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广东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性考试模拟试卷(四)(解析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4005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广东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性考试模拟试卷(四)(解析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4005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广东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性考试模拟试卷(四)(解析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4005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广东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性考试模拟试卷(四)(解析版)
展开广东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性考试
地理模拟试卷(四)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 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太阳活动使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的原因是( )
A.太阳活动引起电离层的扰动 B.太阳活动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
C.太阳活动改变了气候 D.太阳活动引起台风
2.读图,若干年后河口处小岛可能与哪一岸相连( )
A.①—甲,②—丙 B.①—乙,②—丙
C.①—乙,②—丁 D.①—甲,②—丁
3.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图”,若该地富含石油、天然气,应在哪处开采最合适( )
A.甲 B.乙
C.丙 D.丁
读“上海某气象台某年连续三日测得的天气情况数据表”,回答4~5题。
日期 | 气温 | 气压 | 风力 | 天气 |
10月31日 | 13~29℃ | 1 012.3百帕 | 偏北风3到4级 | 晴 |
11月1日 | 6~10℃ | 1 035.6百帕 | 偏北风6到7级、阵风8级 | 小雨转多云 |
11月2日 | 3~15℃ | 1 036.4百帕 | 北风3到4级转东风3到4级 | 多云转晴 |
4.据表格分析,经过上海市的天气系统是( )
A.气旋 B.反气旋
C.暖锋 D.冷锋
5.此天气系统易造成( )
A.我国南方春季阴雨绵绵的天气 B.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
C.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D.我国北方地区夏季的暴雨
6.下列现象反映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的是( )
A.青岛到宁夏的植被变化 B.横断山区由山麓到山顶的植被变化
C.塔里木盆地的绿洲 D.广州到长春的植被变化
7.黄土高原地区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该事例体现( )
A.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 B.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C.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 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我国许多城市建设了新区、新城,但有些新城“白天鲜见人,晚上少亮灯”,被称为“鬼城”。据此回答8~10题。
8.新城人口少的原因是( )
A.交通拥堵严重 B.人口迁往农村、小城镇
C.相应产业不完善 D.房地产供大于求
9.新城的建设对水循环产生的影响有( )
A.地表径流量增加 B.下渗量增加
C.蒸发量增加 D.地下径流量增加
10.夏季,我国北方一些果农在苹果树下覆盖白色反光地膜,其主要作用是( )
A.保持地温 B.防病虫害
C.增加地温 D.增加光效
联合国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17年修订版)》指出,2017~2050年预计9个国家的人口增长将占世界人口增长的一半以上,这9个国家是:印度、尼日利亚、刚果民主共和国、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美国、乌干达、印度尼西亚。据此回答11~12题。
11.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未来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
A.医疗卫生事业进步 B.国际人口逐渐迁入
C.政府实行计划生育 D.传统生育观念改变
12.上述9国中,国际人口迁入数量占人口增长数量比重最高的是( )
A.巴基斯坦 B.美国
C.印度 D.印度尼西亚
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西部大草原过度开垦、放牧,造成频繁的“黑风暴”刮走了3亿吨尘土。据此回答13~14题。
13.“黑风暴”现象发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 )
A.植被遭到破坏 B.地下水位下降
C.降水异常减少 D.温室效应加剧
14.“黑风暴”现象对我国北方农业发展的启示是( )
A.少耕免耕,维持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B.深翻扩耕,充分挖掘土地的生产潜力
C.施用绿肥,防止土壤肥力不断下降 D.退耕还林还牧,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读“我国服装产业转移示意图”,回答15~17题。
15.新疆、四川吸引服装产业移入的突出优势区位条件分别是( )
A.市场、产业基础 B.原料、劳动力
C.交通位置、技术 D.政策支持、资金
