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纠错笔记专题02 化学用语及常用物理量(2份打包,含解析+原卷版,可预览)
展开专题02 化学用语及常用物理量易错点1 电子式书写错误1.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A.氯化氢 B.二氧化碳 C.氮气 D.氯化镁 【错因分析】书写电子式时应特别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阴离子及多核阳离子均要加“[ ]”并注明电荷,书写共价化合物电子式时,不得使用“[ ]”,没有成键的价电子也要写出来。【试题解析】氯化氢为共价化合物,所以HCl的电子式为:eq H\o\ac(\s\up 2(•),\s\do 2(•))\o\ac(Cl,\s\up 6(••),\s\do 6(••))\o\ac(\s\up 2(•),\s\do 2(•)),A项错误;二氧化碳中C原子周围8个电子,所以二氧化碳的电子式为:eq \o\ac(\s\up 2(•),\s\do 2(•))\o\ac(O,\s\up 6(••))\o\ac(\s\up 2(••),\s\do 2(••))C\o\ac(\s\up 2(••),\s\do 2(••))\o\ac(O,\s\up 6(••))\o\ac(\s\up 2(•),\s\do 2(•)),B项错误;氮气中N原子周围8个电子,其电子式为:eq \o\ac(\s\up 2(•),\s\do 2(•))N\o\ac(••,\s\up 4(••),\s\do 4(••))N\o\ac(\s\up 2(•),\s\do 2(•)),C项错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的书写中,简单阳离子为离子符号,阴离子和复杂阳离子要写上方括号和电荷,各离子分开书写,所以氯化镁的电子式为eq [eq \o\ac(\s\up 2(•),\s\do 2(•))\o\ac(Cl,\s\up 6(••),\s\do 6(••))\o\ac(\s\up 2(•),\s\do 2(•))]−Mg2+[eq \o\ac(\s\up 2(•),\s\do 2(•))\o\ac(Cl,\s\up 6(••),\s\do 6(••))\o\ac(\s\up 2(•),\s\do 2(•))]−,D项正确。答案选D。【参考答案】D书写电子式时的易错点1.漏写孤电子对(1)如N2的电子式应为,易误写成。(2)如NH3的电子式应为,易误写成。(3)CCl4的电子式应为eq \o\ac(eq \o\ac(\s\up 2(•),\s\do 2(•))\o\ac(Cl,\s\up 6(••),\s\do 6(••))\o\ac(\s\up 2(•),\s\do 2(•))C\o\ac(\s\up 2(•),\s\do 2(•))\o\ac(Cl,\s\up 6(••),\s\do 6(••))\o\ac(\s\up 2(•),\s\do 2(•)),\s\up12(eq \o\ac(\s\up 2(•),\s\do 2(•))\o\ac(Cl,\s\up 6(••),\s\do 6(••))\o\ac(\s\up 2(•),\s\do2(•))),\s\do12(eq \o\ac(\s\up 2(•),\s\do 2(•))\o\ac(Cl,\s\up 6(••),\s\do 6(••))\o\ac(\s\up 2(•),\s\do2(•)))),易误写成eq Cl\o\ac(\s\up 2(•),\s\do 2(•))\o\ac(C,\s\up 6(••),\s\up 12(Cl),\s\do 6(••),\s\do 12(Cl))\o\ac(\s\up 2(•),\s\do 2(•))Cl。2.混淆电子式与化学式的书写(1)如Na2O2的电子式应为,易误写成。(2)如MgCl2的电子式应为eq [eq \o\ac(\s\up 2(•),\s\do 2(•))\o\ac(Cl,\s\up 6(••),\s\do 6(••))\o\ac(\s\up 2(•),\s\do 2(•))]−Mg2+[eq \o\ac(\s\up 2(•),\s\do 2(•))\o\ac(Cl,\s\up 6(••),\s\do 6(••))\o\ac(\s\up 2(•),\s\do 2(•))]−,易误写成Mg2+eq [\o\ac(\s\up 2(•),\s\do 2(•))\o\ac(Cl,\s\up 6(••),\s\do 6(••))\o\ac(\s\up 2(•),\s\do 2(•))]−2。3.共用电子对数目写错如CO2的电子式应为,易误写成。4.根、基电子式混淆不清(1)如OH−的电子式应为,易误写成。(2)如-OH的电子式应为,易误写成。5.原子结合顺序写错如HClO的电子式应为,易误写成。6.错误使用括号如H2O2的电子式应为,易误写成。7.误将电荷数标成化合价如Na2O2的电子式应为,易误写成。8.将“·”或“×”使用混乱,混淆电子的来源如H2O2的电子式应为,易误写成。9.复杂阳离子与简单阳离子混淆不清(1)如 SKIPIF 1 < 0 的电子式应为,易误写成 SKIPIF 1 < 0 。(2)如NH4Cl的电子式应为eq [H\o\ac(\s\up 2(•),\s\do 2(•))\o\ac(N,\s\up 6(••),\s\up 12(H),\s\do 6(••),\s\do 12(H))\o\ac(\s\up 2(•),\s\do 2(•))H]+eq [\o\ac(\s\up 2(•),\s\do 2(•))\o\ac(Cl,\s\up 6(••),\s\do 6(••))\o\ac(\s\up 2(•),\s\do 2(•))]−,易误写成eq [H\o\ac(\s\up 2(•),\s\do 2(•))\o\ac(N,\s\up 6(••),\s\up 12(H),\s\do 6(••),\s\do 12(H))\o\ac(\s\up 2(•),\s\do 2(•))H]+Cl-或者NH4+eq [\o\ac(\s\up 2(•),\s\do 2(•))\o\ac(Cl,\s\up 6(••),\s\do 6(••))\o\ac(\s\up 2(•),\s\do 2(•))]−。10.“→”与“”表示意义不清如,易误写成。1.下列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A.氨: B.氯化铵:C.二氧化碳: D.过氧化氢:易错点2 混淆物质组成的几种表达方法2.反应NH4Cl+NaNO2NaCl+N2↑+2H2O放热且产生气体,可用于冬天石油开采。下列表示反应中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 SKIPIF 1 < 0 B.N2的结构式:N=NC.Na+的结构示意图: D.H2O的电子式: 【错因分析】对化学式,结构式,电子式,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以及不同核素的表达等把握不准确易导致分析出错。【试题解析】此题考查化学用语,化学用语包括:化学式,结构式,电子式,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以及不同核素的表达等,根据各化学用语的书写要点分析。A.核素的表达式 SKIPIF 1 < 0 中A表示X原子的质量数,Z表示X原子的质子数,则中子数=A−Z,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为 SKIPIF 1 < 0 ,A项错误;B.氮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5,还需要3个电子(或形成3对共用电子对)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所以两个氮原子共用3对电子,氮气的结构式为N≡N,B项错误;C.钠原子的核外有11个电子,钠离子是由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的,则钠离子核外有10个电子,Na+的结构示意图为,C项错误;D.氧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两个氢原子分别和氧原子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D项正确。故选D。【参考答案】D几种表达式的区分2.下列关于化学用语的表示正确的是A.过氧化钠的电子式: NaNaB.质子数为35、中子数为45的溴原子:eq \o\al(80,35)BrC.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间二甲苯的结构简式: H3C--CH3易错点3 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错误3.