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达标测试生物试题
展开济宁一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达标测试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新冠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病毒侵入呼吸道上皮细胞后,将在宿主细胞内装配生成新的病毒颗粒,最终分泌至细胞外。下列有关新冠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冠病毒能借助于宿主细胞完成增殖,属于生命系统
B.新冠病毒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体现了其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C.若要培养新冠病毒,不能使用普通培养基,应该在培养基中添加活细胞
D.科学家对于病毒的研究可能对人类产生感染风险,应该立即停止
2、肝细胞与血浆蛋白的合成分泌、物质代谢等密切相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激素通过与肝细胞膜上或细胞内的受体结合,作用于肝细胞
B.构成肝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可以侧向自由移动,而蛋白质分子不能运动
C.细胞核膜上核孔密集,有利于核质间物质运输和信息交流
D.血浆蛋白的合成最先是在游离的核糖体上进行,然后转移到内质网上继续完成
3、生物学家提出了“线粒体是起源于好氧细菌”的假说。该假说认为,在进化过程中原始真核细胞吞噬了某种好氧细菌形成共生关系,最终被吞噬的好氧细菌演化成线粒体。下列多个事实中无法支持该假说的是( )
A.哺乳动物细胞的核DNA由雌雄双亲提供,而线粒体DNA则主要来自雌性亲本
B.线粒体外膜的成分与真核细胞的细胞膜相似,而内膜则同现存细菌的细胞膜相似
C.真核细胞中有功能不同的多种细胞器,而线粒体中仅存在与细菌中类似的核糖体
D.高等植物细胞的核DNA与蛋白质结合呈线状,而线粒体DNA裸露且主要呈环状
4、研究表明,在某些条件下糖在细胞质中会分解生成乳酸盐。安静状态下,人体静脉中血乳酸盐浓度为0.5~2.2mmol·L-1,运动后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第二天的酸痛无力与乳酸盐增多引起的酸化环境有关
B.剧烈运动时,人体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并产生乳酸盐
C.在氧气充足时,乳酸盐经转化后可以进入线粒体氧化供能
D.糖酵解的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并需要乙酰辅酶A参与
5、中风,也叫脑卒中,起因一般是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神经结构损伤、功能缺失,一般发病快,病死率高。近期,科研人员运用神经干细胞进行脑内移植治疗缺血性中风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中风患者局部神经结构损伤、功能缺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修复和重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干细胞和神经细胞结构不同的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神经干细胞在参与损伤部位修复过程中发生了分裂和分化
C.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神经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
D.神经干细胞能合成多种mRNA,表明细胞已经发生分化
6、为了研究细胞分裂的过程,研究团队将GFP基因和INEO基因(2个基因的每条单链均被32P标记)分别插入到鼠精原细胞(不含32P)的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将其置于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得到4个子细胞,检测子细胞中的标记情况。若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某个子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含32P,则一定进行减数分裂
B.若每个子细胞中均只有1条染色体含32p,则一定进行有丝分裂
C.若进行减数分裂,某个子细胞中只有1条染色体含32p的概率为1/2
D.若进行减数分裂,GFP基因和NEO基因不可能存在于同一子细胞
7、如图表示人的生殖周期中不同的生理过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c过程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精子和卵细胞各提供一半的染色体
B.d1和d2过程涉及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凋亡
C.b1、d2过程DNA都需要复制,不同的是b1过程DNA减半两次而d1过程DNA减半一次
D.b1、b2发生基因的分离,c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
8、某种两性花的植物,可以通过自花传粉或异花传粉繁殖后代,在25℃的条件下,基因型为AA和Aa的植株都开红花,基因型为aa的植株开白花,但在30℃的条件下,各种基因型的植株均开白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同温度条件下同一植株花色不同说明环境能影响生物的性状
B.在25℃的条件下生长的白花植株在原温度条件下自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红花植株
C.在30℃的条件下生长的白花植株在原温度条件下自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红花植株
