、
2、
12-2(基础)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氧气可用于抢救危重病人,是因为氧气能___________。
2、长期饮用硬水不利于健康,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里,集气瓶底放少量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水银是体温计中的物质,构成水银的微粒是___________(填名称)。
5、用墨汁绘制的字画年深日久不褪色,这是因为常温下碳的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供给呼吸 2、煮沸
3、防止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
4、汞原子 5、化学性质稳定(或化学性质不活泼)
12-3(巩固)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使用铜丝来做导线,利用了金属良好的__________。
2、书写重要的档案时规定应使用碳素墨水,原因是_____。
3、做完饭后,小红用干布擦去铁锅表面的水珠。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自然界中金属资源有限,请写出一条保护金属资源的措施______。
4、硫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说明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______有关。
5、山药中含有碱性皂角素,皮肤沾上会奇痒难忍。你认为可涂上厨房里的______止痒。
【正确答案】 1、导电性 2、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3、防止铁和水的接触 废旧金属回收再利用
4、浓度 5、食醋
12-4(巩固)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与应用。
1、长期饮用硬水不利于人体健康,生活中可以通过_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用扇子扇蜡烛火焰,可以一扇就灭的原理是______。
3、药品包装经常用到铝箔,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因为铝具有____性。
4、山药中含有碱性皂角素,沾到皮肤上会奇痒难忍,可用厨房中的___________来止痒。
5、2020年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胜利。在使用75%乙醇溶液进行消毒杀菌时,要特别注意酒精燃烧而引发的安全问题。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正确答案】 1、煮沸 2、降低周围环境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3、延展 4、食醋
5、
12-5(提升)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做饭时,若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则需将灶具进风口_______(填“调大”或“调小”即可恢复正常的淡蓝色火焰。
2、过度排放二氧化碳会加剧_______,结果会导致全球变暖。
3、在生煤火炉时,可点燃木材或劈柴来引燃煤,其原因是_______。
4、某种镁铝合金是一种储氢材料。制取该合金通常在真空中熔炼而非空气中熔炼的原因是防止镁和铝_______。
【正确答案】 1、调大 2、温室效应
3、木材或劈柴的着火点比煤低
4、防止合金中的镁、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12-6(提升) 在牙膏中,常用轻质碳酸钙粉末作摩擦剂。生产轻质碳酸钙的流程如下:①将石灰石煅烧制得氧化钙②将氧化钙加水制成石灰乳(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③用净化后的石灰乳与二氧化碳作用得到碳酸钙。
(1)写出上述反应的有关方程式: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2)用12.5g含杂质20%的石灰石制取这种轻质碳酸钙,若在制取过程中钙元素的质量没有损失,则理论上可制得轻质碳酸钙的质量为___________ g。
【正确答案】 10
【原卷 13 题】 知识点 置换反应,金属与酸反应原理,金属与盐溶液反应,过滤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13-1(基础) 某种手机电路板中含有Fe、Cu、Au、Ag、Ni(镍为银白色金属)等金属,如图是某工厂回收部分金属的流程图(已知: )。
(1)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__,写出此操作过程中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的名称:_________。
(2)加入足量稀硫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
(3)Cu、Ag、Ni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
(4)回收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一种措施,请你再写出一条保护金属资源的措施: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过滤 玻璃棒(或漏斗、或烧杯) 充分溶解金属板中的金属铁和镍 Ni>Cu>Ag 防止金属腐蚀(或寻找金属的替代品等,合理即可)
13-2(基础) 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具有重要意义。某机械厂金属废料的成分是Zn、Cu、ZnO和CuO,某化学小组利用该金属废料回收铜并制作氧化锌和硫酸铜。请回答下列问题。回收铜并制作氧化锌,实验方案如下:
(1)步骤Ⅰ所得滤液a中溶质的成分是_______(填写化学式)。
(2)步骤Ⅲ加入的试剂甲的名称是_______。
(3)步骤Ⅳ加入适量NaOH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
(4)写出“焙烧”氢氧化锌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正确答案】 CuSO4、ZnSO4、H2SO4 稀硫酸 除去溶液中的硫酸,将硫酸锌恰好完全转化为氢氧化锌
13-3(巩固) 废旧金属可回收利用,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合金废料(含Fe、Cu和Al)制取FeSO4溶液和回收金属铜,实验流程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略去)。已知:2Al+2NaOH+2H2O=2NaAlO2+3H2↑
(1)单质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_______(填“强”或“弱”)。
(2)操作Ⅱ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3)步骤B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反应。
(4)铝制品在空气中耐腐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强 玻璃棒 Fe+H2SO4=FeSO4+H2↑ 置换 在常温下,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13-4(巩固) 废旧金属可回收利用,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合金废料(含Fe、Cu和Al)制取FeSO4溶液和回收金属铜,实验流程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略去)。已知:
1、步骤A加入足量NaOH溶液目的是______。
2、操作Ⅱ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填仪器名称)。
3、步骤B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反应。
4、铝制品在空气中耐腐蚀的原因是________。
【正确答案】 1、除去合金中的铝 2、漏斗
3、Fe+H2SO4=FeSO4+H2↑ 置换反应
4、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13-5(提升) 某种手机电路板中含有Fe、Cu、Au、Ag、Ni(镍,银白色金属)等金属,如图是某工厂回收部分金属的流程图。已知:
1、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___。
2、写出滤液②中金属阳离子符号_________。
3、写出滤液③和铁粉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4、滤液③中加入足量铁粉的目的是_______。
【正确答案】 1、过滤 2、Fe2+
3、
4、将硫酸铜中的铜完全置换出来
13-6(提升) 据统计,我国每年报废的手机超过1亿部,若不进行有效回收利用,会造成巨大的浪费和污染。某种手机电路板中含有以下金属: Sn、Pb、 Fe、Cu、Au、Ag、Ni (镍,银白色)、Pd (钯,银白色)。如图是某工厂回收其中部分金属的流程图。( 假设流程图中各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已知: )
(1)步骤②中产生的气体的用途 ___________ (写一种),滤渣2中含有的金属是 _________ 。
(2)步骤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 。该反应属于 ________________ 。
(3)步骤③中检查铁粉是否足量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 。
(4)金属Fe、Ni、Pd在溶液中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是 ___________ 。
(5)步骤②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____________ 。
【正确答案】 用作燃料 Sn、Pb、Ni Fe+CuSO4=FeSO4+Cu 置换反应 在滤液2中继续加入铁粉,观察是否有固体析出 Fe>Ni>Pd 烧杯、玻璃棒、漏斗
【原卷 14 题】 知识点 含杂质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详解】50g石灰石样品,不是碳酸钙的质量,要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求得。碳酸钙质量求出后,除以样品质量即得样品中 碳酸钙的含量。详见答案。
14-1(基础) 中国天宫空间站预计2022年建成。空间站获取氧气的主要方式是电解水,计算若得到16kg的氧气,理论上最少消耗水的质量是多少?
