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表达方式 课件
展开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表达方式 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手法的作用总结,登高杜甫,表达方式,说明议论,考查方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及命题特点
表达技巧(艺术手法):一、修辞手法:二、表达方式:三、表现手法:四、结构特点:
1、比喻、 2、比拟、3、设问、 4、反问、5、借代、 6、双关、7、对比、 8、夸张、9、互文、 10、叠字
1、比喻:2、拟人:3、拟物:4、对比:5、借代:6、双关:7、夸张: 8、叠字:9、设问: 10、反问:11、互文:
抽象化具体/生动形象/渲染意境/表情感 物人格化,情感移于客观事物,表悲喜。无形化为有形,表悲喜情。强烈鲜明的反差,或表情或揭露。使语言或得体或含蓄或形象或别致。 言在此而意在彼,表情达意更含蓄。表情达意更强烈、鲜明,更能感染读者增强韵律感、加强情感表达。开头带动全篇/中间承上启下/结尾深化主旨增强语气,表达强烈情感整齐对仗,渲染气氛。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注】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此诗是诗人晚年旅居夔州时重九登高后所写。 设置题目:A.“无边”“不尽”用了夸张手法,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地传达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B.颔联寓情于景,远近结合,极言景之萧瑟悲凉。C.颈联“万里”“百年”两句用了夸张、对偶的手法直抒胸臆,表达自己长年作客、孤独多病之悲。D.颈联上句写羁旅之愁,“万里”以距离之远渲染愁苦之深。下句写孤病之态,“百年”,犹言一生,迟暮之年百病缠身,痛苦之情可想而知。E.诗歌前两联渲染烘托,哀景衬哀情,是作者后两联感情的触发点。
登高 (杜甫)
(2016·山东)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水仙子·舟中(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题目: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4分)答:①比拟。“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两者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②排比。同时三句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三、考查方式:1、这首诗/XX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2、分析诗句“xxxx”使用的修辞手法。3、这首诗/XX联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4、这首诗/XX联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表达技巧?请结合诗句分析。5、赏析诗中XX联。
四、答题步骤(思路):1、判断并写出修辞手法;2、结合相关诗句分析怎样运用及目的;3、总结其表达效果(作用、情感)。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过五原胡儿饮马泉① 李益 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 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 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前。 莫遣行人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注】唐代五原县属盐州,今为内蒙古五原。中唐时,这是唐和吐蕃反复争夺的边缘地区。李益曾为幽州节度使刘济幕府,居边塞十余年。题目:颈联中使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赏析。(6分)
答:①用了对比手法。 2分②从前的饮马泉冰冻一片,坎坷难行,今日的饮马泉寒冰解冻,绿水分流,写出了饮马泉由冬到春的变化,暗喻收复后与收复前的今昔不同。析:2分③严冬与阳春之景,艰难与欢畅之情,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出诗人在春天经过复苏了的五原时的复杂心情。 整体效果:2分
二颔→“恶汉”三颈→“三井”
课 后 作 业
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有些不止一种):不抄诗句,直写标号手法1、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3、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4、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5、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6、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岁暮》7、“终岁不闻丝竹声”、“门前冷落鞍马稀”。8、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9、“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10、“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1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2、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1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14、主人下马客在船。/秦时明月汉时关。
参考:1、比喻、 2、比拟、3、设问、 4、反问、5、借代、 6、双关、7、对比、 8、夸张、9、互文、 10、叠字
1、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比喻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比喻夸张设问3、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设问比喻排比4、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对比比喻 5、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借代对比6、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岁暮》借代7、“终岁不闻丝竹声”、“门前冷落鞍马稀”。借代8、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借代设问9、“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双关10、“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双关1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双关 12、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拟物1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互文14、主人下马客在船。/秦时明月汉时关。互文
2022届诗歌鉴赏之表达方式
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五借+一衬1、借景抒情 2、托物言志(借物)3、借古讽今 4、用典抒情(借典)5、借事抒情6、乐景衬哀情。其它: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触景生情、以景衬情、借古抒怀、怀古伤今。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视听结合、远近结合、声色结合、点面结合、白描、细节、渲染、烘托。(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初试牛刀 浪淘沙(邓剡①) 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 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便须携酒访新亭②。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注】①邓剡:南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追随文天祥抗元。南宋灭亡,与文天祥一道被俘押赴北上,本词为因病羁留建康(今江苏南京)时所作。②新亭:在今南京市南,据史料记载,西晋灭亡后士大夫们经常相邀到此哀叹相慰。 问:词的下阕是如何表达词人的思想感情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①借景抒情。词人由“客身”入梦,醒后却发觉梦断古台城,以哀景衬哀情,将哀伤的心境渲染得更加寂寥凄怆。结尾之景抒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的沉痛感慨以及国破家亡的现实悲叹,故国将逝,其情哀婉,以淡语写深悲,融实事于历史。 ②用典抒情。“新亭”一句通过化用典故来抒写自己的亡国之痛,反衬出自己的孤苦无依;“不见”两句又化用了刘禹锡《乌衣巷》的意绪来慨叹历史变迁的无情及南宋灭亡的悲痛。(每点3分,指出手法给1分,结合诗句分析情感给2分)
1、这首诗/XX联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请结合诗句分析。2、这首诗/XX联用了哪些抒情方法/描写方法?请加以赏析。3、这首诗/XX联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4、这首诗/XX联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表达技巧?请结合诗句分析。5、请从“情”与“景”/ “动”与“静”的角度赏析全诗/X联
三、答题步骤(思路):1、一般思路:点手法+析运用+说效果;2、★特殊(正侧、动静、虚实、点面、远近、声色): ①结合诗句分析,分别具体表述诗中所描绘的静景、动景。 ②分析“动静” 关系:以动衬静,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以动写静…… ③阐明“动静” 的表达效果(或作用)。 简言之:点手法+分动静+点关系+说效果。 其它皆如此
3、除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3、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诗分析。 答:①主要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2分);②前两句实写,表达自己远离家人,身居客舍的孤寂凄然之感;后两句虚写,想象故乡亲人思念着千里之外的我(2分)。③虚实相生,以虚写实,把深挚的思乡情思抒写的更加婉曲含蓄(2分)。
2、《雨后池上》 刘攽(bān)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①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②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③全诗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表达了诗人悠闲怡然的心态。(分1:静+分2:动+总:动静结合)
4、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问题:诗人是怎样表现农忙气氛的?请简要分析(3分)。 答:①正侧结合。 ②诗人一方面从正面以“妇姑相唤浴蚕去”来反映山村的繁忙; ③另一方面又从侧面落笔,借栀子花的“闲”,衬出农忙的气氛。
判断下列诗句的表达方式(有些不止一种):不抄诗句,直写标号手法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2、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3、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瀑布联句》4、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5、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 7、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8、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绝句》 9、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 10、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11、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12、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访戴天山道士不遇》13、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14、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访戴天山道士不遇》15、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16、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17、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参考:1、直接抒情 2、间接抒情:五借一衬3、描写:4字+2字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直抒胸臆2、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乐景衬哀情3、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瀑布联句》。托物言志4、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借景抒情5、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触景生情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 借古讽今、用典抒情7、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借事抒情、细节描写8、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借古讽今、用典抒情9、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 用典抒情10、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借事抒情11、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虚实结合12、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细节描写13、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白描14、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动静结合、融情于景15、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视听结合/声色结合16、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正侧结合17、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点面结合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的表达方式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表达方式描写与记叙 课件,共60页。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 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