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 送别诗 高考复习课件
展开送别是一个古老的诗歌题材。《诗经》中的《召南·殷其雷》《邶风·燕燕》等诗歌都是送别之作,王士禛曾评价后者“为万古送别之祖”。到魏晋南北朝,社会动荡加剧,文人命途多舛,离别被打上“黯然销魂”的深深烙印。特定的时代氛围,使文人离别时集体赋诗成为一种突出的文学现象,送别诗也因此获得了较大发展。
到了唐代尤其是盛唐,清明的政治、辽阔的疆域、秀美的山川,都为文人提供了广阔的心理空间、地理空间和艺术想象空问。在这个诗歌艺术的鼎盛时代,送别题材亦迎来了新的繁荣。不仅数量空前,而且佳作纷呈;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艺术精美;不仅风格多样,而且意境开阔。
内涵: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情人或亲朋好友离别,送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等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标志:①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②常见意象:“柳”“酒”“月”“水”四大意象。(“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也在送别怀人诗中出现)
内容:送别诗涉及的范围极广,有君臣官场赠别,有市井朋友相别,有亲人、情人送别。情感:①送亲友离开之时,对亲友的不舍与伤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②与亲友离别之后,对亲友的思念与牵挂;[别有相思处,啼乌杂夜风。(隋•尹式)]
③送亲友升迁之时,对亲友的祝福与勉励;[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④送亲友贬谪之时,对亲友的劝慰与同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⑤当长辈送晚辈时,常有叮咛、叮嘱之情;[明年榜上看名姓,杨柳春风正似今。(苏辙·送王适徐州赴举)]
⑥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⑦借送别友人抒发自己对人生的感慨;[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⑧通过写送别,表达亲友间深厚的情谊。[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一、哀伤凄婉。如: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二、慷慨豁达。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三、坦陈心志。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别诗的经典意象送别之酒
一、内容上的突破:从仪式工具到抒情意象意象是融人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酒在送别诗中从仪式工具属性中突破成为抒情意象,应该肇始于唐代。唐代送别虽仍注重仪式,且酒也仍是这一重要仪式中的道具。如高适在《别董大·其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为足,今日相逢无酒钱”,生动活泼地写出了送别友人时无钱买酒的遗憾,也一语道出了酒对于离别的重要意义。但正如杜甫诗中所言“万感集清尊”,盛唐文人明显对酒有更深刻的体会和理解。盛唐送别诗中的酒,也正因为承载了更多的主观情感内容,已然摆脱了送别仪式的工具属性,成为诗歌当中的重要意象。
李白《广陵赠别》更是通篇以酒叙写离情:“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还有《鲁郡尧祠送吴五之琅琊》:“送行奠桂酒,拜舞清心魂。”虽有对祖饯仪式的描绘,但面对即将到来的别离,诗人不禁要“连歌倒芳樽”,边饮边唱以致醉倒。“马嘶俱醉起,分手更何言。”直到被一声马嘶惊醒,才想起来该分别了,一切尽在不言之中。
二、意境上的开掘:酒与其它意象的耦合酒意象在盛唐送别诗中,往往不是孤立的,或者是与其他意象比如月、柳、水、雨、舟等意象耦合在一起,从而开拓出新的意境。李白即是造境的高手,他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通过汪洋恣肆的想象,把明月、酒杯、江水、扁舟等意象融为一体,把自己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反映出来,豪放与苦闷、浪漫与忧伤交织在一起,成为传颂千古的名篇。
而他的另一首《送客归吴》,以“江村秋雨歇,酒尽一帆飞”起笔,将江村、秋雨、酒与帆等意象用“歇”“尽”与“飞”连缀组合在一起,用夸张的笔法写出了友人瞬息之间乘船远去,只留下诗人独自面对“岛花开灼灼,汀柳细依依”。(论盛唐送别诗酒意象的突破——边国强)
特殊的送别场景边塞之别
由于边境战争的频繁,疆土的扩大,以及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人们对于边疆生活日渐关心,对于边塞知识也逐渐丰富起来。一些诗人对边疆的风光及生活充满了好奇和向往。特别到了开元前后,朝廷开始形成了以征战为荣的风气,军功授官制的实行,使一部分仕途失意或者想建功立业的文人,更是把立功边塞当作求取功名的新出路。于是这些人大量投笔从戎,奔赴边塞,参与保卫边关的战争,这便产生了大量边塞送别诗。最有代表的当属岑参创作的一系列边塞送别诗。
古人常把征戍和死别联系在一起,南朝江淹《别赋》云:“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夺神骇,心惊骨折,随渊、云之墨妙,严乐之笔精,金闺之诸彦,兰台之群英,赋有凌云之称,辨有雕龙之声,谁能摹暂离之情,写永诀之情乎?”然而岑参的边塞送别诗并非纯粹的表现生离死别,它既有送别诗的离愁别绪,也有边塞诗的豪情气势,如《轮台歌奉送东大夫出师西征》、《火山云歌送别》、《青门歌送东台张判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这些诗作一方面表达了送人征戍时前途未卜、甚至是永远诀别的哀怨之情,但更多地表现了诗人为了建功立业,而将个人生死、儿女情长置之度外的英雄豪情,充满了昂扬的斗志。作品荡气回肠,铿锵有力。这两种情感矛盾的交织在同一首诗中,真实地再现了盛唐边塞诗人的复杂心态。(盛唐送别诗略论——赵莉)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有两首诗题为“不及”的送别诗,一为梁朝朱记室《送别不及赠何殷二记室诗》,一为陈朝阴铿《江津送刘光禄不及诗》。唐人送别诗中这种以“不及”为题的送别诗,虽不及而犹及,离情别意更浓厚感人。如雍陶《送客不及》:“水阔江天两不分,行人两处更相闻。遥遥已失风帆影,半日虚销指点云。”