【正确答案】 解:设理论上消耗水的质量为x,
x=18kg,
答:理论上消耗水的质量为 18kg。
14-2(基础) 在实验课上,某同学取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当加热到完全分解时,除收集到氧气外还得到固体残留物17. 4g,经测定残留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为14. 4%。试计算:
(1)该同学制得氧气的质量_____________。(计算的过程和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正确答案】 (1)9.6g(2)90. 7%
14-3(巩固) 实验室需要3.2g氧气,若用加热分解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这些氧气,消耗含杂质10%的高锰酸钾固体多少质量?(计算结果精确至0.1)
【正确答案】 解:设消耗高锰酸钾的质量是x。
含杂质10%的高锰酸钾固体质量为:
答:消耗高锰酸钾的质量是35.1g。
14-4(巩固)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了测定某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小群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鸡蛋壳洗净、干燥并捣碎后,称取10g放在烧杯里,然后往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90g,充分反应后,称得反应剩余物为98.9g。(假设其他物质不与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CO2+H2O)
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______g。
2、计算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正确答案】 1、1.1 2、设该鸡蛋壳中碳酸钙质量为x
则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25%。
14-5(提升) 黄铜是铜、锌合金,它可用来制造机器、电器零件及日用品。为测定某黄铜样品中锌的含量,现将10g黄铜样品,与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物质总质量为109.8g,同时生成氢气,试计算:
1、该反应中产生的氢气质量是______g:
2、试计算出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正确答案】 1、0.2g; 2、65%;
解:设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
,x=6.5g
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65%。
14-6(提升) 某实验小组将63.2g高锰酸钾固体加热分解,并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变化和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请认真分析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加热到t1分钟时,产生氧气的质量是______g。
2、加热到t2分钟时,剩余固体中有哪些物质?质量分别是多少?(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正确答案】 1、4.0 2、解:t2分钟时,高锰酸钾已完全反应,设生成锰酸钾(K2MnO4)的质量为x,二氧化锰(MnO2)质量为y。
x=39.4g
y=17.4g
答:剩余固体为:锰酸钾(K2MnO4)、二氧化锰(MnO2),质量依次是39.4 g、17.4 g。
【原卷 15 题】 知识点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氯酸钾制取氧气,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及实验,氧气的制取中装置的选择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15-1(基础)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在装药品前应该__________,把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防止__________;
3、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若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选择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若要得到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4、分别用过氧化氢溶液和氯酸钾固体制氧气,两者共同点是 (填字母序号)。
A.发生装置相同 B.都可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 C.完全反应后剩余的固体成分相同
5、利用G装置可以进行许多实验。若用该装置来收集一瓶呼出气体,先向集气瓶中盛满水,然后向__________管缓缓吹气(填m或n)。
【正确答案】 1、长颈漏斗 试管
2、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
3、B F 4、B
5、n
15-2(基础) 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制定仪器的名称:b______。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
3、装置C与B相比,C的优点是________。
4、若用E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氧气从_______(填c或d)进入。用E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是否收满的方法:______。
【正确答案】 1、长颈漏斗 2、AD
3、能够控制反应速率 4、c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d端口,若木条复燃则收集满
15-3(巩固) 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为了制取较大量氧气,并便于多次添加过氧化氢溶液,从上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
2、利用E来收集气体,要等到___________时,才能开始收集。为防止在使用排水法收集O2时操作不正确导致倒吸,而影响发生装置,需在A与E装置之间连接一种称为“安全瓶”的装置。如图可用作“安全瓶”的装置是___________(填序号①或②)。
3、若用F装置收集氢气时,发生装置应连接在___________(填“a”或“b”)端,若使用注射器来代替仪器I,则其优点是___________。
4、实验室用A加热制备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B 2、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②
3、b 能控制反应速率
4、
15-4(巩固) 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观察到___________时,便可开始收集。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一组装置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4、图G是某同学利用报废试管设计的制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该设计除了废物利用的优点外,请另写一个优点___________。
5、如图F向装满CO2的软塑料瓶中注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长颈漏斗 2、A 气泡均匀冒出
3、BC
4、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5、塑料瓶变瘪
15-5(提升)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分别写出标有①②序号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_。
2、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应选用______和______装置(填字母)来制取并收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为收集到纯氧,待______开始收集,若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试管炸裂,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3、实验室可用大理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其符号表达式为______;如下表所示,往二份等质量的大理石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盐酸(足量),产生CO2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实验室制取CO2时,应选择的药品是______(填编号),不用其他一组编号药品的原因______。
编号
药品
1
块状大理石、5%HCl溶液
2
大理石粉末、7%HCl溶液
【正确答案】 1、铁架台 长颈漏斗
2、A D 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 未预热(合理即可)
3、 1 大理石粉末和稀盐酸反应速率太快,不利于收集
15-6(提升) 化学是一门以实险为基础的科学。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用A装置,还需在该装置的试管口放置________,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若要制得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装置_______(填字母)进行收集。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MnO2混合制O2时,选择装置C相对于装置B的优点是_______,MnO2在化学反应起_______作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实验室可用铜片与浓硝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二氧化氮(NO2)。通常状况下,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时与水反应生成硝酸(HNO3)和一氧化氮(NO)。制取NO2的发生装置可选择______(填字母),收集NO2气体应选择装置_______(填字母)。
【正确答案】 1、试管 集气瓶 2、棉花 F
3、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催化
4、B或C E
【原卷 16 题】 知识点 金属与酸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与实验的计算,铁在氧气中燃烧及其实验,设计实验探究物质的成分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16-1(基础)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占集气瓶容积的70%。
(1)如图中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能进入广口瓶的原因是______。
(2)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______%。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含氮气。
【发现问题】氮气是怎么减少的呢?
【假 设 一】氮气与镁条反应而减少。
【假 设 二】______(只要求写出一条)。
【查阅资料】镁条在氮气中能燃烧,产物为氮化镁(Mg3 N2)固体。镁条还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
【反思与交流】用镁条能否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______(选填“是”或“否”)。
如果仓库存放的金属镁着火,能否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______(选填“是”或“否”)。
【正确答案】 烧杯 镁条燃烧时会与空气中的气体反应生成固体氧化镁,完全反应,冷却至室温后,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 21 高温条件下,氮气可能与空气中的其它物质发生了反应 否 否
16-2(基础)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四组测定实验(实验4中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2:锌粒与稀硫酸混合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3:蔗糖和水混合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4: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小组讨论】上述实验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实验______(填数字)。
【基础回顾】实验2中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记录分析】实验4反应过程中气球的变化是______;下列图像中符合实验4容器中物质总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______(填字母)。
【评价反思】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应在______装置中进行。
【拓展延伸】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 ②原子数目 ③分子种类 ④分子数目 ⑤元素种类 ⑥物质种类
【正确答案】 4 先胀大后缩小 B 密闭 ①②⑤
16-3(巩固) 某兴趣小组对Zn、Ni、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产生了兴趣,他们将这三种金属带到化学实验室,展开探究。
【提出假设】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能为①_______;②Zn>Cu>Ni;③Ni>Zn>Cu 。
【查阅资料】镍是略带黄色的固体,以及部分含镍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性和颜色如下表。
OH-
Cl-
Ni2+
不溶
可溶
可溶
可溶
颜色
蓝绿色
绿色
绿色
蓝绿色
据此,他得出镍能与酸反应。
【设计实验】同温下,取大小、厚度相同的这三种金属薄片,用砂纸打磨,其目的是__________;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观察现象。
【记录现象】
金属
Ni
Zn
Cu
与稀盐酸
反应的现象
___________
产生气泡较快
金属逐渐溶解
无明显现象
【得出结论】原假设中①成立,写出镍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镍元素在化合物中显+2价)_______。
【拓展应用】上述实验选择稀盐酸完成了探究,得出了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请再选择另一类别的试剂设计实验,同样也能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你所选择的试剂是(限选三种试剂)______。
【正确答案】 Zn>Ni>Cu 为了除去金属表面的杂质和氧化物 产生气泡缓慢,金属逐渐溶解 硫酸锌溶液、金属镍片、硫酸铜溶液或锌片、铜片、硫酸镍溶液
16-4(巩固) 小组同学利用如下装置制备氮化镁并探究其化学式。
【查阅资料】①在加热条件下,镁分别能与氧气、水蒸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发生反应。②金属镁与氮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氮化镁,氮化镁是一种黄绿色的固体。
【实验步骤】
Ⅰ.按图链接好实验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向试管中加入3.6g研细的镁粉。
Ⅱ.打开活塞k通入N2,数秒后点燃酒精灯加热大试管;当镁粉全部变色后,关闭活塞,熄灭酒精灯。
Ⅲ.待装置冷却后,称量试管内剩余固体为5g。
【反思与评价】
(1)步骤Ⅰ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
(2)将镁研成粉末的目的是_____;空试管B的作用是_____。
(3)步骤Ⅱ中,先打开活塞K再点燃酒精灯的目的是_____;设氮化镁的化学式MgxNy,则x与y的比值为_____;氮化镁中镁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最简比)为_____。
【正确答案】 关闭活塞k,点燃酒精灯,看末端试管(A试管)中是否有气泡(停止加热后,导管回升一段水柱) 增大与氮气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或充分反应 防止停止加热时A试管中的水回流 排尽试管内的空气或防止氧气或水蒸气与镁发生反应 3:2 18:7
16-5(提升) 实验课上,老师将“锡纸”剪成一段两头宽中间窄的纸条,然后两头分别连接电池的正负极,观察到“锡纸”立即燃烧。据此,同学们取“锡纸”进行了以下探究:
探究一:“锡纸”燃烧的原因。
1、“锡纸”两端接入电池两极后造成短路致使“锡纸”燃烧,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开始“锡纸”不燃烧但短路后却能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锡纸”中金属的成分。
【提出问题】“锡纸”中的金属是锡吗?
