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南菁高级中学高三10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南菁高级中学高三10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第1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南菁高级中学高三10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第2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南菁高级中学高三10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南菁高级中学高三10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南菁高级中学高三10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无锡市南菁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月考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分子组成和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淀粉、糖原、纤维素、蔗糖彻底水解后得到的产物相同
    B.线粒体、核糖体、染色体、叶绿体等结构中都含有DNA
    C.细胞中合成RNA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主要分布在细胞质
    D.植物细胞的色素分子只储存于双层膜包围成的区域中
    【答案】C
    【解析】脂质分子主要是C、H、O,有些含有P和N,脂质中的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同时脂质也是生物膜的重要组分。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详解】A、淀粉、糖原、纤维素彻底水解后得到的产物都是葡萄糖,蔗糖彻底水解后得到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A错误;
    B、线粒体、染色体、叶绿体等结构中都含有DNA,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NA组成,不含DNA,B错误;
    C、细胞中的RNA主要合成场所是细胞核,主要分布在细胞质,C正确;
    D、植物细胞的色素分子存在于叶绿体和液泡中,液泡是单层膜的细胞器,D错误。
    故选C。
    2.ABC转运蛋白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生物界的跨膜转运蛋白,参与细胞吸收多种营养物质,每一种ABC转运蛋白对物质运输都具有特异性。ABC转运蛋白的结构及转运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小分子进入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B.ABC转运蛋白可协助葡萄糖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
    C.Na+和氨基酸依赖同一种ABC转运蛋白跨膜运输
    D.ABC转运蛋白参与运输小分子的过程属于吸能反应
    【答案】C
    【分析】1、自由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和能量,常见的有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常见的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等。
    2、由图可知,图中小分子跨过细胞膜进入细胞需要ABC转运蛋白(载体),同时还需要ATP供能,是主动运输过程。
    【详解】A、选择透过性是指膜只能让一些物质(如葡萄糖,二氧化碳等)通过,不能让其他物质(如蛋白质)通过的性质。选择透过性是半透性的一种,只有生物活性膜才具有选择透过性,小分子进入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A正确;
    B、由于ABC转运蛋白转运物质时需要消耗能量,是主动运输过程,葡萄糖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需要载体并消耗能量,因此,ABC转运蛋白可协助葡萄糖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B正确;
    C、由于每一种ABC转运蛋白对物质运输具有特异性,所以Na+和氨基酸依赖不同种ABC转运蛋白跨膜运输,C错误;
    D、由图可知,ABC转运蛋白转运小分子时需要消耗能量,因而属于吸能反应过程,D正确。
    故选C。
    3.细胞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和水分子脱去的氢可被氧化型辅酶Ⅰ(NAD+)结合而形成还原型辅酶Ⅰ(NADH) 。细胞外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eNAMPT)的催化产物NMN是合成NAD+的原料。研究发现,人和哺乳动物衰老过程与组织中NAD+水平的下降直接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和哺乳动物无氧呼吸过程中会有NADH的积累
    B.高温处理后变性的eNAMPT不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C.哺乳动物细胞呼吸产生NAD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D.促进小鼠体内eNAMPT的产生可能延长其寿命
    【答案】D
