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讲 金属化学性质与溶液-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讲义+练习(人教版)
展开第七讲 金属化学性质及溶液
【学习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掌握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2.掌握溶质溶于水时的放热或吸热现象。
3.了解溶液的应用;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4.掌握金属化学性质。
【要点梳理】
要点一、溶液
1.溶液、溶质、溶剂:
(1)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
(2)对溶液的认识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溶质在被分散前的状态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②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其颜色由溶质、溶剂的性质而决定。
③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酒精(乙醇)、汽油等物质也可以作溶剂。多种液体形成溶液时,量最多的一种为溶剂,其余为溶质;但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习惯上把水看作溶剂;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
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1)均一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的溶质浓度和性质都相同。但溶液中分散在溶剂中的分子或离子达到均一状态之后,仍然处于不停地无规则运动状态之中。
(2)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等)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放出气体。
3.溶液的用途:
(1)许多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可以加快反应的速率。
(2)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有很重要的意义。动物摄取食物里的养料必须经过消化,变成溶液后才能吸收;植物从土壤里获得各种养料,也要变成溶液,才能由根部吸收。
溶液具有广泛的用途
【要点诠释】
1.一种溶液中只有一种溶剂,但可以有多种溶质。
2.溶液“透明”包括无色透明和有色透明(如CuSO4溶液);透明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3.SO3、CaO等易与水反应的物质溶于水,溶质不是SO3、CaO,而是H2SO4、Ca(OH)2。
4.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溶剂的质量之和(溶质的质量是指被分散的那部分物质的质量,没有分散进溶剂内的物质,就不能计算在内)。溶液体积不一定等于溶质和溶剂体积之和,如100 mL酒精和100 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0 mL。这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的缘故。
要点二、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1.溶解: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溶液的过程,叫做物质的溶解。在物质溶解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溶剂中扩散的过程吸收热量,而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放出热量,所以物质溶解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2.溶解热现象:
(1)扩散吸热>水合放热——溶液温度降低
(2)扩散吸热=水合放热——溶液温度不变
(3)扩散吸热<水合放热——溶液温度升高
【要点诠释】
1.浓硫酸、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不是二者溶解时只有放热过程,而是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试管内液体温度上升。
2.硝酸铵等物质溶于水时,温度降低,是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
3.氯化钠等物质溶于水,温度基本不变,是因为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基本相等。
4.酸、碱、盐等物质溶于水时,以离子形式扩散;蔗糖、酒精等有机物溶于水时,一般以分子形式扩散。
要点三、乳浊液、乳化现象
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此过程只有物理变化)。如:把植物油和水混合振荡后得到的浑浊的液体,就是乳浊液。该混合物不稳定,静置分层。
2.乳化现象:是指加入乳化剂后,乳浊液(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不再分层而能稳定存在,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能随水流走。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就是这个道理。乳化不是溶解,不能形成溶液。
提醒:
汽油和洗洁精都能洗去油污但原理不同,汽油洗油污是油污溶解在汽油中形成溶液,而洗洁精洗油污是发生了乳化现象,不能形成溶液。
而金属众多实验都是建立在溶液中进行反应的。
要点四:金属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
实验现象
化学反应方程式
与氧气反应
镁(空气中)
表面逐渐变暗,剧烈燃烧,发出 耀眼白光 ,放出大量热,生成白色固体
点燃时:2Mg+O2点燃2MgO
铝(常温下)
打磨过的铝在空气中表面逐渐变暗
常温下:4Al+3O2= 2Al2O3
铁(氧气中点燃)
在氧气中点燃,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沙)
