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2023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生物试题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2023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生物试题含解析01
    2022-2023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生物试题含解析02
    2022-2023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生物试题含解析03
    还剩4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生物试题含解析,共5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40分)
    1. 囊性纤维化患者的CTR转运Cl-功能异常,导致肺部黏稠分泌物堵塞支气管。CFTR是一种转运器,其细胞质侧具有ATP和Cl-的结合位点,ATP与CFTR结合,将引起CFTR上的Cl-结合位点转向膜外侧,ATP水解后其结构恢复原状,从而实现Cl-的跨膜运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CFTR功能异常会导致肺部细胞外渗透压的改变
    B. CFTR能够转运Cl-是因Cl-与其结合部位相适应
    C. CFTR可以协助细胞逆浓度梯度从内环境中吸收Cl-
    D. CFTR的CI-结合位点由膜内转向膜外不需要ATP直接供能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囊性纤维病患者CFTR蛋白结构异常,使CFTR转运氯离子的功能异常,导致患者支气管中黏液增多,管腔受阻,细菌在肺部大量生长繁殖,最终使肺功能严重受损。
    【详解】A、CFTR功能异常会导致肺部细胞中的Cl-不能转运到细胞外,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细胞外渗透压的降低,A正确;
    B、CFTR能够Cl-特异性结合,通过空间结构的改变转运Cl-,B正确;
    C、由题意可知,CFTR可以协助细胞逆浓度梯度将Cl-运输到细胞外,C错误;
    D、由题意可知,CFTR与ATP结合后,引起CI-结合位点由膜内转向膜外,当ATP水解后,CFTR结构恢复原状,因此CI-结合位点由膜内转向膜外时,不需要ATP直接供能,D正确。
    故选C。
    2. 下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2、3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
    B. 乙表示细胞内液
    C. 淋巴细胞可以存在于乙、丙中
    D. 丁中O2浓度一定比甲中高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甲是组织液,乙是血浆,丙是淋巴,丁是细胞内液。由图可知甲是组织液,乙是血浆,丙是淋巴,丁是细胞内液。
    【详解】A、过程1、5受阻会导致组织水肿,A错误;
    B、乙表示的是血浆,B错误;
    C、淋巴(丙)中和血浆(乙)中都存在淋巴细胞,C正确;
    D、细胞内液中氧气的浓度最低,D错误。
    故选C。
    3. 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有氧呼吸速率加快造成的
    B. BC段下降的原因即被血液中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或造血功能增强使红细胞数量增多
    C. 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
    D. 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曲线图:图示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空气稀薄,氧气不足,无氧呼吸加强使乳酸含量增加; BC段下降是由于乳酸被血浆中的缓冲物质(NaHCO3) 转化为其他物质。
    【详解】A、AB段上升是由于人初进高原,空气稀薄,氧气不足,无氧呼吸加强所致,A错误;
    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能运输更多的氧气,B正确;
    C、AB段上升的原因是人体组织细胞进行了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此过程中不是只进行无氧呼吸,还是以有氧呼吸为主,C错误;
    D、在BC段,乳酸为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NaHCO3反应,D错误。
    故选B。
    4. 甲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之间的关系,图乙表示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图甲中的B和C
    B. 从图甲可知细胞内液和组织液之间存在物质交换
    C. 图乙中①②③过程需要消化、呼吸、循环系统的参与而不需要泌尿系统的参与
    D. 图乙中⑤可表示细胞产生的CO2等废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箭头方向,可以判断图甲中B是血浆,A是组织液,C是淋巴,D是细胞内液。图乙中,①是消化系统,②是呼吸系统,③泌尿系统,④是营养物质和氧气等进入细胞,⑤代谢产物、二氧化碳等进入组织液。
    【详解】A、 图甲中的B为血浆、C是淋巴,是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A正确;
    B、图中D表示细胞内液,从图中可看知细胞内液和组织液之间存在物质交换,B正确;
    C、代谢废物的排出需要泌尿系统的参与,C错误;
    D、 图乙中⑤可表示细胞产生的CO2等废物进入内环境,D正确。
    故选C。
    【点睛】
    5. 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成分mmol/L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10
    140
    2.5
    10.35
    25

    47

    A. 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B. 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 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
    D. 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表格:根据表格中Na+和K+的含量可以确定①②③为细胞外液,④为细胞内液;再依据蛋白质含量高低可以确定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
    【详解】A、钾离子主要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A正确;
    B、根据试题分析: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血浆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水分流向组织液,③组织液增多,B正确;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组织细胞的线粒体)扩散到②血浆至少需穿过5层膜(2层线粒体膜+1层组织细胞膜+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即5层磷脂双分子层,C错误;
    D、③是组织液、④是细胞内液,两者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正确。
    故选C。
    6. 当细胞缺氧时,缺氧诱导因子(HIF-1α)与芳香烃受体核转位蛋白(ARNT)结合,调节基因的表达生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EPO 是一种糖蛋白质激素,可作用于骨髓造血组织,促进红细胞生成,改善缺氧。当氧气充足时,HIF-1α羟基化后被蛋白酶降解,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缺氧时,HIF-1α结合到DNA上,催化EPO基因转录
    B. 氧气充足时,HIF-1α被解体以减少EPO的合成,这属于负反馈调节
    C. 与EPO合成和分泌有关的具膜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D. EPO作用的靶细胞是红细胞,红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血浆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当细胞缺氧时,缺氧诱导因子(HIF-lα)与芳香烃受体核转位蛋白(ARNT)结合,调节基因的表达生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EPO是一种糖蛋白质激素,可作用于骨髓造血组织,促进红细胞生成,改善缺氧。当氧气充足时,HIF-lα轻基化后被蛋白酶降解。
    【详解】A、缺氧时,HIF-lα与芳香烃受体核转位蛋白(ARNT)结合,调节基因表达生成EPO,而不是催化EPO基因转录,A错误;
    B、氧气充足时,HIF-lα被解体以减少EPO的合成,这属于负反馈调节,B正确;
    C、EPO是一种糖蛋白质激素,与其合成和分泌有关的具膜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核糖体无膜,C错误;
    D、EPO作用于骨髓造血组织,促进红细胞生成,因此其靶细胞不是红细胞,D错误。
    故选B。
    【点睛】
    7. 医院给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但是过多的注射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A. 生理盐水与血浆渗透压基本相等,所以成分相同
    B. 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C. 过量注射生理盐水导致血浆的pH 发生改变
    D. 过量注射生理盐水会导致内环境渗透压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详解】A、生理盐水与血浆的渗透压基本相等,生理盐水的成分是0.9%的氯化钠,与血浆的成分不同,A错误;
    B、输入的生理盐水中的钠离子无法保证在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中平均分配,B错误;
    C、生理盐水成分与血浆成分明显不同,过量补充会影响pH的稳态,C正确;
    D、生理盐水与体液为等渗溶液,过多注射不会引起内环境渗透压改变,但由于成分差别非常大,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D错误。
    故选C。
    8. 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化学反应,其中有
    A. 氨基酸合成蛋白质 B. 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C. 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 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是内环境的概念、组成和理化性质的考查,内环境即是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的,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反应都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
    【详解】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发生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不在内环境中进行,A错误;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发生在细胞内,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B错误;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在细胞内,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C错误;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发生在血浆中,血浆属于内环境,D正确。
    9. 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细胞之间均充满组织液
    B. 水螅的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C. 外部环境经常变化,但机体的内环境不会变化
    D. 内环境稳态是体内细胞酶促反应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答案】D
    【解析】
    【分析】1、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2、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血细胞之间的内环境为血浆,组织细胞之间的内环境为组织液,A错误;低等动物水螅没有内环境,B错误;当外部环境变化剧烈时,超过了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机体的内环境也会发生变化,C错误;细胞内的代谢活性离不开酶,酶的活性又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只有温度、PH等都在适宜的范围内,酶才能正常的发挥催化作用,所以内环境稳态是体内细胞酶促反应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D正确。
    故选D。
    10. 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的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
    B. ③中可发生丙酮酸和水分解产生CO2和[H]
    C. ②和③成分的主要区别在于无机盐含量不同
    D. 血浆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结合人体某组织的结构示意图,综合考查学生对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相互关系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
    【详解】分析图示可知:①为淋巴,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④为细胞内液,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即由①②③组成,A错误;丙酮酸和水分解产生CO2和[H],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B错误;②(血浆)和③(组织液)成分的主要区别是蛋白质含量不同,C错误;O2是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跨膜运输的,血浆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血浆→[③]组织液→[④]细胞内液,D正确。
    【点睛】正确解答此题,需要理清脉络,建立知识网络;此外还需要与细胞呼吸、物质跨膜运输的知识建立联系。