    【分析】据题干信息可知: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eNAMPT)催化产物NMN是合成NAD+的原料,而NAD+可与呼吸作用产生的氢结合而形成还原型辅酶Ⅰ(NADH);且当NAD+水平的下降时,人和哺乳动物会发生衰老。据此结合细胞呼吸过程与细胞的相关知识分析作答。
    【详解】A、人和哺乳动物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NADH在第二阶段还原丙酮酸产生乳酸,没有NADH的积累,A错误;
    B、eNAMPT是蛋白质,高温处理后变性的蛋白质没有破坏肽键,依然可以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故高温处理后变性的 eNAMPT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B错误;
    C、哺乳动物细胞呼吸产生NAD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是消耗NADH的场所,C错误;
    D、促进小鼠体内eNAMPT的产生,会使NMN的合成量增多,进而增加NAD+的合成,进而可能延长其寿命,D正确。
    故选D。
    4.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有内因和外因,其中外因有O2、CO2、温度、水等,一些有毒的化学物质也会影响细胞呼吸。如一些事故现场泄漏出来的氰化物是一种剧毒物质,其通过抑制[H]与O2的结合,使得组织细胞不能利用氧而陷入内窒息。下图以植物根尖为实验对象,研究氰化物对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题意可推测氰化物通过减少运输K+的载体蛋白的合成来降低K+的吸收速率
    B.结合图甲和图乙,不能判定植物根尖细胞吸收的跨膜运输方式
    C.实验乙中4h后由于不能再利用氧气,细胞不再吸收K+
    D.叶肉细胞可通过光合作用合成ATP,氰化物对叶肉细胞生命活动无影响
    【答案】B
    【分析】分析甲图:细胞置于蒸馏水中,氧气的消耗速率不变,当加入KCl后,氧气消耗速率先逐渐升高后又逐渐降低。
    分析乙图:在加入氰化物之前,钾离子的吸收速率不变,加入氰化物之后,钾离子的吸收速率逐渐降低,最后保持相对稳定。
    【详解】A、由图分析可知,4h后氧气消耗速率下降是细胞外K+浓度降低所导致,A错误;
    B、分析题图甲可知,加入氯化钾后,氧气的消耗速率增加,说明根尖吸收钾离子是需要能量的主动运输,结合图甲和图乙,不能判定植物根尖细胞吸收 Cl− 的跨膜运输方式,B正确;
    C、实验乙中4h后由于不能再利用氧气,但细胞还可以通过无氧呼吸提供能量吸收K+,C错误;
    D、叶肉细胞通过光反应合成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不能用于其他生命活动,所以氰化物对叶肉细胞生命活动有影响,D错误。
    故选B。
    5.为获得果实较大、含糖量较高的四倍体葡萄(4N=76),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二倍体葡萄茎段上的芽,然后将茎段扞插栽培成新植株。研究结果显示:新植株中约40%的细胞染色体被诱导加倍。这种植株同时含有2N 细胞和 4N细胞,称为“嵌合体”。有关“嵌合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是抑制纺锤体形成
    B.在生命活动中,4N 细胞内染色体组数目最多时有8个
    C.“嵌合体”根尖分生区的部分细胞含19条染色体
    D.若该个体自交,后代中可出现三倍体
    【答案】C
    【分析】多倍体育种的方法:低温处理或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低温或秋水仙素可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分裂后期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详解】A、秋水仙素可以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来使染色体数目加倍,A正确;
    B、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组数最多,此时4N细胞内染色体组数目有8个,所以在生命活动中,4N细胞内染色体组数目最多时有8个,B正确;
    C、秋水仙素溶液处理二倍体葡萄茎段上的芽,“嵌合体”植株中,根尖分生区的细胞一般为二倍体细胞,含38条染色体,C错误;
    D、“嵌合体”植株自交可能产生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的子代,D正确。
    故选C。
    6.下图为显微镜下观察某二倍体植物的体细胞制作的临时装片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甲中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细胞中有一个染色体组
    B.细胞乙中主要完成DNA的复制,结果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C.细胞丙中染色体分离的前提是相关酶催化染色体着丝粒分裂
    D.细胞丁中会出现细胞板,由四周向中央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
    【答案】C
    【解析】据图分析,甲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属于有丝分裂的中期;乙细胞中没有染色体,以染色质的形式存在,表示间期;丙细胞中染色体均分到细胞两极,表示有丝分裂后期;丁细胞细胞一分为二,表示有丝分裂的末期。
    【详解】A、细胞甲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且含有两个染色体组,A错误;
    B、细胞乙处于有丝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结果导致DNA数目加倍,B错误;
