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复习课件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复习课件PPT第1页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复习课件PPT第2页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复习课件PPT第3页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复习课件PPT第4页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复习课件PPT第5页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复习课件PPT第6页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复习课件PPT第7页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复习课件PPT第8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复习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复习课件PPT,共23页。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课程标准:了解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历史上劳动工具和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理解劳动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以及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一、农业工具的变化①旧石器:打制石器②新石器:磨制石器③新石器晚期 ——小件青铜器南北朝——以灌钢法制作农具唐朝——曲辕犁(标志步犁定型)利用陶器汲水灌溉杠杆原理①东汉末—翻车②唐朝——筒车③宋代:高转筒车④明清:风力水车古埃及——杠杆原理①青铜农具最早出现在西亚、北非②小亚细亚赫梯人率先掌握冶铁技术①少量青铜农具②战国铁制农具推广桔槔(jie gao)圏厩马槽✭春秋:开始使用铁犁牛耕✭战国:铁犁牛耕逐步推广✭汉代:出现耦犁和犁壁,进一步推广。汉朝以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我国古代传统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唐代:出现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耕作方式:阅读教材P20【历史纵横】理解人类耕作方式的演化历程距今约1万年前,在原始农业时出现,以石器为工具,把草木灰当肥料,靠天吃饭。距今约七八千年前,在新石器中期锄耕产生,人类大量以石器为工具,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晚期犁耕出现。生产工具的进步,逐渐解放了生产力,促进农业精耕细作,推动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P20思考:耕作工具和灌溉工具的进步是怎样促进农业发展的?①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的精耕细作;②扩大农耕区域,加速对土地的开发利用。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旧石器时代——骨针新石器晚期—陶纺轮汉朝—纺车、提花机元朝—纺织机纺车最初—泥条盘筑新石器晚期—坯车南朝——匣钵唐宋——支钉新石器晚期——冶铜西周晚期——冶铁东汉——水排南北朝——灌钢法小亚细亚率先掌握冶铁三、劳作方式的发展1、农业劳作方式生产力水平低;生产工具简单;春秋晚期前的劳动形式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①奴隶、农奴进行集中劳作;②劳动者对庄园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严重③生产力不够发达;商周时期井田制下,奴隶集体耕作(千耦其耘)罗马共和国的奴隶制庄园;欧洲中世纪的庄园;中国魏晋时期的坞堡(田庄)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古希腊罗马的家庭式劳作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生产民间私人经营家庭副业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用品供民间消费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不流通流通剩余部分出售明中叶前占据主导地位,代表手工业最高水平;明中叶后,在一些部门,占据主导地位,并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生产关系 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三、劳作方式的发展2、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形态第 5 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课程标准1、认识机器大生产、工厂制度对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影响;2、理解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带来的革命性意义; 知识回顾:工业革命爆发的原因------------------进程前提:君主立宪制圈地运动殖民扩张海外贸易手工工场技术劳动力国内市场农产品资本原始积累原材料海外市场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积累17C中期 英国棉纺织业技术革新工厂出现(1771年)交通工具:火车、汽船动力:蒸汽机1.工厂制度(1)形成的原因随着工厂的出现,工厂制度逐渐形成(2)主要特点①实行倒班制,以保证机器昼夜运行②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以强化工人的纪律意识③实行流水线生产,各环节协同劳作,由工厂主监督④原料由工厂统一供应、合理调配(3)影响工厂制度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工人的劳动潜质,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1)时间19世纪中后期(2)表现洋务企业:19世纪中后期,洋务运动时期引进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机器大生产。民族企业:张謇、范旭东等一批民族资本家开办工厂并借鉴西方工厂的管理经验,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起来3.近代中国的机器大生产和工厂制度代表企业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天津机器制造局、 福州船政局民用工业: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近代民族工业: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大生纱厂、天津永利碱厂二、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影响)1、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2、交通运输业的进步,便利了人们的出行。3、工业革命也促进了乡村的改变。4、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时间观念更为增强。5、初等教育不断推广,人们的文化素质逐渐提升。6、工业革命也给民众生活带来消极影响。劳动时间过长、工作与生活环境恶劣,传染病与职业病严重危害产业工人的健康。1.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1914年,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这种变化折射出A.