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向氨水中通入过量SO2:NH3·H2O+SO2NH4++HSO3−B.Si与NaOH溶液反应:Si+2OH−+H2OSiO32−+H2↑C .电解MgCl2溶液:2H2O+2Cl−2OH−+H2↑+Cl2↑D.Ba(OH)2溶液中滴入NaHSO4溶液至Ba2+恰好完全沉淀:2H++SO42−+Ba2++2OH−BaSO4↓+2H2O【错因分析】明确反应实质及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是解题关键,注意反应物用量对反应的影响,易错点为选项D,应知道完全沉淀时是以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按1:1进行反应。【试题解析】一水合氨是弱碱,保留化学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SO2+NH3·H2O=NH4++HSO3−,A项正确;Si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反应为Si+2OH−+H2O=SiO32−+2H2↑,B项正确;电解MgCl2溶液,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镁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2++2Cl−+2H2O eq \o(═══,\s\up8(通电))Mg(OH)2↓+H2↑+Cl2↑,C项错误;向Ba(OH)2溶液滴加NaHSO4溶液至沉淀恰好完全的离子反应为Ba2++OH−+H++SO42−=BaSO4↓+H2O,D项错误。答案选A。【参考答案】A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经常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离子方程式书写除了掌握以上步骤及注意点之外,还应掌握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技巧。1.生成的产物可与过量的物质继续反应的离子反应。NaOH与AlCl3溶液(足量或不足量),NaAlO2溶液通入CO2(少量或过量),Ba(OH)2溶液通入CO2(少量或过量),NaAlO2溶液加HCl溶液(少量或过量),有关离子方程式都有区别。这类离子反应,只需注意题给条件,判断产物是否与过量物质继续反应,以确定产物形式。(注意:向C6H5ONa溶液通入少量或过量CO2离子反应方程式是一样的)2.酸式盐与量有关的离子反应。如NaHSO4溶液加入过量的Ba(OH)2,因为Ba(OH)2过量,NaHSO4溶液中的H+和SO42-均参加反应,所以参加反应的H+和SO42-与原溶液中的H+和 SKIPIF 1 < 0 相等,原溶液中的H+和 SKIPIF 1 < 0 物质的量之比为1∶1,即在离子反应方程式中H+和 SKIPIF 1 < 0 物质的量之比为1∶1,离子反应方程式如下:H++SO42-+OH−+Ba2+=BaSO4↓+H2O。3.较特殊且与量有关的离子反应,这类离子反应要求量与其他因素统筹兼顾。如Mg(HCO3)2溶液与过量NaOH反应,不可忽视Mg(OH)2比MgCO3更难溶、更稳定;明矾与足量Ba(OH)2溶液反应,不可忽视Al(OH)3的两性;NH4HSO4溶液与足量Ba(OH)2溶液反应,不可忽视NH3·H2O也是弱电解质;新制氯水与少量FeBr2溶液反应,不可忽视Fe2+、Br−都能被Cl2氧化等。4.混合顺序不同,离子反应不同,这类离子反应应注意各物质量的变化。如:NaOH与AlCl3溶液、Na2CO3与HCl、Na2S与FeCl3、氯水与FeBr2、NH3·H2O与AgNO3等。5.与反应物的用量无关的离子方程式书写。如:苯酚钠与CO2的反应、苯酚与Na2CO3的反应、Al3+与氨水反应、Ba(OH)2溶液与稀H2SO4等。6.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要注意氧化或还原的先后顺序问题。①溶液中由多种还原性离子,加入氧化剂时,还原性强的优先反应。如向含有S2-、I-、Br-、Fe2+等的溶液中加入氯水,被氧化的顺序为S2-→I-→Fe2+→Br-。②溶液中由多种氧化性离子,加入还原剂时,氧化性强的优先反应。如向含有NO3-、Fe3+的酸性溶液中加入氢硫酸,NO3-优先反应。3.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向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2AlO SKIPIF 1 < 0 +CO2+3H2O=2Al(OH)3↓+CO SKIPIF 1 < 0 B.向HNO2溶液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5NO SKIPIF 1 < 0 +2MnO SKIPIF 1 < 0 +3H2O=5NO SKIPIF 1 < 0 +2Mn2++3OH-C.向NH4HSO4溶液中滴加少量的Ba(OH)2溶液:Ba2++2OH-+NH SKIPIF 1 < 0 +H++SO SKIPIF 1 < 0 =BaSO4↓+NH3•H2O+H2OD.向银氨溶液中滴加乙醛溶液并水浴加热:CH3CHO+2[Ag(NH3)2]++2OH- SKIPIF 1 < 0 CH3COO-+NH SKIPIF 1 < 0 +2Ag↓+H2O+3NH3易错点4 忽视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的问题条件导致出错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将2 g H2与足量的N2混合,充分反应后转移的电子数为2NAB.1 molNa218O2与足量水反应,最终水溶液中18O原子为2NA个C.常温下,46gNO2和N2O4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所含有的分子数为NAD.100mL 12 mol/L的浓HNO3与过量Cu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大于0.6NA【错因分析】若不知道H2与足量的N2反应是可逆反应会错选A项;若不明白Na218O2与水反应的特点易错选B项。【试题解析】A.将2 g H2与足量的N2混合,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充分反应后转移的电子数小于2NA,故A错误;B. 1 mol Na218O2与足量水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过氧化钠中的氧原子转化为氢氧化钠和氧气中的氧原子,最终水溶液中18O原子为NA个,故B错误;C.NO2、N2O4的摩尔质量不同,无法计算混合气体的组成,故C错误;D.由于浓HNO3与铜反应生成NO2,而稀HNO3与铜反应生成NO,Cu+4HNO3(浓) Cu(NO3)2 +2NO2↑+2H2O、3Cu+8HNO33Cu(NO3)2 +2NO↑+4H2O,100 mL 12 mol·L−1的浓HNO3完全被还原为NO2转移0.6 mol电子,完全被还原为NO转移0.9 mol电子,转移的电子数大于0.6NA,故D正确;答案选D。【参考答案】D解答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题目应注意分析题干给出的条件,如物质的状况、所处的环境、物质本身的结构,同时还要考虑氧化还原反应、电离、水解等情况,具体有如下几点:1.注意“标准状况”“常温常压”等外界条件(1)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如H2O、SO3、戊烷、CHCl3等;(2)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微粒个数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2.注意物质的组成和结构(1)特殊物质中所含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的数目,如Ne、D2O、18O2、H37Cl等。(2)物质中所含化学键的数目,如CO2、CnH2n+2等。(3)最简式相同的物质中的微粒数目,如NO2和N2O4、乙烯和丙烯、O2和O3等。(4)摩尔质量相同的物质中的微粒数目,如N2、CO、C2H4等。3.