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瑞华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瑞华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01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瑞华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02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瑞华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03
    还剩3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瑞华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瑞华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瑞华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题(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共36个小题,每题1分,36分。)
    1.下列古诗词中不含生物的是(  )
    A.牧童骑黄牛 B.处处闻啼鸟
    C.长河落日圆 D.竹外桃花三两枝
    2.“阳光下生长的小麦”“动物的排汗与排尿”“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中描述的现象体现的生物的基本特征分别是(  )
    ①生物能进行呼吸
    ②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③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④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⑤生物都有遗传的特征
    A.①②③ B.④②⑤ C.③②④ D.③②⑤
    3.下列探究活动中,不属于采用调查法进行研究的是(  )
    A.全国人口普查
    B.班级同学年龄段统计
    C.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D.年级学生身高的统计
    4.我国古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对植物进行分类时,把植物分为草、谷、菜、果、木五大类,他对这些植物进行分类的依据是(  )
    A.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 B.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
    C.按照生物的用途 D.按照生物的亲缘关系
    5.惊蛰时节,我国南方常出现春旱现象,民间有“惊蛰雷鸣,成堆谷米”的农谚。这说明此时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阳光 B.水分 C.声音 D.温度
    6.下列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的变量的是(  )
    A.有光、无光 B.20℃、30℃ C.温暖、潮湿 D.干燥、潮湿
    7.在设置对照实验时,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均相同
    B.对照实验可以有多个变量
    C.所有变量都相同
    D.探究过程中不需要排除偶然因素
    8.《沁园春•长沙》中“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句诗里暗含着生物知识,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生物能改变环境
    D.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9.下列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沙漠中的骆驼排尿少
    B.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厚
    C.蚯蚓能疏松土壤
    D.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发达
    10.地衣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中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地衣又能够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风化作用.这一事实说明(  )
    A.生物能够适应自己所生活的环境
    B.生物能够对自己所生活的环境造成影响
    C.生物既能够适应环境,也能够影响环境
    D.生物能够影响环境,或者环境能够影响生物
    11.在寒冷的冬天,枫树纷纷落叶,而松树却还郁郁葱葱,这表明(  )
    A.它们都能适应于寒冷的环境
    B.松树和枫树进行着种间斗争
    C.松树比枫树更能适应于寒冷的环境
    D.枫树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12.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的多,这主要是(  )
    A.骆驼刺喜欢沙土
    B.骆驼刺怕被风刮走
    C.骆驼刺需要营养物质
    D.骆驼刺对缺水环境的适应
    13.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占的数量关系如图.假设这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则可能引起(  )

    A.乙和丁数量增加 B.丙和丁数量减少
    C.乙、丙和丁数量减少 D.乙和丙数量增加
    14.下面可以成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森林里所有的树木和所有的动物
    B.一个鱼缸中的所有金鱼、水草和鱼虫
    C.在阳光下一个烧杯中有取自池塘的水、泥土和浮游生物
    D.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水蚤、分解者和水草
    15.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生物部分各组成成分间的相互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是生产者
    B.丙不是消费者
    C.丁是分解者
    D.此生态系统只有1条食物链
    16.有一条食物链:植物→鼠→蛇→獴。如果蛇全部被杀,其它三种生物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则曲线a和b分别表示哪两种生物(  )

    A.獴、植物 B.獴、鼠 C.植物、鼠 D.鼠、植物
    17.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
    B.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水稻
    C.鸟类和蝗虫之间只是捕食关系
    D.体内积累有毒物质最多的是猫头鹰
    18.下列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某两种生物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则两种生物所在生态系统中至少有2条食物链
    B.DDT一旦被生物吸收就很难分解,其浓度会沿食物链在各营养级中逐级递减
    C.食物网越简单的生态系统,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反之就越弱
    D.处于食物链顶端的一定是消费者,而处于食物链起点的不一定是生产者
    19.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B.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C.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D.我们已经模拟地球生物圈的条件,成功建造了供人类居住的“生物圈Ⅱ号”
    20.生物圈养育着万物生灵,人和各种生物共同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他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角色.下面承担者分解者的角色的是(  )
    ①淡水中的衣藻 ②高山上的油松 ③土壤中的细菌 ④树上的麻雀 ⑤河边的青蛙 ⑥树叶上的毛毛虫 ⑦朽木上的蘑菇.
    A.①③⑦ B.⑤⑥⑦ C.③⑦ D.③④
    21.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只有草→兔→狼组成的一条食物链。如果猎杀了全部的狼,则兔的数量变化曲线应为(  )
    A. B.
    C. D.
    22.在天然的开放式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在较长时间内与鹿群数量变化相符合的曲线是(  )
    A. B. C. D.
    23.根据图,从下列选项中找出正确的食物链表述。(  )