    C、细胞丙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分离是相关酶催化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的结果,C正确;
    D、细胞丁处于有丝分裂末期,在细胞的中央会出现细胞板,最终拓展形成细胞壁,D错误。
    故选C。
    7.孟德尔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成功地揭示了遗传的两个基本定律,为遗传学的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属于假说内容
    B.“推测测交后代有两种表型,比例为1∶1”是演绎过程
    C.验证假说阶段完成的实验是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D.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中,F1的表型证实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答案】D
    【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详解】A、在实验过程中,“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属于假说内容,A正确;
    B、孟德尔根据自己的假说,预期测交后代两种表型的比例为1:1,这一步是“演绎“过程,B正确;
    C、验证假说阶段完成的实验是测交实验,即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C正确;
    D、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中,F1的表型不能证实基因分离定律,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证实基因分离定律,D错误。
    故选D。
    8.下图是通过荧光标记技术显示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照片。图中字母表示存在于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其中A和a显示黄色荧光,B和b显示红色荧光。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和a彼此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B.图中染色体上的基因A与基因B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据荧光点分布判断,甲、乙为一对含姐妹染色单体的同源染色体
    D.甲、乙两条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四个荧光点脱氧核苷酸序列相同
    【答案】C
    【分析】基因、DNA和染色体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每个染色体上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含多个基因。甲和乙为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甲和乙均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和a位于同源染色体上,A和a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A错误;自由组合定律是指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图中染色体上的基因A与基因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遗传时不能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复制后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基因一般是相同的,所以据荧光点分布判断,甲、乙为一对含姐妹染色单体的同源染色体,C正确;甲、乙两条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四个荧光点为一对等位基因的四个荧光点,等位基因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一般不相同,D错误。
    故选C。
    9.下列关于遗传规律、遗传物质的科学探究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摩尔根的果蝇伴性遗传实验”中采用的测交实验结果依然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摩尔根将红眼基因和白眼基因定位在了X染色体上
    B.“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中,共需要6种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材料代表不同的基团,需要数量最多的是用于连接基团的材料
    C.“模拟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呻,若用“雄1”、“雄2”、“雌1”、“雌2”4个信封和其中的卡片为材料,则同一个信封中的2种卡片数量应一致
    D.“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中,若制作3对同源染色体,则需要3种颜色的橡皮泥,并在纸上绘制相互垂直的一大两小3个纺锤体
    【答案】D
