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分层作业】2023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6天《物态变化》寒假精品练习(含解析)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83135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寒假分层作业】2023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6天《物态变化》寒假精品练习(含解析)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83135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寒假分层作业】2023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6天《物态变化》寒假精品练习(含解析)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83135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寒假分层作业】2023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6天《物态变化》寒假精品练习(含解析)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831350/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寒假分层作业】2023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6天《物态变化》寒假精品练习(含解析)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831350/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寒假分层作业】2023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6天《物态变化》寒假精品练习(含解析)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831350/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寒假分层作业】2023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6天《物态变化》寒假精品练习(含解析)
展开第6天 物态变化 (复习篇)
1.液体温度计的制作,用到了转换法和放大法。
2.利用“对比法”认识常见的液体温度计。
3.用“对比分析法”区别汽化的两种方式。
4.在探究出物质的熔化特点后,用逆向思维得到物质凝固过程的放热规律。
5.在探究出物质的升华吸热特点后,用逆向思维得到物质凝华过程要放热。
6.水资源:指可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
知识点01 温度 温度计
1、摄氏温度的规定:在1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纯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为1℃。
2、使用方法:
(1)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要碰到容器的底或壁;
(2)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知识点02 物态变化
1、六种物态变化示意图:
2、晶体和非晶体:
(1)区别: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或凝固)温度,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或凝固)温度。
(2)熔化(或凝固)条件:(1)达到熔点(或凝固点);(2)继续吸热(或放热)。
(3)特点:晶体熔化(或凝固)的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3、蒸发和沸腾:
(1)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需要吸热。
(2)不同点: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液体表面缓慢进行的汽化现象;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比较剧烈的汽化现象,需要达到沸点。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①液体温度高低;②液体表面积大小;③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的快慢。
(4)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
4、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规则结构的固体,如:食盐、糖、海波、许多矿石和各种金属等。
非晶体凝固:没有规则形状的固体,如玻璃、松香、蜂蜡、沥青等。
5、熔化和凝固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做熔化。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6、升华和凝华
升华:物质从固态变为气态叫做升华。
凝华:物质从气态变为固态叫做凝华。
【例1】常用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性质制成的,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_的温度为0摄氏度,_________的温度为100摄氏度,如图温度计读数为_________摄氏度。
解题归纳:如何正确读取温度计的示数?
【方法技巧】首先明确温度计的分度值是多少;然后看温度计液柱上表面在零刻线上方还是下方;最后从零刻线开始数格,先数大格数,再数小格数,两者相加既是温度计的示数。
【例2】夏季,小李打开冰箱的冷冻室看见一股“气”向下飘出,联想到了烧开水时壶嘴向上冒“白气”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股“白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B.两股“白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水汽化成的水蒸气
C.两股“白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两股“白气”形成的过程都要吸热
解题归纳:“白气”是水蒸气吗?
【疑难诠释】冬天人们嘴里哈出“白气”,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这里的“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漂浮在空气中形成“白气”。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看不见的气体。
通过下图来正确认识“白气”的形成过程。
【特别说明】:液化后的水蒸气呈现形式有三种:
①“白气”现象是水蒸气降低温度液化成的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
②“出汗”现象是水蒸气温度降低液化成的小水滴附在冷的物体上。
③“模糊”现象是水蒸气温度降低液化成的小水滴附在冷的镜片上导致视线模糊。
注意:更不要误认为“白气”是烟,因为烟是固体小颗粒组成。
【例3】中华诗词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对下列诗句中包含的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冰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C.“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雾的形成是升化现象
D.“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解题归纳:如何辨析物态变化类型?
【方法技巧】首先明确研究对象现在的状态,再搞清楚研究对象发生物态变化前的状态,然后根据六种物态变化的概念对号入座,同时判断这个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另外,还要熟知自然现象中的一些物态变化实例(如:雾、露、霜、冰花、雾凇等)。
【例4】在物理实验课上,同学们分了若干小组做“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两个实验,如图所示。
(1)A组在图甲的烧杯中加入碎冰,等冰熔化成水再进行加热直至沸腾,在此过程中通过测量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根据图象分析,冰的熔点是______ ,表示冰熔化过程是______段;由实验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______;
(2)B组利用图丙的实验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这实验方法的优点是:______;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B组持续加热,继续“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发现在标准大气压下能得到图象中的DE段,但这段时间内试管中的水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沸腾,是因为______;
(3)C和D两组同学选用相同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水的初温相同,且同时开始实验,但C组烧杯中的水先开始沸腾,原因可能是:______。
解题归纳:如何解读物态变化图像?