    A.水稻→稻田害虫→螃蟹
    B.阳光→水稻→稻田害虫→螃蟹
    C.水稻→稻田害虫→螃蟹→细菌、真菌
    D.阳光→水稻→稻田害虫→螃蟹→细菌、真菌
    24.要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最有效的方法是(  )
    A.改变环境中的湿度
    B.减少分解者的数目
    C.增加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
    D.减少捕食者的数目
    25.捕食螨以捕食红蜘蛛为主,图中能正确说明红蜘蛛和捕食螨数量变化关系的曲线图是(注:﹣﹣表示红蜘蛛,……表示捕食螨)(  )
    A. B. C. D.
    26.下表是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几种操作和要达到的目的,其中描述不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目的
    A
    翻转反光镜的凹面和凸面
    调节光线的强弱
    B
    转动转换器
    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C
    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缓慢下降眼看物镜
    防止物镜压碎玻片标本
    D
    更换10倍目镜为16倍
    放大视野中观察到的物像
    A.A B.B C.C D.D
    27.如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由视野Ⅰ到视野Ⅱ时,操作过程为(  )
    ①转动转换器
    ②移动载玻片
    ③转动粗准焦螺旋
    ④转动细准焦螺旋
    ⑤调节光圈。

    A.①②③④ B.②①⑤④ C.①④②⑤ D.②①⑤③
    28.小优同学制作并观察了某生物细胞的临时装片,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人口腔上皮细胞结构图
    B.对好光以后,不能随便移动显微镜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图乙中①与②放大倍数的乘积
    D.图乙中①是目镜,其镜筒越长的,放大倍数越小
    29.在使用显微镜时,正确的步骤是(  )
    ①调节细准焦螺旋
    ②使镜筒下降
    ③安装镜头
    ④对光
    ⑤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⑥安放玻片标本并用压片夹压住.
    A.③④⑥②⑤① B.①②③④⑥⑤ C.③⑥②①④⑤ D.③④⑤①⑥②
    30.如果在目镜为5×、物镜为10×时,显微镜视野里可观察到的细胞如图。那么,在物镜放大倍数不变的情况下,把目镜改为15×,视野里可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是(  )

    A.3个 B.5个 C.7个 D.9个
    31.实验室有如下一些镜头可供选择(如图),要使被观察的物体放大50倍,应选择的镜头为(  )

    A.③和⑥ B.②和⑥ C.④和⑤ D.①和③
    32.某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发现视野中总有污点存在,移动玻片时污点不动;移动目镜时,污物仍不动.那么污物在(  )
    A.玻片上 B.反光镜上 C.物镜上 D.目镜上
    33.若要使视野右上角的图像移至视野中央,移动玻片的方向是(  )
    A.右上 B.右下 C.向左上 D.向左下
    34.上完“显微镜的使用”这节课后,学生讨论时提出了以下6个问题,你认为其中哪些是正确的?(  )
    ①先将做好的装片安放在载物台后,再进行对光
    ②镜筒下降时,眼睛必须注视目镜
    ③视野太暗时,首先考虑的是换用较大的光圈
    ④观察较透明的装片时,要用较强的光线
    ⑤当视野中出现图象时,要进一步用细准焦螺旋把物像调得更清楚
    ⑥高倍物镜比低倍物镜长
    A.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⑤⑥ C.①②③⑤⑥ D.③⑤⑥
    35.如图所示为显微镜视野内某生物体所处位置及运动路线,则此生物体的实际位置及运动路线应为(  )

    A. B.
    C. D.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44分)
    36.(18分)随着全球变暖,北极的冰雪开始融化,人们的目光转向了北极。图一表示北极圈内某海岛及周围海域生物组成的食物网简图,图二表示的是图一中某一条食物链中不同生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生物学上,我们把北极的空气、光照、水分、温度、苔藓、北极兔等影响北极熊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   。
    (2)若图一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成分是   ,请写出北极熊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   。
    (3)图二表示的是图一中某一条食物链中不同生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示意图,则乙代表的图一中的生物是   。
    (4)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随着动物摄食的过程,食物中的   和   就进入动物体内。
    (5)当海岛上的冰川消融时,海岛上的苔藓数量会增多,北极兔的数量   (会/不会)无限制的增加,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
    37.(12分)如图所示是李皓同学在制作某细胞临时装片时用图甲所示的显微镜观察的相关实验,图乙表示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图丙所示的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结构,请据图回答:

    (1)在使用显微镜观察之前要对显微镜进行对光,具体方法是在放置好显微镜后依次调节图甲中   (填数字),直到目镜中看到   视野。
    (2)如果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少,应选择图乙中镜头组合   (填数字)。
    (3)李皓同学看到视野中一个污点,这个污点如果不在载玻片上,那么可能在图甲的   上(填序号)。
    (4)李皓同学对观察的材料进行染色的目的是   ,图丙中的细胞由于透明度大,观察时应将显微镜视野如何调节?   。
    38.(14分)目前新冠肺炎还在全世界蔓延,因此搞好个人防护特别重要。专家指出:勤洗手,特别是用洗手液洗手可以有效的预防。青岛市质监局对各大超市在售的多种品牌的洗手液进行抽查,发现某一品牌的洗手液不合格,这种不合格的洗手液会不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危害呢?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学生为了验证此问题,进行了以下的实验:
    实验材料用具: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蚯蚓40条;喷雾器2个;清水;浓度为1%洗手液溶液;
    将富含有机物的土壤均匀铺洒在大纸盒中,沿中线均分为甲、乙两个区域。
    (1)请完善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甲区域
    乙区域
    第一步
    放入20条蚯蚓
    放入20条蚯蚓
    第二步
    每天喷洒10毫升洗手液
    每天喷洒   
    第三步
    将纸盒放到适宜的条件,两周后,翻开土壤,统计蚯蚓
    生活状况
    实验结果
    2条
    38条
    (2)根据实验过程,实验小组提出的问题是:   。
    (3)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
    (4)在实验中用40条蚯蚓而不用一条蚯蚓的原因是   。
    (5)实验中采用富含有机物的土壤的原因是蚯蚓能将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给植物再利用,所以蚯蚓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   。
    (6)该实验结果也说明蚯蚓会趋利避害,体现了生物的哪一个基本特征?   。
    (7)实验过后,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实验中用到的蚯蚓?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共36个小题,每题1分,36分。)
    1.下列古诗词中不含生物的是(  )
    A.牧童骑黄牛 B.处处闻啼鸟
    C.长河落日圆 D.竹外桃花三两枝
    【分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A黄牛、B鸟、D竹、桃属于生物,C长河落日不属于生物。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阳光下生长的小麦”“动物的排汗与排尿”“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中描述的现象体现的生物的基本特征分别是(  )
    ①生物能进行呼吸
    ②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③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④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⑤生物都有遗传的特征
    A.①②③ B.④②⑤ C.③②④ D.③②⑤
    【分析】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解答】解:“阳光下生长的小麦”,说明③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动物的排汗与排尿”体现了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即具有②新陈代谢的特征;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了④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故选:D。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3.下列探究活动中,不属于采用调查法进行研究的是(  )
    A.全国人口普查
    B.班级同学年龄段统计
    C.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D.年级学生身高的统计
    【分析】调查法是生物上常用的方法,要掌握调查法的目的和具体做法。
    【解答】解:A、人口普查工作包括对人口普查资料的搜集、数据汇总、资料评价、分析研究、编辑出版等全部过程,它是当今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搜集人口资料的一种最基本的科学方法,人口普查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调查,A不符合题意;
    B、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就是调查法,班级同学年龄段统计属于调查法,B不符合题意;
    C、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因此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属于实验法;C符合题意;
    D、为了统计身高而进行的调查,属于调查法,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
    4.我国古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对植物进行分类时,把植物分为草、谷、菜、果、木五大类,他对这些植物进行分类的依据是(  )
    A.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 B.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
    C.按照生物的用途 D.按照生物的亲缘关系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植物的分类,植物的分类依据有很多,我们要灵活的对其进行分类,据此答题。
    【解答】解:李时珍在对植物进行分类时,把植物分为草、谷、菜、果、木五大类,进行分类的依据是生物的用途。
    故选:C。
    【点评】这部分内容在考试中经常出现,要注意掌握。
    5.惊蛰时节,我国南方常出现春旱现象,民间有“惊蛰雷鸣,成堆谷米”的农谚。这说明此时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阳光 B.水分 C.声音 D.温度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农谚“惊蛰雷鸣,成堆谷米”,主要意思是惊蛰时节常出现春旱现象,雷鸣下雨,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因此说明此时主要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水分。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并结合诗句分析来解答。
    6.下列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的变量的是(  )
    A.有光、无光 B.20℃、30℃ C.温暖、潮湿 D.干燥、潮湿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
    【解答】解:A、“有光、无光”,唯一的变量是光;
    B、“20℃、30℃”,唯一的变量是温度;
    C、“温度、潮湿”,有两个变量温度和水分,变量不唯一;
    D、“干燥、潮湿”,唯一的变量是水分。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对照实验是唯一变量实验.
    7.在设置对照实验时,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均相同
    B.对照实验可以有多个变量
    C.所有变量都相同
    D.探究过程中不需要排除偶然因素
    【分析】在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可以保证除了所研究的因素不同之外,其他因素都相同。这样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单一变量引起的。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解答】解: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设计原则是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故选:A。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掌握科学探究各个环节的过程以及作用。
    8.《沁园春•长沙》中“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句诗里暗含着生物知识,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生物能改变环境
    D.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分析】自然界中的每种生物对环境都有一定的适应性,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繁衍,否则早就被淘汰了。
    【解答】解:鹰击长空,鹰前肢特化为翼,身体呈流线型,胸肌发达,体内有气囊,适于空中飞翔。鱼翔浅底,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适于水中生活。因此“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体现了生物对各自环境的适应。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
    9.下列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沙漠中的骆驼排尿少
    B.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厚
    C.蚯蚓能疏松土壤
    D.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发达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解答】解:A、骆驼能生活在荒漠,排尿少,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消耗,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A错误;
    B、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厚,是海豹对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B错误;
    C、蚯蚓能疏松土壤,体现了蚯蚓(生物因素)影响了非生物土壤的结构,C正确;
    D、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发达是骆驼刺对缺水环境的一种适应,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10.地衣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中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地衣又能够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风化作用.这一事实说明(  )
    A.生物能够适应自己所生活的环境
    B.生物能够对自己所生活的环境造成影响
    C.生物既能够适应环境,也能够影响环境
    D.生物能够影响环境,或者环境能够影响生物
    【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解答】解:地衣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中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地衣又能够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风化作用,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11.在寒冷的冬天,枫树纷纷落叶,而松树却还郁郁葱葱,这表明(  )
    A.它们都能适应于寒冷的环境
    B.松树和枫树进行着种间斗争
    C.松树比枫树更能适应于寒冷的环境
    D.枫树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根比地上部分长许多,可以吸收到荒漠深处的水分,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
    【解答】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到了寒冷的冬天,枫树落叶而松树却郁郁葱葱,冬季落叶主要原因是冬季干旱少雨,落叶可有效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降低蒸腾作用,还可以减少因进行蒸腾作用的热量散失,避免因温度过低而冻伤甚至冻死,因此冬天枫树落叶,是植物对冬季寒冷缺水环境的一种适应。松树的叶细如针,叶的气孔较少,而且气孔深陷表皮下,叶的表面还有一层蜡质保护,因此蒸腾作用非常弱,可以减少水分散失和热量散失,适应冬天寒冷的环境。二者都是适应寒冷的环境的表现。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
    12.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的多,这主要是(  )
    A.骆驼刺喜欢沙土
    B.骆驼刺怕被风刮走
    C.骆驼刺需要营养物质
    D.骆驼刺对缺水环境的适应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解答时可以从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荒漠中干旱缺水,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的多,可以吸收到荒漠深处的水分。适应干旱缺水的荒漠环境。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
    13.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占的数量关系如图.假设这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则可能引起(  )