D.若要探究某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最简单便捷方法是在25℃条件下进行杂交实验
9、下面是几种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理:柔红霉素能嵌入DNA,抑制DNA的解旋;阿糖胞苷能抑制DNA聚合酶活性;紫霉素能抑制核糖体移位过程中的构象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柔红霉素处理后,肿瘤细胞中DNA复制和转录过程都受到抑制
B.阿糖胞苷处理后,肿瘤细胞DNA复制时,无法打开DNA双链
C.紫霉素处理后,可能会干扰tRNA进入核糖体的过程
D.以上药物都是通过干扰中心法则过程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
10、矮秆基因的发现和利用大幅提升了世界小麦的产量。为发掘更多的矮秆突变体,育种学家利用甲基磺酸乙酯对小麦进行诱变,得到了黄化、早熟以及多个矮化等丰富变异类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甲基磺酸乙酯可以提高小麦基因突变的频率
B.小麦经过诱变得到矮化、黄化和早熟等变异类型,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
C.矮秆性状受多对基因控制,体现基因与性状并非简单一对一的关系
D.诱变育种是利用诱变因素处理成熟的植株,以便快速获得变异子代
11、研究发现,RNA结合蛋白Fxrl在精细胞正常发育的后期起关键作用,Fxrl基因敲除小鼠无精、不育。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小鼠精细胞发育后期翻译所需的原料为Fxrl、mRNA、氨基酸
B.在小鼠的精细胞内能发生核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
C.Fxrl基因敲除小鼠不能进行正常减数分裂,从而导致无精、不育
D.Fxrl的合成离不开相关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12、下列关于自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在对照实验中,实验组中的自变量通常可以用“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进行控制
B.“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实验组滴加肝脏研磨液体现了“加法原理”
C.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用蛋白酶、RNA酶、DNA酶等处理细胞提取物体现了“加法原理”
D.“探究Mg是植物生长必需的无机盐”实验中,用缺Mg培养液培养小麦幼苗体现了“减法原理”
13、一粒小麦(染色体组AA,2n=14)与山羊草(染色体组BB,2n=14)杂交,产生的杂种AB经染色体自然加倍,形了具有AABB染色体组的四倍体二粒小麦(4n=28)。后来,二粒小麦又与节节麦(染色体组DD,2n=14)杂交,产生的杂种ABD经染色体加倍,形成了具有AABBDD染色体组的六倍体小麦(6n=42)。这就是现在农业生产中广泛种植的普通小麦。下列关于普通小麦与二粒小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ABB染色体组的二粒小麦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含12条染色体
B.AABBDD染色体组的普通小麦的染色体形态、功能类型有21种
C.二粒小麦和普通小麦杂交可以获得可育后代
D.普通小麦的花药离体培养可以得到三倍体小麦
14、一位30岁男性患者,2天前因不洁饮食出现腹痛、腹泻,入院后被诊断为细菌性痢疾,部分检查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生理指标 | 测定值 | 正常值 |
腋下体温(℃) | 38.9 | 36.0~37.4 |
白细胞计数(L-1) | 13.5×109 | (4~10)×109 |
血钠浓度(mmol·L-1) | 180 | 140~160 |
A.患者的体温维持在38.9℃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B.发病期间患者会因为腹泻出现脱水,因此血钠浓度升高
C.发病期间患者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体内抗利尿激素增多,尿量减少
D.患者的体温升高是由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所致
15、免疫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功能,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都属于抗原呈递细胞
B.多数情况下,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变化,进而被其它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C.辅助性T细胞可直接识别外来抗原,并分泌细胞因子来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
D.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各种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
二、多选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下表是某种运动员饮料的化学成分表,请结合表格和所学,下列四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成分 | 蔗糖 | 其他糖类 | 柠檬酸 | 柠檬香精 | 氯化钠 | 氯化钾 | 磷酸二氢钠 | 磷酸二氢钾 | 碳酸氢钠 |
质量浓度/(g·L-1) | 30 | 10 | 10 | 0.8 | 1.0 | 0.1 | 0.1 | 0.1 | 0.2 |