    【分析】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研究果蝇的眼色遗传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的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构成,共含有A、T、G、C四种碱基。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有,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又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详解】A、摩尔根将F1的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进行测交实验,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1:1:1:1,结果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说明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正确;
    B、根据分析可知,DNA中含有四种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共6种基团,因此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时,需要6种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材料代表不同的基团,此外还需要数量最多的材料用于连接基团,B正确;
    C、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每对相对性状都遵循分离定律;在模拟实验中,同一个信封中的2种卡片代表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比例为1:1,因此数量应一致,C正确;
    D、制作减数分裂模型时,用2种颜色的橡皮泥制作同源染色体,3对同源染色体的大小形态不同,同时需要在纸上绘制一个纺锤体,D错误。
    故选D。
    【点睛】
    10.新冠病毒依赖核糖体“移码”的特殊机制来提高病毒蛋白表达水平。核糖体“移码”是指病毒RNA翻译过程中核糖体会向前或向后滑动一两个核苷酸,导致病毒可以利用一条RNA为模板翻译产生两种蛋白质。下列有关该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
    A.核糖体“移码”可扩展病毒所携带遗传信息的利用率
    B.核糖体“移码”可导致RNA上提前或延后出现终止密码子
    C.核糖体“移码”会导致RNA上起始密码子位置发生改变
    D.细胞中若出现核糖体“移码”现象则机体细胞免疫活动增强
    【答案】C
    【分析】1、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每3个这样的碱基叫作1个密码子。
    2、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作翻译。
    【详解】A、根据题意,核糖体“移码”导致病毒可以利用一条RNA为模板翻译产生两种蛋白质,故核糖体“移码”可扩展病毒所携带遗传信息的利用率,A正确;
    B、核糖体“移码”可使病毒RNA翻译过程中核糖体向前或向后滑动一两个核苷酸,可导致RNA上提前或延后出现终止密码子,B正确;
    C、核糖体“移码”可能使合成的肽链发生变化,但作为模板的mRNA中的碱基序列不会发生改变,故起始密码子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C错误;
    D、细胞中若出现核糖体“移码”现象,说明病毒已侵入到细胞中,则机体细胞免疫活动增强,D正确。
    故选C。

    二、多选题
    11.下图是某精原细胞内两对同源染色体发生的结构变化,染色体上的字母表示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结构改变后,N基因和b基因的表达可能会受到影响
    B.图中所示的染色体结构改变,会涉及DNA分子的断裂和连接:
    C.染色体结构改变后,B和N基因在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是等位基因
    D.染色体结构改变后,该细胞形成精子时,等位基因N和n可不发生分离
    【答案】ABD
    【分析】1、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1)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2)重复: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3)倒位:染色体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度,造成染色体内基因的重新排列;(4)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分析题图可知,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片段的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详解】A、染色体结构改变后,N基因和b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N基因和b基因的表达可能会受到影响,A正确;
    B、图中所示的染色体结构改变,是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会涉及DNA分子的断裂和连接,B正确;
    C、染色体结构改变后,虽然B和N基因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但B和N基因所在区段还是非同源区段,B和N基因还是控制不同性状,不是控制相对性状,不属于等位基因,C错误;
    D、染色体结构改变后,该细胞形成精子时,等位基因N和n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可不发生分离,D正确。
    故选ABD。
