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寒假作业(12)寒假提前学:齐桓晋文之事
展开(12)寒假提前学:齐桓晋文之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摄乎大国之间 乎:语气词
吾与点也 与:赞成
B.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方:方法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比:到
C.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爱:喜欢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隐:痛惜,哀怜
D.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形:表现
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 抑:还是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舆薪 唒笑 铿尔 不敏
B.疱厨 孝悌 剨然 踌躇
C.便甓 商贾 莅临 秋豪
D.戚戚 褊小 吾惛 挟嫌
3.释词、译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抑:难道。
——难道您要拿起武器,危害您的臣下和士兵,和诸侯结下深仇大恨,然后才快活吗?
B.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见:看见。见:被。
——一车木柴看不见,是不愿用视力;百姓不被爱护,是您不愿广施恩泽。
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及:推及。
——尊奉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奉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人家的孩子,那么,治理天下便可以像把一件小东西放在手掌上转动那么容易了。
D.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缘:攀登。
——凭如此所作所为,去追求您所想得到的东西,简直像是爬到树上去抓鱼一样。
4.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A.貌恭而心不服
B.刑于寡妻
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D.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
5.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句是( )
A.故民之从之也轻 B.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C.故王之不王,不为也 D.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认为统治者要想使“民之从之也轻”,首先应做到制民之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强调重视学校教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齐桓晋文之事》中,体现孟子“保民而王”的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9.《齐桓晋文之事》中,强调应该将敬老护幼之心推己及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齐桓晋文之事》中,说明以身作则可以推广到治理国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经行岚州
杜审言
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
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
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
自惊牵远役,艰险促征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春光晚”“气候寒”点明了边城岚州的环境特点,从而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
B.“往来花不发”紧承首句,从空间角度写出了诗人行程的变化,表现了岚州城“春光晚”的特点。
C.“新旧雪仍残”中两个形容词连用,言旧雪未融,新雪又下,写出了边地的“气候寒”。
D.诗歌的情感较为丰富,有对边地苦寒的慨叹,有对山水美景的赞赏,也有自己以国事为重的情怀。
2.颈联“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孟子》的语言言近旨远,生动诙谐,常常迸射出哲理的火花。其中不少被后人以最简单的短语形式总结成人们喜闻乐见的成语,流传至今。请指出下面的语段分别被概括为什么成语。
12.“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概括成语为:__________。
13.“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概括成语为:__________。
1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古代的经典?主要是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①______________。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受传统文化熏陶比较多的人和受熏陶比较少的人,②______________。
如果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改变气质;对社会而言③______________。
15.《乡土中国》中引用孟子话“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体现了道德标准的缺乏普遍性,请简述其与当代社会里的“道德双标”有何异同?