A.喝饮料主要是给运动后的身体补充出汗所流失的无机盐
B.人体内Na+缺乏会引起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降低,最终引发肌肉酸痛、无力等症状
C.饮料中的蔗糖进入人体消化道后能直接被细胞吸收,用于细胞呼吸
D.如果运动员的细胞中含有的Ca2+含量太低,则容易出现抽搐等症状
17、下图表示冰菜盐囊细胞中4种离子的转运方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P型和V型ATP酶转运的H+为Na+的运输提供动力
B.在CLC开放后,H+和Cl-转运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C.NHX运输Na+有利于降低细胞质基质中Na+含量,提高耐盐性
D.盐囊细胞膜上的某些载体蛋白同时具有运输和催化的功能
18、关于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一些科学家认为“DNA可能只是在细胞表面起化学作用,形成英膜,而不是起遗传作用”。同时代的生物学家哈赤基斯从S 型肺炎链球菌中分离出了一种抗青霉素的突变型(抗-S,产生分解青霉素的酶),提取它的DNA,将DNA与对青霉素敏感的R型细菌(非抗-R)共同培养。结果发现,某些非抗-R型细菌被转化为抗-S型细菌并能稳定遗传,从而否定了一些科学家的错误认识。关于哈赤基斯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缺乏对照实验,所以不能支持艾弗里的结论
B.完美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实验巧妙地选用了抗青霉素这一性状作为观察指标
D.证明细菌中一些与荚膜形成无关的性状也能发生转化
19、为研究神经冲动的传递过程,勒维把青蛙的心脏(连带迷走神经)取出,用一玻璃管插入心脏,管内灌注格林氏液代替血液,心脏仍跳动。再反复刺激支配蛙心的迷走神经,使其心率下降,然后从这个蛙心中收集液体,灌入另一个蛙心,发现第二个蛙心的心率也下降了。后来勒维确定,能够减缓心脏收缩的化学物质是乙酰胆碱。在此之前,戴尔在麦角菌中提取得到乙酰胆碱,并发现它对心脏的效应与刺激支配心脏的迷走神经的效应相似。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格林氏液中应含NaCl、KCl等,否则将影响乙酰胆碱的作用效果
B.迷走神经释放乙酰胆碱,完成了相关细胞间神经冲动的传递
C.戴尔已证实乙酰胆碱是动物细胞间传递神经冲动的化学物质
D.反复刺激迷走神经导致心率下降,这一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
20、为研究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在植物正常生长和盐碱、干旱等逆境条件下生长所起的调控作用,研究者向野生型拟南芥中转入基因E可使其细胞中GA含量降低(突变体),再对两种类型拟南芥进行不同实验,结果如下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激素为植物体内产生的微量物质,其化学本质不全是有机物
B.GA含量低有利于拟南芥在逆境中生长
C.突变体拟南芥中GA和ABA的含量均比野生型低
D.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起作用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12分)中秋酥脆枣富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C及有机酸,是集营养与医疗药食于一体的滋补佳品。图1和图2分别是其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中的电子传递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对应的膜是______,这是有氧呼吸第______阶段的场所。图2对应的膜是______,造成膜内外H+浓度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和膜外的H+被主动运输到膜内。
(2)分析图2可知,最初提供电子的化合物是______,最终由______接受电子。图1中的蛋白质Ⅳ和图2中ATP合酶是同一种蛋白质,其功能是______。
(3)为研究海藻(SW)、菜粕(RD)和农家绿(FM)三种有机肥对中秋酥脆枣的产量及质量的影响,科研工作者进行了以下实验,以期寻求较佳的施肥配比。所得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请完成表2。
表1不同有机肥配比下叶的光响应参数
有机肥种类 | CK | A | B | C |
光补偿点(μmol·m-2·s-1) | 52.54 | 44.49 | 68.72 | 59.93 |
光饱和点(μmol·m-2·s-1) | 1505.30 | 1538.40 | 1755.10 | 1738.60 |
最大净光合速率(μmol·m-2·s-1) | 17.99 | 11.49 | 24.10 | 18.98 |
表2施肥配比实验的主要过程
实验步骤 | 简要操作过程 |
选材 | ①选用______的6年生中秋酥脆枣嫁接苗 |
设置对照组(CK) | ②SW、RD、FM的施肥量均为______。 |
设置实验组 | ③A、B、C三组SW施肥量均为5.0,RD施肥量分别为5.0、7.5、2.5,FM施肥量分别为2.5、5.0、7.5(单位:Kg/株) |
数据收集与结果(表1)分析 | ④______组处理的光响应参数显著高于其他组,当SW施肥量同5.0Kg/株时,______会降低叶的光响应参数 |
22、(11分)为了研究鸭的黑色素表型遗传规律,科研人员用3种体色的品系鸭子(2n=78)进行了系列实验。杂交亲本黑系鸭和白系鸭表型均为有黑(羽、蹼或喙有黑色素),樱桃谷鸭表型为无黑。按照黑色素在喙部沉积的相对面积大小,将喙色分为黑喙、黄喙、黑黄相间的花喙。用黑系鸭和白系鸭(有黑)与樱桃谷鸭(无黑)杂交,实验数据见下表(正反交结果一致)。请回答下列问题。
(1)鸭子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是______(至少答两条)。
(2)由表1可推断鸭黑色素合成由______(常/性)染色体上______(显性/隐性)基因控制。黑色基因用H/h表示,樱桃谷鸭基因型为______。
