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C(广西北部湾专用)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856925/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C(广西北部湾专用)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856925/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C(广西北部湾专用)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856925/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C(广西北部湾专用)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85692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C(广西北部湾专用)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85692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C(广西北部湾专用)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85692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C(广西北部湾专用)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856925/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C(广西北部湾专用)
展开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C(解析版)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测试范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6章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所示,小慧同学用小锤轻敲和重敲同一音叉,并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听音叉发声大小的同时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变化。她探究的问题是( )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声音传播的条件
C.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D.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答案】C。
【解答】解: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不同,响度不同,故该实验是为了探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故C正确。
故选:C。
2.下列透镜不属于凸透镜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答】解:ACD、透镜中间比边缘厚是凸透镜,故ACD不符合题意;
B、透镜中间比边缘薄是凹透镜,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3.小明找来一个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瓶,把“F”光屏放在玻璃瓶的一侧,透过瓶和水可以看到“F”,如图所示(圆圈中的F与光屏上的“F”实际大小相等)。他所看到的虚像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B。
【解答】解: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成虚像时,虚像是正立、放大的,故B正确。
故选:B。
4.2021年1月,我国生物学家在浙江丽水发现两栖动物新物种——百山祖角蟾。如图可知,趴在成人大拇指上的百山祖角蟾体长约为( )
A.3cm B.3dm C.3m D.3mm
【答案】A。
【解答】解:人大拇指的长度约6cm。由图知,百山祖角蟾体长约为大拇指长度的一半,所以在3cm左右。
故选:A。
5.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在返回舱着陆的过程中,若说返回舱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舱内航天员 B.地面着陆场
C.地球同步卫星 D.太阳
【答案】A。
【解答】解:在返回舱着陆的过程中,返回舱与舱内航天员的位置没变;与地面着陆场、地球同步卫星和太阳的位置发生改变,故若说返回舱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舱内航天员。
故选:A。
6.下列情景中的声音属于噪声的是( )
A.演出时,音乐厅中的演奏声 B.晨读时,教室里的读书声
C.典礼时,报告厅中的演讲声 D.午夜时,建筑工地上嘈杂的响声
【答案】D。
【解答】解:从环保角度来看,演出时音乐厅中的演奏声、晨读时教室里的读书声、典礼时报告厅中的演讲声都没有妨碍人们的正常生活,不属于噪声;午夜时建筑工地上嘈杂的响声妨碍了人们正常的休息,属于噪声。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7.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上用吉他弹奏优美的乐曲。对于吉他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力拨动吉他弦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
B.改变按压弦的位置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
C.吉他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D.拨动不同的吉他弦可以改变吉他的音色
【答案】C。
【解答】解:A、用力拨动吉他弦,增大振动幅度,故可以提高振幅,从而提高声音的响度,故A错误;
B、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改变了振动弦的长度,改变弦振动的频率,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错误;
C、吉他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C正确;
D、拨动不同的吉他弦可以改变吉他的音调,故D错误。
故选:C。
8.关于光的折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一定会发生折射现象
B.发生光的折射时,折射光线与分界面的夹角叫折射角
C.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发生折射时,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
D.光垂直于分界面,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和折射角都是90°
【答案】C。
【解答】解:A.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才会发生折射现象,故A错误;
B.发生光的折射时,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折射角,故B错误;
C.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发生折射时,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故C正确;
