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参考教学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79909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论语》十二章参考教学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79909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论语》十二章参考教学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79909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论语》十二章参考教学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799090/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论语》十二章参考教学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799090/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论语》十二章参考教学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799090/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论语》十二章参考教学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799090/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论语》十二章参考教学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799090/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中语文11《论语》十二章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11《论语》十二章教学ppt课件,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论语》,独立思考,有所发现,获取新的知识,将旧知识融会贯通,温习学过的知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子路曾经问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孔子说:“还有比你更有经验、有阅历的父兄呢,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请教再说,哪里能马上就做呢?”可是冉有也同样问过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呢?”孔子却答道:“当然应该马上实行。”公西华看见同样问题而答复不同,想不通,便去问孔子,孔子说:“冉求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勇敢;仲由遇事轻率,所以要叮嘱他慎重。”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共20篇。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孟子》《中庸》《大学》《论语》)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本文十二章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之道。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
翻译: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第一则:讨论学习方法、乐趣与个人修养:
不断学习和温习,方能牢固知识,学习之乐;
朋友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
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三个方面。
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为别人办事 与朋友交往 温习知识
曾子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忠(尽心力) 信(诚实) 习(温习)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重视品德修养:每天自我反省——是否尽心尽力做事;是否以诚信交友;是否认真复习学过的功课。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
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
翻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有所成就,说话办事都有把握;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天命是什么;六十岁能吸取各种见解而加以容纳;七十岁我就可以随心所欲,但也不会越出规矩。”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3.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翻译: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正确的学习方法: 复习旧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此则说明了学习与思考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对所学的深入理解,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贤哉,回也”这是一个主谓倒装句,把表示赞叹的谓语部分“贤哉”放在主语部分“回也”之前。
翻译: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啊!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多么高尚啊,颜回!”
孔子赞扬颜回坚持学习而贫贱不移的精神。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翻译: 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
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这一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 顶真 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吃粗粮,喝冷水。饭,这里是吃饭的意思。
翻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这章讲仁德、道德修养,不义之财不能取,提倡“安贫乐道”。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翻译: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意思是,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逝,流逝。斯,这,指河水。
翻译: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比喻 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指明时间的宝贵。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翻译: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翻译: 子夏说:“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疑问,思考当前情况,仁就在其中了。”
一、积累成语、名言、警句1.找出你喜欢的名言警句并说说理由。2.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 3.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二、文言词语用法、意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及文言特殊句式总结。
不亦说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说:同“悦”,喜悦、愉快
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不亦君子乎古:今:可以为师矣古:今:
饭疏食饮水古:今:饭疏食饮水古:今:
匹夫不可夺志也古:今:吾日三省吾身古:今:
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
乐:名词-意动。以……为乐
为可以为师矣为人谋而不忠乎
知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
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博学而笃志
其仁在其中矣其不善者而改之
省略句: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夺志也。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专题22《论语》十二章教学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以为快乐,学习采纳,生气恼怒,指有才德的人,人称代词我,竭尽自己的心力,立身指能有所成就,能忍受,喜爱爱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2《论语》十二章教学课件,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以为快乐,学习采纳,生气恼怒,指有才德的人,人称代词我,竭尽自己的心力,立身指能有所成就,能忍受,喜爱爱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学ppt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人物及作品简介,学习目标,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自学指导三,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学习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