表1黑色素合成遗传杂交实验
组合 | 杂交组合(P) | F1实际数量 | |
有黑 | 无黑 | ||
一 | 有黑×有黑 | 864 | 309 |
二 | 有黑×无黑 | 156 | 170 |
三 | 无黑×无黑 | 0 | 35 |
(3)假设喙色受两对基因(H/h、Mb/mb)控制,由表2组合一可推断H、Mb两个基因位于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
表2 F1代不同组合喙色遗传杂交实验
组合 | 喙色组合(F1) | 家系数 | F2实际数量 | F2理论数量 | ||||
黑 | 花 | 黄 | 黑 | 花 | 黄 | |||
一 | 黑×黑 | 62 | 657 | 211 | 305 | 9 | 3 | 4 |
二 | 黑×黄 | 17 | 119 | 32 | 149 | 3 | 1 | 4 |
三 | 黄×花 | 1 | 2 | 3 | 21 | 1 | 1 | 2 |
四 | 黄×黄 | 3 | 0 | 0 | 35 | 0 | 0 | 1 |
(4)表2组合三F1花喙基因型是Hhmbmb,组合二和组合三F1黄喙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
(5)表2组合二F1某黑喙鸭产生配子时H基因所在染色体片段缺失,其后代鸭喙颜色是______。组合三杂交后代的分离比例不符合理论比例,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6)研究发现,鸭的喙色基因Mb、蹼色基因Mw和羽色基因T位于一条染色体上,蹼色基因Mw位点与喙色基因Mb位点之间因交叉互换产生的重组率为0.026,羽色基因T位点与喙色Mb位点之间的重组率为0.285,由此推断距离基因Mb更近的基因是______(Mw/T)。
23、(12分)目前毒品可卡因是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也会导致体内T细胞数目下降,吸毒者把可卡因称作“快乐客”。多巴胺被认为是引发“奖赏”的神经递质,下图是神经递质多巴胺的释放和转运机理,MNDA为细胞膜上的结构。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多巴胺通过_____方式离开突触小体,体现了细胞质膜的_____性。多巴胺与突触后膜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所以,多巴胺属于_____(兴奋性或抑制性)神经递质。
(2)MNDA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__。
(3)由图甲可知,可卡因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_____,从而增强并延长对_____的刺激,产生“快感”。这一过程可以用图乙中_____(填“x”“y”或“z”)曲线表示。
(4)吸毒成瘾的原因可能是长期吸食可卡因,可导致突触间隙中过多的多巴胺刺激突触后细胞,使突触后膜上的MNDA_____(填“增多”“减少”或“不变”),一旦停止吸食,突触后膜的多巴胺作用效应会减弱,吸毒者需要吸入更大剂量的毒品,从而造成对毒品的依赖。吸毒“瘾君子”未吸食毒品时,精神萎靡,体内_____激素的含量减少。
(5)吸食可卡因的吸毒者容易受细菌、病毒感染而患病,原因是_____。
24.(11分)动物个体在其生存的环境中,如果个体在空间和时间上接近相邻的其他个体时,能以某种方式获得好处,当许多个体都这样做时就会形成集群分布,这种现象可称为“自私牧群原则”。有一种昆虫叫“十七年蝉”,它的幼虫需要在地下生活17年,在17年后的夏季爬出地面发育为成虫,成虫仅能存活约1个月。图1是出现在某地的一个“十七年蝉”种群的密度变化和被鸟类捕食率的变化,图2表示该树林中某种鸟类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的“十七年蝉”构成了一个种群,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调查“十七年蝉”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标志重捕法,其原因可能是_____。调查某种鸟类的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物脱落,则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选填“偏高”“偏低”或“不变”)。“十七年蝉”种群的现存量与被捕食率的关系为_____。
(2)图2内a~e五个点中,d点的种群年龄组成是_____型,前8年种群数量最大的是_____点。第1~3年间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趋势为_____。
(3)在时间上,“十七年蝉”表现出了高度同步化的生命周期,在种群的正常生命周期之外,没有发现过早或过晚出现的该种蝉。根据“自私牧群原则”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
25.(9分)细胞培养技术是一些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如图是设想以小鼠为对象进行的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示意图,1~6代表相关过程,a~e代表相关细胞,HAT培养基中最终只有杂交瘤细胞可以生长繁殖,根据所学知识结合题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在小鼠细胞培养过程中,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细胞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_____。欲获得小鼠的单个体细胞,需用胰蛋白酶处理动物组织,在体外培养时通常需在培养液中添加_____等天然成分。
(2)小鼠的受精卵经培养得到早期胚胎后,可进行胚胎移植。因为受体子宫对外来胚胎基本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且外来胚胎可与受体子宫建立_____,使胚胎在受体子宫内存活并发育。
(3)图中过程2中常用的生物诱导剂是_____。仅考虑细胞两两融合,融合形成的每种细胞染色体组数_____(填“相同”或“不同”)。
