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广东省普宁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展开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据报道“开普勒452b”是至今发现的和地球大小相近的“宜居”行星,由此推断该行星
A. 属于太阳系中的行星B. 可能拥有大气层和液态水
C. 组成物质与月球类似D. 自身可以发光发热
【答案】B
【解析】
【详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主要有:①日、地距离适中使得地面有适宜的温度,水以液态存在;②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得地球上拥有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故B正确。开普勒452b属于太阳系外行星;月球不“宜居”,且属于卫星;自身可以发光发热的为恒星。故A、C、D错误。
【点睛】地球为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有生命的行星,因此开普勒452b属于太阳系外行星。
2.下图为人口数量与相关要素相互关系变化模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与人口数量大致呈负相关的是( )
A. 资源储量B. 工业产值C. 环境污染程度D. 粮食产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一个量数值增大(减小)而另一个量数值减小(增大),即为负相关。分析图形中1900年至2100年曲线变化,可知资源储量与人口数量大致呈负相关,A正确。人口数量和工业产值、环境污染程度先是正相关后是负相关,B、C错误。和粮食产量基本一致是正相关,D错误。选A。
【点睛】理解“正相关”和“负相关”是解题关键。分析图形中曲线变化,可知与人口数量总体呈正相关的是粮食产量。
3.云南省旱涝灾害频发的气象原因主要是
A. 台风数量多B. 锋面活动强
C. 寒潮持续久D. 季风变化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我国云南主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既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影响,也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中心强弱不稳定,夏季风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影响降雨的季节变化,导致旱涝灾害频发。故选D。
下图为我国某铁路干线沿线气象资料,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4. 铁路干线从①到④的走向是
A. 从南向北B. 从西到东
C. 从北向南D. 从东到西
5. 图中③④地区列车运行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A. 洪涝B. 地震C. 沙尘暴D. 干旱
【答案】4. C 5. A
【解析】
【4题详解】
沿线降水整体呈增加趋势,且年降水量较大,说明该线路应在东部季风区,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降水南多北少;沿途的冬季气温逐渐增高,说明该线路为南北走向,并且由北方穿越到南方,故C正确。
【5题详解】
该铁路沿线主要经过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③④位于南方地区,多洪涝灾害,故A正确。
【点睛】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
近年来,青海省互助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加强农产品流通、技术和信息服务等工作,使马铃薯种植成为农业增收的主要来源。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6. 该地的马铃薯种植业属于
A. 商品农业B. 立体农业C. 粗放农业D. 混合农业
7. 下列不属于该地马铃薯种植的优势条件是
A. 光照充足B. 土质疏松C. 昼夜温差大D. 降水丰沛
【答案】6. A 7. D
【解析】
【6题详解】
阅读材料可知马铃薯生产主要用来销售,属于商品农业,故A正确。
【7题详解】
该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青海省马铃薯种植区土质疏松,以上条件利于马铃薯的生长。青海省降水较少,对马铃薯生长不利。本题要求选择非优势项,故D正确。
8.2020年左右我国要完成35颗北斗卫星发射组网,形成覆盖全球的导航系统。下列与北斗系统高精度技术的应用无直接关系的是
A. 洪水淹没范围监测B. 水库大坝变形监测
C. 120系统应用急救D. 无人汽车驾驶导航
【答案】A
【解析】
【详解】洪水淹没范围监测要及时获取数据,用到的是遥感技术,和北斗系统高精度技术的应用无直接关系,A正确;水库大坝变形监测的数据比较精确,120系统应用急救要为车辆精准定位,结合GIS系统可以更有效的救援,无人汽车驾驶导航要用到定位导航,因此与北斗系统高精度技术的应用无直接关系的是BCD。
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示意图。读图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9. 图中地层形成年代最晚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10. 下列有关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通常用甲环节的数量表示水资源的丰歉
B. 乙环节造成M地的形成
C.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丙环节有关
D 目前人类可对丁环节施加显著影响
【答案】9. D 10. C
【解析】
【9题详解】
沉积岩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埋藏越浅的形成的年代越晚,④沉积岩位于其它沉积岩的上方,所以④地层形成最晚,故选D。
【10题详解】
通常用地表径流的数量表示水资源的丰歉,故A错;M地的形成是地壳下沉,流水堆积形成的,乙环节是降水,对地表有侵蚀作用,故B错;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流水侵蚀形成的,故选C;人类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地表径流,故D错。故选C。
11.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A.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B. 大气逆辐射减弱
C. 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D. 到达地面短波辐射减弱
【答案】D
【解析】
【详解】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会使地表温度上升,A错误;
B、火山爆发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会使大气逆辐射增强,B错误;
C、地表长波辐射增强表明地表温度升高,C错误;
D、火山爆发产生的火山灰对太阳的短波辐射有削弱作用,使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地表温度下降,D正确。
故选D。
【点睛】主要考查了大气热力作用。火山爆发,所产生的火山灰会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削弱,使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地表温度下降。火山爆发导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中逆辐射增强,会使地表温度上升。
12.不同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采猎文明时期,人类不受地理环境制约B. 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全面恶化