【查阅资料】
①“锡纸”是锡箔或铝箔;
②锌粉是一种深灰色固体;
③锡(Sn)与酸或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生成+2价锡的化合物。
【提出猜想】
猜想I:“锡纸”中的金属是锡;猜想Ⅱ:“锡纸”中的金属是铝。
【进行实验】
2、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打磨后的“锡纸”片放入试管中,滴加氯化锌溶液
“锡纸”表面有深灰色固体析出
猜想___________(填“I”或“Ⅱ”)成立。
【交流讨论】
3、上述实验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下列物质的溶液可以替代氯化锌溶液完成上述实验的是 (填字母)。
A.氯化铜 B.硝酸银 C.硫酸钠 D.硫酸亚铁
【拓展应用】
5、为证明铁、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方案如下,请将内容补充完整。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C是_____
_____
金属活动性顺序:Fe>Cu>Ag
【正确答案】 1、短路后温度升高,达到“锡纸”的着火点
2、Ⅱ 3、 4、D
5、硫酸铜(或硝酸铜、氯化铜等,合理即可) 铁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试管中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银片表面无明显变化
16-6(提升) 小明发现家用电热水壶内胆标注“304”字样。为了解其含义及材质成分,兴趣小组开展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食品级304不锈钢是指含铬18%、镍8%以及其他金属和非金属的不锈钢。
②铬(Cr)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在空气中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交流讨论】(1)“304不锈钢”属于是______(选填“合成材料”、“金属材料”或“复合材料”)。
(2)“304不锈钢”加入铬的目的是______。
【提出问题】铬、铁、铜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如何?
【猜想与假设】猜想1:Cr>Fe>Cu;
猜想2:Fe>Cr>Cu;
猜想3:______。
【查阅资料】铬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亚铬(CrSO4溶液)。
【进行实验】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用砂纸打磨光亮,再分别放入装有等量等浓度的稀硫酸的试管中、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将铁片放入稀硫酸中
铁片表面产生气泡较慢,溶液变为浅绿色
猜想______成立
②将铬片放入稀硫酸中
铬片表面产生气泡较快,溶液变为蓝色
③将铜片放入稀硫酸中
______
【反思评价】
(1)比较金属与酸反应快慢,需控制的变量有______。(填序号)
A.金属片的质量 B.加入酸的时间
C.试管体积 D.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正确答案】 金属材料 防止304不锈钢锈蚀 Fe>Cu>Cr 1
铜片表面没有明显现象 AD Cr+H2SO4= CrSO4+H2↑
答案解析
1-1【基础】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钢铁生锈有新物质铁锈生成,是化学变化。
B、瓷碗破碎只是物质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C、纸张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是化学变化。
D、粮食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是化学变化。
故选B。
1-2【基础】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分析:
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详解:
A、钢铁冶炼生成了金属铁,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B、酒精挥发只是酒精状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正确;
C、纸张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D、粮食酿酒生成了酒精,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故选B。
1-3【巩固】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
A、瓷碗摔碎的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B、煤气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铁锅生锈的过程中有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粮食酿酒的过程中有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巩固】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分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生成新的物质就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就是物理变化。
详解:
A、青稞酿酒,有新的物质酒精生成,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滴水成冰,只有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C、铁钉生锈,生成了新的物质氧化铁,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红磷燃烧,生成了新的物质五氧化二磷,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提升】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水果榨果汁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冰雪融化只是物态变化的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葡萄酿酒生成了新物质酒精,属于化学变化;蜡烛燃烧生成了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胆矾研碎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过氧化氢分解过程有新物质氧气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符合题意;
D、铁生锈生成了新物质铁锈,属于化学变化;酒精挥发只是物质状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提升】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蜡烛燃烧生成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B、“日照香炉生紫烟”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正确;
C、野草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D、爆竹燃烧爆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故选B。
2-1【基础】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石油中含有煤油、柴油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B、生铁中含有铁和碳,属于混合物;
C、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水和氢氧化钙,属于混合物;
D、冰是水的固体,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故选D。
2-2【基础】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生铁中含有铁和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B、石灰水中含有水和氢氧化钙,属于混合物;
C、冰是水的固体,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D、石油是由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故选C。
2-3【巩固】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生铁是铁与碳等物质形成的合金,属于混合物;
B、洁净的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C、果汁是由水果汁液与水等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D、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H2O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故选D。
2-4【巩固】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分析: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详解:
A、洁净的空气含有氮气和氧气等,属于混合物,故A不正确;
B、过滤后的海水含有水、氯化钠等,属于混合物,故B不正确;
C、生铁含有铁、碳等,属于混合物,故C不正确;
D、冰水混合物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D正确。故选D。
2-5【提升】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分析: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
详解:
A、棒棒糖属于混合物,水属于氧化物,矿泉水属于混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
B、铁丝属于单质, 氧化亚铁属于氧化物, 加碘食盐属于混合物,故B符合题意;
C、液氧属于单质,干冰、冰水混合物(只含有水一种物质)都属于氧化物,故C不符合题意;
D、金刚石属于单质,稀硫酸、空气都属于混合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6【提升】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
A、氧气属于单质,空气含多种气体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
B、氢气属于单质,酒精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C、生铁含碳属于混合物,冰水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D、木炭含有杂质属于混合物,石油含多种成分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A
3-1【基础】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图中过滤时没有用玻璃棒引流,漏斗尖端没有紧靠接液杯内壁,该操作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该操作正确。
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该操作错误。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量筒内或接触量筒内壁,应竖直悬空在量筒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该操作错误。
故选B。
3-2【基础】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将仪器连接好后,将玻璃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双手握住试管,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如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良好,图中所示操作正确,选项A正确;
B、细铁丝燃烧时有高温熔融物产生,直接接触集气瓶造成局部温度升高,引起集气瓶炸裂,所以应该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瓶底,炸裂集气瓶,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选项B错误;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选项C错误;
D、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图中操作错误,选项D错误;
故选:A。
3-3【巩固】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过滤时,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不符合题意;
B、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经集满,不能伸入集气瓶内部,不符合题意;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且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3-4【巩固】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分析:
详解:
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操作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操作正确。
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错误。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量筒内或接触量筒内壁,应垂直悬空在量筒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操作错误。
故选:B。
3-5【提升】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①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②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①盛混合物的烧杯紧靠玻璃棒;②玻璃棒下端轻靠三层滤纸处;③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错误;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错误;
C、点燃酒精灯应用火柴,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以防失火,错误;
