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讲 溶解度-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讲义+练习(人教版)
展开第八讲 溶解度
【学习目标】
1.掌握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等概念及相互关系;掌握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
2.认识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要点梳理】
要点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大多数情况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存在以下转化关系(溶质为固体):
4.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一般说来,可以向原溶液中再加入少量原溶质,如果溶解的量不再增大则说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如果溶解的量还能增大则说明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重点诠释
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概念的理解
(1)首先要明确“一定条件”、“一定量的溶剂”。在某一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里,对某种固态溶质来说饱和了,但若改变温度或改变溶剂的量,就可能使溶液不饱和了。如室温下,100 g水中溶解31.6 g KNO3达到饱和,若升高温度或增大溶剂(水)量,原来饱和溶液就变为不饱和溶液。所以溶液饱和与否,首先必须明确“一定条件”和“一定量的溶剂”。
(2)必须明确是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如: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溶解食盐的溶液,可能还能继续溶解蔗糖,此时的溶液对于食盐来说是饱和溶液,但是对于蔗搪来说就是不饱和溶液。
2.由于Ca(OH)2的溶解度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将Ca(OH)2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应该是升高温度;将熟石灰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应该是降低温度。
要点二、溶解度、溶解度曲线
1.固体的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如果不说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2.正确理解固体的溶解度概念需要抓住四个因素:
(1)一定温度。同一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对应的溶解度是不同的,因此必须指明温度。
(2)100g溶剂。此处100 g是指溶剂质量,不能误认为溶液质量。
(3)饱和状态。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g溶剂里所溶解的最大质量为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4)单位:g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1)溶质、溶剂的性质;(2)温度。
4.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20℃溶解度/g
>10
10~1
1~0.01
<0.01
物质的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实例
NaCl
KClO3
Ca(OH)2
CaCO3
5.溶解度曲线:
(1)当溶质一定、溶剂一定时.固态物质的溶解度主要受温度的影响,也就是说,固态物质的溶解度是温度的函数。这种函数关系既可用表格法表示,也可以用图像法(溶解度曲线)来表示。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得到物质溶解度随着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2)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规律
①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KNO3)
②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
③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Ca(OH)2)
(3)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
①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也可以查出该物质已知溶解度所对应的温度。曲线上的点即该物质对应温度时的溶解度,按其数据配成的溶液正好为饱和溶液;若按曲线下面的任何一点的数据所配溶液,均为该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如按曲线上面任何一点所表示的数据配制溶液,溶液中均含有未溶解的晶体,所配溶液为饱和溶液。
②固体物质的溶解曲线主要有三种情况:
“陡升型”,该类物质(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
“缓升型”,这类物质(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明显;
“下降型”,它(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③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借助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比较相同温度下各物质溶解的大小。
④几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对应温度下几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6.气体的溶解度:
(1)气体的溶解度是指该种气体在一定压强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气体的体积要换算成标准状况时的体积)。
(2)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内因:气体和水本身的性质。
外因:①温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②压强: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7.结晶: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
(1)结晶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蒸发溶剂,如将氯化钠溶液蒸发水分,就可以析出氯化钠晶体。二是改变饱和溶液温度,如将硝酸钾溶液降温,也可以析出硝酸钾晶体。
(2)海水晒盐:利用蒸发溶剂结晶的方法可以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其过程是:先将海水引入蒸发池,经风吹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再导入结晶池,继续风吹日晒就逐渐析出食盐来。海水晒盐是靠蒸发水分,海水进入贮水池,各成分基本不变,但在蒸发池中,随着水分的不断蒸发,溶剂不断减少,但溶质氯化钠的质量不变,只是浓度变大;达到饱和后继续蒸发,溶液中会析出氯化钠晶体,将晶体分离出去后剩下的溶液称为母液,它仍然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利用其可生产出多种化工产品,因此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重点诠释
1.温度是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唯一外界因素,振荡、搅拌只能加快固体物质的溶解速率,而不能改变固体的溶解度。
