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课件
展开1.对文学作品中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初步鉴赏;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诗中的抒情主人公 即诗人自己(偏重抒情的诗歌)
2.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偏重叙事的诗歌)
意象(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偏重写景的诗歌)
事物形象(主要是咏物诗)
-------人物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学习目标
1、正确把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2、掌握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方法及答题步骤
一、诗歌的人物形象有两类:
A、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偏重抒情的诗歌)“我”(自我形象):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B、诗中塑造的人物。(偏重叙事的诗歌)周瑜(他人形象):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蜀相》中的诸葛亮形象《木兰诗》中的木兰形象《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刘兰芝李白的《月下独酌》苏轼的《定风波》岳飞的《满江红·写怀》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壮志未酬、慷慨愤世、积极抗金、报国无门 的形象
以渔翁自比,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形象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蒙冤而逝的英雄形象
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泣其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形象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试加以分析。(2)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 的特点?试加以概括(或分析)。(3)请简要概括(或分析)诗(词)中诗人(作者)的形象特点。
二、如何正确把握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关河梦断”“泪空流”表现自己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沧州”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例1: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正确把握人物形象方法之一: 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所处时代的特征等,尤其是具体的创作背景。
知人论世,结合背景。
例2: 小儿垂钓 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的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
1.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刻画的。 2.特点:聪明(机灵),天真可爱;“蓬头”“侧坐”等表面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
正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之二:
抓住诗词对人物的正面(直接)描写(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神态等细节)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例3、分析下列诗中塑造的陆鸿渐的形象。
注:带郭,即靠近外城。
【答案】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正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之三:
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起侧面烘托的作用。
注意环境 侧面烘托
小结: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的方法
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所处时代的特征等,尤其是具体的创作背景)2.抓住细节,正面描写。(从人物的神态、行动、语言、心理、等角度入手分析)3.注意环境,侧面烘托。(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1)一句话概括人物是什么形象 (性格特点+身份);(少女、思妇、游子、隐士、英雄、爱国者、诗人等)(2)结合手法,分析形象具有这些 特点的依据;(分析依据)(3)总结指出形象的意义或作者 的情感。(指出意义)
三、人物形象鉴赏题规范答题的技巧:
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玉阶怨 谢眺 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 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 [注释]玉阶怨:属乐府《相和歌辞·楚调曲》,从所存歌辞看,主要是写"宫怨"的。 (1)谢眺的《玉阶怨》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示例:本诗刻画了一个( )形象.萤虫飞回休息,说明( ),主人公借着缝制衣服来打发时光,表现( ).诗人借( )这样一个形象抒发了自己内心的( ).
开头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后文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诗中形象”这个中心来写。最后点明了诗人写作的用意.
2012安徽卷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 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 首。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形象。(4分)
正解:答案由三个部分构成
本诗描绘了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通过“逐胜”“小立”等动作描写与“只知”“忘寒”“最爱”等心理描写,描写了诗人只顾寻觅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的情态。//表达了诗人对东山雪景的喜爱之情。
1、正确把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2、掌握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方法及答题步骤
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②荦确luque:山多大石。 请结合全诗解读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答案:从“野人”一词中体会出了诗人的幽默和自嘲,从“莫嫌”和“自爱”中读出了旷达和恬淡,从“铿然曳杖声”中听到了一位智者和自然的交流。联系第三句诗对道路坎坷的交待,注释中对写诗背景的交待,可看出抒情主人公即作者被贬后不避坎坷、超脱旷达的形象。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试赏析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 参考答案:本诗刻画了一个因在客中度节而思念家人的游子形象。“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还应说着远行人”既说明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也体现了家人对诗人的思念。
答案二:本诗刻画了一个在佳节之夜客居旅馆,彻夜难眠,思念亲人的孤独的游子形象 。(步骤一)作者用虚实结合手法,先写冬至夜自己旅居在外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自己的孤寂情景,再想象家人围坐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夜行之人,这样构成两地相思,使想家情绪更浓。 (步骤二)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步骤三)
