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生物试题

    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生物试题第1页
    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生物试题第2页
    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生物试题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生物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生物试题,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命题人:代宗华 审题人:范秋平 做题人:陈焕梅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它与细胞在起源上的关系一直是科学家探索的问题。内源性起源假说认为,病毒起源于正常细胞的核酸片段“逃逸”。下列说法不支持该观点的是 ( )
    A.病毒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桥梁,其组成成分和结构介于生物大分子与细胞之间
    B.作为细胞固有成分的质粒,可以脱离细胞并在细胞之间传递
    C.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可全部或部分转移到宿主细胞染色体上
    D.腺病毒DNA与其宿主细胞DNA中某些片段的碱基序列十分相似
    2.用磷脂双分子层做成的脂质体可以将药物包裹成小球,通过小球膜与细胞膜的融合将药物送入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如图是携带特异性抗体的脂质体,可作为靶向药物的运载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脂质体的稳定性和运输速率与膜的流动性有关
    B.脂质体上加入抗体有助于药物作用于靶细胞
    C.①处可加入脂溶性药物,②处可加入水溶性药物
    D.利用脂质体包裹,通过缓释可降低某些药物对人体的毒副作用
    3.荧光漂白恢复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步骤:绿色荧光染料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细胞膜上呈现一定强度的绿色荧光→激光照射淬灭(漂白)膜上部分绿色荧光→计算淬灭(漂白)部位荧光再次出现的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被激光照射淬灭部分的细胞膜失去流动性
    B.该技术可以测定组成膜的蛋白质或脂质的运动速率
    C.升高实验温度,漂白区域荧光再现的时间不受影响
    D.该技术可以证明膜蛋白质能自主翻转或贯穿磷脂双分子层
    4. 植物细胞中的蛋白质等分子会解离为A-与H+两种离子,A-不能向细胞外扩散,H+可以被细胞膜上的某些离子泵运到细胞外,使细胞呈现内负外正的电位差。若外界溶液为KCl溶液,则溶液中的K+在A-的吸引下向细胞内扩散积累。一段时间后,细胞内外离子扩散速度相等,达到平衡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H+运输到细胞外不需要细胞代谢释放的能量
    B. 达到平衡时,细胞内外的K+浓度相等
    C. K+进入细胞内的量与A-的浓度呈正相关
    D. 达到平衡时,无水分子进入细胞
    5.细胞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和水分子脱去的氢可被氧化型辅酶Ⅰ(NAD+)结合而形成还原型辅酶Ⅰ(NADH) 。细胞外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eNAMPT)的催化产物NMN是合成NAD+的原料。研究发现,人和哺乳动物衰老过程与组织中NAD+水平的下降直接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和哺乳动物无氧呼吸过程中会有NADH的积累
    B. 高温处理后变性的eNAMPT不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C. 哺乳动物细胞呼吸产生NAD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D. 促进小鼠体内eNAMPT的产生可能延长其寿命
    6.将果蝇的某精原细胞(2n=8)的所有DNA分子双链均用放射性3H标记,置于无标记的培养基中培养,该精原细胞经过连续两次分裂后,检测子细胞中的情况。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若含3H标记的染色体的子细胞占比至少有50%,则该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
    B.若第二次分裂后期每个子细胞中含3H标记的染色体有8条,则该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
    C.若子细胞中3/4的DNA单链不被3H标记,则分裂过程中不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若子细胞中染色体均含有3H标记,则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7. MPF是一种促成熟因子,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MPF含量升高,可促进核膜破裂,使染色质浓缩成染色体,当MPF被降解时,染色体则解螺旋。下图表示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分裂机制,DE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之间短暂的间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B段为MI前的间期,CD段含有同源染色体
    B. MPF含量较高,有利于受精作用
    C. MPF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中发挥作用均具有周期性
    D. EF段MPF的分解可能受到了抑制
    8.下图表示人体部分组织细胞的形成过程。A细胞到单核细胞、血红细胞的几种途径中部分属于人为调控过程。PU、GATA为两种蛋白质,是细胞调控因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ABCD四类细胞,分化能力最接近受精卵的是A
    B.过程①发生了mRNA种类和数量的改变
    C.过程②发生过中心体、染色体、核DNA的倍增
    D.单核细胞能与血红细胞相互转化,说明自然发育中细胞分化是可逆的
    9.某雌雄异株植物的叶形有圆形叶(D)和心形叶(d),含d基因的花粉有50%不育。现有雌、雄基因型均为DD︰Dd=2︰1的植株自由交配,理论上子代中圆形叶与心形叶的比值为 ( )
    A.8︰1B.14︰1C.35︰1 D.65︰1
