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免疫调节作业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免疫调节作业含答案第1页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免疫调节作业含答案第2页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免疫调节作业含答案第3页
    还剩3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免疫调节作业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免疫调节作业含答案,共36页。
    专题19 免疫调节 A组
    简单情境
    1.T细胞成熟过程(2022汕头一模,6)T细胞在成熟过程中先进行阳性选择,再进行阴性选择。不能与吞噬细胞表面受体分子结合的T细胞会发生凋亡,称为阳性选择,存活下来的T细胞若能与自身抗原结合,会发生凋亡,称为阴性选择,最终存活下来的T细胞为成熟T细胞。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成熟T细胞主要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发挥作用
    B.HIV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导致人体的免疫力下降
    C.T细胞的阴性选择发生在骨髓中,阳性选择发生在胸腺中
    D.若T细胞的阴性选择发生错误,可能会引起自身免疫病
    答案 C 成熟T细胞主要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发挥作用,参与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A正确;HIV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造成人体的免疫力下降,B正确;T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在胸腺,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都发生在胸腺中,C错误;若T细胞的阴性选择发生错误,则T细胞能与自身的抗原结合,可能引起自身免疫病,D正确。
    2.人类免疫缺陷病毒(2022广州一模,1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一种RNA病毒,会侵染辅助性T细胞,降低人体免疫功能。HIV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途径传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HIV通过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由此进入细胞
    B.抑制逆转录过程可抑制HIV在宿主细胞中的增殖
    C.逆转录酶以HIV的RNA为模板分别催化合成DNA、RNA和蛋白质
    D.HIV侵染后期,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均下降
    答案 C HIV能够特异性攻击辅助性T细胞,说明辅助性T细胞表面有HIV特异性识别并结合的受体,A正确;HIV是一种逆转录RNA病毒,抑制其逆转录过程可抑制其在宿主细胞中的增殖,B正确;逆转录酶以HIV的RNA为模板催化合成DNA,C错误;HIV侵染后期,辅助性T细胞数量持续下降,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下降,D正确。
    复杂情境
    3.EPCs细胞(2022韶关一模,16)研究发现,肿瘤患者血液中的EPCs细胞(在正常机体内最终分化成红细胞)会变成CD45+EPCs细胞,后者可通过产生活性氧(ROS)来抑制CD8+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导致肿瘤患者抗病毒、抗细菌以及抗肿瘤的免疫应答功能下降。研究人员用健康小鼠和荷瘤小鼠(被移植肿瘤的小鼠)进行了相关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与健康小鼠相比,荷瘤小鼠因EPCs细胞失去正常分化能力而出现贫血
    B.与健康小鼠相比,荷瘤小鼠内CD45+EPCs细胞分泌的ROS含量较高
    C.若抑制ROS分泌,能增强CD45+EPCs细胞抑制机体CD8+T细胞免疫应答的能力
    D.若诱导CD45+EPCs细胞分化成成熟的红细胞,荷瘤小鼠可能恢复正常的免疫功能
    答案 C 肿瘤患者血液中的EPCs细胞会变成CD45+EPCs细胞,而没有最终分化成红细胞,据此可推测,与健康小鼠相比,荷瘤小鼠因EPCs细胞失去正常分化能力而导致红细胞数量减少,出现贫血,A正确;肿瘤患者血液内的CD45+EPCs细胞可通过产生ROS来抑制CD8+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可推测荷瘤小鼠的CD45+EPCs细胞分泌ROS的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小鼠,B正确;CD45+EPCs细胞是通过产生ROS发挥作用的,如果抑制ROS的分泌,CD45+EPCs细胞就无法抑制CD8+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进而起到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C错误;若设法诱导CD45+EPCs细胞分化成成熟的红细胞,则成熟红细胞的数量会增加,细胞中活性氧的含量下降,对CD8+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的抑制能力减弱,因而荷瘤小鼠可能恢复正常的免疫功能,D正确。
    4.PD-1和PD-L1(2022深圳二模,18改编)人体内的免疫细胞能够识别肿瘤抗原并进行清除,科学家对此展开了研究并获得如下资料:
    资料1:科学家发现T细胞中存在PD-1基因,其表达的PD-1分子分布于T细胞表面,并证实PD-1分子与其他分子作用后,可以抑制T细胞增殖,促进T细胞凋亡。
    资料2:中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存在于吞噬细胞表面的蛋白——PD-L1。在活化的吞噬细胞表面PD-L1分子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并定量研究了PD-L1分子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如图)。