    11. 图是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传导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根据abcd的波形可判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从右向左传导的
    B. a处神经细胞膜内的钾离子浓度因钾离子大量外流而低于膜外
    C. b处发生的变化,其机理是钠离子通道打开引起钠离子大量内流
    D. c处发生的变化,其机理是钾离子通道打开引起钾离子外流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图中a点之前为静息电位,由K+外流所致,而此时膜外Na+高于膜内,K+低于膜内,曲线上升过程是因为Na+内流所致,下降过程是因为K+外流所致,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中,细胞内离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经离子通道跨膜流动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属于被动运输;而离子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跨膜需要离子泵,需要消耗能量。
    【详解】A、由曲线图可知,左侧去极化过程是由负电位变正电位,因此是膜内电位变化,右侧是复极化过程,兴奋是由右侧向左侧传导,A正确;
    B、 a处为静息电位,神经细胞膜内的钾离子浓度高于膜外,B错误;
    C、 b处发生去极化,其机理是钠离子通道打开引起钠离子大量内流所致,C正确;
    D、c是复极化过程,由钾离子通道打开引起钾离子外流引起,D正确;
    故选B。
    12. 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下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是( )

    ①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 ②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③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④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不收缩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② D. ③①
    【答案】D
    【解析】
    【分析】因2上有神经节,则2为传入神经;1为感受器;3为神经中枢;4为传出神经;5为效应器。
    【详解】突触的结构决定了反射弧结构中的兴奋总是沿“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单向传递的。该实验的目的是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即该药物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对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递没有阻断作用。要达到实验目的,可将药物放在C处或A处,并刺激B处,如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而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则说明药物在A处不起作用而在C处起作用,即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其中①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是对照组;③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是实验组。
    故选D
    13. 利用灵敏电流计、神经纤维及神经纤维—肌肉标本可探究兴奋的产生与传导(图中的刺激强度均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产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1中电流计的指针出现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不能证明兴奋的传导具有双向性
    B. 图2中电流计的指针出现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能证明兴奋的传导具有双向性
    C. 利用图3装置无法判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还是双向传导
    D. 若图1中刺激点改为c点,电流计的指针不偏转,说明兴奋的传导具有双向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①传导方式:局部电流或电信号或神经冲动。②传导特点:双向传导。神经纤维静息状态时,主要表现 K+外流(导致膜外阳离子多),产生外正内负的膜电位,该电位叫静息电位。兴奋时, 主要表现Na+内流(导致膜内阳离子多),产生一次内正外负的膜电位变化,该电位叫动作电位。图中刺激后会产生动作电位,向左向右双向传导。
    【详解】A、图1中电流计的指针出现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的原因是: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向右传导时,先到b点,此时d点是静息电位,指针向左偏转;当动作电位再传到d点时,b点恢复静息电位,指针再向右偏转,方向相反。只能说明兴奋向右传导,A正确;
    B、图2中电流计的指针出现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的原因是: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向左向右双向传导时,先到b点,此时d点是静息电位,指针向左偏转;当动作电位再传到d点时,b点恢复静息电位,指针再向右偏转,方向相反。能说明兴奋双向传导,B正确;
    C、利用图3装置,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向左向右双向传导时,向左:电流计的指针出现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向右:肌肉收缩。能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C错误;
    D、若图1中刺激点改为c点,bc=cd,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向左向右双向传导时,同时到达b、d点,指针不偏转,说明兴奋的传导具有双向性,D正确。
    故选C。
    14. 睡眠质量不佳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会出现睡眠“碎片化”。研究表明,老年期Hcrt神经元兴奋性增高是导致“睡眠碎片化”的关键。与年轻小鼠相比,年老小鼠Hcrt神经元的KCNQ2/3(钾离子通道)的表达量下降,导致觉醒持续时间延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Hcrt神经元的树突接受信息并将其传导到细胞体
    B.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单向传递由突触的结构决定
    C. 老年人Hcrt神经元兴奋性增高可能与K+外流减少有关
    D. 阻断Hcrt神经元的KCNQ2/3的基因表达可治疗睡眠障碍
    【答案】D
    【解析】
    【分析】神经纤维静息状态时,主要表现 K+外流(导致膜外阳离子多),产生外正内负的膜电位,该电位叫静息电位。兴奋时, 主要表现Na+内流(导致膜内阳离子多),产生一次内正外负的膜电位变化。神经元的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存在电势差而形成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又刺激临近未兴奋部位产生一次兴奋。
    【详解】A、神经元的树突接受信息并将其传导到细胞体。A正确;
    B、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单向传递由突触的结构决定,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B正确;
    C、老年人Hcrt神经元之所以兴奋性增高,原因在于神经细胞膜上的K+通道KCNQ2/3数量变少,K+外流减少,使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减小,容易从静息电位转变成动作电位,只需要低强度的刺激,就能使神经元兴奋。C正确;
    D、阻断Hcrt神经元的KCNQ2/3的基因表达,使K+外流更少,觉醒持续时间延长。D错误。
    故选D。
    15.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神经元的轴突越长,传到突触前膜的神经冲动就越弱
    B. 刺激强度越大,突触后膜产生的动作电位越大
    C. 突触小泡受到电信号的刺激后才能释放神经递质
    D. 神经递质只有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电信号传递到轴突末端,会刺激Ca2+等信号分子内流,促使突触小泡移动至突触前膜,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详解】A、神经元的轴突长短不影响神经冲动的强弱,A错误;
    B、当有效刺激达到一定强度,神经纤维产生的动作电位的强度将不再增大,B错误;
    C、电信号传递到轴突末端,会刺激Ca2+等信号分子内流,促使突触小泡移动至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因此刺激突触小泡的是Ca2+等信号分子,C错误;
    D、突触后膜上存在神经递质的受体,其余神经递质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D正确。
    故选D。
    16. 科学家发现辣椒素受体(TRPV1)作为一种离子通道,可被高温(>43℃)、化学物质激活,使感受器产生动作电位最终引起机体产生疼痛反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辣椒素与TRPV1结合使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递至大脑皮层产生热辣感
    B. 辣椒素和高温激活TRPV1时,TRPV1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
    C. 高温引起的痛觉信号传递通路中有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相互转换
    D. 敲除病痛患者体内编码TRPV1的基因是治疗病理性疼痛的最佳手段
    【答案】D
    【解析】
    【分析】1、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5个部分。
    2、根据题意可知,辣椒素刺激时,感受器上的TRPV1离子通道被打开,产生动作电位,从而引发兴奋的产生与传送,最终引起痛觉。
    【详解】A、辣椒素与TRPV1结合后使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传递至大脑皮层产生热辣感,A正确;