产业结构的变化 B.能源结构的变化C.社会结构的变化 D.城乡结构的变化2.大本钟是伦敦市的标志和英国的象征,于1859年被安装在伦敦西敏寺北端议会大厦98米高的钟塔内,它著名之处在于它的准确和那重达13吨的巨大的用于报时的铜钟。大本钟的出现传递了一种崭新的时间观念——标准时。这说明(  )A.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B.科学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C.时钟的发明引发了技术创新的连锁反应 D.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3.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人的休闲(指人们对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方式从随意休闲日益发展成为定时休闲。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  )A.近代交通发展的迅速  B.民众财富收入的增加C.工厂制度影响的深远  D.生活方式日益国际化4.下图为英国人口结构变化示意图,据此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资产阶级革命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海外殖民活动的进行第6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课标要求:1.认识人工智能技术等对人类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影响;2.理解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1、原因:2、概况: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航天、海洋、原子能、生物、新材料尖端科技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1)理论基础:相对论、量子理论的提出;(2)二战中的军事需求、战后军备竞赛和发展经济的需要;(3)各国政府对高科技的大力支持;(4)世界经济的发展奠了定物质基础,也提出技术进步的要求;(1)计算机为满足弹道计算的需求1946年,美国军方研制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问世开启了电子计算机时代应用领域从军事向民用拓展,存储量更大,运行速度更快;体积更小,更轻便实用;3、主要成就(2)网络(3)人工智能技术①含义:是计算机技术的一个分支,通过计算机模拟人的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②出现:20世纪50年代机器模拟智能被美国科学家提上日程。③内容:④应用:⑤影响: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涵盖机器人制造、语言及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计算机控制的机械手、机器人等自动化装置。对现代国防与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4)航天技术:(5)、海洋技术美国是世界上最先进行深海研究的国家。20 世纪60年代,美国深潜器曾在水下数千米处发现了海洋生物群落,并且首次潜入世界大洋中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以综合高效开发海洋资源为目的的技术,包括深海挖掘、海水淡化以及对海洋(生物、矿物、化学、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的技术。美国中国3、主要成就1945年7月16日上午,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领导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新墨西哥州沙漠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51年,美国首次实验原子能能发电。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开始了原子能的和平利用。到1992年底,全世界共建成400多座核电站。(6)、原子能技术3、主要成就(7)新材料技术: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生物医用材料①生物工程和转基因技术;②遗传工程和人类基因组计划;③克隆技术;(8)生物技术(3)产业结构:由粗放型转化为集约型,社会生产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利润增长依赖技术革新。以市场为导向、重视创新意识和发挥技术优势、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逐步发展。第三产业比重大幅提升并逐渐占据主导,物流运输、互联网等迅速发展。二、现代科技进步的评价2.对经济:1.对生产力: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1)劳作方式:(2)企业管理方式:①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等技术迅猛发展,使人们可以了解社会动态,与外界沟通更加方便。②各种应用程序的开发,促进了人们的通信交流,丰富了大众的文化生活,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③全媒体不断发展,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不同的视角。3.对人类生活:(2)物质生活:(1)文化生活:衣、食、住、行、用等取得长足进步,生活质量水平提升(1)交通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使地球成为“地球村”。(2)网络的普及促进了信息交流,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知识,推动了社会的进步。4.人类视野产生新的变化:1.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为解决学生居家隔离不能上学的困难,我校开设网课,让学生“停课不停学”。这种教学方式的成功运用反映了A.网课取代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B.传统的教学方式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C.互联网有利于人们学习方式的改变 D.互联网成为唯一的学习媒介2.新冠肺炎疫情中,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虽然尚处于初期探索应用阶段,但它们在疫情分析、图像识别、体温监测、病毒检测、辅助诊疗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这说明(  )A.信息技术改变了社会发展趋势 B.人工智能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 C.科技水平决定了国家主权安全 D.科技推动医疗机构职能的转变3.纪录片《辉煌中国——创新活力》中说:在中国,每三个手机用户,就有两个在使用移动支付,这里是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市场。这反映了中国充分应用了新科技革命才出现的A.计算机网络技术 B.电讯技术 C.生物工程技术 D.内燃机技术4.在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下,以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为特征的“大烟囱工业”“夕阳工业”比重逐渐下降,而电子、核能、激光、人工合成原料等“朝阳工业”则迅猛发展,这充分说明科技革命使A.政府对科技日益重视 B.工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减弱C.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手段不断改进 D.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