    豌豆子叶的颜色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种子的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某人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的豌豆进行杂交,发现F1出现4种类型,对性状的统计
    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亲本的基因型是YyRr和yyRr
    B.F1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个体数量之比为1:1
    C.若用F1中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的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1:1:1:1
    D.F1中杂合子占的比例是3/4
    11.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
    B.HIV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
    C.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分别用含32P和35S 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D.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与其分离
    12.2023年1月,西湖大学施一公团队在阿尔茨海默病领域取得重大原创发现——找到了可能触发阿尔茨海默病记忆衰退的“机关”,为人类对付阿尔茨海默病带来一线曙光。科学家利用基因测序技术发现,APOE4是阿尔茨海默病最大的风险基因。APOE基因主要负责编码APOE蛋白。APOE蛋白在人群中有APOE2、APOE3和APOE4等3种亚型。研究发现,APOE2的携带者,不易患阿尔茨海默病;而APOE4的携带者,患病风险成倍增加。因此,找到APOE4的受体,可能是破解阿尔茨海默病的关键,施一公团队找到了阿尔茨海默症最强风险因子APOE4受体。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施一公团队从分子水平找到了可能触发阿尔茨海默病记忆衰退的“机关”
    B.APOE4的携带者,患病风险成倍增加,可能与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有关
    C.APOE蛋白存在不同的亚型只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
    D.这一发现对理解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和开展针对性的药物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13.图1、2分别是基因型为AaXBY的某生物体内细胞分裂过程中物质或结构变化的相关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A和a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有可能相同
    B.图2中的Ⅰ时期只对应图1中的CD段,图2中的Ⅱ 时期只对应图1中的AB段
    C.若该个体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了四个基因型不同的精子,最可能的原因是FG段发生了基因的自由组合
    D.若该个体产生了一个基因组成为AAXB的精子,则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可能为XB、aY、aY,分裂出现异常的时期对应图1中的HI段
    14.人体内存在一类“老而不死”的衰老细胞,阻碍组织再生。我国科学家利用衰老细胞溶酶体中β-半乳糖苷酶(β-gal)活性高的典型特征,设计了一种新型靶向药物—SSK1。当 SSK1 进入衰老细胞时,会被高活性的β-gal 切割,释放出一种毒性小分子去激活 M 蛋白激酶。激活后的 M 蛋白激酶可进入细胞核内,诱导衰老细胞死亡。若 SSK1 进入非衰老细胞,则无此效应。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SSK1 被切割释放的毒性小分子诱导了细胞的坏死
    B.衰老细胞中高活性的β-gal 会促进细胞呼吸,使呼吸速率加快
    C.非衰老细胞中没有β-gal 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若某些非衰老细胞中具有高活性的β-gal,则 SSK1 可能存在“脱靶”的风险
    15.野生型欧洲麦粉蛾的细胞质中含有犬尿素,能使皮肤着色,犬尿素的合成受基因A控制,突变型麦粉蛾皮肤无色。麦粉蛾肤色的遗传还存在短暂母性影响,即基因型为Aa的雌蛾形成卵细胞时,细胞质中含有足量的犬尿素使幼虫皮肤着色,发育到成虫时犬尿素会耗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短暂的母性影响属于细胞质遗传
    B.欧洲麦粉蛾成虫的肤色最终不会出现孟德尔分离比
    C.实验3子一代幼虫皮肤无色是因为自身不能合成犬尿素且母本没有传递下来犬尿素
    D.实验1的F1(♀)×突变型(♂),子代幼虫皮肤有色∶无色=1∶1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 下列关于元素与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镁是叶绿体中参与光合作用的各种色素的组成元素
    B.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H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
    C.植物根尖从土壤溶液中吸收的N可以用于合成蛋白质、磷脂和核酸
    D.相对于K+来说,Na+对于维持人体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17. 叶面积系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面积总和,它与植物群体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及干物质积累速率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图2为来自树冠不同层的甲、乙两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变化图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点后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变化对于合理密植有重要指导意义
    B. a~b段群体光合速率增加量大于群体呼吸速率增加量
    C. c点时甲、乙两种叶片吸收CO2的量相同
    D. 甲净光合速率最大时所需光照强度高于乙,可判断甲叶片来自树冠上层