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电子转移(得失)数目的问题分析,如Na2O2、NO2与H2O反应;Cl2与H2O、NaOH、Fe的反应;电解AgNO3溶液、CuSO4溶液等,分析该类题目时还要注意反应产物以及过量计算问题。4.注意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可水解盐溶液中,离子发生微弱水解。如0.1 mol·L−1的乙酸溶液和 0.1 mol·L−1的乙酸钠溶液。5.注意一些特殊的反应如一氧化氮和氧气不需要条件即可反应,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之间存在相互转化,合成氨反应等属于可逆反应。6.准确区分物质的结构金刚石的结构是正面体形(),1mol金刚石中C─C键为4×eq \f(1,2)=2NA,SiO2的结构是正四面体形(),1molSiO2中Si─O键均为4NA,白磷的结构也是正四面体形(),1mol白磷含P─P键6NA。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高温下,0.2 mol Fe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的H2分子数目为0.3NAB.工业用电解法进行粗铜精炼时,每转移1 mol电子,阳极上溶解的铜原子数必为0.5NAC.反应5NH4NO3eq \o(=====,\s\up7(△))2HNO3+4N2↑+9H2O中,生成28 g N2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3.75NAD.氢氧燃料电池正极消耗22.4 L(标准状况)气体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2NA易错点5 不能正确应用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5.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2、H2、O2三种气体,以下各种情况下排序正确的是A.当它们的体积和温度、压强均相同时,三种气体的密度ρ(H2)>ρ(N2)>ρ(O2)B.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三种气体的压强p(H2)
m(N2)>m(O2)【错因分析】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和物质的量计算公式n= SKIPIF 1 < 0 = SKIPIF 1 < 0 等,可推出其他物理量的关系,若不会使用该公式,则无法得出正确结果。【试题解析】氢气的摩尔质量是2 g/ mol,氮气的摩尔质量是28 g/ mol,氧气的摩尔质量是32 g/ mol。当温度和压强相同时,气体摩尔体积相同,根据ρ= SKIPIF 1 < 0 知,气体密度与摩尔质量成正比,根据摩尔质量知,三种气体的密度大小顺序是ρ(H2)<ρ(N2)<ρ(O2),A项错误;根据PV=nRT= SKIPIF 1 < 0 RT得PM= SKIPIF 1 < 0 RT=ρRT,当温度和密度相同时,气体压强与摩尔质量成反比,所以三种气体的压强大小顺序是p(H2)>p(N2)>p(O2),B项错误;根据PV=nRT= SKIPIF 1 < 0 RT得V= SKIPIF 1 < 0 ,当它们的质量和温度、压强均相同时,气体体积与摩尔质量成反比,所以这三种气体体积大小顺序是:V(O2)<V(N2)<V(H2),C项正确;根据PV=nRT= SKIPIF 1 < 0 RT得m= SKIPIF 1 < 0 ,当它们的压强和体积、温度均相同时,气体质量与摩尔质量成正比,所以三种气体的质量大小顺序是m(H2)<m(N2)<m(O2),D项错误。答案选C。【参考答案】C【解题技巧】解答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的相关题目,关键在于气态方程pV=nRT(R是常数)的领悟及公式的相关变形。pV=nRT→pV=eq \f(m,M)RT→pM=eq \f(m,V)RT(即pM=ρRT)。在各个变形公式中,只需确定部分量相等,余下两量之间出现正比例或者反比例关系,平常学习中加强公式的换算,多积累可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率。1.阿伏加德罗定律2.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3.求解此类问题时:(1)应分析题给信息,若已知质量,则与状态无关,若已知体积,则与状态有关。(2)在分析问题时,对同温、同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要有深层次的理解,例如:①NA个氧气分子与NA个氢气分子的质量比等于16∶1(正确);②标准状况下,22.4 L以任意比混合的甲烷和丙烷混合气体所含分子数为NA (正确)。③标准状况下,22.4 L以任意比混合的氢气和一氧化碳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数为2NA (正确)。④同温、同压、同体积的CO2和SO2所含氧原子数均为2NA (错,二者所含氧原子数相等,但无法确定具体的量)。(3)要记住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并能推导相关推论,即:pV=nRT= SKIPIF 1 < 0 RT→pM= SKIPIF 1 < 0 RT=ρRT。5.已知:①6.72 L NH3(标准状况下) ②1.204×1023个H2S分子 ③5.6 g CH4 ④0.5 mol HCl,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体积大小:④>③>②>①B.原子数目:③>①>④>②C.密度大小:④>②>③>①D.质量大小:④>③>②>①易错点6 不能熟练进行物质的量的综合计算6.将Cu2O与Fe2O3的混合物共a g加入20.0 mL4.00 mol·L−1的过量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b g。请计算:(1)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40.0 mL NaOH溶液能刚好使溶液中的所有金属离子完全沉淀,则该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 mol·L−1。(2)若a=7b,则混合物中Cu2O与Fe2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错因分析】不能准确写出氧化亚铜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2O+H2SO4Cu+CuSO4+H2O,也不能分析出稀硫酸过量,则最后剩余的固体为铜,反应后的溶液中有硫酸、硫酸亚铁、硫酸铜,这样是无法算出结果的。【试题解析】氧化亚铜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SO4Cu+CuSO4+H2O,稀硫酸过量,则最后剩余的固体为铜,反应后的溶液中有硫酸、硫酸亚铁、硫酸铜,设混合物中Cu2O的质量为x g,则Fe2O3的质量为(a−x)g,则剩余的硫酸为4.00×20.0×10−3−x/144−3(a−x)/160,消耗的铜的物质的量为x/144−b/64,由反应2Fe3++Cu2Fe2+ +Cu2+可知2(a−x)/160=2×(x/144−b/64),据此分析。(1)设该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则c×40.0×10−3=2×(x/144−b/64)+2×2(a−x)/160+2×[4.00×20.0×10−3−x/144−3(a−x)/160],解得c=4.00 mol·L−1,故答案为:4.00。(2)将a=7b代入2(a−x)/160=2×(x/144−b/64),解得x=9/2b,则n(Cu2O):n(Fe2O3)=9/2b/144:(7b−9/2b)/160=2:1,故答案为:2:1。【参考答案】(1)4.00 (2)2:1 1.物质的量的综合计算的核心是依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计算,同时要注意运用原子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化学方程式在量的方面的含义:H2 + Cl2 eq \o(══,\s\up8(点燃)) 2HCl化学计量数之比 1 ∶ 1 ∶ 2扩大NA倍 NA ∶ NA ∶ 2 NA物质的量之比 1 mol ∶ 1 mol ∶ 2 mol质量之比 2 g ∶ 71 g ∶ 73 g标准状况下体积之比 22.4 L ∶ 22.4 L ∶ 44.8 L同一条件下体积之比 1 ∶ 1 ∶ 2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参与反应的各物质的粒子数之比,等于参与反应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即v1∶v2∶v3=N1∶N2∶N3=n1∶n2∶n3,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在同温同压下还等于参与反应的各气体的体积之比。