    12.光呼吸是O2/CO2偏高时植物体内与光合作用同时发生的生理过程,是经长期进化形成的适应机制。光呼吸和暗反应关系密切,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抑制光呼吸的同时也降低了光合作用强度
    B.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强于暗反应容易导致光呼吸发生
    C.光呼吸和有氧呼吸一样都消耗O2释放CO2,产生ATP
    D.暗反应生成C3伴随CO2的消耗,光呼吸生成C3伴随CO2的释放
    【答案】BD
    【分析】据图可知,光呼吸是C5和O2结合,形成一个C3和一个C2,该C2进入线粒体被氧化成CO2,这就是所谓的光呼吸,较高的CO2促进光合作用,较高的O2浓度促进光呼吸。
    【详解】A、结合图示可知,抑制光呼吸,参与光呼吸的C5减少,则参与光合作用的C5相对增多,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光合速率,A错误;
    B、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强于暗反应时,O2/CO2偏高,容易导致光呼吸发生,B正确;
    C、光呼吸和有氧呼吸都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但光呼吸消耗ATP,不产生ATP,C错误;
    D、暗反应生成C3伴随CO2的消耗,光呼吸生成C3伴随CO2的释放,故光呼吸可为暗反应提供CO2,可以保证CO2不足时,暗反应仍能正常进行,D正确。
    故选BD。
    13.米切尔的化学渗透假说提出:ATP的合成是由叶绿体类囊体内外H+浓度差引起的。1963年,贾格道夫通过巧妙实验为ATP合成的化学渗透机制提供了早期证据。假说内容及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类囊体中的H+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运至类囊体外侧
    B.第三步将类囊体置于pH=8的缓冲介质中是为了类囊体膜内外形成H+浓度梯度
    C.第四步在黑暗中进行的目的是避免光照产生O2
    D.该实验可证明ATP合成的直接动力来自H+浓度梯度
    【答案】AC
    【分析】1、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进出细胞的方式。(如:氧气、二氧化碳、脂溶性小分子)
    2、协助扩散:借助转运蛋白(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的扩散方式。(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3、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的运输。消耗能量,需要有载体蛋白。(小分子有机物、离子)
    【详解】A、类囊体中的H+通过H+通道运至类囊体外侧,借助离子通道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输属于协助扩散,A错误;
    B、经过第一步和第二步,类囊体内的PH被平衡到4,第三步将类囊体置于pH=8的缓冲介质中,就会使类囊体膜内PH=4,类囊体膜外PH=8,从而在类囊体膜内外形成H+浓度梯度,B正确;
    C、第四步在黑暗中进行的目的是避免光照对ATP产生的影响,排除光照的作用,用以证明实验中产生的ATP是由叶绿体类囊体内外H+浓度差引起的,C错误;
    D、该实验可证明ATP合成的直接动力来自H+浓度梯度,即H+顺浓度梯度由类囊体膜内流向膜外的同时驱动了ATP的形成,D正确。
    故选AC。
    14.蜂群中能持续获得蜂王浆的雌性幼虫会发育成蜂王,而大多数幼虫以花粉和花蜜为食则发育成工蜂。蜂王浆中含有丰富的 microRNA,这些 microRNA 进入幼虫体内后与Dnmt3基因的 mRNA 结合而抑制其表达,从而显著降低幼虫体内 dynactin p62基因的甲基化水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工蜂不育与水毛茛的两种叶形都是表观遗传
    B.Dnmt3基因的表达产物可能是一种 DNA甲基化酶
    C.microRNA通过干扰 Dnmt3 基因的翻译抑制其表达
    D.抑制幼虫的 dynactin p62基因表达可以使其发育成蜂王
    【答案】BC
    【分析】DNA甲基化为DNA化学修饰的一种形式,能够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改变遗传表现。大量研究表明,DNA甲基化能引起染色质结构、DNA构象、DNA稳定性及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式的改变,从而控制基因表达。
    【详解】A、同一株水毛茛的两种叶形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与表观遗传现象无关,A错误;
    B、根据题干信息“microRNA 进入幼虫体内后与Dnmt3基因的 mRNA 结合而抑制其表达,从而显著降低幼虫体内 dynactin p62基因的甲基化水平”推测,Dnmt3基因的表达产物(Dmmt3酶)能催化DNA分子甲基化,可能是一种 DNA甲基化酶,B正确;
    C、microRNA 进入幼虫体内后与Dnmt3基因的 mRNA 结合,抑制翻译过程从而抑制其表达,C正确;
    D、蜂王浆中含有的 microRNA可显著降低幼虫体内 dynactin p62基因的甲基化水平,故抑制幼虫的 dynactin p62基因表达,幼虫不会发育成蜂王,D错误。
    故选BC。
    15.家蚕(2n=56)性别决定为ZW型。家蚕不耐热,夏季饲养易死亡,产茧量低,科研人员用诱变的方法获得一只耐热雄蚕,由显性基因D控制,且有一条染色体出现异常,相应染色体如图。家蚕至少有一条正常Z染色体才能存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家蚕为二倍体,一个染色体组有28条染色体