    18.澳洲老鼠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M、m和N、n)控制,其中M基因控制黑色素的合成,N基因控制褐色素的合成,两种色素均不合成时毛色呈白色。当M、N基因同时存在时,二者的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结构。用纯合的黑色和褐色亲本杂交,F1为白色,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F2。不考虑其它变异,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转录产物形成双链结构后不再发挥正常作用
    B.若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则F2中白色︰黑色︰褐色=10︰3︰3
    C.若两对基因在同一对染色体上,则F1测交后代中白色︰黑色︰褐色=2︰1︰1
    D.若F2中出现3种表型,则白色个体基因型有5种
    19.图 1 为真核细胞核 DNA 复制的电镜照片,其中泡状结构为复制泡。图 2 为DNA复制时,形成的复制泡的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子链延伸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 1 过程发生在分裂间期,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
    B.图 1 中 DNA 分子上的多个复制起点同时复制,可提高复制速率
    C.图 2 中 a 端和 b 端分别是模板链的 3'端和 5'端
    D.图 2 可知真核细胞核 DNA 复制时具双向复制的特点
    20.下列有关人类对遗传学研究历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孟德尔提出了基因的概念,并证明了真核生物细胞核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B.赫尔希和蔡斯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C.梅塞尔森和斯塔尔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和差速离心法,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
    D.摩尔根用果蝇作实验材料,并通过假说-演绎法,证明了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第Ⅱ卷(55分)
    21.(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7分)三位科学家因揭示细胞内部囊泡运输体系而获得2013年诺贝尔奖。细胞内部产生的蛋白质被包裹于膜泡形成不同囊泡(如图中的COPⅠ、COPⅡ、披网络蛋白小泡),不同囊泡介导不同途径的运输,分工井井有条,在正确的时间把正确的细胞“货物”运送到正确的“目的地”(图中A——F表示细胞结构)。据图回答问题:
    (1)囊泡的膜与其他生物膜的成分相似,主要成分都是 ,囊泡与结构C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具有 的结构特点。
    (2)囊泡是一种细胞结构,但由于其结构不固定,因而不能称之为细胞器。图1示细胞中能产生囊泡的结构有 (用图中字母表示)。
    (3)若定位在B中的某些蛋白质偶然掺入到C中,则图1中的 囊泡可以帮助实现这些蛋白质的回收,结合图1可知该种囊泡可介导细胞内膜泡的 (“逆向运输”或“顺向运输”)。
    (4)研究表明,囊泡需要通过特定的分子识别机制,以出芽的方式脱离转运起点进入转运终点,从而将“货物”运送到正确的“目的地”,其机制如图2所示。由图可知其转运机制是 。(2分)
    22.(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2分)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气孔因素是导致光合速率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者获得了某作物的OST1基因功能缺失突变体,并利用该作物的野生型和突变体进行了相关实验。
    (1)气孔因素引起植物的光合速率降低,是因气孔直接影响了光合作用的 反应阶段的 过程。
    (2)研究者在研究光照强度与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关系时,得到某光强下突变体与野生型的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的数据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 (填“野生型”或“突变体”)在单位时间内固定的CO2多,理由是 。
    野生型
    突变体
    野生型
    突变体
    气孔导度
    胞间CO2浓度
    (3)研究表明,野生型植株中OST1蛋白能够促进气孔打开,提高光合速率。研究人员推测,OST1基因表达受到光合作用产物(如蔗糖)的调控,蔗糖浓度升高能降低气孔开放程度。请完善实验设计,验证上述推测,并预测结果。
    实验材料:传粉后第15天的该作物野生型和突变体各若干株、蔗糖溶液、蒸馏水、注射器等。
    实验思路:分别用一定量的蔗糖处理传粉后第15天的野生型和突变体作物,对照组注射等量的蒸馏水,一段时间后检测 。
    预测结果:注射蔗糖的野生型植株气孔开放程度 (1分)注射蒸馏水的野生型植株;注射蔗糖的突变体植株气孔开放程度 (1分)注射蒸馏水的突变体植株(小于、大于、等于)
    23.(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9分)图甲、乙均为某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模式图,图丙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在细胞分裂各时期的变化情况,图丁表示某时期一对同源染色体示意图,图中1~8表示基因。请结合图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细胞含有_________个四分体,对应图丙的______________段;图乙细胞中有_______个染色体组,对应图丙的_________________段,不考虑变异,图乙细胞中染色体2上对应位置的基因是 _________________(填“A”或“a”)。
    (2)图丙中bc段可能会出现基因1和基因8的重新组合,其重组发生的时期是__________。(2分)
    (3)若将某一精原细胞中的某一条染色体用14C充分标记,其同源染色体用32P充分标记,置于不含放射性的培养液中进行减数分裂,图乙细胞中染色体的同位素标记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4.(每空1分,共12分)果蝇易饲养、繁殖快,并且其染色体数目少,常作为遗传学研究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摩尔根等利用眼色基因突变体开展研究,把基因传递模式与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分配行为联系起来,证明了__________。