【方法技巧】物态变化是反映物质的温度随吸热(或放热)时间所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根据图象可以获取以下信息:
1.判断物态变化是吸热还是放热过程。看图象走势,若走势上升则是吸热过程;若走势下降则为放热过程。
2.判断物体是晶体还是非晶体。以及确定熔点、沸点、凝固点的大小。看图象“水平段”(与时间轴平行)。它表示物质虽然继续吸热(或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因此,这个对应的温度为熔点、沸点或凝固点的值。
另外,根据“水平段”还可以确定晶体熔化、凝固和液体沸腾时间和物质的状态。
1.(2022·山东东营·中考真题)谚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十月打了霜,来年粮满仓”,如图甲,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大雾不过响,过响听雨响”,如图乙,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草上露水凝,天气一定晴”,如图丙,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大雪河封住,冬至不行船”,如图丁,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2.(2022·山东菏泽·中考真题)在北方的冬天,湿度较大的清晨会看到雾淞,形成雾淞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 B.液化 C.凝固 D.凝华
3.(2022·湖南衡阳·中考真题)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以判断( )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是80℃
C.第10min时,该物质已完全熔化
D.该物质在10~25min内没有吸收热量
二、实验题
4.(2022·四川攀枝花·中考真题)小张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待温度升至40℃左右,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
(1)图甲中加热方式叫水浴法,水浴法加热的好处是______;
(2)图乙中小张同学关于温度计读数的方法不当之处是______;
(3)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海波的温度是______℃;
(4)小张同学绘制出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丁所示,由图像可知,此海波的熔点是______℃,此温度与课本中列出的海波熔点略有不同,原因可能是______。
5.(2022·重庆·中考真题)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①将碎冰装入试管中,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熔化过程中试管中的碎冰逐渐变少,此过程碎冰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___;
②图乙是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此时温度为___________℃;
③实验结束后烧杯中的水没有沸腾,但水面却降低了,原因是水温升高,蒸发___________(选填“加快”或“减慢”)。
6.(2022·江苏扬州·中考真题)诗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中,风声是由空气___________产生的,雨是由高空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河水结冰需要__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建议用时:30分钟)
一、单选题
1.(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在完成图中水的三种状态以及三者之间转化过程的名称时,①、②和③处应该分别填写的是( )
A.水蒸气 液化 升华 B.冰水混合物 熔化 凝固
C.水蒸气 汽化 凝华 D.冰水混合物 凝固 熔化
2.(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用地膜覆盖农田
B.把新鲜的樱桃装入保鲜盒
C.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D.给实验室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
3.(2022·北京市西城区德胜中学八年级期中)小德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他联想到了煮面时锅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他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他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前者是液化形成,后者是汽化形成
4.(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如图是某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这种物质是晶体 B.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
C.在0至5min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二、填空题
5.(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每年“寒露”节气前后上市的安溪铁观音,香气明显,茶汤柔滑。清晨,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_____成露水,附着在茶叶上(如图);午后,阳光照射,茶叶上的露水因 _____消失,茶叶中含水量较低,采摘可制成高品质的正秋茶。(均选填物态变化名称)
6.(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的性质制成的。下图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_____图是体温计,分度值是_____。甲示数为_____℃,乙示数为_____℃。
7.(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物理学习小组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时,撤去酒精灯后,发现在一段时间内水持续沸腾且温度不变,而后沸腾停止,其中“沸腾停止”说明水在沸腾时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其中“水持续沸腾一段时间”这是因为_______,通过此实验,小芳终于明白妈妈用炉火炖汤时,在沸腾后总是_______(选填“保持大火”“调为小火”)的道理。
8.(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请在下列横线上填上物态变化的名称。如图所示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层中的水不断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小水珠或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水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的过程中,小冰晶又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三、实验题
