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常州市武进区2022年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常州市武进区2022年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含解析)01
    常州市武进区2022年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含解析)02
    常州市武进区2022年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含解析)03
    还剩2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常州市武进区2022年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常州市武进区2022年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Ar-64, 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组成人体的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 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03%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常州市武进区2022年中考化学一模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Ar(H)=1 Ar(C)=12 Ar(O)=16 Ar(S)=32 Ar(CI)=35.5 Ar(K)=39 Ar(Fe)=56 Ar(Cu)-64
    第I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序号按对应的题号填涂在答题纸上)
    1. 下列“阳湖新月”茶叶的部分制作工艺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新叶采摘 B. 炭火烘焙 C. 手工拣剔 D. 铁盒分装
    2. 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空气 B. 食醋 C. 干冰 D. 青铜
    3. 组成人体的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
    A. 碳 B. 氢 C. 氮 D. 氧
    4. 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 风能 B. 石油 C. 煤 D. 天然气
    5. 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 铜 B. 氯化钠 C. 水 D. 金刚石
    6. 上课时教室门窗一直紧闭,可能会导致人体气闷头昏。此时教室内CO2的体积分数可能是
    A. 0.03% B. 0.10% C. 21% D. 78%
    7. 向装有等量水的保温瓶中加入等质量的下列物质,降温效果最明显的是
    A. NaC1 B. CaO C. NaOH D. NH4NO3
    8. 下列厨房用品中,易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A. 花生油 B. 面粉 C. 白糖 D. 辣椒粉
    9. 塑料的回收意义重大,下列属于物品回收标志的是
    A.
    B.
    C.
    D.
    10. 检验铵态氮肥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闻气味 B. 装药品
    C. 取碱液 D. 验气体
    11. 抗击新冠疫情常用到“84”等含氯消毒剂,其有效成分为NaClO,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A. -1 B. 0 C. +1 D. +2
    12. 利用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为人类认识原子结构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A. 卢瑟福 B. 诺贝尔 C. 拉瓦锡 D. 屠呦呦
    13. 可用于检验西太湖水是否为硬水的试剂为
    A. 矿泉水 B. 肥皂水 C. 石灰水 D. 食盐水
    14. 新疆棉花享誉世界。下列种植新疆棉花用到的肥料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A. CO(NH2)2 B. (NH4)2SO4 C. KCl D. KNO3
    15. 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内部填充物为聚酯纤维(俗称涤纶)。聚酯纤维属于
    A. 金属材料 B. 合成材料 C. 复合材料 D. 天然材料
    16. 将铁片和铜片分别放入下列溶液中,根据现象不能验证Fe、Cu的金属活动性的是
    A. 稀盐酸 B. 硫酸亚铁溶液 C. 硫酸铜溶液 D. 氯化镁溶液
    17.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能实现的是
    A. B.
    C. D.
    18. 某同学用图所示的实验探究某块状固体成分,根据实验现象获得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由实验①中有大量无色气泡产生,即可推断固体中一定有碳酸盐
    B. 由实验②中酚酞试液不变红色,即可推断出固体一定是不溶性碱
    C. 由实验③中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即可推断固体中一定含有蛋白质
    D. 结合实验②③④,且④中酚酞变红可推断固体灼烧化合成新物质
    19. 现有30克样品,经测定其中含26克NaCl,4克KNO3。设计图1实验提纯NaCl,图2为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A为NaC1饱和溶液、KNO3的不饱和溶液
    B. 趁热过滤是防止KNO3在低温时溶解度减小析出
    C. 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NaC1固体的质量为26克
    D. 可用降温结晶法从溶液A中析出KNO3实现提纯
    20. 已知一定温度和体积下气体的压强与分子数成正比,P0表示1个标准大气压。将一定质量的碳粉和氧气在耐压密闭容器中用电热丝引燃使之充分反应,并利用压强传感器测定容器内的气压变化,观察到碳粉完全消失,下图为气压变化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B段温度达到了碳粉着火点 B. CD段为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
    C. D点气体的成分是CO2和O2 D. 反应的碳和O2质量比为21:40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0分)
    21. 用符合要求的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空气 ②聚氯乙烯 ③熟石灰 ④稀盐酸 ⑤聚乙烯
    (1)常用于食品包装的是________。
    (2)常用于工业制取氧气的是________。
    (3)常用于金属除锈的是________。
    (4)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
    22. 航天梦照亮科技兴国路。“天宫课堂”中,字航员王亚平将蓝色颜料注入水球之中,整个水球迅速变成了蓝色。将半片泡腾片【主要成分是柠檬酸(C6H8O7)和碳酸氢钠】放在水球中,水球不断变大,里面不断出现气泡,并闻到阵阵香气。
    (1)“水球迅速变蓝”和“闻到阵阵香气”都可说明微粒处于_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状态。
    (2)碳酸氢钠的化学式为________,柠檬酸溶液中因含有大量的______(选填“H+”或“OH-”)而呈酸性,两者在水球中产生的气体可能是________。
    (3)天宫中实验后水球中的水必须净化再利用,经过_______(选填“过滤”或“蒸馏”)可得到能饮用的水。
    23. 中国科学家首次利用CO2人工合成了淀粉。
    (1)在自然界中绿色植物可以通过_______作用将CO2逐步转化为淀粉。
    (2)淀粉摄入人体后的作用是________(选填“提供人体能量”或“构成人体细胞”)。
    (3)核磁共振等检测发现,人工合成淀粉分子与天然淀粉分子的结构组成一致,在实验室可用________初步检验生成物中有淀粉。
    (4)从CO2人工合成淀粉需11步反应,图为第1步转化的微观示意图(未配平)。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4. 《天工开物》详细记载了明代造竹纸的过程,斩竹漂塘、煮楻足火、荡料入帘、透火焙干等为其中的主要步骤。
    (1)“斩竹漂塘”指将竹秆截断成五至七尺长,放入池塘中浸沤。竹和纸的主要成分均为纤维素【(C6H10O5)n】,纤维素________(选填“属于”或“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2)“煮楻足火”是造纸术中最关键的一个步骤。先用石灰浆涂在竹纤维上,放入桶中蒸煮并用草木灰水(含K2CO3)淋洗。其科学原理是利用石灰浆和草木灰水的_______(选填“酸”或“碱”)性,除去竹纤维中的有害物质。如果将石灰浆与草木灰混合使用则效果更佳,其原理用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
    (3)“荡料入帘”类似于用竹帘从纸浆水中“捞纸”,则竹帘间的孔隙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竹纤维纸浆大小。
    (4)“透火焙干”指通过在夹墙内烧柴培干贴在外墙上的纸张,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_______操作。