    注:PD-1-/-表示敲除PD-1基因小鼠,PD-1+/+表示野生型小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内的免疫细胞能够识别肿瘤细胞并进行清除,这一过程主要属于        (填“非特异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体现了免疫系统的        功能。 
    (2)分析A和B曲线,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3)PD-L1分子和PD-1分子均能抑制T细胞增殖,现有两种推测:①两种分子分别抑制T细胞增殖;②二者相互作用后发挥抑制作用。你支持哪一种观点?请据图分析并阐述理由:                        。 
    答案 (1)特异性免疫 免疫监视 (2)PD-L1分子能抑制T细胞增殖 (3)支持观点②,理由:对比A、C、D曲线可知,PD-1和PD-L1分子单独存在时,抑制T细胞增殖效果不明显,而B曲线结果显示PD-1和PD-L1分子均存在时,T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下降,说明二者是通过相互作用后发挥抑制作用的
    解析 (1)人体依靠细胞毒性T细胞来裂解肿瘤细胞,故人体内免疫细胞识别并清除肿瘤细胞的过程主要属于特异性免疫,免疫细胞能识别肿瘤细胞并进行清除,这属于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2)由图可知PD-L1分子可使T细胞的增殖能力减弱,说明PD-L1分子抑制了T细胞的增殖。(3)由图可知,A、C、D曲线分别为PD-1单独存在时、PD-1和PD-L1都不存在时、PD-L1单独存在时的作用曲线,对比3条曲线可知,PD-1和PD-L1单独存在时抑制T细胞增殖的效果均不显著,而B曲线为二者均存在时的作用曲线,此时,T细胞增殖的能力显著下降,说明二者通过相互作用后发挥抑制作用,即支持观点②。
    专题19 免疫调节 B组
    情境应用
    简单情境
    1.非免疫细胞的免疫功能(2022雅礼十六校二模,13)研究者利用沙门氏菌感染人体的非免疫细胞,发现在干扰素-γ存在的情况下这些细胞会产生载脂蛋白L3,L3可溶解细菌的细胞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干扰素-γ与L3均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B.L3能够识别沙门氏菌细胞表面的某种成分
    C.在抵御感染的过程中,L3发挥着与抗体相同的作用
    D.实验表明人体的非免疫细胞也可发挥免疫功能
    答案 C 干扰素是细胞因子,属于免疫活性物质,L3可溶解细菌的细胞膜,发挥免疫作用,也属于免疫活性物质,A正确;L3可溶解细菌的细胞膜,说明其能够识别沙门氏菌细胞表面的某种成分,B正确;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使抗原沉降,L3可溶解细菌的细胞膜,两者发挥的作用不同,C错误;题述实验说明非免疫细胞产生的L3可溶解细菌的细胞膜,发挥免疫功能,D正确。
    2.中药对免疫系统的影响(2022湖南学业质量联合检测二,6)鸡新城疫(ND)是由副黏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金银花复方制剂对患ND的雏鸡免疫器官、T细胞及B细胞的影响,证明了金银花复方制剂可增加T细胞的数量,促进腔上囊产生成熟B细胞,提高雏鸡的免疫功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雏鸡体内B细胞成熟的场所与哺乳动物相同
    B.吞噬细胞可特异性识别、吞噬副黏病毒并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
    C.金银花复方制剂可增强雏鸡的免疫功能,具有抗病毒作用
    D.给患ND的雏鸡注射ND灭活疫苗能阻止其传播
    答案 C 雏鸡体内B细胞成熟的场所是腔上囊,而哺乳动物体内B细胞成熟的场所是骨髓,A错误;吞噬细胞对抗原的识别不具有特异性,B错误;根据题意,金银花复方制剂可增加T细胞的数量,促进腔上囊产生成熟B细胞,提高雏鸡的免疫功能,具有抗病毒作用,C正确;ND灭活疫苗相当于抗原,应在雏鸡感染ND前注射,用于免疫预防,患病后再使用不能阻止其传播,D错误。
    复杂陌生情境
    3.癌症的免疫激活疗法(2022湖南长沙一中月考九,19)科学家发现,给膀胱癌患者注射结核杆菌制剂,患者的免疫系统会被激活并清除膀胱癌细胞,如图显示了免疫系统被激活清除癌细胞的部分过程,甲、乙、丙、丁表示细胞,A、B、C、D表示免疫活性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免疫过程中包括        (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甲细胞表示       ,物质A表示    。 
    (2)结核杆菌制剂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致病,从免疫学应用角度来看,结核杆菌制剂相当于    。试分析注射结核杆菌制剂后,免疫系统能清除膀胱癌细胞可能的机理:                          。 
    (3)肺结核病是一种危害较大的传染病,结核杆菌属于细胞内寄生菌,当它第二次侵入人体细胞后,人体发挥主要作用的免疫细胞是记忆细胞,它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存活几年甚至几十年,当再次接触这种抗原时,      能迅速            ,识别并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 
    (4)上述治疗膀胱癌的方法称为免疫激活疗法,相比化疗中使用化学治疗药物无差别杀伤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的这一特点,免疫激活疗法具有              的优点。 
    答案 (1)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细胞毒性T细胞 细胞因子 (2)疫苗 结核杆菌表面的抗原与膀胱癌细胞表面的抗原物质类似 (3)记忆T细胞 增殖、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 (4)对癌细胞的特异性强,对正常细胞副作用较小
    解析 (1)图示过程中有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参与,因此既有细胞免疫又有体液免疫。据图可知,甲能与靶细胞结合导致靶细胞裂解,因此甲是细胞毒性T细胞。物质A是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2)结核杆菌制剂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致病,相当于疫苗。据图分析,免疫系统能清除膀胱癌细胞的机理可能是结核杆菌表面的抗原与膀胱癌细胞表面的抗原物质类似,因此注射结核杆菌制剂后引起的免疫反应对膀胱癌细胞也有效。(3)结核杆菌属于细胞内寄生菌,侵入机体后主要是细胞免疫发挥作用,当再次接触这种抗原时,记忆T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并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4)相比在化疗中使用化学治疗药物无差别杀伤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的这一特点,免疫激活疗法具有对癌细胞的特异性强,对正常细胞副作用较小的优点。
    4.手足口病与疫苗的研发(2022湖南师大附中一模,19)EV71是引发手足口病的一种人肠道病毒,病毒外壳由四个外壳蛋白(VP1、VP2、VP3和VP4)组成,图1为肠道病毒EV71的模式图。目前临床上还没有有效治疗手足口病的药物,疫苗的研发与接种是控制手足口病流行的重要手段。科研人员用小鼠进行相关实验,实验结果见图2。

    图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多次免疫后,分别取上述3组小鼠的血清和未免疫小鼠的血清,测定血清中抗体与相关抗原的结合强度,结果如图2所示。实验表明EV71免疫的小鼠血清抗体    (填“是”或“不是”)单一抗体,判断依据是        。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与非EV71蛋白结合强度,目的是排除        的影响。 
    (2)根据图1分析,EV71病毒的四种外壳蛋白中,最不适宜作为疫苗的是    ,原因是                 。 
    (3)科学家发现在疫苗中加入某些物质,可以特异性地增强机体的免疫反应。这些物质被称为疫苗佐剂。为评价SA04疫苗佐剂能否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科研人员将VP1、VP1+SA04分别加入缓冲液中,以一定剂量分别注射到小鼠体内,然后定期采血测定相应抗体的含量。请你指出本实验方案中存在的缺陷,并写出改进后的实验方案:                     。 
    答案 (1)抗原的种类 不是 EV71免疫的小鼠血清可以结合EV71、VP1和VP2多种抗原 抗体与其他蛋白的非特异性结合对实验结果 (2)VP4 VP4包埋在病毒内部,不易被免疫细胞识别 (3)不足:没有设置对照组、没有对细胞免疫效果进行检测;改进:增加只注射缓冲液和SA04+缓冲液的两组进行对照,同时增加对细胞毒性T细胞活性或数量的检测
    解析 (1)由图2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抗原的种类,因变量是抗原—抗体结合强度相对值。EV71免疫的小鼠血清可以结合 EV71、VP1 和 VP2 多种抗原,且抗原—抗体结合强度相对值都较大,可知EV71免疫的小鼠血清抗体不是单一抗体。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与非EV71蛋白结合强度,目的是排除抗体与其他蛋白的非特异性结合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疫苗需被免疫细胞识别,从而激发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由图1可知,EV71病毒的四种外壳蛋白中,仅有VP4包埋在衣壳内很难与免疫细胞接触,即不易被免疫细胞识别,不适宜作为疫苗。(3)科研人员将VP1、VP1+SA04分别加入缓冲液中,以一定剂量分别注射到小鼠体内,然后定期采血测定相应抗体的含量。本实验的不足是没有设置对照组,即没有排除缓冲液本身的影响,也没有对细胞免疫效果进行检测,因此改进的方法是增加只注射缓冲液和SA04+缓冲液的两组进行对照,同时增加对细胞毒性T细胞活性或数量的检测。

