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2 经济与社会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课前预习ppt课件
展开1、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完整准确表述2、原因是什么?3、按生产要素分配都有哪些?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由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的
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促进个人收入分配更加合理
第三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
第四课 我国的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2022年12月 日
一、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内容和原因二、按劳分配 1.地位、基本内容和要求 2.原因:必要性+重要性(意义)三、按生产要素分配 1.内容 2.意义四、个人获取收入的途径五、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一、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1.内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原因: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地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2.基本内容和要求: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按劳分配——主体
我们把社会财富比作一块蛋糕,那么把蛋糕做大固然重要,切分蛋糕同样值得重视,分配状况如何,既取决于财富的增加,也取决于财富的分配方式。下列对按劳分配的理解准确的是( ) ①是社会主义社会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 ②按劳动的数量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③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④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我国从实际出发,确立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一制度安排( ) ①与我国现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相适应 ②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发展 ③决定了劳动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是居民收入的来源 ④体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平等关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①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奖金、津贴。 国家机关(公安局)、事业单位(公办学校、医院) 国企、国有控股企业②农民承包经营集体土地获得的收益。
按劳分配具体形式
按劳分配一定存在于公有制中!但公有制范围不一定是按劳——福利性、保障性(退休后)
提醒:国企退休工资不是按劳,是保障性收入私企——按劳动要素
下列属于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的具体形式有( ) ①张某从国有企业领取的退休工资 ②李某承包本村鱼塘从事养殖所得收入 ③孙某在花旗银行工作所得工资收入 ④赵某在省立医院工作所得奖金收入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2)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3)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谋生手段、存在差别)
按劳分配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对社会总产品作各项必要的扣除后,按照个人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当前,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还没有能够达到产品极大丰富的程度,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还存在着差别,劳动还未成为人们生活第一需要等原因,只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由此可见( )①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②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③我国现实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④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A.①② B.①④ C.②③D.③④
1、中石油职工的工资、津贴、奖金2、私企员工的工资、津贴、奖金3、炒股所得、利息收入4、专利收入、技术工人5、房租、地租6、数据从业人员收入7、知识产权收入8、饭店总经理年薪50万
学以致用——判断是哪种分配方式
某外资企业工程师小张年薪为8万元,转让一项专利技术获得收入5万元,炒股获得收入5万元。材料中小张获得的收入依次属于( )A.按劳分配、按技术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B.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C.按劳动要素分配、按劳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D.按劳动要素分配、按技术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
某村坚持发展集体经济,村办企业红红火火,每年的村民入股分红让人羡慕。村民不仅耕种自家承包的土地,而且还在村办企业领着一笔不菲的工资。随着集体经济的壮大,村民也早早享受到免费的教育和医疗。对该村发展模式理解正确的是( )①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壮大有利于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②村民在村办企业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③村民耕种自家承包土地的收入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④村民每年的集体入股分红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主观题)按生产要素分配意义
易错:有利于提高效率原则(不是按劳) 但会拉大收入差距
增加居民收入体现国家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2021年8月17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指出,要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合法致富,促进各类资本规范健康发展。此举意在( ) ①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激发资本要素活力 ②推动创业创新,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③完善再分配机制,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 ④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激励创新创造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为促进科技创新,我国在不断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人才薪酬制度,探索建立科技成果入股、岗位分红股权激励等多种分配办法。小李作为一家科研机构的研发人员,今年通过转让技术专利获得了15万元的收入。这种保障技术成果在分配中的应得份额的做法( )A.有利于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B.是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正确选择,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C.体现了健全技术要素参与分配机制,有利于让要素活力竞相迸发D.能够缩小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要求,建立健全体现增加知识价值的收入分配制度,推动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上述要求( )①有利于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②体现按劳分配原则,把个人收入和付出的劳动联系起来③是对劳动、知识、人才的尊重,有利于增加科研人员的劳动收入④是对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完善,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
1.劳动性收入:通过劳动的收入。工资、奖金、津贴2.财产性收入:财产,如存款利息、房屋租金等3.经营性收入:通过生产活动所获得的收入,如开网店、个体工商户。4.转移性收入:是指国家,包括养老金、种粮补贴、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等。
