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实高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展开凌源市实高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化学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命题范围:必修一、必修二、选择性必修一、选择性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S-32 Cl-35.5 Cr-52 Fe-56 Cu-64 Pb-207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有且仅有一个正确选项)
1、化学与生活、生产和科技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火箭燃料偏二甲肼、氢气等属于可再生能源
B.离子交换膜有多种类型,氯碱工业中使用的是阳离子交换膜
C.“嫦娥五号”使用的太阳能电池阵和锂离子电池组,均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大桥钢架结构表面喷涂油漆目的是隔绝空气、水等,防止发生电化学腐蚀
2、下列原子结构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碳原子结构示意图:
B.基态铜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3d94s2
C.基态氧原子核外能量最高的电子云形状:
D.基态碳原子核外电子的轨道表示式:
3、下列实践活动中,没有运用相应化学原理的是( )
| 实践活动 | 化学原理 |
A | 用电渗析法由海水制淡水 | 水在通电条件下能分解 |
B | 用NH4Cl浓溶液除去镁条表面氧化膜 | NH水解显酸性,能溶解MgO |
C | 少量钠保存在液体石蜡中 | 防止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反应 |
D | 用硼酸溶液中和溅在皮肤上的碱液 | 硼酸为弱酸,对皮肤腐蚀性小,与碱中和放热少 |
4、下列现象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为了准确测定NO2的相对分子质量,应尽量在高温低压条件下测定
B.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加入过量的乙醇
C.实验室制备氯气,选用饱和食盐水净化氯气
D.工业上选择高温条件和铁触媒作催化剂合成氨
5、下列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①在铁制品上镀铜 B.用装置②探究H2C2O4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C.用装置③证明醋酸为弱酸 D.用装置④探究温度对2NO2N2O4平衡的影响
6、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蓄电池中,当正极质量增加6.4g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为0.2NA
B.1L 0.1mol/L的K2CO3溶液中,所含阴离子数目小于0.1NA
C.标准状况下22.4L氯化氢气体溶于足量水中,所得溶液中含HCl分子数目为NA
D.物质的量相等的基态氧原子和碳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均为2NA
7、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与X元素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相同,X元素原子的核外p电子数比s电子数少1,Y元素核外有2个未成对电子,Z元素的简单离子在同周期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下列正确是( )
A.W基态原子核外能量最高的电子云呈哑铃形 B.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
C.Z基态原子有7种不同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 D.简单离子半径大小:Z>X>Y>W
8、“氯化反应”通常指将氯元素引入化合物中的反应。计算机模拟单个乙炔分子和氯化氢分子在催化剂表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有利于该反应正向进行
B.M1为C2H2与HgCl2形成的中间体
C.生产中将催化剂处理成纳米级颗粒可提高乙炔的平衡转化率
D.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C≡CH+HCl===H2C==CHCl(g) ΔH=-2.24×10-24eV/mol
9、实验室制备NaClO2的装置如图所示,其中C装置内生成Cl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开始时,应打开弹簧夹甲,保持压强平衡 B.F装置中的试剂可以是浓NaOH溶液
C.用98.3%硫酸代替75%硫酸,产生SO2更快 D.H2O2是制备NaClO2反应的还原剂
10、利用氢氧燃料电池,以镍、铁作电极电解NaOH溶液制备高铁酸钠(Na2FeO4,其在浓碱中稳定存在)的装置如图所示。已知固体电解质是掺杂了Y2O3的ZrO2晶体,在高温下能传导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极b反应式为H2-2e-===2H+
B.电极d材料是铁电极,电极反应为Fe-2e-+2OH-===Fe(OH)3
C.理论上,固体电解质中每迁移0.3 mol O2-,可以制得16.6g Na2FeO4
D.为提高Na2FeO4的产率,应使用阳离子交换膜
11、以乙炔为原料制备乙酸和聚丙烯酸甲酯路线如图所示(部分反应条件已省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链节为
B.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CH2==CHCOOH和甲醇
C.反应①③④的原子利用率均为100%
D.反应②中需要加入浓硫酸作催化剂和脱水剂