D、量取液体时,量筒放平,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正确。;
故选D。
3-6【提升】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装锌粒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锌粒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4-1【基础】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推广使用新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A不合题意;
B、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既浪费资源,又增加了垃圾的产生,会造成污染,B符合题意;
C、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既能将可回收垃圾重新利用,节约资源,又能减少环境污染,C不合题意;
D、人走关灯、少开空调可以节约电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D不合题意。
故选B。
4-2【基础】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废气达标排放,可减少空气污染,不符合题意;
B、氢气燃烧的产物只有水,无任何污染,不符合题意;
C、工地洒水除尘可减少空气中的浮沉,不符合题意;
D、垃圾焚烧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烟尘,符合题意;
故选D。
4-3【巩固】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可以有效解决有害垃圾污染问题,以及可回收垃圾的利用率,有利于环境保护,选项A不符合题意;
B、清洁能源推广使用,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时减少硫化物、氮化物及粉尘的排放,减少空气污染,选项B不符合题意;
C、废旧电池含有重金属,不得随意丢弃,否则容易造成土壤、水体污染,选项C符合题意;
D、工业废水经过净化后,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避免水资源被污染,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C。
4-4【巩固】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增加植树造林面积,可以改善空气质量,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符合主题;
B、实行垃圾分类和回收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合理重复利用资源,符合主题;
C、将农田中的秸秆就地焚烧会排放多种空气污染物,不符合主题;
D、出行方式尽量采用步行、骑自行车,少开私家车,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符合主题;
故选C。
4-5【提升】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
A、多使用一次性筷子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加重环境的污染,故A不符合主题;
B、推广使用新能源,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缓解温室效应,故B符合主题;
C、进行垃圾分类,变废为宝,既防止污染环境,又节约了资源,故C符合主题;
D、多乘坐公共汽车,节能减排,故D符合主题。
故选:A。
4-6【提升】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
A、农作物采用大水漫灌,会浪费水资源,该选项符合题意;
B、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能保护水资源,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逐步淘汰高耗水生产工艺,能保护水资源,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能保护水资源,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1【基础】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燃着的酒精灯打翻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灭火,而不能用水,因为水的密度比酒精小,酒精会浮在水上,跟水流动,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燃烧更旺,故A不正确;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可以隔绝氧气,故B正确;
C、高层住房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会加快空气流通,使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使火燃烧更旺,故C不正确;
D、发现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的电源开关,会产生电火花,引起火灾,故D不正确。故选B。
5-2【基础】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
A、煤气中的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所以在室内放置一盆水也不能防治煤气中毒,做法错误;
B、在室内发现天然气泄漏时,不要开灯、打电话或打开抽油烟机,以免产生电火花引燃天然气,做法正确;
C、金属资源的储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要合理开发利用金属资源,做法正确;
D、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树林砍掉,这是利用了移走可燃物灭火的原理,做法正确。
故选:A。
5-3【巩固】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发生火灾时,从高层楼房走安全通道下楼,不能乘坐电梯,以防断电被困,做法不合理;
B、霉变食物含有黄曲霉毒素,能损害人的肝脏,诱发肝癌等疾病,黄曲霉毒素十分耐热,蒸煮不能将其破坏,因此绝对不能食用霉变的食物,做法不合理;
C、发现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防止发生爆炸,做法合理;
D、铝制品很耐腐蚀,是因为其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用砂纸打磨会破坏保护膜,做法不合理。
故选C。
5-4【巩固】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可使粮食增产,正确;
B.火箭发射是依靠高能燃烧燃烧释放出来的能量将火箭推到太空,故正确;
C.水果和蔬菜中富含维生素,故正确;
D.废弃塑料焚烧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要回收重新利用,故错误。
故选:D。
5-5【提升】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夜晚发现煤气泄漏,立即打开门窗通风,若开灯检查产生电火花,易发生爆炸,A不合理;
B、电器着火,不能立即用水浇灭,防止发生触电,应先切断电源,然后进行灭火,B做法不合理;
C、CO难溶于水,在火炉旁放一盆水不能防止CO中毒,C的做法不合理;
D、发生火灾时,有毒气体和烟尘受热膨胀上升,所以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着火区域,D的做法合理。
故选D。
5-6【提升】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 在室内放一盆清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因为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故A不正确;
B. 大棚蔬菜生产施用二氧化碳气体提高产量,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故B正确;
C. 不可以降低可燃物着火点,物质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改变,故C不正确;
D. 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D不正确。
故选:B。
6-1【基础】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
A、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光源,故A选项错误;
B、因为氦气的密度小,化学性质稳定,所以常被用于填充探空球,故B选项正确;
C、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所以灯泡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故C选项正确;
D、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常用作助燃剂,故D选项正确。
故选A。
6-2【基础】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说法正确;
B、氮气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说法正确;
C、氧气具有助燃性,本身不能燃烧,不可以做燃料,说法错误;
D、墨的导电性能好,可用作电池的电极,说法正确;
答案:C。
6-3【巩固】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分析:
详解:
A.金刚石硬度大,可制造钻头,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铜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作电线,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气体高温时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铁等金属,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4【巩固】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金刚石硬度大,可制造钻头,对应关系正确;
B、钨的熔点高,可用灯丝,对应关系正确;
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对应关系错误;
D、一氧化碳气体高温时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铁等金属,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C。
6-5【提升】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因为金刚石的硬度比较大,所以可以用来切割玻璃。故A正确;
B、武德合金的熔点比较低,所以可用来制作保险丝。故B正确;
C、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活泼。所以可以用作食品防腐。故C正确;
D、氧气具有助燃性,但是不具有可燃性。所以不能够用作燃料。故D错误。
故选D。
6-6【提升】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焦炭具有还原性,可将金属氧化物还原为金属单质,可用于冶炼金属,正确。
B、乙醇具有可燃性,可以燃烧放出热量,可用作燃料,正确。
C、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分散为小油滴形成乳浊液除去,可用于清洗餐具油污,正确。
D、石墨具有导电性,可以作电极。错误。
故选D。
7-1【基础】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铟元素名称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的原子序数为49,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则铟原子的质子数为49,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铟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114.8-49≈66,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铟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单位是“1”,不是“g”,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的数目有关,铟元素的化学性质与铝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7-2【基础】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
A、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22=2+8+x+2,x=10,符合题意;
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9,不符合题意;
C、由“金”字旁可知,钛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D、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22,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3【巩固】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子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锌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通常省略,“65.38”是锌的相对原子质量,而不是锌原子的质量,故A错误;
B、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同时锌属于金属元素,所以锌在化合物中显正价,故B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即锌的原子序数为30,故C正确;
D、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故D错误;
故选C。
7-4【巩固】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
A、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知,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该原子核外共有6个电子层,则第一层电子已排满,即x=2,正确;
D、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钐原子的中子数不是62,错误;
C、在元素周期表中,周期数据与核外电子层数相等,该原子核外共有6个电子层,该元素位于第六周期,错误;
D、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常省略不写,根据钐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可知,其相对原子质量是150.4,错误。