练习3、《题李凝幽居》中李凝是一个怎样的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原。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参考答案】李凝是一个过着悠闲、宁静生活的隐士形象。首联诗人用“少邻”“草径”“荒园”的环境描写,表现了李凝居处的荒僻,暗示其隐士身份。颔联的以动衬静,颈联的归路所见,表现李凝居处的清幽,烘托出李凝生活的悠闲、宁静。尾联的作者心理活动彰显主旨,表现作者对这种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2011四川)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chǎng]试春风。 (选自《陈与义集校笺》) 【注】天经,姓叶,名德;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1)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3分)
诗卷、杏花(环境、爱好)忽忆、寻(心理、动作)纶巾鹤氅(穿着)
(2011四川)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1)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3分)【答案】:诗人客居他乡,在吟诗作赋中淡泊度日,情趣高雅(1分);在杏花春雨时荡舟寻访“病”“穷”老友,珍视友情(1分);在二月春风时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风流俊逸(1分)。
鉴赏诗歌的形象 之鉴赏景物形象
1.了解意象和意境,积累相关意象的内涵;2.掌握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方法和答题步骤。
“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入中国古典诗歌,感受诗歌中的情中景,景中情。
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感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它包括: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高考对景物形象的考查,一般有两种类型,即考查意象类和考查意境类。
:诗人主观情感(情意)
带有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诗中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物象)
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注意】意象的寓意并非一成不变,同为一景一物,在不同的诗人心中,在不同的语境中又是千差万别的,因此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判别,做出正确的解读。熟悉这些经典意象对于我们理解鉴赏诗歌意义重大。
意,作者的情感;境,诗中所描绘的图景。 意境指诗歌通过意象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意境和意象的关系,简单地说,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耐人寻味、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注意】由于意境一词较为复杂,故在高考中常用“氛围”(偏重外部环境)、“心境”(侧重内心世界)、“境界”(外部与内部的融合)等词语称呼。
常见意境术语六大类型
豪放类: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清幽类:清新明丽、宁静恬淡。伤感类:凄清冷寂、孤寂冷清。婉约类:缠绵悱恻、哀婉动人。超脱类:超脱世俗、远离尘嚣。华美类:富丽堂皇、华美绚丽。
雄浑壮丽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幽清明净 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超脱世俗 如“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凄清冷寂 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缠绵悱恻 如“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①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②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③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藤—枯,树—老,鸦—昏暗,道—古风—西,马—瘦,阳—夕小桥、流水、人家—安静、祥和
第四步:由意境分析情感
【示例】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游子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步骤一) 这是一幅凄凉悲苦的深秋日暮图。 (步骤二)表达了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步骤三)
枫桥夜泊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月、乌、霜、江枫渔火、夜半钟声、客船
月、霜—冷,乌啼、钟声—静,江枫渔火—昏暗
客船—羁旅之人,思乡,孤独,寂寞凄清之情
示 例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远离家乡,在月落、鸟啼、霜满天的秋夜,独自坐在渔船里面对江边的枫树、渔火、听到寒山寺飘来的钟声; (步骤一) 描绘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 (步骤二) 抒发了诗人只身漂泊异乡,孤独的羁旅之愁。 (步骤三)
馀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馀干:地名,今属江西。 摇落:草木凋零。
这首诗选取了哪些意象?其作用是什么?
暮天、青枫、霜叶、孤城、独鸟、渡口、初上月等意象
暮天—迥,青枫、霜叶—稀,鸟—独,月—初上
表达了时光节令的流逝推移的伤感,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凄清孤寂,隐隐透露出一种郁郁的离情乡思。
【示例】叶落草枯暮色中天显得清旷悠远,原先茂密的青枫现在的霜叶稀稀落落。一座孤城面向河水的城门已经关闭,唯有的一只孤零零的鸟也向相反方向飞去。水边的渡口一弯新月刚刚升起,邻居家的渔夫至今还没有摇船而回。怀乡愁思的侵袭肝肠都要寸断了,从什么地方又传来了阵阵捣衣的砧声? (步骤一) 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意境。 (步骤二) 表达了时光节令的流逝推移的伤感,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凄清孤寂,隐隐透露出一种郁郁的离情乡思。 (步骤三)
我们了解了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学习了如何分析诗歌的景物形象,并且帮助大家学习了规范答题的步骤,希望大家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之上,不断揣摩不断实践,争取更好的把握这一类题目的解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此诗通过选取迟日、春风、花草香、飞燕、暖沙、睡鸳鸯等意象,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①,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又咆哮着远去。我挂起红楼四周的帘子,横躺在楼上看着千山外急急而来的雨。 (步骤一) 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壮阔气势。(步骤二) 表达了诗人内心豪情和开阔的胸襟。(步骤三)
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这些物象大多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和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咏物诗主要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精神品质或理想的诗歌。
马(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病牛(李纲)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鼠(曹邺)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菊(黄巢)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石灰(于谦)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思想上往往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概括为:描其形,求形似; 融入理,求神似; 形神兼备,不即不离。