2.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有关物理量的换算关系注:密度ρ的单位为g·mL-16.按要求解答问题(1)已知标准状况下,气体A的密度为2.857 g·L-1,则气体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可能是________气体。(2)标准状况下,1.92 g某气体的体积为672 mL,则此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3)CO和CO2的混合气体18 g,完全燃烧后测得CO2体积为11.2 L(标准状况),则①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是________g·L-1。②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是________ g·mol-1。易错点7 不能熟练应用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计算方法导致解题复杂7.(双选)将m g由铜与镁组成的混合物加入含n mol HNO3的稀硝酸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V1 mL标准状况下的NO气体(假定还原产物只有NO),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V2 mL 6 mol·L−1 NaOH溶液,溶液中金属离子恰好完全沉淀,测得生成(m+10.2)g沉淀。下列相关判定一定不正确的是A.m=19.2 B.n=0.8C.V1=4.48 D.V2=200【错因分析】若不能发现生成沉淀的质量是原合金质量与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铜含有氢氧根的质量之和,则很难解答此题。【试题解析】将mg由铜与镁组成的混合物加入含n mol HNO3的稀硝酸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V1 mL标准状况下的NO气体(假定还原产物只有NO),发生反应:3Mg+8HNO3(稀)3Mg(NO3)2+2NO↑+4H2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V2 mL 6 mol·L−1NaOH溶液,溶液中金属离子恰好完全沉淀,发生反应:Mg(NO3)2+2NaOHMg(OH)2↓+2NaNO3、Cu(NO3)2+2NaOHCu(OH)2↓+2NaNO3,测得生成(m+10.2) g沉淀,沉淀为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铜,生成沉淀的质量比原合金的质量增加10.2 g,则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铜含有氢氧根的质量为10.2 g,据此答题。A.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铜含有氢氧根的质量为10.2 g,则氢氧根的物质的量为=0.6 mol,则镁和铜的总的物质的量为0.3 mol,假设全为镁,质量为0.3 mol×24 g/ mol=7.2 g,若全为铜,质量为0.3 mol×64 g/ mol=19.2 g,所以参加反应的金属的总质量(m)为7.2 g<m<19.2 g,故A错误;B.根据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n反应(HNO3)=8/3n(金属)=0.3 mol×8/3=0.8 mol,故B正确;C.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铜含有氢氧根的质量为10.2 g,氢氧根的物质的量为=0.6 mol,则镁和铜的总的物质的量为0.3 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生成的NO物质的量为=0.2 mol,则在标准状况下,生成NO的体积V1=0.2 mol×22.4 L/ mol=4.48 L,故C正确;D.因为恰好完全反应,则参加反应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6 mol,需要氢氧化钠溶液体积==0.1 L=100 mL,故D错误。故选AD。【参考答案】AD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五种计算方法1.差量法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或气体的体积)产生差量,差量与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成比例,利用这种比例快速求得反应物的量或生成物的量的方法叫差量法。此类题的解题思路为2.极值法极值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和分析方法。化学上所谓“极值法”就是对数据不足而感到无从下手的计算或混合物组成判断的题目,采用极端假设(即为某一成分或者为恰好完全反应)的方法以确定混合体系中各物质的名称、质量分数、体积分数,这样使一些抽象的复杂问题具体化、简单化,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具体应用 当题干缺少条件无法列方程组求解时,可先用极值法依据化学方程式求解得到答案的极值a值、b值,正确答案c值应位于a值、b值之间,即a值﹥c值﹥b值(或b值﹥c值﹥a值)。3.关系式法(1)解题关键:正确寻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物质的量关系。(2)建立关系式的方法①利用化学式找关系式,如Na2SO4与它所含的各粒子之间的比例关系为Na2SO4~2Na+~SO42−~4O。②原子守恒法如NH3经催化氧化并用水吸收反应产物的过程:4NH3+5O24NO+6H2O2NO+O22NO23NO2+H2O2HNO3+NO经多次氧化和吸收,由N元素守恒知:NH3~HNO3。③得失电子守恒法上述过程中,NH3 eq \o( SKIPIF 1 < 0 ,\s\up8(失8e-),\s\do7())HNO3,O2 eq \o( SKIPIF 1 < 0 ,\s\up8(得4e-),\s\do7())2 SKIPIF 1 < 0 。由得失电子总数相等知,NH3经氧化等一系列过程生成HNO3,NH3和O2的关系为NH3~2O2。4.平均值法所谓平均值法就是一种将数学平均原理应用于化学计算中的一种解题方法。它所依据的数学原理是:两个数Mr1和Mr2(Mr1大于Mr2)的算术平均值 SKIPIF 1 < 0 一定介于两者之间。所以,只要求出平均值 SKIPIF 1 < 0 ,就可以判断Mr1和Mr2的取值范围,或根据M1和M2确定 SKIPIF 1 < 0 的取值范围,再结合题给条件即可迅速求出正确答案。常见的平均值有:求平均相对原子质量、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平均浓度、平均含量、平均摩尔电子质量、平均组成等。5.终态分析法终态分析法是利用逆向思维方式,以与待求量相关的物质(离子、分子或原子)在终态的存在形式为解题的切入点,找出已知量与待求量之间的关系,不考虑中间变化过程的一种快捷有效的解题方法。在一些多步反应或多种混合物的计算中,由于涉及到的反应繁多、数据不一或变化过程复杂,解题时如果逐一去分析这些反应或过程,按步就班的进行计算,往往会纠缠不清,导致思维混乱,不但费时费力,而且极易出错,甚至无法解答。但如果我们淡化中间过程,关注最终组成,利用守恒关系进行整体分析,就会简化思维,从而快速求解。7.将铁粉和铜粉的均匀混合物分成四等份,分别加入同浓度的稀硝酸,充分反应,在标准状况下生成NO的体积和剩余金属的质量如下表(设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NO)。下列计算结果错误的是A.①中溶解了8.4 gFe B.原混合物的总质量为105.6 gC.