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的形象鉴赏 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的形象鉴赏  课件01
    2023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的形象鉴赏  课件02
    2023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的形象鉴赏  课件03
    2023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的形象鉴赏  课件04
    2023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的形象鉴赏  课件05
    2023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的形象鉴赏  课件06
    2023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的形象鉴赏  课件07
    2023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的形象鉴赏  课件08
    还剩5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的形象鉴赏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的形象鉴赏 课件,共5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打开诗歌人物“库存”,忧国忧民,豪放洒脱,感悟分析展示,牛刀小试,苍凉悲壮,雄浑壮阔,清冷孤寂,明净绚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古代诗歌的形象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这些形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扣住诗歌形象是鉴赏诗歌、感受诗情、领悟诗意、体会诗境的基本途径。 从高考命题形式来看,高考对古代诗歌形象的考查,主要包括概括形象的特点、赏析诗歌中的形象、概括或描述诗歌中的画面、赏析诗歌中的意境等。 高考考查重点放在景物形象(即意象)上,意境分析是诗歌鉴赏中的难点。
    《念奴娇·赤壁怀古》——“羽扇纶巾,谈笑间……”——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1.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6分)
    ①塑造了一位情趣高雅、珍视友情、儒雅飘逸的诗人形象。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②诗人客居他乡,在吟诗作赋中安闲度日,情趣高雅;通过行动描写,在杏花春雨时荡舟寻访“病”“穷”老友,体现他珍视友情;通过肖像描写在二月春风时头戴纶巾,身披鹤氅,儒雅俊逸。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例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l)~(2)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2.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
    ②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①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
    肖像心理神态,言语动作要留心。
    鉴赏诗歌人物形象方法
    说特点 :特征+(身份)
    析诗句:(描写手法)+分析特征
    明作用 :借形象抒情
    法无定法 灵活用法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胡无人(节选)陆游丈夫出门无万里,风云之会立可乘。追奔露宿青海月,夺城夜踏黄河冰。铁衣度碛雨飒飒,战鼓上陇雷凭凭。三更穷虏送降款。天明积甲如丘陵。中华初识汗血马,东夷再贡霜毛鹰。
    ①塑造了不畏艰险、勇敢作战的报国将士形象。(说特点)
    诗歌三、四句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加以分析。(6分)
    ②通过“追奔”“夺城”等动作描写表现“丈夫”勇敢作战。通过“冷露”“青海月”“黄河冰”等环境烘托表现“丈夫”不畏艰险。(析诗句)
    ③表达了诗人对报国将士的赞美和钦佩。(明作用)
    鉴赏古代诗歌之景物形象
    【学习目标】1.掌握意象的含义,能准确找到诗中的意象,并能结合意象的特征分析作者情感。2.积累常见概括意境的词语,能够根据意象,准确描绘诗歌意境或画面,借此体会作者情感3.结合意象、意境相关题目的答题思路,根据题目,规范清晰作答。
    【预习】 结合新亮剑P257——259了解诗歌中景物形象常见知识点和考点
    景物形象:诗歌的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比如景物描写、场面描写、色彩描写。诗歌中有单个景物形象,有由多个景物形象(意象)组合成的意境。 高考对于景物形象的考查分为两类:意象类和意境类。写物 ——具体物体的形象——托物言志写景——景色、情景、状况、气象——借景抒情
    同:形式上相似,都是借助外界事物抒发或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思想异:1.借景抒情的“景”指自然风景托物言志的“物”常是某种具有象征意味的物品,诗人借助此象征意味来表明自己的“志”。2.借景抒情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喜、怒、乐、哀、愁等)。 托物言志是指诗人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人生态度和人生感悟,表达一种思想、志向。
    辨析:下列诗句属于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3.“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4.“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意象=意(情)+象(景)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就古典诗词而言,诗人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而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圈出下列诗句中的意象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2.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3.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4.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
    意境=意(情)+象(景) 意,作者的情感;境,诗中所描绘的图景。意境指诗歌通过意象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 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艺术境界才是创作诗的 目的。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但它们又有区别:一 般来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与全篇对应。 鉴于意境的高度综合性、复杂性,高考诗歌鉴赏很少涉及。即便涉及,多简单考查,如只要求描述一下画面特点,或者分开考查,如把境(画面)与情分成几问考,以降低难度。
    结合《新亮剑》P258常见意境分类概括下列诗句的意境:(1)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 (2)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台城》) (3)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的《凉州词》)(4)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5)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6)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7)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数点渔灯依古岸,断桥垂露滴梧桐。(戴复古《月夜舟中》)
