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科学探究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科学探究题,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科学探究题,图三所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022·河北唐山·二模)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装有硫酸镁和硫酸铜废液的烧杯中放入一定量的铁粉,搅拌,待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得到固体和溶液,操作步骤如图所示。请你与小组同学共同完成以下探究:加入铁粉时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滤液中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
乙同学:、;
丙同学:______。
【表达交流】大家一致认为甲同学的猜想不正确,理由是 ______合理即可。
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固体中的成分是什么?
【进行实验】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得出固体成分为、。
【表达交流】在得出固体的成分后,也确定了探究实验中______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小组同学想将滤渣中的两种金属进行分离,你能帮他们想想办法吗?请写出你的操作步骤:______。
【归纳总结】根据以上探究活动,可以总结出判断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一般思路是:
①与所加物质反应后生成的溶于水的物质一定存在。
②与所加物质 ______的溶质一定存在。
2.(2022·贵州·安顺市平坝区乐平中学模拟预测)小明在阅读相关资料时,发现二氧化氮(NO2)具有助燃性。他决定利用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二氧化氮是否具有助燃性?
【查阅资料】①蓝色的硝酸铜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分解,化学方程式为2Cu(NO3)2=2CuO+4NO2↑+O2↑。
②通常状况下,NO2是一种红棕色气体,相同状况下,其密度大于氧气的密度,在低于室温时变成液态。
【实验过程】实验装置如图1,实验现象:试管内蓝色固体逐渐变成______色,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带火星的木条________。
【实验结论】二氧化氮具有助燃性.
【反思与评价】小刚认为小明的实验不能证明 NO2具有助燃性,其理由是_______。
小刚认为利用如下补充实验可以证明 NO2具有助燃性.
【实验改进】
【拓展】已知镁在二氧化氮气体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氮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2022·辽宁·丹东市第十八中学模拟预测)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为鉴定某工厂排出的无色污水成分,他们查阅工厂有关资料,推测污水中可能含有盐酸、硫酸钠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小组同学取污水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硫酸钠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
实验一:小组同学用 pH 试纸测得污水的 pH=2,由此得出污水中一定不含______,原理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二:为检测污水中可能含有的成分,甲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二中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得出结论】兴趣小组确定了废水的成分
【反思与评价】乙同学经过思考,用物理方法也得到了甲同学的实验结论,他的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是:______。
4.(2022·江苏·盐城市初级中学一模)氢化钙(CaH2)固体是一种储氢材料,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
实验一:实验室模拟制备氢化钙。
【查阅资料】
①用氢气与钙加热的方法可制得氢化钙;
②钙遇水立即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
③氢化钙要密封保存,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
④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实验设计】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制取装置如图所示(固定装置省略)。
(1)用酒精灯给玻璃管加热前要先向装置中通一会儿氢气,目的是______。
(2)装置C中制取氢化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
实验二:取少量上述制得的CaH2样品加入到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经检验滤渣的成分是碳酸钙,小组同学对滤液中的溶质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OH、Ca(OH)2;
猜想三:NaOH、Na2CO3
猜想四:NaOH、Na2CO3、Ca(OH)2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理由是______。
【实验验证】
【拓展延伸】登山运动员用氢化钙作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优点是______。
【定量分析】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为了测量氢化钙(CaH2)样品中氢化钙的质量分数。取5g样品于烧杯中,加入100g水,待烧杯中不再有气泡产生,称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04.8g(假设杂质与水不发生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______g。
(2)计算样品中氢化钙的质量分数______。
5.(2022·湖北·武汉市光谷实验中学模拟预测)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氢氧化钠、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同学为探究其成分,完成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初步探究固体的组成
①取少量白色固体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再滴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将溶液等分为两份,分装于甲乙两个烧杯中。
②往烧杯甲中加入稀硫酸,产生沉淀A的质量与所加稀硫酸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③往烧杯乙中通入一定量CO2,产生沉淀B。
请回答:(1)写出步骤②中生成沉淀A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
(2)步骤①中滴入石蕊后溶液显_______色。
(3)原样品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_____(填化学式)。
实验二:②③两步操作结束后,将烧杯甲的物质全部倒入烧杯乙中,进一步探究,可知原样品中没有氯化钠。
(4)(沉淀A质量+沉淀B质量)_____沉淀C质量(“>”“<”“=”或“无法确定”)。
(5)红色溶液X中一定含有的溶质除石蕊以外是_____(填化学式)。
6.(2022·江苏·泰州市姜堰区仲院初级中学三模)在学习盐酸的化学性质时,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做了稀盐酸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实验(如图1)。
【实验现象】甲同学的实验中溶液有气泡冒出,乙同学的实验中溶液基本无气泡冒出。
【提出问题】乙同学的实验中溶液为什么没有气泡冒出?