2.溶解度曲线既能定性地反映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而变化的趋势,也能表示某固态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还能用于比较同一温度不同溶质的溶解度的大小。比较溶解度大小必须指明温度,否则无法比较。
3.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温度一定,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压强一定,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重点实验
要点三、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1)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100%
(2)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100g+溶解度)×100%
2.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蔗糖溶液:
(1)实验用品: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10mL、100mL)蔗糖。
(2)实验步骤:
①计算: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蔗糖溶液所需要的溶质质量为50g×5%=2.5g,水的质量为50g-2.5g=47.5g。
②称量(量取):用托盘天平称量2.5g蔗糖倒入烧杯中,把水的密度近似地看作1g/cm3,用量筒量取47.5mL水。(思考:为什么不选用10mL的量筒呢?如果选用10mL的量筒,需要量取5次才能量取到所需的水,这样将会导致误差偏大。)
③溶解:把量好的水倒入盛有蔗糖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加速蔗糖的溶解。
④贮存: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放到试剂柜中。
重点诠释
1.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是溶质质量占溶液质量的百分比,而不是体积关系。
2.溶质的质量分数数学表示式中,溶质的质量是指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3.称量蔗糖时,要注意左物右码,规范使用托盘天平。如果砝码跟蔗糖左右颠倒(1g以下用游码),所配溶液就会变稀;量取水时,使用量筒要规范,读数要正确。如果俯视读数,所配溶液就会变浓。
要点四、溶液的稀释、浓缩
1.关于溶液稀释的计算:
(1)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2)若设浓溶液质量为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加水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稀溶液B g,则
A g×a%=Bg×b%(其中B=A+m水)
2.关于溶液浓缩(无溶质析出)的计算:
(1)向原溶液中添加溶质:溶液增加溶质前后,溶剂的质量不变。增加溶质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加的溶质的质量,而溶液的质量=原溶液的质量+增加的溶质的质量。若设原溶液质量为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加溶质Bg后变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溶液,则
Ag×a%+Bg=(A g+Bg)×b%。
(2)将原溶液蒸发掉部分溶剂:溶液蒸发溶剂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若设原溶液质量为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蒸发Bg水后变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溶液,则
Ag×a%=(Ag一Bg)×b%。
(3)与浓溶液混合:混合后溶液的总质量等于两混合溶液的质量之和,混合后溶液中溶质质量等于两混合溶液的溶质质量之和。若设原溶液质量为 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浓溶液质量为B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两溶液混合后得到溶质的质量分数为c%的溶液,则
Ag×a%+B g× b%=(Ag+Bg)×c%。
重点诠释
1.关于溶液稀释的计算一定要抓住: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然后根据所给信息列方程求解。
2.关于溶液浓缩(无溶质析出)的计算,要根据浓缩的具体类型来具体分析找出等量关系来解决。
【典型例题】
例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浓度相同
B. 保持20℃,蒸发溶剂可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 30℃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80g
D. 10℃时,将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3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增大
【答案】D
详解:温度升高,甲乙溶解度都上升,但并未有溶质的加入。故甲乙的质量分数不变,D不正确。
例2.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t2℃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是______g。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________(填写物质序号)。
(4)在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__。
【答案】(1)t1℃时a和c的溶解度均为20g
(2)75 (3)cba (4)a c
详解:(2)t2℃时a物质溶解度为50g,说明此时100g水能溶解50g的a物质,所以50g水只能溶解25g的a;故溶液质量为25g+50g=75g
(4)在t2℃降温至t1℃,a溶解度下降最大,故析出晶体最多。c的溶解度上升,但未有物质c加入,故c溶液质量分数不变,即在原来的点上,而a降至p点,比c点高,故c最小。
【变式】如图为甲、乙两种盐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不相等
B. 将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或降温的方法
C. 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15%
D. t2℃时,将30克乙物质放入10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30克
【答案】B
详解:A未规定温度,错。
C选项t1℃时两者溶解度为15g,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为15g/(15g+100g)
D t2℃,乙的溶解度小于30g,故溶液的质量小于130g
例3.双氧水(H2O2)既是工业上的重要的绿色氧化剂,又是常用的医药消毒剂。小明从试剂商店购得一瓶质量分数为30%的双氧水,用于制取氧气。若要配制5%的双氧水600g,需要30%的双氧水的质量为___________。需加水的体积是___________。
【答案】100g 500mL
详解:30%×X=5%×600g,解得X=100g;m(水)=600g-100g=500g,所以V=500ml
例4.小明利用家庭小实验粗略测定食醋中醋酸的质量分数。方法是:用注射器吸取20mL食醋,逐滴加入到5.3g 10%的碳酸钠溶液中,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此时注射器中剩余的食醋为8mL。请计算食醋中醋酸的质量分数。(已知食醋的密度近似为1g/cm3,Na2CO3+2CH3COOH=2CH3COONa+H2O+CO2↑)
【答案】答:食醋中醋酸的质量分数为5%。
详解:设质量分数为X
Na2CO3+2CH3COOH=2CH3COONa+H2O+CO2↑
106 2×60
5.3g×10% (20g-8g)×X
列比例式求得X=5%
【变式1】现欲将粗盐提纯,并用制得的精盐配制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粗盐溶解时,可边加粗盐边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