C. 工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初现矛盾D. 后工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走向协调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采猎文明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A错;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对抗性增强,环境遭到破坏,人地关系并没有全面恶化,B错;工业文明时期,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从局部扩展到全球,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C错。后工业文明时期,人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思想,使人地关系逐步走向协调,D正确。
【考点定位】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以下左图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右图为“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中,字母E—F反映的是( )
A. 城镇化进程进入加速阶段B. 处于城市化发展初级阶段
C.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 城乡差距扩大
14. 右图中a、b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b最可能处在图甲中的( )
A. D时段B. C时段C. E时段D. F时段
【答案】13. C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中,字母E—F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降,反映的是出现逆城市化现象,C对。城镇化进程进入加速阶段是C、D阶段,A错。A处于城市化发展初级阶段,B错。逆城市化阶段,城乡差距缩小,D错。选C。
【14题详解】
读右图,图中b表示在农业中就业比重约50﹪,占比重大。第二、三产业占比重小。在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与城市农业人口所占比重相似,推断城市人口比重约占50﹪,最可能处在图甲中的C时段,B对。其它时段的城市人口比重不合适,A、C、D错。选B。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村发展模式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该地果菜种植与果蔬加工之间,体现的产业活动地域联系方式主要是
A. 生产协作B. 商贸联系
C. 科技联系D. 信息联系
16. 当地运用该发展模式,主要有利于
①改善水热条件 ②减缓全球变暖
③减轻水土流失 ④保持土壤肥力
A. ①②B. ①③
C. ②④D. ③④
【答案】15. A 16.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农业生产,意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15题详解】
果菜种植的农产品为果蔬加工的原料,二者为上下游关系,属于生产协作的关系,故选A。
【16题详解】
该地发展立体农业,很好保护区域生态环境,有利于保持水土,减轻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故选D。
“衰退性产业转移”主要是指在本地不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向外转移,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7. 下列产业中最有可能属于珠三角地区衰退性产业转移的是
A. 会展经济产业B. 服装鞋帽产业C. 汽车零配件产业D. 无人机制造产业
18. 衰退性产业转移对广东省东西两翼和粤北地区产生的正效应是
A. 增加就业机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B. 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
C. 促进高校发展,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D. 改善环境质量,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答案】17. B 18. A
【解析】
【17题详解】
服装鞋帽产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在珠江三角地区的竞争优势逐渐减弱,属于衰退性产业,故B正确。
【18题详解】
广东省东西两翼和山区属于衰退性产业转移的承接地,产业转移增加了这些地区的就业机会,有利于吸纳农村属于劳动力,故A正确。
【点睛】由于经济的发展,导致珠三角的生产成本,包括人工成本大幅上扬,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空间越来越小,其他区域的竞争也使珠三角的产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因此珠三角地区施行“腾笼换鸟”政策,即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二、三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其中的一些较高素质劳动力,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双转移。
19.长江流域不同地区合理开发利用的方向是( )
①源头——划定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②上游——大力开发坡耕地,发展水稻种植
③中游——依托天然航道,发展内河航运
④河口——利用巨大的径流量,开发水能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长江上游位于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建有三江源自然保护区,①正确;中下游地区水量大,流速平缓,航运条件好,因此依托天然航道,发展内河航运,③正确。长江上游地势起伏大,应注意植树造林,保持水土,②错误;河口处水流缓慢,落差小,水能不丰富,④错误。故选B。
20.广东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气候温暖湿润,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河网较密,河流径流量大,这些自然要素之间联系密切,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 整体性B. 差异性C. 平衡性D. 特殊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广东省的地理位置(中国东南沿海)影响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决定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影响河流特征。这些自然要素之间联系密切,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A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大题,共4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青藏地区海拔高,自然环境独特,有“世界屋脊”之称。发展种植业的区域狭小,主要分布在湟水谷地和雅鲁藏布江谷地。区域发展上与我国东部地区差异明显。
材料二 青海西藏两省区简图。
(1)该区域河谷地带发展种植业的自然优势主要表现在地势平坦;________;________;土层较厚,土壤较肥沃。