D.入射角指的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折射角指的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所以当光垂直于分界面,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和折射角都是0°,故D错误。
故选:C。
9.下列措施中,为了减慢蒸发的是( )
A.将新鲜蔬菜装入保鲜袋 B.将湿手放在干手器下吹干
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的地方 D.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答案】A。
【解答】解:A、将蔬菜用塑料袋包起来,减慢了蔬菜周围的空气流动,从而减慢了液体的蒸发,故符合题意;
B、将湿手放在干手器下吹干,提高了液体的温度,风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两种措施都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不合题意。
C、把湿衣服凉在通风的地方,通风加快了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不合题意。
D、将地面的水扫开,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不合题意。
故选:A。
10.下列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露珠下的叶脉 B.水中的倒影
C.雨后彩虹 D.日食
【答案】D。
【解答】解:A、露珠下的叶脉看起来变大了,这是因为露珠起到了放大镜的作用,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A错误;
B、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B错误;
C、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故C错误;
D、日食是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月亮挡住了太阳光,故D正确。
故选:D。
11.蜡烛放在如图所示位置,通过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像。小红画了图中的光路。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红画的光路是不正确的 B.透镜成的是虚像
C.透镜的焦距小于10cm D.透镜的焦距大于20cm
【答案】A。
【解答】解:
由图知,物距为20cm,已知蜡烛通过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像,该像是倒立的,所以为实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蜡烛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f<20cm<2f,所以10cm<f<20cm;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而f<20cm<2f,所以折射光线不可能过凸透镜右侧的“20cm”处,则该光路图是错误的;
综上所述,只有A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2.有关天平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已经调节好的天平移到另一处使用,不需要重新调节
B.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时,一定要等到指针完全静止下来
C.天平横梁平衡后,左右托盘不可以互换
D.用调好的天平称物体质量时,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发现指针指分度盘左侧应该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答案】C。
【解答】解:A、调节好的天平移到另一处使用,还要重新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故A错误;
B、指针完全静止下来或指针左右偏转的格数都能判断天平是否平衡,不一定要等到指针完全静止,故B错误;
C、天平横梁平衡后,托盘不能互换,故C正确;
D、称量物体质量时,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后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故D错误。
故选:C。
13.甲、乙物体从同一位置出发,水平向东沿直线运动,它们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相对于乙在水平向东运动 B.甲在2s内所走的路程为10m
C.乙做变速直线运动,且越来越快 D.当t=2s时,物体甲、乙之间的距离为20m
【答案】A。
【解答】解:AC、由图像知,甲、乙的s﹣t图像都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甲、乙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由图象可得,甲的速度:v甲===10m/s,v乙===5m/s,
因为v甲>v乙,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出发向东沿直线运动,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故A正确,C错误;
BD、由图像可知甲在2s内所走的路程为20m,故B错误;
乙在2s内所走的路程s″=v乙t′=5m/s×2s=10m,物体甲、乙之间的距离Δs=s′﹣s″=20m﹣10m=10m,故D错误。
故选:A。
14.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据此判断:该物质( )
A.t1时肯定是液态 B.t2时肯定是液态
C.在温度保持t2时物质没有继续吸热 D.这个物质是晶体
【答案】D。
【解答】解:
根据图象可知,该物质熔化时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所以该物质是晶体,温度t2是物质的熔点;
A、温度为t1时,物质还没有达到熔点,没有开始熔化,所以该物质一定是固态,故A错误;
B、温度t2是物质的熔点,在熔点温度时物质可能处于固态,也可能处于固液共存态,还可能处于液态,故B错误;
CD、在整个过程中物质不断吸热,在温度保持t2时物质吸热处于熔化阶段,是晶体,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15.如图是根据甲、乙两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实验数据绘制成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0.5g/cm3
B.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的大
C.乙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变化的
D.乙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大于水的密度
【答案】B。
【解答】解:ABC、由图知甲乙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变化关系图象为过原点的直线,故甲乙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一定值;
甲的质量为50g时其体积为50cm3,故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为==1g/cm3;
同理,乙的质量为25g时其体积为50cm3,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为=0.5g/cm3;
故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的大,故AC错误、B正确。
