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期末综合复习】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第一册 高一上学期期末备考资料(知识串讲+专题过关)
- 【期末综合复习】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第一册 高一上学期期末-专题06 化学计量(专题过关) 试卷 1 次下载
- 【期末综合复习】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第一册 高一上学期期末-专题06 化学计量(知识串讲) 试卷 0 次下载
- 【期末综合复习】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第一册 高一上学期期末-专题07 铁、铝及其化合物(专题过关) 试卷 3 次下载
- 【期末综合复习】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第一册 高一上学期期末-专题08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专题过关) 试卷 4 次下载
- 【期末综合复习】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第一册 高一上学期期末-专题08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知识串讲) 试卷 1 次下载
【期末综合复习】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第一册 高一上学期期末-专题07 铁、铝及其化合物(知识串讲)
展开这是一份【期末综合复习】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第一册 高一上学期期末-专题07 铁、铝及其化合物(知识串讲),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金属的化学通性,铁及其化合物,铝及其化合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7 铁、铝及其化合物
一、金属的化学通性
1. 金属的重要反应规律及其应用
(1)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规律
O2、Cl2、S等活泼非金属均可把金属氧化,得到金属氧化物、氯化物、硫化物等。其中对于变价元素Fe、Cu,当氧化剂为Cl2时,生成相应的高价化合物;当氧化剂为S时,生成相应的低价化合物。如2Fe+3Cl22FeCl3,Cu+Cl2CuCl2,Fe+SFeS,2Cu+SCu2S。
(2)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多样性
①活泼金属(如Na)在常温下即可反应,加热或点燃所得的产物一般更复杂。
4Na+O2===2Na2O(常温) 2Na+O2Na2O2
②较活泼的金属在高温下一般都能剧烈反应,常温下一般也能反应,但具体情况存在差异。
Mg和Al在加热时均能剧烈反应(Al在纯O2中),常温下因能形成致密氧化膜而阻止内层金属继续反应,所以Mg、Al虽然较活泼,但常温下在空气中能够稳定存在。
2Mg+O2===2MgO 4Al+3O2===2Al2O3
铁丝在纯O2中剧烈燃烧生成Fe3O4;铁在空气中缓慢氧化,形成的氧化膜(生锈)不致密而能持续反应。
3Fe+2O2Fe3O4 4Fe+3O2===2Fe2O3
(3)不活泼的金属(如Au、Pt)一般不与O2反应。
2. 金属与其他非金属的反应
金属具有还原性,能与非金属(O2、Cl2、S等)反应:
二、铁及其化合物
1. 铁的常见氧化物的性质
铁的氧化物 | 氧化亚铁 | 氧化铁 | 四氧化三铁 |
化学式 | FeO | Fe2O3 | Fe3O4 |
铁元素价态 | +2 | +3 | +2、+3 |
颜色、状态 | 黑色粉末 | 红棕色粉末 | 黑色晶体 |
在水中的溶解性 | 不溶于水,也不和水反应 | ||
与稀酸的反应(生成相应的盐) | FeO+2H+===Fe2+ + H2O | Fe2O3+6H+===2Fe3++ 3H2O | Fe3O4+8H+===2Fe3++Fe2++ 4H2O |
与CO的反应 | FexOy + yCOxFe+yCO2 | ||
存在 | 不稳定,在空气中受热易被氧化成Fe3O4 | 赤铁矿 | 磁铁矿 |
用途 |
| 红色油漆和涂料、炼铁原料 | 炼铁、磁性材料 |
2. Fe(OH)2与Fe(OH)3的比较
化学式 | Fe(OH)2 | Fe(OH)3 | |
色态 | 白色固体 | 红褐色固体 | |
溶解性 | 难溶于水 | 难溶于水 | |
与盐酸反应(离子方程式) | Fe(OH)2+2H+===Fe2++2H2O | Fe(OH)3+3H+===Fe3++3H2O | |
稳定性 | 不稳定,分解产物很复杂 | 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2Fe(OH)3Fe2O3+3H2O | |
制法 | 可溶性亚铁盐与碱反应:FeSO4+2NaOH===Fe(OH)2↓+Na2SO4 | 可溶性铁盐与碱反应:FeCl3+3NaOH===Fe(OH)3↓+3NaCl | |
