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九年级下册欣赏说唱音乐 粤曲 荔枝颂教学设计
展开欣赏《荔枝颂》
教学目标
欣赏《荔枝颂》,初步了解音乐特点。
重难点:初步了解粤曲的音乐特点。
一、师生在《荔枝颂》前奏音乐中进场。
1、视频欣赏用广州方言朗诵歌词然后哼唱旋律。体验音乐与方言的密切关系。
2、介绍粤曲广东粤曲清新柔丽是中国曲艺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它用广州方言演唱流行于广东、广西、香港、澳门等广州方言区域并流传到东南亚、北美等粤籍华侨及华人聚居的地区。粤曲源自粤剧清唱。约于清道光年间有以清唱粤剧为业的八音班他们
用粤剧的剧本用粤剧的曲调用粤剧的“戏棚官话”分脚色演唱。以后又出现了穿街过巷
卖唱的女盲艺人被人们称作“瞽姬”、“师娘”。她们每人都要掌握不同脚色的唱腔一人演唱多个脚色较之“八音班”在歌唱技艺方面有了新的发展。这种演唱盛行了60多年在粤曲史上称为“师娘时期”。她们主要演唱的曲目有《百里奚会妻》、《黛玉葬花》、《弃楚归汉》等“八大名曲”。民国以后在茶楼歌台上逐渐出现了明目女子演唱粤曲人们呼她们为“女伶”。她们改“戏棚官话”为广州方言改假嗓为真嗓并划分为大喉、平喉(此为男角专用腔)、子喉(为女角专用腔)3种唱法粤曲进入了鼎盛时期史称“女伶时期”。出示红线女的艺术影像
二、活动导入简单介绍著名粤曲演唱家红线女。
教师粤剧旦角。原名邝健廉。广东省开平县人。十三岁从舅母何芙莲学戏初以小燕
红艺名登台。1942年参加马师曾剧团在两广内地演出逐渐成名。后演出范围扩大到香
港澳门以及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一带。曾在香港组织真善美剧团。红线女在
艺术上继承粤剧传统唱腔又吸收其他剧种乃至曲艺西洋声乐的演唱技巧形成独树一帜的“女腔”。其唱腔声圆腔满贯注始终故有“龙头凤尾” 之称是当代粤剧舞台上流传最广的唱腔流派。1957年参加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获古典音乐比赛金质奖章曾多次出国访问演出。
1、放影碟让学生欣赏第一遍听听是用什么方言演唱
2、欣赏第二遍分辨粤曲与歌曲的不同点
教学提示老师可让学生自由表达也可通过范唱使学生知道粤曲的演唱特点如
音高、音长说的跟唱的有些相同。
3、感受粤曲的艺术形象和动作如兰花指、走台步
教师:”你们在电视上看戏时看到演员唱戏的时候有些什么动作是你最喜欢的呢?
学生自由表达.让我们也来当个戏曲演员吧
教学提示提供学生尝试的机会从活动中感受和掌握粤曲的基本动作兰花指和台步。
①体验台步的走法。
下面我们一起来试试戏曲演员的台步是怎样走的看看台步与我们平时走路有什么不
同先让学生随音乐尝试走台步.教师仔细观察。
老师表演台步动作要领,脚跟轻轻着地、步伐小、速度可快可慢可由慢到快也可由
快到慢。
师生一起走台步。
②体验兰花指的动作。
③学生听音乐自由创编动作表演。
④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欣赏一遍。
教师大家一定吃过荔枝吧荔枝是咱们广东著名的特产是水果之王很多北方来的
客人回家的时候都要带上几筐广东的荔枝回去给他的亲朋好友们尝一尝。请同学们说说
知道的荔枝的品种
教学提示引导学生在不同方位尝试“卖荔枝”一句的唱腔用叫卖的动作调动
⑤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情绪体验粤曲的韵味和卖荔枝的喜悦心情。
活动结束师生共同在荔枝园里随粤曲的韵律自由创编卖荔枝的动作。
小结:
近百年来粤曲紧跟时代而发展,它善于吸收,能够兼融并蓄不断丰富,不断创新拓宽了唱腔音乐,如将粤剧的“梆、簧”广东的曲艺龙舟、南音、粤讴、木鱼歌乃至广东音乐(包括杂曲小调或器乐曲)均拿来填词演唱。伴奏除高胡、扬琴为主奏乐器外,还加入了萨克管、小提琴、电子琴等等。粤曲脱胎于粤剧它和粤剧在唱腔音乐方面长期存在着互相吸收、互相融化、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粤曲和粤剧至今仍基本唱着相同的腔调。
音乐八年级上册★广东音乐《赛龙夺锦》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音乐八年级上册★广东音乐《赛龙夺锦》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分析,教学准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音乐花城版八年级上册广东 歌曲《渔歌》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音乐花城版八年级上册广东 歌曲《渔歌》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能力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花城版七年级上册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花城版七年级上册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组织教学 情景导入,赏析歌曲《我和我的祖国》,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