    B、辣椒素和高温激活TRPV1时,会使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而兴奋,此时会有大量的钠离子内流,所以辣椒素和高温激活TRPV1时,增加了TRPV1对钠离子的通透性,B正确;
    C、在高温引起痛觉的信号传递通路中,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神经递质)两种形式,且相互转换,C正确;
    D、引起病理性疼痛的原因众多,不一定由辣椒素受体激活引起,故敲除病痛患者体内编码TRPV1的基因不是治疗病理性疼痛的最佳手段,D错误。
    故选D
    17. 阿尔茨海默病( AD) 在老年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目前用于治疗 AD 的药物包括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AchEI)和谷氨酸受体(NMDAR)拮抗剂。乙酰胆碱酯酶(AchE)能降解乙酰胆碱(Ach),NMDAR激活导致 Ca2 + 内流并触发下游信号转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阿尔茨海默病( AD)患者脑部神经Ach含量较高
    B. 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部神经释放较少谷氨酸
    C. NMDAR拮抗剂能阻止谷氨酸进入突触后膜
    D. NMDAR拮抗剂能降低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
    【详解】A、阿尔茨海默病( AD)患者需要酰胆碱酯酶抑制剂(AchEI)进行治疗,乙酰胆碱酯酶(AchE)能降解乙酰胆碱(Ach),说明阿尔茨海默病( AD)患者脑部神经Ach含量较低,A错误;
    B、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需要用谷氨酸受体(NMDAR)拮抗剂进行治疗,说明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部神经释放较多的谷氨酸,B错误;
    C、细胞膜上的谷氨酸受体接受谷氨酸的刺激以后发挥作用,并没有进行细胞内,所以NMDAR拮抗剂不能阻止谷氨酸进入突触后膜,C错误;
    D、NMDAR激活导致 Ca2 + 内流并触发下游信号转导,产生兴奋,NMDAR拮抗剂则能降低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D正确。
    故选D。
    18. 阈电位是指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用同种强度的阈下刺激分别以单次和连续的方式刺激上一神经元,测得下一神经元的膜电位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阈电位的绝对值高的神经元更不容易兴奋
    B. 上一神经元受到刺激后释放的是兴奋性神经递质
    C. 连续多个阈下刺激可以叠加并引发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
    D. 两种不同方式的刺激均使突触前膜处发生了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单次刺激时,膜电位发生了变化,静息电位差值变小,但没有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说明刺激强度在阈值之下;连续刺激时,形成了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说明连续的阀下刺激可在突触后膜叠加。
    细胞兴奋性的高低与细胞的静息电位和阈电位的距离(差值)成反变关系。两者的距离愈大,细胞的兴奋性愈低;距离愈小,细胞的兴奋性越高。
    【详解】A、由分析可知,神经元的兴奋性与细胞的静息电位和阈电位的距离(差值)成反比关系,差值越大,细胞越不容易兴奋,A错误;
    B、由图可知,在连续刺激上一神经元情况下,下一神经元产生了兴奋,说明上一神经元释放的是兴奋性神经递质,B正确;
    C、由分析可知,连续多个阈下刺激能够叠加使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引发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C正确;
    D、由图可知,在单次刺激和多次刺激下,都导致下一神经元电位发生变化,说明两种情况下突触前膜都释放了不同量的神经递质,即突触前膜发生了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D正确。
    故选A。
    19. 下图为抗利尿激素(ADH)调节肾小管管壁细胞对水分重吸收的机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B. ADH可促进囊泡转运,增加质膜上水通道蛋白数量
    C. ADH受体不敏感或受损时,可引起人体尿量减少
    D. 血浆渗透压下降时,下丘脑合成的ADH量减少
    【答案】C
    【解析】
    【分析】当人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会受到刺激,促使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详解】A、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为顺浓度梯度,且需要通道蛋白的协助,为协助扩散,A不符合题意;
    B、ADH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ATP水解为cAMP,cAMP通过M蛋白促进囊泡向细胞膜移动并发生融合,增加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数量,B不符合题意;
    C、ADH受体不敏感或受损时,ADH不能发挥作用,膜上的水通道蛋白数量不能增多,导致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人体的尿量增加,C符合题意;
    D、血浆渗透压下降时,下丘脑中渗透压感受器会受到抑制,下丘脑合成的ADH减少,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一种主要由肠道L细胞产生的激素。其受体激动剂(GLP-IRA)是近年来的新型降糖药,能激活GLP-1受体,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并能够延缓胃排空,通过中枢性的食欲抑制减少进食量。从而发挥降低血糖、减肥等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GLP-1需通过血液的运输作用于靶器官
    B. 使用GLP-1RA的个体,胰岛β细胞对血糖的敏感度更高
    C. GLP-1RA降低血糖机理涉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D. GLP-1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时发挥协同效果
    【答案】D
    【解析】
    【分析】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具有微量、高效、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的特点。
    由题意可知, GLP-1可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有降低血糖、减肥等作用,而胰高血糖素作用为升血糖,二者为拮抗作用。
    【详解】A、GLP-1作为激素,其通过体液(包含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的特点,A正确;
    B、GLP-IRA能激活GLP-1受体,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故使用GLP-1RA的个体,胰岛β细胞对血糖的敏感度更高,B正确;
    C、GLP-IRA能激活GLP-1受体,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说明与体液调节有关,通过中枢性的食欲抑制减少进食量,说明与神经调节有关,C正确;
    D、 GLP-1可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有降低血糖、减肥等作用,而胰高血糖素作用为升血糖,二者为拮抗作用,D错误。
    故选D。
    21. 胰岛B细胞外Ca2+浓度为细胞内的15000倍,Ca2+/CaN/NFAT信号通路是调控胰岛B细胞功能的重要通路。科研人员为探究中药消渴方治疗糖尿病的机制,以高脂高糖饲喂和药物处理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用消渴方和Ca2+/CaN/NFAT信号通路抑制剂对模型大鼠进行处理,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实验分组及处理
    空腹血糖水平(mmol/L)
    空腹胰岛素浓度(mU/L)
    胰腺组织Ca2+含量(mmol/g)
    胰腺组织CaN含量(U/mg)
    胰腺组织NFATcl蛋白表达量(IOD值)
    ①正常组
    4.20
    13.98
    1.18
    73.84
    1.15
    ②模型组
    1619
    9.61
    0.78
    40.31
    0.17
    ③抑制剂组
    15.75
    9.63
    0.77
    37.29
    0.13
    ④消渴方组
    8.66
    12.78
    1.05
    55.45
    0.80
    ⑤消渴方+抑制剂组
    12.99
    10.51
    0.82
    45.29
    0.59
    注:Ca2+、CaN、NFATcl蛋白为Ca2+/CaN/NFAT信号通路中关键物质。
    A. ①为本实验的对照组,②~⑤为实验组
    B. Ca2+进入胰岛B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
    C. 高脂高糖饲喂和药物处理可能抑制了Ca2+/CaN/NFAT信号通路
    D. 消渴方通过改善Ca2+/CaN/NFAT信号通路功能进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探究中药消渴方治疗糖尿病的机制,据表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实验鼠的类型及药物处理的类型,因变量是胰腺组织Ca2+含量、胰腺组织CaN含量等,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据表可知,①组为正常组小鼠,②为模型鼠,该实验目的是探究中药消渴方治疗糖尿病的机制,故①②为本实验的对照组,③~⑤为实验组,A错误;
    B、胰岛B细胞外Ca2+浓度为细胞内的15000倍,Ca2+进入胰岛B细胞顺浓度梯度,需要载体蛋白,为协助扩散,B正确;
    C、据题干信息可知Ca2+/CaN/NFAT信号通路是调控胰岛B细胞功能的重要通路,胰岛B细胞可以分泌胰岛素,而与对照组相比,以高脂高糖饲喂和药物处理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组的空腹血糖水平升高,空腹胰岛素含量降低,故高脂高糖饲喂和药物处理可能抑制了Ca2+/CaN/NFAT信号通路,C正确;
