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作文专题第一课稳拿基础分课件
展开第二讲 话题作文——挖掘要素审题法
第四讲 命题作文——紧扣题眼审题法
第一讲 材料作文——挖掘内涵审题法
第三讲 半命题作文——突破限制审题法
教材说 审题就是审察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立意就是确立最主要的思想内容。认真审题,恰当立意,才能确保写作符合要求,不跑题,不偏题,也才能有效组织材料,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审题时,要注意题目中的限制条件,明确选材的范围,还要注意分析题目,探究其含义。如果遇到提供材料的作文,则需要仔细审读材料,对材料内容进行概括分析,推敲材料蕴含的意义,选择其中的某个角度或要点作为写作重点。 立意往往在审题之后进行。立意要明确,表达的思想要有一定的深度。同时,还要学会求新,避免思维定式,人云亦云。深入发掘题目的内涵,变换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甚至从习见观点的对立角度反向立意,都可以使立意新颖。为了取得好的立意,写作前可以先列出与题目有关的几个主题,再分析比较,之后选择一个既新颖又能够驾驭的主题进行构思写作。
材料作文——挖掘内涵审题法
2020年河北中考作文已经完成由话题作文向材料作文的过渡。材料作文,即出题者给考生提供一定的材料,要求考生依据自己对材料的分析、理解、提炼,按要求写作的一种文题类型。它要求考生必须关注生活,具备符合时代特色的视野、思想和观念,具有独立的辩证的思维品质,并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抉择。 材料作文一般包括“材料+提示+要求”三个部分。材料作文既有命题作文的限制性,又有自拟题作文的自由性,还能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概括、归纳推理等综合阅读的能力。
材料作文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主题多元、文题开放、材料多样、提示明朗四个方面。就所给材料而言,内容一般包括寓言故事、社会事件、教材延伸、逸事典故、诗文歌词、名言格言等。2020年河北中考作文给出两则材料,其中材料一是“习”的意思,材料二出自统编教材课文《<论语>十二章》。材料的审题难度不大,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考生写作的束缚”,给考生较大的写作空间。 通过审题,考生可明确材料所传达出的主旨和命题意图,由于材料本身的含义是由考生本人领会出来的,故会存在理解上的多样性。中考作文题,通常有一个核心立意点,若理解偏差可能会导致作文跑题。下面将围绕“如何审题”为考生指点迷津。
一、准确领悟题旨一般来说,所给材料表面意思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材料本身可能是松散的、不紧凑的,考生要把原材料中那些有用的、精华的东西提炼出来,这些有用的、精华的东西就是写作的主题。具体的方法技巧有:(1)审读材料的主题或材料中明示的话题。有标题的材料要认真结合材料审读标题的含义,有的标题甚至直接指向作文的主题。(2)从文字材料中提取关键词句锁定写作话题。注意所给材料的开头、结尾和议论抒情等点题的句子或关键词语,甚至给出的某些词语的若干种解释,这些往往也提示了写作的方向。
(3)从多则材料中归纳共同的写作话题。如果作文题提供了两则或两则以上的材料,那么可以采用提取关键词和“求同存异”的方法提炼出各则材料的“同类项”,从而归纳出作文的话题。如2020年河北中考作文题材料:材料一:习,本义是鸟反复练习飞翔。后泛指反复地学,使熟练掌握。材料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品读两则材料,不难提取出其共同的话题——习,考生可根据这一共同话题,确定能写出新意的立意。