D、水的密度为1g/cm3,则乙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大于水的密度,故D错误。
故选:B。
16.现有a、b两个小球,分别由ρa=4g/cm3、ρb=5g/cm3的两种材料制成,两小球质量之比为ma:mb=6:5。体积之比为Va:Vb=3: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只有一个球是空心,则a球是空心的
B.若只有一个球是空心的,则空心球空心部分的体积与实心球的体积之比为3:2
C.若两球均是空心的,a球的空心部分体积可以比b球的空心部分体积大
D.若只有一个球是空心的,将空心球的空心部分装上水,则该球实心部分的质量与所加水的质量之比为5:1
【答案】D。
【解答】解:
ABD.由ρ=可得,A、B两种材料的体积之比(即实心部分的体积之比):
==×=×=>(即大于两球的体积之比),
若只有一个球是空心,由前面计算可知b球的体积大于其材料的体积,故b球一定是空心,a球一定是实心,故A错误;
因两球的体积之比为Va:Vb=3:4,则可设a球的体积为3V,则b球的体积为4V,由前面计算可知b球材料的体积为2V,
所以,空心球空心部分的体积与实心球的体积之比:
Vb空:Va=(Vb﹣Vb实):Va=(4V﹣2V):3V=2:3,故B错误;
将空心球的空心部分装上水,则该球实心部分的质量与所加水的质量之比:
==×=×=,故D正确;
C.若两球均是空心的,因=,则可设a球材料的体积为3V′,则b球材料的体积为2V′,
则两球的实际体积之比==,
整理可得:Vb空=Va空+2V′>Va空,
所以,a球的空心部分体积不可能比b球的空心部分体积大,故C错误。
故选:D。
第Ⅱ卷 非选择题部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17.如图所示,木块A长度的测量值是 3.50 c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 。
【答案】3.50;1mm。
【解答】解:
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分度值为1mm;
木块起始端对应的刻度值是零刻度,末端对应的刻度值为3.50cm,木块A长度为3.50cm。
故答案为:3.50;1mm。
18.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的折射可分解为七种色光,这一现象称为光的 色散 。如图所示,一束红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光屏上a点处形成一个红色光斑。现保持入射光位置、方向及三棱镜位置不变,现将红光改为紫光,并向右移动光屏,则光屏上出现的紫色光斑位于 a点下方 (选填“a点处”“a点上方”或“a点下方”)。
【答案】色散;a点下方。
【解答】解:当白光经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从上到下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在本实验中,保持入射光位置及方向不变,仅将红光改为紫光,则紫光偏折能力强,其光斑会在a的下方。
故答案为:色散;a点下方。
19.假期,小明坐客车去旅游。当客车行驶到高速公路保持车距标识牌0m处时,恰好后面一辆小汽车行驶到客车旁,此时客车上速度计显示为80km/h。当客车匀速行驶到标识牌100m处时,小汽车匀速行驶到了标识牌200m处,则小汽车的速度是 160 km/h;以小汽车为参照物,客车是向 后 (选填“前”或“后”)运动的。
【答案】160;后。
【解答】解:
由速度公式可得,客车的行驶时间为:t===h;
由题意可知,小汽车和客车的行驶时间相同,
则小汽车的速度为:v′===160km/h;
因小汽车的速度大于客车的速度,且两车运动方向相同,则以小汽车为参照物,客车向后运动。
故答案为:160;后。
20.寒冷的冬天,太原市下起了鹅毛大雪,气温骤降。第二天清晨,小亮在自家的窗玻璃上拍到了美丽的“冰花”,如图所示。美丽的“冰花”形成在窗玻璃的 内 (选填“外”或“内”)表面,理由是 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骤然遇到温度远低于0℃的玻璃,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玻璃的室内表面上凝华形成小冰晶 。
【答案】内: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骤然遇到温度远低于0℃的玻璃,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玻璃的室内表面上凝华形成小冰晶。
【解答】解:“冰花”是在窗玻璃的室内表面上形成的;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骤然遇到温度远低于0℃的玻璃,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玻璃的室内表面上凝华形成小冰晶。
故答案为:内: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骤然遇到温度远低于0℃的玻璃,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玻璃的室内表面上凝华形成小冰晶。
21.冬季气候干燥,容易发生火灾。如若被困火灾现场,建筑物内受困人员应捂鼻、弯腰迅速撤离火场,这是因为燃烧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温度升高,密度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大量聚集在房间的 上方 (选填“上方”、“中间”或“下方”)。
【答案】变小;上放。
【解答】解:建筑物内起火后,燃烧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由于温度较高,体积膨胀,密度减小,会上升至房间的上方,所以受困人员应捂鼻、弯腰迅速撤离火场。
故答案为:变小;上放。
22.如图,冰块中有一小石块,冰和石块的总质量是116g,将冰块放入底面积为100cm2盛有水的圆柱形容器中,冰块完全沉入水中,这时容器中的水面上升了1.1cm,当冰全部熔化后容器里的水面又下降了0.1cm,冰块中所含的石块质量是 26 g,石块的密度是 2.6×103 g/cm3(已知ρ冰=0.9×103kg/m3)。
【答案】26;2.6×103。
【解答】解:
设整个冰块的体积为V,其中冰的体积为V1,石块的体积为V2;冰和石块的总质量为m,其中冰的质量为m1,石块的质量为m2。
(1)冰块完全沉入水中,冰化成水后,质量不变,根据ρ=,冰化成水后的体积:
V化水===,
由题意可知,冰的体积减去熔化成水后的体积,就是水面下降的体积,
所以V1﹣V化水=V1﹣=SΔh2,
即V1﹣×V1=100cm2×0.1cm=10cm3,
解得冰的体积:V1=100cm3。
则冰的质量:
m1=ρ冰V1=0.9g/cm3×100cm3=90g;
则冰块中所含的石块质量:
m2=m﹣m1=116g﹣90g=26g。
(2)由题意可得,冰块和石块的总体积:
V=SΔh1=100cm2×1.1cm=110cm3,
则石块的体积:
V2=V﹣V1=110cm3﹣100cm3=10cm3
所以石块的密度:
ρ石===2.6g/cm3=2.6×103kg/m3。
故答案为:26;2.6×103。
三、作图与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3分,共9分)
23.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解答】解:
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所示:
24.请在图中作出岸上的人看见水中的鱼的大致光路图。
【解答】解:鱼反射的光线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偏离法线,如图所示:
25.小明同学按照网上的教程,自己动手做了一个有趣的小实验。他先往玻璃瓶内倒入半瓶水,放入微波炉里加热,当瓶子里的水大量沸腾时,立即断开电源,带上隔热手套取出瓶子并盖紧瓶盖,他发现水停止沸腾。接着在瓶盖上放上冰块,看到水又重新沸腾起来。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水重新沸腾起来的原因。