在氧气中点燃:3Fe+2O2点燃Fe3O4
铜
在空气中加热表面会生成黑色物质
2Cu+O2≜2CuO
镁与稀盐酸
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Mg+2HCl= MgCl2+H2↑
锌与稀盐酸
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Zn+2HCl= ZnCl2+H2↑
铁与稀盐酸
反应缓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Fe+2HCl= FeCl2+H2↑
铁与硫酸铜溶液
铁表面覆盖一层 红 色固体,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 浅绿色
Fe+CuSO4= FeSO4+Cu
铝与硫酸铜
铝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固体,溶液由 色逐渐变为 无色
2Al+3CuSO4= Al2(SO4)3+3Cu
铜与硝酸银溶液
铜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固体,溶液由 色逐渐变为蓝色
Cu+2AgNO3=2Ag+Cu(NO)2
总结:
1、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生成对应的氧化物。但反应所需条件不同。
2、大多数金属能和酸反应,生成氢气
3、金属能和盐反应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1.不同金属之间的活动性存在差异,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如下: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金属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越强。
(2)判断置换反应能否发生及其剧烈程度。
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 H前面 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硫酸等酸中的氢。,生成氢气
②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不包括K、Ca、Na)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原因是这3中物质太活泼,会先置换了H2O中的氢元素。
考点脉络
(1)Fe为中心相关反应方程式
Fe3O4+4CO 高温3Fe+4CO2;Fe2O3+3CO 高温2Fe+3CO2
3Fe + 2O2 点燃Fe3O4;4Fe + 3O2 =2Fe2O3
Fe+2HCl=FeCl2+H2 ↑;Fe + H2SO4 = FeSO4 + H2 ↑
Fe+CuSO4=FeSO4+Cu;Fe+AgNO3=Fe(NO3)2+Ag
Zn+FeCl2=ZnCl2+Fe
(2)Cu为中心相关反应方程式
CuO+CO 高温 Cu+CO2;C+2CuO 高温 2Cu+CO2 ↑;H2+CuO 高温 Cu+H2O
2Cu+O2 ≜ 2CuO
Fe+CuSO4=FeSO4+Cu;
Cu+AgNO3= Cu (NO3)2+Ag
重点理解
1.实验原理
(1)金属与酸反应:能与酸反应的金属在氢之前,反应越剧烈,则金属活动性越强;不能与酸反应的金属位于氢之后。
(2)金属与盐溶液反应,若能反应,则表示该金属的活动性强于组成该盐的金属。
2.最佳方法:如Zn、Fe、Cu三种金属的判断:以中间活动性的金属为中心
(1)“两金夹一盐”,把Zn和Cu加入FeCl2溶液中;
(2)“两盐夹一金” 把Fe加入ZnCl2和CuCl2的溶液中;
【典型例题】
例1.把少量物质分别加入到另一物质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氯化钠加入水中 B.面粉加入水中
C.铁粉加入水中 D.植物油加入水中
【答案】A
详解:面粉并不溶解再水中,将面粉和水以一定的比例混合得到的是非牛顿流体,故B错,铁粉与水不容,故C错,植物油加入水中晃荡,得到的是乳浊液,故D错,选A。
例2.下列清洗方法错误的是( )
A.用肥皂洗涤久置石灰水的试剂瓶 B.用酒精清洗残留碘的试管
C.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D.用汽油清洗沾在手上的油漆
【答案】A
详解:久置的石灰水会有白色的沉淀,为碳酸钙,肥皂水并不能去除碳酸钙,故A错,可以用醋清洗。
例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可以溶解任何物质 B.物质溶于水时都放出热量
C.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D.溶液都是无色的
【答案】C
详解:铁粉与水不溶,故A错,硝酸铵再溶解时就是吸热的,故B错。溶液时透明的但一定都是无色的,比如含有铜离子的溶液为蓝色。故D错;选C.
【变式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时,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B.在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将水沿器壁慢慢注入浓硫酸里,并不断搅拌
C.乙醇之所以不导电,是因为没有自由移动的带电荷的离子
D.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它将植物油分散成小液滴,发生了化学变化
【答案】C
详解:当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时,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硼酸溶液,故A错,在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将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故B错;乳化作用时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故D错,答案选C
【变式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稀硫酸中水是溶剂 B.物质投入水中搅拌均匀就能形成溶液
C.无色的液体都是溶液 D.乳化现象就是油脂溶于乳化剂
【答案】A
详解:稀硫酸中水是溶剂,故A正确;物质投入水中搅拌均匀还可能形成乳浊液,故B错,水为无色液体,但是水不是溶液C错;乳化现象是一种液体分散再另一种液体中,两者并未相互溶解,故D错,选A
