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1.1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章末重难点题型-2022-2023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举一反三系列(浙教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专题1.1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章末重难点题型(举一反三)(浙教版)(原卷版).docx
    • 解析
      专题1.1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章末重难点题型(举一反三)(浙教版)(解析版).docx
    专题1.1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章末重难点题型(举一反三)(浙教版)(原卷版)第1页
    专题1.1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章末重难点题型(举一反三)(浙教版)(原卷版)第2页
    专题1.1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章末重难点题型(举一反三)(浙教版)(原卷版)第3页
    专题1.1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章末重难点题型(举一反三)(浙教版)(解析版)第1页
    专题1.1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章末重难点题型(举一反三)(浙教版)(解析版)第2页
    专题1.1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章末重难点题型(举一反三)(浙教版)(解析版)第3页
    还剩2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1.1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章末重难点题型-2022-2023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举一反三系列(浙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1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章末重难点题型-2022-2023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举一反三系列(浙教版),文件包含专题11三角形的初步知识章末重难点题型举一反三浙教版解析版docx、专题11三角形的初步知识章末重难点题型举一反三浙教版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1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章末重难点题型
    【浙教版】



    【考点1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方法点拨】掌握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是解题关键.
    【例1】(2020春•滨湖区期中)4根小木棒的长度分别为2cm,3cm,4cm和5cm.用其中3根搭三角形,可以搭出不同三角形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变式1-1】(2020•绍兴)长度分别为2,3,3,4的四根细木棒首尾相连,围成一个三角形(木棒允许连接,但不允许折断),得到的三角形的最长边长为(  )
    A.4 B.5 C.6 D.7
    【变式1-2】(2020春•和平区校级期中)已知a,b,c是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化简|a+c﹣b|﹣|b﹣c+a|﹣|a﹣b﹣c|=   .
    【变式1-3】(2020春•如东县期末)△ABC三边的长a、b、c均为整数,a>b>c,a=8,则满足条件的三角形共有   个.
    【考点2 三角形中“三线”概念辨析】
    【方法点拨】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掌握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线段的定义;根据三角形的三条中线都在三角形内部;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都在三角形内部;三角形三条高可以在内部,也可以在外部,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边上进行判断.
    【例2】(2020春•迁西县期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都是线段
    B.三角形的三条中线都在三角形内部
    C.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一定交于同一点
    D.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都交于同一点
    【变式2-1】(2019春•平昌县期末)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三角形三条高至少有一条在三角形的内部
    B.三角形三条中线都在三角形的内部
    C.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都在三角形的内部
    D.三角形三条高都在三角形的内部
    【变式2-2】(2020春•商水县期末)如图,在△ABC中,AD是高,AE是角平分线,AF是中线,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BF=CF B.∠C+∠CAD=90°
    C.∠BAF=∠CAF D.S△ABC=2S△ABF
    【变式2-3】(2019秋•澧县期中)如图,△ABC中,∠1=∠2,G为AD中点,延长BG交AC于E,F为AB上一点,且CF⊥AD于H,下列判断,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BG是△ABD中边AD上的中线;
    ②AD既是△ABC中∠BAC的角平分线,也是△ABE中∠BAE的角平分线;
    ③CH既是△ACD中AD边上的高线,也是△ACH中AH边上的高线.

    A.0 B.1 C.2 D.3
    【考点3 三角形中线的应用(面积问题)】
    【方法点拨】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两个三角形的高相同时,面积的比等于它们的底边的比.
    【例3】(2020春•朝阳区校级期末)如图,△ABC中,点D是AB边上的中点,点E是BC边上的中点,若S△ABC=12,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A.6 B.4 C.3 D.2
    【变式3-1】(2020春•徐州期中)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为BC、AD的中点,EF=2FC,若△ABC的面积为12cm2,则△BEF的面积为(  )

    A.2cm2 B.3cm2 C.4cm2 D.5cm2
    【变式3-2】(2020春•遂宁期末)如图,在△ABC中,点D,E,F分别在三边上,E是AC的中点,AD,BE,CF交于一点G,BD=2DC,S△BGD=16,S△AGE=6,则△ABC的面积是(  )