9.(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如图(a)所示为某课外小组自制的温度计,瓶子作为液泡装满某种液体,在密封的瓶塞上插上足够长的细管。为了探究薄壁细管内的液柱高度h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首先选用横截面积为S1的细管进行实验,把液泡浸没在不同温度的水中,如图(b)所示,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一中。然后换用横截面积为S2的细管重复实验,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已知S1>S2)
表一 横截面积S1
实验序号 | 温度t(℃) | 液柱高度h(cm) |
1 | 0 | 5 |
2 | 10 | 7 |
3 | 30 | 11 |
4 | 60 | 17 |
5 | 100 | 25 |
表二 横截面积S2
实验序号 | 温度t(℃) | 液柱高度h(cm) |
6 | 0 | 6 |
7 | 5 | 7.5 |
8 | 15 | 10.5 |
9 | 30 | 15 |
10 | 60 | 24 |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_____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液泡,t相同时,S越小,h越大;
(2)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液柱高度h和温度t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
(3)接着该小组又进一步研究了表一(或表二)中液柱高度变化量和温度变化量的关系,可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
10.(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李明在“探究碘升华”实验中用了两个方案进行实验:
A.用水浴法,将碘锤放入酒精灯加热的水中,看到碘锤中出现紫色碘蒸气;
B.用酒精灯直接对碘锤加热,碘锤中出现浓重的紫色碘蒸气;
同时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大约为800℃,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
(1)A方案中碘经历的物态变化是______;
(2)根据上述小资料分析,你认为_______(填“A”或“B”)方案好,因为_______;
(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李明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温水,再放入一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水中的气泡内是______(选填“二氧化碳”或“水蒸气”),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水蒸气遇冷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形成的,若放入温水中的干冰较多,还能看到靠近干冰的部分水_______。
四、综合题
11.(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小明和几位同学利用国庆假期尝试自制温度计,用玻璃小药瓶、透明吸管、红墨水等器材制成了图中A、B、C、D四支温度计并标有刻度,其中A、B、C三支温度计的小药瓶中装满红色的水,D的小药瓶是空的,液柱用的也是红色的水;
①玻璃小药瓶相当于普通液体温度计构造中的______;使用透明吸管是为了能够明显地观察到测温物质______(温度或体积)的变化;
②A、B、C三支温度计最初液面高度相同,其中______温度计的精确度最高(A或B或C);
③当气温升高时,D中液柱ab会向______(“左”或“右”)移动。
12.(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暖手袋
暖手袋是冬天常用的取暖工具。一种不需要充电的暖手袋被广泛使用。
这种暖手袋主要由一块金属片和某种液体组成。使用时,用手轻折金属片可使其弯曲,放手后它会在液体中轻微振动,并最终恢复原状。金属片轻微的振动会使袋中的液体变成固体,同时会放热,暖手袋的温度迅速升高。
这种暖手袋可以循环使用。再次使用前只需要把暖手袋放入沸水中加热约10分钟即可。小雨将袋中的液体取出并加热到90℃后,放在室温下自然冷却,测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 | 170 | 180 | … | 300 |
液体温度(℃) | 90 | 78 | 68 | 60 | 54 | 49 | 45 | 42 | … | 19 | 18 | … | 18 |
(1)暖手袋能取暖是因为袋中物质发生了_____(填物态变化)的原因;
(2)再次使用前把暖手袋放入沸水中的原因是_______;
(3)由表中的数据可知,液体从开始到300min的自然冷却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
(4)当时间为25min时,暖手袋中液体的温度最可能是_____。
A.63℃ B.64℃ C.65℃ D.66℃
【寒假分层作业】2023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5天《声的利用和噪声》寒假精品练习(含解析): 这是一份【寒假分层作业】2023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5天《声的利用和噪声》寒假精品练习(含解析),文件包含寒假分层作业2023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5天《声的利用和噪声》寒假精品练习解析版docx、寒假分层作业2023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5天《声的利用和噪声》寒假精品练习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寒假分层作业】2023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2天《运动的描述》寒假精品练习(含解析): 这是一份【寒假分层作业】2023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2天《运动的描述》寒假精品练习(含解析),文件包含寒假分层作业2023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2天《运动的描述》寒假精品练习解析版docx、寒假分层作业2023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2天《运动的描述》寒假精品练习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寒假分层作业】2023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19天《摩擦力》寒假精品练习(含解析): 这是一份【寒假分层作业】2023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19天《摩擦力》寒假精品练习(含解析),文件包含寒假分层作业2023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19天《摩擦力》寒假精品练习解析版docx、寒假分层作业2023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19天《摩擦力》寒假精品练习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