例4.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明显升高。这种物质可能是( )
A、氯化钠 B、氢氧化钠 C、硝酸铵 D、蔗糖
【答案】B
详解:温度升高表明溶解的过程放热,故选B。AD溶解温度基本不变,C溶解温度下降。
【变式】如图所示,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中与固体B接触。若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有较多气泡产生,则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不可能是( )
A.双氧水和二氧化锰 B.水和生石灰
C.水和氢氧化钠 D.水和硝酸铵
【答案】D
详解:要产生气泡就得使试管气压增大,故有两种方法,一种使产生气体,另一种是使气体温度升高,故答案中只有D选项是使温度下降的,不符合,故选D
【例题5】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比较金属R与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铁的活动性比铜强。
【进行猜想】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做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R>Fe>Cu; 猜想二:_________; 猜想三:Fe>Cu>R
【收集证据】为了验证哪一种猜想成立,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展开实验探究。
主要操作
主要现象
实验结论
甲
将打磨好的R丝插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
____________
猜想一正确
乙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丝、铁丝,分别插入体积和溶质质量分数都相同的稀盐酸中
R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比铁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_________(填“快”或“慢”)
丙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丝、铁丝,分别在空气中点燃
R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铁丝在空气中
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反思】三位同学交流讨论后认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多种。
【归纳总结】他们总结得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常见方法有:
(1)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
(2)金属与酸溶液是否反应或反应的剧烈程度;
(3)盒属与_________是否反应。
【答案】猜想二:Fe>R>Cu
【收集证据】甲:R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乙:快 丙:不能燃烧
3Fe+2O2Fe3O4
【归纳总结】(3)盐溶液(不带溶液不得分)
详解:猜想二:Fe>R>Cu
【收集证据】结合实验结论,要求猜想一正确,故甲:R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乙:快 丙:不能燃烧,以及铁的燃烧化学方程式3Fe+2O2Fe3O4
【归纳总结】(3)盐溶液,所用实验都是再溶液条件下进行的,少了溶液不得分。
【变式1】小明取酸性锌锰干电池进行探究,他发现电池内部结构如右图所示。
【查阅资料】(1)锌皮为金属锌(含有少量的铁)
(2)黑色糊状填充物由炭黑、MnO2、ZnC12和NH4Cl等组成
(3)有关数据见下表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NH4Cl
29.3
37.2
45.8
55.3
65.6
77.3
ZnCl2
343
395
452
488
541
614
【实验探究一】小明取适量黑色糊状填充物,按下图所示实验流程进行探究。
(1)溶液A 中溶质主要有______(填化学式),操作Ⅱ中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实现两者分离的依据是____________。
(2)欲从固体M 中得到较纯的MnO2,操作Ⅲ可采用的简便方法是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二】小明取电池外壳锌皮,用砂纸打磨干净,剪成小块,进行实验。
(1)取一块锌皮放入盛有适量稀盐酸的烧杯中,有ZnCl2生成。
① 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反应。
② 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也能生成ZnCl2的有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ZnO与稀盐酸 B.ZnSO4溶液与BaC12溶液
C.ZnCO3与NaCl溶液 D.Zn(NO3)2溶液与NH4Cl溶液
(2)另取一块锌皮放入盛有一定量CuSO4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E和固体F。当溶液E中只含一种溶质时,该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当固体F中只含一种物质时,溶液E中最少含有________种溶质。
(3)若将6.5g锌皮与足量稀硫酸完全反应,则生成氢气的质量________ 0.2g(选填“<”、“>”或“=”)。
【答案】【实验探究一】(1)NH4Cl、ZnCl2:两者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同;(2)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实验探究二】(1)①固体溶解,有大量气泡产生;置换;②A、B;(2)ZnSO4;2;(3)>。
详解:【实验探究一】(1)结合数据表,NH4Cl、ZnCl2:都能溶解,故溶解过滤后主要使这两个物质;再看流程图,经过操作二,实现两者分分离,故者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同。
(2)固体M有炭黑、MnO2,想除去C的方法,最简单的就是再空气中灼烧