    专题十九 免疫调节 C组
    情境应用
    简单情境
    1.RNA疫苗(2022北京朝阳一模,9)RNA疫苗进入人体细胞后,指导合成的抗原蛋白既可激活T细胞也可激活B细胞。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进入细胞的RNA与核糖体结合指导抗原蛋白合成
    B.B细胞仅需要辅助性T细胞呈递的信号即可激活
    C.细胞毒性T细胞可通过增殖分化产生记忆T细胞
    D.注射特定RNA疫苗仅对相应疾病起到预防作用
    答案 B RNA疫苗的主要成分是mRNA,进入细胞后可与核糖体结合,指导蛋白质的合成,A正确;B细胞的激活需要抗原、辅助性T细胞表面特定信息分子、细胞因子的参与,B错误;细胞毒性T细胞被抗原及细胞因子激活后分裂并分化为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C正确;疫苗的本质为抗原,注射后引起机体特异性的免疫反应,仅能预防相应疾病,D正确。
    2.新冠病毒的mRNA疫苗(2022北京西城一模,8)新冠病毒(SARS-CoV-2)是RNA病毒,其囊膜上的S蛋白与人细胞膜上的ACE2受体结合侵染人体细胞。将S蛋白基因编码的mRNA包裹在脂质纳米颗粒中制成mRNA疫苗,进入人体细胞,翻译出S蛋白,起免疫预防作用。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SARS-CoV-2进入人体能激发特异性免疫反应
    B.人体清除SARS-CoV-2是免疫防御功能的体现
    C.mRNA疫苗依赖生物膜的流动性进入人体细胞
    D.疫苗中的mRNA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答案 D SARS-CoV-2为RNA病毒,进入机体的SARS-CoV-2会侵染细胞,并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A正确;机体清除外来病原体可体现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B正确;mRNA疫苗由脂质纳米颗粒包裹病毒的mRNA制成,脂质纳米颗粒可借助细胞膜的流动性与细胞膜发生融合,将mRNA转运至细胞内,C正确;疫苗中的mRNA进入人体细胞后可直接作为翻译的模板,指导S蛋白的合成,S蛋白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mRNA本身不会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D错误。
    易混突破 免疫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
    1.免疫防御:机体排除外来抗原异物,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2.免疫自稳: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3.免疫监视: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
    3.抗体与二次免疫(2022北京海淀二模,10)在某哺乳动物体内注射m抗原和n抗原后,机体内产生抗体水平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

    A.注射n抗原,加快并增强了抗m抗体的产生
    B.第一次接触m抗原或n抗原,机体产生的抗体水平相近
    C.第28~42天,抗m抗体产生量很高,与记忆B细胞有关
    D.体液免疫过程中产生的抗体,会在一段时间后被降解
    答案 A 依据题图可知,实验开始时注射过m抗原,第28天注射n抗原的同时也注射了m抗原,机体第二次接触m抗原,刺激机体的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前者迅速产生大量抗体,该过程与n抗原无关,A错误,C正确;据图可知,机体第一次接触m抗原和第一次接触n抗原后机体产生的抗体水平几乎一致,且一段时间后抗体水平均逐渐下降至低水平,说明抗体在体内存在一定时间后会被降解,B、D正确。
    知识归纳 机体首次接触抗原并不会立即产生抗体,而是要经过一定的潜伏期,一般持续数小时至数周不等,随后抗体数量以指数形式增长,直至进入平台期(抗体数量基本不变)。形成的抗体最终会被自身降解或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等被吞噬细胞吞噬。
    复杂情境
    4.中性粒细胞对癌症的预防(2022北京西城一模,20)科研人员发现中性粒细胞对癌症的预防发挥着重要作用。
    (1)细胞中与癌变相关的       等突变,会引发细胞癌变。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具有            等特征(写出一个特征即可)。 
    (2)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除了能吞噬细菌发挥    功能外,其分泌的E酶通过作用于跨膜蛋白CD95的羧基端(C端),诱导癌细胞DNA损伤,杀伤癌细胞。CD95的C端位于细胞内,据此推测:E酶需进入细胞内才能杀伤癌细胞。为验证该推测,有人用胞吞抑制剂处理癌细胞,检测E酶是否入胞,请评价该实验方案。 
    (3)科研人员在图1所示接瘤小鼠的某些肿瘤内注射一定量E酶(注射的E酶无法运输到非注射瘤),检测肿瘤的生长情况和CD8+细胞(一种细胞毒性T细胞)相对数量,结果如图2。

    图1

    图2
    ①请根据图2结果补充E酶抑癌的新机制:                    。 
    ②从下列表格中选择能证明新机制的实验材料及对应的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
    实验结果
    Ⅰ.去除CD8+细胞的接瘤小鼠
    Ⅱ.敲低E酶胞吞受体的接瘤小鼠
    Ⅲ.正常接瘤小鼠
    A.注射瘤质量差值:实验组小鼠小于对照组
    B.注射瘤质量差值:实验组小鼠与对照组几乎相同
    C.非注射瘤质量差值:实验组小鼠小于对照组
    D.非注射瘤质量差值:实验组小鼠与对照组几乎相同

    答案 (1)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 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之间的黏着性降低/易在体内分散转移 (2)(非特异性)免疫/免疫防御 方案存在两处缺陷:①应补充一组未用胞吞抑制剂处理的癌细胞作为对照;②应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癌细胞的杀伤率(可多答DNA损伤)。 (3)①E酶通过提高CD8+细胞数量,抑制肿瘤(注射瘤和非注射瘤)生长(或E酶通过提高CD8+细胞数量,抑制非注射瘤的生长) ②Ⅰ、Ⅲ和AC(对应第一个机制)/Ⅰ、Ⅲ和BC(对应第二个机制)
    解析 (1)与癌变相关的基因为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二者的突变是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具有能够无限增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间黏着性下降、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等特点。(2)中性粒细胞为白细胞的一种,可吞噬细菌,发挥非特异性免疫(免疫防御)作用;题述实验的实验目的为验证E酶是否需进入细胞后才能杀伤癌细胞,题干中描述的仅为实验组,无对照组,故需要加设不用胞吞抑制剂处理的癌细胞为对照组,实验检测指标为E酶是否入胞,该结果只能证明E酶是否进入细胞,不能证明其有无杀伤癌细胞的作用,故本实验还需检测癌细胞的杀伤率。(3)本实验自变量为是否注射E酶,图2结果显示注射瘤和非注射瘤在注射E酶之后质量均下降,且注射E酶后体内CD8+细胞数量显著高于未注射E酶组,结合非注射瘤组不会直接接触E酶,但其质量显著降低可知,注射E酶后机体通过产生更多的CD8+细胞,进一步裂解靶细胞,抑制肿瘤生长。欲证明E酶通过提高CD8+细胞,抑制肿瘤生长(第一个机制),依据表格中的实验材料,可选择去除CD8+细胞的接瘤小鼠(Ⅰ)作为实验组,选择正常接瘤小鼠作为对照组(Ⅲ),若注射E酶后注射瘤质量差值:实验组小于对照组(A),且非注射瘤组肿瘤质量差值:实验组小于对照组(C),则可证明第一个机制正确。欲验证E酶通过提高CD8+细胞数量,抑制非注射瘤的生长(第二个机制),可选择去除CD8+细胞的接瘤小鼠(Ⅰ)作为实验组,选择正常接瘤小鼠作为对照组(Ⅲ),若注射E酶后注射瘤质量差值:实验组小鼠与对照组几乎相同(B),且非注射瘤质量差值:实验组小鼠小于对照组(C),则可证明第二个机制正确。