(4)图中过程3是抗体检测及_____阳性细胞的过程,该过程至少要进行_____次抗体检测。
(5)此过程产生的抗体比一般抗血清优越得多,原因是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新冠病毒能借助于宿主细胞完成增殖,从而表现出生命现象,但不属于生命系统,最小的生命系统是细胞,A错误; B、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飞沫在空气中进行传播,没有说明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B错误; C、若要培养新冠病毒,不能使用普通培养基,应该在培养基中添加活细胞,因为病毒没有独立的代谢系统,C正确; D、科学家对于病毒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掌握病毒的特性,进而利用病毒造福人类,D错误。
故选:C。
2、答案:B
解析:A、激素必须与相应受体结合,通过与肝细胞膜上或细胞内的受体结合,作用于肝细胞,A正确;
B、构成肝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可以侧向自由移动,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能运动,B错误;
C、核孔使细胞的核质之间能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C正确;
D、血浆蛋白的合成最先是在游离的核糖体上进行,然后转移到内质网上继续加工、修饰,D正确。
故选B。
3、答案:A
解析:A、哺乳动物细胞的核DNA由雌雄双亲提供,表明是受精作用下可以稳定遗传双亲基因,而线粒体DNA则主要来自雌性亲本,表明雌性生殖细胞在有性生殖中起到提供物质的作用,无法说明线粒体与好氧细菌之间的关系,A符合题意;
B、线粒体外膜的成分与真核细胞的细胞膜相似,而内膜则同现存细菌的细胞膜相似,可说明线粒体与细菌之间的关联,支持题干假说,B不符合题意;
C、真核细胞中有功能不同的多种细胞器,而线粒体中仅存与细菌中类似的核糖体,表明线粒体与细菌之间的关联,支持题干假说,C不符合题意;
D、真核细胞的核D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呈线状染色体,而线粒体DNA裸露且主要呈环状,与细菌拟核DNA相同,可说明线粒体与细菌之间的管理,支持题干假说,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答案:C
解析:A、运动第二天的酸痛无力,是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大量积累的结果,而产生的乳酸,会在内环境缓冲物质的作用下,进行中和,维持内环境的pH,所以乳酸的产生或乳酸盐的增多,都不会引起内环境的酸化,A错误;
B、剧烈运动时,人体细胞既进行无氧呼吸,也进行有氧呼吸,运动所需要的大量能量主要是有氧呼吸过程提供,无氧呼吸会产生乳酸,B错误;
C、在氧气充足时,骨骼肌、心肌等组织细胞会摄取血浆中的乳酸,在乳酸脱氢酶的作用下,将乳酸转化为丙酮酸,后进入线粒体被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大量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C正确;
D、糖酵解的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在有氧气的条件下,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形成乙酰辅酶A,进一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这过程需要相应的酶作用,D错误。
故选C。
5、答案:D
解析:A、神经干细胞与神经细胞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分裂和分化而来,其形态、结构、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正确;
B、神经干细胞经受刺激后可分化为特定的细胞、组织、器官,发生了细胞分裂、分化、衰老等过程,B正确;
C、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神经细胞死亡是一种由病理性刺激引起的死亡,属于细胞坏死,C正确;
D、每种细胞都能合成多种蛋白质,因此能够合成多种mRNA不能表明细胞已经分化,D错误。
故选D。
6、答案:C
解析:A、若某个子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含32P,可能是有丝分裂,也有可能是减数分裂,A错误;
BCD、若进行有丝分裂,则4个子细胞中含有32P的染色体数的可能性有0、1、1、2条,或者1、1、1、1条,若进行减数分裂,则4个子细胞中含有32P的染色体数有0、0、2、2条,或者1、1、1、1条,BD错误,C正确。
故选C。
7、答案:D
解析:A、c过程是指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精子和卵细胞各提供一半的染色体,A正确;
B、d1和d2过程是指个体发育,涉及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B正确;
C、b1指减数分裂,d2是指个体发育。b1、d2过程DNA都需要复制,不同的是b1过程DNA减半两次,而d1过程DNA减半一次,C正确;
D、b1、b2指减数分裂,b1、b2发生基因的分离和基因的自由组合,c是指受精作用,不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D错误。
故选D。
8、答案:D
解析:A、由题干知,基因型是AA和Aa的该植物在25℃条件下都开红花、而在30℃条件下均开白花,说明环境能影响生物的性状,A正确; B、由题干知,在25℃的条件下生长的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此种基因型的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仍为aa、表现为白花,后代中不会出现红花植株,B正确; C、由题干知,在30℃的条件下,各种基因型的植株均开白花,所以在30℃的条件下生长的白花植株自交,产生的后代在25℃条件下生长可能会出现红花植株,C正确; D、探究一株该植物的基因型是AA、Aa还是aa,最简单可行的方法是在25℃条件下进行自交,并在25℃的条件下培养后代,如果后代全部是红花植株、说明该植株的基因型为AA,如果都开白花、说明该植株的基因型为aa,如果既有开白花的植株,也有开红花的植株,则说明该植株的基因型为Aa,D错误。