    A.42 B.48 C.54 D.60
    【变式3-3】(2019秋•宁阳县期末)如图,△ABC的三边的中线AD,BE,CF的公共点为G,且AG:GD=2:1,若S△ABC=12,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A.3 B.4 C.5 D.6
    【考点4 三角形中线的应用(周长问题)】
    【方法点拨】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掌握三角形的中线将所在边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利用线段之间的等量代换或方程思想即可解决周长问题.
    【例4】(2019秋•连城县期中)如图,已知BD是△ABC的中线,AB=5,BC=3,且△ABD的周长为11,则△BCD的周长是(  )

    A.9 B.14 C.16 D.不能确定
    【变式4-1】(2019秋•旌阳区校级月考)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ADC的周长比△ABD的周长多3,AB与AC的和为13,则AC的长为(  )
    A.7 B.8 C.9 D.10
    【变式4-2】(2019春•海淀区校级期末)已知AD是△ABC的中线,若△ABD与△ACD的周长分别是14和12.△ABC的周长是20,则AD的长为   .
    【变式4-3】(2019秋•全椒县期末)如图,在△ABC中(AC>AB),AC=2BC,BC边上的中线AD把△ABC的周长分成60和40两部分,求AC和AB的长.

    【考点5 命题与证明】
    【例5】(2020春•博兴县期末)如图,有以下四个条件:①AC∥DE,②DC∥EF,③CD平分∠BCA,④EF平分∠BED.
    (1)若CD平分∠BCA,AC∥DE,DC∥EF,求证:EF平分∠BED.
    (2)除(1)外,请再选择四个条件中的三个作为题设,余下的一个作为结论,写出一个真命题,再给予证明.

    【变式5-1】(2020春•徐州期末)图形的世界丰富且充满变化,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它们,奇妙无比.
    (1)如图,EF∥CD,数学课上,老师请同学们根据图形特征添加一个关于角的条件,使得∠BEF=∠CDG,并给出证明过程.
    小丽添加的条件:∠B+∠BDG=180°.
    请你帮小丽将下面的证明过程补充完整.
    证明:∵EF∥CD(已知)
    ∴∠BEF=   (   )
    ∵∠B+∠BDG=180°(已知)
    ∴BC∥   (   )
    ∴∠CDG=   (   )
    ∴∠BEF=∠CDG(等量代换)
    (2)拓展:如图,请你从三个选项①DG∥BC,②DG平分∠ADC,③∠B=∠BCD中任选出两个作为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组成一个真命题,并加以证明.
    ①条件:   ,结论:   (填序号).
    ②证明:  .

    【变式5-2】(2019春•常州期末)(1)读读做做:
    平行线是平面几何中最基本、也是非常重要的图形.在解决某些平面几何问题时,若能依据问题的需要,添加恰当的平行线,往往能使证明顺畅、简洁.
    请根据上述思想解决教材中的问题:
    如图①,AB∥CD,则∠B+∠D   ∠E(用“>”、“=”或“<”填空);
    (2)倒过来想:
    写出(1)中命题的逆命题,判断逆命题的真假并说明理由.
    (3)灵活应用
    如图②,已知AB∥CD,在∠ACD的平分线上取两个点M、N,使得∠AMN=∠ANM,求证:∠CAM=∠BAN.

    【变式5-3】(2020春•赣榆区期末)在数学课本中,有这样一道题:
    如图1,AB∥CD,试用不同的方法证明∠B+∠C=∠BEC
    (1)某同学写出了该命题的逆命题,请你帮他把逆命题的证明过程补充完整.
    已知:如图1,∠B+∠C=∠BEC
    求证:AB∥CD
    证明:如图2,过点E,作EF∥AB
    ∴∠B=∠   
    ∵∠B+∠C=∠BEC,∠BEF+∠FEC=∠BEC(已知)
    ∴∠B+∠C=∠BEF+∠FEC(等量代换)
    ∴∠   =∠   (等式性质)
    ∴EF∥   
    ∵EF∥AB
    ∴AB∥CD(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如图3,已知AB∥CD,在∠BCD的平分线上取两个点M、N,使得∠BMN=∠BNM,求证:∠CBM=∠ABN.
    (3)如图4,已知AB∥CD,点E在BC的左侧,∠ABE,∠D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请直接写出∠E与∠F之间的等量关系.