    D、与②组对比可知,④消渴方处理后模型鼠的空腹血糖含量降低,而空腹胰岛素含量有所升高,Ca2+/CaN/NFAT均有所增加,故推测消渴方通过改善Ca2+/CaN/NFAT信号通路功能进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D正确。
    故选A。
    22. 北京冬奥会期间,越野滑雪运动员身着薄比赛服在零下10℃左右的环境中展开激烈角逐,关于比赛中运动员的生理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血糖分解加快,储存的ATP增加,产热大于散热
    B. 血液中肾上腺素含量升高,甲状腺激素含量下降,血糖分解加快
    C. 心跳加快,呼吸频率增加,温度感受器对低温不敏感而不觉得寒冷
    D. 在运动初期骨骼肌细胞主要通过肌糖原分解供能,一定时间后主要通过肝糖原分解供能
    【答案】C
    【解析】
    【分析】运动员在寒冷条件下剧烈运动时体内发生体温调节等生理过程,运动时需要消耗大量能量,骨骼肌细胞分解肌糖原提供能量,在运动后期需要摄取血糖进行氧化分解以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要。
    【详解】A、运动期间需要大量能量,血糖分解加快,ATP和ADP的转化速率加快,但储存的ATP基本不变,A错误;
    B、血液中肾上腺素含量升高,甲状腺激素含量上升,血糖分解加快,细胞代谢速率加快,B错误;
    C、越野滑雪运动员的注意力集中在比赛动作上,温度感受器对低温不敏感而不觉得寒冷,C正确;
    D、在运动初期骨骼肌细胞主要通过摄取血糖供能,一定时间后肌糖原分解作为能源补充,D错误。
    故选C。
    23. 下列与糖类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通常把分布于细胞膜内表面的糖类分子叫做糖被,据此可判断细胞的内外侧
    B. 胰岛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
    C. 磷酸与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的基本骨架
    D. 几丁质也是一种多糖,能与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效结合,可用于废水处理
    【答案】D
    【解析】
    【分析】糖类一般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
    【详解】A、细胞膜的外表面分布有糖被,具有识别功能,可通过糖被的分布判断细胞内外,A错误;
    B、胰岛素是机体中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肝糖原合成,不能促进肝糖原分解,B错误;
    C、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的基本骨架,C错误;
    D、几丁质是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外骨骼中的一种多糖,几丁质能与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效结合,形成沉淀,可用于废水处理,D正确。
    故选D。
    24. 失温症是指当人体核心温度低于35℃时出现的各种症状。失温症的症状取决于体温下降幅度,轻度失温可能造成发抖与意识混浊;中度失温时发抖症状消失,但精神错乱的状况会加剧。在重度失温的情况下,会有反常脱衣现象,也就是患者开始脱去衣物,这也同时增加了心搏停止的风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环境寒冷是引发失温症的主要原因,夏季运动不会发生失温现象
    B. 成人中度失温时发抖症状消失的原因是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的调节功能增强所致
    C. 重度失温时,人意识模糊感到热,此时皮肤毛细血管中血流量上升
    D. 轻度和中度失温时,可通过加大运动量抵御寒冷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体体温调节:
    (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2)机理: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
    (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详解】A、出现失温的原因是人体长时间处于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的状态,导致体温下降,所以夏季运动若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也可能会发生失温现象,A错误;
    B、成人中度失温时发抖症状消失的原因是神经中枢(下丘脑)的调节功能减弱所致,B错误;
    C、重度失温时,人意识模糊感到热,此时皮肤毛细血管中血流量上升,散热增加,C正确;
    D、轻度失温可能造成发抖与意识混浊,中度失温时发抖症状消失,不可通过加大运动量来抵御寒冷,应通过增添衣物防止热量散失的方式维持体温相对稳定,D错误。
    故选C。
    25. 葡萄糖是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最重要的能量来源之一、对人来说葡萄糖经血液循环被运输至身体各个器官。在血液流经肾脏时,绝大部分葡萄糖会被滤出,然后再被重吸收回血液。肾脏每天重吸收的葡萄糖达到180g,才保证了最终排出的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因此,肾脏是维持血浆中葡萄糖水平的重要器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肾脏重吸收葡萄糖功能衰退的患者,尿量较大
    B. 糖尿病患者肾脏无法重吸收葡萄糖
    C. 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
    D. 若某人尿液中葡萄糖含量高,则这个人患有糖尿病
    【答案】A
    【解析】
    【分析】胰岛素是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起拮抗作用,血糖平衡的调节中枢是下丘脑,相关激素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详解】A、肾脏吸收葡萄糖功能衰退的患者,尿液中葡萄糖含量高,渗透压增大,导致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大,A正确;
    B、糖尿病患者肾脏可以重吸收葡萄糖,只是尿液中葡萄糖含量超出了肾脏的重吸收功能,B错误;
    C、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无影响,C错误;
    D、尿液中葡萄糖含量高的患者可能患有糖尿病也可能是葡萄糖重吸收机制有问题,D错误。
    故选A。
    26. 两种异常肥硕的小鼠“肥鼠”和“糖鼠”,科学家对其肥胖原因提出了假说:两种小鼠“血液中缺乏抑制肥胖(或食欲)的物质”。将“肥鼠”和“糖鼠”分别与正常小鼠形成“连体小鼠”,使两者的血液循环联通(如图),在相同的条件下喂养。结果:“肥鼠—正常鼠”连体组,“肥鼠”食欲恢复正常,肥胖症消失,正常鼠仍正常;“糖鼠—正常鼠”连体组,“糖鼠”仍然不停进食,维持肥胖,正常鼠精神不振,食欲差,最后饿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肥鼠”和“糖鼠”肥胖的原因不相同
    B. “糖鼠”的细胞表面可能缺少识别该物质的受体
    C. “肥鼠—正常鼠”的连体实验不支持科学家提出的关于肥胖形成原因的假说
    D. 若将“肥鼠”和“糖鼠”进行连体,“肥鼠”的食欲减退,体重减轻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本题目的是探究糖鼠和肥鼠肥胖的成因,通过①单独糖鼠、②单独肥鼠、③糖鼠与正常鼠制成连体鼠、④肥鼠与正常鼠制成连体鼠等进行实验,实验中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如①和②对照,①和③对照,②和④对照得出结论,实验中应该控制无关因素的干扰,保证相同且适宜,根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分析实验结果可知,肥鼠—正常鼠连体组的“肥鼠”食欲恢复正常,肥胖症消失而“糖鼠—正常鼠”连体组,“糖鼠”仍然不停进食,维持肥胖,故推测肥鼠是因为吃得多而肥胖,糖鼠是因为体内胰岛素分泌有问题,肥胖原因不同,A正确;
    B、胰岛素是机体中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需要与受体结合后起作用,糖鼠可能是细胞表面缺少胰岛素的受体,导致没有办法降低血糖而肥胖,B正确;
    C、实假说为“两种小鼠血液中缺乏抑制肥胖(或食欲)的物质”,其中肥鼠与正常鼠制成连体鼠 肥鼠食欲和体重下降,正常鼠正常,说明肥鼠体内缺乏抑制因子,故与正常鼠连通后可恢复正常,可以证明假说,C错误;
    D、将胖鼠和糖鼠进行连体,胖鼠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因为胖鼠虽然身体较胖,但是它体内的胰岛素分泌和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是正常的,只是吃的较多,而糖鼠胰岛素分泌或者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异常,血糖较高,最终胖鼠食欲减退,体重减轻,D正确。
    故选C。
    27. 如图表示机体的免疫反应清除抗原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抗原刺激机体后,细胞毒性T细胞和B淋巴细胞会分化, 但不会增殖
    B. 效应B细胞与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相比,具有更加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C. 抗体能够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D. 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引起靶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答案】A
    【解析】
    【分析】图中抗原刺激B淋巴细胞后,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抗体,这是体液免疫的过程,抗原刺激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增殖分化,同时细胞毒性T细胞和靶细胞接触,将靶细胞裂解这是细胞免疫的过程。
    【详解】A、细胞毒性T细胞会增殖,B细胞也会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A错误;
    B、效应B细胞能合成分泌抗体,抗体的化学本质是分泌蛋白,所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含量更多,B正确;
    C、多数情况下,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C正确;
    D、细胞毒性T细胞使得靶细胞的死亡,对机体具有积极意义,属于细胞凋亡,D正确。
    故选A。
    28. 用大剂量 X 射线照射摘除胸腺的小鼠后,将小鼠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处理(等量注射)
    抗体
    免疫功能