    三、探究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40分)
    25. 下图为“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装置。

    (1)甲图中试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甲图收集方法利用到氧气的性质有________。
    (3)乙图实验所需的氧气收集时,从集气瓶中拿出导管的操作在观察到大气泡从瓶口向外冒出_______(选填“之前”或“之后”)进行比较适宜。
    (4)乙图实验中铁丝燃烧最剧烈的是_______(填字母标号)。
    (5)取乙图实验后的黑色固体于试管中,________,说明黑色固体中含单质铁。
    (6)①己知实验状况下氧气密度为1.43g/L,现需收集3集气瓶氧气共约336mL,则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g(精确到0.01g)。
    ②改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上述氧气,至少需要氯酸钾的质量为多少________?(写出解题过程)。
    26. 中和反应细探究。
    【知识回顾】
    (1)如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5 mLNaOH稀溶液,滴入2滴酚酞试液,逐滴加入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观察到溶液刚好____________,说明溶液的碱性消失,停止滴加稀盐酸。

    (2)取(1)实验后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向其中加1滴NaOH稀溶液,溶液变成红色,该实验步骤的目的是________。
    (3)上述实验从________(选填“反应物减少”或 “新物质生成”)角度说明了反应的进行。
    【实验拓展】已知蓝色硅胶颗粒遇水会变红色,无水醋酸与NaOH的反应方程式为:。实验如下: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装置



    【交流讨论】
    (1)实验①②③中,说明中和反应生成水的现象是:________。
    (2)从微观角度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
    (3)同学们用下图装置进一步验证中和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有同学认为需要将NaOH固体换成NaOH溶液。对此,你的看法是: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

    27. 兴趣小组用图1所示装置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实验步骤:
    ①连接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用三支注射器分别收集20mL、60mL、100mL的CO2气体。向三颈烧瓶中分别注入100mL蒸馏水。
    ③连接仪器与装置,打开电脑相关软件,点击开始采集数据按钮。
    ④打开止水夹,分别将三支注射器中的CO2气体全部缓缓地挤入蒸馏水中。
    ⑤待数据稳定后,缓慢振荡反应容器约20s,待数据再次稳定后停止采集。三次实验综合得到图2所示图像。

    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为(忽略活塞的摩擦阻力):打开止水夹,将注射器活塞缓缓向上拉一段距离,松手后________,则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实验a曲线对应注入的CO2气体为________(选填“20”、“60”或“100”)mL。
    (3)实验时间约在10~50s时,溶液的pH均不同程度地迅速变小,其原因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
    (4)实验时间约在100~120s时,三条曲线均有明显下降,其对应的实验操作为________。
    (5)实验时间约在120s后,三条曲线均逐渐回升,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28. 高效的CO2捕集技术能为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作出巨大贡献。下图为我国常用的两种CO2捕集的工艺流程。

