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17-溶液(含解析)
展开重庆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17-溶液(含解析)
一、单选题
1.(2022·重庆·统考中考真题)《本草纲目》记载“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烧”涉及氧化反应 B.“灰”指草木灰,含有碳酸钾
C.“灰淋汁”涉及溶解 D.“取碱浣(洗)衣”利用碱的腐蚀性
2.(2022·重庆·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关于溶解度图像分析(不考滤结晶水合物)正确的是
A.高于t1℃时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更大
B.降温是将a处的甲溶液变饱和的唯一方法
C.t1℃时50g乙投入水中一定能完全溶解
D.t2℃时相同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乙溶液中溶剂质量更大
3.(2022·重庆·统考中考真题)王亚平在太空做了油和水 “难分难舍”的神奇实验:她用力摇晃装有油和水的瓶子,让油水充分混合、静置,发现油水不分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太空中水不能作溶剂
B.在地面油水混合物会产生分层现象
C.在不同环境中同一实验可能现象不同
D.在地面向油水混合物中加入洗涤剂会产生乳化现象
4.(2022·重庆·统考中考真题)豆浆营养丰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豆浆一定是溶液 B.豆浆富含蛋白质
C.豆浆是混合物 D.豆浆可制成豆花
5.(2022·重庆·统考中考真题)学好化学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下列项目所涉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选项
项目
化学知识
A
“德”:废旧电池分类投放
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会污染环境
B
“体”:剧烈运动后喝淡盐水
补充人体所需无机盐
C
“美”: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表面有固体析出,溶液变蓝
铜比银的金属活动性强
D
“劳”:用洗涤剂洗涤餐具油脂
使油和水分层,发生乳化现象
A.A B.B C.C D.D
6.(2021·重庆·统考中考真题)教材里学生实验《溶液酸碱性的检验》中,下列实验仪器或药品不会用到的是
A.集气瓶 B.玻璃棒 C.土壤样品 D.石蕊溶液
7.(2021·重庆·统考中考真题)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下列方法选用错误的是
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B.电器着火时用自来水扑灭
C.用厨房洗洁精洗去碗碟油污
D.净水时用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
8.(2021·重庆·统考中考真题)将一定量的下列固体放入适量水中,能形成溶液且温度明显升高的是
A.CaCO3 B.NaOH C.NaCl D.NH4NO3
9.(2021·重庆·统考中考真题)识别图像是学习化学的必备能力。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实验设计的是
序号
①
②
③
④
图像
实验设计
电解水一段时间(忽略气体的溶解)
分别向相同的CuSO4溶液(足量)中加入质量相等的锌粉和铁粉
向稀盐酸中滴加NaOH溶液
分别向等质量大理石中滴加相同的稀盐酸(足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2020·重庆·统考中考真题)化学让我们鉴赏了溶液的颜色美,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有色溶液的是( )
A.碳酸钙 B.高锰酸钾 C.植物油 D.氯化钠
11.(2020·重庆·统考中考真题)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1℃时,甲、乙的溶解度都是25g
B.t1℃时,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升温到t2℃,能析出晶体的是丙
C.将甲的饱和溶液从t1℃升高到t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28.6%
D.t3℃时,将20g乙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剩余5g乙未溶解
12.(2020·重庆·统考中考真题)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6%的浓盐酸配制一定浓度的稀盐酸时,不会用到的仪器是( )