    (2)现有一个果蝇自然种群,体色有灰身和黑身两种,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了探究体色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并观察后代是否发生性状分离。
    (3)现已证明灰身(E)对黑身(e)为显性。短刚毛和长刚毛是另一对相对性状,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用甲、乙、丙三只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杂交组合,F1表型及比例如下:
    根据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杂交结果,推断乙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___或__________。仅通过实验一的杂交结果_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能验证两对基因E、e和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
    (4)实验一的F1群体中灰身基因(E)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将实验二F1的灰身短刚毛果蝇和黑身长刚毛果蝇混合饲养,让其随机交配,产生的子代中灰身长刚毛的比例为__________。
    (5)研究人员偶然发现一只4号染色体三体的纯合短刚毛雌果蝇,该变异果蝇能正常繁殖,且产生的配子均可育。请以该三体果蝇、纯合的短刚毛果蝇、长刚毛果蝇为材料,设计简单的杂交实验,鉴定B、b是否位于4号染色体上。
    实验设计思路:
    ①用__________与__________杂交,得到F1;
    ②F1与长刚毛果蝇杂交,统计F2中短刚毛与长刚毛果蝇的比例。
    预期结果及结论(要求写出每种结果对应的准确的表型比):
    若__________,则说明B、b位于4号染色体上;
    若___________,则说明B、b不位于4号染色体上。
    25.(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5分)某X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植物(雌雄异株),其花色受到两对基因控制,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如图所示,含有粉红色物质与红棕色物质的花分别表现为粉红花、红棕花。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
    (1)粉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种,红棕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种。某植株的基因型为AaXBXb,与其杂交的植物基因型为_______时,后代会出现1/4的红棕花个体。(均1分)
    (2)在一个纯合的粉红花种群中(已知含有A基因),b基因突变为B出现了红棕花雄株,由于某种原因,该红棕花雄株又恢复为粉红花雄株,该个体称为回复体“R”。经科研小组分析,“R”出现的可能原因有三种:①AA基因突变为aa ②B基因突变为b基因 ③B基因所在片段缺失(已知含缺失该片段的配子致死)。为了确定“R”出现的原因,请你利用现有材料补充杂交实验方案,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让“R”与___________________杂交,观察F1的性状表现。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回复体出现的原因为①;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回复体出现的原因为②;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回复体出现的原因为③。
    (3)已知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移接到常染色体上,也能使配子获得该片段而具有育性。假设(2)种群中出现的红棕花雄株的原因是b基因突变为B基因,且B基因所在的片段移接到常染色体上(非A、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则该个体能产生可育配子的概率为_______,该个体与基因型为AaXBXb雌株杂交,后代的表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
    聊城一中新校区2021级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
    生 物 试 题 参 考 答 案
    1.A
    【详解】A、病毒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桥梁,其组成成分和结构介于生物大分子与细胞之间,无法证明病毒起源于正常细胞的核酸片段“逃逸”,A符合题意;
    B、质粒是细菌、酵母菌等生物中染色体(或拟核)以外的DNA分子,质粒是细胞的一部分,可脱离细胞并在细胞之间传递能支持病毒起源于正常细胞的核酸片段“逃逸”这一观点,B不符合题意;
    C、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多种病毒的遗传物质可全部或部分转移到宿主细胞染色体上能支持病毒起源于正常细胞的核酸片段“逃逸”这一观点,C不符合题意;
    D、腺病毒DNA与其宿主细胞DNA中某些片段的碱基序列十分相似,能支持病毒起源于正常细胞的核酸片段“逃逸”这一观点,D不符合题意。
    2.C
    【详解】A、用磷脂双分子层做成的脂质体可以将药物包裹成小球,通过小球膜与细胞膜的融合将药物送入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脂质体需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另外脂质体与细胞膜的结构,都与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有关,A正确。
    B、为了定向把药物运送到靶细胞起作用,需要在脂质体的磷脂分子层上插入靶细胞膜特定抗原蛋白质的抗体,便于脂质体与靶细胞识别并结合,利用药物定向运送到靶细胞内,B正确。
    C、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而尾部疏水,药物有脂溶性和水溶性之分,用脂质体运送药物时,水溶性药物需要放在脂质体内部,而脂溶性药物需要放到两层磷脂分子之间,C错误。
    D、利用脂质体包裹,通过缓释可降低某些药物对人体的毒副作用,D正确。
    3.B
    【详解】A、被激光照射淬灭部位过段时间荧光再现,表面其细胞膜没有失去了流动性,被激光照射淬灭部分的细胞膜仍具有流动性,A错误;
    B、从荧光消失到恢复的这段过程可以计算出荧光恢复的速率,同时也可以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B正确;
    C、升高实验温度,膜上的蛋白质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漂白区域荧光强度再现时间缩短,C错误;