    A.乙和丁数量增加 B.丙和丁数量减少
    C.乙、丙和丁数量减少 D.乙和丙数量增加
    【分析】1、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营养级别越低,数量越多.
    【解答】解: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减,营养级别越低,数量越多。所以图中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为:丙→丁→甲→乙;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乙以甲为食,所以乙的数量增加,甲以丁为食、丁以丙为食,因此丁的数量减少,从而导致丙的数量增多。
    故选:D。
    【点评】理解掌握食物链中一种生物数量的增多或减少势必影响其他生物的数量.
    14.下面可以成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森林里所有的树木和所有的动物
    B.一个鱼缸中的所有金鱼、水草和鱼虫
    C.在阳光下一个烧杯中有取自池塘的水、泥土和浮游生物
    D.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水蚤、分解者和水草
    【分析】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
    【解答】解:A、一片森林里所有的树木和所有的动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植物和全部动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
    B、一个鱼缸中的所有金鱼、水草和鱼虫,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植物、动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
    C、在阳光下一个烧杯中有取自池塘的水、泥土和浮游生物,既包括了生物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符合题意。
    D、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水蚤、分解者和水草,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动植物和全部分解者,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统,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只要熟练掌握了生态系统的概念,仔细分析选项中的内容是否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即可正确答题。
    15.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生物部分各组成成分间的相互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是生产者
    B.丙不是消费者
    C.丁是分解者
    D.此生态系统只有1条食物链
    【分析】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观图可知:甲属于生产者,乙和丙属于消费者,丁属于分解者。
    【解答】解:A、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所以甲是生产者,A正确。
    B、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乙以甲为食物,属于初级消费者;丙以乙为食物,属于次级消费者。B错误。
    C、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甲的残枝落叶和乙、丙的遗体、粪便被丁分解,因此丁是分解者。C正确。
    D、图示中的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图中的食物只有一条:甲→乙→丙。D正确。
    故选:B。
    【点评】此题关键是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及食物链的知识。
    16.有一条食物链:植物→鼠→蛇→獴。如果蛇全部被杀,其它三种生物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则曲线a和b分别表示哪两种生物(  )