    (1)“吸收塔”中的氨水常采用雾状喷淋技术,其目的是_______。
    (2)“吸收塔”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_______。
    (3)“捕集器”中发生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
    (4)“煅烧炉”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5)流程二中生成的CaO结构与活性炭类似,在捕集过程中对CO2具有良好的_________性。
    (6)流程一相对于流程二的优点是_______。两种流程都体现了绿色化学工艺,理由是________。
    29. 铁的锈蚀再探究。
    Ⅰ.锈蚀条件探究
    同学们设计了图1所示实验进行探究。

    (1)设计b试管实验的目的是创设________的实验环境。
    (2)根据一周后ac试管不同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3)一周后b试管中铁钉也出现明显锈蚀。同学们对此展开深入研究。将煮沸冷却后的蒸馏水倒入烧杯中,迅速倒入植物油铺满水面。然后将溶解氧传感器插入水中,通风环境中持续三天采集得到数据图像如图2所示(室温下,自然状况的水中溶解氧约为8~9mg·L-1)。
    据此回答:

    ①b试管中出现锈蚀的原因是_______。
    ②欲达到原实验目的,写出一种b试管实验的改进设计:________。
    ③在铁制品表面涂植物油能防锈的原因是_______。
    Ⅱ.锈蚀成分探究
    【查阅资料】铁锈成分复杂,化学式可简单表示为Fe2O3·nH2O。Fe2O3·nH2O加热后容易分解产生水蒸气。
    【设计方案】甲同学设计了图3(夹持仪器已省略)所示实验方案,同学们讨论后认为该方案设计有明显缺陷,你对方案修改完善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将ab试管中的生锈铁钉取出晾干,刮下部分铁锈放入玻璃管中。按完善后的装置进行实验(每步反应和吸收均完全)。实验过程测得以下数据:

    装置A的总质量m1(不包括酒精喷灯)
    装置B的总质量m2
    装置C和装置D的总质量m3
    加热前
    516.20g
    463.00g
    252.60g
    加热后
    513.44g
    464.80g
    255.29g
    【实验分析】
    (1)根据以上数据可得,该铁锈的化学式可简单表示为_______。
    (2)实验过程中,以下操作会导致n的测量数值偏大的是_______。
    A.停止加热后马上敞口称量装置A总质量
    B.加热前没有排空气就称量装置B总质量
    C.m3仅仅称量了加热前后的装置C总质量
    D.A中反应刚结束就称量装置C、D总质量