(4)从隐晦的材料中解读出寓意或主题。采用了故事或寓言作为材料的作文题,有的直接给出了寓意提示,考生据此确定写作主题即可。有的则需要考生自己去解读、提炼,这就增加了审题的难度。如2020年黄冈中考作文题材料:薛谭跟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把秦青的技艺学完,就自认为都学到手了,于是向老师告辞回家。秦青没有阻拦他,并在城外的大道上为他摆酒送行。这时只见秦青打着拍子,慷慨激昂地高唱起来,歌声震动了林间的树木,反激出的回声挡住了天上的行云。 见此状,薛谭便急忙向老师道歉,要求回去继续学习。从那以后,他再也不敢说回家的话了。
这则材料讲述的是薛谭跟随秦青学习唱歌的故事。审题时,可以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分析。如从薛谭的角度,听了秦青的歌声,薛谭便急忙向老师道歉,要求回去继续学习,据此可以提炼出“学会倾听”“知错能改”“学无止境”等观点。从秦青的角度,面对薛谭的骄傲自满,秦青没有粗暴干涉,而是以自身的才华来影响薛谭,让他心悦诚服,据此可以提炼出“最好的教育是言传身教”“润物细无声”等观点。
二、明确构思角度 角度,即从材料中捕捉到的看问题的出发点。角度有时表现为不同读者对材料的不同感触或感悟,有时表现为材料所涉及的不同对象,有时表现为联系实际的立足点……有的材料只有一个角度,有的却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度。作文中,考生一要根据自己的写作能力(擅长写的文体)和对材料的理解程度,选择自己最易写的、最好把握的、有话可说的、有事可写的、有情可抒的角度入手。二要尝试求异创新,因为大家写的都是同一主题、同一材料,要避开“俗套”,就要求异创新,可从那些不被人重视、有价值的方面进行突破,写别人没写出来的旨趣,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另外,命题者所给的材料所包含的哲理往往都是大道理,要全面深刻地阐述这些大道理是有难度的,因此,要学会化大为小、以小见大,即把自己熟悉的社会生活与大道理联系起来,再从小事情、小问题中发现大道理,阐述大道理。
话题作文——挖掘要素审题法
所谓话题作文,是指用话题限定写作范围的作文题型。“话题”即谈话的中心,写作时,考生应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选材行文。相对于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而言,话题作文这一命题形式的写作范围更广泛,构思、立意更自由,更有利于考生在写作时张扬个性、抒发情感。近年来话题作文很受河北中考作文命题人的青睐。写好话题作文,审准题、明立意至关重要。
一、审清要素话题作文一般由话题材料、话题和写作要求等要素组成。只有综合审读这些要素,才能准确把握题意,明确写作方向。因此,考生要重点关注这些要素。话题作文的材料往往具有提示考生行文方向的作用。如2018年河北中考作文所给材料是“爽”的四个义项,考生可从这四个义项中任选一个作为自己的写作方向,如考生可记叙一次朋友爽约的经历,也可塑造一个性格率直、为人爽快的形象等;又如2014年河北中考作文所给材料则提示考生不能单纯写某人的衣着特点,而应透过这个人的衣着特点表现人物的个性、爱好、修养、追求等,或者谈自己对衣着的见解和感悟。
话题一般跟在话题材料之后,由一句概括性的话引出。这句话虽然比较简短,但是内涵却很丰富。它至少给考生提供了三个方面的信息:①话题来自前面的话题材料,是话题材料的核心内容;②话题不是考生写作的文章标题,只是考生写作的方向;③话题与话题材料关系十分紧密,写作时,考生不要忘了话题材料的存在。写作要求往往涉及角度、拟题、文体、字数、提示、警示等方面,且大多是硬性要求,考生要严格遵循。
二、审清命题意图只有审清话题背后的“命题意图”,才能确定文章的立意和写作方向。中考作文既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又引导考生学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而作文的话题恰恰是一个“窗口”,它要引导考生表情达意,传递正能量。因此考生应以正确、健康的思维方式推求作文的命题意图。比如2019年河北中考作文题,意在引导考生审视自我,重视自我体验,以我手写我心,形成对自己的正确认识、思考。考生在行文时应将“如何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认识是否客观”“如何做好自己”等讲清楚、写明白。
