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湘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2 恐龙的故事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湘科版科学(2017)六年级下册
2.2《恐龙的故事》教案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知道恐龙是已经灭绝的远古生物,科学家们是研究恐龙化石所带来的信息推断其身体结构特征以及生活环境的。知道恐龙化石的形成过程,知道科学家常用测定古生物化石所在地层地质年代的方法,来判断这种生物生存的年代。
(2)科学思维:保持并发展了解恐龙的研究兴趣,大胆质疑,尊重证据,乐于分享和交流。
(3)探究实践:根据化石资料,能举例描述已灭绝的生物,比较恐龙骨骼化石和恐龙复原模型,能发现其身体结构特征并判断是爬行动物。根据恐龙化石形态结构特征,能推测其生活习性,并收集和查阅资料进行验证,能合理推测恐龙化石的形成过程,并与同学交流。
(4)态度责任:初步了解研究恐龙对于研究生物进化与灭绝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提问引入:恐龙,大家多少了解过一些,也很有兴趣,谁最先发现恐龙化石的呢?
(2)小结:1822年,英格兰医生曼特尔发现了一块奇特的动物化石。后来,古生物学家把这种动物的骨骼和牙齿的化石与各种已知动物的标本对照,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这是一种已经灭绝了的古代爬行动物。科学家们将它命名为“恐龙”。随着恐龙化石的不断发现和科学家们的深入研究,人们对恐龙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今天,我们来学习《恐龙的故事》。
(二)新课学习
1.认识恐龙化石
(1)课件展示P16的六幅图片(打乱顺序)
(2)介绍并提问:这是三种恐龙化石和复原模型。这三种恐龙复原模型分别叫什么?它们的化石分别对应哪一种?
(3)学生汇报,揭示答案。(霸王龙、三角龙、剑龙,教材是按顺序一一对应的方式呈现的)
(4)观察、讨论并记录:观察这三种恐龙复原模型和它们对应的化石,根据其特征推测它们的生活习性,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5)查阅资料,检验我们的推测是否成立,并进行汇报。
(6)小结:化石能带给我们很多古代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信息。
科学家能够根据相关的化石资料分析出某种古生物的生活习性等信息。例如从霸王龙的化石中发现,它的体型粗壮高大,牙齿呈圆锥状,适合压碎骨头,它的后肢十分粗大强壮,能各自撑起一只犀牛。但一对前肢既小又短,短得甚至没有办法把食物送入口中。综合这些信息可以推断:霸王龙是很凶猛的动物。
(7)过渡提问:恐龙化石是怎么形成的?
2.恐龙化石的形成
(1)讨论:恐龙化石是骨骼还是已经石化了?它是怎样被掩埋在地下,又是怎么暴露出来的?
(2)小组交流,再班级交流
(3)小结恐龙化石的形成过程:
a.恐龙死亡后,在遭到食腐动物吞噬和自然力破坏之前被迅速掩埋起来。
b.恐龙的肌肉等柔软部分慢慢腐烂,只留下未腐烂的骨骼。
c.在地质变化过程中,恐龙的骨骼本身被矿物质取代,骨骼中的空隙也被矿物质填充,使恐龙骨骼最终石化。
d.含恐龙化石的岩层经过后期地壳运动,表层岩石被风化剥蚀,使化石暴露。
(4)复述:只展示图片,学生通过图片复述恐龙化石的形成过程。
(5)拓展:古生物学家在研究中发现恐龙化石出现在约2.4亿年前到6500万年前的地层中,在以后的地层中再也找不到恐龙的任何踪迹。
(6)再思考并布置课后作业:古生物学家的发现,说明恐龙是生活在哪个时间段的?查阅关于恐龙的更多资料,与同学交流。
(三)整理,下课。
湘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我学习了科学1 总结我们的科学学习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湘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我学习了科学1 总结我们的科学学习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时间,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3 蓝天的梦想教案: 这是一份湘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3 蓝天的梦想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时间,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湘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2 从家乡的小河说起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湘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2 从家乡的小河说起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时间,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