A. B.
C. D.
13.(2020·重庆·统考中考真题)下列饮料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A.汽水 B.白酒
C.酸奶 D.苏打水
14.(2020·重庆·统考中考真题)一定温度下,向a g FeCl3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溶液的质量与加入NaOH固体的质量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Fe(OH)3沉淀完全时消耗NaOH的质量为ng
B.P点对应的溶液中 NaOH达到饱和状态
C.m=c-a
D.生成Fe(OH)3的质量为(n-b+a)g
二、填空题
15.(2022·重庆·统考中考真题)20℃时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如下表,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
溶解度S
溶解性
S≥10g
易溶
10g>S≥lg
可溶
1g>S≥0.0lg
微溶
S<0.01g
难溶
(1)20℃时a、b两物质的溶解性均为_____溶。
(2)c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与_______相似(填序号)。A.KNO3 B.NaCl C.Ca(OH)2
(3)某温度时,将b的饱和溶液升温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能形成不饱和溶液。
(4)关于a、b溶液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 20℃时可配制质量分数为25%的a溶液
B.使60℃的a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方法不止一种
C.阴影区域(不包括b曲线上的点)对应的b溶液为饱和溶液
16.(2021·重庆·统考中考真题)下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不形成结晶水合物)在水中随温度变化的溶解度曲线,按要求填空。
(1)在______℃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2)t1℃时,将乙溶液的状态由 M 点变为N 点,方法是______。
(3)t3℃时,将40g 甲放入 50g 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
(4)t3℃时,将 125g 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应再加入______g 丙才能恰好达到饱和状态。
17.(2021·重庆·统考中考真题)NaOH、KNO3和Na2C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表所示。
物质
溶解度/g
温度℃
0
10
20
30
40
NaOH
42.0
51.0
109.0
119.0
129.0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Na2CO3
6.0
16.0
18.0
36.5
50.0
下列实验过程中不考虑化学变化、水的蒸发和结晶水合物等因素。
(1)10℃时,KNO3的溶解度______ (填“>”,“<”或“=”)Na2CO3的溶解度。
(2)20℃时,将129gNaOH固体加入到100g水中,搅拌后固体全部消失,放置到t1时刻开始析出固体,到t2时刻析出10g固体为______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t2时刻溶液的温度为______℃。
(3)40℃时,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到30℃,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多______ (填序号)。
A.Na2CO3溶液 B.KNO3溶液 C.NaOH溶液
18.(2020·重庆·统考中考真题)氯化钠、碳酸钠、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某同学根据表中数据作出了其中一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请根据表和图中信息填空。
0
10
20
30
40
氯化钠
35.7
35.8
36
36.5
37
碳酸钠
6
16
18
36.5
50
硝酸钾
13.3
20.9
31.6
45.8
63.9
(1)曲线M是表中_____的溶解度曲线,该物质在5℃时的溶解度约为___g。
(2)如果将表中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全部画出,在0℃~40°C范围内会有_____个两线交点。
(3)10℃时,将15g氯化钠和15g硝酸钾固体同时加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溶解、静置后,烧杯底部剩余的固体是_________。
三、实验题
19.(2022·重庆·统考中考真题)某小组用只含难溶性杂质的机盐配制NaCl溶液,设计了两步实验。
第一步:去除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得到NaCl固体。
第二步:利用该固体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C的名称__________。
(2)两步实验均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量筒和__________(填序号)。
(3)第一步实验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
(4)第二步实验量取水时应选择__________ (填 “10”“50”或“100”) mL量筒。量取水时若俯视读数(其它操作均正确)。所配溶液的质量分数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四、计算题
20.(2022·重庆·统考中考真题)化学泡沫灭火器是常用灭火器之一,其反应原理为:Al2(SO4)3+6NaHCO3=3Na2SO4+2Al(OH)3↓+6CO2↑。现将34.2 kg质量分数为10%的Al2(SO4)3溶液与270 kg NaHCO3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假设生成的气体全部逸出)。
已知相对分子质量:Al2(SO4)3 342;Na2SO4 142;Al(OH)3 78
试计算:
(1)Al2(SO4)3中O元素与S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2)最后所得溶液中Na2SO4的质量分数。
(3)将34.2 kg Al2(SO4)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10%变为20%可以用不同方法。请选择一种方法进行计算(只写出计算过程,不答具体操作)。
21.(2022·重庆·统考中考真题)硫氧粉(Na2SO3)可用作染漂脱氧剂,常因氧化变质生成Na2SO4。向20g可能被氧化的样品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假设气体全部逸出)。消耗稀硫酸98g。已知:Na2SO3+H2SO4=Na2SO4+SO2↑+H2O
(1)根据化学式判断Na2SO4和Na2SO3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较小的是________。
(2)若用5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10%的稀硫酸,求所需水的质量。
(3)求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22.(2021·重庆·统考中考真题)某氯碱工厂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烧碱,原理为∶2H2O+2NaCl2NaOH+H2↑+Cl2↑,另将生成的H2与Cl2恰好完全化合生成HCl制取浓盐酸。现将22.1t饱和食盐水电解完全(忽略水的挥发和气体的溶解),共收集到H2为0.1t。试计算:
(1)NaOH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为______。
(2)电解后所得烧碱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3)制得溶质质量分数为36.5%浓盐酸的质量。
23.(2021·重庆·统考中考真题)二氧化氯(ClO2)常用于自来水消毒,工业制取原理为,某工厂将30kgNaClO3固体加到100kg浓盐酸中,反应一段时间后,生成13.5kgClO2 (生成的气体全部逸出,其它物质全部形成溶液)。已知:NaClO3和ClO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06.5和67.5。
试计算:
(1)NaClO3中钠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2)参加反应的NaClO3的质量;
(3)所得溶液中NaClO3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1%)。
24.(2020·重庆·统考中考真题)过氧化氢溶液俗称双氧水,是一种常见消毒剂。实验员用以下方法制取了少量过氧化氢溶液,在低温下,向56.4g某浓度的稀硫酸中逐渐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钡(BaO2),发生的化学反应为BaO2+H2SO4=BaSO4↓+H2O2,当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23.3g沉淀。计算:
(1)加入BaO2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3)医用双氧水常为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如果将(2)中所得溶液稀释到医用双氧水浓度,计算需加入水的质量(结果精确到0.1g)。
25.(2020·重庆·统考中考真题)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次氯酸钠工业制法的反应原理是: 。某同学将Cl2通入185.8 g NaOH溶液中(NaOH过量),充分反应后得到混合溶液200g。计算:(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参加反应的氯气质量是多少g。
(2)混合溶液中次氯酸钠的质量分数。
(3)84消毒液中起消毒作用的是次氯酸钠中的氯元素。已知某品牌84消毒液中起消毒作用的氯元素质量分数为6%,计算该84消毒液中次氯酸钠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D
【详解】A、“烧”即是柴火在空气中燃烧,与氧气反应,所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正确;
B、草木灰的成分中含碳酸钾,“灰”指草木灰,含有碳酸钾,正确;
C、“灰淋汁”是用水溶解得到碳酸钾溶液,碳酸钾能溶于水,涉及溶解知识,正确;
D、“取碱浣(洗)衣”是利用的碱性物质能与油污反应的性质,错误。
故选D。
2.D
【详解】A、高于t1℃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B、a处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方法可以有降低温度、恒温蒸发溶剂、添加溶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C、t1℃ 时乙的溶解度为50g,则此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50g乙,若水的质量小于100g,则投入50g乙不能完全溶解,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得出t2℃时溶解度甲>乙,则此温度下,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甲的质量大于乙,则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乙大于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3.A
【详解】A、溶解性是物质的属性,与所处的地方没有关系,在太空中水也能溶解一些物质,可以做溶剂,此选项说法不正确;
B、油是不溶于水的,在地面上物体受到重力,由于水的密度大于油,所以当把两种液体混合之后,油会浮在水的上面,形成稳定的分层现象,此选项说法正确;
C、在太空中油水混合、静置后不分层,在地面上油水混合、静置后分层,说明在不同环境中同一实验可能现象不同,此选项说法正确;
D、在地面向油水混合物中加入洗涤剂,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滴,形成相对较为稳定的乳浊液,这种现象叫乳化现象,此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4.A