    A.獴、植物 B.獴、鼠 C.植物、鼠 D.鼠、植物
    【分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解答】解: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恢复稳定状态的能力。生物种类的多少与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又有一定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多,其调节能力,或者抵抗外力影响的能力就越强。反之,结构越简单,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就越弱。在食物链:植物→鼠→蛇→獴。如果蛇全部被杀,鼠少了天敌,大量繁殖,啃食植被,植物逐渐减少,鼠又会因缺少食物会逐渐减少,植物又逐渐增多,周而复始。獴因缺少食物会逐渐减少,所以,曲线a、b和c分别表示獴、植物、鼠。综上所述B、C、D选项不符合题意,只有A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的理解。考查学生识图读图的能力,属于中档题,有一定难度。
    17.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
    B.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水稻
    C.鸟类和蝗虫之间只是捕食关系
    D.体内积累有毒物质最多的是猫头鹰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解答即可。
    【解答】解:A、图中食物链有:水稻→田鼠→猫头鹰、水稻→田鼠→蛇→猫头鹰、水稻→鸟类→蛇→猫头鹰、水稻→蝗虫→鸟类→蛇→猫头鹰、水稻→蝗虫→青蛙→蛇→猫头鹰,因此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A正确;
    B、水稻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水稻,B正确;
    C、鸟类和蝗虫之间既是竞争关系也是捕食关系,C错误;
    D、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逐步增加,猫头鹰是该生态系统中最高级别的消费者,因此体内积累有毒物质最多,D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概念。
    18.下列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某两种生物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则两种生物所在生态系统中至少有2条食物链
    B.DDT一旦被生物吸收就很难分解,其浓度会沿食物链在各营养级中逐级递减
    C.食物网越简单的生态系统,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反之就越弱
    D.处于食物链顶端的一定是消费者,而处于食物链起点的不一定是生产者
    【分析】(1)食物链反映的只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对食物链写法的正确认识是解题的关键。食物链的起始点一定是生产者(绿色植物)。食物链通常写成“甲→乙→丙→…”的形式,由被吃的生物指向吃它的生物,线段不能代替箭头。另外食物链中不能出现分解者(细菌、真菌)。
    (2)生物会从大自然或食物中吸收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营养级别越高这些元素和化合物累计越多,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生物富集。
    (3)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答】解:A、食物链反映的只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若某两种生物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则两种生物所在生态系统中至少有2条食物链,A正确;
    B、有害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因此人类释放到自然界的DDT,一旦进入到生物体内,使处于最高营养级的动物体内,B错误;
    C、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反之,就越弱,C错误;
    D、处于食物链顶端的一定是消费者,而处于食物链起点的一定是生产者,D错误。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食物链的书写、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以及生物富集等知识。
    19.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B.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C.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D.我们已经模拟地球生物圈的条件,成功建造了供人类居住的“生物圈Ⅱ号”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解答】解: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A正确;
    B、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的整体,B正确;
    C、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大气圈的下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C正确;
    D、生物圈Ⅱ号里面的氧气会随着人口的增长越来越少的,人们在里面不会生存太久.生物圈Ⅱ号不合适人类居住,D错误。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圈的范围。
    20.生物圈养育着万物生灵,人和各种生物共同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他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角色.下面承担者分解者的角色的是(  )
    ①淡水中的衣藻 ②高山上的油松 ③土壤中的细菌 ④树上的麻雀 ⑤河边的青蛙 ⑥树叶上的毛毛虫 ⑦朽木上的蘑菇.
    A.①③⑦ B.⑤⑥⑦ C.③⑦ D.③④
    【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解答】解:生产者指的是生物圈中的植物;消费者指的是各种动物;分解者指的是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来维持生活的细菌、真菌等。衣藻、油松是植物,为生产者;麻雀、青蛙、毛毛虫是动物属于消费者,细菌、蘑菇属于真菌营腐生生活,土壤中的细菌大多数也是营腐生生活的,所以属于分解者。
    故选:C。
    【点评】生态系统的组成是考查的重点,多以选择题或是材料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一般.
    21.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只有草→兔→狼组成的一条食物链。如果猎杀了全部的狼,则兔的数量变化曲线应为(  )
    A. B.
    C. D.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动物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
    【解答】解: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这种平衡是动态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在食物链“草→兔→狼”中,如果猎杀了全部的狼,兔的数量变化先因失去天敌(狼)的控制而增加,它们吃的草也就更多,导致草大量减少,后来又因草的减少而减少。因此选项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2.在天然的开放式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在较长时间内与鹿群数量变化相符合的曲线是(  )
    A. B. C. D.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在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和识图作答的能力。
    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
    【解答】解:在食物链“植物→鹿→狼”中,若是把鹿的天敌狼杀绝,鹿先增多,植物(鹿的食物)随着鹿的增多而减少,以鹿为食的动物也会随着鹿的增多而增多,随后鹿的数量随着植物(鹿的食物)的减少或以鹿为食动物的增多而减少。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其自我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所以鹿在一定程度上不会升到某处然后一直急剧下降,鹿的数量图象应该为图D。
    故选:D。
    【点评】在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与其他生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某种动物被灭杀后,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以致影响该动物所生存的整个生态系统。
    23.根据图,从下列选项中找出正确的食物链表述。(  )