    【考点6 有关高线和角平分线的角度计算】
    【例6】(2020春•盱眙县期末)如图①,AD平分∠BAC,AE⊥BC,∠B=38°,∠C=64°.
    (1)求∠DAE的度数;
    (2)如图②,若把“AE⊥BC”变成“点F在DA的延长线上,FE⊥BC”,∠B=α,∠C=β(α<β),请用α、β的代数式表示∠DFE.
    【变式6-1】(2019秋•织金县期末)如图,在△ABC中,∠B<∠ACB,AD平分∠BAC,P为线段AD上的一个动点,PE⊥AD交直线BC于点E.
    (1)若∠B=35°,∠ACB=85°,求∠E的度数;
    (2)当点P在线段AD上运动时,求证:∠E=12(∠ACB-∠B).

    【变式6-2】(2020春•工业园区期末)如图,AD、AE分别是△ABC的高和角平分线,∠B=50°,∠ACB=80°.点F在BC的延长线上,FG⊥AE,垂足为H,FG与AB相交于点G.
    (1)求∠AGF的度数;
    (2)求∠DAE的度数.

    【变式6-3】(2020春•邕宁区校级期末)△ABC中,AD是∠BAC的角平分线,AE是△ABC的高.
    (1)如图1,若∠B=40°,∠C=62°,请说明∠DAE的度数;
    (2)如图2(∠B<∠C),试说明∠DAE、∠B、∠C的数量关系;
    (3)如图3,延长AC到点F,∠CAE和∠BCF的角平分线交于点G,求∠G的度数.

    【考点7 三角形的内角和及外角的性质(双角平分线)】
    【例7】(2020春•蓬溪县期末)某校七年级数学兴趣小组对“三角形内角或外角平分线的夹角与第三个内角的数量关系”进行了探究.
    (1)如图1,在△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交于点P,∠A=64°,则∠BPC=   ;
    (2)如图2,△ABC的内角∠ACB的平分线与△ABC的外角∠ABD的平分线交于点E.其中∠A=α,求∠BEC.(用α表示∠BEC);
    (3)如图3,∠CBM、∠BCN为△ABC的外角,∠CBM、∠BCN的平分线交于点Q,请你写出∠BQC与∠A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4)如图4,△ABC外角∠CBM、∠BCN的平分线交于点Q,∠A=64°,∠CBQ,∠BCQ的平分线交于点P,则∠BPC=   °,延长BC至点E,∠ECQ的平分线与BP的延长线相交于点R,则∠R=  °.

    【变式7-1】(2019秋•南海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并解决问题.
    (1)已知在△ABC中,∠A=60°,图1﹣3的△ABC的内角平分线或外角平分线交于点O,请直接求出下列角度的度数.

    如图1,∠O=   ;如图2,∠O=   ;如图3,∠O=   ;
    如图4,∠ABC,∠ACB的三等分线交于点O1,O2,连接O1O2,则∠BO2O1=   .
    (2)如图5,点O是△ABC两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求证:∠O=90°+12∠A.
    (3)如图6,△ABC中,∠ABC的三等分线分别与∠ACB的平分线交于点O1,O2,若∠1=115°,∠2=135°,求∠A的度数.
    【变式7-2】(2020春•丰泽区校级期中)如图①,在△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1)如果∠A=80°,求∠BPC的度数;
    (2)如图②,作△ABC外角∠MBC、∠NCB的平分线交于点Q,试探索∠Q、∠A之间的数量关系.
    (3)如图③,延长线段BP、QC交于点E,△BQE中,存在一个内角等于另一个内角的3倍,请直接写出∠A的度数.
    【变式7-3】(2020秋•景德镇期末)(1)如图①,在锐角△ABC中,BD和BE三等分∠ABC,CD和CE三等分∠ACB,请分别写出∠A和∠D,∠A和∠E的数量关系,并选择其中一个说明理由;
    (2)如图②,在锐角△ABC中,BD和BE三等分∠ABC,CD和CE三等分外角∠ACM,请分别写出∠A和∠D,∠A和∠E的数量关系,并选择其中一个说明理由;
    (3)如图③,在锐角△ABC中,BD和BE三等分外角∠PBC,CD和CE三等分外角∠QCB,请分别直接写出∠A和∠D,∠A和∠E的数量关系.