    专题19 免疫调节 D组
    情境应用
    简单情境
    1.免疫训练(2022德州二模,9)免疫训练是指原发感染或疫苗接种可诱导宿主的固有免疫细胞(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产生对二次感染的增强抗性,且可为异源感染提供交叉保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免疫训练对特异性免疫没有影响
    B.免疫训练依赖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的参与
    C.注射卡介苗可能会提高机体对流感病毒的免疫能力
    D.免疫训练表明非特异性免疫可以转变为特异性免疫
    答案 C 免疫训练对特异性免疫有一定的影响,A错误;通过题干信息“固有免疫细胞(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产生对二次感染的增强抗性”可知,免疫训练不是依赖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的参与,B错误;据题意可知,疫苗接种可为异源感染提供交叉保护,故注射卡介苗可能会提高机体对流感病毒的免疫能力,C正确;据题干信息无法得出D项结论,D错误。
    知识拓展 卡介苗是由减毒牛型结核杆菌悬浮液制成的活菌苗,具有增强巨噬细胞活性,加强巨噬细胞杀灭肿瘤细胞的能力,活化T淋巴细胞,增强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
    2.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方法(2022淄博二模,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常用的检测方法有核酸检测、抗原检测及抗体检测,如表是3种检测方法的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核酸检测
    抗原检测
    抗体检测
    检测靶标