    答案与解析
    第I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序号按对应的题号填涂在答题纸上)
    1. 下列“阳湖新月”茶叶的部分制作工艺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新叶采摘 B. 炭火烘焙 C. 手工拣剔 D. 铁盒分装
    【答案】B
    【解析】
    【详解】A、新叶采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炭火烘焙,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C、手工拣剔,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D、铁盒分装,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2. 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空气 B. 食醋 C. 干冰 D. 青铜
    【答案】C
    【解析】
    【详解】A、空气中有氧气、氮气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食醋中有醋酸、水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气体,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D、青铜是铜锡合金,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
    3. 组成人体的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
    A. 碳 B. 氢 C. 氮 D. 氧
    【答案】D
    【解析】
    【详解】组成人体的物质中含量最高的是水,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为1:8,所以人体中所含的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故选D。
    4. 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 风能 B. 石油 C. 煤 D. 天然气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风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故选A。
    5. 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 铜 B. 氯化钠 C. 水 D. 金刚石
    【答案】C
    【解析】
    【分析】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一般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
    【详解】A、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故A错误;
    B、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B错误;
    C、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C正确;
    D、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D错误。故选C。
    6. 上课时教室门窗一直紧闭,可能会导致人体气闷头昏。此时教室内CO2的体积分数可能是
    A. 0.03% B. 0.10% C. 21% D. 78%
    【答案】B
    【解析】
    【详解】空气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上课时教室门窗一直紧闭,人的呼吸导致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但不会超过太多;故选B。
    7. 向装有等量水的保温瓶中加入等质量的下列物质,降温效果最明显的是
    A. NaC1 B. CaO C. NaOH D. NH4NO3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氯化钠溶于温度几乎不变,错误;
    B、氧化钙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错误;
    C、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错误;
    D、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温度降低,正确;
    故选D。
    8. 下列厨房用品中,易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A. 花生油 B. 面粉 C. 白糖 D. 辣椒粉
    【答案】C
    【解析】
    【详解】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A、花生油溶于水形成的是一种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B、面粉溶于水形成的是一种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C、白糖溶于水形成的是一种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D、辣椒粉溶于水形成的是一种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
    点睛∶溶液是一种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浊液是一种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有悬浊液和乳浊液之分。
    9. 塑料的回收意义重大,下列属于物品回收标志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图中标志的含义是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故正确;
    B、图中标志的含义是节能标志,故错误;
    C、图中标志的含义是当心爆炸物标志,故错误;
    D、图中标志的含义是禁止带火种标志,故错误。
    故选A。
    10. 检验铵态氮肥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闻气味 B. 装药品
    C. 取碱液 D. 验气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让少量气体进入鼻孔,图中操作正确,正确;
    B、向试管中装固体药品时先使试管倾斜,盛药品的药匙送入试管底部后使试管直立,错误;
    C、取碱液不能将胶头滴管倒立,会腐蚀胶头滴管,错误;
    D、检验氨气气体应该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变蓝色说明有氨气产生,试纸最好放在试管口,错误;
    故选:A。
    11. 抗击新冠疫情常用到“84”等含氯消毒剂,其有效成分为NaClO,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A. -1 B. 0 C. +1 D. +2
    【答案】C
    【解析】
    【详解】NaClO中钠元素化合价为正一价、氧元素化合价为负二价,设氯元素化合价为x,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1)+ x +(-2)=0,x=+1;
    故选C;
    12. 利用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为人类认识原子结构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A. 卢瑟福 B. 诺贝尔 C. 拉瓦锡 D. 屠呦呦
    【答案】A
    【解析】
    【详解】A、卢瑟福利用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为人类认识原子结构作出巨大贡献,正确;
    B、诺贝尔做出了发明炸药等贡献,错误;
    C、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错误;
    D、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错误;
    故选A。
    13. 可用于检验西太湖水是否为硬水的试剂为
    A. 矿泉水 B. 肥皂水 C. 石灰水 D. 食盐水
    【答案】B
    【解析】
    【详解】检验软水、硬水常用肥皂水。取西太湖水于试管中,滴加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
    故选B。
    14. 新疆棉花享誉世界。下列种植新疆棉花用到的肥料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A. CO(NH2)2 B. (NH4)2SO4 C. KCl D. KNO3
    【答案】D
    【解析】
    【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详解】A、尿素含有氮元素,为氮肥;
    B、硫酸铵含有氮元素,为氮肥;
    C、氯化钾含有钾元素,为钾肥;
    D、硝酸钾含有钾、氮元素,为复合肥;
    故选D。
    15. 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内部填充物为聚酯纤维(俗称涤纶)。聚酯纤维属于
    A. 金属材料 B. 合成材料 C. 复合材料 D. 天然材料
    【答案】B
    【解析】
    【详解】聚酯纤维属于合成纤维,属于合成材料。
    故选B。
    16. 将铁片和铜片分别放入下列溶液中,根据现象不能验证Fe、Cu的金属活动性的是
    A. 稀盐酸 B. 硫酸亚铁溶液 C. 硫酸铜溶液 D. 氯化镁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而铜与盐酸不反应,说明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铁>铜,故方案正确;
    B、铜不能和硫酸亚铁溶液反应,说明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铁>铜,故方案正确;
    C、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有红色固体出现,说明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铁>铜,故方案正确;
    D、Fe和Cu都不和氯化镁溶液反应,只能验证镁比Fe和Cu活泼,但无法验证Fe和Cu哪一个活泼,故方案错误。
    故选D。
    17.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能实现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错误。
    C、碳酸钙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正确。
    D、葡萄糖和氧气在酶的作用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错误。
    故选:C。

    18. 某同学用图所示的实验探究某块状固体成分,根据实验现象获得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由实验①中有大量无色气泡产生,即可推断固体中一定有碳酸盐
    B. 由实验②中酚酞试液不变红色,即可推断出固体一定是不溶性碱
    C. 由实验③中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即可推断固体中一定含有蛋白质
    D. 结合实验②③④,且④中酚酞变红可推断固体灼烧化合成新物质
    【答案】CD
    【解析】
    【详解】A、酸和碳酸盐、活泼金属都能反应放出气体,实验①中有大量无色气泡产生,固体中不一定有碳酸盐,还可能是活泼金属,错误。
    B、②中酚酞试液不变红色,固体不一定是不溶性碱,还可能是盐,错误。
    C、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即可推断固体中一定含有蛋白质,正确。
    D、实验②酚酞不变红,④中酚酞变红可推断固体灼烧化合成新物质,正确。
    故选:CD。

