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七上 期末测试卷 (4)(含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378742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生物七上 期末测试卷 (4)(含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378742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生物七上 期末测试卷 (4)(含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378742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人教版生物七上 期末测试卷 (2)(含答案) 试卷 4 次下载
- 人教版生物七上 期末测试卷 (3)(含答案) 试卷 5 次下载
- 人教版生物七上 期末测试卷 (5)(含答案) 试卷 2 次下载
- 人教版生物七上 期末测试卷 (6)(含答案) 试卷 5 次下载
- 人教版生物七上 期末测试卷 (7)(含答案) 试卷 3 次下载
人教版生物七上 期末测试卷 (4)(含答案)
展开期末测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分)下列诗句中,哪一句不包含生命现象( )
A.孤舟蓑笠翁 B.处处闻啼鸟 C.夜来风雨声 D.花落知多少
2.(2分)在沙漠地区,生存的生物种类非常少,影响生物在此生存的主要因素是( )
A.阳光 B.温度 C.水 D.土壤
3.(2分)在我们学到的谚语中,很多与生物学有关系,下列谚语中能够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4.(2分)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细胞 B.组织 C.细胞群 D.器官
5.(2分)指出下列四条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
A.阳光→草→兔→狼 B.草→昆虫→青蛙→蛇
C.蛇→青蛙→昆虫→草 D.草→蝗虫→细菌和真菌
6.(2分)具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作用,并有“地球之肾”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A.淡水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7.(2分)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叫做( )
A.大气圈 B.生物圈 C.水圈 D.岩石圈
8.(2分)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细胞质 B.细胞核 C.细胞壁 D.细胞
9.(2分)当低倍镜换为高倍镜后视野内的变化是( )
A.细胞数量变多,视野变暗
B.细胞数量变多,视野变亮
C.细胞数量变少,视野变暗
D.细胞数量变少,视野变亮
10.(2分)细胞数目的增多是通过细胞的哪一项生理活动实现的( )
A.细胞分裂 B.细胞分化 C.细胞生长 D.细胞分离
11.(2分)小麦和大熊猫相比,小麦没有的结构层次是(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12.(2分)某人的鼻子不小心碰流血了,请你判断鼻子和血液分别属于( )
A.组织、器官 B.器官、组织 C.器官、细胞 D.组织、细胞
13.(2分)下列植物中,能用来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是( )
A.水绵 B.肾蕨 C.葫芦藓 D.满江红
14.(2分)根尖在向下生长的过程中,分生区不会被土粒损伤,是因为( )
A.有根毛开路 B.有细胞壁的
C.有根冠保护 D.有伸长区的保护
15.(2分)一朵花中能产生花粉的结构是( )
A.雄蕊 B.雌蕊 C.花瓣 D.花托
16.(2分)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 )
A.降低植物叶片表面及其周围环境的温度
B.增加空气的湿度,有利于形成降雨
C.促使水的吸收与运输
D.以上三项都是
17.(2分)被虫蛀过的种子,一般都不能萌发成幼苗,其原因往往是( )
A.种子感染了病毒,失去了萌发能力
B.萌发时外界条件不适宜
C.种子的胚被虫子蛀咬破坏,失去生活力
D.种皮被破坏,失去保护作用
18.(2分)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
A.制造有机物、释放能量 B.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C.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D.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19.(2分)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
A.有机物和二氧化碳 B.有机物和氧气
C.二氧化碳和水 D.水和阳光
20.(2分)给植物松土,是为了促进植物根的(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输导作用 D.储藏作用
21.(2分)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的是( )
A.机器人 B.珊瑚虫 C.石钟乳 D.珊瑚礁
22.(2分)植物体运输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通道是( )
A.导管 B.韧皮部 C.筛管 D.形成层
23.(2分)在生物圈中,有“绿色水库”之称的是( )
A.淡水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湿地生态系统
24.(2分)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
A.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
B.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大量产生
C.围湖造田
D.白色污染
25.(2分)“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叶上…”.其中的树叶和桑椹属于( )
A.组织 B.器官 C.系统 D.植物体
二、对号入座(每连对一组1分,共10分)
26.(5分)将下列细胞的结构与它的功能用线连接起来:
A、液泡 | a、动力车间 |
B、叶绿体 | b、遗传信息库 |
C、线粒体 | c、支持和保护细胞、细胞核 |
D、细胞核 | d、将光能转化成为化学能 |
E、细胞壁 | e、内含细胞液,储存糖分、色素等物质 |
27.(5分)将下列基本组织与其所具有的功能用线连接起来:
A、肌肉组织 | a、贮存营养物质 |
B、营养组织 | b、收缩和舒张 |
C、结缔组织 | c、分裂产生新细胞 |
D、神经组织 | d、支持、连接、营养、保护 |
E、分生组织 | e、产生和传导兴奋 |
三、实验探究(每空2分,共20分)
28.(14分)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实验操作如下,请分析回答:
①将银边天竺葵置于暗处48小时;
②将叶片B用透明塑料袋包扎(如图所示),塑料袋内放入适量的固体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③将处理后的银边天竺葵移到阳光下2小时后摘取叶片A和叶片B;
④把叶片A、B分别进行水浴加热后漂洗;
⑤漂洗后分别对叶片A、B滴加碘液.