    【考点8 八字形中的角度计算】
    【例8】(2020春•江夏区校级月考)如图,AE,DE分别平分∠BAC和∠BDC,∠B=∠BDC=45°,∠C=51°,求∠E的度数.

    【变式8-1】(2020春•赣榆区期中)如图1,AD、BC交于点O,得到的数学基本图形我们称之为‘8’字形ABCD.
    (1)试说明:∠A+∠B=∠C+∠D;
    (2)如图2,∠ABC和∠ADC的平分线相交于E,尝试用(1)中的数学基本图形和结论,猜想∠E与∠A、∠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变式8-2】(2020春•石狮市期末)已知线段AB与CD相交于点O,连结AD,BC.
    (1)如图1,试说明:∠A+∠D=∠B+∠C;
    (2)请利用(1)的结论探索下列问题:
    ①如图2,作AP平分∠DAB,交DC于点M,交∠BCD的平分线于点P,PC交AB于点N,若∠B+∠D=80°,求∠P的大小;
    ②如图3,若∠B=α,∠D=β,∠P=γ,且∠BAP=14∠BAD,∠BCP=14∠BCD,试探索α,β,γ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变式8-3】(2020春•赣榆区期末)[问题背景]
    (1)如图1的图形我们把它称为“8字形”,请说理证明∠A+∠B=∠C+∠D.
    [简单应用](可直接使用问题(1)中的结论)
    (2)如图2,AP、CP分别平分∠BAD、∠BCD,
    ①若∠ABC=28°,∠ADC=20°,求∠P的度数;
    ②∠D和∠B为任意角时,其他条件不变,试直接写出∠P与∠D、∠B之间数量关系.
    [问题探究]
    (3)如图3,直线BP平分∠ABC的外角∠FBC,DP平分∠ADC的邻补角∠ADE,
    ①若∠A=30°,∠C=18°,则∠P的度数为   ;
    ②∠A和∠C为任意角时,其他条件不变,试直接写出∠P与∠A、∠C之间数量关系.
    [拓展延伸]
    (4)在图4中,若设∠C=x,∠B=y,∠CAP=14∠CAB,∠CDP=14∠CDB,试问∠P与∠C、∠B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用x、y的代数式表示∠P)
    (5)在图5中,直线BP平分∠ABC,DP平分∠ADC的外角∠ADE,猜想∠P与∠A、∠C的关系,直接写出结论   .

    【考点9 三角形的内角和及外角的性质(折叠问题)】
    【例9】(2019春•鲤城区校级期中)如图,将一张三角形纸片ABC的三角折叠,使点A落在△ABC的A′处折痕为DE,若∠A=α,∠CEA′=β,∠BDA′=γ,那么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

    A.γ=180°﹣α﹣β B.γ=α+2β C.γ=2α+β D.γ=α+β
    【变式9-1】(2019秋•龙岗区校级期末)如图,在△ABC中,∠C=36°,将△ABC沿着直线l折叠,点C落在点D的位置,则∠1﹣∠2的度数是(  )

    A.36° B.72° C.50° D.46°
    【变式9-2】(2019秋•奈曼旗期末)如图,把△ABC纸片沿DE折叠,当点A落在四边形BCDE内部时,则∠A与∠1+∠2之间有一种数量关系始终保持不变,试着找一找这个规律,你发现的规律是(  )