    D、该技术能证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不能证明膜蛋白质能自主翻转或贯穿磷脂双分子层,D错误。
    4、 C
    【详解】A、H+可以被质膜上的某些离子泵运到细胞外,为主动输运,需要耗能,需要载体,A错误;
    B、由题干信息分析可知,K+是阳离子,不断向细胞内扩散,使细胞内的K+浓度大于细胞外的K+浓度,B错误;
    C、溶液中的K+在A-的吸引下向细胞内扩散积累,K+进入细胞内的量与A-的浓度呈正相关,C正确;
    D、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在平衡时,细胞内外会发生水分子的交换,只是水分子进出细胞速率相等,D错误。
    5. D
    【解析】人和哺乳动物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NADH在第二阶段还原丙酮酸产生乳酸,没有NADH的积累,A错误;eNAMPT是蛋白质,高温处理后变性的蛋白质没有破坏肽键,依然可以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故高温处理后变性的 eNAMPT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B错误;哺乳动物细胞呼吸产生NAD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是消耗NADH的场所,C错误;促进小鼠体内eNAMPT的产生,会使NMN的合成量增多,进而增加NAD+的合成,进而可能延长其寿命,D正确。
    B 解析:若精原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在第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后形成的子细胞中的染色体DNA是3H/H-DNA;第二次有丝分裂间期DNA复制后形成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中,一条染色单体上的DNA是3H/H-DNA,另一条染色单体上的DNA是H/H-DNA,由于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随机移向细胞两极,所以含3H标记的染色体的子细胞可能为2个,3个或4个,占比大于等于50%,A正确;若第二次分裂后期,每个子细胞中含3H标记的染色体有8条,则该细胞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也可能是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B错误;在减数分裂中,DNA只复制一次,共得到16个子代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均为3H/H-DNA,共有32条DNA单链,16条DNA单链含3H,16条DNA单链含有H。所以子细胞中,若有3/4的DNA单链未被3H标记,说明该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不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C、D正确。
    C【详解】A、AB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CD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含有同源染色体,A正确;
    B、由题意可知,MPF含量升高,可促进核膜破裂,有利于精卵结合,有利于受精作用,B正确;
    C、MPF可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发挥作用,但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MPF也才能周期性发挥作用,而减数分裂不具有细胞周期,C错误;
    D、EF段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时间应该远少于AB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但从图中看出,二者时间几乎相等,说明EF段MPF的分解可能受到了抑制,D正确。
    8. D
    A、受精卵分化能力很强,A细胞能分化形成单核细胞和血红细胞,因此在图中A、B、C、D四类细胞里,分化能力最接近受精卵的是A,A正确;
    B、过程①D细胞发生分化形成成纤维细胞,故该过程发生了mRNA种类和数量的改变,B正确;
    C、过程②发生细胞分裂,故该过程发生过中心体、染色体、核DNA的倍增,C正确;
    D、细胞分化一般是不可逆的,D错误。
    9.D
    【详解】雌、雄基因型均为DD∶Dd=2∶1的植株自由交配,雌雄配子均为5/6D、1/6d,花粉d有50%不育,因此雄配子为10/11D和1/11d,则子代心形叶(dd)的比例为1/66,圆形叶为65/66,圆形叶与心形叶比值为65: 1,D正确。
    10. C
    【解析】:根据杂交后代的比例,圆粒:皱粒=3:1,亲本的杂交组合为Rr×Rr,黄色:绿色=1:1,亲本的杂交组合为Yy×yy,综上可以判断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和yyRr,A正确;F1中不同于亲本的表现型为黄色皱粒和绿色皱粒,其比例为1:1,B正确;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有YyRR和YyRr两种,绿色皱粒豌豆的基因型为yyrr,YyRR×yyrr,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1:1,YyRr×yyrr,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1:1:1:1,综合上述可以得出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2:2:1:1,C错误;F1中纯合子占1/2×1/2=1/4,杂合子=1-1/4=3/4,D正确。
    11.D
    【详解】A、T2噬菌体病毒颗粒无细胞结构,自身不能合成mRNA和蛋白质,需要在宿主细胞内合成上述物质,A错误;
    B、HIV属于RNA病毒,且是逆转录病毒,T2噬菌体属于DNA病毒,两者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不同,B错误;
    C、噬菌体属于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直接用培养基培养噬菌体,C错误;
    D、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与大肠杆菌分离,D正确。
    12. C
    【详解】A、施一公团队发现阿尔茨海默症最强风险因子APOE4受体,是破解阿尔茨海默病的关键,找到了可能触发阿尔茨海默病记忆衰退的“机关”,A正确;
    B、科学家利用基因测序技术发现,APOE4是阿尔茨海默病最大的风险基因,施一公团队找到了阿尔茨海默症最强风险因子APOE4受体,APOE4的携带者,患病风险成倍增加,可能与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APOE4受体有关,B正确;