(1)步骤①将银边天竺葵置于暗处48小时的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 运走耗尽.
(2)叶片A滴加碘液后绿色部分变为 色,非绿色部分变为棕黄色,说明绿色部分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物是 ,该实验的变量是有无 ,绿色部分与非绿色部分形成了 实验.
(3)叶片B滴加碘液后没有变蓝,是因为缺少光合作用所需的原料 .
(4)步骤④水浴加热的目的是脱去叶片中的 .
29.(6分)在甲、乙、丙、丁4个培养皿内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的豌豆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发芽情况如表:
装置 | 甲 | 乙 | 丙 | 丁 |
场所 | 日光下 | 日光下 | 黑暗中 | 黑暗中 |
温度 | 23℃ | 23℃ | 23℃ | 23℃ |
棉花干湿状态 | 潮湿 | 干燥 | 潮湿 | 干燥 |
数日后种子萌发状况 | 全部萌发 | 没有萌发 | 全部萌发 | 没有萌发 |
(1)根据此实验可得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是 ,若继续培养,几周后幼苗生长良好的是 组。
(2)要证明“光照对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在实验设计上可选用 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从实验结果看,种子的萌发与光照 (有或无)关系。
四.识图作答(横线上填文字.每空2分,共20分)
30.(20分)观察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完成下列填空.
(1)用来调节视野中光线强弱的结构是【13】遮光器 和【 】
(2)转动【 】 ,镜筒可以大幅度升降.转动【 】 ,镜筒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楚.
(3)在目镜和物镜中,接近玻片标本的镜头是【 】 .
(4)光线经过【 】 反射后进入镜筒,我们能通过目镜观察到物像.
(5)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物像偏左下方,应将标本向 移动.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分)下列诗句中,哪一句不包含生命现象( )
A.孤舟蓑笠翁 B.处处闻啼鸟 C.夜来风雨声 D.花落知多少
【解答】解:A孤舟蓑笠翁中的老翁属于人类,属于生物,具有生命现象;
B、处处闻啼鸟,是鸟类的繁殖现象,具有生命现象;
C、夜来风雨声是自然现象,不是生命现象;
D、花落知多少,是植物的繁殖现象,具有生命现象;
故选:C。
2.(2分)在沙漠地区,生存的生物种类非常少,影响生物在此生存的主要因素是( )
A.阳光 B.温度 C.水 D.土壤
【解答】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沙漠干旱缺水,而水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分,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沙漠水分严重缺乏导致沙漠地区生物种类稀少。
故选:C。
3.(2分)在我们学到的谚语中,很多与生物学有关系,下列谚语中能够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解答】解:A、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是白蚁在大堤内挖洞影响了大堤的牢固性,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A正确。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的是生物的遗传现象,B错误。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C错误。
D、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D错误。
故选:A。
4.(2分)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细胞 B.组织 C.细胞群 D.器官
【解答】解: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所以病毒这种生物不是由细胞构成的。
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组织,由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构成系统,进而构成生物体。生物体的细胞有细胞膜,可以保护细胞,同时控制物质的进出,使之从结构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细胞内有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细胞质里有能量转换器﹣﹣线粒体,把有机物分解并释放出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使之从功能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因此从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的角度来看,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故选:A。
5.(2分)指出下列四条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
A.阳光→草→兔→狼 B.草→昆虫→青蛙→蛇
C.蛇→青蛙→昆虫→草 D.草→蝗虫→细菌和真菌
【解答】解:A、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而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A不正确;
B、该食物链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B正确;
C、蛇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C不正确。
D、细和真菌菌属于分解者,而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D不正确。
故选:B。
6.(2分)具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作用,并有“地球之肾”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A.淡水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解答】解:A、淡水生态系统是指由淡水生物群落及淡水水域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分为静水的和流动水的两种类型。前者指淡水湖泊、池塘和水库等;后者指河流、溪流和水渠等。具有易被破坏、难以恢复的特征。故不符合题意。
B、海洋生态系统是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环境两大部分组成。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虽然这些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不如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但由于数量庞大,因为在地球上70%的水域中全是藻类植物,且代谢速率极快。所以它们通过光合作用每年能够产生三百六十亿吨氧气,占全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70%,是产生氧气最多的生态系统。故不符合题意。