    A.水稻→稻田害虫→螃蟹
    B.阳光→水稻→稻田害虫→螃蟹
    C.水稻→稻田害虫→螃蟹→细菌、真菌
    D.阳光→水稻→稻田害虫→螃蟹→细菌、真菌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食物链的写法。食物链的写法是: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终点是最高级别的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总是指向捕食者。
    【解答】解:食物链描述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捕食关系,不包括非生物因素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指各种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此题中的太阳属于非生物因素,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故只有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要明确捕食食物链指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还要明确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含义。
    24.要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最有效的方法是(  )
    A.改变环境中的湿度
    B.减少分解者的数目
    C.增加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
    D.减少捕食者的数目
    【分析】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也就是说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能量、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内趋于相等,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受到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
    【解答】解: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就越复杂,生物彼此间的联系也就越紧密。因为一种消费者可以吃多种食物,如鹰可以蛇、鼠、兔,物质能量来源渠道就多,有利于鹰的生存繁殖。狐吃鼠、兔,这样鹰与狐之间就有了竞争关系。它们的繁殖生存就会对彼此产生影响,从而提高了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的能力。A选项,改变湿度有可能导致一部分消费者因不适应气候条件而灭绝,同样可以导致生态系统失衡。B选项,如果要减少分解者数目那么消费者的粪便和尸体就会分解很慢,导致生态系统失衡; D选项,减少消费者数目,会使生产者数量增大,也会导致生态系统失衡。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与生物种类数量有关。
    25.捕食螨以捕食红蜘蛛为主,图中能正确说明红蜘蛛和捕食螨数量变化关系的曲线图是(注:﹣﹣表示红蜘蛛,……表示捕食螨)(  )
    A. B. C. D.
    【分析】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生物来防常用的方法有以菌治虫、以虫治虫和以鸟治虫等;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
    【解答】解:捕食螨增多导致红蜘蛛减少,捕食螨减少红蜘蛛增多红蜘蛛增多,因此图中能正确说明红蜘蛛和捕食螨数量变化关系的曲线图是A。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食物链的概念、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以及生物防治的意义。
    26.下表是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几种操作和要达到的目的,其中描述不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目的
    A
    翻转反光镜的凹面和凸面
    调节光线的强弱
    B
    转动转换器
    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C
    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缓慢下降眼看物镜
    防止物镜压碎玻片标本
    D
    更换10倍目镜为16倍
    放大视野中观察到的物像
    A.A B.B C.C D.D
    【分析】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调节光线进入镜筒的多少;转换器是安装物镜部位,转动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细准焦螺旋可以小范围的升降镜筒,可以调节物像的清晰。
    【解答】解:A、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反光镜能够调节光线的强弱,A错误;
    B、物镜固定在转换器上,因此转动转换器一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B正确;
    C、调节细准焦螺旋能使焦距更精确,因此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C正确;
    D、更换10倍目镜为16倍,物像会放大,D正确。
    故选:A。
    【点评】有关显微镜使用方面的题都很重要。要想做好此类题目,一定要多动手,多思考,熟能生巧。
    27.如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由视野Ⅰ到视野Ⅱ时,操作过程为(  )
    ①转动转换器
    ②移动载玻片
    ③转动粗准焦螺旋
    ④转动细准焦螺旋
    ⑤调节光圈。

    A.①②③④ B.②①⑤④ C.①④②⑤ D.②①⑤③
    【分析】视野Ⅰ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物像小;而到视野Ⅱ物像位于视野中央,物像变大。
    【解答】解:由视野Ⅰ到视野Ⅱ物像变大是换用了高倍镜。用低倍镜换高倍镜时,先移动玻片,使物像移到视野中央(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像,因此此题中要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需要将载玻片向左上移动);然后转到转换器;换用高倍的物镜,视野变暗,因此转转换器调用大光圈;最后转到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清晰。
    故选:B。
    【点评】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8.小优同学制作并观察了某生物细胞的临时装片,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人口腔上皮细胞结构图
    B.对好光以后,不能随便移动显微镜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图乙中①与②放大倍数的乘积
    D.图乙中①是目镜,其镜筒越长的,放大倍数越小
    【分析】根据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关知识,分析解答。
    图中①是目镜,②是物镜,③是反光镜。
    【解答】解:A、图甲的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应该是植物细胞的结构图,A错误;
    B、对好光以后,不能随便移动显微镜,B正确;
    C、在显微镜的结构中,对物体起放大作用的是目镜与物镜,物像的放大倍数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C正确;
    D、图乙中①是目镜,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小,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制作临时装片知识点的理解,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9.在使用显微镜时,正确的步骤是(  )
    ①调节细准焦螺旋
    ②使镜筒下降
    ③安装镜头
    ④对光
    ⑤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⑥安放玻片标本并用压片夹压住.
    A.③④⑥②⑤① B.①②③④⑥⑤ C.③⑥②①④⑤ D.③④⑤①⑥②
    【分析】此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过程.显微镜的使用过程是:取镜和安放、对光、安放装片、观察、整理和存放.
    【解答】解: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
    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
    ①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像,物像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最后整理实验台。
    故选:A。
    【点评】注意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要先对光,再安放装片.
    30.如果在目镜为5×、物镜为10×时,显微镜视野里可观察到的细胞如图。那么,在物镜放大倍数不变的情况下,把目镜改为15×,视野里可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是(  )

    A.3个 B.5个 C.7个 D.9个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解答时可以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是倒立放大的像。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把目镜改为15×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原来的(15×10)÷(5×10)=3倍,因此看到的细胞数目是原来的三分之一,即横、竖各9÷3=3个,结合图中特点有一个细胞是重合的,因此一共看到了5个细胞。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时学生容易误选C,或17除以3除不开。
    31.实验室有如下一些镜头可供选择(如图),要使被观察的物体放大50倍,应选择的镜头为(  )