【实验探究二】(1)①Zn与酸反应会产生氢气,故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溶解。属于置换反应。②A、B
(2)当溶液只有一种溶质时,证明硫酸铜恰好被反应完,故只有ZnSO4;当固体F只有一种固体,证明只能时铜,Zn被反应完,硫酸铜过量,故溶液至少有2种溶质;
(3)>。因为锌(含有少量的铁),使得同等质量下,Fe的相对原子质量小,故产生的氢气多。
第七讲 金属化学性质与溶液 练习
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能与无色硝酸银溶液反应,使溶液变为蓝色的金属是( )
A.铝 B.铁 C.铜 D.银
【答案】C
详解:蓝色时铜元素的标志,故选C
2.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下列洗涤中所用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C.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 D.用醋洗去水壶的水垢
【答案】B
详解:汽油去油时溶解原理,A错,醋酸去水沟是化学原理,D不符合,洗涤剂去油污是乳化作用,故选B
3.下列有关蔗糖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蔗糖水中的溶剂是水 B.饮用蔗糖水可以为人体补充蛋白质
C.蔗糖溶于水体现了分子不断运动 D.各部分一样甜体现了溶液的均一性
【答案】B
详解:蔗糖水是含糖类,不含蛋白质,故不能补充蛋白质,有很高的能量。故选B
4.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色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均相同
C.植物油分散到水中可以形成溶液 D.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答案】B
详解:水是无色透明的但水不是溶液A错,植物油分散再水中,形成的是乳浊液,C错,一种溶液种,只能由一种溶剂,但可以有多种溶质,故D不正确,答案选B
5.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蔗糖 B.二氧化锰 C.酒精 D.白醋
【答案】B
详解: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故选B
6.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B.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一定不变
C.体积都为a的两种溶液混合后,总体积为2a
D.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时,溶液温度一定不变
【答案】B
详解:水是无色透明的但水不是溶液A错,分子之间有间隔,故体积都为a的两种溶液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a,C错,溶解的过程可以放热,也可以吸热,也可以温度不变,故D错,选B
7.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是化合物 B.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
C.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D.溶液都是由一种溶质和一种溶剂组成的
【答案】B
详解:溶液都是混合物,故A错,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例如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故C错,一种溶液种,只能由一种溶剂,但可以有多种溶质,故D不正确,答案选B
8.化学课上,每个学习小组各有一瓶无标签的无色透明液体。从组成上看,这些液体不可能属于( )
A.混合物 B.纯净物 C.含有Cu2+的盐溶液 D.氧化物
【答案】C
详解:含有Cu2+的盐溶液为蓝色,故选C
9.下列溶液中的溶剂不是水的是( )
A.碘酒 B.医用酒精 C.生理盐水 D.葡萄糖溶液
【答案】A
详解:碘酒的溶剂是乙醇,碘单质溶解再乙醇中,故选A
10.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浓硫酸 B.硝酸铵 C.氧化钙 D.氢氧化钠
【答案】B
详解:温度明显减低,说明溶解的时候是吸热的,故选项中只有硝酸铵溶解是吸热的,选B
二、填空题
1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①水蒸气通入水中形成水溶液;②在所有溶液中溶剂都是水;③水也是均一、稳定的,所以水是溶液;④在化学实验或工厂中常配制溶液是因为物质在溶液里进行反应较快
【答案】①②③
详解:①水与水蒸气同种物质,不能形成溶液,故错误;②碘酒的溶剂就不是水二十乙醇,错误;③水自身单一物质不能作为溶液,故错误。
12.将一根细铁丝放入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一定不是 。
①铁丝;②硫酸;③硫酸亚铁;④硫酸铁
【答案】①④
详解:铁不溶与水,故溶质不是铁,铁与烯酸反应,不能生成+3价的铁,故溶质也不能是硫酸铁。
13.水是一种常见的物质,许多化学式实验都要用到水。
(1)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填序号)
A.冰块 B.干冰 C.食盐 D.酒精
(2)生活中常用 来检验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
(3)电解水时,正极上产生的气体具有的性质是 (填序号)
A.有色有味 B.支持燃烧 C.能够燃烧 D.易溶于水
【答案】(1)A (2)肥皂水 (3)B
详解:(1)冰与水是同一种分子,故选A
(2)检验硬水还是软水用肥皂水
(3)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时氧气,无色无味,故选B
14.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不是后者的溶质的是 。
①氧化钠、烧碱溶液;②生石灰、石灰水;③三氧化硫、稀硫酸;④氯化氢、盐酸
【答案】①②③
详解:烧碱溶液的溶质是氢氧化钠,故①错,石灰水的溶质是氢氧化钙故②错;稀硫酸的溶质是硫酸故③错。
15.各种洗涤剂已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下列洗涤中所用的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