故选:D。
9、答案:B
解析: A、DNA复制和转录均需要DNA模板,柔红霉素能嵌入DNA,抑制DNA的解旋,故可以影响DNA复制和转录,A正确;B、DNA复制的过程中,解旋酶解开双链,而阿糖胞苷能抑制DNA聚合酶活性,阿糖胞苷处理后,肿瘤细胞DNA复制时,可以打开DNA双链,B错误;C、紫霉素抑制蛋白质合成中核糖体的移位过程,紫霉素可能会干扰tRNA进入核糖体的过程,C正确;D、以上药物都是通过干扰中心法则过程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D正确。
故选B。
10、答案:D
解析:A、利用甲基磺酸乙酯即化学方式提高基因突变频率,A正确;
B、小麦经过诱变得到矮化、黄化和早熟等多种性状的变异类型,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B正确;
C、矮秆性状受多对基因控制,体现基因与性状并非简单一对一的关系,一对性状可由多对基因控制,C正确;
D、诱变育种是利用诱变因素处理植株的幼苗或种子,D错误。
故选D。
11、答案:D
解析:小鼠后期精子细胞翻译所需的原料为氨基酸,A错误;Fxrl基因敲除小鼠精细胞的细胞核中能发生转录,但因精细胞不再分裂,所以不再发生DNA复制,B错误;Fxrl基因敲除小鼠减数分裂能正常进行,但精细胞的正常发育受影响而导致无精、不育,C错误;Fxrl为蛋白质,经转录翻译合成,精细胞的正常发育也需相关基因的转录和翻译,D正确。
12、答案:C
解析:A、自变量是实验中需人为改变的变量,在对照实验中,控制自变量可以采用“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A正确; B、“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人为增加了滴加肝脏研磨液,故实验组滴加肝脏研磨液体现了“加法原理”,B正确; C、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用蛋白酶、RNA酶、DNA酶等处理细胞提取物,是人为的去除某种因素的影响,体现了“减法原理”,C错误; D、“探究Mg是植物生长必需的无机盐”实验中,对照组采用的是含Mg的全营养培养液,而实验中用缺Mg培养液培养小麦幼苗,这体现了“减法原理”,D正确。
故选:C。
13、答案:B
解析:A、具有AABB染色体组的二粒小麦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由于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所以细胞中含28条染色体,A错误; B、普通小麦含有AABBDD共6个染色体组,为六倍体小麦(6n=42),其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功能类型有21种,B正确; C、普通小麦是异源六倍体AABBDD,产生的配子是ABD,二粒小麦是异源四倍体AABB,产生的配子是AB,杂交后形成了染色体组成为AABBD的个体是不可育的,C错误; D、普通小麦的花药离体培养可以得到单倍体小麦,D错误。
故选:B。
14、答案:D
解析:患者的体温维持在38.9℃时,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A正确;患者腹泻脱水,会使血钠浓度升高,B正确;患者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体内抗利尿激素增多,会使尿量减少,C正确;细菌性痢疾患者的体温升高是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这属于人体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此时机体体温调节中枢功能正常,D错误。
15、答案:B
解析: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和T细胞,其中抗原呈递细胞包括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并非所有的淋巴细胞都属于抗原呈递细胞,A错误;
B、多数情况下,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变化,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其它免疫细胞吞噬消化,B正确;
C、体液免疫中,抗原需要经抗原呈递细胞呈递处理后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C错误; D、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具有特异性,能够特异性的识别并接触、裂解被特定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D错误。
故选B。
16、答案:ACD
解析:A、运动时流失了大量水分,故喝饮料主要是给运动后的身体补充出汗所流失的水,A错误; B、人体内Na+缺乏会导致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降低,引发肌肉酸痛、无力等症状,B正确C、蔗糖是二糖,不能直接被人体消化器官吸收,要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C错误D、人体血液中含有的Ca2+含量太低时,容易出现抽搐,而不是细胞中的Ca2+含量,D错误。
故选:ACD。
17、答案:ACD
解析:A、从图中看出P型和V型ATP酶将细胞质基质中的H+运出细胞或运入液泡,降低了细胞质基质中H+的浓度,液泡中H+可以通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质基质中,驱动载体蛋白NHX,将Na+进行转运,所以为Na+运输提供了动力,A正确;
B、根据图示CLC和NHX均为协同转运蛋白,细胞液H+浓度高于细胞质基质,则CLC转运H+是顺浓度梯度,属于协助扩散,但是CLC转运Cl-是逆浓度梯度,借助H+顺浓度梯度产生的势能,属于主动运输,B错误;