【解答】解:瓶子里沸腾的水,在关掉微波炉后,取出瓶子并盖紧盖子后,水不再吸收热量,停止沸腾;在瓶盖上放置冰块,瓶内气体的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会使瓶底内压强降低,从而使液体沸点降低,水会重新沸腾。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6分,共18分)
26.小华在测量橡皮擦密度的实验中。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调节 平衡螺母 ,直到横梁平衡;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橡皮擦的质量,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游码在称量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橡皮擦的质量为 15.6 g;
(3)将橡皮擦浸没在装有30mL水的量筒中,静置后量筒中的水面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橡皮擦的体积为 10 cm3,密度为 1.56 g/cm3;
(4)若该橡皮擦使用一段时间后再来测量,它的密度将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小华经过思考认为,不使用量筒,也可测出橡皮擦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测出橡皮擦的质量为m;
②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③如图丙,用细线将橡皮擦系好并浸没在水中(未接触到烧杯底部,水未溢出),当天平平衡时示数为m2;
④橡皮擦的密度ρ= (用ρ水和测量量符号表示)。
【答案】(1)平衡螺母;(2)15.6;(3)10;1.56;(4)不变;(5)。
【解答】(1)天平的使用方法中第一步是,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根据天平游码、砝码读数可知,橡皮擦质量为15.6g;
(3)排水法读出固体体积为40mL﹣30mL=10mL,根据密度公式可知橡皮密度为1.56g/cm3;
(4)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质量、体积无关,故不变;
(5)从题目可知,橡皮擦浸没在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与自身体积相等,则,.
27.如图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用蜡烛、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用两根等大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 大小 的关系,实验时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 垂直 。
(2)当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像的大小 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如果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观察到蜡烛A的像 不动 (填“向上移动”、“向下移动”或“不动”)。
(4)取走蜡烛B,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这时应该 不透过 (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发现光屏上 没有像 (填“有像”或者“没有像”),这说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 虚 像。
(5)本实验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
【答案】(1)大小;垂直;(2)不变;(3)不动;(4)不透过;虚;(5)确定像的位置。
【解答】解:(1)两支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两支蜡烛等长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用的;实验时玻璃板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验证像的位置和大小,所以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当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像的大小保持不变;
(3)如果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由于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所以观察到蜡烛A的像不动;
(4)平面镜成像实验时,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发现光屏上并没有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5)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故答案为:(1)大小;垂直;(2)不变;(3)不动;(4)不透过;虚;(5)确定像的位置。
28.如图所示,A、B两图是某同学做“水的沸腾”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图C是他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温度﹣时间图象。
(1)A、B两图中能正确反映水沸腾时现象的是图 B 。
(2)水沸腾时 吸收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 不变 (填“升高”“不变”或“降低”)。从图C中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98 ℃,此时当地的大气压比1个标准大气压 低 (选填“高”“低”或“相等”)。
物质
沸点
酒精
78℃
水
100℃
煤油
150℃
(3)在探究结束后,同学们对不同液体的沸点进行了交流,在图D中,甲容器内盛有水,乙试管内盛有表格(标准大气压下几种物质的沸点)所列的一种液体,此时若对甲容器的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乙容器内的液体发生沸腾,则乙容器内盛的液体是 酒精 。
【答案】(1)B;(2)吸收;不变;98;低;(3)酒精。
【解答】解:(1)A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A图是沸腾前的现象;B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是沸腾时现象;
(2)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由图丙可以看出,水的沸点为98℃,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所以当地气压比1个标准大气压低;
(3)甲容器内盛有水,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温度最高是100℃,要使乙容器中的液体沸腾,乙容器中只能盛有比水沸点低的液体,才能沸腾,所以乙容器中盛有酒精。
故答案为:(1)B;(2)吸收;不变;98;低;(3)酒精。
五、计算题(共3小题,共29分)
29.小华一家去外地旅游,在开车赶往高铁站过程中,他看到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此时刚好收音机报告为上午10:00整。
(1)按如图所示的小车速度表显示速度行驶到高铁站需要多少时间?(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看到交通标志牌时,小华才突然想起必须在10:30前赶到高铁站办理安检手续。请问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小华能及时赶到高铁站吗?