    19. 现有30克样品,经测定其中含26克NaCl,4克KNO3。设计图1实验提纯NaCl,图2为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A为NaC1饱和溶液、KNO3的不饱和溶液
    B. 趁热过滤是防止KNO3在低温时溶解度减小析出
    C. 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NaC1固体的质量为26克
    D. 可用降温结晶法从溶液A中析出KNO3实现提纯
    【答案】B
    【解析】
    【详解】A. 由图可知,20℃氯化钠溶解度为35g>26g,硝酸钾溶解度为30g>26g,故溶液A为NaCl的不饱和溶液、KNO3的不饱和溶液,错误;
    B. 低温时硝酸钾溶解度较小,故趁热过滤是防止KNO3在低温时溶解度减小析出,正确;
    C. 由于溶液B中含有部分未析出的氯化钠,故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NaC1固体的质量小于26克,错误;
    D. 26克NaCl,4克KNO3,A中硝酸钾含量较少,不合适使用降温结晶法从溶液A中析出KNO3实现提纯,错误;
    故选B。
    20. 已知一定温度和体积下气体的压强与分子数成正比,P0表示1个标准大气压。将一定质量的碳粉和氧气在耐压密闭容器中用电热丝引燃使之充分反应,并利用压强传感器测定容器内的气压变化,观察到碳粉完全消失,下图为气压变化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B段温度达到了碳粉着火点 B. CD段为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
    C. D点气体的成分是CO2和O2 D. 反应的碳和O2质量比为21:40
    【答案】D
    【解析】
    【详解】A、AB段压强增大,是因为电热丝加热,装置内温度升高,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没有达到碳粉的着火点,不符合题意;
    B、BC段压强迅速增大,是因为达到了碳粉的着火点,碳粉燃烧,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装置气体迅速膨胀,压强增大,C点时,恰好完全反应,CD段压强下降,是因为燃烧结束,温度逐渐恢复至室温,压强减小,不符合题意;
    C、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碳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如果只生成二氧化碳,化学反应前后,压强不变,如果完全转化为一氧化碳,则完全反应后,压强转变为原来的2倍,由图可知,反应后,压强为原来的1.4倍,说明气体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反应后,压强增加了0.4倍,一定温度和体积下气体的压强与分子数成正比,则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1.4=5:7,假设一氧化碳的分子数为a,则二氧化碳的分子数为7-a,即,则参加反应的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2×7):(32×5)=21:40,符合题意。
    故选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0分)
    21. 用符合要求的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空气 ②聚氯乙烯 ③熟石灰 ④稀盐酸 ⑤聚乙烯
    (1)常用于食品包装的是________。
    (2)常用于工业制取氧气的是________。
    (3)常用于金属除锈的是________。
    (4)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
    【答案】(1)⑤ (2)① (3) ④ (4)③
    【解析】
    【小问1详解】
    聚乙烯塑料无毒无味,常用于食品包装,故选⑤;
    【小问2详解】
    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氧气,常用于工业分离液体空气制取氧气,故选①;
    【小问3详解】
    盐酸会和金属氧化物反应,常用于金属除锈,故选④;
    【小问4详解】
    熟石灰具有碱性会和酸反应,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选③;
    22. 航天梦照亮科技兴国路。“天宫课堂”中,字航员王亚平将蓝色颜料注入水球之中,整个水球迅速变成了蓝色。将半片泡腾片【主要成分是柠檬酸(C6H8O7)和碳酸氢钠】放在水球中,水球不断变大,里面不断出现气泡,并闻到阵阵香气。
    (1)“水球迅速变蓝”和“闻到阵阵香气”都可说明微粒处于_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状态。
    (2)碳酸氢钠的化学式为________,柠檬酸溶液中因含有大量的______(选填“H+”或“OH-”)而呈酸性,两者在水球中产生的气体可能是________。
    (3)天宫中实验后水球中的水必须净化再利用,经过_______(选填“过滤”或“蒸馏”)可得到能饮用的水。
    【答案】(1)运动 (2) ①. NaHCO3 ②. H+ ③. CO2##二氧化碳
    (3)蒸馏
    【解析】
    【小问1详解】
    能闻到香气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小问2详解】
    碳酸氢钠的化学式为:NaHCO3;柠檬酸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氢离子,溶液显酸性,柠檬酸与碳酸氢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有气泡产生;
    【小问3详解】
    过滤只能除去部分难溶性杂质,蒸馏能得到纯水,可以引用。
    23. 中国科学家首次利用CO2人工合成了淀粉。
    (1)在自然界中绿色植物可以通过_______作用将CO2逐步转化为淀粉。
    (2)淀粉摄入人体后的作用是________(选填“提供人体能量”或“构成人体细胞”)。
    (3)核磁共振等检测发现,人工合成淀粉分子与天然淀粉分子的结构组成一致,在实验室可用________初步检验生成物中有淀粉。
    (4)从CO2人工合成淀粉需11步反应,图为第1步转化的微观示意图(未配平)。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答案】(1)光合 (2)提供人体能量
    (3)碘水 (4)
    【解析】
    【小问1详解】
    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CO2逐步转化为淀粉和氧气;
    【小问2详解】
    淀粉属于糖类,摄入人体后的作用是提供人体能量;
    【小问3详解】
    淀粉能使碘水变蓝色,在实验室可用碘水初步检验生成物中有淀粉;
    【小问4详解】
    由图可知,氢气和二氧化碳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CH3OH和水,方程式为。
    24. 《天工开物》详细记载了明代造竹纸的过程,斩竹漂塘、煮楻足火、荡料入帘、透火焙干等为其中的主要步骤。
    (1)“斩竹漂塘”指将竹秆截断成五至七尺长,放入池塘中浸沤。竹和纸的主要成分均为纤维素【(C6H10O5)n】,纤维素________(选填“属于”或“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2)“煮楻足火”是造纸术中最关键的一个步骤。先用石灰浆涂在竹纤维上,放入桶中蒸煮并用草木灰水(含K2CO3)淋洗。其科学原理是利用石灰浆和草木灰水的_______(选填“酸”或“碱”)性,除去竹纤维中的有害物质。如果将石灰浆与草木灰混合使用则效果更佳,其原理用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
    (3)“荡料入帘”类似于用竹帘从纸浆水中“捞纸”,则竹帘间的孔隙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竹纤维纸浆大小。
    (4)“透火焙干”指通过在夹墙内烧柴培干贴在外墙上的纸张,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_______操作。