要求:①观点明确:②语言表达生动、连贯、得体,100字左右。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乎:介词,在。句意为:夹在几个大国之间。B.方:合乎礼仪的行事准则。句意为:就可以使人有保卫国家的勇气,而且还懂得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C.爱:吝惜,舍不得。句意为: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舍不得一头牛呢。故选D。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汉语字形的能力。A.“唒笑”的“唒”应为“哂”。B.“疱厨”的“疱”应为“庖”。C.“便甓”的“甓”应为“嬖”;“秋豪”的“豪”应为“毫”。故选D。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A.“拿起武器”错误,“抑王兴甲兵,危士臣”的意思是:难道大王您要发动战争,使您的臣下和士兵冒生命的危险。兴甲兵,发动战争。故选A。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例句:“活”:使动用法,使……活下来。句意:秦朝当政的时候,项伯和我一起出游,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A.“貌”:名词作状语,表面上。句意:表面上恭顺而不是内心里悦服。B.“刑”:通“型”,名词活用为动词,做榜样。句意:给自己的妻子作榜样。C.“老”: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赡养、孝敬。句意: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D.“危”:使动用法,使……危险。句意:难道说大王要兴师动众,使将士们身陷危险,同别的国家结下怨仇。故选D。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含义及用法的能力。A.之,主谓间,取独。句意:所以老百姓跟随国君走就容易了。B.之,结构助词,的。句意: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可以讲给我听听吗?C.之,主谓间,取独。句意:所以,大王您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是不肯干。D.之,主谓间,取独。句意: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的感到奇怪。故选B。
6.答案: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解析:
7.答案: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解析:
8.答案: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解析:
9.答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解析:
10.答案: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识记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庠,悌,寡,御。
11.答案:1.A;
2.①用琴声描摹水流的声响,用画卷比喻山间的美景,生动贴切。
②视听结合,写出了岚州一带的山水之美,令人陶醉。
③情景交融,以景写情,强化了诗人欣赏边地风光的喜悦之情。
解析:1.“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错。全诗并非一味悲凉。尾联写诗人怀着惋惜与赞叹的心情,扬鞭催马,继续行进在艰险的山路上。
2.颈联描摹岚州山水的可爱,流水淙淙,清音若琴声,白雪皑皑,山如画一般。可以从比喻的角度进行赏析。这景色已足以悦耳怡目,然而“水作琴中听”,又唤起人们的艺术联想。可以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进行赏析。根据“听”“看”可以从视听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12.答案:明察秋毫
解析:翻译: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的东西,却举不起一片羽毛;我的视力足以看清秋天野兽毫毛的尖端,却看不见一车子的柴禾。概括为“明察秋毫”,即眼力好到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事物。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一切,也指视力很好。
13.答案:缘木求鱼
解析:翻译:以您这样的作法,来求取你要达到的目标,好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概括为“缘木求鱼”,即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不可能达到目的。
14.答案:是承继传统的一种必要方式;其气质风度是截然不同的;可以转变风气
解析:①前主要阐述阅读中国古代经典必要性,后文说“其意义又不止于此”,由此可以看出此处应填写读古代经典的意义,所以填写内容为“是承继传统的一种必要方式”;②前文主要阐述读古代经典的作用“改变人的气质”,后文主要阐述读古代经典的效果“气质的变化”,由此可以看出此处应填写“其气质风度是截然不同的”;③前文主要阐述阅读古代经典对于个人来说“可以改变气质”,对于国家而言可以改变的是社会风气,由此可以看出此处应填写“可以转变风气”。
15.答案:孟子话体现出的缺乏普遍性的道德标准和当下社会里的“道德双标”都强调差别和不同。但前者尊重客观规律,承认差别,不求一致,属于褒义的、合理的认知。而后者表里不一虚伪做作,是不合乎道义和本真的贬义词。二者一正一反,一对一错,性质有别本质迥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孟子观点的意思,即会翻译文言句子。然后再逐一分析,总结出异同、利弊。孟子“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大意是说:物品千差万别,这是客观情形,自然规律,你把它们放在一起等同看待,这是扰乱天下罢了。体现了道德标准的缺乏普遍性,意即普遍的统一的道德标准是不存在的,不要拿整齐划一的标准去衡量自然、人类,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当下社会存在道德双标,有些人具有两面性,使用不同的标准要求他人和自己。满口仁义道德,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责别人,可当道德责任落在他们身上,与自己的利益发生冲突之时,泼皮的本性却完全败露,撕下伪君子的外套,谄媚的朝利益妥协。对于中国文化精神所提倡的“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他们反其道而行之,却还要装出一副大义凛然,匡扶社会正义的样子。道德双标的一大特点就是对别人进行道德绑架,背地里却做些蝇营狗苟的事,这类人也可称为“伪君子”。金庸小说《笑傲江湖》中的岳不群正是这一类人。他是华山派气宗的掌门,号称“君子剑”,表面匡扶武林正义,一身正气,实乃阴险狡诈之徒。
《乡土中国》来引用孟子观点意在批评当下社会里的错误现象,以正视听。
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寒假作业(15)寒假提前学:鸿门宴: 这是一份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寒假作业(15)寒假提前学:鸿门宴,共6页。
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寒假作业(14)寒假提前学:烛之武退秦师: 这是一份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寒假作业(14)寒假提前学:烛之武退秦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寒假作业(13)寒假提前学:庖丁解牛: 这是一份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寒假作业(13)寒假提前学:庖丁解牛,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两首古诗,完成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