C、湿地生态系统是由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能调节区域小气候,有地球的肾之称。它兼有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极其特殊的生态功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湿地与人类息息相关,是人类拥有的宝贵资源,因此湿地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和“鸟类的乐园”。故符合题意。
D、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2分)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叫做( )
A.大气圈 B.生物圈 C.水圈 D.岩石圈
【解答】解: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所有的生态系统,因此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8.(2分)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细胞质 B.细胞核 C.细胞壁 D.细胞
【解答】解: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组织,由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构成系统,进而构成生物体。生物体的细胞有细胞膜,可以保护细胞,同时控制物质的进出,使之从结构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细胞内有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细胞质里有能量转换器﹣﹣线粒体,把有机物分解并释放出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使之从功能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因此从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的角度来看,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故选:D。
9.(2分)当低倍镜换为高倍镜后视野内的变化是( )
A.细胞数量变多,视野变暗
B.细胞数量变多,视野变亮
C.细胞数量变少,视野变暗
D.细胞数量变少,视野变亮
【解答】解:低倍镜换为高倍镜后,放大倍数变大了,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亮度越暗,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
故选:C。
10.(2分)细胞数目的增多是通过细胞的哪一项生理活动实现的( )
A.细胞分裂 B.细胞分化 C.细胞生长 D.细胞分离
【解答】解:细胞分裂使细胞的数目增多,细胞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增大,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组织,细胞分离并没有形成新细胞。
故选:A。
11.(2分)小麦和大熊猫相比,小麦没有的结构层次是(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解答】解: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动物体可见二者的主要区别是动物体有系统,植物体无系统。小麦属于植物,无系统,大熊猫属于动物,有系统。
故选:D。
12.(2分)某人的鼻子不小心碰流血了,请你判断鼻子和血液分别属于( )
A.组织、器官 B.器官、组织 C.器官、细胞 D.组织、细胞
【解答】解:鼻子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一个器官。血液属于结缔组织。
故选:B。
13.(2分)下列植物中,能用来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是( )
A.水绵 B.肾蕨 C.葫芦藓 D.满江红
【解答】解: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很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使苔藓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因此人们通常把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选项中只有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可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指示植物。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14.(2分)根尖在向下生长的过程中,分生区不会被土粒损伤,是因为( )
A.有根毛开路 B.有细胞壁的
C.有根冠保护 D.有伸长区的保护
【解答】解: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像一顶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因此,根尖在向下生长的过程中,分生区不会被土粒损伤,是因为有根冠保护。
故选:C。
15.(2分)一朵花中能产生花粉的结构是( )
A.雄蕊 B.雌蕊 C.花瓣 D.花托
【解答】解:一朵完整花由花托、花柄、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组成,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其中花药里面含有花粉;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
故选:A。
16.(2分)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 )
A.降低植物叶片表面及其周围环境的温度
B.增加空气的湿度,有利于形成降雨
C.促使水的吸收与运输
D.以上三项都是
【解答】解:根从土壤中吸水的水分除了一小部分参与植物体内的各项生命活动以外,大部分都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可以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避免植物体在炎热的夏天被日光灼伤,同时,植物的蒸腾作用还降低了植物体周围环境的温度,这就是平时所说的“大树底下好乘凉”的原因;再者,植物体的蒸腾作用提高了空气的湿度使天空的云量增多,从而增加了降水量;其次,植物的蒸腾作用所形成的蒸腾拉力促进了根对水分、无机盐的吸水和运输。
故选:D。
17.(2分)被虫蛀过的种子,一般都不能萌发成幼苗,其原因往往是( )
A.种子感染了病毒,失去了萌发能力
B.萌发时外界条件不适宜
C.种子的胚被虫子蛀咬破坏,失去生活力
D.种皮被破坏,失去保护作用
【解答】解:被虫蛀咬过的种子胚已经被破坏,因此被虫蛀咬过的种子,一般都不能萌发成幼苗,其主要原因是种子的胚被虫子蛀咬破坏,失去生命力。
故选:C。
18.(2分)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
A.制造有机物、释放能量 B.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C.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D.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解答】解:光合作用的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化学能)+氧气