    检测原理



    假阳性率


    较高

    A.靶标①②均为新冠病毒
    B.④⑤⑥均为抗原—抗体反应
    C.三种检测均采用鼻咽拭子采样
    D.抗体检测阳性说明体内携带病毒
    答案 A 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分别是对病毒的核酸和病毒上的抗原进行检测,故靶标①②均为新冠病毒,A正确;④为核酸分子杂交,⑤⑥为抗原—抗体反应,B错误;采集鼻咽拭子样本主要用于病原学检查,如核酸检测及抗原检测,而采集血液样本主要用于血清学检查,即抗体检测,C错误;抗体检测阳性说明体内存在该病毒的抗体,但体内不一定携带病毒,比如康复者体内可以存在该抗体,但体内不存在该病毒,D错误。
    知识拓展 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的方法之一是病原学检查:主要是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鼻拭子、咽拭子,还有痰及其他下呼吸道分泌物中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
    复杂情境
    3.TCR-T治疗肿瘤(2022枣庄二模,10)TCR-T又称T细胞受体(TCR)嵌合型T细胞,利用TCR-T治疗肿瘤的步骤包括:①鉴定出一种或多种肿瘤抗原作为治疗靶点,再筛选特异识别肿瘤抗原的T细胞,以获得特异识别肿瘤抗原的TCR基因序列;②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该TCR基因序列导入患者自身T细胞中,从而获得特异识别肿瘤抗原的TCR-T细胞;③体外培养,大量扩增TCR-T细胞;④回输TCR-T细胞到患者体内以杀死肿瘤细胞。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TCR基因序列是从患者肿瘤细胞中提取的
    B.靶点的准确选择和鉴定是TCR-T细胞治疗的前提
    C.辅助性T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增强TCR-T细胞的作用
    D.回输TCR-T细胞到患者体内,不会产生免疫排斥反应
    答案 A TCR基因是从T细胞中提取的,A错误;结合步骤①可知,TCR-T具有特异性,故靶点的准确选择和鉴定是TCR-T细胞治疗的前提,B正确;TCR-T细胞输送到患者体内可以杀死肿瘤细胞,说明该细胞的功能与细胞毒性T细胞类似,则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能促进TCR-T细胞的作用,C正确;由于TCR-T细胞是将TCR基因序列导入患者自身T细胞中,经改造获得的,因此回输到患者体内,不会产生免疫排斥反应,D正确。
    4.MMP14与癌细胞扩散(2022潍坊二模,10)MMP14是一种水解酶,属于跨膜蛋白。在肿瘤微环境中MMP14会切割癌细胞周围的基质,从而帮助癌细胞扩散和转移;在健康人体内,MMP14在组织重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实验已证明卵巢癌康复者体内含有高水平的针对癌细胞MMP14的抗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MMP14与B细胞接触、辅助性T细胞与B细胞结合是激活B细胞的两个信号
    B.初始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癌细胞信号后进入体液循环并攻击相同的癌细胞
    C.癌细胞被清除后,活化的免疫细胞功能会受到抑制,机体逐渐恢复稳态
    D.卵巢癌康复者身体出现伤口时,MMP14抗体会攻击健康细胞引发自身免疫反应
    答案 B 由题意可知,在肿瘤微环境中,MMP14属于抗原,MMP14与B细胞接触、辅助性T细胞与B细胞结合是激活B细胞的两个信号,且在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下会使B细胞分裂分化,A正确;初始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癌细胞信号后在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分裂分化为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并攻击相同的癌细胞,B错误;癌细胞被清除后,活化的免疫细胞功能会受到抑制,不会攻击其他正常的细胞,机体逐渐恢复稳态,C正确;卵巢癌康复者血清中含有MMP14抗体,在健康人体内有MMP14,若身体出现伤口,则MMP14抗体会攻击健康细胞引发自身免疫反应,D正确。
    5.中和抗体新冠药物联合疗法(2022潍坊二模,20)(不定项)目前,我国首款中和抗体新冠药物联合疗法已获批附条件上市,该疗法对目前出现的几种主要变异株均保持中和活性。从痊愈的新冠肺炎患者体内分离出几十种抗体基因,通过工程菌表达,筛选并制备出两种能抢先与新冠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结合的单克隆抗体,通过联合治疗,有效阻断病毒与宿主细胞结合,使病毒无法感染细胞,继而被免疫系统清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中和抗体能预防新冠肺炎,但预防原理和灭活病毒疫苗不同
    B.新冠病毒入侵人体后可刺激浆细胞增殖,促进其分泌抗体
    C.获得该单克隆抗体的过程应用了基因工程和发酵工程技术
    D.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后,经1次选择就能得到所需的杂交瘤细胞
    答案 BD 根据题意可知,中和抗体预防新冠肺炎的原理是中和抗体通过抢先与新冠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结合,从而阻断病毒感染细胞,起到预防作用,而灭活病毒疫苗相当于抗原,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二者原理不同,A正确;浆细胞可以分泌抗体,但其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再进行增殖,B错误;结合题干信息“从痊愈的新冠肺炎患者体内分离出……刺突蛋白结合的单克隆抗体”可知,获得该单克隆抗体的过程应用了基因工程和发酵工程技术,C正确;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后,需要经过选择培养基的筛选(第1次筛选)和抗体阳性检测(第2次筛选)才能得到所需的杂交瘤细胞,D错误。
    知识归纳 疫苗通常起到抗原的作用,通过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发挥作用;机体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需要一定的时间,故疫苗发挥作用需要一定的时间。
    复杂陌生情境
    6.CRH神经元的功能(2022枣庄二模,23)已知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神经元是掌控垂体—肾上腺轴的上游神经元,其激活可导致肾上腺大量释放糖皮质激素,调整机体应激,抑制免疫系统活动。我国科学家在利用小鼠模型接种疫苗进行免疫研究时发现,和正常小鼠相比,去除脾神经小鼠在接种疫苗后产生的浆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进一步研究发现,脾神经与室旁核(PVN)、中央杏仁核(CeA)(这两个区域与应激、恐惧反应有关)中的CRH神经元有连接。该项研究揭示了CRH神经元具有双重免疫调节的功能。
    (1)人遇到紧急情况时,经过垂体—肾上腺轴会导致糖皮质激素增多的调节方式为      (填“神经”“体液”或“神经—体液”)调节,其中CRH的靶器官是    。长期焦虑和精神压力大会导致自主神经系统中的    神经兴奋,抑制胃肠蠕动。 
    (2)该研究为锻炼身体可以增强免疫力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适度锻炼可恰到好处地刺激CeA和PVN的CRH神经元,通过脾神经增加了浆细胞和抗感染抗体的生成。可过度运动后人们却易于感冒,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 
    (3)为验证CRH神经元是通过直接操控脾神经这一神经通路传导免疫增强的信号来促进浆细胞的产生,并分泌抗体。请利用生理状况相同的小鼠模型若干只、糖皮质激素受体抑制剂、注射器、电刺激装置和抗体检测仪,设计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思路:                        。 
    预期结果:                。 
    答案 (1)神经—体液 垂体 交感 (2)过度运动刺激CeA和PVN的CRH神经元释放较多的CRH导致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抑制免疫的效果超过了脾神经促进浆细胞和抗感染抗体产生的免疫增强效果 (3)将生理状况相同的小鼠模型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去除脾神经,乙组不处理;先用注射器给两组小鼠注射等量糖皮质激素受体抑制剂,然后用电刺激装置刺激小鼠的CRH神经元,利用抗体检测仪检测血清中的抗体含量 甲组血清中的抗体含量基本不变;乙组增加
    解析 (1)人遇到紧急情况时,会通过反射弧使下丘脑CRH神经元分泌CRH增多,CRH作用于垂体,最终导致糖皮质激素增多,故该过程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人体处于焦虑和精神压力大的时候,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2)脾神经与室旁核(PVN)、中央杏仁核(CeA)(这两个区域与应激、恐惧反应有关)中的CRH神经元有连接,过度运动刺激CeA和PVN中的CRH神经元释放较多的CRH,导致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抑制免疫系统的活动,其效果超过了脾神经促进浆细胞和抗感染抗体产生的免疫增强效果。(3)本实验的实验目的是验证CRH神经元是通过直接操控脾神经这一神经通路传导免疫增强的信号来促进浆细胞的产生,并分泌抗体,则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含有脾神经这一神经通路,故可以将生理状况相同的小鼠模型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去除脾神经,乙组不处理。由于CRH可以和垂体上相应的受体结合,促进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而促进糖皮质激素的分泌,抑制免疫系统的活动,因此该实验过程可以先用注射器给两组小鼠注射等量糖皮质激素受体抑制剂,抑制糖皮质激素的作用,然后用电刺激装置刺激小鼠的CRH神经元,利用抗体检测仪检测血清中的抗体含量。实验结果:由于甲组去除脾神经,CRH神经元无法传导免疫增强的信号,血清中的抗体含量基本不变,乙组由于没有去除脾神经,CRH神经元兴奋,可以促进浆细胞生成,产生更多的抗体。
    专题十九 免疫调节 E组
    情境应用
    简单情境
    IFN-I干扰素(2022天津滨海新区七校联考,9—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2题。
      IFN-I是机体被病毒感染后产生的一类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已被用于乙型肝炎的治疗。研究人员对新冠患者的病情与IFN-I的相关性进行了3项独立的研究,结果如下。
    研究①:危重症患者的血清中检测不到或仅有微量IFN-I,轻症患者血清中能检测到IFN-I。
    研究②:10.2%的危重症患者体内检测到抗IFN-I的抗体,血清中检测不到IFN-I。轻症患者血清中未检测到该种抗体,血清中检测到IFN-I。
    研究③:3.5%的危重症患者存在IFN-I合成的相关基因缺陷,血清中检测不到IFN-I。
    1.下列对干扰素IFN-I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干扰素IFN-I是一类细胞因子
    B.10.2%的危重症患者再次受IFN-I刺激,其体内记忆B细胞可大量合成相应抗体
    C.正常机体体细胞染色体DNA中有合成干扰素IFN-I的基因
    D.干扰素IFN-I在人体内可以作为一种抗原
    答案 B 干扰素IFN-I是一种细胞因子,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可以作用于病毒的感染,A正确;再次接受同种抗原的刺激时,记忆B细胞会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记忆B细胞不能产生抗体,B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正常机体体细胞染色体DNA中有合成干扰素IFN-I的基因,C正确;由“10.2%的危重症患者体内检测到抗IFN-I的抗体”可知,干扰素IFN-I在人体内可以作为一种抗原,D正确。
    2.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研究②中10.2%的危重症患者不能用IFN-I治疗
    B.研究③中3.5%的危重症患者同时还患有自身免疫病
    C.部分危重症患者的生理指标之一是血清中缺乏IFN-I
    D.研究结果提示测定血清中的IFN-I含量有助于对症治疗新冠患者
    答案 B 研究②中10.2%的危重症患者体内检测到抗IFN-I的抗体,该抗体会特异性结合IFN-I,使IFN-I无法发挥抗病毒功能,A正确。若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研究③中3.5%的危重症患者存在IFN-I合成的相关基因缺陷,无法合成IFN-I,从而无法通过IFN-I实现抗病毒功能,属于免疫缺陷病,B错误。研究①~③中均提到危重症患者血清中检测不到或仅有微量IFN-I,C正确。若患者血清中的IFN-I含量高,则应采取其他治疗措施;若患者血清中检测不到或仅有微量IFN-I,则应进一步确定缺乏IFN-I的原因(若是IFN-I合成的相关基因缺陷,则可考虑通过注射IFN-I治疗;若是患者体内检测到抗IFN-I的抗体,则可采取其他治疗措施如阻断抗IFN-I的抗体和IFN-I的结合),因此测定血清中的IFN-I含量有助于对症治疗新冠患者,D正确。
    知识归纳 免疫失调
    类型
    病因
    特点
    实例
    免疫
    缺陷病
    机体免疫功能(防御、自稳、监视)不足或缺乏
    遗传而来或后天获得,对抗原的防御能力弱、癌变监视不足
    艾滋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
    自身免
    疫病
    免疫自稳功能异常
    对组织、器官造成损伤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
    过敏
    反应
    免疫防御功能过强
    有快、慢之分,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花粉过敏、抗生素过敏