B.过滤滤液时,可以直接把溶有粗盐的液体直接倒入漏斗
C.配制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溶解、装液等步骤
D.配制溶液时必备的仪器有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等
【答案】B
详解:过滤操作需要用玻璃棒引流。故B不正确。
【变式2】四川汶川抗震救灾期间,为了防止灾后疫情的发生,每天需要喷洒大量的消毒液。
(1)800Kg 质量分数为0.5% 的过氧乙酸消毒液中,过氧乙酸的质量为__________kg。
(2)要配制 800Kg 质量分数为0.5% 的过氧乙酸消毒液,需要质量分数为16% 的过氧乙酸溶液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详解(1)800kg ×0.5%=4kg
(2)需要质量分数为16%的过氧乙酸溶液的质量是25kg。
800kg×0.5%=X×16%
解得X=25kg
【变式3】过氧化氢溶液长期保存会自然分解,使得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小军从家中拿来一瓶久置的医用过氧化氢溶液,和同学们一起测定溶质质量分数。他们取出该溶液51g,加入适量二氧化锰,生成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求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
(2)计算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0.48g (2)答: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
详解:(1)由图得
MnO2
(2)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2H2O2 = 2H2O+O2 ↑
2×34 32
51g×X 0.48g列比求得X=2%
第八讲 溶解度·练习
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①碘酒中的溶质是酒精;②改变条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相互转化;③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④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C
详解:碘酒中的溶质是碘单质,故①错;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不大,故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也不是很大,故不是浓溶液。③错
2.小红同学在一定温度下进行KNO3的溶解实验,实验数据如下:
根据上述实验数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80g÷100g×100%
B.实验2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C.实验4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实验3大
D.该温度下,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10g÷210g×100%
【答案】D
详解:实验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80g÷(100g+80g)×100%故A错;结合实验三可以看出100g的水可以溶解110g的硝酸钾,故实验2的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故B错实验3与实验4,溶质的质量都为110g,溶液的质量相同,故溶液的质量分数液相同。故C错。
3.对“2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31.6g”这句话解释正确的是( )
A.20℃时,100g硝酸钾溶液中含有31.6g硝酸钾
B.在100g水中溶解31.6g硝酸钾就达到饱和状态
C.20℃时,100g水中溶解31.6g硝酸钾就达到饱和状态
D.20℃时,31.6g硝酸钾被131.6g水溶解就达到饱和状态
【答案】C
详解:根据溶解度的定义,指再某一个温度下100g的溶剂能溶解多少的溶质。故“2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31.6g”这句话对应的是20℃时,100g水中溶解31.6g硝酸钾就达到饱和状态,故选C
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在100g水中溶解了30g氯化钠,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0g
B.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C.在20℃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若恢复到原温度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D.饱和硝酸钠溶液一定比不饱和硝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答案】B
详解:20℃时,在100g水中溶解了30g氯化钠,并为说明此时是否为饱和溶液,故不能判断溶解度,A错误;在20℃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由于生石灰会与水反应,消耗了水,故有晶体析出,故溶液的质量减少,故C错,饱和硝酸钠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硝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原因没有具体的数据对比,没有可比性。故D错。
5.取70g某温度下的氯化钾饱和溶液,将其恒温蒸发10g水,析出4g氯化钾固体,则剩余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为( )
A.16g B.20g C.40g D.56g
【答案】A
详解:原来为饱和溶液,故蒸发后液为饱和溶液,因为温度不变,故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变。则有:4g÷(4g+10g)=X÷(70g-4g-10g);解得X=16g,选A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无色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溶质的溶解度
C.将10%的氯化钠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仍为10%
D.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答案】C
详解:水为无色透明液体,但不是溶液A错,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溶质的溶解速度,与溶解度无关,故B错;没有说明是外界条件,故无法比较,D错。
7.20℃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各40 g,分别加入到四个各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其溶解情况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
8.4
4
0
18.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得四杯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 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C. 20℃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丁>甲>乙>丙
D. 四杯溶液中各加入20℃的100 g水后,溶液质量相等,且均为不饱和溶液
【答案】D
详解:丙剩余固体为0,故丙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故A错;丁溶解的固体最少,故质量分数最小,故B错;溶解度的关系为丁大于乙大于甲大于丁。故D错
8.下表是固体甲和乙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100
甲溶解度/克