硝酸的浓度为4 mol/L D.④中V=6720一、化学用语1.物质的表示方法2.原子的表示方法(1)原子的组成(2)原子的表示方法 SKIPIF 1 < 0 (3)构成原子或离子的微粒间的数量关系质子数(Z)+中子数(N)=质量数(A)=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质量关系)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阳离子所带电荷数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阴离子所带电荷数3.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结构示意图(1)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了形象地表示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排布,引入了原子结构示意图。如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2)离子结构示意图原子得到或失去一定数目的电子形成阴离子或阳离子,原子核不发生改变,只是核外电子(一般是最外层电子)数目发生了改变。因此,单原子离子也可用离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其核外电子排布。如Mg2+的结构示意图为,Cl−的结构示意图为。4.常见的有机物结构的表示方法甲烷的常见表示方法5.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非水溶液或反应物在固体状态时进行的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①固体与固体间:铵盐与固体碱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氨气的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②固体与液体间:铜与浓硫酸的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③气体之间:氨气与挥发性酸(不在水溶液中进行)生“烟”的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2)离子方程式中物质的拆写要正确记忆方法:记住要拆的,其余是不拆的。①强酸、强碱、易溶盐、强酸的酸式酸根离子要拆成离子形式。②弱酸、弱碱、难溶物、氧化物、气体、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拆成离子形式。③对于微溶物的处理分以下两种情况:微溶物作为生成物不拆,仍写其化学式[如Ca(OH)2、CaSO4];微溶物作为反应物,若为悬浊液或固态则写其化学式,若为澄清溶液则写成离子形式。④如果生成物是易溶于水的气体,要特别注意反应条件。如NaOH稀溶液和NH4Cl稀溶液反应时,离子方程式为 SKIPIF 1 < 0 +OH-NH3·H2O;当反应物为浓溶液时,离子方程式为 SKIPIF 1 < 0 +OH-NH3↑+H2O;无论是浓溶液还是稀溶液,只要加热,离子方程式都为 SKIPIF 1 < 0 +OH-NH3↑+H2O。但氨水作为反应物时通常写成NH3·H2O。(3)离子方程式必须满足两个守恒①质量守恒(元素及原子守恒):离子方程式两边的元素种类和各元素的原子守恒。②电荷守恒(电子或电荷守恒):离子方程式两边的正负电荷代数和相同。(4)具有强氧化性的微粒与具有强还原性的微粒相遇时,首先要考虑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只简单地考虑复分解反应。二、常用物理量1.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符号为n。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与质量一样,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2)摩尔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为mol。1 mol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 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6.02×1023。摩尔的使用标准:在用摩尔量度微观粒子时,一定要指明微观粒子的种类(或用能表明粒子种类的化学式表示)。2.阿伏加德罗常数1 mol 任何粒子含有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通常用6.02×1023 mol-1表示。符号:NA,即NA=6.02×1023 mol-1。3.粒子数符号:N物质的量(n)、粒子数(N)、阿伏加德罗常数(NA)之间的计算公式: SKIPIF 1 < 0 。4.摩尔质量(1)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符号为M,常用的单位是g/mol (或g· mol-1) 。摩尔质量、质量、物质的量之间的计算关系: SKIPIF 1 < 0 。(2)数值:某粒子的摩尔质量以g·mol-1为单位时,其在数值上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注意事项:(1)物质的量是计量微观粒子的物理量,只适用于微观粒子。(2)粒子指微观粒子,一般包括分子、原子、原子团、离子等。1 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等于阿伏加德罗常数,因此粒子数N=n×NA。(3)混合物的平均摩尔质量,当以g·mol-1为单位时,其在数值上等于该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5.气体摩尔体积(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符号为Vm。常用的单位有L/mol (或L·mol-1)、m3/mol (或m3·mol-1)。(2)数值 在标准状况(0℃、101 kPa)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 L/mol(或22.4 L·mol-1)。(3)计算关系物质的量、气体体积、气体摩尔体积之间的关系为 SKIPIF 1 < 0 。(4)影响因素气体摩尔体积受温度与压强的影响,在非标准状况的条件下,其数值可能不等于22.4。因此,使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气体的体积时,要注意题给条件是否为标准状况。 (1)决定气体体积大小的因素:①气体粒子数的多少;②气体粒子间平均距离的大小。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比分子本身的直径大得多,因此,当气体的物质的量(粒子数)一定时,决定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粒子间的平均距离。(2)影响气体分子间平均距离大小的因素:温度和压强。温度越高,体积越大;压强越大,体积越小。当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大小几乎是相等的,故当气体的物质的量(粒子数)一定时,其体积是一个定值。(3)在常温常压下,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比标准状况下的大,所以常温常压下,气体的Vm>22.4 L·mol-1。(4) SKIPIF 1 < 0 同样适用于混合气体的计算。(5)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物质有H2O、SO3、戊烷、苯、CCl4、氟化氢等。6.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1)阿伏加德罗定律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人们将这一结论称为阿伏加德罗定律。(2)阿伏加德罗推论学法点睛(1)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只需记住pV=nRT即可。p为压强,V为体积,n为物质的量,R为常数,T为热力学温度。