    3.基因疫苗(2022天津南开中学开学学情调查,7)编码乙肝病毒(HBV)表面S蛋白的基因疫苗,被小白鼠骨骼肌细胞吸收后可表达出S蛋白。S蛋白(抗原)引发一系列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图甲中数字代表细胞,字母代表生理过程,细胞⑦可诱导靶细胞裂解;图乙中抗体效价用衡量免疫效果的数量单位表示。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细胞①是辅助性T细胞,细胞⑤和细胞⑦是细胞毒性T细胞
    B.树突状细胞的功能是识别、处理和呈递抗原S蛋白
    C.经图甲中N过程形成的细胞③与细胞⑦的细胞膜上均缺少抗原S蛋白的受体
    D.图乙可用空基因载体作对照组
    答案 C 据图可知,图甲中细胞①是辅助性T细胞,细胞⑤和细胞⑦是细胞毒性T细胞,A正确;由图甲可知,树突状细胞的功能是识别、处理和呈递抗原给辅助性T细胞,B正确;经图甲中N过程形成的细胞③是浆细胞,细胞膜上缺少抗原S蛋白的受体,细胞⑦是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膜上有该受体,C错误;乙图表示抗体效价与基因疫苗剂量之间的关系,自变量为基因疫苗剂量,对照组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故对照组应是用空基因载体作对照组,D正确。
    复杂情境
    4.mRNA疫苗(2022天津南开一模,13)目前研制的新冠疫苗有多种,其中mRNA疫苗备受关注。研究发现纳米脂质颗粒(LNP)能使mRNA疫苗在体内以非侵入性的方式进行靶向递送。mRNA疫苗经胞外递送到胞内后可能面临内体逃逸和胞内免疫两个难点,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封装在LNP中的编码新冠病毒抗原蛋白的mRNA疫苗以   的方式进入靶细胞,形成内体小泡,这一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     (结构特点)。 
    (2)mRNA需要从内体小泡逃逸后,才能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翻译出    ,并经     (细胞器)分泌到细胞外,产生相应的        激活宿主的免疫应答,从而获得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 
    (3)若内体小泡内的mRNA未实现逃逸,则会被       识别,使该外来mRNA降解;若逃逸成功也需逃避    的识别,以免被降解。 
    答案 (1)胞吞 流动性 (2)抗原蛋白 内质网、高尔基体 抗体和记忆(B)细胞 (3)TLR3和TLR7/8 NLRs
    解析 (1)结合题图可知,mRNA疫苗以胞吞的方式进入靶细胞,这一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生物膜)的结构特点为具有一定的流动性。(2)由图可知,mRNA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翻译出抗原蛋白;内质网、高尔基体参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分拣及运输工作,则抗原蛋白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分泌到细胞外,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3)结合图示可知,若内体小泡内的mRNA未实现逃逸,则会被TLR3 和 TLR7/8识别,促使其降解;若mRNA逃逸成功也需逃避NLRs的识别,以免被降解。
    复杂陌生情境
    5.免疫抑制细胞(2022天津一中四月考,6)研究发现,肿瘤内有一种免疫抑制细胞——CD45+EPCs细胞,其可通过产生活性氧(ROS)来抑制某种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导致肿瘤患者抗病毒、抗细菌以及抗肿瘤的免疫应答功能下降。研究者用健康小鼠和荷瘤小鼠(被移植了肿瘤的小鼠)进行了相关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推测荷瘤小鼠的 CD45+EPCs 细胞分泌 ROS 的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小鼠的
    B.抑制 ROS 的分泌,能增强 CD45+EPCs 细胞抑制机体 T 细胞免疫应答的能力
    C.若清除CD45+EPCs细胞,荷瘤小鼠可能恢复清除肿瘤细胞及外来病原体的能力
    D.与荷瘤小鼠相比,健康小鼠可通过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清除已经衰老或损伤的细胞
    答案 C 题意显示,肿瘤内的CD45+EPCs细胞可通过产生ROS来抑制某种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则推测荷瘤小鼠的CD45+EPCs细胞分泌ROS的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小鼠的,A错误;CD45+EPCs细胞可通过产生ROS来抑制某种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从而导致肿瘤患者抗病毒、抗细菌以及抗肿瘤的功能下降,因此,如果抑制ROS的分泌,将会使CD45+EPCs细胞抑制机体T细胞免疫应答的能力下降,B错误;若清除CD45+EPCs细胞,则其无法产生活性氧(ROS),荷瘤小鼠可能恢复清除肿瘤细胞及外来病原体的能力,C正确;机体清除已经衰老或损伤的细胞是免疫系统的免疫自稳功能,D错误。