【详解】A、豆浆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所以不属于溶液,故此选项错误;
B、豆浆中富含蛋白质,故此选项正确;
C、豆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水,属于混合物,故此选项正确;
D、将豆浆放入锅里大火煮开,转小火继续煮十分钟,取大一些的容器,放入内酯,把煮好的豆浆缓缓注入加入内酯的容器里,静置五分钟即可制成豆花,故此选项正确。
故选:A。
5.D
【详解】A、废旧电池分类投放进行回收,是因为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会污染环境,故选项正确;
B、剧烈运动会出大量的汗,导致人体缺少水和无机盐,喝淡盐水可以补充人体所需无机盐,故选项正确;
C、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表面有固体析出,溶液变蓝是因为铜比银的金属活动性强,铜可以置换出溶液中的银,故选项正确;
D、水和油不能互溶,而乳化作用是使水和油不再分层,故选项错误。
故选D。
6.A
【详解】A、集气瓶常用来收集气体,溶液酸碱性的检验中不涉及收集气体,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B、玻璃棒可以用来搅拌,配制溶液可用到,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测土壤酸碱性可用到土壤样品,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石蕊溶液是酸碱指示剂,测溶液酸碱性可用到,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A。
7.B
【详解】A、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不符合题意;
B、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扑灭,以防触电,应先切断电源,然后进行灭火,符合题意;
C、洗洁精中含有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不符合题意;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B
【分析】根据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详解】A、碳酸钙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故选项正确;
C、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故选项错误;
D、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温度变化情况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C
【详解】①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不符合题意;
②锌和硫酸铜反应:,65份的锌置换出64份的铜,固体质量减小,溶液质量增加,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铁与硫酸铜反应: ,56份的铁置换出64份的铜,固体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减小,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锌的活动性比铁强,完全反应所需时间短,符合题意;
③向稀盐酸中滴加NaOH溶液,一开始pH小于7,随着反应的进行,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pH逐渐增大,待恰好完全反应时,pH=7,后氢氧化钠过量,pH>7,符合题意;
④分别向等质量大理石中滴加相同的稀盐酸(足量),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故粉末状的反应速率快,但是最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同,不符合题意。
故②③正确。
故选C。
10.B
【详解】A、碳酸钙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能和水形成溶液。
B、高锰酸钾为紫红色固体,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和水形成紫红色溶液。
C、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能和水形成溶液。
D、氯化钠为白色固体,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和水形成无色溶液。
故选:B。
11.C
【详解】A、由图可知,t1℃时,甲、乙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表示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同,都为25g,选项正确;
B、由图可知,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t1℃时,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升温到t2℃,甲、乙的溶解度增大,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而C的溶解度减小,溶液的底部有晶体析出,选项正确;
C、t1℃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20%,甲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将甲的饱和溶液从t1℃升高到t2℃时,甲的溶解度增大,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仍为20%,选项错误;
D、由图可知,t3℃时乙的溶解度为30g,则t3℃时,将20g乙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只能溶解15g,剩余5g乙未溶解,选项正确,故选C。
12.D
【详解】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稀盐酸的基本步骤:计算、量取、配制、装瓶存放,量取时用到量筒、胶头滴管,配制时用到烧杯、玻璃棒;不会用到的仪器是天平。
故选:D。
13.C