    A.∠1+∠2=2∠A B.∠1+∠2=∠A
    C.∠A=2(∠1+∠2) D.∠1+∠2=12∠A
    【变式9-3】(2020春•阜宁县期中)问题1
    现有一张△ABC纸片,点D、E分别是△ABC边上两点,若沿直线DE折叠.
    研究(1):如果折成图①的形状,使A点落在CE上,则∠1与∠A的数量关系是   
    研究(2):如果折成图②的形状,猜想∠1+∠2和∠A的数量关系是   
    研究(3):如果折成图③的形状,猜想∠1、∠2和∠A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问题2
    研究(4):将问题1推广,如图④,将四边形ABCD纸片沿EF折叠,使点A、B落在四边形EFCD的内部时,∠1+∠2与∠A、∠B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

    【考点10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线段的和差)】
    【方法点拨】解决此类问题要抓住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利用线段相等进行等量代换即可求解.
    【例10】(2020春•万州区期末)如图,△ABC≌△DEC,A和D,B和E是对应点,B、C、D在同一直线上,且CE=5,AC=7,则BD的长为(  )

    A.12 B.7 C.2 D.14
    【变式10-1】(2019秋•秦淮区期末)如图,若△ABC≌△DEF,四个点B、E、C、F在同一直线上,BC=7,EC=5,则CF的长是(  )

    A.2 B.3 C.5 D.7
    【变式10-2】(2019秋•邳州市期中)如图,点B、E、A、D在同一条直线上,△ABC≌△DEF,AB=7,AE=2,则AD的长是(  )

    A.4 B.5 C.6 D.7
    【变式10-3】(2019秋•拱墅区校级期中)若△ABC≌△DEF,AB=2,AC=4,且△DEF的周长为奇数,则EF的值为(  )
    A.3 B.4 C.1或3 D.3或5
    【考点11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角的计算)】
    【方法点拨】解决此类问题要抓住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利用角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等量代换即可求解.
    【例11】(2019秋•江北区期末)如图,在△ABC中,∠A=30°,∠ABC=50°,若△EDC≌△ABC,且A,C,D在同一条直线上,则∠BCE=(  )

    A.20° B.30° C.40° D.50°
    【变式11-1】(2020春•南岗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已知△ABC≌△ADE,BC的延长线交DE于F,∠B=∠D=25°,∠ACB=∠AED=105°,∠DAC=10°,则∠DFB为(  )

    A.40° B.50° C.55° D.60°
    【变式11-2】(2019秋•洛阳期中)如图,△ABC≌△AED,连接BE.若∠ABC=15°,∠D=135°,∠EAC=24°,则∠BEA的度数为(  )

    A.54° B.63° C.64° D.68°
    【变式11-3】(2020春•沙坪坝区校级期末)如图,△ABC≌△ADE,且AE∥BD,∠BAD=130°,则∠BAC度数的值为   .

    【考点1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选择条件)】
    【方法点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
    【例12】(2020春•常熟市期末)如图,点C、D分别在BO、AO上,AC、BD相交于点E,若CO=DO,则再添加一个条件,仍不能证明△AOC≌△BOD的是(  )

    A.∠A=∠B B.AC=BD C.∠ADE=∠BCE D.AD=BC
    【变式12-1】(2020春•崇川区期末)如图,在△ABC和△DEC中,已知AB=DE,还需添加两个条件才能使△ABC≌△DEC,不能添加的一组条件是(  )

    A.BC=EC,∠B=∠E B.BC=EC,AC=DC
    C.∠B=∠E,∠A=∠D D.BC=DC,∠A=∠D
    【变式12-2】(2020春•竞秀区校级期末)如图,AB=DC,BF=CE,需要补充一个条件,就能使△ABE≌△DCF,小明给出了四个答案:①AE=DF;②AE∥DF;③AB∥DC;④∠A=∠D,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变式12-3】(2020春•金牛区期末)如图,已知:在△AFD和△CEB,点A、E、F、C在同一直线上,在给出的下列条件中,①AE=CF,②∠D=∠B,③AD=CB,④DF∥BE,选出三个条件可以证明△AFD≌△CEB的有(  )组.