    胸腺中的淋巴细胞



    骨髓中的淋巴细胞



    胸腺和骨髓中的淋巴细胞
    正常
    正常

    生理盐水



    A. 大剂量 X 射线照射摘除胸腺的小鼠是为了杀死 B 细胞
    B. 表中实验结果表明小鼠的特异性免疫与淋巴细胞有关
    C. 甲组与丙组的结果表明抗体的产生与骨髓中的淋巴细胞有关
    D. 甲组与乙组的结果表明胸腺中的淋巴细胞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表格分析:由于胸腺中的淋巴细胞为T细胞,骨髓中的淋巴细胞为B细胞。用大剂量X射线照射条件下,甲组表明缺少B淋巴细胞,无抗体产生,免疫功能较弱;乙组表明缺少T细胞,虽然产生抗体但产生量很少,免疫功能较弱;丙组表明有T细胞和B细胞时,机体免疫功能正常;丁组表明,没有胸腺情况下,机体没有抗体和免疫力。
    【详解】A、摘除了胸腺,T细胞缺失,再用大剂量X射线照射摘除胸腺的小鼠是为了杀死体内的B淋巴细胞,避免体内淋巴细胞对实验的影响,A正确;
    B、与丁组作对照可知,小鼠的特异性免疫与淋巴细胞有关,B正确;
    C、甲组只有胸腺中的淋巴细胞,丙组胸腺和骨髓中的淋巴细胞都有,结果甲组无抗体,而丙组有抗体,因此结果表明抗体的产生与骨髓中的淋巴细胞有关,C正确;
    D、丙组与乙组的结果表明胸腺中的淋巴细胞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乙组组只有骨髓中的淋巴细胞,丙组胸腺和骨髓中的淋巴细胞都有,乙组免疫功能弱,丙组免疫功能正常,表明胸腺中的淋巴细胞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D错误。
    故选D。
    29. 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严重腹泻后只需补充水分就能维持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
    ②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
    ③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
    ④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就会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为外负内正
    ⑤胸腺在免疫中的作用是先分化出造血干细胞,进而分化出T细胞
    ⑥抗生素消灭病菌的过程体现了人体的免疫防卫功能
    ⑦初次接种疫苗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细胞毒性T细胞和抗体
    A. 一项 B. 两项 C. 三项 D. 四项
    【答案】B
    【解析】
    【分析】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免疫系统对于内环境稳态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详解】①严重腹泻后需要补充水和无机盐,而不是只补充水分,①错误;
    ②完成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肌肉收缩,只有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因此不属于反射,②错误;
    ③垂体功能受损,会影响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从而导致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异常,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③正确;
    ④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导致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若产生兴奋,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为外负内正;若产生抑制,突触后膜的电位仍为外正内负,④错误;
    ⑤T细胞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的,迁移到胸腺成熟,⑤错误;
    ⑥抗生素不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产物,故抗生素消灭病菌的过程不属于人体的免疫防卫功能,⑥错误;
    ⑦初次接种疫苗后,引起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过程可产生抗体,细胞免疫过程可产生细胞毒性T细胞,⑦正确,
    故选B。
    30. 近期发表于《自然》的一项研究通过电针灸刺激身体特定部位,揭示了中医针灸疗法在身体机能调节以及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机理。研究发现,适当电刺激“足三里”穴位,会激活一组表达ProKr2蛋白的感觉神经元,使得迷走神经—肾上腺通路激活,进而驱动肾上腺释放肾上腺素等抗炎物质激活抗炎通路。反之,过强刺激则会激活另一组交感神经反射,而达不到抗炎效应。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反射弧结构基础完好即可发生反射活动,脊髓与大脑均可参与该过程
    B. 通过人为激活或特异性破坏相应神经元并观察抗炎效果,可验证ProKr2的作用
    C. ProKr2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通路,参与机体抗炎反应
    D. 可以通过检测细胞因子的含量变化,来检测电刺激疗法的抗炎效果
    【答案】A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
    【详解】A、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同时发生反射还需要受到适宜的刺激,所以反射弧结构基础完好不一定就能发生反射活动,A错误;
    B、借助对神经结构的了解,通过人为激活或特异性破坏该神经元并观察抗炎效果,可验证ProKr2神经元在抗炎通路中的作用,B正确;
    C、适当电刺激可以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通路,从而驱动肾上腺释放肾上腺素等抗炎物质该过程涉及到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参与,所以ProKr2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通路,参与机体抗炎反应,C正确;
    D、由题意可知,适当电刺激可以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通路,过强刺激则会激活另一组交感神经反射,由此通过监测细胞因子的含量变化,来检测电刺激疗法的抗炎效果,D正确。
    故选A。
    31. 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能与T细胞的受体PD-1(程序死亡蛋白-1)结合,抑制T细胞产生免疫活性物质干扰素(一种细胞因子,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其作用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PD-L1抗体和PD-1抗体具有肿瘤免疫治疗作用
    B. PD-L1蛋白可使肿瘤细胞逃脱T细胞的细胞免疫
    C. PD-L1与PD-1的结合增强T细胞的肿瘤杀伤功能
    D. 若敲除肿瘤细胞PD-L1基因,可降低该细胞的免疫逃逸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干扰素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而肿瘤细胞产生的PD-L1蛋白与T细胞上的PD-1结合,会抑制干扰素的产生,进而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
    【详解】A、PD-L1抗体和PD-1抗体可以分别与PD-1蛋白和PD-1结合,从而避免肿瘤细胞产生的PD-L1蛋白与T细胞上的PD-1结合,具有肿瘤免疫治疗作用,A正确;
    B、肿瘤细胞产生的PD-L1蛋白与T细胞上的PD-1结合,抑制T细胞分泌干扰素,可使肿瘤细胞逃避T细胞的细胞免疫,B正确;
    C、PD-L1与PD-1的结合会减弱T细胞的肿瘤杀伤功能,C错误;
    D、若敲除肿瘤细胞PD-L1基因,可减少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避免肿瘤细胞产生的PD-L1蛋白与T细胞上的PD-1结合,可降低该细胞的免疫逃逸,D正确。
    故选C。
    32. 人类偏肺病毒(HMPV)是一种呼吸道病原体,通过对自身遗传物质的N6—甲基腺苷(m6A)修饰来降低宿主免疫蛋白识别病毒RNA的能力,躲避免疫系统的攻击,进而确保HMPV的复制增殖。动物实验表明,阻断m6A修饰会引发有效的适应性免疫应答,进而预防肺部感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机体通过产生特异性抗体与HMPV结合阻止其在体液内增殖
    B. HMPV的RNA发生m6A修饰有利于病毒侵染呼吸道细胞
    C. 通过诱变产生去m6A修饰的HMPV可以作为疫苗预防肺部感染
    D. 再次注射HMPV疫苗可增强记忆细胞增殖从而实现有效的免疫治疗
    【答案】B
    【解析】
    【分析】1、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存活,必须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增殖。
    2、疫苗相当于抗原,进入机体后可激发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
    【详解】A、HMPV是病毒,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须在活细胞内增殖,不能在体液内增殖,A错误;
    B、分析题意可知,HMPV的RNA发生m6A修饰可降低宿主免疫蛋白识别病毒RNA的能力,躲避免疫系统的攻击,故HMPV的RNA发生m6A修饰有利于病毒侵染呼吸道细胞,B正确;
    C、分析题意可知,m6A修饰属于基因的甲基化,该过程遗传信息并未改变,而诱变会改变遗传信息,故应通过去甲基化修饰而非诱变来制备疫苗,C错误;
    D、再次注射HMPV疫苗可增强记忆细胞增殖,但疫苗的作用是免疫预防而非免疫治疗,D错误。
    故选B。
    33. 神经肽Y(NPY)是交感神经释放的一种多肽类神经递质,在不同条件下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影响不同,神经肽Y还能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G细胞属于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 B. G细胞可能具有不同的NPY受体
    C. NPY不能影响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 D. NPY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功能
    【答案】C
    【解析】
    【分析】1、脑(大脑皮层、下丘脑和垂体等)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
    2、免疫系统的功能有三个方面:防卫、监控和清除。免疫系统具有识别、杀伤并及时清除体内突变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称为免疫监视。
    3、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第二道防线:体液杀菌物质、吞噬细胞
    4、根据题图可知,神经肽Y(NPY)既可促进细胞(G)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也可抑制细胞(G)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说明G细胞在下丘脑,可能具有不同的NPY受体;NPY抑制T细胞分化,也可促进吞噬细胞吞噬作用和抗原呈递作用,还可以促进吞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从而促进T细胞分化,说明NPY可以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影响特异性免疫功能(主要是细胞免疫)。
    【详解】A、根据题图分析可知,G细胞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在下丘脑,属于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A正确;
    B、根据题图分析可知,神经肽Y(NPY)既可促进,也可抑制细胞(G)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说明G细胞可能具有不同的NPY受体,B正确;
    C、根据题图分析可知,NPY可以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能影响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C错误;
    D、根据题图分析可知,NPY可促进吞噬细胞吞噬作用和抗原呈递作用,因此NPY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功能,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以“神经肽Y”为情景,主要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功能。考生要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利用分析与综合的科学思维,从图示中获取有效信息,结合各选项进行推理,作出准确的判断。
    34. 人体内环境稳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调控的结果。题图是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信息分子A、C、D、E、F发挥作用后会被移走或分解失活
    B. 信息分子C由内分泌腺分泌后,由体液定向运输到肾脏
    C. 信息分子F与B淋巴细胞结合,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D. 信息分子A、C、D、E、F均会与受体结合,起到调节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信息分子A表示传入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信息分子C表示抗利尿激素,信息分子,D表示促甲状腺激素,信息分子E表示甲状腺激素,信息分子F表示细胞因子。
    【详解】A、D、信息分子A是神经递质,C、D、E为激素,F为细胞因子,均会与受体结合,起到调节作用,且发挥作用后会被移走或分解失活,A、D正确;
    B、信息分子C表示抗利尿激素,由内分泌腺垂体释放后,由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在肾脏处发挥作用,B错误;
    C、信息分子F表示细胞因子,细胞因子与B淋巴细胞结合,促进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C正确。
    故选B。
    35. 植物受到创伤可诱导植物激素茉莉酸(JA)的合成,JA在伤害部位或运输到未伤害部位被受体感应而产生蛋白酶抑制剂I(PI-Ⅱ),该现象可通过嫁接试验证明。试验涉及突变体m1和m2,其中一个不能合成JA,但能感应JA而产生PI-Ⅱ;另一个能合成JA,但对JA不敏感。嫁接试验的接穗和砧木叶片中PI-Ⅱ的mRNA相对表达量的检测结果如图表所示。

    嫁接类型
    WT/WT
    m1/m1
    WT/m1
    m1/WT
    m2/m2
    WT/m2
    m2/WT
    砧木叶片创伤