【详解】A、汽水是碳酸、蔗糖等物质的水溶液,是碳酸、蔗糖等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B、白酒是酒精的水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C、酸奶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符合题意;
D、苏打水是碳酸氢钠的水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C
【分析】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根据图像分析可知,M点是氢氧化钠和氯化铁恰好完全反应,M点后溶液增加的质量质量为加入氢氧化钠的质量,P点溶液的质量不再增加,说明氢氧化钠不能继续溶解。
【详解】A、M点是氢氧化钠和氯化铁恰好完全反应,所以Fe(OH)3沉淀完全时消耗NaOH的质量为ng,故正确;
B、P点溶液的质量不再增加,说明氢氧化钠不能继续溶解,说明溶液中 NaOH达到饱和状态,故正确;
C、根据可知,当Fe(OH)3沉淀完全时,得到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bg,所以m-n=c-b,即m=c-b+n,故错误;
D、根据可知,生成Fe(OH)3的质量为(n-b+a)g,故正确。
故选C。
15.(1)易
(2)C
(3)不一定
(4)B
【详解】(1)由图可知,20℃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均为25g,均大于10g,溶解性均为易溶;
(2)由图可知,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故选C;
(3)由图可知,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故某温度时,将b的饱和溶液升温,不一定能形成不饱和溶液;
(4)A、20℃时,a的溶解度为25g,该温度下,a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不可能配制质量分数为25%的a溶液,不符合题意;
B、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使60℃的a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可采取恒温蒸发溶剂、降低温度的方法,符合题意;
C、阴影区域(不包括b曲线上的点)在b的溶解度曲线的下方,对应的b溶液为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 t2 增加溶剂 80g 15
【详解】(1)由图可知,在t2℃时,甲、丙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该温度下,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2)t1℃时,M点为乙的饱和溶液,N点为乙的不饱和溶液,该温度下,将乙溶液的状态由 M 点变为N 点的方法是:增加溶剂;
(3)t3℃时,甲的溶解度为60g,该温度下,将40g 甲放入 50g 水中,只能溶解30g,形成溶液的质量为50g+30g=80g;
(4)t3℃时,125g 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溶剂质量为100g,降温至t1℃,该温度下,丙的溶解度为40g,要想达到饱和,还应加入40g -25g=15g丙。
17. > 饱和 30 A
【详解】(1)由KNO3和Na2C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可知,10℃时,KNO3的溶解度>Na2CO3的溶解度,故填:>;
(2)20℃时,将129gNaOH固体加入到100g水中,搅拌后固体全部消失,说明氢氧化钠溶解时放热,放置到t1时刻开始析出固体,到t2时刻析出10g固体,说明t2时刻的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t2时刻,100 g水中,恰好溶解了129g-10g=119g氢氧化钠固体,且为饱和溶液,由NaOH溶解度数据可知,t2时刻溶液对应的温度为30℃,故填:30;
(3)40℃时,NaOH、KNO3和Na2CO3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NaOH>KNO3>Na2CO3,此时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关系为Na2CO3>KNO3>NaOH,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到30℃,溶液有晶体析出,但溶剂的质量不变,所以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多Na2CO3,故选A。
18. 碳酸钠 12(合理即可) 2 硝酸钾
【详解】(1)从曲线M上读数:30℃时溶解度大约是36g,40℃时溶解度大约是50g,则对照表中数据,M是表中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读取溶解度曲线,该物质在5℃时的溶解度约为12g(合理即可);
(2)根据表格分析知:氯化钠和硝酸钾在20℃~30℃之间溶解度相等,有交点;氯化钠和碳酸钠在30°C时溶解度相等,有交点;所以在0℃~40°C范围内会有2个两线交点;也可以通过描点法画出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直接观察图像;
(3)1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5.8g,即100g水最多溶解氯化钠35.8g,50g水最多溶解氯化钠17.9g,则在10℃时,15g氯化钠在50g水形成不饱和溶液;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0.9g,即100g水最多溶解硝酸钾20.9g,50g水最多溶解氯化钠10.45g,则在10℃时,15g硝酸钾在50g水中不能完全溶解,形成饱和溶液,所以烧杯底部剩余的固体是硝酸钾。
19.(1)酒精灯
(2)D
(3)引流
(4) 50 偏大
【详解】(1)由图示可知仪器C是酒精灯;
(2)第一步实验是溶解、过滤、蒸发结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量筒,第二步实验是用固体配置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所以部两步均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烧杯、量筒,故填D;
(3)玻璃棒在过滤操作中起到的作用是引流;