(2)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适用于任何气体,包括混合气体,不适用于非气体。(3)“在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 L”或“在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 L·mol-1”是阿伏加德罗定律的特定情况。7.物质的量浓度(1)定义用来表示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符号为cB,单位为mol/L(或mol·L-1)。(2)物质的量(nB)、物质的量浓度(cB)与溶液体积(V)之间的关系物质的量浓度(cB)= SKIPIF 1 < 0 ,即 SKIPIF 1 < 0 。(3)相同浓度溶液中某些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现有两种溶液:①1 mol·L−1 KCl溶液、②1 mol·L−1 BaCl2溶液,用“相同”或“不同”填写下表:(4)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有关溶液混合稀释的计算:①不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混合。稀释:抓住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列方程式:c1·V1=c2·V2a.如果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则c1·V1+c2·V2=c混·(V1+V2)b.如果考虑溶液混合后的体积改变,则c1·V1+c2·V2=c混·V混(V混= SKIPIF 1 < 0 )②不同质量分数的两种溶液混合的计算。混合:抓住混合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列方程式:m1·ω1+m2·ω2=(m1+m2)·ω混③两种同溶质溶液等质量混合、等体积混合时质量分数的判定。a.等质量混合:两种同溶质液体(或某溶液与水)等质量混合时,ω混= SKIPIF 1 < 0 。b.等体积混合:两种同溶质液体(或某溶液与水)等体积混合时,当ρ液>1时,ω混> SKIPIF 1 < 0 。当ρ液<1时,ω混< SKIPIF 1 < 0 。物质的量浓度、溶解度、质量分数的相互换算:①溶质的质量分数ω与物质的量浓度c:c= SKIPIF 1 < 0 = SKIPIF 1 < 0 = SKIPIF 1 < 0 = SKIPIF 1 < 0 (密度的单位为g·cm−3或g·mL−1)②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ω= SKIPIF 1 < 0 ×100%,c= SKIPIF 1 < 0 ③标准状况下气体溶解于水后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 SKIPIF 1 < 0 式中V为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单位为L),V(H2O)为水的体积(单位为L,ρ水=1 g·mL−1),ρ为溶液的密度(单位为g·cm−3或g·mL−1),M为气体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1)。1.[2020江苏]反应 SKIPIF 1 < 0 可用于氯气管道的检漏。下列表示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中子数为9的氮原子: SKIPIF 1 < 0 B.N2分子的电子式:C.Cl2分子的结构式:Cl—ClD.Cl-的结构示意图:2.[2020年7月浙江选考]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A.乙烯的结构式: B.甲酸甲酯的结构简式: SKIPIF 1 < 0 C. SKIPIF 1 < 0 甲基丁烷的键线式: D.甲基的电子式:3.[2020年7月浙江选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和是两种不同的元素 B.单晶硅和石英互为同素异形体C.和互为同系物 D.H与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主族4.[2020年7月浙江选考]下列物质对应的组成不正确的是A.干冰: B.熟石灰:C.胆矾: D.小苏打:5.[2020新课标Ⅲ]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2.4 L(标准状况)氮气中含有7NA个中子B.1 mol重水比1 mol水多NA个质子C.12 g石墨烯和12 g金刚石均含有NA个碳原子D.1 L 1 mol·L−1 NaCl溶液含有28NA个电子6.[2020年7月浙江选考]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0NAB.用电解粗铜的方法精炼铜,当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为NA时,阳极应有32gCu转化为Cu2+C.常温下,pH=9的CH3COONa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数为10-5NAD.1L浓度为0.100mol·L-1的Na2CO3溶液中,阴离子数为0.100NA7.[2020新课标Ⅲ]对于下列实验,能正确描述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用Na2SO3溶液吸收少量Cl2:3 SKIPIF 1 < 0 +Cl2+H2O = 2 SKIPIF 1 < 0 +2 SKIPIF 1 < 0 + SKIPIF 1 < 0 B.向CaCl2溶液中通入CO2:Ca2++H2O+CO2=CaCO3↓+2H+C.向H2O2溶液中滴加少量FeCl3:2Fe3++H2O2=O2↑+2H++2Fe2+D.同浓度同体积NH4HSO4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 SKIPIF 1 < 0 +OH-=NH3·H2O8.[2020江苏]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Cl2通入水中制氯水:Cl2+H2O2H++Cl-+ClO-B.NO2通入水中制硝酸: SKIPIF 1 < 0 C. SKIPIF 1 < 0 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SKIPIF 1 < 0 D. SKIPIF 1 < 0 AgNO3溶液中加入过量浓氨水: SKIPIF 1 < 0 9.[2020天津]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CaCO3与稀硝酸反应:CO32-+2H+=H2O+CO2↑B.FeSO4溶液与溴水反应:2Fe2++Br2=2Fe3++2Br-C.NaOH溶液与过量H2C2O4溶液反应:H2C2O4+2OH-=C2O42-+2H2OD.C6H5ONa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2C6H5O-+CO2+H2O=C6H5OH+CO32-10.[2020年7月浙江选考]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 SKIPIF 1 < 0 溶液与少量 SKIPIF 1 < 0 溶液反应: SKIPIF 1 < 0 B.电解 SKIPIF 1 < 0 水溶液: SKIPIF 1 < 0 C.乙酸乙酯与 SKIPIF 1 < 0 溶液共热: SKIPIF 1 < 0 D. SKIPIF 1 < 0 溶液中滴加稀氨水: SKIPIF 1 < 0 11.[2019新课标Ⅱ] 已知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3 g 3He含有的中子数为1NAB.1 L 0.1 mol·L−1磷酸钠溶液含有的 SKIPIF 1 < 0 数目为0.1NAC.1 mol K2Cr2O7被还原为Cr3+转移的电子数为6NAD.48 g正丁烷和10 g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A12.[2019新课标Ⅲ]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关于常温下pH=2的H3PO4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每升溶液中的H+数目为0.02NAB.c(H+)= c( SKIPIF 1 < 0 )+2c( SKIPIF 1 < 0 )+3c( SKIPIF 1 < 0 )+ c(OH−)C.