    A.4 B.3 C.2 D.1
    【考点13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判定依据)】
    【方法点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
    【例13】(2019秋•广安期末)如图,在∠AOB的两边上,分别取OM=ON,再分别过点M、N作OA、OB的垂线,交点为P,画射线OP,则OP平分∠AOB的依据是(  )

    A.SSS B.SAS C.AAS D.HL
    【变式13-1】(2019秋•江津区期末)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做法如下:如图,∠AOB是一个任意角,在边OA,OB上分别取OM=ON,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点M,N重合,过角尺顶点C作射线OC.由此作法便可得△MOC≌△NOC,其依据是(  )

    A.SSS B.SAS C.ASA D.AAS
    【变式13-2】(2019秋•西宁期末)如图,PA⊥OM,PB⊥ON,垂足分别为A,B,PA=PB.则△OAP≌△OBP的依据不可能是(  )

    A.SSS B.SAS C.AAS D.HL
    【变式13-3】(2019秋•正定县期中)一块三角形玻璃被小红碰碎成四块,如图,小红只带其中的两块去玻璃店,买了一块和以前一样的玻璃,你认为她带哪两块去玻璃店了(  )

    A.带其中的任意两块 B.带1,4或3,4就可以了
    C.带1,4或2,4就可以了 D.带1,4或2,4或3,4均可
    【考点14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基础证明)】
    【方法点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5种判定方法中,选用哪一种方法,取决于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若已知两边对应相等,则找它们的夹角或第三边;若已知两角对应相等,则必须再找一组对边对应相等,且要是两角的夹边,若已知一边一角,则找另一组角,或找这个角的另一组对应邻边.
    【例14】(2020春•工业园区期末)已知:如图,点A、E、C同一条直线上,AB⊥BC,AD⊥DC,AB=AD.求证:BE=DE.

    【变式14-1】(2020•鞍山)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D=90°,点E,F分别在AB,AD上,AE=AF,CE=CF,求证:CB=CD.

    【变式14-2】(2020春•雨花区期末)如图,已知AB⊥CF于点B,DE⊥CF于点E,BH=EG,AH=DG,∠C=∠F.
    (1)求证:△ABH≌△DEG;
    (2)求证:CE=FB.

    【变式14-3】(2020春•历下区期末)如图1,在△ABC中,AB=AC,点D是BC的中点,点E在AD上.
    (1)求证:∠ABE=∠ACE;
    (2)如图2,若BE的延长线交AC于点F,CE的延长线交AB于点G.求证:EF=EG.

    【考点15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多结论)】
    【例15】(2020春•高明区期末)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C,垂足为E,BF∥AC交ED的延长线于点F,若BC恰好平分∠ABF,AE=2BF.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DE=DF;②DB=DC;③AD⊥BC;④AC=3BF.其中正确的结论为(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变式151】(2019秋•潜山市期末)如图,在△ABC中,P,Q分别是BC,AC上的点,PR⊥AB,PS⊥AC,垂足分别是R,S,若AQ=PQ,PR=PS,那么下面四个结论:①AS=AR;②QP∥AR;③△BRP≌△QSP;④BR=QS,其中一定正确的是(填写编号)   .

    【变式15-2】(2020春•平阴县期末)如图,EB交AC于点M,交C于点D,AB交FC于点N,∠E=∠F=90°,∠B=∠C,AE=AF,给出下列结论:①∠1=∠2;②CD=DN;③△ACN≌△ABM;④BE=CF.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填序号)

    【变式15-3】(2020春•雨花区期末)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140°,AB⊥CB于点B,AD⊥CD于点D,E、F分别是CB、CD上的点,且∠EAF=7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写正确的序号)
    ①DF=BE,②△ADF≌△ABE,③FA平分∠DFE,④AE平分∠FAB,⑤BE+DF=EF,⑥CF+CE>FD+EB.

    【考点16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动点问题)】
    【例16】(2019春•平阴县期末)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BC=12厘米,点D为AB上一点且BD=8厘米,点P在线段BC上以2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
    (1)用含t的式子表示PC的长为   ;
    (2)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当t=2时,三角形BPD与三角形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3)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请求出点Q的运动速度是多少时,能够使三角形BPD与三角形CQP全等?