    B.图中家蚕发生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C.该雄蚕与不耐热的雌蚕杂交,若子代雌雄比例为1:2,则D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
    D.家蚕基因组测序,应测定56条染色体上碱基对排列顺序
    【答案】ABC
    【分析】1、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是ZW,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是ZZ,雄性产生含有Z的生殖细胞,雌性性产生的生殖细胞有两种,含有Z、含有W,比例是1:1。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总是和性别相关联,叫伴性遗传,伴性遗传也遵循分离定律。
    【详解】A、家蚕(2n=56),则有两个染色体组是二倍体,一个染色体组有28条染色体,A正确;
    B、科研人员用诱变的方法获得一只耐热雄蚕,则发生了基因突变,有一条染色体出现异常则发生了染色体变异,B正确;
    C、由于家蚕至少有一条正常Z染色体才能存活,所以该雄蚕与不耐热的雌蚕杂交,若D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该染色体为异常染色体),则亲本的基因型为ZDZd和ZdW,杂交后代为ZDZd(雄性)、ZdZd(雄性)、ZDW(死亡)、ZdW(雌性),子代雌雄比例为1:2,若D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该染色体为异常染色体),则遗传与性别无关,则子代雌雄比例为1:1,C正确;
    D、家蚕基因组测序,应测定27条常染色体和2条性染色体上碱基对排列顺序,D错误。
    故选ABC。

    三、实验题
    16.兴起于上世纪的第一次“绿色革命”获得了水稻半矮化突变体,半矮秆水稻虽抗倒伏、高产,但对氮的利用效率不高。氮肥的施用对水稻的光合速率和分蘖量有较大影响,也会影响土壤环境。中国科研团队就如何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这一问题进行了持续探索,并于2020年在水稻高产和氮素高效协同调控机制领域获得重要突破。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为测定突变体的光合能力及与氮肥,细胞内部相关指数的关系,应将突变体和野生型水稻种植在_______都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一段时间后测定相关指标的相对值如下表(Rubisco酶催化CO2和C5反应)
    施肥量
    类型
    Rubisco叶绿素含量
    酶含量
    光合速率(用有机物合成速率表示)
    低氮肥
    野生型
    7.12
    5.87
    13.88
    突变型
    6.20
    5.83
    13.35
    高氮肥
    野生型
    8.86
    7.02
    16.62
    突变型
    6.56
    8.98
    18.09

    科研人员提取水稻叶片的色素,置于红光下测定吸光度以测量其叶绿素含量——使用红光检测的原因是_______。结合如表数据分析,高氮肥下相对于野生型,突变型植株光合速率较高,请从氮素利用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
    (2)科研人员在半矮秆水稻品种9311中确定了一个影响水稻分蘖量的关键基因NGR5.如图1为不同氮浓度下9311水稻中NGR5蛋白含量的分析结果,图2为9311等系列水稻的分蘖量与氮肥施用量关系的图解。

    科研人员认为NGR5是氮肥利用和水稻分蘖的关键基因,依据是:_______ 。
    (3)进一步研究发现了氮素利用与赤霉素信号通路交叉的分子机制,NGR5蛋白和生长抑制因子DELLA蛋白起关健作用。NGR5蛋白能通过减少分蘖抑制基因的表达,促进水稻分蘖。已知在赤霉素信号通路中,赤霉素与其受体结合后,促进NGR5蛋白的降解,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而DELLA蛋白能通过影响赤霉素作用来提高半矮秆水稻的分蘖量,增加产量,据此推测DELLA蛋白的作用机制是_______ 。
    (4)在以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请从分子生物学角度为第二次“绿色革命”实现“少投入(少氮肥)、多产出、保护环境的目标提出新思路:_______。
    【答案】(1)     CO2浓度、光照强度、温度等     减少叶片中的类胡萝卜素对结果的干扰     突变型更倾向于将氮素用于Rubisco酶的合成而不是叶绿素的合成
    (2)随着氮肥施用量增加,水稻NGR5蛋白含量升高,水稻分蘖量随之升高;NGR5突变株对不同氮肥浓度的响应无影响;转入NGR5后又恢复对氮的响应,促进了水稻的分蘖
    (3)竞争性结合赤霉素受体蛋白,抑制赤霉素介导的NGR5蛋白降解,进而维持NGR5蛋白含量的稳定
    (4)大力推广高表达NGR5蛋白的矮化水稻品种

    【分析】1、据表格数据分析,突变型水稻在低氮肥与高氮肥条件下叶绿素含量相差不大;高氮肥下突变体的Rubisco酶含量高,但叶绿素含量低于高氮肥下的野生型,表明突变型更倾向于将氮素用于Rubisco酶的合成而不是叶绿素的合成。
    2、由图1分析可知,不同氮浓度下9311水稻中NGR5蛋白含量随着N肥的增加而增加,由图2分析,NGR5基因突变型的水稻分蘖量不再受氮肥施用量影响,而导入了NGR5基因的NGR5突变型在相同的氮肥施用量下,分蘖量还高于9311。
    (1)
    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测定突变体的光合能力及与氮肥,故其生长条件应一致,即CO2浓度、光照强度、温度等都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种植;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在测量叶绿素的含量时,为了排除类胡萝卜的干扰,应该在红光照射下测定吸光度;据表格数据分析,突变型水稻在低氮肥与高氮肥条件下叶绿素含量相差不大;高氮肥下突变体的Rubisco酶含量高,但叶绿素含量低于高氮肥下的野生型,表明突变型更倾向于将氮素用于Rubisco酶的合成而不是叶绿素的合成。