    【答案】(1)属于 (2) ①. 碱 ②.
    (3)小于 (4)蒸发
    【解析】
    【小问1详解】
    有机物为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以外含碳的化合物;纤维素属于有机物且相对分子质量高达几万以上,故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小问2详解】
    石灰浆含有碱氢氧化钙,碳酸钾水溶解显碱性,故利用石灰浆和草木灰水的碱性,除去竹纤维中的有害物质。如果将石灰浆与草木灰混合使用则效果更佳,其原理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
    【小问3详解】
    “荡料入帘”类似于用竹帘从纸浆水中“捞纸”,相当于实验室的过滤操作,竹帘间的孔隙小于竹纤维纸浆大小。
    【小问4详解】
    透火焙干指通过在夹墙内烧柴培干贴在外墙上的纸张,是通过加热蒸发水分的操作,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蒸发操作。
    三、探究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40分)
    25. 下图为“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装置。

    (1)甲图中试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甲图收集方法利用到氧气的性质有________。
    (3)乙图实验所需的氧气收集时,从集气瓶中拿出导管的操作在观察到大气泡从瓶口向外冒出_______(选填“之前”或“之后”)进行比较适宜。
    (4)乙图实验中铁丝燃烧最剧烈的是_______(填字母标号)。
    (5)取乙图实验后的黑色固体于试管中,________,说明黑色固体中含单质铁。
    (6)①己知实验状况下氧气密度为1.43g/L,现需收集3集气瓶氧气共约336mL,则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g(精确到0.01g)。
    ②改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上述氧气,至少需要氯酸钾的质量为多少________?(写出解题过程)。
    【答案】(1)
    (2)氧气不易溶于水 (3)之前
    (4)B (5)滴加适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6) ①. 0.48 ②. 解:设需要氯酸钾的质量为x

    答:需要氯酸钾的质量为1.225g。

    【解析】
    【分析】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相关知识及氧气的性质分析。
    【小问1详解】
    由甲图知,实验药品是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
    【小问2详解】
    甲图收集方法是排水法,这是利用了氧气不易溶于水的性质,故填:氧气不易溶于水。
    【小问3详解】
    乙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集气瓶中需留有少量水,所以在氧气收集时,从集气瓶中拿出导管的操作在观察到大气泡从瓶口向外冒出之前进行比较适宜,故填:之前。
    【小问4详解】
    A中是直铁丝,不论是受热面积还是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都不如B中的螺旋状铁丝,所以A中铁丝燃烧不如B中剧烈;C中铁丝虽是螺旋状,但火柴系在铁丝上方,起不到引燃铁丝的作用,所以C中铁丝燃烧不如B中剧烈,综合上述分析,铁丝燃烧最剧烈的是B,故填:B。
    【小问5详解】
    铁与盐酸会产生氢气,取乙图实验后的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证明黑色固体中含单质铁,故填:滴加适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小问6详解】
    ①336mL=0.336L,根据密度公式知,氧气的质量为:,故填:0.48。
    ②见答案。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氧气的制取、性质及相关计算,难度不大。
    26. 中和反应细探究。
    【知识回顾】
    (1)如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5 mLNaOH稀溶液,滴入2滴酚酞试液,逐滴加入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观察到溶液刚好____________,说明溶液的碱性消失,停止滴加稀盐酸。