16.服装产业的大量转移,对四川省的主要影响是( )
A.跨省人口流动减少,省内人口流动增加 B.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C.加快城市化进程,成为西部制造业基地 D.产业升级困难,生态环境压力增大
17.未来,我国服装产业( )
A.在西部地区的服装加工企业布局将更加分散
B.专业化生产将突出,规模效应将减弱
C.东部和中西部之间生产分工将更加明确
D.研发设计和销售基地向西部转移
下图为某企业集团生态产业园区的生产联系示意图。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18题。
18.影响制糖厂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技术 B.能源
C.原料 D.市场
19.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2012~2016年全国植被覆盖率有所增加,80%以上地区的植被覆盖转好。监测植被覆盖面积变化,需要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全球定位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数字地球 D.遥感
下图为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图。读图,回答第20题。
20.关于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较低纬地区向较高纬地区减少 B.由沿海向内陆先减少后增多
C.由平原向山区逐渐增多 D.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增多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我国某区域略图。
材料二 1998年以来,国家经过退耕还湖、平垸行洪等措施,加强了对洞庭湖的综合治理,使其面积扩大了20%,蓄洪面积扩大了500多平方千米。其中,将还湖后的耕地改为鱼塘是当地采用的一种湿地资源利用模式。
(1)交通运输与城市兴起和发展关系密切,重庆、武汉等城市早期的繁盛都与 (填运输方式)有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速度、 、全方位的交通运输综合体系已成为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6分)
(2)在我国四大经济分区中,四川、贵州等省市所属的西部地区,由于 (填城市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区域的发展。(2分)
(3)图中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是 ,该工程的实施对输入地区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分别是 、 。(6分)
(4)简述洞庭湖区将还湖后的耕地改为鱼塘的积极影响。(6分)
2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老挝是传统的农业国,工业基础较薄弱。赛色塔综合开发区位于老挝首都万象市新城区,是中老两国政府共同确定的国家级合作项目。该工业园区地处万象市主城区东北方17千米处,是万象新城区的核心区域。截止2018年12月已有来自中国、日本、新加坡、泰国、奥地利、加拿大等53家企业入驻,产业涵盖生物医药、电子通信、科技创新、建材生产、农副产品加工及清洁能源等领域。专家认为赛色塔综合开发区的建设将成为万象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将加快当地的城市化进程。
材料二 中老铁路是泛亚铁路中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北起中国云南省玉溪市,经普洱市、西双版纳、经中老边境口岸磨憨至老挝首都万象,是第一个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通的境外铁路项目。全线采用中国技术标准和设备,全长约414千米。铁路沿途经过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计划2021年建成通车。
材料三 下图为东南亚局部地图和中老铁路分布图。
(1)赛色塔开发区吸引多国企业投资的优势条件包括:位置 、自然资源 、交通 、劳动力 。(4分)
(2)该区域的主要气候类型 、农业地域类型 。(4分)
(3)从自然地理环境的角度简述影响中老铁路建设的困难。(6分)
(4)有人认为中老铁路的建成对推动中老两国开展国际贸易将产生积极作用,请说出依据。(6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太阳活动中的耀斑爆发会扰乱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2.D 主要和地转偏向力有关,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①位于南半球,乙处侵蚀,甲处淤积,若干年后河口处小岛可能与甲岸相连;②位于北半球,丙处侵蚀,丁处淤积,若干年后河口处小岛可能与丁岸相连。
3.C 石油、天然气主要储存在背斜中,图中地质构造甲是向斜,乙是断层,丙是背斜顶部,丁是背斜单翼,只有丙是良好的储油构造,故选C。
4.D 5.D 第4题,据表格分析,该天气系统过境前气温高、气压低,过境时有云雨天气,气温下降,气压升高,过境后气温低,气压高,天气转晴,应是冷锋过境。第5题,此天气系统是冷锋,易造成我国北方地区夏季的暴雨。我国南方春季阴雨绵绵的天气是暖锋形成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受反气旋影响;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6.D 由于水分的差异,青岛到宁夏的植被变化体现的是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A错;横断山区由山麓到山顶的植被变化体现的是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塔里木盆地的绿洲,体现的是自然带的非地带性;由于热量的差异,广州到长春的植被变化体现的是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
7.B 黄土高原地区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体现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是整体性的表现。