    (2)
    由图1分析可知,不同氮浓度下9311水稻中NGR5蛋白含量随着N肥的增加而增加,由图2分析,NGR5基因突变型的水稻分蘖量不再受氮肥施用量影响,而导入了NGR5基因的NGR5突变型在相同的氮肥施用量下,分蘖量还高于9311,由此推测,氮肥通过NGR5促进水稻分蘖。
    (3)
    由题目信息“NGR5蛋白能促进水稻分蘖,赤霉素与其受体结合后促进NGR5蛋白的降解,进而抑制水稻分蘖,而DELLA蛋白能通过影响赤霉素作用来提高半矮秆水稻的分蘖量”可推测, DELLA蛋的的机制是竞争性结合赤霉素受体蛋白,抑制赤霉素介导的NGR5蛋白降解,进而增加NGR5蛋白稳定性。
    (4)
    在以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可大力推广高表达DGR5蛋白的矮化水稻品种实现“少投入(少氮肥)、多产出、保护环境”的目标。

    四、综合题
    17.果蝇的红眼与紫眼受基因D、d控制,灰体与黑檀体受基因H、h控制,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取A、B两个培养瓶,选取红眼黑檀体雌果蝇和紫眼灰体雄果蝇若干放入A培养瓶中,再选取紫眼灰体雌果蝇和红眼黑檀体雄果蝇若干放入B培养瓶中,分别置于常温下培养。一段时间后,两瓶内F1果蝇均表现为红眼灰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红眼与紫眼是果蝇眼色的不同表现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_,控制该眼色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填“常”、“X”或“Y”)染色体上,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2)放入A瓶的红眼黑檀体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B瓶内羽化的F1果蝇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
    (3)将A瓶中的F2红眼灰体雄果蝇与B瓶中的F2紫眼灰体雌果蝇移入新的培养瓶内培养,一段时间后,所得后代中雌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
    (4)观察发现各代果蝇的翅型均为直翅,但在连续繁殖中偶尔出现一只裂翅雄果蝇。将其与直翅雌果蝇杂交,后代出现若干裂翅与直翅的雌雄果蝇。选用灰体裂翅雌果蝇与黑檀体直翅雄果蝇杂交,F1果蝇中灰体裂翅194只、灰体直翅203只;选用F1灰体裂翅雌果蝇与黑檀体直翅雄果蝇杂交,F2果蝇中灰体裂翅164只、黑檀体直翅158只。据此推测,控制翅型的基因与体色的基因的位置关系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而F2只出现两种表现型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5)将裂翅雌雄果蝇分成多组杂交,发现其中大多数杂交组合获得的子代中裂翅占2/3,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在观察中,偶尔发现有一个组合的子代均为裂翅,让这组子代裂翅雌雄果蝇继续杂交,所得后代仍均为裂翅,推测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     相对性状     常     A培养瓶中红眼雌果蝇和紫眼雄果蝇的杂交,与B培养瓶中紫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的杂交,形成正交和反交,且两瓶内F1果蝇均表现为红眼灰体,结果一致,所以控制该眼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     DDhh     DdHh
    (3)红眼灰体:红眼黑檀体:紫眼灰体:紫眼黑檀体=16:2:8:1
    (4)     控制翅型的基因与体色的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     选用F1灰体裂翅雌果蝇是双杂合子,控制裂翅的基因与灰体色的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控制直翅的基因与黑檀体色的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减数分裂时没有发生交叉互换,只形成两种配子。
    (5)     裂翅对直翅为显性,雌亲本与雄亲本基因型相同,都是裂翅杂合子     裂翅对直翅为显性,雌亲本与雄亲本基因型相同,都是裂翅纯合子

    【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A培养瓶中红眼♀和紫眼♂果蝇杂交,B培养瓶中紫眼♀和红眼♂果蝇,两瓶内F1果蝇均表现为红眼,说明形成正交和反交,且结果一致,推测眼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对紫眼为显性;A培养瓶中黑檀体♀和灰体♂果蝇杂交,B培养瓶中灰体♀和黑檀体♂果蝇,两瓶内F1果蝇均表现为灰体,说明形成正交和反交,且结果一致,推测体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灰体对黑檀体为显性;又由于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说明眼色与体色两对相对性状满足自由组合定律,推测A培养瓶中红眼黑檀体雌果蝇的基因型为DDhh,紫眼灰体雄果蝇基因型为ddHH,B培养瓶中紫眼灰体雌果蝇基因型为ddHH,红眼黑檀体雄果蝇基因型为DDhh,F1红眼灰体果蝇基因型为DdHh。