【解答】解:(1)由图可知,从交通标志牌到达高铁北站的路程s=50km,小车速度表显示的速度v=80km/h,
由v=可知,从交通标志牌行驶到高铁站需要的时间:t==≈0.63h;
(2)由图可知,汽车的最大限速为v′=120km,
由v=可知,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小华到达高铁北站的时间:t′===h=25min,
到达高铁站的时间10:00+25min=10:25,所以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小华能及时赶到高铁站。
答:(1)按如图所示的小车速度表显示速度行驶到高铁站需要的时间为0.63h;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小华能及时赶到高铁站吗。
30.“蛟龙号”潜水器在某次下潜之前,用声呐向该海域的海底发出超声波,经过14s声呐接收到回声信号,“蛟龙号”从海水表面匀速竖直下潜到5400m深处,需3h的时间。(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求:(1)该海域的深度为多少;
(2)“蛟龙号”的下潜速度是多少m/s。
【解答】解:(1)因为声音传播到海底的时间为总的时间的一半,则t=×14s=7s,
由v=得,该海域的深度:
s=vt=1500m/s×7s=10500m;
(2)“蛟龙号”下潜时间:t′=3h=10800s,
“蛟龙号”的下潜速度:v′===0.5m/s。
答:(1)该海域的深度为10500m。
(2)“蛟龙号”的下潜速度是0.5m/s。
31.已知铝的密度为2.7×103kg/m3,小明的父亲外出时买了一个用铝材料制造的球形艺术品,用天平测得此艺术品的质量是594g,体积为300cm3。
(1)请通过计算说明此艺术品是实心还是空心的?
(2)若是空心的,则空心部分的体积为多少?
(3)若在空心部分注满某种液体后,艺术品的总质量为0.666kg,请参考下列部分物质的密度表,判断该液体可能是什么。
物质
密度/(kg•m﹣3)
水银
13.6×103
酒精
0.8×103
煤油
0.8×103
植物油
0.9×103
【解答】解:
(1)由ρ= 可得,594g铝的体积:
V铝===220cm3<300cm3,
由V铝<V球可知,此艺术品是空心的;
(2)空心部分的体积:
V空=V球﹣V铝=300cm3﹣220cm3=80cm3;
(3)已知在空心部分注满某种液体后艺术品的总质量为
m总=0.666kg=666g,
则球中液体的质量:
m液=m总﹣m=666g﹣594g=72g,
液体的体积:
V液=V空=80cm3,所以液体的密度为:
ρ===0.9g/cm3,
由表格数据可知,该液体可能是植物油。
答:(1)此艺术品是空心的;
(2)空心部分的体积为80cm3;
(3)该液体可能是植物油。
物理-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C(天津专用): 这是一份物理-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C(天津专用),文件包含物理-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C天津专用解析版docx、物理-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C天津专用考试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C(成都专用): 这是一份物理-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C(成都专用),文件包含物理-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C成都专用解析版docx、物理-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C成都专用考试版docx、物理-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C成都专用参考答案docx、物理-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C成都专用答题卡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B(广西北部湾专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B(广西北部湾专用),文件包含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B解析版北部湾专用docx、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B原卷版北部湾专用docx、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B答题卡北部湾专用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