故选A。
7-5【提升】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由镓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3,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三个电子形成带三个正电荷的镓离子;由所学知识可知,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5,易得到三个电子形成带三个负电荷的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Ga为+3价,N为-3价,故氮化镓的化学式是GaN,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7;1个氮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则1个氮分子中含有14个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氮元素和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镓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7-6【提升】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由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图A“钠方框右上角模线上应填写Na,故选项说法错误;
B、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图B方框横线上的数字是9—2=7,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氟元素带“气”字头,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不属于稀有气体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11号元素与9号元素分别是钠元素和氮元素,钠元素显+1价;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1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F,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8-1【基础】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因为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所以反应前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的物质质量总和,所以35+40+10+30=m+75+10+15,及m=15,此选项正确;
B.甲、丁反应后的质量比反应前的质量少,所以甲、丁是反应物,乙反应后的质量比反应前的质量多,所以乙是生成物,及甲+丁乙,所以乙一定是化合物,此选项正确;
C.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所以丙可能不参加反应也可能是催化剂,此选项错误;
D.反应中甲参加反应的质量为35-15=20,丁参加反应的质量为30-15=15,所以反应中甲和丁的质量之比是20:15=4:3,此选项正确;
故选C
8-2【基础】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分析:
由表格可知:丁在反应前后质量减少了10g,乙在反应前后质量增加了30g,丙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甲为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30g-10g=20g,故m=10。
详解:
A、由分析可知:m=10,故A错误;
B、由分析可知:甲和丁为反应物,乙为生成物,该反应为化合反应,说明乙一定为化合物,故B正确;
C、由分析可知:丙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说明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故C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乙的质量,故D错误。
故选:B。
8-3【巩固】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分析:
化学反应过程中,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是催化剂。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可知,乙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丙的质量增加了22g-14g=8g,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减少了35g-13g=22g,是反应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甲一定是生成物,且增加的质量为22g-8g=14g。
详解:
A、根据分析,该反应中丁是反应物,甲和丙是生成物,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选项A错误;
B、物质乙在反应过程中质量没有发生变化,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其他没有参加反应的杂质,选项B错误;
C、根据分析,反应中甲增加了14g,因此待测数值是14g+6g=20g,选项C错误;
D、该反应中甲的质量增加了14g,丙的质量增加了8g,反应中甲与丙变化的质量比为:14∶8=7:4,选项D正确。
故选:D。
8-4【巩固】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分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可知:8+32+5+4=16+X+5+24,所以X=4。甲的质量增加8,所以为生成物;乙的质量减少28,所以为反应物;丁的质量增加20,所以为生成物;所以该反应为:。
详解:
A.该反应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所以为分解反应,选项说法错误。
B.丙质量不变,还需要证明化学性质不变,所以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选项说法错误。
C.甲、乙两种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变化之比为8:28=2:7,选项说法错误。
D.X的值为4,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8-5【提升】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X=14%+70%+6%+10%-32%-50%-10%=8%,正确。
B、反应前后甲减少70%-32%=38%,是反应物。乙不变仍为10%。丙增加50%-6%=44%,是生成物。丁减少14%-8%=6%,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丁与生成的丙的质量比为38%:6%:44%=38:6:44。根据。可知该反应不能表示碳的充分燃烧。错误。
C、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关系为38%:44%=19:22,正确。
D、反应前后乙占总质量的比例不变,即质量不变,所以乙可能是催化剂。正确。
故选B。
8-6【提升】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内容的拓展可知,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即16+4+12+24=8+32+12+x,所以x=4,该选项说法正确;
B、丙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该选项说法正确;
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9-1【基础】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没有变化,在呼出气体中熄灭,说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低,不符合题意;
B、铁粉和碳粉都是黑色的,观察颜色无法区分,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无法被点燃,不符合题意;
D、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氢气燃烧生成水,有水雾出现,现象不同,可以鉴别,符合题意。
故选D。
9-2【基础】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锌既能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氯化锌,也能与氯化亚铁溶液反应生成铁和氯化锌,所以不能用锌粉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故选项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
B、要除去CO2中的CO,一氧化碳虽然能够燃烧,但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实际实验中很难点燃,故选项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
C、CO和CH4点燃都会发出蓝色火焰,火焰颜色差别不明显,故选项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
D、硬水是含较多可溶性钙、镁矿物质的水;鉴别硬水和软水可以使用肥皂水,泡沫较少浮渣较多的是硬水,泡沫较多浮渣较少的是软水,故选项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
故选:D。
9-3【巩固】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但是能使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如氮气也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符合题意;
B、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不符合题意;
C、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过氧化氢能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产生气泡,水中加入二氧化锰,无明显现象,现象不同,可以区分,符合题意;
D、氮气和空气均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无法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4【巩固】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瓶口,错误;
B、氢气燃烧生成水,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鉴别H2和CO,可以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若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说明是氢气,否则是一氧化碳,正确;
C、CO2中含有的少量CO,二氧化碳是大量的,无法将混合气体点燃,错误;
D、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CO2,应用澄清石灰水检验,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可能是氮气等气体,错误;
故选B。
9-5【提升】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向硫酸铜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各放入一根铁丝,均能发生置换反应,说明了金属活动性铁>铜,铁>银,无法比较银和铜的金属活动性,故A不正确;
B、高温加热固体,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固体颜色及石灰水的变化,若固体颜色变为红色、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黑色固体中含有碳和氧化铜,故B正确;
C、将两根铁钉分别密封在盛有干燥空气和盛满水的试管中,均不生锈,不能用于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故C不正确;
D、碳酸钠能与过量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D不正确。
故选:B。
9-6【提升】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CO2,应使用澄清的石灰水,不能使用燃着的木条,因为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不仅仅是CO2,还可能是N2等。A错误;
B、H2和氧气反应生成水,CH4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分别点燃两种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均会生成水蒸气,不能鉴别。B错误;
C、澄清石灰水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但二者均无明显变化,不能鉴别。C错误;
D、Zn和Ag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Zn与CuSO4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活动性Zn>Cu,Ag与CuSO4溶液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Cu>Ag。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Zn>Cu>Ag。D正确。
故选D。
10-1【基础】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分析:
整个过程中涉及到如下两个化学反应,据此结合碳元素质量守恒进行分析计算:
①;②Ca(OH)2+CO2=CaCO3↓+H2O。
详解:
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20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则该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元素的质量20g×30%=6g,使该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充分反应后,由于一氧化碳能够与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充分反应后,得到的气体为纯净的二氧化碳,接下来将二氧化碳通入过量的石灰水中,二氧化碳能够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整个过程中,碳元素质量守恒,则得到的碳酸钙中的碳元素的质量为6g,又因为碳酸钙中的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所以得到的碳酸钙的质量6g÷12%=50g,即得到的白色沉淀的质量为50g。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学式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明确整个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是解题的关键,从而可得最终生成的白色沉淀具体是哪种物质,然后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均不发生变化进行分析计算即可。