“十四五”开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增加所有群众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包括增加劳动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需要相关政策的鼓励支持和多措并举。以下属于财产性收入的是( ) ①张三在银行存款获利息5000元 ②刘淇获得救灾款金20000元 ③李丽出租房屋获得租金30000元 ④王琳在私营企业工作工资80000元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使我国居民获取收入的途径多种多样。从个人收入获取途径看,对下列收入获取途径认识正确的是( ) ①王某开网店获得利润 ②李奶奶出租房屋的租金和购买基金获得的红利 ③科研机构工作的张力获得的奖金和津贴 ④老张辞职后领取的失业救济金A.经营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 转移性收入B.财产性收入 经营性收入 劳动性收入 转移性收入C.劳动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 劳动性收入 转移性收入D.经营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 劳动性收入 转移性收入
农民王某一家的收入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承包耕地所获得的收入、入股村办企业分红收入、农闲时打零工收入和种粮补贴、医疗报销等转移性收入。对王某一家收入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承包耕地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 ②入股村办企业分红收入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③农闲时打零工收入属于劳动性收入 ④种粮补贴等转移性收入属于初次分配所得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措施
①根本上看:大力发展生产力(物质基础) 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制度保障) ③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④要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 ⑤初次分配:要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健全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⑥再分配: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强化税收调节。⑦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⑧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推动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⑨坚持消除贫困
第三次分配有别于第一次、第二次分配的关键差异,就在于其“非强制性”。第三次分配就像一只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温柔之手”,建立在自愿性的基础上,以募集、自愿捐赠和资助等慈善公益方式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进行的分配。
是在道德、文化、习惯等影响下,社会力量自愿通过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行动等方式济困扶弱的行为,是对再分配的有益补充。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不仅可以对再分配中没有照顾到的特殊群体进行必要帮扶,而且还能有效调和社会矛盾,激发公众的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第三次分配像一只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温柔之手”,在自愿基础上以募集、捐赠和资助等慈善公益方式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进行分配。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明确要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重视第三次分配的作用有助于( ) ①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社会财富的再分配 ②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更合理的收入分配 ③发展社会慈善事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收入 ④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对再分配做出有益补充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重难点:区分三次分配
1、初次分配——主体是企业 工资 劳动报酬 最低工资标准 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2、再分配——政府 税收 社保 转移支付 养老金 种粮补贴 分配秩序3、第三次分配——社会 道德的力量 慈善 公益 捐款
进入2021年以来,江西、黑龙江、陕西等多个省份宣布上调2021年最低工资标准。其中,上海月最低工资标准达到2480元,为全国最高。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旨在( )①让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增强人民获得感②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实现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公平③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④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劳动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
初次分配主要讲效率,由市场主导:再分配主要讲公平,由政府通过税收、社会保障支出等进行;慈善事业可视为国民收入的第三次分配,以道德为主导,由个人或集体把收入的一部分捐赠出来扶贫济困。下列关于分配方式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为保障粮食生产,某省提高农民种粮直接补贴标准属于初次分配②国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属于再分配③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关系,兼顾效率与公平④第三次分配强调社会责任,是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重要举措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
脱贫事关收入分配公平,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下列有利于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是①政府履行好在初次分配中的调节职能 ②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③消除贫困,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现同步富裕④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A.①③ B.①④ C.②③D.②④
2022年研究生政治考试试题
6.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有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对于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逐步缩小收入差距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一制度体系中,除了健全完善初次分配、再分配机制外,还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当前,要发挥好第三次分配的作用需要做的是( )A.提高劳动报酬在分配中的比重B.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C.引导、支持有意愿的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公益慈善事业D.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决定报酬机制
人教统编版必修2 经济与社会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评优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2 经济与社会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评优课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生产力,所有制形式,分配方式,人与人关系,公有制为主体,按劳分配为主体,生产关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国民收入蛋糕如何分,知识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2 经济与社会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精品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2 经济与社会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精品ppt课件,共19页。
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说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说课ppt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按要素分配,按劳分配,分配制度,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3收入来源多样化,制度保证,劳动是财富的源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