    C、蛋白质分子的种类与组成它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C错误;
    D、在阿尔茨海默病领域取得重大原创发现对理解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和开展针对性的药物设计具有重要意义,D正确。
    13.D
    【详解】A、不同基因中遗传信息不同,所以基因A和a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可能相同,A错误;
    B、图2中b为染色单体,a表示染色体,c表示DNA。图2中的I时期染色体数为体细胞的二倍,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对数加倍,只对应图1中的CD段,图2中的Ⅱ时期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含有染色单体,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对应图1中的AB段和FG段,B错误;
    C、若该个体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了四个基因型不同的精子,最可能的原因是FG段(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C错误;
    D、正常情况下,减数分裂I是AA与aa分开,XBXB与Y分开,减数分裂II是两个相同的基因分开,即A与A、a与a、XB与XB、Y与Y分开、若该个体产生了一个基因组成为AAXB的精子,则是减数分裂Ⅱ异常导致的,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为XB、aY,aY,分裂出现异常的时期对应图1中的HI段,D正确。
    14.D
    【详解】A、SSK1被切割释放了毒性分子,进而激活M蛋白激酶干扰核内信号传递途径影响细胞表达,诱导细胞凋亡,A错误;
    B、β—gal是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和细胞呼吸无关,B错误;
    C、根据题意不能推测非衰老细胞中没有β—gal,也可能是活性较低,C错误;
    D、如果某些非衰老细胞具有β—gal高活性,则SSK1可能被切割产生毒性分子促进非衰老细胞死亡,则 SSK1 可能存在“脱靶”的风险,D正确。
    15.C
    【详解】AB、细胞质遗传一般表现为母系遗传,即子代表现出与母本相同的表型,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而短暂的母性影响,只能影响某动物子代的早期生长发育阶段,最终欧洲麦粉蛾成虫的肤色会出现孟德尔分离比,因为成虫阶段,基因型为aa个体的犬尿素已消耗完,色素不能继续形成,性状由自身基因型决定,因此两者并不相同,上述短暂的母性影响不属于细胞质遗传,AB错误;
    C、由题意可知,实验3为测交过程,即F1有色成虫Aa(♂)和突变型皮肤无色aa(♀)杂交,则子一代基因型为Aa和aa,表型为幼虫有色∶无色=1∶1,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身不能产生犬尿素使皮肤着色,也没有卵细胞质传递的犬尿素使皮肤着色,因此表现为幼虫皮肤无色,C正确;
    D、Aa(♀)和幼虫肤色无色aa(♂),子一代基因型为Aa和aa,因为存在短暂的母性影响,即基因型为Aa的母本形成卵细胞时,细胞质中都含有足量的犬尿素使幼虫皮肤着色,结果幼虫基因型无论Aa或者aa皮肤均为有色;成虫阶段,基因型为aa个体的犬尿素已消耗完,色素不能继续形成,结果为成虫皮肤有色∶无色=1∶1,D错误。
    16. ABD
    解析:叶绿体中的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的元素组成中含镁,而类胡萝卜素中不含镁,A错误;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H来自葡萄糖和第二阶段反应物中的H2O,B错误;细胞中的蛋白质、磷脂和核酸的元素组成中均含有N元素,所以合成需要N,C正确;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I-,K+主要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D错误。
    B
    【详解】A、由图可知:当叶面积系数小于a时,随叶面积系数增加,群体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速率均上升,当叶面积系数大于a时,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下降,据此可以看出过度密植会导致产量下降,因而图示的研究对于合理密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A正确;
    B、a~b段群体光合速率增加量小于群体呼吸速率增加量,因而当叶面积系数大于a时,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下降,B错误;
    C、c点时甲、乙两种叶片净光合速率相等,均为零,C正确;
    D、由于上层叶片对阳光的遮挡,导致下层叶片接受的光照强度较弱,因此下层叶片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较上层叶片低,据此分析图示可推知:甲叶片位于树冠上层,D正确。
    18.CD
    【详解】A、含有N和N基因的个体毛色为白色,原因是二者的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结构,无法继续进行翻译,A正确;
    B、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白色的基因型为M_N_、mmnn, 黑色个体的基因型为M_nn,褐色个体的基因型为mmN_。若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则F1(基因型为MmNn)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褐色:白色=3∶3∶10,B正确;
    C、若两对等位基因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用纯合黑色(MMnn)与褐色(mmNN)杂交,F1(基因型为MmNn)表现出白色,F1(基因型为MmNn)只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即Mn和mN,则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褐色=1∶1,C错误;
    D、若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F2中会出现三种表现型,其中白色个体基因型有5种(MMNN、MmNN、MMNn、MmNn、mmnn);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用纯合黑色(MMnn)与褐色(mmNN)杂交,F1(基因型为MmNn)表现出白色,N和n位于一条染色体上,m和N位于另一条染色体上,则F2中会出现三种表现型,其中白色个体的基因型有1种(MmNn),D错误。