1.借物表达不愿俗媚,不愿合流同污,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情操。 2.借物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 3.通过某种事物或事情的触动,进而引发自己某种生活感悟,人生哲理。
1.主要手法: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借物喻人。 托物言志: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入某种具体的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 2.其他手法: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
写什么物 ↓ 有什么特点 ↓ (表现手法) 寄托的情感
注意:鉴赏咏物诗时需注意下面几个方面 1.熟记物象的象征意义。抓住物象的特征与作者所寄寓的感情。 2.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外形、内心世界、品质、感情等。 3.运用拟人的手法来表述事物的特点。 4.鉴赏一般物象要注意结合作者的处境,了解作者的身世,分析作者所塑造形象的象征意义。
【误区透视】 做此类题目时考生容易走进的误区有:(1)只看到事物的表象,看不到事物的内在精神实质。(2)要么作静态的、呆板的分析,要么过分拔高作者的写作意图。(3)对表现手法领会不透,有可能张冠李戴。(4)评析不到位,若即若离。
①“读清”全诗。②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③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④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赏析时要重点把握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形象特点:一只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叫的夏蝉。思想内容: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 外在凭借。手法:托物言志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杜荀鹤出身寒微,虽然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 分析诗中小松形象,说说它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志,说明什么道理?
垂柳 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此诗托物写兴,意在告诫人们怎样做人的道理。此诗的主旨是什么? 答:鄙弃媚俗邀宠,刻意求荣的品行,赞颂潇洒自然、任性适意的品格。
本诗描写了小松哪些特点?
环境特点:生长于深草、蓬蒿中
自身特点:挺拔高耸,有凌云之志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自身特点:“刺头”即“埋头”寓旺盛的生命力。
这首诗以小松喻人,刻画“小松”形象,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不甘埋没,坚强不屈的精神,同时也批评“时人”的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
芍药 妖无格 芙蕖 净少情
牡丹 真国色
作者先评芍药和荷花。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芍药的艳丽、妩媚之态及荷花的洁净。但通过芍药妖艳而格调不高,荷花洁而寡情,孤芳自赏对比烘托出牡丹的高贵。
赏牡丹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梅花: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环境烘托)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正面描写)关联作者处境:主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所言之志: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虽使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的斗争精神。手法分析:1.托物言志,以物喻人。2.环境烘托。
答题思路(1)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现手法);(3)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如何规范答题
早 梅 张 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步骤1:本诗展现了早梅虽生存环境恶劣但耐寒而立、高洁脱俗的形象。步骤2: “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步骤3:作者以梅自喻,托物言志,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现手法)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问题1:这首诗塑造了骏马什么样的艺术形象?抒写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步骤1:这首诗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驰骋疆场、大显身手的骏马形象。步骤2:边境战场,一片肃杀悲凉景色;那骏马却企盼着披上威武的鞍具,在战场上迅捷地奔驰。“何当”表现心理,“踏”显出轻捷矫健的风姿。步骤3:抒写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
分析下面诗歌中的形象。石灰吟 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刻画了一个要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人间的石头形象,。诗歌通过对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若等闲,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清白长留人间的石头的描写,以此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画 菊 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注]郑思肖:南宋故臣,宋亡后不仕。★本诗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菊花自况,借菊花傲然不屈的品格,表达了自己不屈从于元朝统治者,对宋朝耿耿忠心、铮铮铁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风亮节。
孤 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①,愿斫五弦琴②。 【注】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1)前六句表现了桐树怎样的特点?参考答案:天生枝叶繁茂,虽孤独却树干笔直高耸入云;深深扎根于天地;越老越强,越是暴晒越是茁壮。(2)诗人借孤桐形象表达怎样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感情?参考答案:表达了诗人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的人生态度及关心百姓疾苦.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的思想感情。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形象鉴赏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形象鉴赏 课件,共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阐释,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学习目标,实战演练,总结回顾,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物的形象鉴赏窍门,物的特征,如何规范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鉴赏古代诗歌形象 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鉴赏古代诗歌形象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悠闲自在的隐者形象,学习活动二鉴赏意境,雄浑壮丽,幽清明净,和谐静谧,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咏物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答题步骤,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咏物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