【查阅资料】①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无气泡,能生成碳酸氢钠和另一种盐
②碳酸氢钠溶液pH约为9.2
【实验】同学们设计并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
(1)细玻璃管在实验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边注入边振荡的作用是_________。
(2)实验①中细玻璃管中液柱略微升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
(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实验反思】此反应说明反应物的量不同,产物可能不同,试另举一例:__________。
【实验探究】向一定体积pH=12的碳酸钠溶液中加稀盐酸,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利用pH传感器记录反应过程中溶液pH与加入稀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3所示:
图中各线段实验现象如下表:
(4)图3中D点溶液中溶质有_________。
(5)分析图表可知,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分两步进行:
AB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BC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定量分析】
(6)取10克碳酸钠溶液,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共消耗稀盐酸10mL(密度约1g/mL),试计算碳酸钠溶液中Na2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7.(2022·安徽·合肥市五十中学东校三模)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并协助完成相关任务:
【研究课题】探究热水壶底部水垢的主要成分
【查阅资料】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天然水中一般都含有Ca2+、Mg2+、HCO3-等离子,在加热时,这些离子趋于生成溶解度更小的物质——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盐、碱等的混合物),水垢中一定含有Mg(OH)2和CaCO3,同时,他们还查阅到下列有关物质的溶解性:
【提出猜想】水垢的主要成分除一定含有Mg(OH)2和CaCO3之外,还可能含有Ca(OH)2和_______。
【设计方案】
(1)甲同学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研碎的水垢,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取上层清液加入______,没有白色沉淀,说明水垢中无Ca(OH)2。
(2)乙同学设计下列实验装置,进一步确定水垢中含有碳酸盐的成分,步骤如下(装置中的试剂均足量):
①按图组装仪器,将50g水垢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入足量某酸溶液;
②测量一定时间内干燥管内物质增加的质量(见下列曲线);
③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④再次称量干燥管内物质增加的质量;
⑤重复③和④的操作,直至干燥管内物质质量不变。
a.仪器D名称是______;
b.步骤①所加的酸溶液可选择的是____(填“稀盐酸”或“稀硫酸”);请写出不选择另一种试剂的理由:_______。请写出锥形瓶内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c.装置Ⅱ的作用是_____。
d.步骤③在反应结束后仍通入氮气的理由是________。
e.研究性小组的同学通过简单计算,认为水垢中一定含有MgCO3,理由是_______。
【实验结论】通过上述探究可知:水垢的主要成分有________。
8.(2022·山西·寿阳县教研室一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查阅资料】a.硫酸钠溶液呈中性
(1)甲实验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2)乙实验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其中酚酞试液的作用是______。
(3)丙实验观察到试管中有蓝色沉淀生成,上层溶液为无色。证明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对丙实验试管中无色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试管中无色溶液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硫酸钠和氢氧化钠;猜想二:______。
【设计实验】要证明猜想一成立,下列试剂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石蕊试液 B.氯化钡溶液 C.氯化镁溶液
9.(2022·宁夏银川·二模)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重要范畴,但是有的实验会伴随明显现象,有的实验并无明显现象,某兴趣小组对某些化学变化进行研究,请根据实验内容,回答问题:
【实验内容一】探究反应是否发生
(1)实验一:向装有 CuO 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会观察到明显的______现象, 可见该反应已发生。
【实验内容二】探究某些溶液相互反应后的溶质成分
(2)实验二:为了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发生了反应,该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一所示实验。传感器测定的 pH 和温度随溶液质量变化情况如图二、图三所示。则 B 溶液是______,图三中的 M 与图二中 X、Y、Z 中的______数值相等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有哪些?
