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单元 第2讲 等高线地形图 课件练习题
展开1.海拔与相对高度(1)海拔:某地高出海平面 的垂直距离。下图中甲点海拔为1 500米,乙点海拔为500 米。 (2)相对高度: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下图中甲与乙的相对高度是1 000 米。
2.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地图上海拔 相同的各点的连线。 (2)基本特征。
(3)基本地形部位。
3.地形剖面图(1)概念:沿地表某一方向的直线所作的 垂直 剖面图,它是在 等高线地形图 的基础上绘制的。 (2)比例尺:地形剖面图有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 水平 比例尺往往与原图比例尺一致,垂直比例尺可根据要求确定。 (3)作用: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显示剖面线上的 地势起伏 和 坡度陡缓 状况。
典题研析(2012全国卷)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10~11题。(1)Q地的海拔可能为( )A.90米B.230米C.340米D.420米(2)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A.260米B.310米C.360米D.410米
命题立意 试题构图简练,构思巧妙:一是巧妙利用“河岸两侧海拔的对称性”来确定某处的高程,二是通过“瀑布落差”的设置,适当增加了试题难度与思维跳跃。该题独辟蹊径,是等高线判读试题的新突破。答案 (1)D (2)C
整合构建1.计算相对高度(1)图示区域最大高差:若某地形区最下部等高线的注记高程为H低,最上部等高线的注记高程为H高,该图的等高距为d,则区域最大高差为H高-H低
4.计算两地的温差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0.6 ℃/100米)可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0.6 ℃×H相)/100米。图中最大高差为350米
典题研析(2016江苏卷)5月初,几位“驴友”到我国东南部某山区旅游。下图为该山区地形示意图,图中①~⑥处为露营和观景的备选地点。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最适宜作为露营地的是( )A.①B.②C.③D.④(2)最适宜观日出的地点是( )A.③B.④C.⑤D.⑥
命题立意 本题选用“驴友旅游”这种生活气息浓郁的情景素材,以驴友野外宿营和观景选址为主题,既考查地理对生活的影响,传递有用地理的理念和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观念,又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在野外考察中解决实际问题的生存能力。答案 (1)B (2)D
整合构建1.判断地势高低主要根据等高线数值的大小来判定。数值大,地势高;数值小,地势低。若图中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垂直于等高线,最大弯曲处的短线)来判断:示坡线总是指向坡度降低的方向,有时又叫降坡线。
2.判读地貌类型(1)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为平直。(2)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2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3)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较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4)高原:海拔高(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5)盆地:海拔没有一定标准。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大;中间等高线较稀疏,数值小。(6)海岸线:0米等高线表示海平面,一般表示海岸线。
3.判断水系、水文特征(1)水系特征: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脊处等高线弯曲最大处点的连线);山谷常有河流发育,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河流上游方向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2)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河流的流量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和流域内降水量(内流区域的融冰或融雪量)有关;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
4.分析气候特征(1)地势高低的影响:随海拔升高,水热状况发生变化,因此气候出现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可以根据任何两点的海拔计算出两点的相对高度,再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 ℃/100 m)即可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异。(2)坡向的影响:一般,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山地的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
5.判断地面坡度大小(1)根据等高线疏密判断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的等高线地形图上,在相同的水平距离上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2)根据等高距大小判断比例尺相同、等高线疏密大致相同、等高距不同的等高线地形图上,在相同的水平范围内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3)根据比例尺判断在等高线稀疏程度相同,等高距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反之,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
6.在区位选择上的应用(1)选点
即时训练(2018贵州黔东南州第一次联考)读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位于甲地附近的某学校组织学生沿图示虚线进行郊游活动,行进过程中( )A.在乙地感受飞流直下B.在丙地欣赏峡谷风光C.在丁地远眺学校美景D.方向为自西北向东南(2)该地拟建一水库,最佳的坝址为( )A.乙处B.丙处C.丁处D.戊处
典题研析(2014上海卷)读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单位:m)和地形剖面图(单位:m),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剖面线AB和MN的交点在两剖面图上所对应的位置分别是( )A.①和③B.②和③C.①和④D.②和④(2)若该区位于一个拟建水库的库区内,当最高蓄水位达海拔150米时,图示范围内将出现( )A.一个岛B.两个岛C.三个岛D.无岛
命题立意 本组题将等高线示意图和地形剖面图结合使用,考查地形类型的判读和地形图的应用,综合性较强,空间想象和实践能力考查目的凸显。答案 (1)D (2)D
整合构建1.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2.地形剖面图的应用(1)判断地形剖面图是否吻合。
①看起止点海拔是否准确。如上图中A海拔为200~250米,B海拔为250~300米。②看极值点是否准确。如上图中a海拔为250~300米,b海拔为150~200米,c海拔为350~400米。③看地势起伏是否一致。如上图中从A到B经过了升高—降低—升高—降低的过程。
(2)确定是否通视。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特别注意“凹形坡”与“凸形坡”的不同。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挡住人们的视线,不可通视(如上图)。
即时训练(2018湖南郴州一模)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判断图中①②两聚落之间的剖面图可能是( )
新高中地理高考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讲 等高线地形图课件PPT: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讲 等高线地形图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高外低,内低外高,等高线地形图,~85,~25,~65,word部分,点击进入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0单元 第1讲 区域的含义及类型 课件练习题: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0单元 第1讲 区域的含义及类型 课件练习题,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4-,-5-,-6-,区域的主要类型,-7-,区域的特征,-8-,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1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4单元 第2讲 环境管理 课件练习题: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4单元 第2讲 环境管理 课件练习题,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3-,-4-,环境管理的对象,-5-,-6-,-7-,-8-,-9-,-10-,-1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