    2、根据(3)题意可知,A瓶中的F1自交,产生F2有9D_H_、3D_hh、3ddH_、1ddhh;同样B瓶中的F1自交,产生F2有9D_H_、3D_hh、3ddH_、1ddhh。将A瓶中的F2红眼灰体雄果蝇与B瓶中的F2紫眼灰体雌果蝇移入新的培养瓶内培养,说明进行自由交配。用配子法可知,A瓶中的F2红眼灰体雄果蝇产生的雄配子为1/9DDHH→1/9DH,2/9DDHh→1/9DH、1/9Dh,2/9DdHH→1/9DH、1/9dH,4/9DdHh→1/9DH、1/9Dh、1/9dH、1/9dh,综合可得共产生雄配子4/9DH、2/9Dh、2/9dH、1/9dh;B瓶中的F2紫眼灰体雌果蝇产生的雄配子为1/3ddHH→1/3dH,2/3ddHh→1/3dH、1/3dh,综合可得共产生雌配子2/3dH、1/3dh。所以后代中雌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为16D_H_(红眼灰体)、2D_hh(红眼黑檀体)、8ddH_(紫眼灰体)、1ddhh(紫眼黑檀体)。
    3、根据(4)题意可知,偶尔出现一只裂翅雄果蝇与直翅雌果蝇杂交,后代出现若干裂翅与直翅的雌雄果蝇,说明直翅为纯合子,推测若直翅为显性纯合子,则后代全为直翅的雌雄果蝇,与题意不符合;’若直翅为隐性纯合子,裂翅雄果蝇为显性纯合子,则后代全为裂翅的雌雄果蝇,与题意不符合;若直翅为隐性纯合子,裂翅雄果蝇为显性杂合子,则后代出现若干裂翅与直翅的雌雄果蝇,与题意符合;所以裂翅对直翅为显性。选用灰体裂翅雌果蝇与黑檀体直翅雄果蝇杂交,F1果蝇中灰体裂翅194只、灰体直翅203只,也就是灰体裂翅:灰体直翅=1:1,为说明雌果蝇灰体为显性纯合子,裂翅为显性杂合子。;选用F1灰体裂翅雌果蝇与黑檀体直翅雄果蝇杂交,F2果蝇中灰体裂翅164只、黑檀体直翅158只,也就是比例灰体裂翅:黑檀体直翅=1:1,而F1灰体裂翅雌果蝇为双杂合子,黑檀体直翅为隐性纯合子,若两对等位基因满足自由组合,则F2果蝇中应该有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1:1,与题意不符合。推测灰体基因与裂翅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黑檀体基因与直翅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满足连锁遗传。
    (1)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红眼与紫眼是果蝇眼色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属于属于相对性状。A与B两个培养瓶中的杂交相当于正交与反交,且两瓶内F1果蝇均表现为红眼,判断眼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红眼对紫眼为显性,灰体对黑檀体为显性,且眼色与体色两对相对性状满足自由组合定律,所以放入A瓶的红眼黑檀体基因型为DDhh;再由亲本推测子代可知B瓶内羽化的F1果蝇基因型为DdHh。
    (3)
    A瓶中的F2红眼灰体雄果蝇与B瓶中的F2紫眼灰体雌果蝇移入新的培养瓶内培,进行的是自由交配,用配子法,根据(3)题意分析可知,后代中雌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为16D_H_(红眼灰体)、2D_hh(红眼黑檀体)、8ddH_(紫眼灰体)、1ddhh(紫眼黑檀体)。
    (4)
    根据(4)题意分析可知,裂翅对直翅为显性,灰体基因与裂翅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黑檀体基因与直翅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满足连锁遗传,观察发现各代果蝇的翅型均为直翅,但在连续繁殖中偶尔出现一只裂翅雄果蝇。由于F1灰体裂翅雌果蝇是双杂合子,减数分裂时没有发生交叉互换,产生两种配子,所以F2只出现两种表现型。
    (5)
    根据(4)题意分析可知,裂翅对直翅为显性,当亲本都是裂翅(为显性杂合子)雌雄果蝇杂交,后代将会发生性状分离,获得的子代中裂翅占2/3;当亲本都是裂翅(为显性纯合子)雌雄果蝇杂交,后代将会稳定遗传,获得的子代全部为裂翅。
    【点睛】本题考查遗传定律综合应用。考生要利用归纳与演绎的科学思维,首先采用逐对分析法,根据题干中信息推断出性状的显隐性及亲本的基因型,推断是否满足自由组合定律;其次再根据亲本的基因型推断其表现型和计算相关概率。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9月阶段性检测生物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9月阶段性检测生物含答案,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下列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关于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对下列生物分类错误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9月阶段性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9月阶段性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下列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关于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对下列生物分类错误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9月阶段性检测生物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9月阶段性检测生物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下列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关于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对下列生物分类错误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