【实验猜想】
猜想一:只有 Na2SO4
猜想二:Na2SO4和 NaOH
猜想三:Na2SO4和 H2SO4
猜想四:Na2SO4、H2SO4和 NaOH
兴趣小组成员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理由是______。
【实验方案】为确认哪个猜想成立,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请填空:
【实验反思】
(3)小组成员认为该实验方案不能得出猜想三成立,理由是______,若要检验猜想三,应改用的试剂是______(任选一种)。
(4)从微观角度分析,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的实质是:______。
10.(2022·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教育局二模)某校化学实验室有一瓶装满生石灰的塑料瓶已经膨胀破裂,该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化学老师的指导下,对该生石灰样品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生石灰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生石灰样品的成分可能是CaO、Ca(OH)2和CaCO3中的一种或几种。
【设计实验】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讨论】经过讨论,发现通过(2)不能得到样品中一定含有Ca(OH)2,理由是_______。
【结论】通过小组合作,最后得出样品中肯定含有_______,可能含有Ca(OH)2,请写出生成CaCO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应用交流】生石灰要_______保存。
11.(2022·吉林长春·二模)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标签部分被腐蚀的无色溶液(如图甲),经 实验员分析可知原瓶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NaCl、NaOH、Na2CO3、NaHCO3中的一种,为确认溶液中的溶质,他们设计并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资料查阅】上述 4 种物质的相关信息如下:
【实验探究 1】如图乙所示:
【讨论分析】(1)在操作 a 后可确定溶质不是NaCl,则实验现象应是______;
(2)在进行操作b 时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由此又可排除 NaOH;
(3)分析 4 种物质的相关信息,你认为该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上述 4 种物质中的______,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
【讨论质疑】有同学认为以上分析不严密,需要进一步实验确定,于是又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探究 2】
【反思拓展】(1)如图乙所示,在操作b 滴加稀盐酸后,发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为确定此时所得无色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可选用下列药品中的______(填序号);
A.碳酸钠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硝酸银溶液 D.铁
(2)造成操作 b 中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是因为原破损标签溶液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了如下化学反应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2.(2022·湖南娄底·模拟预测)化学实践活动课上,老师拿来一包久置空气中的碱石灰干燥剂(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让同学们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教材运用】碱石灰极易与空气中的______反应而变质。
同学们决定对这包碱石灰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假设】
猜想Ⅰ:未变质,只含有氧化钙和氢氧化钠。
猜想Ⅱ:部分变质,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和碳酸钠等。
猜想Ⅲ:完全变质,只含有碳酸钙和碳酸钠。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设计实验】设计如下流程进行实验:
【讨论分析】实验3是否可以先滴加过量氧化钙溶液,再滴入酚酞溶液,为什么?______。
13.(2022·河南郑州·模拟预测)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氢氧化钠溶液,瓶口有少量白色固体且玻璃瓶塞打不开,这一情况激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于是展开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瓶口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找资料】①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SiO2),试剂瓶身经抛光处理,不易反应,而瓶口和玻璃塞上的磨砂将二氧化硅裸露出来。
②SiO2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Na2SiO3),硅酸钠是一种白色固体,有很强的粘合性,可溶于水,溶液呈碱性。
③Na2SiO3能与强酸反应,如:Na2SiO3+2HCl=2NaCl+H2SiO3↓(白色)
Na2SiO3能与CaCl2反应:Na2SiO3+CaCl2=2NaCl+CaSiO3↓(白色)
【作出猜想】白色固体的成分是:猜想一:Na2SiO3;
猜想二:Na2SiO3和Na2CO3;
猜想三:Na2SiO3、Na2CO3和NaOH。
【实验探究】取一定量白色固体溶于适量水中形成样品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Ⅰ.取样品溶液,滴加足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冒出且产生白色沉淀,由此推知猜想____不成立。写出产生气体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
Ⅱ.另取少量样品溶液,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
Ⅲ.从步骤Ⅱ反应后的试管中取少量上层清液于另一试管中,向其中滴入酚酞溶液,若猜想二成立,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讨论分析】
(1)步骤Ⅱ中滴加过量氯化钙溶液的目的是____。能否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____(填“能”或“否”),理由是_______。
(2)步骤Ⅲ中还可以使用 _______替代酚酞溶液,也能得到相同结论。
【反思交流】氢氧化钠溶液必须密封保存,且试剂瓶只能用橡胶塞。
