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第2节 密度教学设计
展开课题
6.2密度
教学
目标
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公式和单位、会进行密度单位的换算,会查密度表,能用密度公式分析、计算简单的问题。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物质种类有关,从而建立密度的概念。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以及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用控制变量法来分析实际问题的科学素养。
教学
重点
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
难点
利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教学
过程
教 学 内 容 与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和
关注的学生
情境导入:
两个完全相同的纯净水瓶子里装有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在不打开盖子的前提下,你能准确判断出水、酒精吗?
新授课:
一、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实验:
1.提出问题:
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存在怎样的关系?
2.实验方案:
几个不同体积的铁块和几个不同体积的铝块,用天平分别测量它们的质量,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与体积相关的长度,计算它们的体积。
一部分小组测量铁块,一部分小组测量铝块。
数据记录在教材所示的表格中。
3.实验器材:天平、砝码、体积不同的铁块和铝块。
4.实验步骤:
(1)调节天平平衡。
(2)用天平分别称量不同体积的铁块(铝块)的质量,并记入表格。
(3)用刻度尺测量铁块(铝块)的边长,计算铁块的体积,并记入表格。
实验过程中教师重点指导:天平、刻度尺使用规范;学生的分工协作是否合理。
5.数据分析与归纳结论
(1)分析各组实验数据表,请学生观察并说明数据反映的规律。
小组讨论得出:物体体积增大几倍,质量也增大几倍,也就是说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既然成正比,就有比值.
(2)用图象描述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指导学生以体积V为横坐标,以质量m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起来,看看它们是否大致为一条直线。
小组讨论回答:学生画出的图象,会发现把所有的点连起来,得到近似的一条直线。
二、密度
密度是反映物质疏密程度的物理量,密度的计算公式是ρ=
密度的单位是由质量单位与体积单位相除得到的。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体积的单位是立方米,那么密度的国际单位就是千克每立方米,符号kg/m3或kg·m-3。如果质量的单位用克,体积的单位用立方厘米,那么密度的单位就是克每立方厘米,符号g/cm3或g·cm-3。密度还有其他单位,如kg/dm3等。
例如:密度的单位一个是千克/米3,一个是克/厘米3,它们谁大谁小?
方法一:可以从单位的表示意义来判断。1克/厘米3表示体积1厘米3的物体质量是1克,按这样计算1米3(=106厘米3)的物体质量是106克,合103千克。而千克/米3表示体积1米3的物体质量是1千克。所以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方法二:根据以前学过的速度单位的换算,可以把分子、分母的单位分别进行换算:所以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教师对密度公式的讲解:
(1)要理解公式中ρ、m、V的物理意义,记住公式。
(2)明确ρ、m、V的关系,同一种类物质m和V的比值不变即ρ值相同,不同种类物质的ρ值一般不同。
(3)ρ=是密度的定义式、计算式而不是决定式,某一种物质的ρ(密度)值与m及V无关。物质的密度由物质的种类(本身特性)决定。
师生归纳:
(1)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表示1m3水的质量为1.0×103kg。
(2)固、液、气体中,气体密度最小,固体的密度一般比液体大。
(3)水和冰的密度不同,说明物质的状态变了,密度改变。
(4)冰、蜡和植物油的密度相同,说明不同物质的密度有可能相同。
(5)表中的密度都是在常温、常压下测得的,说明密度与温度的高低、压强的大小有关。
。
板
书
设
计
一、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二、密度
教
学
反
思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密度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密度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程序设计, 物质的密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第2节 密度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第2节 密度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学以致用——密度知识的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节 密度教案: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节 密度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