    19.AD
    【详解】A、DNA的复制就是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 以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A正确;
    B、图1为真核细胞核DNA复制,其中一个DNA分子有多个复制泡,可加快复制速率,复制泡的大小不同,说明不同的复制起点不同时开始复制,B错误;
    C、子链的延伸方向是从5’-3’端延伸,且与模板链的关系是反向平行,因此,根据子链的延伸方向,可以判断,图2中a端和b端分别是模板链的5'端和3'端,C错误;
    D、图1中的复制泡显示DNA分子具有多起点双向复制的特点,从而加快了复制速率,D正确。
    20.ABC
    【详解】A、约翰逊提出了基因的概念,A错误;
    B、赫尔希和蔡斯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B错误;
    C、梅塞尔森和斯塔尔证明了DNA半保留复制,利用了大肠杆菌和同位素标记技术以及密度梯度离心法,C错误;
    D、摩尔根用果蝇作实验材料,并通过假说-演绎法,证明了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D正确。
    21. 脂质(磷脂)和蛋白质 一定的流动性 BCEF COPI 逆向运输
    囊泡上的V-SNARE蛋白,与靶膜上的T-SNARE蛋白结合后,使囊泡和靶膜融合,进而将物质准确地运送到相应的位点(2分)
    【详解】(1)生物膜主要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组成,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图中A是细胞核,B是内质网,C是高尔基体,E是细胞膜,由图中囊泡的转化过程可知,囊泡的形成与BCEF有关。
    (3)由图中的→方向可知,C可形成囊泡通过COPⅠ过程进入B。由内质网出芽形成的囊泡运输到高尔基体时,若发生蛋白质的折叠错误,则可由高尔基体出芽形成的囊泡运回内质网,由此可见囊泡可介导细胞内膜泡的逆向运输。
    (4)由图2可知,囊泡能够精确的将“货物”运送到正确的“目的地”,其作用机理是囊泡上的V-SNARE蛋白,与靶膜上的T-SNARE蛋白结合后,使囊泡和靶膜融合,进而将物质准确地运送到相应的位。
    22.(1) 暗 二氧化碳的固定
    (2) 野生型
    野生型的气孔导度大,进入叶片的CO2多,而胞间CO2浓度与突变体相近,说明野生型的光合速率较高,能较快地消耗CO2
    (3) 叶片中气孔的开放程度 小于(1分) 等于(1分)
    【详解】(1)气孔关闭引起的光合速率的降低,属于气孔因素,减少了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直接影响了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的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
    (2)轻度胁迫下,主要是气孔因素起作用,此时部分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导致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同时下降。严重胁迫下,主要是非气孔因素作用,重度胁迫导致代谢功能的破坏,使得二氧化碳的固定明显减少,胞间二氧化碳的消耗也减少;重度胁迫还可能导致呼吸作用增强,使得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3)据图分析,野生型的气孔导度大,进入叶片的CO2多,而胞间CO2浓度与突变体相近,说明野生型的光合速率较高,能较快地消耗CO2,所以野生型在单位时间内固定的CO2多。
    (4)根据题意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OST1基因表达受到光合作用产物蔗糖的调控,进而影响气孔的开放程度。实验材料为OST1基因功能正常的野生型植株和OST1缺失突变体,两种植物均用蔗糖处理,再对因变量(叶片中气孔的开放程度)进行检测,故实验思路为:分别用一定量的蔗糖处理野生型和突变体作物,对照组注射等量的蒸馏水,一段时间后检测叶片中气孔的开放程度。
    蔗糖浓度升高能降低气孔开放程度,所以注射蔗糖的野生型植株气孔开放程度小于注射蒸馏水的野生型植株;注射蔗糖的突变体植株气孔开放程度与注射蒸馏水的突变体植株相同
    23. 【答案】(1) 0 bc 2 de a
    (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或四分体时期)(2分)
    (3)两条含有14C标记的染色体或两条含有32P标记的染色体(2分)
    【解析】 (1) 图甲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排列在细胞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没有四分体,对应图丙bc段;图乙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没有染色单体,对应图丙的de段。图乙细胞中染色体2与1是一对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不考虑变异,对应位置的基因相同。 (2) 图丙bc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有两个DNA分子,对应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前期和中期,对应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基因1和基因8为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其基因发生重组的类型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会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发生交换。 (4) 若将某一精原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用14C充分标记,其同源染色体用32P充分标记,置于不含放射性的培养液中培养,进行一次完整的减数分裂,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 会发生复制,则题中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各有一条DNA链带有标记,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一个含有14C标记,另一个含有32P标记,因此图乙细胞中有两条含有14C标记的染色体或两条含有32P标记的染色体。
    24.【答案】(1)基因在染色体上
    (2)将灰身果蝇和黑身果蝇分开培养
    (3) ①. BbEe ②. Bbee ③. 不一定 ④. 当甲基因型为bbEe,乙基因型为Bbee时,无论两对基因是否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均可得到实验一结果
    (4) ①. 25% ②. 7/64