    专题19 免疫调节 F组
    情境应用
    简单情境
                         
    1.天然免疫细胞(2022 T8联考二模,13)自然杀伤细胞是一类天然免疫细胞,其不需要抗原的预先刺激,直接通过细胞毒性和释放细胞因子等方式来抵抗病原体或裂解肿瘤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自然杀伤细胞具有免疫监视功能
    B.自然杀伤细胞在第二道防线起作用
    C.自然杀伤细胞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
    D.自然杀伤细胞是一种细胞毒性T细胞
    答案 D 自然杀伤细胞可裂解肿瘤细胞,预防肿瘤发生,因此具有免疫监视功能,A正确;自然杀伤细胞不需要抗原的预先刺激,为非特异性免疫,属于第二道防线,B正确;自然杀伤细胞属于免疫细胞,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形成,C正确;自然杀伤细胞参与的是非特异性免疫,细胞毒性T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且需抗原刺激,D错误。
    2.德尔塔病毒(2022辽宁模拟预测卷,10)2021年,世卫组织首席科学家苏米娅·斯瓦米纳坦表示,新冠病毒出现了新的变异毒株——德尔塔毒株,该毒株的传染性更强。如图是德尔塔病毒入侵人体后,T细胞参与的部分免疫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甲为B细胞,一旦受物质X的刺激即可增殖分化
    B.该毒株侵入人体后,首先会诱发机体发生图示免疫反应
    C.该毒株侵入人体会促使细胞毒性T细胞的基因选择性表达
    D.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不受基因控制
    答案 C 细胞甲可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故甲为抗原呈递细胞,A错误;图为细胞免疫,病毒毒株侵入人体后,首先会诱发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体液免疫,B错误;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过程中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正确;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D错误。
    3.脑—脾神经轴(2022河北石家庄二模,8)如图表示人体内“脑—脾神经轴”的调节机制。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脑—脾神经轴”调节机制能对体液免疫发挥作用
    B.若B淋巴细胞中乙酰胆碱受体基因表达量下降,可影响抗体生成
    C.乙酰胆碱在该调节过程中作为神经递质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
    D.适度压力刺激使脑—脾神经兴奋性提高,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
    答案 C 图中,脑神经元释放信号作用于脾神经,使其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与T淋巴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可促进接受抗原刺激的T淋巴细胞释放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与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可促进其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B细胞乙酰胆碱受体基因表达量会影响抗体生成,A、B正确;T淋巴细胞释放的乙酰胆碱是细胞因子,C错误;适度压力刺激通过“脑—脾神经轴”促进浆细胞产生抗体,增强机体免疫力,D正确。
    4.mRNA疫苗的作用机制(2022湖南雅礼中学一模,15)(多选)新冠病毒mRNA疫苗是一种新型核酸疫苗,接种该疫苗后,脂质纳米颗粒包裹的编码新冠病毒S蛋白的mRNA进入细胞内,最终激活免疫反应。如图为mRNA疫苗作用的部分机制。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冠病毒mRNA疫苗进入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B.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Ⅰ、Ⅱ、Ⅲ、Ⅳ
    C.注射新冠病毒mRNA疫苗能起到预防作用是因为体内产生了Ⅳ和Ⅴ
    D.新冠病毒mRNA疫苗对所有变异的新冠病毒一定有效
    答案 AC 图中,包裹在脂质纳米颗粒中的mRNA疫苗以胞吞方式进入细胞,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辅助性T细胞(Ⅰ)、B细胞(Ⅱ)、记忆细胞(Ⅳ),浆细胞(Ⅲ)不能识别抗原,抗体(Ⅴ)可特异性识别抗原,但不是细胞,B错误;注射新冠病毒mRNA疫苗之所以能起到预防作用是因为注射mRNA疫苗后合成的抗原使体内产生了抗体(Ⅴ)和记忆细胞(Ⅳ),C正确;新冠病毒为RNA病毒,易突变,新冠病毒mRNA疫苗对变异的新冠病毒不一定有效,D错误。
    5.RNA疫苗(2022北京朝阳一模,9)RNA疫苗进入人体细胞后,指导合成的抗原蛋白既可激活T细胞也可激活B细胞,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进入细胞的RNA与核糖体结合指导抗原蛋白合成
    B.B细胞仅需要辅助性T细胞呈递信号即可激活
    C.细胞毒性T细胞可通过增殖分化产生记忆T细胞
    D.注射特定RNA疫苗仅对相应疾病起到预防作用
    答案 B RNA疫苗进入人体细胞后可与核糖体结合翻译出抗原蛋白,A正确;B细胞的活化需要抗原和辅助性T细胞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之结合的两个信号刺激,还需要细胞因子的促进作用,B错误;细胞毒性T细胞可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C正确;一种疫苗仅对相应疾病起到预防作用,D正确。
    知识拓展 核酸疫苗
      核酸疫苗是将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外源基因(DNA或RNA)导入动物体细胞内,并通过宿主细胞的表达系统合成抗原蛋白,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复杂情境
    6.新冠疫苗(2022 T8联考二模,20)中国国药集团生产的新冠灭活疫苗是通过先培养出新型冠状病毒,然后通过加热或者加入化学试剂的方法,将其灭活后制成的疫苗。美国辉瑞公司生产的新冠RNA疫苗是先人工合成含有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mRNA,然后注入人体,通过在mRNA外包裹的脂质纳米颗粒进入细胞直接进行翻译,形成相应的抗原蛋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灭活疫苗对于生产的安全要求低于RNA疫苗
    B.灭活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种类多于RNA疫苗
    C.RNA疫苗可以遗传给下一代,而灭活疫苗不能
    D.灭活疫苗和RNA疫苗进入机体后,都可直接发挥抗原刺激作用
    答案 B 制取新冠灭活疫苗时,需先培养出新型冠状病毒,再将其灭活后制成,病毒培养过程中有造成传播的可能性,而RNA疫苗生产过程中没有活病毒存在,所以灭活疫苗对于生产的安全要求高于RNA疫苗,A错误;RNA疫苗通过在mRNA外包裹的脂质纳米颗粒进入细胞直接进行翻译,形成相应的抗原蛋白,物质种类单一,而灭活疫苗所含成分较为复杂,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种类较多,B正确;新冠RNA疫苗中只含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mRNA,不能复制,不会遗传给下一代,C错误;注入机体后,RNA疫苗要先翻译出相应的抗原蛋白从而发挥作用,不能直接作为抗原发挥刺激作用,D错误。
    7.艾滋病(2022辽宁六校协作体二模,22)艾滋病(AIDS)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其病原体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如图表示HIV侵染宿主细胞及其增殖过程,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HIV能识别   淋巴细胞表面的CD4受体,HIV侵入人体后,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成能分泌抗体的   ,最终使HIV数量下降。 
    (2)图中②~⑥代表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其中②、③过程分别需要    酶和    酶参与。 
    (3)艾滋病患者通常会患多种恶性肿瘤,最终导致死亡,这一结果体现了HIV能够破坏免疫系统的    功能。 
    (4)为预防艾滋病,科学家曾给小鼠注射艾滋病疫苗(减毒HIV+生理盐水),并且实验取得成功。若要检测该疫苗对小鼠的作用效果,请写出实验思路:                        。但该疫苗并不能应用于人体,从研究数据看,疫苗的预防效果不太令人满意,这可能与HIV容易突变有关。目前科学家用CD4受体修饰的人体成熟红细胞制成“陷阱细胞”研究艾滋病的治疗方案,请简要说明其机理:                        。 
    答案 (1)T 浆细胞 (2)逆转录 DNA聚合 (3)免疫监视 (4)选取体重、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若干,均分为两组,第1组注射适量该疫苗,第2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一定时间后,给两组小鼠注射适量且等量的HIV,检测两组小鼠体内相应抗体的水平 用CD4受体修饰的人体成熟红细胞制成“陷阱细胞”,可以“引诱”HIV识别、入侵,因为人体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及细胞器,所以HIV不能在“陷阱细胞”内增殖,最后随成熟红细胞的凋亡而被清除
    解析 (1)图示过程①中,HIV通过识别CD4受体而入侵T淋巴细胞。进入机体的HIV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出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最终使HIV数量下降。(2)图中②~⑥代表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②为逆转录过程,③为DNA复制的过程,两过程分别需要逆转录酶、DNA聚合酶参与。(3)艾滋病患者通常会患多种恶性肿瘤而死亡,这一结果体现了HIV能够破坏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4)若要检测该疫苗对小鼠的作用效果,可将若干体重、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分为两组,第1组注射适量该疫苗,第2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一定时间后,给两组小鼠注射适量且等量的HIV,检测两组小鼠体内相应抗体的水平。HIV通过CD4受体入侵细胞,人体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及细胞器,用CD4受体修饰的人体成熟红细胞制成“陷阱细胞”可使HIV无法增殖,最终随成熟红细胞的凋亡而被清除。
    8.褪黑素影响免疫排斥机理(2022福建八地市二模,18)免疫排斥是器官移植技术面临的重大难题,其部分机制如图所示。脑部分泌的褪黑素具有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为探究褪黑素影响免疫排斥的机理,我国科研人员以移植心脏后的大鼠为材料开展相关实验,部分数据如表所示。