    (2)取(1)实验后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向其中加1滴NaOH稀溶液,溶液变成红色,该实验步骤的目的是________。
    (3)上述实验从________(选填“反应物减少”或 “新物质生成”)角度说明了反应的进行。
    【实验拓展】已知蓝色硅胶颗粒遇水会变红色,无水醋酸与NaOH的反应方程式为:。实验如下: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装置



    【交流讨论】
    (1)实验①②③中,说明中和反应生成水的现象是:________。
    (2)从微观角度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
    (3)同学们用下图装置进一步验证中和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有同学认为需要将NaOH固体换成NaOH溶液。对此,你的看法是: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

    【答案】 ①. 变成无色 ②. 证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已反应 ③. 反应物减少 ④. ③中变色硅胶由蓝色变为红色 ⑤.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 ⑥. 需要
    【解析】
    【详解】知识回顾:
    (1)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碱性减弱,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显中性,溶液刚好变成无色;
    (2)滴加1滴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变红,说明已没有盐酸,从而证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已完全反应;
    (3)由(2)分析可知,滴加1滴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变红,证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已完全反应,说明了溶液变为无色是氢氧化钠消失的原因,是从反应物减少的角度明了反应的进行;
    交流讨论:
    (1)蓝色硅胶颗粒遇水会变红色,因为 ,证明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③中变色硅胶由蓝色变为红色;
    (2)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所以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
    (3)由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也放热,因此不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和酸反应来探究反应是否放热。
    27. 兴趣小组用图1所示装置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实验步骤:
    ①连接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用三支注射器分别收集20mL、60mL、100mL的CO2气体。向三颈烧瓶中分别注入100mL蒸馏水。
    ③连接仪器与装置,打开电脑相关软件,点击开始采集数据按钮。
    ④打开止水夹,分别将三支注射器中的CO2气体全部缓缓地挤入蒸馏水中。
    ⑤待数据稳定后,缓慢振荡反应容器约20s,待数据再次稳定后停止采集。三次实验综合得到图2所示图像。

    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为(忽略活塞的摩擦阻力):打开止水夹,将注射器活塞缓缓向上拉一段距离,松手后________,则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实验a曲线对应注入的CO2气体为________(选填“20”、“60”或“100”)mL。
    (3)实验时间约在10~50s时,溶液的pH均不同程度地迅速变小,其原因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
    (4)实验时间约在100~120s时,三条曲线均有明显下降,其对应的实验操作为________。
    (5)实验时间约在120s后,三条曲线均逐渐回升,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答案】(1)注射器活塞恢复原位
    (2)20 (3)
    (4)振荡三颈烧瓶 (5)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
    【解析】
    【小问1详解】
    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原理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图1装置打开止水夹,将注射器活塞缓缓向上拉一段距离,松手后注射器活塞恢复原位,则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小问2详解】
    pH>7显碱性,pH=7显中性,pH<7显酸性;pH值越大碱性越强,pH值越小酸性越强。二氧化碳量越大,生成碳酸越多,溶液酸性越强,则实验a曲线对应注入的CO2气体为20mL;
    【小问3详解】
    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导致溶液酸性增强,pH减小;
    【小问4详解】
    根据振荡三颈烧瓶会加快二氧化碳的溶解,实验时间约在100~120s时,三条曲线均有明显下降,说明有更多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其对应的实验操作为振荡三颈烧瓶;
    【小问5详解】
    实验时间约在120s后,三条曲线均逐渐回升,说明溶液酸性变弱,可得出的结论是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
    28. 高效的CO2捕集技术能为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作出巨大贡献。下图为我国常用的两种CO2捕集的工艺流程。

    (1)“吸收塔”中的氨水常采用雾状喷淋技术,其目的是_______。
    (2)“吸收塔”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_______。
    (3)“捕集器”中发生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
    (4)“煅烧炉”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5)流程二中生成的CaO结构与活性炭类似,在捕集过程中对CO2具有良好的_________性。
    (6)流程一相对于流程二的优点是_______。两种流程都体现了绿色化学工艺,理由是________。
    【答案】(1)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度
    (2)碳酸氢铵温度过高易分解
    (3)化合反应 (4)CaCO3CaO+CO2↑
    (5)吸附 (6) ①. 不需要高温煅烧,节能 ②. 原料可以循环利用
    【解析】
    【小问1详解】
    氨水常采用雾状喷淋技术,增大了接触面积,加快了反应速度,故填: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度.
    【小问2详解】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故不宜温度过高,故填:碳酸氢铵温度过高易分解。
    【小问3详解】
    捕集器中,二氧化碳和氧化钙生成碳酸钙,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故填:化合反应。
    【小问4详解】
    煅烧炉中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填:CaCO3CaO+CO2↑。
    【小问5详解】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CaO结构与活性炭类似,在捕集过程中对CO2具有良好的吸附性,故填:吸附。
    【小问6详解】
    流程一相对于流程二的优点是不需要高温煅烧,节能,两种流程都体现了绿色化学工艺,理由是原料可以循环利用,故填:不需要高温煅烧,节能;原料可以循环利用。
    29. 铁的锈蚀再探究。
    Ⅰ.锈蚀条件探究
    同学们设计了图1所示实验进行探究。