14.(2022·陕西汉中·一模)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要探究M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
【实验与探究】(1)试管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试管丙中镁片表面有______色固体析出。
(2)同学们经讨论后认为该方案可以优化,______(填“甲”、“乙”或“丙”)试管的实验是多余的。
(3)实验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
【拓展与应用】去掉多余的实验,同学们将另外两支试管中反应后的物质倒入同一大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为了探究滤渣的成分,同学们经讨论后认为可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
(4)若无气泡产生,则滤渣的成分是______。
(5)若有气泡产生,则下列对滤渣的成分判断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一定含有Cu,可能含有Mg、Fe B.一定含有Cu、Fe,可能含有Mg
C.一定含有Fe,可能含有Cu、Mg D.一定含有Cu、Fe,不可能含有Mg
15.(2022·山东·曲阜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模拟预测)为探究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A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2)试管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甲同学把反应后的C、D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甲同学欲探究无色滤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无色滤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作出猜想】
猜想Ⅰ:NaCl
猜想Ⅱ:NaCl和CaCl2
猜想Ⅲ:NaCl和Na2CO3
猜想Ⅳ:NaCl、CaCl2和Na2CO3
小明认为猜想Ⅳ定不成立,其原因是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进行实验】
16.(2022·辽宁·一模)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氢氧化钠的性质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探究一】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如图一所示,将分液漏斗中的水加入试管后,立即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此时观察到U形管的液面_______(填“左低右高”或“左高右低”)。由此得出: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探究二】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如图二所示,同学们完成了四组实验。
(1)A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
(2)写出B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C、D试管中均无明显现象
①向反应后D试管中的溶液加入足量的_______(填溶液名称),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可证明D中已发生化学反应,
②为了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同学们设计并进行了如图三实验。实验过程中无明显现象,证明两者能发生化学反应。步骤二中所加溶液X可能是_______。
A.氯化镁溶液 B.酚酞溶液 C.硝酸银溶液
【实验拓展】同学们用图四装置进行实验。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氢氧化钠浓溶液加入锥形瓶A中,关闭活塞,打开弹簧夹,观察到A中产生白色沉淀,烧杯B中液面降低。
(4)若溶液Y是一种碱溶液,其该碱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可能是_______(写一种)。
(5)若溶液Y是氯化钙溶液,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又做了以下三组实验,其中能说明反应后A中溶液一定含有氢氧化钠的是_______(填序号)。
A.取少量反应后A中溶液测得pH>7
B.取少量反应后A中溶液测得pH>7,继续向其中加入氯化钙溶液,无明显现象
C.取少量反应后A中溶液测得pH>7,向其中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17.(2022·福建泉州·模拟预测)碱式碳酸铜【Cu2(OH)2CO3】是一种绿色粉末状固体,化学兴趣小组对碱式碳酸铜的制取和受热分解原理展开探究。
资料:Ⅰ.实验室制取原理:,Cu2(OH)2CO3可改写为Cu(OH)2·CuCO3,兼具Cu(OH)2和CuCO3的化学性质,受热生成三种氧化物;
Ⅱ.BaCO3、BaSO4均不溶于水;
Ⅲ.碱石灰可以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实验1】制取碱式碳酸铜
用如图装置,控制反应温度为75℃,往Na2CO3溶液中加入适量的CuSO4溶液并不断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产品。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产生________和绿色沉淀。
(2)确定沉淀洗涤干净的方法:取最后一次洗液滴加________溶液,若_______,则沉淀已经洗涤干净。
【实验2】探究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原理
在老师的指导下,兴趣小组同学用下图装置(气密性良好,夹持仪器略去)对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展开探究,控制温度为60℃、120℃、180℃、240℃依次加热样品。
(3)实验过程中不断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
(4)测得装置C、D的质量在实验前和不同温度下加热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测得B中剩余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图中x点对应的m=_______;曲线yz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5)若没有A装置,加热后所测C装置增加的质量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6)结合实验和数据分析,简述碱式碳酸铜受热的分解过程:______。
18.(2022·辽宁沈阳·二模)某学习小组在帮助实验员整理化学试剂时发现了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经实验员分析可知原瓶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NaHCO3,NaOH,Na2CO3,NaCl中的一种,请你对该试剂作出猜想并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是什么溶液?