转 化 | 方程式 | 4Fe(OH)2+O2+2H2O===4Fe(OH)3 | |
现象 | 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 | ||
3. 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试管中有红褐色沉淀产生 | Fe3++3OH−===Fe(OH)3↓ | |
试管中先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 Fe2++2OH−===Fe(OH)2↓(白色)、4Fe(OH)2+O2+2H2O===4Fe(OH)3 |
特别提醒
Fe(OH)2的常用制备方法问题分析
因为Fe(OH)2易被氧化,为了能较长时间观察到Fe(OH)2的颜色,在实验时常采用以下方法:
(1)使用新制的FeSO4,加热煮沸NaOH溶液赶尽空气,并将盛NaOH溶液的胶头滴管插入液面下挤出NaOH溶液。
(2)采用油层覆盖法,以便隔绝空气。在上述实验方法的基础上,将2 mL苯(或汽油)加入盛FeSO4溶液的试管中,苯(或汽油)可以覆盖在FeSO4溶液表面,防止空气进入,可以较长时间地观察白色沉淀的生成。
(3)在试管上面先充满氢气,保持“还原气氛”,可以有充足的时间观察到白色的Fe(OH)2絮状沉淀生成。如图所示。
4.Fe3+、Fe2+的检验
| Fe2+ | Fe3+ |
(1)观察法 | 浅绿色 | 棕黄色 |
(2)加碱法(NaOH) | ①现象:白色沉淀灰绿色红褐色沉淀 ②反应:Fe2++2OH−===Fe(OH)2↓(白色)、4Fe(OH)2+O2+2H2O===4Fe(OH)3(红褐色) | ①现象:红褐色沉淀 ②反应:Fe3++3OH−=== Fe(OH)3↓(红褐色) |
(3)加盐法(SCN−) | ①现象: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入氯水变成红色溶液 ②反应:2Fe2++Cl2===2Fe3++2Cl− Fe3++3SCN−=== Fe(SCN)3(红色) | ①现象: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②反应:Fe3++3SCN−===Fe(SCN)3(红色) |
5. 铁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铁三角”
从Fe、Fe2+和Fe3+的结构可知:Fe只有还原性,Fe3+通常只有氧化性,Fe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上述微粒通过跟一定的氧化剂或还原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才能实现不同价态铁的相互转化,我们把这个相互转化设计成三角形,常称为铁三角。
(1)Fe3+的形成
由于Fe3+的氧化性较强,要想生成Fe3+,需要强氧化剂,通常有:Cl2、Br2、HNO3、浓H2SO4、KMnO4(H+)。
与Cl2反应:2Fe2++Cl2===2Fe3++2Cl−、2Fe+3Cl22FeCl3;
与KMnO4反应:5Fe2+++8H+===5Fe3++Mn2++4H2O。
(2)的形成
单质Fe的还原性较强,要想生成单质Fe,得需强还原剂,通常有:Al、Zn、CO、H2。
Fe2++Zn===Fe+Zn2+;
FeO+Al(CO、H2)Fe+Al2O3(CO2、H2O) ;
Fe2O3+Al(CO、H2)Fe+Al2O3(CO2、H2O)。
(3)Fe2+的形成
Fe2+的氧化性、还原性都不强,所以,从Fe→Fe2+,弱氧化剂即可,通常有:S、H+、Cu2+、Fe3+;从Fe3+→Fe2+,能被Fe3+氧化的还原剂有:Fe、Cu、I−、S2−、HS−、SO2、。
A.→Fe2+:
Fe+2H+===Fe2++H2↑;
Fe+Cu2+===Fe2++Cu(湿法炼铜);
Fe+SFeS。
B.Fe3+→Fe2+:
2Fe3++Fe===3Fe2+(据此反应,用Fe可除去Fe2+溶液中的Fe3+;在FeSO4溶液中,常放少量铁粉,就是为了防止FeSO4被氧化);
2Fe3++Cu===2Fe2++Cu2+(据此反应,可用FeCl3溶液腐蚀Cu来制线路板:把一铜板粘在塑料板上,用油漆画出线路图,然后浸在FeCl3溶液中,Cu被FeCl3腐蚀,而用漆画过的线条留了下来,这就成了线路)。
三、铝及其化合物
1. Al3+、Al(OH)3、之间的转化关系
(1)Al3+―→Al(OH)3
①可溶性铝盐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Al3++3OH− (少量)===Al(OH)3↓。
②可溶性铝盐与氨水反应:Al3++3NH3·H2O===Al(OH)3↓+3。
(2)Al(OH)3―→Al3+
Al(OH)3溶于强酸溶液:Al(OH)3+3H+===Al3++3H2O。
(3)Al3+―→
可溶性铝盐与过量的强碱反应:Al3++4OH−(过量)===+2H2O。
(4)―→Al3+
偏铝酸盐溶液与足量的盐酸反应:+4H+===Al3++2H2O。
(5)―→Al(OH)3
①偏铝酸盐溶液中加入少量盐酸:+H+(少量)+H2O===Al(OH)3↓。
②偏铝酸盐溶液中通入CO2:+CO2(过量)+2H2O===Al(OH)3↓+。
(6)Al(OH)3―→
Al(OH)3溶于强碱溶液:Al(OH)3+OH−===+2H2O。