    图 外源器官引起免疫排斥的部分过程
    注:IL-2是一种细胞因子;IL-2R是位于T细胞细胞膜表面的IL-2受体。
    移植心脏后的大鼠部分生理指标


    对照组
    实验组
    血液中IL-2平均含量(ng/mL)
    22.00
    13.09
    移植后存活平均天数(d)
    6.17
    11.83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外源器官相当于   ,其引起的免疫排斥属于   (非特异性/特异性)免疫。 
    (2)实验组的处理是对大鼠灌胃适量褪黑素,对照组的处理是       。表中数据表明,褪黑素可能是抑制了图中    (填图中序号)过程,从而降低了对外源心脏的免疫排斥。为确定褪黑素对②过程是否有影响,实验中还应增加检测       。 
    (3)CD8+细胞是一种能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T细胞。有人推测褪黑素通过抑制CD8+细胞的形成进而降低免疫排斥反应。请以移植心脏后的大鼠为材料,设计实验以验证该推测。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答案 (1)抗原 特异性 (2)灌胃等量生理盐水 ① 细胞膜上IL-2R的含量 (3)实验思路:将移植心脏后的大鼠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灌胃适量褪黑素,B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大鼠CD8+细胞数量和存活天数。预期结果:A组大鼠CD8+细胞平均数量少于B组的,存活平均天数多于B组的。
    解析 (1)移植到人体内的外源器官相当于抗原,外源器官会引起细胞免疫(特异性免疫)。(2)实验目的是探究褪黑素影响免疫排斥的机理,故实验的自变量是褪黑素的有无,因变量是血液中IL-2平均含量及移植心脏后大鼠存活的平均天数。实验组大鼠灌胃适量褪黑素,对照组大鼠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实验结果显示,存活天数长的实验组血液中IL-2平均含量低于对照组,因此可推测褪黑素抑制了过程①T细胞合成、分泌IL-2。过程②表示T细胞合成IL-2R,IL-2R可与IL-2特异性结合,促进T细胞增殖、分化,攻击外源器官,所以要确定褪黑素对②过程是否有影响,实验中还应增加检测细胞膜上IL-2R的含量。(3)探究褪黑素是否抑制CD8+细胞的形成,实验自变量为褪黑素的有无,因变量是移植心脏后大鼠CD8+细胞数量和存活的平均天数。可取若干生理状态相同的、移植心脏后的大鼠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大鼠灌胃适量的褪黑素、B组大鼠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相同且适宜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后,检测A、B两组大鼠的CD8+细胞数量和存活的天数。预期结果为A组大鼠CD8+细胞平均数量少于B组的,存活平均天数多于B组的。



    专题19 免疫调节 G组
    情境应用
    简单情境
                                
    1.艾滋病与HIV(2022浙江宁波二模,5)艾滋病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严重疾病之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艾滋病病毒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为AIDS
    B.艾滋病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只攻击辅助性T细胞
    C.艾滋病病毒不仅可以通过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也可通过昆虫传播
    D.艾滋病患者保卫自身免受许多致命的感染和恶性疾病侵袭的能力下降
    答案 D  艾滋病病毒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为HIV,A错误;艾滋病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主要攻击辅助性T细胞,B错误;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但不能经昆虫传播,C错误;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严重衰退,其保卫自身免受许多致命的感染和恶性疾病侵袭的能力下降,D正确。
    2.新冠疫苗与中和抗体(2022浙南名校联考,10)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利用包膜上的刺突蛋白(S蛋白)与宿主细胞的受体结合,完成侵染。科学家在研制新冠疫苗的同时,也研发了“中和抗体”,能抢先与病毒包膜上的刺突蛋白结合,阻断病毒侵染宿主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新冠疫苗可能引发机体主动免疫产生“中和抗体”
    B.新冠病毒变异株的产生可能导致该“中和抗体”失效
    C.“中和抗体”作用后,机体通过细胞免疫将病毒彻底消灭
    D.“中和抗体”起效快、亲和力高,适用于老人和小孩
    答案 C  接种新冠疫苗可引发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产生相应抗体,属于主动免疫,A正确;特定抗体与特定抗原结合发挥作用,若新冠病毒产生变异株,原有的“中和抗体”可能失效,B正确;“中和抗体”作用后,机体可通过吞噬细胞的吞噬将病毒清除,C错误;“中和抗体”起效快、亲和力高,适用于老人和小孩等免疫力偏弱个体,D正确。
    易错提醒 细胞免疫可作用于被病毒侵染的体细胞,当体细胞裂解后,释放出的病毒还是要通过抗体和吞噬细胞的吞噬等来作用和清除。
    3.狂犬病防治(2021浙江宁波二模,21)人被流浪狗咬伤后,需要处理伤口,并注射狂犬病疫苗和抗狂犬病血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狂犬病病毒侵染前,人体内已存在能与该病毒抗原相结合的淋巴细胞
    B.注射狂犬病疫苗是为了使受伤者体内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
    C.抗狂犬病血清中含有抗狂犬病病毒的抗体,能作用于细胞内外的抗原
    D.注射疫苗与注射血清相比,注射疫苗后抗体在体内存续的时间更长
    答案 C 狂犬病病毒侵染前,人体内已经存在能与之特异性结合的淋巴细胞,A正确;注射抗狂犬病血清的同时注射狂犬病疫苗是为了使受伤者体内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加强免疫防御功能,B正确;抗狂犬病病毒的抗体只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C错误;注射疫苗后抗体在体内存续的时间比注射血清的更长,D正确。
    复杂情境
    4.HIV入侵机理(2022浙江绍兴二模,17) HIV侵入人体后能够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CD4受体,然后将病毒的RNA、核心蛋白质和逆转录酶等注入辅助性T细胞。RNA经过逆转录后整合到辅助性T细胞的DNA中形成前病毒,适当的条件会使前病毒复制出新的HIV。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RNA以CD4受体蛋白作为载体,通过主动转运(运输)进入细胞
    B.将HIV的RNA直接注射到辅助性T细胞内,也会产生新的HIV
    C.用35S标记的HIV感染辅助性T细胞,细胞内不能检测到放射性
    D.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敲除CD4受体蛋白基因可以避免HIV的感染
    答案 D  HIV以CD4受体蛋白作为受体,通过膜融合的方式将病毒的RNA、核心蛋白质和逆转录酶等注入细胞,A错误;将HIV的RNA直接注射到辅助性T细胞内,由于缺少逆转录酶等物质,不会产生新的HIV,B错误;用35S标记的HIV感染辅助性T细胞,相应的逆转录酶等蛋白质带有放射性标记,则在细胞内能检测到放射性,C错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敲除CD4受体蛋白基因后,人体细胞就不能合成CD4受体,HIV不能识别入侵人体细胞,D正确。
    易错提醒 HIV的RNA、核心蛋白质和逆转录酶等属于生物大分子,不能通过主动转运(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
    5.制备单克隆抗体(2022浙江杭州二模,20)为了研究治疗A型流感病毒感染引发肺部炎性损伤的方法,科研人员以免疫小鼠的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为材料,制备了抗PA-X蛋白(PA-X蛋白是A型流感病毒复制时需要的一种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制备过程需要用到细胞融合、克隆培养法等技术
    B.细胞培养液中可加入血清等物质促进细胞克隆
    C.制备过程中几次筛选都只获得产生目标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D.制备过程可用胰蛋白酶处理使杂交瘤细胞脱落,随后稀释
    答案 C  制备单克隆抗体需要将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成杂交瘤细胞并对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培养,A正确;添加血清等物质可提高细胞克隆的形成率,B正确;制备过程中第一次筛选获得的杂交瘤细胞存在多种类型,可产生不同抗体,后续的抗体检验是为了获得能高效产生目标抗体的杂交瘤细胞,C错误;用胰蛋白酶处理可使贴壁的细胞脱落,D正确。


    相关试卷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内环境稳态与免疫调节作业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内环境稳态与免疫调节作业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目前有两种针对新冠病毒的疫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免疫调节作业 (广东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免疫调节作业 (广东版)含答案,共36页。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免疫调节作业(广东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免疫调节作业(广东版)含答案,共36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