    (1)设计b试管实验的目的是创设________的实验环境。
    (2)根据一周后ac试管不同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3)一周后b试管中铁钉也出现明显锈蚀。同学们对此展开深入研究。将煮沸冷却后的蒸馏水倒入烧杯中,迅速倒入植物油铺满水面。然后将溶解氧传感器插入水中,通风环境中持续三天采集得到数据图像如图2所示(室温下,自然状况的水中溶解氧约为8~9mg·L-1)。
    据此回答:

    ①b试管中出现锈蚀的原因是_______。
    ②欲达到原实验目的,写出一种b试管实验的改进设计:________。
    ③在铁制品表面涂植物油能防锈的原因是_______。
    Ⅱ.锈蚀成分探究
    【查阅资料】铁锈成分复杂,化学式可简单表示为Fe2O3·nH2O。Fe2O3·nH2O加热后容易分解产生水蒸气。
    【设计方案】甲同学设计了图3(夹持仪器已省略)所示实验方案,同学们讨论后认为该方案设计有明显缺陷,你对方案修改完善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将ab试管中的生锈铁钉取出晾干,刮下部分铁锈放入玻璃管中。按完善后的装置进行实验(每步反应和吸收均完全)。实验过程测得以下数据:

    装置A的总质量m1(不包括酒精喷灯)
    装置B的总质量m2
    装置C和装置D的总质量m3
    加热前
    516.20g
    463.00g
    252.60g
    加热后
    513.44g
    464.80g
    255.29g
    【实验分析】
    (1)根据以上数据可得,该铁锈的化学式可简单表示为_______。
    (2)实验过程中,以下操作会导致n的测量数值偏大的是_______。
    A.停止加热后马上敞口称量装置A总质量
    B.加热前没有排空气就称量装置B总质量
    C.m3仅仅称量了加热前后的装置C总质量
    D.A中反应刚结束就称量装置C、D总质量
    【答案】 ①. 隔绝氧气 ②. 铁的锈蚀需要水 ③. 水中溶解氧气浓度增加 ④. 试管b赛一个橡胶塞 ⑤. 隔绝水和氧气 ⑥. 添加尾气处理装置 ⑦. Fe2O3·5H2O ⑧. AB##BA
    【解析】
    【详解】(1)迅速冷却的沸水中没有氧气,植物油能隔绝氧气,b试管实验的目的是创设隔绝氧气的环境,故填:隔绝氧气。
    (2)a中铁钉和水以及氧气都接触生锈,c和氧气接触,不与水接触不生锈,对比可知铁的锈蚀需要水,故填:铁的锈蚀需要水。
    (3)①由图可知,随时间增加,b试管中水中溶解氧气浓度增加,故出现锈蚀的原因是水中溶解氧气浓度增加,故填:水中溶解氧气浓度增加。
    ②为避免氧气溶于水,欲达到原实验目的,b试管实验的改进设计试管b赛一个橡胶塞,故填:试管b赛一个橡胶塞。
    ③在铁制品表面涂植物油能防锈的原因是隔绝水和氧气,故填:隔绝水和氧气。
    [设计方案]一氧化碳有毒,是大气污染物,为了防止空气污染,应该添加尾气处理装置,可以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一氧化碳或用气袋收集。
    [实验分析]
    (1)浓硫酸吸水,装置B增加质量464.8g-463g=1.8g,故结晶水质量1.8g,装置A的总质量m1减少516.2g-513.44g=2.76g,故结晶水和氧化铁氧元素质量2.76g,氧化铁氧元素质量2.76g-1.8g=0.96g,氧化铁氧元素和结晶水质量比为0.96g:1.8g=(16×3):18n,n=5,故填:Fe2O3·5H2O。
    (2)A.停止加热后,冷却到室温,然后敞口称量装置A总质量,否则铁重新氧化,A质量变化偏小,n偏大。
    B.加热前没有排空气就称量装置B总质量,B会吸收空气中水蒸气,水质量偏大,n偏大。
    C.m3仅仅称量了加热前后的装置C总质量,不影响实验结果。

    D.A中反应刚结束就称量装置C、D总质量,不影响实验结果。
    故选:AB。

    相关试卷

    2021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流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流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前黄实验学校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前黄实验学校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应用题,流程题,科学探究题,科普阅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