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总复习 化学 模块2 第四单元 第1节 化学反应与热能课件PPT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75650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年高考总复习 化学 模块2 第四单元 第1节 化学反应与热能课件PPT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75650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年高考总复习 化学 模块2 第四单元 第1节 化学反应与热能课件PPT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75650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年高考总复习 化学 模块2 第四单元 第1节 化学反应与热能课件PPT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756505/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年高考总复习 化学 模块2 第四单元 第1节 化学反应与热能课件PPT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756505/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年高考总复习 化学 模块2 第四单元 第1节 化学反应与热能课件PPT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756505/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年高考总复习 化学 模块2 第四单元 第1节 化学反应与热能课件PPT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756505/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年高考总复习 化学 模块2 第四单元 第1节 化学反应与热能课件PPT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756505/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年高考总复习 化学 模块2 第四单元 第1节 化学反应与热能课件PPT
展开1.化学反应的实质与特征(1)实质:反应物中化学键断裂和生成物中化学键形成。(2)特征:既有_____变化,又伴有_____变化;能量转化主
要表现为_____的变化。
(3)两守恒:化学反应遵循______守恒定律,同时也遵循
______守恒定律。
(1)反应热:在等温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___________的热量。通常用符号 Q 表示,单位:______________。(2)焓变: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值差,ΔH=H(_______)-H(______),单位:_______(或 kJ·ml-1)。(3)反应热与焓变的关系: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如果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有如下关
系:____________。
3.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1)宏观角度: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的角度
(2)微观角度:从化学键变化的角度分析。
(3)常见放热反应①可燃物的燃烧;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化合反应(特例:C+CO2④金属与酸(或水)的置换反应;⑤物质的缓慢氧化;⑥铝热反应等(如 2Al+Fe2O3
2CO 是吸热反应);Al2O3+2Fe)。
①大多数分解反应(如 NH4Cl
NH3↑+HCl↑);
②盐的水解;③Ba(OH)2·8H2O 与 NH4Cl 反应;④碳与水蒸气、C 与 CO2、CO 与 CuO、H2 与 CuO 等的反应。
4.活化能与焓变的关系
(1)E1 为正反应的活化能,E2 为逆反应的活化能,ΔH =__________。(2)催化剂能同等程度________正、逆反应的活化能,能提高反应物活化分子百分数,但不影响焓变的大小。
H+ (aq)+OH-(aq)===H2O(l)
ΔH=-57.3 kJ·ml-1
②中和热的测定a.装置
b.计算公式:ΔH=-
(m碱+m酸)·c·(t2-t1)n
t1——起始温度,t2——终止温度,n——生成水的物质的量,c——中和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一般为 4.18 J·(g·℃)-1。
a.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及泡沫塑料板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为保证酸、碱完全中和,常使________稍稍过量。c. 实验中若使用弱酸或弱碱,会使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偏
d.不能用铜质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的理由是铜传热快,热量损失大,使结果误差大。
6.能源的主要类型及其利用
[ 自主测评 ]1.易错易混辨析(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吸热反应不加热就不能
(2)活化能越大,表明反应断裂旧化学键需要克服的能量越
)(3)吸热反应中,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吸收的总能量高于生成
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
(4)同温同压下,反应 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
燃条件下的ΔH 不同(
(5)可逆反应的ΔH 表示完全反应时的热量变化,与反应是
(6)化石燃料和植物燃料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均来源于太阳
(5)√ (6)√
2.【深度思考】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可知水煤气变换的ΔH________(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0。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正=______eV,写出该步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根据图象,初始时反应物的总能量为 0,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0.72 eV,则ΔH=-0.72 eV,即ΔH 小于 0。由图象可看出,反应的最大能垒在过渡态2,则此能垒 E正=1.86eV-(-0.16 eV)=2.02 eV。由过渡态 2 初始反应物COOH*+H*+H2O*和结束时生成物 COOH*+2H*+OH*,可得反应的方程式为 COOH*+H*+H2O*===COOH*+2H*+OH*(或 H2O*===H*+OH*)。
COOH*+H*+H2O*===COOH*+2H*
+OH*(或 H2O*===H*+OH*)
(1)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任何
化学反应都具有热效应。
(2)不能根据反应条件判断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进行的反应也不一定是放热反应。
如某物质的燃烧热为Q kJ·ml-1或ΔH=-Q kJ·ml-1 。
(3)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不一定是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如水结成冰放热但不属于放热反应。浓H2SO4、NaOH 固体溶于水放热、NH4NO3 溶于水吸热,因为不是化学反应,其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不是反应热。