    A.③和⑥ B.②和⑥ C.④和⑤ D.①和③
    【分析】观图可知:③④⑥是目镜、①②⑤是物镜,解答即可。
    【解答】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图中③④⑥是目镜、①②⑤是物镜,要使被观察的物体放大50倍(即5×10=50),所以应选择的镜头为③目镜5×和①物镜10×。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32.某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发现视野中总有污点存在,移动玻片时污点不动;移动目镜时,污物仍不动.那么污物在(  )
    A.玻片上 B.反光镜上 C.物镜上 D.目镜上
    【分析】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装片,不动就不在装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装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
    【解答】解:我们视野中能看到污点的位置只有目镜、物镜、与玻片标本,在实验中移动玻片污点不动,移动目镜时,污物仍存在。这就排除了污点在玻片标本上与目镜的可能,只能是在物镜上了。反光镜只是用来反射光线的,我们的视野看不到反光镜上的东西。
    故选:C。
    【点评】有关显微镜使用方面的题都很重要.多动手,多思考,如果我们经常操作使用显微镜的话,一些看似很难的问题会迎刃而解.
    33.若要使视野右上角的图像移至视野中央,移动玻片的方向是(  )
    A.右上 B.右下 C.向左上 D.向左下
    【分析】显微镜呈现的是倒立的、放大的实像,所以,看到的物像与实际的恰好相反,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
    【解答】解: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要将视野中右上角的图像移至视野中央,向右上角移动玻片,物像会向左下角移动到视野的中央。
    故选:A。
    【点评】明确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移动方向与标本移动方向正好相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4.上完“显微镜的使用”这节课后,学生讨论时提出了以下6个问题,你认为其中哪些是正确的?(  )
    ①先将做好的装片安放在载物台后,再进行对光
    ②镜筒下降时,眼睛必须注视目镜
    ③视野太暗时,首先考虑的是换用较大的光圈
    ④观察较透明的装片时,要用较强的光线
    ⑤当视野中出现图象时,要进一步用细准焦螺旋把物像调得更清楚
    ⑥高倍物镜比低倍物镜长
    A.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⑤⑥ C.①②③⑤⑥ D.③⑤⑥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使用,首先明白显微镜有哪些结构及使用方法。
    【解答】解:对光时有四转:一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二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三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四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所以①是错误的。镜筒在下降时,一定要看着物镜,防止损坏玻片标本和物镜。所以②是错误的。视野太暗,说明光线较少,因此换用大光圈;或利用凹面镜的汇聚作用增加亮度;③是正确的。在观察透明的装片时,应选择较弱的光线,否则看不清楚。④错误。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已经看到了物像,要想使物像更清晰些,应该调节细准焦螺旋;⑤正确。物镜是高倍镜较长,而目镜是低倍镜较长。所以,高倍物镜比低倍物镜长。⑥正确。
    故选:D。
    【点评】显微镜的使用是考查的重点,多以选择题或是识图题的形式出现。
    35.如图所示为显微镜视野内某生物体所处位置及运动路线,则此生物体的实际位置及运动路线应为(  )

    A. B.
    C. D.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成倒立的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显微镜成倒立的像。要理解“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有个小窍门,就是把题干中的图倒过来看就是实际的运动路线,考试的时候可以把试卷倒过来看题干的图
    【解答】解:显微镜视野内某生物体所处位置及运动路线 显微镜成倒像,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是。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时学生容易出现的是误选 B。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44分)
    36.(18分)随着全球变暖,北极的冰雪开始融化,人们的目光转向了北极。图一表示北极圈内某海岛及周围海域生物组成的食物网简图,图二表示的是图一中某一条食物链中不同生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生物学上,我们把北极的空气、光照、水分、温度、苔藓、北极兔等影响北极熊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 生态因素 。
    (2)若图一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成分是 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请写出北极熊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 苔藓→驯鹿→北极熊 。
    (3)图二表示的是图一中某一条食物链中不同生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示意图,则乙代表的图一中的生物是 鱼类 。
    (4)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太阳能 ,随着动物摄食的过程,食物中的 物质 和 能量 就进入动物体内。
    (5)当海岛上的冰川消融时,海岛上的苔藓数量会增多,北极兔的数量 不会 (会/不会)无限制的增加,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自动调节 能力。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解答】解:(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在生物学上,把空气、光照、水分、苔藓、北极兔等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生态因素。
    (2)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因此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能量流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一条食物链的营养级越少,所获得的能量越多,该食物网中北极狐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即最短的一条食物链:苔藓→驯鹿→北极熊。
    (3)能量流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一条食物链的营养级越少,所获得的能量越多。因此,图二中的食物链可表示为:丙→甲→乙→丁→戊。对应图一中的食物链是:藻类→浮游动物→鱼类→海豹→北极熊。则乙对应的是鱼类。
    (4)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动物通过摄食过程,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流入到动物体内。
    (5)当海岛上的冰川消融时,苔藓的数量会增多,北极兔由于天敌的控制,其数量不会无限增加。这种现象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故答案为:(1)生态因素;
    (2)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苔藓→驯鹿→北极熊;
    (3)鱼类;
    (4)太阳能;物质;能量;
    (5)不会;自动调节。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概念、能量流动的特点以及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37.(12分)如图所示是李皓同学在制作某细胞临时装片时用图甲所示的显微镜观察的相关实验,图乙表示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图丙所示的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结构,请据图回答:

    (1)在使用显微镜观察之前要对显微镜进行对光,具体方法是在放置好显微镜后依次调节图甲中 ②④⑤ (填数字),直到目镜中看到 明亮的圆形 视野。
    (2)如果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少,应选择图乙中镜头组合 ②③ (填数字)。
    (3)李皓同学看到视野中一个污点,这个污点如果不在载玻片上,那么可能在图甲的 ①或③ 上(填序号)。
    (4)李皓同学对观察的材料进行染色的目的是 为了清晰的观察到细胞核 ,图丙中的细胞由于透明度大,观察时应将显微镜视野如何调节? 观察时应将显微镜视野调暗,改用平面镜和小光圈 。
    【分析】观图可知:甲图中①目镜、②转换器、③物镜、④遮光器、⑤反光镜、⑥粗准焦螺旋、⑦细准焦螺旋,图乙中①②是目镜、③④是物镜,丙图中1细胞膜、2细胞质。3细胞核,解答即可。
    【解答】解:(1)对光时,应转动甲图中的②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转动④转换器,用一个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⑤反光镜,从而通过目镜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小,因此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少,应选用放大倍数大的目镜和物镜,①②一端无螺纹为目镜,目镜倍数越大,镜头越短;③④有螺纹为物镜,物镜倍数越大,镜头越长,所以要在视野内看到细胞数目最少,宜选用的镜头组合分别是短的目镜②和长的物镜③;
    (3)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李皓同学看到视野中一个污点,这个污点如果不在载玻片上,那么可能在图甲的①目镜或③物镜上;
    (4)李皓同学对观察的材料进行染色的目的是为了清晰的观察到细胞核,在显微镜中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有遮光器和反光镜,当光线强时用较小的光圈和反光镜的平面镜,以限制光线的透过,当光线弱时用较大的光圈和反光镜的凹面镜,以增加光线的透过,所以图丙中的细胞由于透明度大,观察时应将显微镜视野调暗,改用平面镜和小光圈。
    故答案为:
    (1)②④⑤;明亮的圆形;
    (2)②③;
    (3)①或③;
    (4)为了清晰的观察到细胞核;观察时应将显微镜视野调暗,改用平面镜和小光圈。
    【点评】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38.(14分)目前新冠肺炎还在全世界蔓延,因此搞好个人防护特别重要。专家指出:勤洗手,特别是用洗手液洗手可以有效的预防。青岛市质监局对各大超市在售的多种品牌的洗手液进行抽查,发现某一品牌的洗手液不合格,这种不合格的洗手液会不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危害呢?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学生为了验证此问题,进行了以下的实验:
    实验材料用具: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蚯蚓40条;喷雾器2个;清水;浓度为1%洗手液溶液;
    将富含有机物的土壤均匀铺洒在大纸盒中,沿中线均分为甲、乙两个区域。
    (1)请完善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甲区域
    乙区域
    第一步
    放入20条蚯蚓
    放入20条蚯蚓
    第二步
    每天喷洒10毫升洗手液
    每天喷洒 10毫升清水 
    第三步
    将纸盒放到适宜的条件,两周后,翻开土壤,统计蚯蚓
    生活状况
    实验结果
    2条
    38条
    (2)根据实验过程,实验小组提出的问题是: 不合格的洗手液会影响蚯蚓的生活吗? 。
    (3)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洗手液 。
    (4)在实验中用40条蚯蚓而不用一条蚯蚓的原因是 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
    (5)实验中采用富含有机物的土壤的原因是蚯蚓能将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给植物再利用,所以蚯蚓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 分解者 。
    (6)该实验结果也说明蚯蚓会趋利避害,体现了生物的哪一个基本特征? 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
    (7)实验过后,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实验中用到的蚯蚓? 把蚯蚓放回大自然 。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1)第二步:本实验的变量是洗手液,所以一个喷洒10毫升洗手液,另一个要喷洒10毫升清水。
    (2)根据实验过程,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不合格的洗手液会影响蚯蚓的生活吗?
    (3)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不合格的洗手液会影响蚯蚓的生活吗?所以变量是洗手液。
    (3)在实验时,每组各用40条蚯蚓做实验而不是1条,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实验材料达一定数量或设置重复组并计算平均值是为了排除由于偶然性引起的误差,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5)蚯蚓是腐食性动物,能将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如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供给绿色植物再利用。因此蚯蚓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6)蚯蚓会趋利避害,这种现象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7)实验结束后,你应该把蚯蚓放回大自然;
    故答案为:(1)10毫升清水
    (2)不合格的洗手液会影响蚯蚓的生活吗?
    (3)洗手液
    (4)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5)分解者
    (6)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7)把蚯蚓放回大自然
    【点评】对照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变量唯一原则。


    相关试卷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上合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上合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共4页。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瑞华实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瑞华实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共6页。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瑞华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月考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瑞华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月考生物试卷+,共4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