【猜想与假设】甲猜想:NaHCO3溶液;乙猜想:NaOH溶液;
丙猜想:Na2CO3溶液;丁猜想:NaCl溶液
【查阅资料】上述四种物质相关信息如下
【实验探究1】取瓶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实验探究2】另取瓶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泡。
【实验分析】通过【实验探究1】可知___________同学的猜想一定错误。
甲同学仔细分析四种物质的相关信息表后发现自己的猜想错误,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
丙同学分析【实验探究2】并结合以上同学的实验结论,认为原瓶溶液是Na2CO3溶液。
【讨论质疑】乙认为以上同学分析有漏洞,需要进一步实验确定,于是又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探究3】在【实验探究1】试管中的红色溶液中滴加过量氯化钙溶液(中性),充分反应后,试管中溶液仍呈红色,但有白色沉淀产生。在上述猜想都有合理性的情况下,白色沉淀出现说明原溶液中含有___________;试管中溶液仍呈红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___________。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探究3】可证明这瓶试剂原为___________溶液,但已经部分变质。
【反思与拓展】写出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得出了该溶液正确的保存方法是___________。
19.(2022·山东泰安·三模)今天是化学实验室开放日,小明带着一包脱氧剂和一包食品干燥剂走进实验室,和小组同学一起开始了令人兴奋的探究之旅(忽略实验过程中空气的影响)。
【查阅资料】脱氧剂成分是铁粉、碳粉、碳酸钠、氯化钠,食品干燥剂的成分是生石灰。
探究活动一:脱氧剂脱氧原理
【进行实验】
(1)取适量脱氧剂于大试管中,加足量的水振荡,充分溶解后过滤,得到滤液A和滤渣甲;
(2)向滤渣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得到黄色溶液,溶液底部有黑色不溶物。
【得出结论】脱氧剂脱氧的原理是铁粉与______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铁锈。写出加入盐酸得到黄色溶液对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探究活动二:探究食品干燥剂是否变质
【进行实验】
(1)取一包干燥剂放入小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搅拌后,用手触摸烧杯外壁,发烫,过滤,得到滤液B和滤渣乙;
(2)向滤渣乙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可观察到固体全部溶解,有气泡产生,据此判断滤渣乙中有CaCO3。
【得出结论】该干燥剂______(选填“完全”或“部分”或“没有”)变质。
探究活动三:探究溶液混合后溶质的成分
小组同学将上述实验中的滤液A和滤液B倒入废液缸中,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得到滤液C,他们对C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一:______。
猜想二:NaCl、NaOH、Na2CO3
猜想三:NaCl、NaOH、Ca(OH)2
【进行实验】小明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了如下实验:
【反思评价】小组同学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根据步骤(2)的现象不足以证明猜想三是正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小明经过认真思考后,对步骤(2)进行了修改,并做了下面的实验,最终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记录如下、请你完善实验报告。
20.(2022·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三模)实验室里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石灰石和一定浓度的盐酸及以下仪器:
(1)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可以制取并收集O2,你选择的仪器是_______(填序号):所缺仪器名称是_______;写出该原理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实验小组同学取石灰石和一定浓度的盐酸反应制取气体,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填序号):他们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未见变浑浊。为探究其原因,小组同学讨论后提出猜想并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即可同时完成上述两个猜想的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①:澄清石灰水已变质:
猜想②:反应产生的气体中除了有二氧化碳外,还有氯化氢。
【进行探究】将混合气体通过图Ⅱ所示装置。其中A装置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
【实验结论】同学们看到_______现象,证明猜想①不成立,猜想②成立。写出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1.(2022·山东·模拟预测)下图是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探究碱溶液的化学性质时所做的探究活动。
(1)实验A中,注入NaOH浓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2)实验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实验结束后,该小组同学对实验B中试管里的上层澄清溶液的溶质成分产生疑问,并作出了如下的猜想:
猜想一:溶质为NaOH;
猜想二:溶质为NaOH、Na2CO3;
猜想三:溶质为_______。
【实验探究】
【实验反思】小组的同学经讨论认为,上面A、B、C、D四个实验并没有探究完碱的所有化学性质,实验未涉及碱与_______反应的化学性质。小明从这四个实验中选择一个,继续加入相关试剂,能够验证出碱的这点化学性质,他的实验方案是:______(写出操作和现象)。
22.(2022·山东·模拟预测)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石灰石和盐酸制取一瓶CO2,验满后,将澄清石灰水倒入该集气瓶中,发现没有变浑浊。兴趣小组对这个异常现象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澄清石灰水为什么没有变浑浊?