(4)配置溶液50g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水的密度是1g/mL,则需要用到的水为50mL×(1-5%)=47.5mL,应选择与之最接近的量筒,所以应选50mL量筒,俯视读数会使量取的水偏少,氯化钠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偏小,则所配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大。
20.(1)2:1
(2)硫酸铝的质量为:34.2kg×10%=3.42kg,
设产生硫酸钠、氢氧化铝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分别为x、y、z。
则所得溶液中Na2SO4的质量分数:
答:所得溶液中Na2SO4的质量分数是1.42%。
(3)34.2 kg 硫酸钠溶液由10%变为20%可以:
1、加入溶质硫酸钠。设加入硫酸钠的质量为a,
则:,解得a=4.275kg;
2、蒸发溶剂。设蒸发水的质量为b,
则:,解得b=17.1kg。
(选择1或2作答)
【详解】(1)硫酸铝中O元素与S元素的质量比为:(16×4×3):(32×3)=2:1;
(2)见答案。
(3)见答案。
21.(1)硫酸钠##Na2SO4
(2)解:设所需水的质量为x,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得:5g×98%=(5g+x)×10%,x=44g
(3)解:设反应生成硫酸钠的质量为y,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为z,样品中Na2SO3的质量为m
m=12.6g
y=14.2g
z=6.4g
故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4%
【详解】(1)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Na2SO4和Na2SO3中硫原子的个数相同,Na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Na2SO3的相对分子质量,故钠元素的质量分数较小的是Na2SO4;
(2)见答案;
(3)见答案。
22.(1)Na;
(2)解:设生成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气的质量为y
x=4t
y=3.55t
电解后所得烧碱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解:设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的质量为z
z=3.65t
制得溶质质量分数为36.5%浓盐酸的质量:3.65t÷36.5%=10t。
答:(2)电解后所得烧碱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1.7%;
(3)制得溶质质量分数为36.5%浓盐酸的质量为10t。
【详解】(1)氢氧化钠中Na、O、H元素的质量比为:23:16:1,故钠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填:Na;
(2)见答案;
(3)见答案。
23.(1)23∶48
(2)解:设参加反应的NaClO3质量为x。
答:参加反应的NaClO3质量为21.3kg。
(3)解:设生成Cl2的质量为y。
所得溶液中NaClO3的质量分数=
答:所得溶液中NaClO3的质量分数约为8%。
【详解】(1)NaClO3中钠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3∶(16×3)=23∶48;
(2)见答案;
(3)见答案。
24.(1)16.9g (2)6.8% (3)63.3g
【详解】(1)设加入BaO2的质量为x,生成的H2O2质量为y。
x=16.9g,
y=3.4g,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100% = 6.8%;
(3)设需加入水的质量为z,则(16.9+56.4-23.3)×6.8% =(50+z)×3% ,z=63.3g;
答:(1)加入BaO2的质量为16.9g;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6.8%;
(3)需加入水的质量为63.3g。
25.14.2g;7.45%;12.6%
【详解】(1)氢氧化钠溶液过量说明通入的氯气全部被反应,所以由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参加反应的氯气质量=反应后溶液质量-反应前溶液质量=200g-185.8g=14.2g;
(2)解:设次氯酸钠的质量分数为x
故次氯酸钠的质量分数为7.45%
(3)解:设次氯酸钠的质量分数为x
故次氯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2.6%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2020-2022广西贺州市中考化学三年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8-水、溶液(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0-2022广西贺州市中考化学三年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8-水、溶液(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2广西贵港市中考化学三年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7-水、溶液(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0-2022广西贵港市中考化学三年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7-水、溶液(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2广西桂林市中考化学三年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7-水、溶液(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0-2022广西桂林市中考化学三年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7-水、溶液(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