12、从粗铜精炼后的阳极泥(主要成分为Cu、Ag、Au、C等)中回收贵金属Au和Ag的工艺流程如图,已知反应:Ag++2S2O[Ag(S2O3)2]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滤渣Ⅰ”通过灼烧可获得较纯净的Au
B.“酸浸氧化”时通入O2可提高HNO3的利用率并减少污染
C.“溶浸”时,该体系酸性越强,越有利于反应进行
D.“还原”时,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
13、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解释或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
| 实验操作 | 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A | 向2mL 0.1mol/L Na2S溶液中滴加0.1mol/L ZnSO4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几 滴0.1mol/L CuSO4 溶液 | 先产生白色沉 淀,又出现黑 色沉淀 | Ksp(ZnS)>Ksp(CuS) |
B | 用蒸馏水溶解CuCl2固体,并继续加水稀释 | 溶液由绿色逐 渐变为蓝色 | [CuCl4]2-+4H2O4Cl- +[Cu(H2O)4]2+正向移动 |
C | 将25℃ 0.1mol/L 的 Na2SO3溶液加热到 40℃,用传感器监测溶液pH变化 | 溶液的pH逐 渐减小 | 温度升高,SO的水解增 大程度小于水的电离增大 程度,导致最终c(H+)升高 |
D | 向某补血口服液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 | 酸性KMnO4 溶液紫色褪去 | 该补血口服液中一定含有 Fe2+ |
14、在恒温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NO2(g)和足量活性炭发生反应2NO2(g)+2C(s)N2(g)+2CO2(g),测得平衡时NO2(g)和CO2(g)的物质的量浓度与平衡总压的关系如图所示(Kp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示的三个点中,a点NO2(g)的转化率最高 B.该温度下,c点的Kp=0.4 MPa
C.减小容器体积可实现从c点到b点的移动 D.a、b、c三点的Kp大小相同
15、已知常温下,Ksp(CuS)=1.0×10-36,Ksp(HgS)=1.6×10-52,;pM=-lgc(M2+)。常温下,向10mL0.2mol/LCu(NO3)2溶液中逐滴滴加0.1mol/LNa2S溶液,溶液pM与加入Na2S溶液
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V0=20.0 mL,m=18
B.若c[Cu(NO3)2]=0.1mol/L,则反应终点可能为e点
C.a、b、d三点中,由水电离的c(H+)和c(OH-)之和最大的为b点
D.若用等浓度等体积Hg(NO3)2溶液代替Cu(NO3)2溶液,则反应终点b向c方向移动
二、填空题(共4个小题,共55分)
16、为了探究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分别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该小组同学用图1、图2装置进行第一组实验,图1是在金属锌板上贴上一张用某溶液浸湿的滤纸,图2是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
图1 图2
①图2电池负极区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用硫酸钠和酚酞的混合溶液浸湿滤纸,用导线将a、b直接相连,则滤纸出现_____色,与铅笔接触芯接触的c位置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用淀粉-KI溶液浸湿滤纸,用导线将a、b与A、B电极相连,铅笔芯c点处出现蓝色,则导线a接的是________(填“A”或“B”)电极。
(2)该小组同学用图3装置进行第二组实验时发现,两极均有气体产生,Y极溶液逐渐变成紫红色。若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高,铁电极区会产生红褐色物质。查阅资料知,高铁酸根离子(FeO)在溶液中呈紫红色,Na2FeO4只在强碱性条件下稳定。
图3 图4
①电解过程中,X极溶液的pH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电解过程中,Y极生成气体及Y极溶液逐渐变成紫红色发生的电极反应式分别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c(Na2FeO4)随初始c(NaOH)的变化如图4所示,分析c(Na2FeO4)变化趋势不同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氢气在化学工业中应用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Ⅰ.2H2(g)+O2(g)2H2O(g) ΔH1=-483.6kJ/mol
Ⅱ.CH4(g)+2O2(g)CO2(g)+2H2O(g) ΔH2=-802.0kJ/mol
Ⅲ.4H2(g)+CO2(g)CH4(g)+2H2O(g) ΔH3
若反应Ⅲ的逆反应活化能为Ea kJ/mol,则正反应活化能为 kJ/mol
(用含Ea和必要的数值的式子表示)。
(2)有机合成中,H2常用于不饱和烃的加成,如C2H2(g)+H2(g)===C2H4(g)、C2H4(g)+H2(g)
===C2H6(g)。一定温度和催化剂作用下,将H2和C2H2按照体积比为4:1充入恒容密闭容器
中发生上述反应,当C2H2完全反应时,C2H4的体积分数为20%,则H2的转化率为 ,
C2H4的选择性为 (C2H4的选择性=)。
(3)一定条件下, H2能与NO反应:2H2(g)+2NO(g)N2(g)+2H2O(g) ΔH。在某恒容密
闭容器中按投料比=2:1发生该反应,不同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相同时间测得NO转
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图2
①下列能够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填字母)。