    接穗叶片
    ++
    +++
    -
    -
    +
    +++
    -
    -
    -
    -
    +
    +
    ++
    +++
    砧木叶片
    ++
    +++
    -
    -
    -
    -
    ++
    +++
    -
    -
    -
    -
    ++
    +++
    注:WT为野生型,m1为突变体,m2为突变体;“……”代表嫁接,上方为接穗,下方为砧木;“+”“-”分别表示有无;“+”越多表示表达量越高
    下列判断或推测正确的是( )
    A. m1不能合成JA,但能感应JA而产生PI-Ⅱ
    B. 嫁接不会产生伤害,可导致PI-Ⅱ不表达
    C. 嫁接类型m1/m2叶片创伤,m1中大量表达PI-Ⅱ
    D. 嫁接类型m2/m1叶片创伤,m2中大量表达PI-Ⅱ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突变体ml和m2,其中一个不能合成JA,但能感应JA而产生PI-Ⅱ;另一个能合成JA,但对JA不敏感。ml做接穗,野生型做砧木时,接穗叶片不能表达PI-Ⅱ,说明ml对JA不敏感,则m2不能合成JA。
    【详解】A、由于ml做接穗,野生型做砧木时,接穗叶片不能表达PI-Ⅱ,说明ml对JA不敏感,A错误;
    B、分析第一组试验可知,野生型做接穗,野生型做砧木,接穗叶片和砧木叶片都表达PI-Ⅱ,说明嫁接也产生轻微伤害,可导致少量表达PI-Ⅱ,B错误;
    C、ml对JA不敏感,m2不产生JA,故嫁接类型ml/m2叶片创伤,ml中不会大量表达PI-Ⅱ,C错误;
    D、嫁接类型m2/m1叶片创伤,ml合成JA,运输到m2中感应JA而产生PI-Ⅱ,D正确。
    故选D。
    36. 《齐民要术•种韭篇》记载:①(买韭籽)以铜铛盛水,于火上微煮韭籽,须臾牙生者好;牙不生者,是浥郁矣。②若旱种者,但无畦与水耳,耙、粪悉同。③(韭) 剪而复生,久而不乏也。④(韭)至冬,移根藏于地屋荫中,培以马粪,暖而即长,高可尺许,不见风日,其叶黄嫩,谓之韭黄。下列相关的理解中,错误的是( )
    A. ①中“买韭籽”是根据种子新旧不同吸水膨胀速度也不同的特点来鉴定种子质量
    B. ②中耙地松土可促进根有氧呼吸,施用有机肥(粪)可以给韭菜提供无机盐和能量
    C. ③中韭菜被剪后因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继续生长,该过程受细胞中基因的调控
    D. ④中韭菜移根于温暖不见光的地方可长成韭黄,与叶绿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干:①韭菜子有很坚厚的种皮,不容易透水,因此膨胀的很慢,出苗也很慢,同时寿命有很短,有效发芽率只能保持一年,如果用陈子播种,即使发芽也长不好,常常会半路枯萎而死,所以必须用新种子播种。②中耙地松土可促进根有氧呼吸,施用有机肥后经过微生物分解可以给韭菜提供无机盐和二氧化碳等。③韭菜被剪后可以通过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继续生长。④韭菜移根于温暖不见光的地方,由于不见阳光无法合成叶叶绿素而长成韭黄。
    【详解】A、①根据种子吸水膨胀速度来鉴定种子的质量,吸水膨胀快的为新种子,而陈旧种子吸水慢,发芽率也低,即使发芽也长不好, A 正确;
    B、②中耙地松土可促进根有氧呼吸,施用有机肥可以给韭菜提供无机盐,但不能提供能量,B错误;
    C、韭菜之所以能剪而复生,久而不乏,是因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继续生长,细胞的分裂和分化都受细胞中基因的调控,C正确;
    D、叶绿素的合成受环境影响,需要阳光,故④中韭菜移根于温暖不见光的地方,因不能合成叶绿素而长成韭黄,即与叶绿素基因选择性表达有关, D 正确。
    故选B。
    37. 科学家在对黄化豌豆幼苗切段的实验研究中发现,低浓度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高浓度生长素抑制细胞伸长,生长素对细胞生长调节的机理如下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长素主要通过控制乙烯的合成参与细胞代谢,调控细胞的伸长
    B. 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和直接抑制细胞伸长的作用
    C. 植物体中能合成生长素的部位都能合成乙烯,合成乙烯的部位不一定能合成生长素
    D. 生长素和乙烯均可通过主动运输进行细胞间的跨膜运输
    【答案】C
    【解析】
    【分析】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细胞的伸长,但生长素浓度增加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切段中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生长素促进切段细胞伸长的作用,说明生长素与乙烯共同调节切段细胞的伸长。
    【详解】A、生长素属于信息分子,通过调控细胞代谢,从而调控细胞的伸长,生长素浓度增加到一定值时,才会促进切段中乙烯的合成,从而控制生长,A错误;
    B、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乙烯是信息分子,不能直接抑制细胞伸长的作用,其调节作用,B错误;
    C、植物体中的各个部位都能合成乙烯,合成生长素的主要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有的部位不能合成生长素(如无尖端的胚芽鞘就不能合成),C正确;
    D、生长素可通过主动运输进行细胞间的跨膜运输,乙烯是气体,通过自由扩散进行细胞间的跨膜运输,D错误。
    故选C。
    38. 科学家将一批莴苣种子交替暴露在红光(R)和红外光(FR)下,处理后置于黑暗处一段时间后,统计各组种子的萌发率如下表。对这一实验结果,科学家研究发现其机理如下图。已知光敏色素有Pr型(吸收红光)和Pfr型(吸收红外光),Pr与Pfr在不同光谱下可以相互转换,且莴苣种子对红光更敏感。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组别
    光照处理方式
    萌发率
    1
    R
    70%
    2
    R→FR
    6%
    3
    R→FR→R
    74%
    4
    R→FR→R→FR
    6%
    5
    R→FR→R→FR→R
    76%
    6
    R→FR→R→FR→R→FR
    7%

    A. 由表可知,种子的萌发率与最后一次光照的类型密切相关
    B. Pr在吸收红光后转变为Pfr,而Pfr吸收远红光后转变为Pr
    C. 黑暗下生长的莴苣中,光敏色素以非活性的Pr形式存在于细胞质中
    D. Pfr传导的信号可能影响核内赤霉素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种子的萌发
    【答案】D
    【解析】
    【分析】第一组为单色红光处理组,属于对照组,其余均为实验组。与第一组(对照组)相比,第二组R-FR交替处理组种子的萌发率明显降低,说明红光促进莴苣种子萌发,远红光抑制种子萌发;根据后几组的实验结果可知,红光的促进作用可以被随后照射的远红光降低。
    【详解】A、根据交替处理的几组的实验结果可知,红光的促进作用可以被随后照射的远红光降低。若用红光和远红光交替多次处理,则种子的萌发率取决于最后一次处理的是哪种波长的光,若是远红光,则萌发率低,若是红光,则萌发率较高,A正确;
    B、据图分析,红光诱导光敏色素发生空间结构变化,使P转化为Pfr形式,而Pfr吸收远红光后转变为Pr,B正确;
    C、光敏色素蛋白有两种形式,无活性Pr形式和有活性的Pfr形式,黑暗条件下以Pfr形式存在,光照会促进Pr转化为Pfr,C正确;
    D、Pfr传导的信号可能抑制核内赤霉素基因的表达进而抑制种子的萌发,D错误。
    故选D。
    39. 将正常生长的植株幼苗水平放置时,受重力的影响,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图1表示水平放置的幼苗根和茎的生长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图2为生长素浓度与茎生长关系的曲线图,图3表示不同的激素处理方式与胚芽鞘生长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1中,曲线上的点A、B依次可对应根的近地侧和根的远地侧
    B. 若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图2中的2f,则其远地侧生长素浓度的范围是f~2f
    C. 图3中“?”的处理方式可以是不加激素或加等量的蒸馏水
    D. IAA和GA3在促进胚芽鞘生长方面呈协同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图1中:B为根的远地测,A为根的近地侧,C为茎的近地侧,D为茎的远地测。
    图2中:g为茎生长的最适浓度。
    图3中:实验中不同的处理均会增加胚芽鞘的长度,且IAA和GA3的共同处理促进作用更明显。
    【详解】A、图1中,根据生长速度可知,B为根的远地测,A为根的近地侧,A正确;
    B、若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图2中的2f,则其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于2f,且生长速度慢于近地侧,故小于f,B错误;
    C、图3中“?”的处理方式可以是不加激素或加等量的蒸馏水,作为对照,以观察不同激素的作用效果,C正确;
    D、根据IAA和GA3共同作用的促进作用高于二者单独作用可知,二者在促进胚芽鞘生长方面呈协同作用,D正确。
    故选B。
    40. 用含4种不同浓度生长素(m1~m4)的琼脂块分别放在4个相同的去顶胚芽鞘的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胚芽鞘弯曲角度(如图),其中α1>α2>α3>α4.下列相关推测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说明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B. 生长素浓度大小关系为m1>m2>m3>m4
    C. 若α1和α2相同,则m1与m2不一定相同
    D. 该实验结果不能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1.分析题图:该实验用4种含不同浓度生长素(m1~m4)的琼脂块分别放在4个相同的去顶胚芽鞘的一侧,一段时间后,胚芽鞘都弯向放置琼脂快的对侧,说明放置琼脂块的一侧生长较快,没有放置琼脂块的一侧生长较慢。
    2.生长素具有两重性,故在最适生长素浓度的两侧,存在促进生长素的促进效果相同的点,只根据胚芽鞘的弯曲角度,不能证明生长素浓度的大小,不一定弯曲角度越大,生长素的浓度就越大。
    【详解】A、四组实验的胚芽鞘都弯向放置琼脂快的对侧,说明放置琼脂块的一侧生长较快,实验证明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具有促进作用,A正确;
    B、α越大,其促进作用越小,因为α1>α2>α3>α4,当生长素浓度均在最适宜浓度以下时,生长素浓度大小关系有可能为m1<m2<m3<m4,B错误;
    C、若α1和α2相同,说明生长素的促进效果相同,但由于生长素具有两重性,此时的生长素浓度m1与m2不一定相同,C正确;
    D、该实验只能说明生长素促进胚芽鞘的生长,不能说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D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共5道大题,共60分)
    41. 肝脏是人体内脏里最大的器官,下图是肝脏组织的局部模式图,图中“→”代表血流方向。白蛋白是人体血浆中最主要的蛋白质,由肝脏合成,可以维持血浆的渗透压。肝硬化患者因肝细胞受损,会出现不能合成白蛋白、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等问题,最终出现肝腹水(腹腔出现积液)的症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O2浓度最高的是________(填序号),CO2浓度最高的是______(填序号)。饭后半小时,与B端相比A端血浆中______的含量较高。①中的O2穿过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需经过_____层磷脂分子层。
    (2)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出现肝腹水症状的原因是_______。若出现肝腹水的主要原因是白蛋白合成障碍,可通过________来缓解肝腹水的症状。
    (3)若机体血浆中白蛋白的含量低于正常水平,除了肝脏病变外,还可能由于什么原因导致?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1) ①. ① ②. ② ③. 葡萄糖(营养物质)、O2、胰岛素 ④. 12
    (2) ①. 肝硬化患者损伤的肝细胞不能合成白蛋白,会使血浆的渗透压下降,水分会由血管进入腹腔;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白蛋白会进入组织液,使血浆渗透压下降,水分会由血管进入腹腔 ②. (静脉)注射白蛋白
    (3)肾脏病变、营养不良或恶性肿瘤等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①表示红细胞,能携带氧气;②为组织细胞;③为血浆;④为组织液;血液由A端流向B端。
    【小问1详解】
    O2和CO2的运输方式都是自由扩散,均从浓度高的区域扩散至浓度低的区域,O2从红细胞中运出,最终进入组织细胞中被利用,而CO2由组织细胞产生并运出,最终由血液运送,因此图中O2浓度最高的是①,CO2浓度最高的是②。血浆由A端运输至B端过程中,其中的营养物质和O2等不断进入组织液,进而被组织细胞吸收利用,故与B相比,A端血浆中葡萄糖等营养物质、胰岛素、氧气的含量较高。①中的O2穿过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时,依次跨过红细胞膜(1层膜)、血管壁细胞(2层膜)、组织细胞膜(1层膜)、线粒体膜(2层膜),共需经过6层膜,即12层磷脂分子层。
    【小问2详解】
    据题干信息可知,肝硬化患者损伤的肝细胞不能合成白蛋白,会使血浆的渗透压下降,由于水分会不断从渗透压低的区域往渗透压高的区域移动,故水分会由血管进入腹腔,导致腹腔出现积液;另外,肝硬化患者的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白蛋白会进入组织液,使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渗透压上升,水分会由血管进入腹腔,最终导致肝腹水症状的出现。若出现肝腹水的主要原因是白蛋白合成障碍,可采取静脉注射白蛋白的措施,随着血浆渗透压的升高,可缓解肝腹水的症状。
    【小问3详解】
    机体血浆中白蛋白的含量低于正常水平时,除了肝脏病变,机体还可能存在由肾小球肾炎引发的肾脏病变、营养不良或恶性肿瘤等问题。
    42. 图1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图2、图3分别表示图1虚线框内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1中表示效应器的是______(填字母),由_________________组成。图2中组成突触的结构包括______(填字母)。
    (2)兴奋在图2所示处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取指血进行化验,当针刺破手指时并未缩手。这说明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虽在脊髓,但还会受______控制。
    (4)如图4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5是测得的动作电位变化(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4状态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5中的______区段的电位。若该神经纤维接受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性递质,则图4的指针有何变化?______(向左/向右/不变)。
    ②图5中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Na+内流引起的是______区段的变化。
    【答案】(1) ①. B ②. 运动神经末梢及它所支配的肌肉 ③. a、b、c
    (2)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