三、明确写作方向只有选择恰当的切入点,确定明确的写作方向,才能写出考场佳作。话题作文角度众多,考生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抓住一点深入分析。如2018年河北中考作文给出了“爽”的四个义项,并要求考生以“爽”为话题作文。考生抓住任一义项深入行文即可。行文时,考生一要根据自己擅长写的文体和对话题的理解,选择最好把握、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的角度入手。二要尝试求异创新,避开“俗套”,从那些不被人重视却有价值的角度进行突破,写别人没写出来的旨趣,抒他人没抒发的情感。
四、深入思考立意审清话题作文的各个要素后,考生要根据对话题的理解进行立意。话题作文立意时常采用虚实转换法、化大为小法。(一)虚实转换法虚实转换法,就是将抽象的话题转化为具体的概念,将具体的话题升华为抽象的道理。“虚转实”常用的方式是添加话题成分或结合具体材料。如2017年河北中考作文以“了不起”为话题,“了不起”是对人、事物等的评价的抽象概念,如考生可以添加成分将其变为“了不起的煎饼馃子”,并联系煎饼馃子用料的了不起、摊主的了不起来行文。
“实转虚”常用的方式是由“事”总结道理。如2014年河北中考作文以“这样的衣着”为话题,立意时,考生可联想宋濂虽“缊袍敝衣”仍内心足乐;杜甫身居茅屋,缺吃少穿,仍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声等事例,从中总结出“衣着的华美不如心灵的丰腴”这一道理。
(二)化大为小法话题作文的话题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点,所给话题范围往往较大,考生一般不宜把话题直接用作作文的题目,而应尽可能地将话题范围缩小,进而寻找一个恰当的切入点。以“走向深处”这一话题为例,考生可将“深处”这个大范围缩小为“历史的深处”这一具体的范围,从而展现中华历史文化之美。立意时,考生应综合使用这两种方法。如以“美好”为话题,可先用虚实转换法添加成分将其变为“友谊的美好”,然后用化大为小法,用一件具体的小事,表现友谊的美好,表达对友谊的认识和理解。
半命题作文——突破限制审题法
半命题作文常常有两种形式,即“题目+要求”式和“引语+题目+要求”式。对这样的作文题目,考生在审题时可分三步进行:一、审引语半命题作文的引语往往精辟优美、意蕴深刻、情感浓郁,或阐释,或举例,或提示,往往起到激发写作情思、界定选材范围的作用。通过细心研读引语,可梳理出一些重要信息。河北中考作文一般没有引语,故考生只作简单了解即可。
二、审题目半命题作文的题目一般有以下几种结构:前空型(如2010年“ 来了”),后空型(如2015年“这次,我没有 ”),中空型(如2012年“我与 的亲密接触”),双补型(如2020黔东南州卷“那些 让我 ”)。无论哪种结构的半命题作文题目,考生都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分析。首先,把握已有的一半题目所透露出来的信息:“定类”,即暗示作文适合写成怎样的体裁;“定质”,即限定考生表现怎样的主题,抒发怎样的感情等。然后,仔细揣摩所填内容和已定部分的搭配,确保逻辑上是严谨的,语言上是通顺的。
三、审要求作文的要求常常包括体裁、篇幅、表达等方面的限制,写作时,考生应仔细阅读写作要求,如此才能写出符合考场要求的作文来。一般来说,河北中考半命题作文的写作要求比较简单。基本包含以下几点:一是补题(下文将详细讲解,暂不赘述);二是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即要求考生必须原创,并有感情地行文;三是“文体自定”,通常宜写记叙文或议论文,有时也可写应用类文体,如书信、演讲稿等;四是“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30行)”,即考生在行文时要控制好文章的篇幅;五是“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即考生在行文时不能透露个人信息,对于不可避免的人名、校名、地名等,可用化名代替,或用“A、B、C”代替。以上三步是考生审题的通法,接下来,将围绕题目本身及补题技巧进行阐述。