①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②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③用肥皂液洗衣服;④用沐浴露洗澡
【答案】②③④
详解:汽油去污是溶解的原理,故不能形成乳浊液。
16、A、B、C、D、E、F、X、Y都是初中化学只的常见物质,已知X 是一种混合物,A、B、Y是单质;通常情况下,C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且相对分子质量为17的气体,D、E是含有相同元素的氧化物。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X的名称 是 。
(2)B与Y反应的条件是 。
(3)E+氧化铁→D的化学方程式是 。
(4)C+D+饱和食盐水→F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1)空气 (2) O2+C点燃CO2。(3)3CO+Fe2O3 高温3CO2+2Fe 。
(4)NH3+CO2+H20+NaCl===NH4Cl+NaHCO3 ↓
详解:根据推断,能分离出稀有气体的只有空气故M为空气,C为有刺激性气味且相对分子质量为17,故为氨气,则A为氮气。B为氧气。根据E能还原氧化铁,且生成D,故E为CO,D为CO2;则Y为碳单质。最后F为 NaHCO3
故(1)空气 (2) O2+C点燃CO2。(3)3CO+Fe2O3 高温3CO2+2Fe 。
(4)NH3+CO2+H20+NaCl===NH4Cl+NaHCO3 ↓
17、工业上炼铁炼钢和轧制钢材的主要流程如下图
已知生铁的含量含碳量为 2%-4.3%钢的含碳量为 0.03%-2%。
(1)反应:①Fe2O3+CO 2Fe+3CO,②Fe2O3+C2Fe+3CO。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用于高炉炼铁的原理是 (填序号)
(2)炼铁的固体原料需经过粉碎,其目的是 。
(3)热空气和高炉气体的主要成分有一种相同,这种气体的化学式是 。 炉渣中含有硅酸钙(CaSiO3),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 。
(4)炼钢炉中,通入纯氧的目的是 。将钢锭轧成钢板,体现了 金属的 性。
(5)钢铁制品可能会生锈,写出用稀硫酸除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②;①(2)增大反应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3)N2;+4(4)使生铁中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降低生铁中碳含量;延展性(5)Fe2O3 + 3H2SO4 = Fe2(SO4)3+ 3H2O
详解:(1)置换反应特征是单质参加,新单质生成,故选②,炼铁原理是利用CO的还原性,故选①
(2)粉碎过后,表面积增加,故增大反应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3)N2;根据化合价原则,钙为+2价,氧为-2价,故计算硅为+4
(4)通入纯氧的目的有两个,使燃料燃烧更充分,获得更高的热量,第二能使生铁中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降低生铁中碳含量。 体现了延展性。
(5)Fe2O3 + 3H2SO4 = Fe2(SO4)3+ 3H2O
18、某工厂产生的烧渣(主要含FeO、Fe2O3,还有一定量的SiO2)可用于制备七水合硫酸亚铁晶体(FeSO4 ·7H2O),其工艺流程如下:
查阅资料:SiO2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
(1)“浸取”步骤中,FeO、Fe2O3和稀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FeO+H2SO4=FeSO4+ H2O 、________________。
(2)为提高“浸取”步骤的反应速率,可采取的具体措施有______________(写2条,不考虑“搅拌”和 “使用催化剂”)。
(3)“还原”步骤的日的是将Fe抖转化为Fe2+,试剂X可用SO2或Fe。
①若试剂X是SO2,转化原理为SO2+Fe2 (SO4)3+2Y =2FeSO4+2H2SO4,则Y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②若试剂X是Fe,转化原理为Fe+Fe2 (SO4)3=3FeSO4。测得“还原”后溶液的pH明显增大,其原因是______ 。
【答案】(1) Fe2O3 +3H2SO4=Fe2 (SO4)3+3H2O(2)增大硫酸的浓度 升高温度 将烧渣粉碎(3点中任意2点)(3)①H2O ②铁消耗过量的硫酸,溶液酸性减弱
详解:(1)Fe2O3 +3H2SO4=Fe2 (SO4)3+3H2O
(2)提高效率就是让反应加快,方法有)1增大硫酸的浓度 2升高温度 3将烧渣粉碎
(3)①根据化学反应中原子个数守恒计算的,反应物缺4个H,2个O,且Y有化学计量数2,故Y为H2O
②铁消耗过量的硫酸,溶液氢离子浓度减小,酸性减弱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课时练 考点07 金属的化学性质(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课时练 考点07 金属的化学性质(含解析),共4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金属与酸反应的曲线图题,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认识常见的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精品讲义专题07 金属与金属材料: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精品讲义专题07 金属与金属材料,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2讲 化肥-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讲义+练习(人教版): 这是一份第12讲 化肥-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讲义+练习(人教版),文件包含第12讲化肥-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讲义+练习人教版解析版doc、第12讲化肥-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讲义+练习人教版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