(2)从区域发展差异看,其工业结构中________(重或轻)工业比重较浙江省高,为促进该地区发展,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可提供________、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支持,促进该地区将________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3)该区域生态环境脆弱,由于过度放牧、乱采滥挖,导致草场退化,________加剧;过度采挖,盗猎等,导致________遭到严重破坏,出现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4)与青藏铁路相比,川藏铁路建设需要克服的不利自然条件主要是________;试从水文角度分析川藏铁路沿线夏季滑坡、泥石流多发的原因。
【答案】 (1). 地势低,热量条件较好 (2). 靠近河流,灌溉便利 (3). 重 (4). 资金 (5). 资源 (6). 水土流失 (7). 生物多样性 (8). 地形起伏大 (9). 降水集中,多暴雨;气温高,多冰雪融水。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青藏高原为材料背景,考查区域的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发展、区域联系以及生态环境,综合性较强,难度一般,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1)青藏高原河谷农业发展的有利自然区位可从地形、土壤、水源、气候等方面分析。从地形看,位于河谷地带,地势平坦,有利于种植业发展;从气候条件看,河谷地区海拔较低,气温较暖和,热量较充足;沿着河谷地带分布,灌溉便利,水源充足;从土壤条件看,河谷地带泥沙淤积,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利于作物生长。
(2)我国因区域发展差异划分为东部沿海经济区、中部经济区和西部经济区,青藏高原属于西部经济带、欠发达地区,以第一、第二产业为主,但青藏高原热量不足,不适宜发展农业,故与东部经济区对比,第二产业即重工业比重较大。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技术先进、资金充足、管理先进,能在这些方面提供帮助;西部经济落后区,地广人稀,资源丰富,可将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促进区域发展,提高就业等。
(3)该区域气候高寒,生态环境脆弱,人类的不合理活动会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过度放牧、乱采滥挖,会导致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加剧;过度采挖、盗猎等,导致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
(4)根据图示可知,青藏铁路主要位于青藏高原,川藏铁路从四川盆地向西横穿横断山区进入拉萨,途经区域从平原到山区再到高原,加上横断山区山河相间的复杂地形,地势起伏大。从水文角度分析,沿线夏季滑坡、泥石流多发的原因主要是来水多,一是降水集中,多暴雨;二是气温高,多冰雪融水,导致水量大。
22.万里茶道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国际贸易黄金通路之一,由武夷山下梅到达今蒙古恰克图,再与俄国商人交接,运往莫斯科、彼得堡,再销售到欧洲各国。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万里茶道武夷山下梅到张家口段的景观变化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________,形成这种地域分异规律的基本因素是________。
(2)作为万里茶道的起点和主要供货地,下梅拥有众多制茶厂。简述制茶厂在下梅集聚的原因。
(3)张家口作为万里茶道出塞前的重要中转站,有大量人口迁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口迁入对当时张家口发展的有利影响。
(4)伴随茶叶走出去的是中国茶文化。在中国茶文化里,以桑槐等木为燃料,用石上缓流溪水煮茶是比较好的组合。按自然资源自我再生的性质划分“桑槐等木”属于________;按水循环的环节划分,“石上缓流溪水”属于________。
(5)蒙古境内河湖众多,河湖周边发育有大面积沼泽。古代茶商通常选择冬季出发抵达恰克图,于次年春季融冰之前返回。据此推断,古代茶商选择冬季穿越蒙古到达恰克图的主要原因是
A.寒冷天气能够防止茶叶变质 B.大雪可为人畜补给饮用水源
C.河湖沼泽结冰利于驼队通行 D.茶商在冬季的闲暇时间较多
【答案】(1)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或“纬向地域分异规律”或“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或“纬度地带性”) 热量(或“太阳辐射”)
(2)靠近市场;节约运费,共用基础设施,从而降低费用;原料丰富,制茶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3)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足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足进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4)可再生资源 地表径流
(5)C
【解析】
【详解】(1)武夷山地区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张家口地区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其景观变化反映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这种分异的基础是热量。
(2)根据材料,下梅是万里茶道的起点和主要供货地,因此在此地建茶厂可以靠近市场,节约运费,共用基础设施等;而且此地原料丰富,制茶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等。
(3)人口迁入张家口,给当地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主要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可以促进商品流通,促进经济发展等。
(4)桑槐等木可以通过种植再生,属于可再生资源;石上环流溪水指流水在地表流动,属于地表径流环节。
(5)根据材料,茶商冬季出发,春季融冰之前返回,且经过地多湖泊、沼泽等,因此是利用河湖沼泽结冰行进,C对;方便人畜饮水没必要在结冰时,B不对;根据材料,茶商选择冬季结冰时穿过此区域,强调结冰时间,不是因为严寒天气保质作用或者闲暇时间多少,AD不对。
答案选C。
2019-2020学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卷(一)地理试题 PDF版: 这是一份2019-2020学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卷(一)地理试题 PDF版,文件包含2020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卷一地理pdf、地理模拟答案1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19-2020学年江苏省新沂市高二上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地理试题 Word版: 这是一份2019-2020学年江苏省新沂市高二上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地理试题 Word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级地震,24 度)发生 7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9-2020学年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合格性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这是一份2019-2020学年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合格性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