C、NHX将Na+从细胞质基质中运出细胞,也可以将Na+运入液泡,降低了细胞质基质中 Na+含量,提高了细胞液的浓度,提高耐盐性,C正确;
D、盐囊细胞膜上的某些载体蛋白同时具有运输和催化的功能,如V型,D正确。
故选ACD。
18、答案:CD
解析:A、将DNA与对青霉素敏感的R型细菌(非抗-R)共同培养,非抗-R型细菌被转化为抗-S型细菌并能稳定遗传,说明DNA是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能支持艾弗里的结论,A错误; B、该实验与艾弗里实验都证明了DNA是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但不是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错误; C、根据题干信息,实验选用了抗青霉素这一性状作为观察指标,从而可以判断非抗-R型是否发生了转化,C正确; D、青霉素抗性与荚膜形成无关,证明细菌中一些与荚膜形成无关的性状也能发生转化,D正确。
故选:CD。
19、答案:CD
解析:格林氏液中应含NaCl、KCl等,从而能代替血液等体液,维持神经和肌细胞的正常功能,A项正确;结合题干信息,受刺激的迷走神经释放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肌细胞,导致心率减慢,从而完成相关细胞间神经冲动的传递,B项正确:戴尔仅证实乙酰胆碱有降低心率的作用,但并未在动物组织中发现乙酰胆碱,C项错误;迷走神经属于传出神经,心肌细胞属于效应器,因此反射弧结构不完整,直接刺激迷走神经引起心率下降并不属于反射,D项错误。
20、答案:AC
解析: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产生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A错误;突变体中GA的含量低,且在干旱处理和盐处理后存活率均高于野生型,故GA含量低有利于拟南芥在逆境中生长,B正确;随着ABA浓度的增加,突变体的种子萌发率迅速降低,说明野生型拟南芥对ABA的敏感性低于突变体拟南芥,其原因是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拟南芥中GA含量低,ABA含量高,C错误。
21、答案:(1)线粒体内膜;三;(叶绿体)类囊体薄膜;水的光解;膜外消耗一部分H+(或膜外NADP++H++2e→NADPH)
(2)H2O;NADP+;运输H+并催化ATP合成
(3)①生长条件相同,长势基本一致;0;B;RD或FM施肥量减少(RD和FM施肥量减少/RD和FM配比不适宜)
解析:(1)图1是有氧呼吸电子传递链,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的场所为线粒体内膜。图二是光合作用电子传递链,在图2对应的膜上发生水的光解,ATP的合成等代谢反应,因此发生的场所为(叶绿体)类囊体薄膜,造成膜内外H+浓度差的原因是一方面是水的光解产生的H+,另一方面为膜外NADP++H++2e→NADPH反应所消耗的H+。
(2)图2水的光解不断传递提供电子,最后传递给辅酶NADP+,利用水光解的产物氢离子,合成NADPH+H离子,为暗反应提供还原剂。
(3)实验中选用的植株应当相同,即生长条件相同,长势基本一致的植株。
作为对照组CK,SW、RD、FM的施肥量均为0。
已知,B组最大净光合速率24.10μmol·m-2·s-1为A、B、C组最高的,即B组处理的光响应参数显著高于其他组,且三组施肥量SW相同,则B组对于A、C组而言RD施肥量最高,可推测RD施肥量减少使A、C组光响应参数降低,而B组对A组而言,FM的施肥量较高,也有可能是FM的施肥量使A组光响应参数降低。
22、答案:(1)繁殖快,容易饲养,相对性状明显
(2)常;显性;hh
(3)2;9∶3∶4是9∶3∶3∶1的变式
(4)hhMbmb;hhMbmb
(5)黄色;该组合样本量太少(只有1个家系,26个后代,误差大)
(6)Mw
解析:(1)鸭子繁殖快,容易饲养,相对性状明显,常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
(2)根据题意,表1中正反交结果一致,说明鸭色素合成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根据组合一中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可知黑色素合成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樱桃谷鸭表型为无黑,为隐性性状,若黑色基因用H/h表示,樱桃谷鸭基因型为hh。
(3)根据表2组合一的子二代分离比为9∶3∶4,为9∶3∶3∶1的变式,可知H、Mb两个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4)表2组合三F1花喙基因型是Hhmbmb,后代黑∶花∶黄=1∶1∶2,说明亲本相当于测交实验,则组合三子一代的黄喙基因型为hhMbmb,根据组合一的子二代黑色占9/16,可知黑色的基因型为H-Mb-,已知组合三F1花喙基因型是Hhmbmb,所以黄色基因型为hh--,根据组合二中黑色(H-Mb-)和黄色(hh--)杂交,子二代黑色占3/8=1/2×3/4,所以组合二子一代的黄喙基因型为hhMbmb。
(5)组合二子一代的黄喙基因型为hhMbmb,子二代黑色占3/8=1/2×3/4,所以子一代黑喙鸭基因型为HhMbmb,若F1某黑喙鸭产生配子时H基因所在染色体片段缺失,由于子一代的黄喙基因型为hhMbmb,不能产生含有H的配子,因此后代不含H基因,故鸭喙颜色是黄色。由于组合三样本量太少(只有一个家系),因此杂交后代的分离比例不符合理论比例。
(6)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两个基因,两基因间的相对距离(遗传距离)用两基因的交换率来表示,交换率越小,表明两个基因间的距离越近,连锁越紧密;反之,交换率越大,则两基因间距离越远,连锁越松散,已知蹼色基因Mw位点与喙色基因Mb位点之间因交叉互换产生的重组率为0.026,羽色基因T位点与喙色Mb位点之间的重组率为0.285,由此推断距离基因Mb更近的基因是Mw。
23、答案:(1)胞吐;流动;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兴奋性