孟浩然《送辛大之鄂渚不及》:“送君不相见,日暮独愁绪。”他在“江上久徘徊,天边迷处所”。随之设想友人所经之地“郡邑经樊邓,云山入嵩汝”。他久久地凝望,“蒲轮去渐遥,石迳徒延伫”,掺入了对挚友的眷恋。其他如李商隐《雨中长乐水馆送赵十五滂不及》、顾非熊《下第后送友人不及》、许浑《乘月棹舟送大历寺灵聪上人不及》都表达了送朋友不及的遗憾。也有如杜甫《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一类题式,诗中“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句追叙了没有能亲自送行的悔恨。
此外还有一些虽然题式中没有标明“不及”,但从内容可以看出是“不及”的送别诗,如宋之问《送杜审言》:“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虽实际上不是当面送行,但诗题中并不言“不及”,仍按常规书题,可见“不及”并不影响诗人送别情感的抒发。(唐代送别诗的题式——许智银)
送灵澈上人唐·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白话译文请朗读原诗及译文
苍翠的丛林掩映着竹林寺,远远地传来黄昏的钟鸣声。身背斗笠在夕阳的映照下,正独自沿着青山走向远方。
1.(2022·新高考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别唐·李白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B.“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错,结合“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分析,只是说即将去的那里的风景一直为世人所传颂,友人到了一定会很喜欢,没有选项中意思。故选B。
(2)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参考答案】①寓情于景:诗人送别友人,遇芦花飒飒作响,离愁更甚,此景烘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的依依不舍的离情。②以景结情:诗人以消失不见的船帆和“空自流”的长江之景作结,孤寂凄冷的意境更加衬托出离愁别绪的浓重。
【解析】“飒飒芦花复益愁”意思是说在这芦花被风吹动的飒飒声中我更觉忧愁,写秋天送别友人,本就依依不舍,兼之萧瑟凄凉的景象,心情愈加惆怅哀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渲染悲伤的气氛,一派衰败的景象中,诗人因离别而伤感的情绪浓重,可见友情之深厚,难舍难分。结尾“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写远眺友人的船帆已经看不见了,只有日暮下的长江独自流淌,以景结情,委婉含蓄,诗人远望友人离去,直至船帆消逝于视线,可见遥望时间之长久,以杳无踪影的船帆和一去不复返的长江水作结,景象中融入了诗人万般情结,与友人分别后的孤独寂聊凄冷的心境让读者能够以形象的画面中身临其境,更加衬托出离愁别绪的浓重,极具感染力。
2.(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白下驿饯唐少府王勃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系饯行之作,送别的对象为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B.诗人与唐少府都曾有过潦倒不得志的经历,这也是他们友谊的基础。C.颈联中的“低”“隔”,使得饯别场景的描写有了高低远近的层次感。D.颔联和尾联中的问句,使语气起伏,也增添了诗作的豪迈昂扬气概。【参考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A.“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错误,颔联“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的大意是互相了解哪里需要时间早?只要心意是一样的,便不需要在乎认识时间的早或晚。言外之意是两人认识时间不长,所以唐少府并非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故选A。
(2)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参考答案】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过直抒胸臆的方法来排遣离愁。“海内”两句直接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襟怀,而“无为在歧路”的“无为”既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排遣离愁的情怀吐露,表现出诗人志向高远,乐观豁达的特点。②本诗通过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的方法来排遣离愁。颈联的“浦楼”两句实写饯别时凄清的场景,夕阳西下,余晖照水边酒楼,一路风烟;尾联的“去去”两句虚写友人要去的地方在日边,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担忧之情。
【解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大意是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远在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此句写出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大意为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青年男女那样悲伤得泪湿衣襟。“无为”既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排遣离愁的情怀吐露,表现出诗人志向高远,乐观豁达的特点。这是属于直接抒情;