(一)善抓关键信息,揣摩命题意图半命题作文题目中出现的已有信息,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显性信息一般包括:①时间范围限制,如“怀念 的日子”,要求写值得怀念的、有特殊意义的那些日子。②人物范围限制,如“我身边 的人”,要求写身边和自己有一定关系的人。隐性信息如2015年“这次,我没有 ”,“这次”隐含着比较的意味,表明与之前有所不同。写作时,考生应通过对比、铺垫等来突出这一“不同”;又如2012年“我与 的亲密接触”,“亲密”表明了写作的重点是深入的接触。这些起限制作用的字词短语往往是文题的要点,是审题的关键,只有抓住这些关键信息,充分把握了题目的限制范围和隐含信息,才能有效突破限制,准确审题立意。
(二)掌握补题技巧,补题引人入胜题好一半文,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是写作的关键。补一个新颖、贴切的题目,既决定了文章的写作方向,也能引人入胜。补题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要紧跟时代步伐,关注新近发生的事情,这些事情既可以是近期各大媒体报道的新闻事件和感人故事,也可以是自己亲历、亲见、亲闻的真人真事,只有与时代紧密联系,主题思想才会有一定的高度。如2012年“我与 的亲密接触”,可补题为“我与正能量的亲密接触”,这里的“正能量”就是时代造就的新词,题目紧密联系时代,新颖别致。
2.要选自己熟悉的日常进行写作,回归本真,用最寻常的物象抒真情,表真意。角度可以以小见大,使选材具体化,保证在行文时有内容可写,有真情可抒。只有和生活联系,才能感人至深,才能使文章言之有物。如2015年“这次,我没有 ”,可补题为“这次,我没有忘记说爱你”,所补的题目具体可感,考生在写作时有事可写。 3.要角度新颖,规避雷同题目。当你看到题目时,想到的第一个构思,往往与大多数考生的第一想法雷同,应尽量规避。可运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转换视角,选取新颖的写作角度;运用纵向思维,深度挖掘题材,构思写作。如2012年“我与 的亲密接触”,可补题为“我与离别的亲密接触”,给人眼前一亮之感;又可补题为“我与李白的亲密接触”,纵向挖掘,既展现了考生的思维广度,又从侧面体现出考生的文学素养,增加阅卷老师的印象分。
(三)注重情感表达,突出成长感悟河北中考半命题作文题大多包含“我”这一人称代词,如2015年“这次,我没有 ”、2012年“我与 的亲密接触”等;纵观全国中考作文,这类题目也有很多,如2020年荆门卷作文题“ 教会了我自觉”等。这不是偶然,是命题人有意为之,意在引导考生热爱生活,感悟生活,关注自身成长,展现真实自我。“情真出美文”,所以考生在写作此类作文时,要注重真实情感的表达,注重展现自我成长过程中独特的感悟或体验。
命题作文——紧扣题眼审题法
命题作文,顾名思义是命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考生根据这个给定的题目进行写作。诗有诗眼,题有题眼,就审题来说,考生要做到的是,紧扣题眼,吃透题目中的有效信息。题眼,即题目中的中心词,也就是题目所透露的文章的写作重点。题眼抓住了,写作的方向就明确了。
一、找准题眼,明确要求首先,找准题眼,辨明方向。题目无论是词语式,还是短语或句子式,只要找准题眼,即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就明确了写作的重点和方向,就能做到作文不跑题。如“微笑的味道”“含泪的微笑”两个题目,同样是要求考生写有关“微笑”的内容,但命题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前者的侧重点在“味道”二字上,酸甜苦辣都是味道的范畴;后者的侧重点在“含泪”上,也许是感动的泪,也许是激动的泪,也许是痛苦的泪。寻找题眼,一般要根据题目找关键词。若题目是词语式,题目本身就是题眼,如2011年的“陪伴”,题眼就是“陪伴”;若题目是短语或句子式,其中的修饰语往往就是题眼,如2020年江西卷“好的故事”,其题眼就是“好”。
然后,挖掘内涵,抓住重点。命题作文的题目看似明了,实际上要想写好作文则需要体会题目深层次的含义。有些题目中的词语,会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被赋予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如“含笑奔跑的少年”,题目中的“含笑”不仅指一种看得见的表情,更指一种心态、一种品质、一种信念、一种情怀……因此考生不能为了写“笑”而写“笑”,而应从更深的层面挖掘“笑”的内涵。最后,弄清限制,明确文体。命题作文有时会对写作的人称、对象、时间、情感、范围、内容等方面进行限制。如2020年吉林卷作文题“教育里的爱”提示考生所写的“爱”要与教育相关。河北中考作文虽没有文体要求,但有些文题却隐含着对文体的限制,如2011年“陪伴”,考生宜写成记叙文,叙写自己在与人、物、景的相互陪伴中的成长体验。