    【变式16-1】(2019秋•德惠市期中)如图,在△ABC中,∠ACB=90,AC=6,BC=8.点P从点A出发,沿折线AC﹣﹣CB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B运动,点Q从点B出发沿折线BC﹣CA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A运动,P、Q两点同时出发.分别过P、Q两点作PE⊥l于E,QF⊥l于F.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
    (1)当P、Q两点相遇时,求t的值;
    (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求CP的长(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3)当△PEC与△QFC全等时,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CQ的长.

    【变式16-2】(2019秋•花都区期末)如图①,在Rt△ABC中,∠C=90°,BC=9cm,AC=12cm,AB=15cm,现有一动点P,从点A出发,沿着三角形的边AC→CB→BA运动,回到点A停止,速度为3cm/s,设运动时间为ts.

    (1)如图(1),当t= 112或192 时,△APC的面积等于△ABC面积的一半;
    (2)如图(2),在△DEF中,∠E=90°,DE=4cm,DF=5cm,∠D=∠A.在△ABC的边上,若另外有一个动点Q,与点P同时从点A出发,沿着边AB→BC→CA运动,回到点A停止.在两点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恰好△APQ≌△DEF,求点Q的运动速度.
    【变式16-3】(2019秋•内乡县期末)如图(1),AB=7cm,AC⊥AB,BD⊥AB垂足分别为A、B,AC=5cm.点P在线段AB上以2cm/s的速度由点A向点B运动,同时点Q在射线BD上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s)(当点P运动结束时,点Q运动随之结束).

    (1)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当t=1时,△ACP与△BPQ是否全等,并判断此时线段PC和线段PQ的位置关系,请分别说明理由;
    (2)如图(2),若“AC⊥AB,BD⊥AB”改为“∠CAB=∠DBA”,点Q的运动速度为xcm/s,其它条件不变,当点P、Q运动到何处时有△ACP与△BPQ全等,求出相应的x的值.
    【考点17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添辅助线)】
    【例17】(2020•黄州区校级模拟)如图,∠BAD=∠CAE=90°,AB=AD,AE=AC,AF⊥CB,垂足为F.
    (1)求证:△ABC≌△ADE;
    (2)求∠FAE的度数;
    (3)求证:CD=2BF+DE.

    【变式17-1】(2020春•青羊区期末)如图,△ABC中,AB=AC,∠EAF═12∠BAC,BF⊥AE于E交AF于点F,连结CF.
    (1)如图1所示,当∠EAF在∠BAC内部时,求证:EF=BE+CF.
    (2)如图2所示,当∠EAF的边AE、AF分别在∠BAC外部、内部时,求证:CF=BF+2BE.

    【变式17-2】(2020春•南岸区期末)在∠MAN内有一点D,过点D分别作DB⊥AM,DC⊥AN,垂足分别为B,C.且BD=CD,点E,F分别在边AM和AN上.
    (1)如图1,若∠BED=∠CFD,请说明DE=DF;
    (2)如图2,若∠BDC=120°,∠EDF=60°,猜想EF,BE,CF具有的数量关系,并说明你的结论成立的理由.

    【变式17-3】(2019春•成都期末)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BAD+∠BCD=180°,AB=BC.
    (1)如图1,连接BD,若∠ABD=∠CBD,则AB与AD有什么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
    (2)如图2,若P,Q两点分别在线段AD,DC上,且满足PQ=AP+CQ,请猜想∠PBQ与∠ABP+∠QBC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
    (3)如图3,若点Q在DC的延长线上,点P在DA的延长线上,且仍然满足PQ=AP+CQ,请写出∠PBQ与∠ADC 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说明.