    一、意境分析二、意象特征分析三、意象、景物形象的作用
    意境分析 描图景+点氛围+析感情 (景——境——情)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意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景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情感:断肠画面: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感觉:凄凉悲苦 
    简要分析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步骤一:枯藤缠绕着老树,黄昏时分,乌鸦回巢,一座小桥横卧潺潺流水之上,桥边有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上,西风飒飒,一匹瘦马踽踽独行。那肝肠寸断的游子,遥望着故乡。步骤二:这是一幅苍凉悲苦的深秋日暮图。步骤三:表现了诗人天涯沦落人那种颠沛流离、潦倒无依的哀惋凄苦的心境。
    初夏江村 [ 明 ] 高启轻衣软履步江沙,树暗前村定几家。 水满乳凫翻藕叶,风疏飞燕拂桐花。渡头正见横渔艇,林外时闻响纬车。 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
    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①全诗通过描写诗人江边悠闲漫步:野鸭浮游、荷叶翻滚、燕子翻飞、桐花拂动、渔船靠岸、缫车鸣响、蛙声阵阵等意象 ② 营造出乡间清幽休闲、充满生机的意境。③作者通过再现农村的生活情景和村民的精神状态,使读者可以想象这里村民生活的无拘无束和惬意,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隐居生活的惬意和他的闲情逸致。
    题型三/意象、物象作用(参见新亮剑P257景物形象作用)物象作用: 这首诗歌描写的景物(或景物的特点)有何作用?这首诗歌写景的目的是什么? 描写某一景物有何好处?
    东坡①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luò确:山多大石
    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交待了时间、地点、环境,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幽明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远离世俗名利的精神境界。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以下题目登锦城散花楼① 李 白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金窗夹绣户,珠箔②悬银钩。飞梯③绿云中,极目散我忧。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④。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注】 ①锦城散花楼:锦城为成都的别称,又称锦里;散花楼为隋末蜀王杨秀所建。②珠箔:珠帘。③飞梯:高梯。 ④双流:今四川成都双流区。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通过对散花楼的建筑规模、营造特点、位置与布局等的描写,极力显现出散花楼的高雅别致、宏伟壮观。B.“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两句色彩对比明显,脍炙人口,把初日临照下的锦城散花楼金碧辉煌的景象生动地描 绘出来。C.诗人综合运用对偶、夸张等手法写景状物,读来诗意盎然,极具感染力。D.作者在这首诗中以大量笔墨描写散花楼的壮美景观,充分蓄势、铺垫,抒发自己登楼远眺的愉悦之情。2.这首诗的前六句描写了哪些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诗歌前六句通过朝阳、金窗、绣户、珠箔、银钩、飞梯等器物的色、光、形态的变化和交相辉映,显现出散花 楼的高雅别致、宏伟壮观(2分),渲染了一种静美雅致的氛围(2分),抒发了诗人登楼赏景难以掩饰的愉悦之情。(2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回答问题鹧鸪天·代人赋① 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些:语气词。青旗沽酒有人家:指山村酒家。青旗,酒家招牌。沽,卖。
    3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斜日、寒林、暮鸦构成一片空旷的背景,“点”字则为这种空旷背景增添了一丝悲凉,为整首词定下基调。B.“山远近,路横斜”为承上启下之句,由上片之陌上平冈,逐渐转入下片之农家生活,视角由物象转向了人事。C.“青旗沽酒有人家”一句反映了农家生活的知足,“有”字则体现了作者的情趣。D.诗人发现和捕捉农村中最平常也最典型的风光景物和生活情境,运用清新明快的笔调、素净淡雅的色彩, 给人以丰富的美感享受,进而触发出心弦的共鸣。4.词的上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①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2分)②描绘了一幅初春时乡村春意盎然的景象。 ( 2分)③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解官归居后厌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次韵①公实②《雷雨》 洪炎惊雷势欲拔三山,急雨声如倒百川。但作奇寒侵客梦,若为③一震静胡烟!田因荆棘漫流水,河洛腥膻今几年?拟叩九关④笺帝所,人非大手⑤笔非椽。
    【注】①次韵:按原诗的韵进行和诗。②公实:郑公实,洪炎的朋友,作有《雷雨》一诗。③若为:怎能。④九关:天门九重,代指朝廷。⑤大手:大手笔。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雷雨发出的轰鸣声,如百川崩泻,仿佛具有拔走蓬莱三山的威势。B.颔联通过写雷雨不能扫清“胡烟”,表达作者对不能驱除侵略者的憾恨。C.颈联写田园荒芜、洪水弥漫、河洛被金人占领,意在突出百姓生活艰难。D.尾联写作者打算上书朝廷,希望国家复兴,表达出作者忧国忧时的心志。6.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首联景物描写的作用。
    ①渲染紧张险恶的环境气氛;②暗示当时动乱的时局;③为下文写诗人内心的悲慨感受蓄势。
    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这些物象大多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和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咏物诗主要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精神品质或理想的诗歌。
    马(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病牛(李纲)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鼠(曹邺)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菊(黄巢)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石灰(于谦)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思想上往往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概括为:描其形,求形似; 融入理,求神似; 形神兼备,不即不离。
    1.借物表达不愿俗媚,不愿合流同污,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情操。 2.借物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 3.通过某种事物或事情的触动,进而引发自己某种生活感悟,人生哲理。