    (4) ①. AB ②. 向左 ③. BC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可知,图1中A是感受器、B是效应器(由运动神经末稍及它所支配的肌肉组成)。图2中a是突触前膜、b是突触间隙、c是突触后膜、d是突触小泡。静息电位是“内负外正”,动作电位是“内正外负”可知,图3的h处受到刺激引发动作电位。
    【详解】(1)根据图1中突触结构可以判断,A是感受器、B是效应器,由运动神经末稍及它所支配的肌肉组成。图2中a是突触前膜、b是突触间隙、c是突触后膜、d是突触小泡,其中a、b、c共同构成突触结构。
    (2)兴奋在图2所示处只能单向相递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时并未缩手。这说明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虽在脊髓,但还会受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控制。
    (4)①图4测得为静息电位,相当于图5的AB段,若该神经纤维接受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性递质,发生一次动作电位,电表会向左偏转。②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Na+内流,引起BC段的变化。
    43. 2022年6月26日是第35个国际禁毒日,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吸食毒品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破坏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是脑的“奖赏通路”,通过多巴胺使此处的神经元兴奋,传递到脑的“奖赏中枢”使人感到愉悦,因而多巴胺被认为是引发“奖赏”的神经递质。目前可卡因是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吸毒者把可卡因称作“快乐客”。图1是神经递质多巴胺的释放和转运机理,MNDA为细胞膜上的结构。研究表明,毒品可卡因能干扰多巴胺的回收,并导致体内T细胞数目下降,请回答下列问题:

    (1)MNDA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1可知,可卡因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_____,从而增强并延长对脑的刺激,产生“快感”。
    (3)吸毒成瘾的原因可能是长期吸食可卡因,使突触后膜上的MNDA_______(填“增多”“减少”或“不变”),一旦停止吸食,突触后膜的多巴胺作用效应会减弱,吸毒者需要吸入更大剂量的毒品,从而造成对毒品的依赖。
    (4)位置偏爱是研究成瘾药物效应的常用动物行为模型。研究人员利用小鼠(具有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进行穿梭盒实验如图2,记录小鼠的活动情况。
    ①将普通小鼠放置在两盒交界处,让其在盒内自由活动15min,正常生理情况下小鼠主要停留在________(填“黑盒”或“白盒”)里面。
    ②将上述小鼠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小鼠分别于第一、三、五、七天注射一定量可卡因溶液后放置白盒训练50min,第二、四、六、八天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后放置黑盒训练50min;对照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九天将两组小鼠分别放置在两盒交界处,让其自由活动15min,预期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雄性激素—睾酮(T)的分泌调节机制如图3所示。图中过程体现了雄性激素的分泌存在着_________调节的特点。研究表明吸食毒品还会影响人体性腺功能。有研究者对某戒毒所的吸毒者进行了相关激素的检测,并与健康人比较,检测结果均值如下表所示。据表可知,吸毒者会减弱图中的过程__________(填序号)。有人对该调查的科学严密性提出质疑,请写出质疑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别
    平均年龄
    吸毒史
    吸毒量
    LH/(mIU/mL)
    FSH/(mIU/mL)
    T/(mIU/mL)
    吸毒者
    32岁
    4年
    1.4g/d
    1.45
    2.87
    4.09
    健康人
    23岁


    4.66
    6.6
    6.69

    【答案】(1)识别多巴胺、运输Na+
    (2) ①. 与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阻止多巴胺进入突触前膜 ②. 增多
    (3)减少 (4) ①. 黑盒 ②. 除第一到第八天均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外,其余均与实验组相同 ③. 对照组小鼠主要停留在黑盒里面,实验组小鼠主要停留在白盒里面
    (5) ①. 分级调节和(负)反馈 ②. ②③④ ③. 健康人和吸毒者平均年龄有较大差异
    【解析】
    【分析】图1是一个突触结构,多巴胺通过胞吐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MNDA结合,使顺浓度进入突触后膜,引发突触后膜兴奋。可卡因能够阻碍多巴胺转运载体回收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延长兴奋时间。图2黑白盒实验研究的是小鼠的成瘾行为,小鼠有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把小鼠放入黑白盒中,正常小鼠会远离白盒,进入黑盒内活动。实验者给小鼠注射一定量的可卡因后放入白盒训练(阻止小鼠进入黑盒),可卡因可使小鼠兴奋感延长,“快感”更长、更明显,多次重复注射可卡因配合白盒训练的操作,小鼠就会把快感和白盒建立起联系,形成违背小鼠生活习性的条件反射,即多次重复后,将这类小鼠随机放回黑白盒中,小鼠会倾向于寻找并停留在白盒活动。
    【详解】(1)据图1可知,多巴胺释放后能与MNDA结合,同时使Na+内流,因此MNDA的作用是识别多巴胺、运输Na+。
    (2)据图1可知,可卡因能与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阻止多巴胺回收入突触前膜内,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从而增强并延长对脑的刺激,产生“快感”。
    (3)长期吸食可卡因,会抑制突触前膜对多巴胺的回收,机体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数量会减少,来缓解毒品的刺激,即减少突触后膜上的MNDA,导致突触后膜对神经递质的敏感性降低。一旦停止吸食,突触后膜的多巴胺作用效应会减弱,吸毒者需要吸入更大剂量的毒品,从而造成对毒品的依赖。
    (4)①小鼠具有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因此一般情况,小鼠偏好黑暗环境,即正常生理情况下小鼠主要停留在黑盒里面。
    ②实验设计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可卡因的有无,故对照组小鼠应第一到第八天均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其它与实验组相同;由于对照组小鼠与正常情况一样主要停留在黑盒里面,而实验组小鼠注射可卡因成瘾后过度兴奋,故预期结果应为:对照组小鼠主要停留在黑盒里面,实验组小鼠主要停留在白盒里面,即实验组小鼠在白盒停留的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
    (5)分析图3信息可知,雄性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相应激素的调控,而雄性激素的含量过多,又会抑制下丘脑的活动,因此题图中过程体现了雄性激素的分泌存在着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的特点。题表中信息表明,吸毒者的LH、FSH、T的水平均低于健康人,说明题图中的②③④过程减弱。由于健康人和吸毒者平均年龄有较大差异,所以该调查不严密。
    44. 下图表示人体细胞受到新冠病毒攻击后发生的部分免疫应答。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Ⅰ的作用是吞噬、处理和_____抗原,由此可体现细胞质膜具有的结构特点是_____。
    (2)过程①~④中,属于体液免疫的是_____,属于细胞免疫的是_____。
    (3)细胞毒性T细胞除了接受激活的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_____的作用,还需要受到_____的刺激才能发生增殖分化。
    (4)过程④形成的复合体需经细胞_____(填写图中细胞序号)进行彻底的清除;图中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是_____(填写图中细胞序号);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主要是细胞_____(填写图中细胞序号)发挥强烈的二次免疫。
    (5)淋巴细胞一般需要两个或以上的信号刺激才能被活化,人体在进化过程中选择这种活化机制的意义可能是_____。
    (6)2021年2月25日,由中国科研团队研发的重组新冠疫苗上市注册申请获得批准。现用若干只健康实验动物、接种物(含各种不同浓度疫苗制剂的溶液)、抗体定量检测仪器等进行实验,检测疫苗接种后动物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
    ①对照组具体操作为_____,一段时间后用抗体定量检测仪器检测新冠病毒抗体水平。
    ②根据下表信息,请阐述其中接种新冠疫苗的最佳方案:_____。
    组别
    浓度:(单位)
    剂量
    间隔时间
    抗体水平
    1
    4×105
    2
    2
    94.43
    2
    5×105
    2
    2
    96.26
    3
    4×105
    2
    4
    97.56
    4
    5×105
    2
    4
    98.87