    【考点18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应用】
    【方法点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熟记性质
    是解题的关键
    【例18】(2020春•沙坪坝区校级期末)如图,在△ABC中,AB=AC,AB的中垂线交AB于点D,交BC的延长线于点E,交AC于点F,若AB+BC=6,则△BCF的周长为(  )

    A.4.5 B.5 C.5.5 D.6
    【变式18-1】(2020春•太原期末)如图,在△ABC中,∠BAC=80°,AB边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交BC于点E,AC边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F,交BC于点G,连接AE,AG.则∠EAG的度数为(  )

    A.15° B.20° C.25° D.30°
    【变式18-2】(2020春•郫都区期末)如图,△ABC中,∠ABC=30°,∠ACB=50°,DE、FG分别为AB、AC的垂直平分线,E、G分别为垂足.
    (1)直接写出∠BAC的度数;
    (2)求∠DAF的度数,并注明推导依据;
    (3)若△DAF的周长为20,求BC的长.

    【变式18-3】(2020春•福田区校级期中)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M,N分别是CD,BC的中点,且AM⊥CD,AN⊥BC.
    (1)求证:∠BAD=2∠MAN;
    (2)连接BD,若∠MAN=70°,∠DBC=40°,求∠ADC.

    【考点19 角平分线性质的应用】
    【方法点拨】掌握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
    【例19】(2020春•织金县期末)如图,AD∥BC,∠ABC的平分线BP与∠BAD的平分线AP相交于点P,作PE⊥AB于点E,若PE=2.5,则两平行线AD与BC间的距离为(  )

    A.3 B.4 C.5 D.6
    【变式19-1】(2020春•崇川区校级期末)如图,△ABC的角平分线AE,BF交于O点.
    (1)若∠ACB=70°,则∠BOA=   ;
    (2)求证:点O在∠ACB的角平分线上.
    (3)若OE=OF,求∠ACB的度数.

    【变式19-2】(2019秋•百色期末)如图,△ABC中,AD平分∠BAC,DG⊥BC且平分BC,DE⊥AB于E,DF⊥AC于F.
    (1)说明BE=CF的理由;
    (2)如果AB=5,AC=3,求AE、BE的长.

    【变式19-3】(2020春•萍乡期末)如图,△ABC的外角∠DAC的平分线交BC边的垂直平分线于P点,PD⊥AB于D,PE⊥AC于E.
    (1)求证:BD=CE;
    (2)若AB=6cm,AC=10cm,求AD的长.

    【考点20 尺规作图】
    【例20】(2020春•灯塔市期末)尺规作图题:
    已知:∠α、∠β,线段a.
    求作:△ABC,使∠B=∠α,∠C=∠β,BC=a.
    (注: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变式20-1】(2020春•莱州市期末)如图,直线l1,l2,l3表示三条相互交叉的公路,现在要建设一个货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请确定中转站P的位置.要求:用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标注字母P,不写作法.


    【变式20-2】(2020春•靖远县期末)尺规作图.
    如图所示,已知A、B、C是三个新建的居民小区.现要在到三个小区距离相等的地方修建一所学校D,试确定学校D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变式20-3】(2020春•广饶县期末)如图,求作一点P,使PC=PD,并且点P到∠AOB两边的距离相等(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相关试卷

    专题1.5 一次函数章末重难点题型-2022-2023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举一反三系列(浙教版):

    这是一份专题1.5 一次函数章末重难点题型-2022-2023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举一反三系列(浙教版),文件包含专题15一次函数章末重难点题型举一反三浙教版解析版docx、专题15一次函数章末重难点题型举一反三浙教版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4 图形与坐标章末重难点题型-2022-2023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举一反三系列(浙教版):

    这是一份专题1.4 图形与坐标章末重难点题型-2022-2023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举一反三系列(浙教版),文件包含专题14图形与坐标章末重难点题型举一反三浙教版解析版docx、专题14图形与坐标章末重难点题型举一反三浙教版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3 一元一次不等式章末重难点题型-2022-2023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举一反三系列(浙教版):

    这是一份专题1.3 一元一次不等式章末重难点题型-2022-2023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举一反三系列(浙教版),文件包含专题13一元一次不等式章末重难点题型举一反三浙教版解析版docx、专题13一元一次不等式章末重难点题型举一反三浙教版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1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