2.“铝三角”关系的应用
(1)制取Al(OH)3
①Al3++3NH3·H2O===Al(OH)3↓+3;
②+CO2+2H2O===Al(OH)3↓+。
(2)判断离子共存问题
Al3+与OH−等离子不能大量共存;与H+、等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3)鉴别(利用滴加试剂顺序不同,现象不同)
①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
②向NaOH溶液中滴加AlCl3溶液,开始无明显现象,后产生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
(4)分离提纯
①利用Al能溶于强碱溶液,分离Al与其他金属的混合物。
②利用Al2O3能与强碱溶液反应,分离Al2O3与其他金属氧化物。
③利用Al(OH)3能与强碱溶液反应,分离Al3+与其他金属阳离子。
3.Al3+、和Al(OH)3间的相互转化及量的关系
(1)在氯化铝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开始时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并不断增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l3++3OH−===Al(OH)3↓;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足量,观察到的现象是白色沉淀不断减少,最后完全消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l(OH)3+OH−===+2H2O,最终得到的溶液是NaAlO2、NaCl混合溶液。可用图像表示如下:
(2)在偏铝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开始时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并不断增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H++H2O===Al(OH)3↓;继续加入盐酸至足量,观察到的现象是白色沉淀不断减少,最后完全消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l(OH)3+3H+===Al3++3H2O,最终得到的溶液是AlCl3、NaCl混合溶液。
可用图像表示如下:
(3)向偏铝酸钠溶液中,持续不断地通入CO2,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并不断增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O2+2H2O===Al(OH)3↓+,最终得到的溶液NaHCO3溶液。可用图像表示如下:
(4)向AlCl3、MgCl2的酸性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依次为:H++OH−===H2O、Mg2++2OH−===Mg(OH)2↓、AlCl3+3OH−===Al(OH)3↓、Al(OH)3+OH−===+2H2O。出现的现象是先产生沉淀,到沉淀最大值,继续滴加NaOH,沉淀部分溶解,最后剩余的为氢氧化镁沉淀,消失的是氢氧化铝沉淀。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期末综合复习】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第一册 高一上学期期末-专题07 铁、铝及其化合物(专题过关),文件包含期末综合复习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第一册高一上学期期末-专题07铁铝及其化合物专题过关解析版docx、期末综合复习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第一册高一上学期期末-专题07铁铝及其化合物专题过关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末综合复习】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第一册 高一上学期期末-专题06 化学计量(知识串讲),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本概念,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稀释与混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末综合复习】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第一册 高一上学期期末-专题05 氯及其化合物(知识串讲),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氯气 氯水,氯气的实验室制取,Cl−的检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