    【答案】(1) ①. 提呈##呈递 ②. 一定的流动性##流动性
    (2) ①. ①②④##②④ ②. ①②③##②③
    (3) ①. 白介素##细胞因子 ②. 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
    (4) ①. Ⅰ ②. Ⅴ ③. Ⅲ、Ⅵ
    (5)有利于机体防止免疫系统破坏自身的健康组织细胞(或避免引发自身免疫病等)
    (6) ①. 接种等量不含新冠疫苗的溶液 ②. ②注射浓度为5×105VP的新冠病毒疫苗两支,间隔时间为4周
    【解析】
    【分析】细胞Ⅰ是巨噬细胞,细胞Ⅱ为效应T细胞,细胞Ⅲ为记忆细胞,细胞Ⅳ表示B细胞,细胞Ⅵ记忆细胞,细胞V为浆细胞,能产生抗体。
    【小问1详解】
    图中细胞I为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时,形成吞噬泡,吞噬泡和溶酶体融合;溶酶体中含有溶菌酶和多种蛋白质水解酶,能杀灭细菌等病原体并将其消化。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小问2详解】
    细胞Ⅰ是巨噬细胞,细胞Ⅳ表示B细胞,细胞Ⅵ记忆细胞,细胞V为浆细胞,能产生抗体,所以①②④是体液免疫过程;细胞Ⅰ是巨噬细胞,细胞Ⅱ为效应T细胞,细胞Ⅲ为记忆细胞,所以①②③是细胞免疫过程。
    【小问3详解】
    细胞毒性T细胞除了接受激活的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白介素(细胞因子)的作用,还需要受到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的刺激才能发生增殖分化。
    【小问4详解】
    过程④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或细胞集团需要被细胞Ⅰ巨噬细胞进行吞噬消化,才能彻底清除;以上细胞中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是V浆细胞;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主要是细胞Ⅲ、Ⅵ记忆细胞发挥强烈的二次免疫。
    【小问5详解】
    有利于机体防止免疫系统破坏自身的健康组织细胞(或避免引发自身免疫病等),所以淋巴细胞一般需要两个或以上的信号刺激才能被活化。
    【小问6详解】
    ①本实验目的是检测疫苗接种后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所以要和没有接种新冠疫苗的空白对照组对照才能检测,所以对照组的操作为接种不含新冠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用抗体定量检测仪器检测新冠病毒抗体水平。
    ②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4组的抗体水平相对值最高,所以接种新冠疫苗的较佳方案为注射剂量为5×105VP的新冠病毒疫苗两支,间隔时间为4周,产生的抗体水平最好。45. 矮化栽培是现代苹果生产的趋势,为研究矮化苹果(M9)砧木致矮机理,研究者进行了系列实验。
    (1)生长素在植物茎尖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的运输称为_________运输;细胞分裂素主要在植物体的根尖合成并运至地上部分,通过促进细胞分裂进而促进植物生长。
    (2)研究者将富士苹果(非矮化)、M9和八棱海棠(非矮化)三种植物进行嫁接,如图1。一段时间后,检测富士-M9-八棱海棠不同部位PIN基因(IAA运输载体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如图2。

    实验结果显示,在富士-M9-八棱海棠中,表达量较高的基因有两种,其中__________可能与M9致矮密切相关。
    (3)向富士-M9-八棱海棠的接穗叶片或基砧根部施加NAA(生长素类调节剂,其运输载体与IAA相同)后,以未做处理的富士-M9-八棱海棠作为对照,检测相关指标如下表。
    组别
    接穗新梢
    平均长度
    细胞分裂素含量
    (NAA+IAA)总含量
    接穗叶片
    基砧根部
    接穗
    基砧
    1对照组
    +
    +
    ++
    ++
    +
    2接穗叶片施加NAA
    +
    +
    ++
    +++
    +
    3?
    +++
    +++
    ++++


    注:“+”代表检测指标的数值,“+”越多,数值越大。
    ①补充表中“?”处的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对照组相比,接穗叶片施加NAA组的基砧中(NAA+IAA)总含量几乎无差异,推测中间砧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了生长素的运输。为证实这一推测,研究者将中间砧(M9)换成八棱海棠后,基砧中(NAA+IAA)总含量显著增加,这一结果__________(支持/不支持)上述推测。与对照组相比,第3组的基砧中__________含量显著增加,推测基砧根部较高浓度的NAA促进了基砧根部该激素的合成。
    ③两实验组中,接穗叶片施加NAA组的接穗新梢平均长度较短,请你结合(2)(3)实验结果解释原因,以揭示M9砧木致矮机理:___________。
    【答案】(1)极性 (2)PIN8
    (3) ①. ①基砧根部施加与接穗叶片等量的NAA ②. 抑制 ③. 支持 ④. 细胞分裂素 ⑤. 接穗叶片施加NAA,M9的中间砧因PIN8表达量少阻碍了生长素的运输,基砧得到的生长素较少;导致基砧细胞分裂素含量少,进而运输到接穗的细胞分裂素量较少,对接穗新梢的生长促进作用不显著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生长素在植物茎内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的运输为极性运输,在富士-M9-八棱海棠中,表达量较高的两种PIN基因为PIN8与PIN10,其中从M9中PIN基因表达量可以看出PIN8表达相对量明显低于富士与八棱海棠中PIN8的表达量,所以PIN8可能与M9致矮密切相关。
    【小问1详解】
    生长素在植物茎内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的运输为极性运输,细胞分裂素主要从植物根尖合成,通过促进细胞分裂进而促进植物的生长。
    【小问2详解】
    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在富士-M9-八棱海棠中,表达量较高的两种PIN基因为PIN8与PIN10,其中从M9中PIN基因表达量可以看出PIN8表达相对量明显低于富士与八棱海棠中PIN8的表达量,所以PIN8可能与M9致矮密切相关。
    【小问3详解】
    ①由题意可知,该实验是向富士-M9-八棱海棠的接穗叶片或基砧根部施加NAA(生长素类调节剂,其运输载体与IAA相同)后,以未做处理的富士-M9-八棱海棠作为对照,检测相关指标。故表中“?”处的实验步骤是基砧根部施加NAA。
    ②IAA和NAA的运输方式为极性运输,从图中可知,从形态学上端(接穗)到形态学下端(基砧),从接穗叶片施加NAA组的基砧中(NAA+IAA)总含量几乎无差异,可推测接穗中的NAA无法运输到基砧中,可推测中间站阻碍(抑制)了生长素的运输;若中间站阻碍了生长素的运输,将M9(中间砧)换成八棱海棠(基砧)后,即嫁接植物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分别为接穗-基砧-中间砧,则基砧(NAA+IAA)总含量会显著增加,出现这一现象,支持上述推测。与对照组相比,第3组的基砧中细胞分裂素含量显著增加,推测基砧根部较高浓度的NAA促进了基砧根部该激素的合成。
    ③通过分析实验表格可知,两实验组中,接穗叶片施加NAA这一组的接穗新梢平均长度较短,其原因是接穗叶片施加NAA,中间砧因PIN8表达量少阻碍了生长素的运输,根部得到的生长素较少,导致细胞分裂素含量少,进而运输到接穗的细胞分裂素量较少,对接穗新梢的生长促进作用不显著。从而导致M9砧木致矮的现象。

    相关试卷

    2020-2021学年新疆石河子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文)试题 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新疆石河子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文)试题 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第六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第六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