【查阅资料】(1)CO2过量时,CaCO3沉淀会转化为可溶于水的Ca(HCO3)2;
(2)AgCl不溶于稀硝酸。
【提出猜想】I.石灰水已完全变质;Ⅱ.________;Ⅲ.CO2中混有HCl
【实验方案】兴趣小组用原药品继续制取CO2,并进行探究。
上述步骤(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实验结论】制取的CO2气体中混入了HCl,所以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
【交流讨论】若要收集到纯净、干燥的CO2,需将混合气体依次通入饱和NaHCO3溶液和_______。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①:如图2,在试管和集气瓶之间连接冷却装置,重新进行加热硝酸铜的实验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硝酸铜分解产物中有_____
步骤②:取出图2中U型管,恢复到室温,待U型管内充满红棕色气体时,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U型管中
________
NO2具有助燃性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污水于一支洁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的______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污水中一定含有______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滤液,向其中滴入少量的Na2CO3溶液
______
猜想二不成立
2、另取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______
猜想三成立
实验编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
Ⅰ.用注射器1向小药瓶中缓慢注入少量的稀盐酸,边注入边振荡
细玻璃管中液柱略微升高无气泡产生
Ⅱ.换注射器2从瓶中缓慢抽取气体
澄清石灰水
②
Ⅰ.用注射器1向小药瓶中继续注入稀盐酸至较多气泡产生
细玻璃管中液柱明显升高
Ⅱ.换注射器2从瓶中缓慢抽取气体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线段
实验现象
AB
无气泡
BC
有较多气泡产生
CD
无明显现象
物质
Ca(HCO3)2
Mg(HCO3)2
Ca(OH)2
Mg(OH)2
CaCO3
MgCO3
溶解性
可溶
可溶
微溶
不溶
不溶
微溶
分别取样于试管中
步骤
现象
结论
向其中一份滴加 CuSO4溶液,振荡、静置
______
猜想二不成立
向另一份滴加 Ba(NO3)2 溶液,振荡、静置
出现白色沉淀
猜想三成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样品于烧杯中,加水溶解,用手触摸烧杯外壁。
烧杯壁发热
_______
(2)将(1)中液体过滤,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_______
溶液变红
有Ca(OH)2
(3)取(2)中的少许滤渣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_______
有CaCO3
物质
NaCl
NaOH
Na2CO3
NaHCO3
常温下的溶解度/g
36
109
21.5
9.6
常温下稀溶液的 pH
7
13
11
9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操作a后试管中的溶液中滴加过量 CaCl2溶液(中性)
试管中______
溶质是 NaOH
实验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实验1
取少量破石灰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触摸烧杯外壁,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温度______(填 “升高”、“降低”或“没有变化”)
猜想Ⅲ正确
实验2
取少量上述滤渣于试管中,滴加过量______,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产生气泡, 澄清石灰水______
实验3
取少量上述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先滴加酚酞溶液,再滴加过量氯化钙溶液。
溶液先变成红色,______。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i.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碳酸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________成立
ⅱ.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_________
_________
装置
加热前/g
加热后/g
60℃
120℃
180℃
240℃
C
297.1
297.1
298.0
298.0
298.0
D
271.0
271.0
271.0
271.0
273.2
物质
NaHCO3
NaOH
Na2CO3
NaCl
常温下溶解度/g
9.6
109
21.5
36
常温下稀溶液的pH
9
13
11
7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滤液C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______不正确
(2)继续向步骤(1)所得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有白色沉淀生成
猜想三正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
有白色沉淀生成
猜想三正确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B试管的上层清液于甲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_______
猜想二正确
取少量B试管的上层清液于乙试管中,滴加________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三正确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取少量澄清石灰水于试管中,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
________
猜想I不成立
(2)
将少量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
________
猜想Ⅱ不成立
(3)
将气体通入盛有________溶液的试管中,再加稀硝酸
________
猜想Ⅲ成立
参考答案:
1.