    (5) ①. 三体短刚毛雌果蝇 ②. 长刚毛雄果蝇 ③. F2中短刚毛:长刚毛=2:1 ④. F2中短刚毛:长刚毛=1:1
    【小问1详解】
    摩尔根等利用一个特殊眼色基因突变体开展研究,把基因传递模式与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分配行为联系起来,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证明了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小问2详解】
    显隐关系的判断方法:①定义法(杂交法):不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具有这一性状的亲本为显性纯合子,F1为显性杂合子。②自交法: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不同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都为杂合子。为了探究体色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常采用的方法是将灰身果蝇和黑身果蝇分开培养,即相同体色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并观察后代是否发生性状分离,如果出现性状分离,分离出的性状是即为隐性性状。
    【小问3详解】
    根据实验一的F1中灰身:黑身=1:1,短刚毛:长刚毛=1:1,得知甲乙的基因型可能为EeBb×eebb或者eeBb×Eebb,同理根据实验二的杂交结果,推断乙和丙的基因型应为eeBb×EeBb,所以乙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EeBb或eeBb。若实验一中当甲基因型为Eebb,乙基因型为eeBb时,无论两对基因是否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均可得到实验一结果,因此仅通过实验一的杂交结果不能验证两对基因E、e和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小问4详解】
    只考虑体色性状,实验一中F1中灰身:黑身=1:1,说明亲代基因型为Ee和ee,因此F1中为1/2Ee和1/2ee,E基因频率为1/2×1/2=1/4。根据实验二的结果,F1中四种表现型的比例为1:3:1:3,说明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亲代基因型为eeBb×EeBb,F1中的灰身短刚毛果蝇基因型及比例为1/8EeBB、2/8EeBb,黑身长刚毛果蝇基因型及比例为1/8eebb,产生的雌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E:e=1:3,B:b=1:1,让其随机交配,因此子代中灰身长刚毛(E_bb)的比例为(1-3/4×3/4)(1/2×1/2)=7/64。
    【小问5详解】
    设计简单的杂交实验,鉴定B、b是否位于4号染色体上,实验材料为三体果蝇、纯合的短刚毛果蝇、长刚毛果蝇,最简便方法是测交,因此实验思路为:用三体短刚毛雌果蝇与长刚毛雄果蝇杂交,得到F1,F1与长刚毛果蝇杂交,统计F2中短刚毛与长刚毛果蝇的比例,假定B、b位于4号染色体上,,亲代基因型为BBB和bb,F1基因型及比例为1/2BBb和1/2Bb,能产生的配子为B:BB:Bb:b=5:1:2:4,与长刚毛果蝇bb杂交,统计F2中短刚毛(B_)与长刚毛果蝇(bb)的比例为(5+1+2):4=2:1。假定B、b不位于4号染色体上,,亲代基因型为BB和bb,F1基因型及比例为Bb,与长刚毛果蝇bb杂交,统计F2中短刚毛(B_)与长刚毛果蝇(bb)的比例为1:1。
    25.(1)9 6 aaXbY (均1分)
    (2)让“R”与该种群中粉红花雌株杂交,观察F1的性状表现。
    若F1雌株全为红棕花,雄株全为粉红花,则该回复体出现的原因为①;若F1全部为粉红花且雌雄比例为1:1,则该回复体出现的原因为②;若F1全部为粉红花雄株,则该回复体出现的原因为③。
    (3)3/4(或75%) 红棕花雌:红棕花雄:粉红花雄=2:3:1
    【详解】(1)粉红花的大致基因为aaXB_、_ _XbXb、_ _XbY,共有3+3+3=9种基因型;红棕花大致基因型为A_XB_,共有23=6种基因型;某植株的基因型为AaXBXb,与某一父本植物杂交后代出现1/4的红棕花个体,即后代A_XB_=1/4=1/21/2,可逆向思维求解,父本基因型为aaXbY。
    (2)在一个纯合的粉红花种群中雌雄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b基因突变为B出现了红棕花雄株(AAXBY),由于某种原因,该红棕花雄株又恢复为粉红花雄株,该个体称为回复体“R”。若R是由于AA基因突变为aa,则其基因型为aaXBY;若R是由于B基因突变为b基因,则其基因型为AAXbY;若R是由于B基因所在片段缺失(已知含缺失该片段的配子致死),则其基因型为AAX0Y(0表示缺失的基因)。可利用植株R(父本)与AAXbXb(母本)杂交,并观察后代表型来确定R出现的原因:
    ①AA基因突变为aa,则杂交后代中雌株均为红棕花,雄株均为粉红花;
    ②B基因突变为b基因,则杂交后代雌雄株全部为粉红花;
    ③B基因所在片段缺失,则杂交后代中只有粉红花的雄株。
    (3)设(2)种群中出现的红棕花雄株的原因是b基因突变为B基因,且B基因所在的片段移接到常染色体上(非A、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则该个体的基因型为BAAX0Y(0代表X染色体缺失的B基因),已知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移接到常染色体上,也能使配子获得该片段而具有育性,因此会产生BAX0、BAY、AY三种类型的可育配子,其占所有配子的比例均为1/4,故该个体能产生可育配子的概率为3/4;
    该个体BAAX0Y与基因型为AaXBXb雌株杂交,根据两个体产生的配子情况即可得出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个体BAAX0Y产生的配子为1/3BAX0、1/3BAY、1/3AY,个体AaXBXb产生的配子为1/4AXB、1/4AXb、1/4aXB、1/4AXb,因此后代的表型及其比例为 红棕花雌:红棕花雄:粉红花雄=2:3:1
    。亲本
    子代
    实验1
    野生型(♂)×突变型(♀)
    幼虫皮肤有色
    实验2
    野生型(♀)×突变型(♂)
    幼虫皮肤有色
    实验3
    实验1的子代(♂)×突变型(♀)
    幼虫皮肤有色∶无色=1∶1

    相关试卷

    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及答案,共11页。

    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11页。

    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PDF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PDF版附答案),共11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