0.73
0.165
0.121
0.076
乙溶解度/克
13.3
31.6
63.9
246
A.20℃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会变为不饱和溶液
B.10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会析出晶体,但溶液仍饱和
C.20℃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20℃时,100克乙物质加入10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50%
【答案】B
详解:甲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再下降,故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仍然为饱和溶液,A错;同温度下,甲乙都为不饱和溶液,则甲的质量分数可以大于乙的质量分数,故C错;20度时乙的溶解度为31.6g故质量分数为31.6g÷131.6g=24.0%故D错,选B
9.有4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钙溶液,若将其质量分数增加到10%,应采用的方法是( )
A.把溶剂蒸发掉一半 B.加入40g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钙溶液
C.把溶剂蒸发掉20g D.加入2g氯化钙固体
【答案】C
详解:40g×5%=10%×X;解得X=20g,即最后溶液的质量为20g,故因将溶剂蒸发掉20g选C
二、填空题
10.如图所示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_______;
(2)t1℃时,A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____ B物质的溶解度(填“>”、“=”或“<”);t2℃时,把80g B物质放入100g 水中,充分搅拌,得到溶液的质量________g。
【答案】(1)A (2) = 160g
详解:(1)A的变化趋势更大,故A
(2)t1℃时,两者的溶解度曲线,正好为交叉点,故溶解度相等。t2℃时,B的溶解度由图得60g,故溶液的质量为100+60=160g
11.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升高温度,可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②50℃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③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④要使乙从其浓溶液中析出,可冷却乙的热浓溶液
【答案】①②④
详解:①升高温度,甲的溶解度上升,甲的不饱和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故错;②50℃时,甲的溶解度为40g,甲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g÷140g=28.6%,故错;④乙的溶解度变化是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下降,故要使乙从其浓溶液中析出,应该加热乙的浓溶液,故错。
12.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在60℃时,将70g硝酸钾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
【答案】105g
详解: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故50g的水能溶解55g的硝酸钾,故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为105g
13.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该温度下将20g食盐投入50g水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若将15g食盐投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答案】26.5% 23.1%
14.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1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 乙物质的溶解度.(填“>”或“=”或“<”)。
(2)把30℃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到10℃,析出晶体较多的是 。
(3)20℃时,将50g甲物质放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最终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g;若将烧杯内物质升温到30℃(不考虑水蒸发),溶液中不变的是 (填序号)。
A.溶剂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 C.溶质的质量分数 D.以上都不变
【答案】(1)= (2)甲 (3)140 A
详解:(1)10℃时溶解度曲线相交,故溶解度相等。
(2)30℃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到10℃,因为甲的变化曲线比较大,故甲析出的晶体比较多。
(3)20℃时,甲的溶解度为40g,故50g的甲溶解了40g,故溶液质量为140g;温度升高,溶解度上升为60g故50g甲全部溶解完,故质量分数变大,溶质质量变大,溶液质量变大,溶剂质量不变,选A
三、计算题
15.一定量的锌与200g硫酸溶液恰好反应,生成氢气0.4g,计算:
(1)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
(2)硫酸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保留百分数后一位)
(4)将此硫酸溶液100g稀释成5%的硫酸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
【答案】(1)13g (2)9.8% (3)15.1% (4)96g
详解:(1)Zn+H2SO4==ZnSO4+H2 ↑
65 98 161 2
X Y Z 0.4g
解得X=13g Y=19.6g Z=32.2g
(2)w(H2SO4)%=19.6÷200×100%=9.8%
(3)w(ZnSO4)%=32.2÷(13+200-0.4)×100%=15.1%
(4)100g×9.8%=X×5%,解得X=196g
m水=196g-100g=96g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讲义+训练专题08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复习讲义)(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二轮复习讲义+训练专题08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复习讲义)(含解析),共11页。
第12讲 化肥-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讲义+练习(人教版): 这是一份第12讲 化肥-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讲义+练习(人教版),文件包含第12讲化肥-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讲义+练习人教版解析版doc、第12讲化肥-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讲义+练习人教版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11讲 盐-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讲义+练习(人教版): 这是一份第11讲 盐-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讲义+练习(人教版),文件包含第11讲盐-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讲义+练习人教版解析版doc、第11讲盐-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讲义+练习人教版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