加水稀释使电离度增大,溶液pH减小D.加入NaH2PO4固体,溶液酸性增强13.[2019新课标Ⅱ] 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正确表达反应颜色变化的是A.向CuSO4溶液中加入足量Zn粉,溶液蓝色消失:Zn+CuSO4Cu+ZnSO4B.澄清的石灰水久置后出现白色固体:Ca(OH)2+CO2CaCO3↓+H2OC.Na2O2在空气中放置后由淡黄色变为白色:2Na2O22Na2O+O2↑D.向Mg(OH)2悬浊液中滴加足量FeCl3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3Mg(OH)2+2FeCl32Fe(OH)3+3MgCl214.[2019江苏] 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室温下用稀NaOH溶液吸收Cl2:Cl2+2OH−ClO−+Cl−+H2OB.用铝粉和NaOH溶液反应制取少量H2:Al+2OH− SKIPIF 1 < 0 +H2↑C.室温下用稀HNO3溶解铜:Cu+2 SKIPIF 1 < 0 +2H+Cu2++2NO2↑+H2OD.向Na2Si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Na2SiO3+2H+H2SiO3↓+2Na+15.[2019天津] 下列离子方程式能用来解释相应实验现象的是16.火药制备是我国古代闻名世界的化学工艺,原理为 2KNO3+S+3C=K2S+N2↑+ 3CO2 ↑。下列表示反应中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K+的结构示意图: B.K2S 的电子式:C.CO2 的结构式为:O=C=O D.16O2与 18O3 互为同位素17.下列对应化学用语的表示不正确的是A.次氯酸的电子式: B.丁烷的球棍模型:C.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D.原子核内有 8 个中子的碳原子: SKIPIF 1 < 0 C18.84消毒液可用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杀,其主要成分为NaClO。NaClO在空气中可发生反应NaClO+CO2+H2ONaHCO3+HClO。用化学用语表示的相关微粒,其中正确的是A.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 SKIPIF 1 < 0 B.Na+的结构示意图:C.CO2的结构式:O=C=OD.NaClO的电子式:19.下列解释事实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CO2制取次氯酸:ClO-+H2O+CO2=HClO+HCO3-B.电解MgCl2溶液:2H2O+2Cl- SKIPIF 1 < 0 2OH-+H2↑+Cl2↑C.Ca(HCO3)2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Ca2++HCO3-+OH-=CaCO3↓+H2OD.铁和稀硝酸反应制得浅绿色溶液:Fe+4H++NO3-=Fe3++NO↑+2H2O20.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是A.向NaH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至溶液呈中性:H++SO42-+Ba2++OH-=BaSO4↓+H2OB.Cl2溶于过量NaOH溶液中:Cl2 + 2OH- = Cl- + ClO- + H2OC.醋酸除水垢 CaCO3+2H+=Ca2++H2O+CO2↑D.向稀HNO3中滴加Na2SO3溶液:SO32-+2H+=SO2↑+H2O2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52g苯乙烯含碳碳双键数目为2NAB.1L0.5mol·L-1醋酸钠溶液中阴阳离子总数目小于NAC.标准状况下,22.4L一氯甲烷含共用电子对数为4NAD.有铁粉参加的反应若生成3molFe2+,则转移电子数一定为6NA22.已知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L0.1mol/L的Na2CO3溶液中含阴离子总数为0.1NAB.7.8gNa2O2与过量CO2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C.2gH218O与D216O的混合物中所含的中子数和电子数均为NAD.足量乙烷与22.4L(标准状况)Cl2发生取代反应,形成C-Cl键的数目为2NA23.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1molFeCl3跟水完全反应转化为氢氧化铁胶体后,其中胶体粒子的数目为NAB.将一定量的Cl2通入FeBr2溶液中,当有1molBr-转化为Br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NAC.44.0g环氧乙烷中含有6.0NA个极性键D.1molCaO2晶体中含离子总数为3NA2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4.6g 钠用铝箔包裹并刺小孔,与足量水充分反应生成H2分子数为0.1 NAB.标准状况下,22.4L 已烷中含有的共价键的数目为19NAC.标准状况下,11.2L 12C18O中含有的中子数为8NAD.标准状况下,7.1 gCl2通入足量石灰水中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25.中国科学家孙予罕等发现,以泡沫镍[3 NiO/Ni(3 表示 NiO 在泡沫镍中的质量百分数)] 作为基材上的催化剂可实现将烷烃直接电催化转化为醇类(转化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2.4 L A 中质子数为 10 molB.1mol C 中共价键数目为 4 molC.生成 1 mol Ni 可还原出 1 mol BD.11.8 g 泡沫镍含 Ni 单质 0.194 mol26.标准状况下,在臭氧发生器中装入100 mL O2,在一定条件下使之反应,最后又恢复到标准状况下,其体积为95 mL,则最终混合气体的摩尔质量是A.32 g·mol−1 B.33.7 g·mol−1C.48 g·mol−1 D.46 g·mol−127.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A容器中的CH4气体和B容器中的NH3气体所含的氢原子总数相等,则两个容器的体积比为A.4:5 B.1:1 C.4:3 D.3:428.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SO2和CO2相比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物质的量之比为1:1 B.体积之比为11:16C.氧原子数之比为1:1 D.密度之比为11:1629.为实现随处可上网,中国发射了“中星16号”卫星。NH4ClO4是火箭的固体燃料,发生反应为2NH4ClO4 N2↑+Cl2↑+2O2↑+4H2O,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mol NH4ClO4溶于水含NH4+和ClO4−离子数均为NAB.反应中还原产物分子数与氧化产物分子总数之比为1:3C.产生6.4g O2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8NAD.0.5 mol NH4ClO4分解产生的气体体积为44.8 L30.某稀土元素R的精矿样品中,R的氧化物的质量分数为0.8515。