由公式可知光合作用的实质是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
故答案为: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把光能转变成有机物里的能量。
故选:C。
19.(2分)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
A.有机物和二氧化碳 B.有机物和氧气
C.二氧化碳和水 D.水和阳光
【解答】解: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
故选:C。
20.(2分)给植物松土,是为了促进植物根的(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输导作用 D.储藏作用
【解答】解: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经常通过抑制呼吸作用的原理来保存种子和保鲜水果、蔬菜,通过中耕松土和排涝促进植物根的呼吸作用,来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促进根的生长。
故选:B。
21.(2分)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的是( )
A.机器人 B.珊瑚虫 C.石钟乳 D.珊瑚礁
【解答】解: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A机器人、C石钟乳、D珊瑚礁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B珊瑚虫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
故选:B。
22.(2分)植物体运输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通道是( )
A.导管 B.韧皮部 C.筛管 D.形成层
【解答】解: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上而下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导管是为一串管状死细胞所组成,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当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一定方进入根部的导管,然后植物就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把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而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
故选:A。
23.(2分)在生物圈中,有“绿色水库”之称的是( )
A.淡水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湿地生态系统
【解答】解:A、淡水生态系统 是指在由淡水生物群落及淡水水域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分为静水的和流动水的两种类型。前者指淡水湖泊、沼泽、池塘和水库等;后者指河流、溪流和水渠等。不符合题意;
B、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和海洋生物组成。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动物种类很多。大都能在水中游动。辽阔的海平面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海洋中的植物每年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70%.不符合题意;
C、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符合题意;
D、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作用,以沼泽为典型,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4.(2分)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
A.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
B.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大量产生
C.围湖造田
D.白色污染
【解答】解: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绿化草地,不践踏草坪等等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
故选:B。
25.(2分)“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叶上…”.其中的树叶和桑椹属于( )
A.组织 B.器官 C.系统 D.植物体
【解答】解:绿色开花植物体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树叶是植物体的叶,桑葚是桑树的一整个花序结出的复果,是许多果实组成的果序,每颗果实里都有一粒种子。因此树叶和桑椹都属于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对号入座(每连对一组1分,共10分)
26.(5分)将下列细胞的结构与它的功能用线连接起来:
A、液泡 | a、动力车间 |
B、叶绿体 | b、遗传信息库 |
C、线粒体 | c、支持和保护细胞、细胞核 |
D、细胞核 | d、将光能转化成为化学能 |
E、细胞壁 | e、内含细胞液,储存糖分、色素等物质 |
【解答】解: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将太阳能转化为多种形式的能量,是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壁的功能是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故答案为:
27.(5分)将下列基本组织与其所具有的功能用线连接起来:
A、肌肉组织 | a、贮存营养物质 |
B、营养组织 | b、收缩和舒张 |
C、结缔组织 | c、分裂产生新细胞 |
D、神经组织 | d、支持、连接、营养、保护 |
E、分生组织 | e、产生和传导兴奋 |
【解答】解:肌肉组织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
营养组织属于植物组织,细胞壁薄,液泡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营养组织有制造和储存营养的功能;
结缔组织具有连接、支持、保护、营养等功能;
神经组织能够产生和传导兴奋;
分生组织具有分裂增生的能力,能够分裂产生细胞。
故答案为:A﹣b;B﹣a;C﹣d;D﹣e;E﹣c。
三、实验探究(每空2分,共20分)
28.(14分)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实验操作如下,请分析回答:
①将银边天竺葵置于暗处48小时;
②将叶片B用透明塑料袋包扎(如图所示),塑料袋内放入适量的固体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③将处理后的银边天竺葵移到阳光下2小时后摘取叶片A和叶片B;
④把叶片A、B分别进行水浴加热后漂洗;
⑤漂洗后分别对叶片A、B滴加碘液.
(1)步骤①将银边天竺葵置于暗处48小时的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 淀粉 运走耗尽.
(2)叶片A滴加碘液后绿色部分变为 蓝 色,非绿色部分变为棕黄色,说明绿色部分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物是 淀粉 ,该实验的变量是有无 叶绿体 ,绿色部分与非绿色部分形成了 对照 实验.