(2)识别并结合多巴胺、运输Na+
(3)与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阻止多巴胺进入突触前膜;增多;大脑皮层;y
(4)减少;甲状腺激素
(5)吸食可卡因使T细胞减少,导致特异性免疫受损
解析:(1)多巴胺是神经递质,其释放方式是胞吐,其释放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2)据图可知,MNDA为突触后膜上多巴胺受体,作用是识别多巴胺、运输Na+。
(3)据图可知,可卡因能与多巴胺转运体结合,阻止了多巴胺进入突触前膜,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从而增强并延长对大脑皮层的刺激,产生“快感”。根据题意可知,可卡因使得多巴胺不能及时被回收,因此回收时间比正常情况延长,但是最终可以全部回收,则由图可知这一过程可以用图中y曲线表示。
(4)机体能通过减少受体蛋白数量来缓解毒品刺激,导致突触后膜对神经递质的敏感性降低,根据题意,毒品成瘾是中枢神经系统对长期使用成瘾性毒品所产生的一种适应性状态,吸毒成瘾者必须在足量毒品维持下才能保证保持正常生理功能,因此只有长期坚持强制戒毒,神经递质受体蛋白数量恢复到正常水平,毒瘾才能真正解除,甲状腺激素能够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吸毒“瘾君子”未吸食毒品时,精神萎靡,四肢无力,与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有关。
(5)由题干:‘毒品可卡因能干扰多巴胺的回收,并导致体内T细胞数目下降’,吸食可卡因的吸毒者容易受细菌、病毒感染而患病,原因是T细胞减少使特异性免疫受损。
24.答案:(1)种群密度;“十七年蝉”个体较小,不易做标记(2分);偏高;“十七年蝉”种群的现存量小时被捕食率高,现存量大时被捕食率低(2分)
(2)衰退;b;增大
(3)若有过早或过晚出现的该种蝉,此时种群密度较小,容易被鸟类捕食而淘汰,个体难以从群体中获益,因此被选择下来的是高度同步化的大种群(2分)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理解运用信息的能力。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因为“十七年蝉”个体较小,不容易做标记,所以不适宜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鸟的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物脱落,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高。分析图1曲线,“十七年蝉”种群的现存量与被捕食率的关系为种群的现存量小时被捕食率高,现存量大时被捕食率低。
(2)图2中a、e两点λ>1,种群数量增加,c、d两点λ<1,种群数量减少,b点λ=1,种群数量保持稳定,因此,c、d两点的种群年龄组成为衰退型,前8年种群数量最大的是b点。第1至第3年间λ为定值,种群呈“J”型增长,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趋势是增大。
(3)依据题干中“自私牧群原则”形成的原因“个体在空间和时间上接近相邻的其他个体时,能以某种方式获得好处”可知,时间上过早或过晚出现的该种蝉,此时种群密度较小,容易被鸟类捕食而被淘汰,个体难以从群体中获益,因此被选择下来的是高度同步化的大种群。
25.答案:(1)接触抑制;动物血清
(2)组织和生理联系
(3)灭活的病毒;相同
(4)克隆培养;两
(5)单克隆抗体具有识别抗原的特异性,一般抗血清中的抗体是一群识别不同抗原部位的抗体混合物(2分)
解析:(1)本题考查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在小鼠细胞培养过程中,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细胞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接触抑制。由于人们对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因此在使用合成培养基时,通常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成分。血清中有胰岛素、生长激素及多种生长因子(如表皮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等),还含有多种未知的促细胞生长因子、促贴附因子及其他活性物质,能促进细胞的生长、增殖和贴附。
(2)受体子宫对外来胚胎基本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是胚胎在受体内能够存活的生理基础,供体胚胎可与受体子宫建立正常的生理和组织联系,但不能建立遗传上的联系。
(3)过程2中常用的生物诱导剂是灭活的仙台病毒,仅考虑细胞两两融合,融合形成的每种细胞染色体组数相同,因为这两个细胞是同一物种的细胞,染色体数相同。
(4)过程3是抗体检及克隆培养阳性细胞的过程,整个抗体制备过程至少要进行两次检测筛选。
(5)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运用了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产生的抗体比一般抗血清优越得多,原因是单克隆抗体具有识别抗原的特异性,一般抗血清中的抗体是一群识别不同抗原部位的抗体混合物。
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2月定时检测(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2月定时检测(期末)生物试题,文件包含济宁一中2024届高三2月份定时检测生物试题pdf、济宁一中2024届高三2月份定时检测生物答题卡pdf、济宁一中2024届高三2月份定时检测生物试题答案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济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共8页。
山东省济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