10-2【基础】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与碳酸钙中碳元素的质量相等。
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2g×30%=3.6g。
白色沉淀碳酸钙的质量为
故选C。
10-3【巩固】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分析:
详解:
将该气体混合物通过足量的炽热的氧化铜,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充分反应后所得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混合气体中的碳元素完全转化到了碳酸钙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0g-10g×64%=3.6g,故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故选C。
10-4【巩固】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由可知剩余固体100g-16g=84g全为氧化钙,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为,钙元素质量不变,所以原固体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故选:B。
10-5【提升】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计算。
详解:
设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为a,由碳原子守恒可得:
则a=8.4g,故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为8.4g,碳氧原子个数比都是1:1,因此根据质量比求得氧元素的质量为:,故A不符合题意;
B、碳元素质量为8.4g,因此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B不符合题意;
C、氢元素的质量为0.4g,氧元素的质量为:,因此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0.4g:11.2g=1:28,故C符合题意;
D、碳元素质量分数为42%,氧元素质量分数为,因此氢元素质量分数为1-56%-42%=2%,因此氢元素的质量为:,混合物中只有甲醛含有氢元素,因此甲醛的质量为。,甲醛中碳元素的质量为:,因此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8.4g-2.4g=6g,一氧化碳的质量为:,因此甲醛和一氧化碳的质量比为3:7,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需要结合质量守恒,推算出元素质量,进而进行求解。
10-6【提升】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混合物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经实验测定已变成纯净物,则完全转化为氧化钙,氧化钙中钙元素的质量与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相同,则得到氧化钙的质量为:,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g-84g=16g。
故选D。
11-1【基础】 【正确答案】 1、34 2、Mg2+
3、原子 1:2
【试题解析】 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硒原子的原子序数为34,则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4。
阳离子是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的带电粒子,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B~E中,BC是原子;D为阴离子;E为阳离子,是Mg2+。
①原子是化学反应中最小的粒子,因此化学反应中不发生改变的粒子是原子;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不变,图示反应为,则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之比为1:2。
11-2【基础】 【正确答案】 1、Al2O3 2、
3、OH- 4、3Fe3+
5、4N2
【试题解析】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在化合物中为+3价,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在化合物中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形成的物质氧化铝,故填:Al2O3。
化合物中,钾元素+1价,氧元素-2价,设碘元素化合价为x,则,故填:。
构成氢氧化钙的阴离子是氢氧根离子,故填:OH-。
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标注在元素符号右上角,先写数字再写正负号,离子符号前面数字表示离子个数,故填:3Fe3+。
由图可知,微观示意图表示4个氮分子,故填:4N2。
11-3【巩固】 【正确答案】 1、BC或CB 2、6 32.06
3、核电荷数不相同(或质子数不相同) A
4、D2E
【试题解析】 核外电子排布时,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故BC错误。
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x=16-2-8=6,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
元素一般指化学元素。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的元素,原子中质子数不同,A和D是不同种元素的原因是核电荷数不相同(或质子数不相同);氦-3是由一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的,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图中A。
D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1,易失电子,通常化合价为+1,E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6,易得电子,通常化合价为-2,根据化学式化合价之和为零,化学式是D2E。
11-4【巩固】 【正确答案】 1、分子间有间隔 N H
2、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微粒的性质。
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所以混合后液体体积小于20mL,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所以X一定含有氮原子和氢原子,符号为N和H;
根据微粒模型图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是:。
点睛:
结合微粒进行分析。
11-5【提升】 【正确答案】 B 化合
【试题解析】 详解:
(1)A、铁、汞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该选项不合题意;
B、氨、干冰都是由分子构成的,该选项符合题意;
C、水是由分子构成的,金刚石是由原子构成的,该选项不合题意;
D、硫酸铜、氯化钠都是由离子构成的,该选项不合题意。
故选:B;
(2)由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反应的原理可知,B处为3个氯分子,每个氯分子是由2个氯原子构成的,将B框中的信息补充完整为:;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3)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甲醛和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构成和微粒模型图的知识,属于课本中重要的知识,是中考的重点,应加强学习。
11-6【提升】 【正确答案】 非金属 32.06 AB D 2:3 2
【试题解析】 分析:
详解:
(1)①“硫”带“石”字旁,硫属于非金属元素。
②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
(2)①原子中,若其质子数相同,则为同种元素,A、B、C原子中,A、B中质子数均为1,C中质子数为2,属于同种元素原子的是AB。
②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C原子中质子数为2,则其核外电子数为2,D~G图中,能表示C原子结构的是D。
(3)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为硫化氢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水,有一个氧分子未参加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①甲物质的化学式为。
②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2:3。
③图中共有2种氧化物,分别是二氧化硫、水,二氧化硫是由S、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水是由H、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12-1【基础】 【正确答案】 1、
2、
【试题解析】 将石灰石高温锻烧制得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
上述变化中石灰石高温锻烧制得氧化钙属于分解反应,氧化钙加水制成石灰乳属于化合反应,石灰乳与二氧化碳作用得到碳酸钙和水,,该反应既不属于分解反应,也不属于化合反应、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2-2【基础】 【正确答案】 1、供给呼吸 2、煮沸
3、防止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
4、汞原子 5、化学性质稳定(或化学性质不活泼)
【试题解析】 分析:
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抢救危重病人;
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硬水在煮沸过程中,水中一些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沉淀;
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里,集气瓶底放少量水是为了防止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
水银是汞的俗称,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
用墨汁绘制的字画年深日久不褪色,这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不容易和其它物质发生反应。
12-3【巩固】 【正确答案】 1、导电性 2、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3、防止铁和水的接触 废旧金属回收再利用
4、浓度 5、食醋
【试题解析】 由于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所以生活中使用铜丝来做导线。
碳素墨水用炭黑制成,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受日光照射或与空气、水分接触,都不易起变化,所以书写重要的档案时规定应使用碳素墨水。
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为防止铁和水的接触而生锈,做完饭后,小红用干布擦去铁锅表面的水珠。
自然界中金属资源有限,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是:防止金属腐蚀;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合理有效开采矿物;寻找金属代用品等。
硫在氧气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说明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利用中和反应原理,山药中含有碱性皂角素,皮肤沾上会奇痒难忍,可涂上厨房里的食醋止痒。
12-4【巩固】 【正确答案】 1、煮沸 2、降低周围环境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3、延展 4、食醋
5、
【试题解析】 煮沸可以除去水中的一些不溶性杂质,生活中可以通过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用扇子扇蜡烛火焰,可以一扇就灭,是因为用扇子扇,带走了热量,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因为铝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山药中含有碱性皂角素,所选的物质应该能与碱反应且对皮肤无副作用,可用厨房中的食醋来止痒。
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12-5【提升】 【正确答案】 1、调大 2、温室效应
3、木材或劈柴的着火点比煤低
4、防止合金中的镁、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试题解析】 做饭时,若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这是氧气不足,燃料不充分燃烧造成的,则需将灶具进风口调大即可恢复正常的淡蓝色火焰;
故调大;
过度排放二氧化碳会加剧温室效应,结果会导致全球变暖;
故温室效应;
点燃木材或劈柴来引燃煤是因为木材的着火点比煤低,
故木材或劈柴的着火点比煤低;
制取该合金通常在真空中熔炼而非空气中熔炼的原因是防止合金中的镁、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故防止合金中的镁、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12-6【提升】 【正确答案】 10
【试题解析】 详解:
(1)①将石灰石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与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用用12.5g含杂质20%的石灰石制取这种轻质碳酸钙,若在制取过程中钙元素的质量没有损失,则理论上可制得轻质碳酸钙的质量为。
13-1【基础】 【正确答案】 过滤 玻璃棒(或漏斗、或烧杯) 充分溶解金属板中的金属铁和镍 Ni>Cu>Ag 防止金属腐蚀(或寻找金属的替代品等,合理即可)
【试题解析】 详解:
(1)操作①得到固体和液体,所以过滤。过滤过程中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的名称:玻璃棒(或漏斗、或烧杯)。
(2)加入足量稀硫酸的目的是充分溶解金属板中的金属铁和镍。
(3)根据流程图可知,加入硫酸,镍可以与硫酸反应,说明镍的金属活性强于氢,而铜金属活性性强于银,而氢排在铜之前,所以三种金属中镍金属活动性最强,然后是铜,最后为银;故属活动性顺序中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是Ni>Cu>Ag。
(4)回收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一种措施,保护金属资源的措施:防止金属腐蚀(或寻找金属的替代品等,合理即可)。
13-2【基础】 【正确答案】 CuSO4、ZnSO4、H2SO4 稀硫酸 除去溶液中的硫酸,将硫酸锌恰好完全转化为氢氧化锌
【试题解析】 详解:
(1)金属废料的成分是Zn、Cu、ZnO和CuO,加入过量稀硫酸,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氧化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水,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铜和稀硫酸不反应,稀硫酸过量,故步骤Ⅰ所得滤液a中溶质的成分是:CuSO4、ZnSO4、H2SO4;
(2)向滤液a中加入过量锌粉,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故滤渣含过量的锌和反应生成的铜,要想除去锌、得到铜,可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故试剂甲为稀硫酸,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可除去锌;
(3)步骤Ⅳ加入适量NaOH,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氢氧化钠和硫酸锌反应生成氢氧化锌和硫酸钠,故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硫酸,将硫酸锌恰好完全转化为氢氧化锌;
(4)“焙烧”氢氧化锌生成氧化锌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3-3【巩固】 【正确答案】 强 玻璃棒 Fe+H2SO4=FeSO4+H2↑ 置换 在常温下,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需要了解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以及实验操作中对各种操作的了解。
详解: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2)操作I、II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其操作的名称为过滤,操作II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3)步骤B发生的反应是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配平之后化学方程式为:,可知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置换反应。
(5)铝制品在空气中耐腐蚀的原因是在空气中铝制品更耐腐蚀的原因是铝在空气中会形成致密的保护膜,阻止铝制品进一步被氧化。
13-4【巩固】 【正确答案】 1、除去合金中的铝 2、漏斗
3、Fe+H2SO4=FeSO4+H2↑ 置换反应
4、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试题解析】 铁、铜不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而铝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所以步骤A加入足量NaOH溶液目的是除去合金中的铝,故填除去合金中的铝。
操作II将难溶性固体铜与硫酸亚铁溶液进行了分离,则操作II是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故填漏斗。
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铁能够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即步骤B发生的反应是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Fe+H2SO4=FeSO4+H2↑;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属于置换反应,故填置换反应。
铝制品在空气中耐腐蚀的原因是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隔绝了铝与空气中氧气的接触,对内层的铝起保护作用,故填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13-5【提升】 【正确答案】 1、过滤 2、Fe2+
3、
4、将硫酸铜中的铜完全置换出来
【试题解析】 操作①实现了固液分离,名称是过滤;
操作②后出现镍,说明镍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镍和氢气,铁能和硫酸镍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镍,因此滤液②中金属阳离子有稀硫酸和铁反应、铁和硫酸镍反应生成的亚铁离子。故填:Fe2+;
滤渣①中含不能与稀硫酸反应的铜、金、银,加入稀硫酸,通入氧气,控制一定温度加热,铜、氧气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故滤液③中含硫酸铜,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滤液③中加入足量铁粉,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可将硫酸铜中的铜完全置换出来。
13-6【提升】 【正确答案】 用作燃料 Sn、Pb、Ni Fe+CuSO4=FeSO4+Cu 置换反应 在滤液2中继续加入铁粉,观察是否有固体析出 Fe>Ni>Pd 烧杯、玻璃棒、漏斗
【试题解析】 分析:
由流程可知,金属板中含Sn、Pb、 Fe、Cu、Au、Ag、Ni,与足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和盐溶液,滤渣1没有Ni,滤液蒸发只得到FeSO4晶体,说明Ni能与硫酸反应,滤液1含SnSO4、PbSO4、FeSO4、NiSO4,滤液1加铁粉发生Fe+ SnSO4=Sn+ FeSO4、Fe+ PbSO4=Pb+ FeSO4、Fe+ NiSO4=Ni+ FeSO4,滤渣2中含Sn、Ni、Pb,滤液2含硫酸亚铁,蒸发结晶得到FeSO4晶体;滤渣1中加稀硫酸、氧气发生、过滤分离出Au、Ag、Pd,滤液3含CuSO4,滤液3加Fe发生Fe+CuSO4=FeSO4+Cu,红色固体A为Cu,滤液4含硫酸亚铁,滤渣1含Cu、Au、Ag、Pd,。
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1)步骤②金属板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可以用作燃料;步骤③加入足量的铁粉,可以将Sn、Pb、Ni置换出来,滤渣2中含有的金属是: Sn、Pb、Ni;
(2)步骤⑤硫酸铜与铁反应产生铜和硫酸亚铁的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
该反应符合“单质+化合物=锌单质+新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3)步骤③中检查铁粉是否足量的方法是:在滤液2中继续加入铁粉,观察是否有固体析出,若无固体析出,则铁粉足量;
(4)滤渣1中没有镍,说明铁可以将镍离子置换,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镍,镍能与稀硫酸反应,钯不能反应;说明镍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钯,则金属Fe、Ni、Pd在溶液中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是:Fe>Ni>Pd;
(5)步骤②分离液体和固体,需要用到的过滤实验仪器,其中玻璃仪器有:烧杯(用于承接滤液)、玻璃棒(用于引流)、漏斗(用于过滤);
14-1【基础】 【正确答案】 解:设理论上消耗水的质量为x,
x=18kg,
答:理论上消耗水的质量为 18kg。
【试题解析】 详解:
见答案。
14-2【基础】 【正确答案】 (1)9.6g(2)90. 7%
【试题解析】 详解:
解:(1)固体残留物为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则二氧化锰的质量为:17.4g×14.4%≈2.5g;氯化钾的质量为:17.4g-2.5g=14.9g。
设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y。
解得x=9.6g,y=24.5g。
所以,该同学制取氧气的质量为9.6g。
(2)原固体混合物的质量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质量,即:24.5g+2.5g=27g。所以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
14-3【巩固】 【正确答案】 解:设消耗高锰酸钾的质量是x。
含杂质10%的高锰酸钾固体质量为:
答:消耗高锰酸钾的质量是35.1g。
【试题解析】 详解:
见答案。
14-4【巩固】 【正确答案】 1、1.1 2、设该鸡蛋壳中碳酸钙质量为x
则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25%。
【试题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不变,所以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质量=10g+90g-98.9g=1.1g
见答案。
14-5【提升】 【正确答案】 1、0.2g; 2、65%;
解:设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
,x=6.5g
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65%。
【试题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氢气的质量为:10g+100g-109.8g=0.2g;
见答案
14-6【提升】 【正确答案】 1、4.0 2、解:t2分钟时,高锰酸钾已完全反应,设生成锰酸钾(K2MnO4)的质量为x,二氧化锰(MnO2)质量为y。
x=39.4g
y=17.4g
答:剩余固体为:锰酸钾(K2MnO4)、二氧化锰(MnO2),质量依次是39.4 g、17.4 g。
【试题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加热到t1分钟时,产生氧气的质量为:63.2 g-59.2 g=4.0 g,故填:4.0;
由于加热到t2分钟后,再加热,固体质量不变,说明高锰酸钾已经全部反应完,只有新生成的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剩余固体的质量,详见答案。
15-1【基础】 【正确答案】 1、长颈漏斗 试管
2、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
3、B F 4、B
5、n
【试题解析】 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为长颈漏斗,仪器②的名称为试管,故填:长颈漏斗;试管;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的反应,在装药品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防止装置漏气;
把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防止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
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若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采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较纯净,选择的收集装置为F,故填:B;F;
A、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用氯酸钾固体制氧气,属于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不相同,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两种物质都可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C、过氧化氢反应后剩余固体为二氧化锰,氯酸钾反应后剩余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组分不同,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气体的密度比水小,利用G装置收集呼出的气体,先向集气瓶中盛满水,然后向n管缓缓吹气,故填:n。
15-2【基础】 【正确答案】 1、长颈漏斗 2、AD
3、能够控制反应速率 4、c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d端口,若木条复燃则收集满
【试题解析】 仪器b是长颈漏斗;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固加热型”,应选用发生装置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常混有空气而不纯,制取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排水法收集装置D,若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AD。
装置C与B相比,C用的分液漏斗,优点是可通过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加入液体药品的量控制反应速率(或节约药品)。
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若用E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氧气从长管进,即从c进入。用E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是否收满的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d端口,若木条复燃则收集满。
15-3【巩固】 【正确答案】 1、B 2、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②
3、b 能控制反应速率
4、
【试题解析】 制取较大量氧气,并便于多次添加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不需要加热),选择含长颈漏斗的装置,则选择的发生装置为B;
利用E来收集气体,开始排出的是空气,要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才能开始收集;装置②中导管短,即使水倒吸进里面,不会进入前面的装置,则为防止在使用排水法收集O2时操作错误导致倒吸,而影响发生装置,可用作“安全瓶”的装置是②;