(3)叶片B滴加碘液后没有变蓝,是因为缺少光合作用所需的原料 二氧化碳 .
(4)步骤④水浴加热的目的是脱去叶片中的 叶绿素 .
【解答】解:(1)为了排除叶片内原有淀粉对实验现象的影响,实验前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暗处48小时,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将叶片进行暗处理、光照、脱色、滴加碘液后,观察到的现象是:叶片A的绿色部分变为蓝色,说明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叶片A的非蓝色部分没有变蓝色,说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比较叶片A的绿色部分和非绿色部分的实验现象可知,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3)叶片B滴加碘液后没有变蓝,说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比较叶片A的绿色部分和叶片B的绿色部分的实验现象可知,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
(4)叶片中含有的叶绿素会使实验现象不明显,因此在滴加碘液前要脱去叶绿素,方法是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里隔水加热,让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里。
故答案为:(1)淀粉
(2)蓝;淀粉;叶绿体;对照
(3)二氧化碳
(4)叶绿素
29.(6分)在甲、乙、丙、丁4个培养皿内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的豌豆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发芽情况如表:
装置 | 甲 | 乙 | 丙 | 丁 |
场所 | 日光下 | 日光下 | 黑暗中 | 黑暗中 |
温度 | 23℃ | 23℃ | 23℃ | 23℃ |
棉花干湿状态 | 潮湿 | 干燥 | 潮湿 | 干燥 |
数日后种子萌发状况 | 全部萌发 | 没有萌发 | 全部萌发 | 没有萌发 |
(1)根据此实验可得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是 一定的水分 ,若继续培养,几周后幼苗生长良好的是 甲 组。
(2)要证明“光照对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在实验设计上可选用 甲组和丙组 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从实验结果看,种子的萌发与光照 无 (有或无)关系。
【解答】解:(1)对照试验要求除控制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甲组和乙组构成对照试验,丙组和丁组构成对照试验,变量都是水分;甲组和丙组的种子都萌发,所以根据此实验可得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是:一定的水分;若继续培养,甲组具有光照,幼苗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生长良好。
(2)要证明“光照对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则光照是变量,应选用甲组和丙组;从实验结果看,甲组和丙组的种子都萌发,所以种子的萌发与光照无关。
故答案为:(1)一定的水分; 甲
(2)甲组和丙组;无
四.识图作答(横线上填文字.每空2分,共20分)
30.(20分)观察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完成下列填空.
(1)用来调节视野中光线强弱的结构是【13】遮光器 和【 14 】 反光镜
(2)转动【 8 】 粗准焦螺旋 ,镜筒可以大幅度升降.转动【 9 】 细准焦螺旋 ,镜筒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楚.
(3)在目镜和物镜中,接近玻片标本的镜头是【 7 】 物镜 .
(4)光线经过【 14 】 反光镜 反射后进入镜筒,我们能通过目镜观察到物像.
(5)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物像偏左下方,应将标本向 左下方 移动.
【解答】解:(1)反光镜和遮光器上的光圈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有凹面镜和平面镜两面,凹面镜聚光,可使视野中光线变强.光圈的大小不等,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光圈越小,视野就越暗.
(2)镜臂上有两种可转动的螺旋,一大一小,能使镜筒上下移动,调节焦距.大的叫粗准焦螺旋,位于镜臂的上方,可以转动,以使镜筒能上下移动,从而调节焦距,升降镜筒较快,用于低倍镜对焦;小的叫细准焦螺旋,位于镜臂的下方,它的移动范围较粗准焦螺旋小,升降镜筒较慢,可以小调焦距.
(3)物镜是安装在镜筒下端物镜转换器的孔中,一般的显微镜有2~4个物镜镜头,最接近玻片标本.
(4)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显微镜的目镜、镜筒、物镜、通光孔必须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样才能观察到物像.
(5)显微镜下的像为倒像,故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在视野中发现标本的位置(即像的位置)在左下方,要把它移至视野中央,应该将像向右上方移动,所以应该把标本向左下方移动.
故答案为:(1)14 反光镜;
(2)8 粗准焦螺旋;9 细准焦螺旋;
(3)7 物镜;
(4)14 反光镜;
(5)左下方.
人教版生物八上 期末测试卷4(含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生物八上 期末测试卷4(含答案),共6页。
人教版生物七上 期末测试卷 (1)(含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生物七上 期末测试卷 (1)(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生物七上 期末测试卷 (9)(含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生物七上 期末测试卷 (9)(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