《白下驿饯唐少府》中颈联“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的大意是落日余晖笼罩着水边酒楼,乡村的道路上风吹烟飘。此句实写了诗人与友人的饯别场景,借凄清之景抒发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尾联“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的大意是走哪条路离开呢?长安就在太阳边上。此句是诗人想象与友人分别后的情景,写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是长安,路程就像到天边那么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此行的担忧之情。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与比较诗歌内容的能力。古诗词的抒情方法: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古抒情和情景交融。
3.(2020•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送沈康知常州王安石作客兰陵迹已陈①,为传谣俗记州民。沟塍半废田畴薄,厨传②相仍市井贫。常恐劳人轻白屋,忽逢佳士得朱轮。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注】①兰陵:古地名,诗中代指常州。嘉佑二年王安石知常州,嘉佑三年诏沈康知常州。②厨传:古代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处所。
(1)如果你是沈康,通过这首送别诗,你会得到关于常州的哪些信息?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由“田畴薄”“市井贫”等可知农事荒废,民生艰难;由“厨传相仍”可知官场徒悦过客,不恤百姓;由“荆溪两岸春”可知自然风景优美。
【解析】首先考生要注意“沟塍半废田畴薄,厨传相仍市井贫”一句,沟渠已经半废,土地贫瘠,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厨传还在,但是百姓生活却依旧贫困,由“田畴薄”“市井贫”可以概括出“农事荒废,民生艰难”;由“厨传相仍”可知官场徒悦过客,不恤百姓;另外从“白屋”一词也可看出“百姓生活贫穷”,白屋古代指平民的住屋,因无色彩装饰,故名;从“最忆荆溪两岸春”可以看出此地自然风景优美。
(2)诗歌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参考答案】对常州百姓得到一个优秀父母官的欣喜之情;对常州治理未能尽如人意的惆怅之情;对沈康此去政通人和的期许之情;对常州秀美山水的喜爱之情。
常恐劳人轻白屋,忽逢佳士得朱轮。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
【解析】“劳人”指官员,即常州知州的继任者,“佳士”指沈康,“朱轮”是古代王侯显贵所乘的车子,此处指沈康的到来;“忽逢佳士得朱轮”大意是“忽然听到了您到常州治理的好消息”,表达常州百姓对沈康到来的期待和欢迎;这也是作者委婉地表达对沈康的勉励,希望他能让常州政通人和,对其抱有很高的期许。“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惆怅”点明作者提到常州时的心情,表达自己此前对常州治理未能尽如人意的惆怅;后句“最忆荆溪两岸春”,作者想到常州美景,依然感到难舍和怀念。
4.(2020•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注】①把:握,执。②岘首山,在襄阳。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参考答案】B
【解析】B项,很多同学在理解诗歌的第四句的时候,对“念此别惊神”中的“别”的理解上颇有争议。有的认为是“分别”,有的认为是“格外”,还有的同学认为是“不要”,大家各执一词。其实,只要我们抓住了这首诗的体裁,就可以轻松判别了。这首诗是五言律诗,“把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前后对仗,那么“诗”和“别”词性相同,都是名词,因此“别”就是“分别”的意思。当然这个题的陷阱在“过日”上,“过日”和“惊神”相对,“过”是动词,是“度过”的意思。“把君诗过日”就是“读着你的诗篇度过这艰难的岁月”,而不是选项中的“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
(2)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②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意象及分析抒情方式的能力。首先要分析意象的特点以及在诗歌中有无象征寓意;其次要结合诗歌表达技巧来分析其对于抒情的作用,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句运用了什么抒情技巧的,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
2024届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送别怀人诗 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送别怀人诗 课件,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山水与田园,咏物言志诗咏物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分类鉴赏之送别诗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分类鉴赏之送别诗 课件,共1页。
2023届高考诗歌鉴赏之送别抒怀诗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诗歌鉴赏之送别抒怀诗 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链接高考,任务一,任务二,任务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