若用F装置收集氢气时,氢气密度比空气小,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气体从短管通入,则发生装置应连接在b端;若使用注射器来代替仪器Ⅰ,注射器可以控制反应物的滴加速度,则其优点是能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A为固体加热型装置,可用氯酸钾制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加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15-4【巩固】 【正确答案】 1、长颈漏斗 2、A 气泡均匀冒出
3、BC
4、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5、塑料瓶变瘪
【试题解析】 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固加热,故选用A装置,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刚开始排出的是空气,待气泡均匀时才能收集;
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氧气,需用固液常温装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密度大于空气,故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故填:BC;
待试管向上提时,固液分离,反应停止,待试管下落,固液接触时,反应开始,故该反应的另一个优点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瓶内气体减小,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将瓶子压瘪,故填:塑料瓶变瘪。
15-5【提升】 【正确答案】 1、铁架台 长颈漏斗
2、A D 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 未预热(合理即可)
3、 1 大理石粉末和稀盐酸反应速率太快,不利于收集
【试题解析】 由图可知,仪器①为铁架台;仪器②为长颈漏斗;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A,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可选D,故填:AD;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收集到纯氧,待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因为一开始排出的是空气;
若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试管炸裂,可能的原因是未预热,试管受热不均,炸裂;
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由图可知,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速率适中,便于收集,故应选择的药品是块状大理石、5%HCl溶液,故填:1;
不选择另一组药品的原因是:大理石粉末与稀盐酸反应速率快,不利于收集。
15-6【提升】 【正确答案】 1、试管 集气瓶 2、棉花 F
3、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催化
4、B或C E
【试题解析】 由图可知,仪器①为试管,仪器②为集气瓶。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且不易溶于水,则若想制得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排水法收集装置,即装置F。
装置C相对于装置B的优点是:可通过分液漏斗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其中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中起催化作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室可用铜片与浓硝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二氧化氮,该反应为固液常温的反应,发生装置选固液常温装置,即装置B或C;由于二氧化氮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则收集装置选向上排空气法,即装置E。
16-1【基础】 【正确答案】 烧杯 镁条燃烧时会与空气中的气体反应生成固体氧化镁,完全反应,冷却至室温后,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 21 高温条件下,氮气可能与空气中的其它物质发生了反应 否 否
【试题解析】 详解:
(1)图中A仪器的名称是烧杯;
镁条燃烧时,会与空气中的气体反应生成固体氧化镁,完全反应,冷却至室温后,致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水在大气压作用下进入瓶中;
(2)由于氧气只占空气体积的21%,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瓶内气体只能减少原体积的21%,所以进入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21%;
假设二:氮气减少,可能是氮气与镁发生了反应,也可能是高温条件下,氮气与空气中的其它物质发生了反应。
反思与交流: 由资料可知,镁能与空气中的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反应,故不能用镁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由资料可知,镁在二氧化碳中也能燃烧,如果仓库存放的金属镁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故填:否。
16-2【基础】 【正确答案】 4 先胀大后缩小 B 密闭 ①②⑤
【试题解析】 详解:
[小组讨论]
实验1:镁条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不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2: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氢气逸散到空气中去了,使天平不平衡,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应该用密闭的容器;
实验3:蔗糖溶于水,属于物理变化,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4: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定律;
故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实验4。
[基础回顾]
实验2中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记录分析]
实验4中,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气球胀大,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气球缩小,故气球先胀大后缩小。实验4容器中物质总质量一直不变,故B图像中符合题意。
[评价反思]
通过分析实验可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对于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实验应在密闭装置中进行。
[拓展延伸]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一定不变。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一定不变;根据元素的概念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一定不变;另外,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一定改变, 分子数目可能改变,物质种类一定改变。 故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①②⑤。
16-3【巩固】 【正确答案】 Zn>Ni>Cu 为了除去金属表面的杂质和氧化物 产生气泡缓慢,金属逐渐溶解 硫酸锌溶液、金属镍片、硫酸铜溶液或锌片、铜片、硫酸镍溶液
【试题解析】 详解:
[提出假设]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锌的活动性一定大于铜的金属活动性,故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能为①Zn> Ni> Cu;②Zn>Cu>Ni;③Ni>Zn>Cu;故填:Zn> Ni> Cu;
[设计实验]用砂纸打磨,其目的是为了除去金属表面的杂质和氧化物;
[记录现象]根据得出结论可知,假设①成立,即Zn> Ni> Cu,由于锌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较快金属逐渐溶解,而铜与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镍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现象为产生气泡缓慢,金属逐渐溶解;
[得出结论]由实验现象可知,锌比镍活泼,镍比铜活泼,原假设中①成立,镍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镍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拓展应用]选用中间的金属单质,两边的金属选用它们的盐溶液,即“中间金属,两头盐”;若两边的金属选用单质,中间金属选用其盐溶液,即“两头金属,中间盐”。
所选择的试剂是镍片、硫酸铜、硫酸锌溶液,实验过程:把镍片分别伸入硫酸锌溶液、硫酸镍溶液中,镍片表面析出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绿色,说明镍和硫酸铜能够反应,即镍比铜活泼,镍片表面无明显现象,是因为镍不能和硫酸锌反应,即锌比镍活泼;
所选择的试剂是锌片、铜片、硫酸镍溶液,实验过程:把锌片、铜片分别伸入硫酸镍溶液中,锌片表面析出银白色固体,说明锌和硫酸镍能够反应,即锌比镍活泼,铜片表面无明显现象,是因为铜不能和硫酸镍反应,即镍比铜活泼。
16-4【巩固】 【正确答案】 关闭活塞k,点燃酒精灯,看末端试管(A试管)中是否有气泡(停止加热后,导管回升一段水柱) 增大与氮气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或充分反应 防止停止加热时A试管中的水回流 排尽试管内的空气或防止氧气或水蒸气与镁发生反应 3:2 18:7
【试题解析】 详解:
(1) 将活塞k关闭,将末端导管插入试管A的水中,用酒精灯微热硬玻璃管,管内空气受热膨胀,若在导管末端观察到有气泡冒出,且在撤去酒精灯冷却后,装置内气体体积减小,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时,可判断装置气密性良好;
(2) 将镁研成粉末的目的是增大与氮气的接触面积,使其充分反应;待完全反应后,停止加热,为防止A试管中的水回流,增加了装置B;
(3)由题意可得,参加反应氮气的质量=5g-3.6g,则:
x:y=3:2,
则氮化镁的化学式为:Mg3N2,故氮化镁中镁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243):(142)=18:7。
16-5【提升】 【正确答案】 1、短路后温度升高,达到“锡纸”的着火点
2、Ⅱ 3、 4、D
5、硫酸铜(或硝酸铜、氯化铜等,合理即可) 铁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试管中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银片表面无明显变化
【试题解析】 “锡纸”与氧气接触,但是开始“锡纸”不燃烧而短路后却能燃烧的原因是短路时,温度升高,温度达到了“锡纸”的着火点,故填短路后温度升高,达到“锡纸”的着火点;
铝比锌活泼,而锡不如锌活泼,所以打磨后的“锡纸”片放入试管中,滴加氯化锌溶液,若有深灰色固体析出则为铝,若没有深灰色固体析出则为锡。根据实验现象有深灰色固体析出,说明加入的“锡纸”为铝,故猜想Ⅱ正确,故填Ⅱ;
铝和氯化锌反应生成锌和氯化铝,其方程式为;
选择的盐溶液中的金属元素活泼性应介于铝和锡之间,铜和银均排在锡的后面,钠排在铝的前面,而铁介于二者之间;故填D;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Fe>Cu>Ag,使用活动性强的金属铁和活动性弱的金属银,则可以用铜的盐溶液,则溶液C可能是硫酸铜(或硝酸铜、氯化铜等);所以把铁和银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银与硫酸铜不反应,证明锌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铜的活动性比银强。故填硫酸铜(或硝酸铜、氯化铜等,合理即可);铁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试管中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银片表面无明显变化。
16-6【提升】 【正确答案】 金属材料 防止304不锈钢锈蚀 Fe>Cu>Cr 1
铜片表面没有明显现象 AD Cr+H2SO4= CrSO4+H2↑
【试题解析】 详解:
[交流讨论]
(1) “304不锈钢”属于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2)因为铬在空气中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可以隔绝空气,防止304不锈钢锈蚀;故填:金属材料,防止304不锈钢锈蚀。
[猜想与假设]
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铁的活动性比铜的强,铬可能活动性最强,也可能最弱,还可能处于中间位置,结合题中猜想,猜想 3为:Fe>Cu>Cr,故填:Fe>Cu>Cr。
[进行实验]
因为铁与稀硫酸反应时产生气泡较慢,铬与稀硫酸反应时表面产生大量气泡,铬与稀硫酸反应比铁反应的剧烈,所以铬的活动性比铁的强,而铜又比铁弱,猜想1成立;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的后面,所以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因此实验现象为铜片表面没有明显现象,故填:1,铜片表面没有明显现象。
[反思与评价]
(1)比较金属与酸反应快慢,需控制的变量有金属片的质量、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无需控制加入酸的时间、试管体积;
(2)铬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铬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r+H2SO4= CrSO4+H2↑,故填:AD,Cr+H2SO4= CrSO4+H2↑。
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册期末化学专项突破真题练习库(含解析): 这是一份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册期末化学专项突破真题练习库(含解析),共172页。
河北省唐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册期末化学专项突破真题练习库(含解析): 这是一份河北省唐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册期末化学专项突破真题练习库(含解析),共111页。
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册期末化学专项突破真题练习库(含解析): 这是一份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册期末化学专项突破真题练习库(含解析),共1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