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81285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81285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81285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2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展开一、《左传》简介
1.《左传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
(①传--注释或解释经书的文字。)
2.关于《左传》:《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记事比《春秋》详细而具体。
作者在选材、描写和评论时,往往带有自己的褒贬和爱憎。作者以其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文学修养,对许多大小历史事件,作了深刻而生动的记述。
《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是历代散文的典范。
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
——朱彝尊《经文考》
3.史书体例:
(1)编年体:按年月日顺序编写的史书体裁。如《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
(2)国别体:分不同的国家编写的史书体裁。如《国语》、《战国策》等。
(3)纪传体: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如《史记》、《三国志》等。
二、课文史实背景:
1.春秋时期形势图
2.故事背景: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五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晋公子重耳流亡路线图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秦国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是必然的了。
晋
公元前630年
函陵
氾水
新郑
郑
秦 军
晋 军
秦
三、字词注音
秦军氾( )南 夫( )晋,何厌之有 无能为( )也矣
失其所与,不知( ) 共( )其乏困 秦伯说( ),与郑人盟
若不阙( )秦 微夫( )人之力不及此 夜缒( )而出
使杞( )子、逢( )孙戍之
四、翻译分析全文——见课件PPT
1、翻译讲解原文1—3段:朗读原文——重点字词讲解——翻译句段——概括大意
(1)、思考:烛之武善于利用秦晋矛盾,打动了秦伯,使秦退兵,他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2)、分析烛之武高妙的劝说艺术。
劝说艺术
有理——援古例今,审时度势 有利——洞悉对方心理,缩短彼此距离
有节——不卑不亢 有体——语言得体,语重心长
2、翻译讲解原文4段:朗读原文——重点字词讲解——翻译句段——概括大意
3、《烛之武退秦师》全文结构图解
五、板书设计
六、本文的人物塑造:
1、塑造人物的方法:
环境烘托(疾风知劲草) 他人的陪衬
个性化的语言 细节描写“夜缒而出”
2、讨论:你最欣赏的是哪一个人物,理由是什么?
郑 伯——礼贤下士,从谏如流。
佚之狐——识人才的伯乐。
烛之武——官微人轻,怀才不遇,临危受命,不避艰险,深明大义,才智超群。
秦 伯——以利为重,亦敌亦友,变化难测,政治手腕了得。
晋 侯——以利为重,以”不仁”为借口,沉着应对,有政治家的风度。
七、知识点归纳
总结字词句
1、通假字; 2、古今异义; 3、文言虚词;
4、词类活用; 5、特殊句式。
八、拓展延伸
1.《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的相关内容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叔詹谏曰①:“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晋公子,姬出也②,而至于今,一也。离外之患③,而天不靖晋国④,殆将启之,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⑤,而从之,三也。 晋、郑同侪⑥,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
注释:①叔詹,郑国大夫。 ②姬出,姬姓父母所生,因重耳父母都姓姬。 ③离,同“罹”(lí),遭受。 ④靖,安定。 ⑤三士,指狐偃、赵衰、贾佗三人。 ⑥侪(chái):类。
【翻译】到了郑国,郑文公也不以礼接待重耳。大夫叔詹劝郑文公说:“臣下听说上天所赞助的人,其他人是比不上的。晋国公子有三件不同寻常的事,或许上天要立他为国君,您还是依礼款待他吧!同姓的男女结婚,按说子孙后代不能昌盛。晋公子重耳的父母都姓姬,他一直活到今天,这是第一件不同寻常的事。遭到流亡在国外的灾难,上天却不让晋国安定下来,大概是要为他开出一条路吧,这是第二件不同寻常的事。有三位才智过人的贤士跟随他,这是第三件不同寻常的事。晋国和郑国是同等的国家,晋国子弟路过郑国,本来应该以礼相待,何况晋公子是上天所赞助的人呢?”郑文公没有听从叔詹的劝告。
2.合作探究
通过本课的学习,谈谈烛之武出色的劝谏艺术对于古人和现代人的处事有什么意义。
—、对于古人
中国有句古话:“伴君如伴虎。”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作为君王,则应虚心采纳,方可成就霸业。
1、邹忌与齐威王 (正面)
齐王接受皱忌的进谏,听取群臣吏民的意见,于是有“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的美谈。
2、触龙与赵太后(正面)
抓住赵太后爱子、怜子之心,触龙拿人心比自心,以己子做诱引,动之以情,申明大义,进而解开太后心结。
3、魏征与唐太宗(正面)
唐太宗虚怀若谷,善于纳谏,终成一代名君。唐太宗“夫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今魏徵殁,朕失一鉴矣!”
4、管仲与齐桓公(正面)
齐桓公豁达大度,听了鲍叔牙的话,不但不治管仲的罪,还立刻任命他为相,让他管理国政。后来齐国就越来越富强了。
5、比干与纣王。(反面)
纣王拒谏饰非、耽于酒色、暴敛重刑,甚至将比剖腹挖心。最终是民怨四起。
6、召公与厉王(反面)
周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止谤”使得老百姓“道路以目”。三年之后,被“流于彘”。
二、对于现代人
1、注重对方感受,委婉劝说,文明交流。
2、听取别人意见,完善自我,少走弯路。
3、宰相肚里能称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烛之武委婉劝说的艺术在今天的人际交往中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给别人提意见和建议时,我们要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同时我们还应学会倾听与交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还要善于自己思考,把好的意见总汇起来,唯有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语文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了解《左传》,推进新课,结束新课,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优质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优质教案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文言基础知识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授课时间,授课班级,授课类型,文本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8799326979f03b68cbfed985436f761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