10.1 g该样品与50 mL1 mol/L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反应),生成ROSO4和H2O,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A.78 B.140 C.156 D.17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念及正确表示易错情况化学式化学式构成物质的元素原子的最简整数比,如:SiO2、NaClSi2O4、Na4Cl4(非最简比)分子式构成物质的元素原子的真实个数关系,如:N2O4、C60NO2、C(非真实个数)结构式用元素符号和短线表示化合物(或单质)分子中原子的排列和结合方式的式子,如:H-O-eq \o(\s\up9(׀׀),\s\up16(O),C)-eq \o(\s\up9(׀׀),\s\up16(O),C)-O-HHO-eq \o(\s\up9(׀׀),\s\up16(O),C)-eq \o(\s\up9(׀׀),\s\up16(O),C)-OH(未标出全部化学键)结构简式把结构式中的单键省略之后的一种简略表达形式,如: SKIPIF 1 < 0 CH3eq \o(\s\up 11(eq \o(\s\up 7( NH2),\s\do 2(∣))),\s\do 0(—CH—))COOH(碳氮键的连接错误)电子式离子型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小叉“×”来表示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复杂阳离子和阴离子用[ ]括起来,标注带电荷数,如:[]-Cl-(阴离子也括起来)分子型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小叉“×”来表示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标出共用电子对和孤电子对,如:∶N eq \o(\s\up 4(‥),\s\do 2(eq \o(\s\up 2(‥),\s\do 2(‥)))) N∶∶Neq \o(\s\up 2(…),\s\do 3(…))N∶(注意三键的书写)核外电子排布式用能级的符号及能级中容纳电子数值表达核外电子运动的状态的式子,需遵循构造原理、书写规则,如:H(1s1)。1s22s22p63s23p64s23d1(应写成:1s22s22p63s23p63d14s2)核外电子排布图用方框表示原子轨道,用不同方向箭头表示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的式子,需遵循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如:N()(未遵循泡利原理)(未遵循洪特规则)外围电子排布式价电子的电子排布式,如:N(2s22p3)1s22s22p3(不书写内层电子)外围电子排布式图价电子的电子排布图,如:N()(未画完全部价层电子)公式语言叙述T、p相同eq \f(V1,V2)=eq \f(n1,n2)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与其物质的量成正比eq \f(ρ1,ρ2)=eq \f(M1,M2)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其摩尔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T、V相同eq \f(p1,p2)=eq \f(n1,n2)温度、体积相同的气体,其压强与其物质的量成正比编号①②③④稀硝酸体积/mL100200300400剩余金属/g18.09.600NO体积/mL224044806720V最简式构成物质原子的最简整数比,如乙烷的最简式为CH3。分子式构成物质原子以及它们的实际个数。表示组成物质分子组成,分子式中各原子数可以不互为质数,如H2O2。电子式表示微粒最外层电子数的式子,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有区别,掌握常见物质H2O2、NH4Cl、Na2O2、CO2、HClO等物质的电子式。种类含义应用范围电子式用“·”或“×”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成键情况的式子可用于离子型、共价型物质结构式用短线“—”表示一个共价键,用“—”(单键)、“=”(双键)或“≡”(三键)将所有原子连接起来①多用于研究有机物的性质;②多用于表示分子中各原子间的成键情况,有机反应方程式中的有机物可以用结构式表示结构简式①表示单键的“—”可以省略,将与碳原子相连的其他原子写在其旁边,在右下角注明其个数;②表示双键、三键的“=”“≡”不能省略用于研究有机物的性质及有机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键线式省略碳氢键及碳、氢元素符号,只表示分子中键的连接情况;每个拐点和端点均表示一个碳原子,每个碳原子都形成四个共价键,不足的用氢原子补足多用于表示分子中各原子间的成键情况球棍模型小球表示原子,短棍表示化学键用于表示分子的空间结构(立体形状)比例模型用不同体积的小球表示大小不同的原子用于表示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大小和结合顺序最简式各原子个数为最简整数比的式子反映分子中原子个数的基本关系名称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分子模型甲烷CH4前提条件结论公式语言叙述T、p相同 SKIPIF 1 < 0 同温同压下,两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T、p相同 SKIPIF 1 < 0 同温同压下,两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之比T、V相同 SKIPIF 1 < 0 同温同体积下,两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T、p、m相同 SKIPIF 1 < 0 同温同压同质量下,两气体的体积与其摩尔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成反比T、V、m相同 SKIPIF 1 < 0 同温同体积同质量下,两气体的压强与其摩尔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成反比取不同体积的KCl溶液取相同体积的两种溶液c(溶质)相同相同ρ(溶质)相同不同n(溶质)不同相同m(溶质)不同不同实验现象离子方程式A向氢氧化镁悬浊液中滴加氯化铵溶液,沉淀溶解 SKIPIF 1 < 0 B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得到红褐色液体 SKIPIF 1 < 0 C二氧化硫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SKIPIF 1 < 0 D氧化亚铁溶于稀硝酸 SKIPIF 1 < 0
(新高考)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纠错笔记专题12 有机化学基础(2份打包,含解析+原卷版,可预览):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纠错笔记专题12 有机化学基础(2份打包,含解析+原卷版,可预览),文件包含新高考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纠错笔记专题12有机化学基础含解析doc、新高考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纠错笔记专题12有机化学基础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纠错笔记专题11 物质结构与性质(2份打包,含解析+原卷版,可预览):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纠错笔记专题11 物质结构与性质(2份打包,含解析+原卷版,可预览),文件包含新高考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纠错笔记专题11物质结构与性质含解析doc、新高考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纠错笔记专题11物质结构与性质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纠错笔记专题10 化学实验基础(2份打包,含解析+原卷版,可预览):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纠错笔记专题10 化学实验基础(2份打包,含解析+原卷版,可预览),文件包含新高考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纠错笔记专题10化学实验基础含解析doc、新高考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纠错笔记专题10化学实验基础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