FeSO4、MgSO4、CuSO4 只要发生反应就会有硫酸亚铁生成 有气泡产生 乙 用磁铁吸引 不反应
2. 黑
复燃 硝酸铜分解生成氧气,氧气也具有助燃性 氧气 O2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 氢氧化钠 NaOH NaOH+HCl=NaCl+H2O 氯化钡 硫酸钠 Na2SO4 BaCl2+Na2SO4=BaSO4+2NaCl 取适量污水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发皿中出现白色固体
4. 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C中 碳酸钠与氢氧化钙不能共存 无明显现象 过一会儿有气泡产生 安全、携带方便 0.2 42%
设CaH2的质量为x
解得x=2.1g
样品中氢化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样品中氢化钙的质量分数为42%
5. 蓝 Na2CO3、Na2SO4 <
NaNO3、HNO3
6. 调节装置内压强 使液体充分反应 少量稀盐酸滴入,导致小药瓶内气体体积略微压缩,压强增大 碳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氧气不足时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合理即可) HCl、NaCl 解:先求出10mL稀盐酸中HCl的质量为
设碳酸钠溶液中Na2CO3的质量分数的为x,
7. 碳酸镁 碳酸钠溶液等 分液漏斗 稀盐酸 硫酸与水垢中碳酸钙反应会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覆盖在碳酸钙的表面,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 除去二氧化碳气体混有的水蒸气 使装置中的二氧化碳全部被碱石灰吸收 果50g 水垢全部为碳酸钙,产生二氧化碳 的质量应为 22g,小于24g,若是碳酸镁50g则生成26g大于24g,因此一定含碳酸镁
氢氧化镁、碳酸钙、碳酸镁(或)
8. 试管内液面上升 通过溶液颜色的变化证明反应的发生 CuSO4+2NaOH=Cu(OH)2↓+Na2SO4 Na2SO4 B
9. 溶液变蓝 稀硫酸 Y 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不能共存 没有蓝色沉淀生成 硫酸钠和硫酸都可以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碳酸钠 H++OH-=H2O
10. 有CaO 酚酞试液 有气泡产生 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CaO和CaCO3 CO2+Ca(OH)2═CaCO3↓+H2O 密封
11. 溶液呈红色 Na2CO3 碳酸钠 碳酸氢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可能达到10%,而碳酸钠溶液可以 有白色沉淀产生,溶液仍为红色 ABD
12. 水和二氧化碳 没有变化 稀盐酸 变浑浊 产生白色沉淀且溶液变成无色 可以,先滴加过量氯化钙溶液,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入酚酞溶液,溶液不变红,也可证明
13. 一 溶液不变色 除尽硅酸钠和碳酸钠 否 硅酸钠显碱性不与氢氧化钙反应且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后生成氢氧化钠,干扰氢氧化钠的检验 紫色石蕊试液
14. 红 丙 镁>铁>铜 铜 Cu B
15.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Ⅰ(或猜想Ⅲ) 氯化钙溶液或氯化钡溶液或或加入稀盐酸或酚酞试液等 无沉淀生成或加酸后无气体产生或加酚酞试液的现象是溶液不变色(或证明猜想Ⅲ成立的现象是有沉淀生成或加酸后有气体产生或加酚酞试液的现象是溶液变红色)
16. 左低右高 溶液变红 稀盐酸 AB BA Ca(OH)2或Ba(OH)2 BC CB
17. 气泡 氯化钡或BaCl2(或其他合理答案) 无沉淀产生或无明显现象 将反应产生的水和二氧化碳全排到装置C、D中 10.2g CuCO3 CuO+CO2↑ 偏大 碱式碳酸铜受热先分解生成水,后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合理答案)
18. 丁 在该温度下,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0% 碳酸钠 Na2CO3 氢氧化钠 NaOH 氢氧化钠 NaOH 密封保存
19. 氧气、水 部分 NaCl、NaOH 二 取少量滤液C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20. ②③⑥⑦⑧ 酒精灯 ①③④⑤ 检验且除去氯化氢 A中产生白色沉淀,B中无明显现象,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1. 气球变大 CuSO4+2NaOH=Na2SO4+Cu(OH)2↓ NaOH、Ca(OH)2 开始无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产生气泡(或有气泡产生) 碳酸钠溶液等 酸 向D试管中继续滴加一定量的盐酸,观察到酚酞由红色变为无色
22. 二氧化碳过量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不浑浊 硝酸银 产生白色沉淀 HCl+AgNO3=AgCl↓+HNO3 浓硫酸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专题12科学探究题 (含答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科学探究的题型结构思维模式,混合溶液成分的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专题十: 科学探究----(中考真题),文件包含化学专题十科学探究----中考真题解析版docx、化学专题十科学探究----中考真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2020届九年级中考化学热点专题训练:专题12科学探究题,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科学探究的题型结构思维模式,混合溶液成分的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