二、推敲限制,寻求突破命题作文有时会在题目上或显性或隐性地加以限制,这些限制包括文体、字数、人称、时间、空间、情感、内容、变化等诸多方面。如“谢谢你,使我成为更好的自己”,“更”包含比较的意味,所以考生在写作时要有一定的铺垫,可以先写“我”不够“好”,再写“我”在“你”的影响、助下越来越“好”。“谢谢”则要求在情感表达上聚焦感激、感谢之情。又如“我想握住你的手”这一作文题目,“我”“你的手”要求写明“我”和“你”的关系,“想”字说明“握住你的手”是一种想实现而尚未实现的行为,行文时,考生应注意表达这一层意思。
三、围绕重点,收放自如这一步实际上是审题完成后的一个取舍材料、明确重点的过程。经过前面的审题,考生已经成竹在胸,但要选择最有潜力的“竹子”去培育,即选取最能驾驭、最新颖的主题去行文,这才是真正的目标。如“我想握住你的手”一题,审题结束后,可以从不同角度立意。立意时,可结合题目,进行问答式构思。如“为什么想握住你的手”,也许是同学、同桌之间,“我”误解了“你”,想和“你”握手言和;也许是“我”崇拜的人,知识渊博、品德高尚,我想与“你”成为挚友;也许是长辈无微不至地关心助“我”,而“我”因年幼无知伤害了“你”,想通过握手来弥补等。无论怎样构思,写作时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选择熟悉的角度行文,力求写出真情实感,做到收放自如。
掌握了审题、立意的妙招后,将所要表达的主旨有创意地表达出来便显得至关重要。有创意地表达,是指表达时有新意,有个性,不落俗套。一篇有创意的文章,能够让读者眼前一亮。写作时,要做到有创意地表达,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选材要新颖。从大的方面说,要写社会生活中的新事物,特别是具有时代特点的事物,能让人感受到清新的时代气息;从小的方面说,要写属于自己的东西——只有自己经历、体验、感受中那些富有个性特征的东西,才是真切的,才能够感染并打动读者。比如,同样是写母爱,史铁生写了两次“看花”,还写到母亲的去世,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及悔恨、愧疚之情;冰心则借荷叶比喻母亲,赞颂母爱的伟大。作者选取的都是富有独特感受的材料,将传统母爱的主题写出了新意。
中考语文总复习24.第四部分 作文-专题一 自我生活 成长经历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总复习24.第四部分 作文-专题一 自我生活 成长经历课件,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中考导航,考点突破,技法提炼,真题回放,专题概述,热身体验,实战演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总复习语文26.-第四部分 作文-专题三 描写亲情 歌颂美德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26.-第四部分 作文-专题三 描写亲情 歌颂美德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专题概述,考点突破,真题回放,技法提炼,热身体验,实战演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总复习中考语文 抢分特训 1.基础·考前满分特训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总复习中考语文 抢分特训 1.基础·考前满分特训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基础·考前满分特训,时间15分钟,抽丝剥茧,吹毛求疵,相得益彰,旁逸斜出,巧妙绝伦,信手拈来,精益求精,惟妙惟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