a.2v逆(NO)=v正(N2)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c.容器内总压强不再变化
d.H2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 e.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②使用催化剂乙时,NO转化率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的原因可能是
。
(4)通过电化学循环法可将H2S转化为H2SO4和H2(如图2所示)。其中氧化过程发生如下两步
反应:H2S+H2SO4=== SO2↑+S↓+2H2O、S+O2=== SO2。
①电极a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理论上1 mol H2S参加反应可产生H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
18、三氯化铬(CrCl3,熔点83℃,易升华、水解,高温下易被氧气氧化)是合成其他铬盐的重要原料,在无机和有机合成中有重要作用,某同学在实验室加热Cr2O3与CCl4制备CrCl3。
(1)基态Cr原子核外有___________种能量不同的电子。
(2)Cr2O3的制备:将一定量的重铬酸铵[(NH4)2Cr2O7]放入坩埚中加热分解生成Cr2O3、N2和H2O。上述反应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
(3)CrCl3的制备装置如图所示:
①仪器X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时,点燃酒精灯前需要先通入一段时间的N2,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装置B试管中除了生成CrCl3外,还有光气(COCl2)生成,光气有毒,与水反应生成大量酸
雾,装置D烧杯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产品中CrCl3质量分数的测定,步骤如下:
(ⅰ)称取0.3000g CrCl3产品溶于水并于250mL容量瓶中定容;
(ⅱ)取25.00mL样品溶液于带塞的锥形瓶中,加热至沸腾后加入稍过量的Na2O2,再加入过量的H2SO4酸化,将Cr3+氧化为Cr2O,稀释并加热煮沸,在加入稍过量的KI固体,加塞摇匀,使铬完全以Cr3+形式存在;
(ⅲ)加入1mL指示剂,用0.0250mol/L的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平行测定三次,平均消耗标准Na2S2O3溶液21.00mL(已知2Na2S2O3+I2=== Na2S4O6+2NaI)。
①(ⅱ)中加入稍过量的Na2O2后需要加热煮沸,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滴定实验可选用的指示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产品中CrCl3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计算结果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19、LiCoO2是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一种利用钴渣(主要成分Co2O3,含少量Al2O3、CuO、CdO等杂质)制备LiCoO2的工艺流程如下:
(1)基态Co2+核外价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酸浸”时通入SO2的目的是将Co3+还原为Co2+,写出Co2O3反应生成Co2+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常温下,Ksp[Al(OH)3]=1.0×10-33,欲使“除铝”后溶液中c(Al3+)=1.0×10-6 mol/L,则应调节溶液的pH为____________。
(4)“转化”时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钴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由碱式碳酸钴制备LiCoO2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是LiCoO2,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①放电时,电极a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电路中通过0.4mol电子时,发生迁移的Li+的质量为___________。
化学试卷答题卡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有且仅有一个正确选项)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答案 |
|
|
|
|
|
|
|
|
|
|
|
|
|
|
|
二、填空题(共4个小题,共55分)
16、(1)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2)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1) 。(2) , 。
(3)①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18、(1)___________。(2)____________。(3)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
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凌源市凌源实高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辽宁省凌源市凌源实高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吉林省长春市长春田中实高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长春田中实高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