8.C 9.A 第8题,新城人口少,不会出现交通拥堵严重,A错。城市化特征是人口从农村、小城镇迁往城市,B错。新城的相应产业不完善,导致人口少,C对。房地产供大于求不是白天鲜见人,城市人少的原因,D错。第9题,新城的建设,路面硬化,对水循环产生的影响有地表径流量增加,A对。地面硬化,导致下渗量、蒸发量、地下径流量减少,B、C、D错。
10.D 反光地膜能强烈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提高光合效率,可使苹果着色均匀,提高产品质量。
11.A 12.B 第11题, 非洲国家未来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是民族独立,经济发展快,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卫生事业进步等。第12题, 美国作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能吸引更多的国际人口迁入。
13.A 14.D 第13题,美国中西部大草原由于过度开垦、放牧,产生“黑风暴”现象,是植被遭破坏产生的,选A正确。第14题,我国北方气候相对干旱,水资源不足,若过度开垦可导致“黑风暴”现象;主要启示有退耕还林还牧,保护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发展与保护环境相结合等。选D正确。
15.B 16.A 17.C 第15题 ,新疆是我国主要的优质棉产区,原料丰富;四川人口丰富,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故选B项。第16题,四川是我国内陆地区人口大省,劳动力丰富,是东部地区民工的主要输出地,服装产业的转入将使流向东部地区的人口减少,同时省内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流动增加;服装产业的转入将优化四川的产业结构,缓解人地矛盾,但不可能因此成为西部制造业基地;服装产业转出有利于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故选A。第17题,未来,东部和中西部地区服装生产分工明确,东部主要为研发、销售基地,中西部则为加工生产基地,多集聚布局,各企业间的专业化分工更突出,规模效应将增强。故选C项。
18.C 制糖厂靠近甘蔗产地,是原料导向型工业。选C正确。
19.D 遥感是监测植被覆盖面积变化,获得面状事物的技术手段,答案为D。
20.B 从图例分析可以得出风能由沿海向内陆先减少后增多的结论。答案选B。
二、非选择题
21.解析:第(1)题,重庆、武汉位于长江沿岸,早期的运输方式以水运为主,现代化交通运输方式具有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网络化等特点。第(2)题,该地区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发展滞后,制约了区域经济发展。第(3)题,西南地区水能资源丰富,西电东送工程实现了东西部地区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缓解东部地区能源不足的状况,有利于能源结构的调整,减少了对煤炭依赖,有利于环境保护。第(4)题,洞庭湖地区退田还湖,更好的发挥湿地的调蓄防洪、保护生态、增加生物多样性等功能。
答案:(1)水运 网络化(6分)
(2)城市发展滞后(2分)
(3)西电东送 缓解能源短缺 改善大气质量(6分)
(4)洪水期蓄水防洪,枯水期水产养殖,减少捕捞,保护湖区生态,增加生物多样性等。(6分)
22.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赛色塔开发区的区位优势。吸引多国企业投资的优势条件从地理位置、资源、交通、政策、地租、劳动力等方面分析。读图可知,万象在老挝和泰国的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发展潜力巨大;该国山地面积大因此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水利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河流和铁路、公路等水陆交通便利;中老两国政府共同确定的国家级合作项目,有政策支持;该国经济落后,土地租金低,劳动力充足且廉价。第(2)题,东南半岛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季风水田农业。第(3)题,本题考查铁路建设中的困难。主要从地形、地质条件及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等自然地理角度考虑。读图,从图中可知中老铁路经过山区地势起伏大,山高谷深,山河相间;途经喀斯特地貌区,地质条件复杂;铁路经过区为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洪水等气象灾害;暴雨引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第(4)题,本题考查铁路建设的地理意义。根据材料可知铁路北起中国云南省玉溪市,经普洱市、西双版纳、经中老边境口岸磨憨至老挝首都万象,中老铁路的建成对中老两国开展国际贸易将从距离、时间、运力、范围等方面产生积极作用。中老铁路是第一个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通的境外铁路项目,完善了运输网络,缩短了货运距离和运输时间,提高了运输能力;促进了中国和老挝之间、中老两国与其他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往来;该铁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对接,可进一步拓展中老两国的贸易范围。
答案:(1)优越 丰富 便利 充足且成本低(4分)
(2)热带季风气候 季风水田农业(4分)
(3)地势起伏大(或山谷相间);地质条件复杂(或喀斯特地貌发育);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多暴雨、洪水等气象灾害。(能答出3点即可)(6分)
(4)完善运输网络,缩短了货运距离和运输时间,提高了运输能力;促进了中国和老挝之间、中老两国与其他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往来;该铁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对接,可进一步拓展中老两国的贸易范围。(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