    1.主要手法: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借物喻人。 托物言志: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入某种具体的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 2.其他手法: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
    写什么物 ↓ 有什么特点 ↓ (表现手法) 寄托的情感
    注意:鉴赏咏物诗时需注意下面几个方面 1.熟记物象的象征意义。抓住物象的特征与作者所寄寓的感情。 2.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外形、内心世界、品质、感情等。 3.运用拟人的手法来表述事物的特点。 4.鉴赏一般物象要注意结合作者的处境,了解作者的身世,分析作者所塑造形象的象征意义。
    【误区透视】    做此类题目时考生容易走进的误区有:(1)只看到事物的表象,看不到事物的内在精神实质。(2)要么作静态的、呆板的分析,要么过分拔高作者的写作意图。(3)对表现手法领会不透,有可能张冠李戴。(4)评析不到位,若即若离。
    ①“读清”全诗。②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③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④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赏析时要重点把握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形象特点:一只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叫的夏蝉。思想内容: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 外在凭借。手法:托物言志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杜荀鹤出身寒微,虽然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 分析诗中小松形象,说说它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志,说明什么道理?
    垂柳 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此诗托物写兴,意在告诫人们怎样做人的道理。此诗的主旨是什么? 答:鄙弃媚俗邀宠,刻意求荣的品行,赞颂潇洒自然、任性适意的品格。
    本诗描写了小松哪些特点?
    环境特点:生长于深草、蓬蒿中
    自身特点:挺拔高耸,有凌云之志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自身特点:“刺头”即“埋头”寓旺盛的生命力。
    这首诗以小松喻人,刻画“小松”形象,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不甘埋没,坚强不屈的精神,同时也批评“时人”的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
    芍药 妖无格 芙蕖 净少情
    牡丹 真国色
    作者先评芍药和荷花。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芍药的艳丽、妩媚之态及荷花的洁净。但通过芍药妖艳而格调不高,荷花洁而寡情,孤芳自赏对比烘托出牡丹的高贵。
    赏牡丹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梅花: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环境烘托)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正面描写)关联作者处境:主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所言之志: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虽使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的斗争精神。手法分析:1.托物言志,以物喻人。2.环境烘托。
    答题思路(1)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现手法);(3)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如何规范答题
    早 梅 张 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步骤1:本诗展现了早梅虽生存环境恶劣但耐寒而立、高洁脱俗的形象。步骤2: “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步骤3:作者以梅自喻,托物言志,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现手法)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问题1:这首诗塑造了骏马什么样的艺术形象?抒写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步骤1:这首诗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驰骋疆场、大显身手的骏马形象。步骤2:边境战场,一片肃杀悲凉景色;那骏马却企盼着披上威武的鞍具,在战场上迅捷地奔驰。“何当”表现心理,“踏”显出轻捷矫健的风姿。步骤3:抒写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
    分析下面诗歌中的形象。石灰吟 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刻画了一个要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人间的石头形象,。诗歌通过对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若等闲,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清白长留人间的石头的描写,以此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画 菊 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注]郑思肖:南宋故臣,宋亡后不仕。★本诗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菊花自况,借菊花傲然不屈的品格,表达了自己不屈从于元朝统治者,对宋朝耿耿忠心、铮铮铁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风亮节。
    相关课件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形象鉴赏 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形象鉴赏 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意象考查,意境氛围,情景关系,写景作用,景物形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形象鉴赏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形象鉴赏 课件,共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阐释,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学习目标,实战演练,总结回顾,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物的形象鉴赏窍门,物的特征,如何规范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形象鉴赏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形象鉴赏 课件,共5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认知理解形象,物的形象鉴赏窍门,物的特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