(4)由于中和反应与燃烧反应均是放热反应,表示中和热与燃烧热时可不带“-”号,但用ΔH 表示时,必须带“-”号,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活化能
1.(2020年泉州第十六中学期中)2SO2(g)+O2(g)
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 E1表示无催化剂时正反应的活化能,E2表示无催化剂时逆反应的活化能)。下列有关叙
A.该反应的逆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可提高活化分子的百分数B.500 ℃、101 kPa 下,将 1 ml SO2(g)和 0.5 ml O2(g)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 SO3(g)放热 a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2SO2(g)+O2(g)
ΔH=-2a kJ·ml-1
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键能小于生成物的总键能D.ΔH=E1-E2,使用催化剂改变活化能,但不改变反应热
解析:由图可知,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该反应的逆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可提高活化分子的百分数,A 正确;500 ℃、101 kPa 下,将 1 ml SO2(g)和 0.5 ml O2(g)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放热 a kJ,由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得不到 1 ml
SO3(g),所以热化学方程式 2SO2(g)+O2(g)
热不等于-2a kJ·ml-l,B 不正确;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其ΔH<0,所以反应物的总键能小于生成物的总键能,C 正确;ΔH=E1-E2,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活化能,但不改变反应热,D 正确。答案:B
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2.(2020 年青岛模拟)由 N2O 和 NO 反应生成 N2 和 NO2 的能
A.反应生成 1 ml N2 时转移 4 ml e
B.反应物能量之和大于生成物能量之和
C.N2O(g)+NO(g)===N2(g)+NO2(g) ΔH=-139 kJ·mlD.断键吸收能量之和小于成键释放能量之和
+NO===N2+NO2,反应生成1 ml N2时转移2 ml e-,A不正
解析:N2O 和 NO 反应生成 N2 和 NO2 的化学方程式为N2O
确;根据图示,反应物能量之和大于生成物能量之和,B 正确;该反应的反应热ΔH=(209-348) kJ·ml-1=-139 kJ·ml-1,C
正确;由于该反应放热,所以断键吸收能量之和小于成键释放能量之和,D 正确。
3.(2020 年衡水模拟)炭黑是雾霾中的重要颗粒物,研究发现它可以活化氧分子,生成活化氧,活化过程的能量变化模拟计算结果如图所示,活化氧可以快速氧化二氧化硫。下列说法
A.氧分子的活化包括 O—O 键的断裂与 C—O 键的生成B.每活化一个氧分子放出 0.29 eV 的能量
C.水可使氧分子活化反应的活化能降低 0.42 eV
D.炭黑颗粒是大气中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的催化剂
解析:由题图可知,氧分子的活化是 O—O 键的断裂与C—O 键的生成过程,A 正确;由题图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因此每活化一个氧分子放出 0.29 eV 的能量,B 正确;由题图可知,水可使氧分子活化反应的活化能降低 0.18 eV,C 错误;活化氧可以快速氧化二氧化硫,而炭黑颗粒可以活化氧分子,因此炭黑颗粒可以看作大气中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的催化剂,D 正确。
4.中国学者在水煤气变换[CO(g)+H2O(g)===CO2(g)+H2(g)ΔH]中突破了低温下高转化率与高反应速率不能兼得的难题,该过程是基于双功能催化剂(能吸附不同粒子)催化实现的。反应过程示意图如下:
A.过程Ⅰ、过程Ⅲ均为放热过程B.过程Ⅲ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 H2、CO2
C.使用催化剂降低了水煤气变换反应的ΔHD.图示过程中的 H2O 均参与了反应过程
解析:根据反应过程示意图,过程Ⅰ是水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的过程,为吸热过程,A 错误;过程Ⅲ中 CO、氢氧原子团和氢原子形成了二氧化碳、水和氢气,H2 中的化学键为非极性键,B 错误;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ΔH,C 错误;根据反应过程示意图,过程Ⅰ中水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过程Ⅱ也是水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的过程,过程Ⅲ中形成了水分子,因此 H2O均参与了反应过程,D 正确。
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计算反应热(ΔH)
5.由下表提供数据及相关物质结构知识,反应:SiCl4(g)+
2H2(g)―→Si(s)+4HCl(g),生成 1 ml 晶体硅的热效应是(
A.吸收 236 kJC.放出 116 kJ
B.放出 236 kJD.吸收 116 kJ
解析: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反应热=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在硅晶体中每个硅原子和其他 4个硅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所以每个硅原子含有2个共价键,即ΔH=360kJ·ml-1×4+436 kJ·ml-1×2-176 kJ·ml-1×2-431 kJ·ml-1×4=+236 kJ·ml-1。
6.N2O 和 CO 是环境污染性气体,可在 Pt2O+表面转化为无
害 气 体 , 其反应原理为N2O(g) + CO(g)
CO2(g) + N2(g)
ΔH,有关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过程及能量变化过程如下。下列
A.ΔH=ΔH1+ΔH2
B.ΔH=-226 kJ·ml-1
C.该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1)ΔH=反应物总键能之和-生成物总键能之和(2)ΔH=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H(生成物)-H(反应物)(3)ΔH=正反应活化能-逆反应活化能注意:常见物质中化学键数目
A.过程Ⅰ中的能量转化形式是太阳能→化学能B.过程Ⅰ中每消耗 116 g Fe3O4 转移 2 ml 电子
C.过程Ⅱ的化学方程式为3FeO+H2O
D.铁氧化合物循环制 H2具有节约能源、产物易分离等优点
解析:过程Ⅰ利用太阳能将四氧化三铁转化为氧气和氧化亚铁,实现的能量转化形式是太阳能→化学能,A 正确;过程Ⅰ中四氧化三铁转化为氧气和氧化亚铁,每消耗 116 g Fe3O4 即0.5 ml,有 2×0.5 ml=1 ml Fe 由+3价变为+2价,转移1 ml电子,B 错误;过程Ⅱ实现了氧化亚铁与水反应生成四氧化三
铁和氢气的转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O+H2O
+H2↑,C 正确;根据流程信息可知,铁氧化合物循环制 H2具有节约能源、产物易分离等优点,D 正确。答案:B
8.油酸甘油酯(相对分子质量 884)在体内代谢时可发生如下反应:C57H104O6(s)+80O2(g)===57CO2(g)+52H2O(l)。已知燃烧1 kg 该化合物释放出热量 3.8×104 kJ。油酸甘油酯的燃烧热ΔH
)A.3.8×104 kJ·ml-1B.-3.8×104 kJ·ml-1
C.3.4×104 kJ·ml
D.-3.4×104 kJ·ml-1
≈-3.4×104 kJ·ml 。
解析:燃烧热指的是 101 kPa 时,1 m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燃烧 1 kg 油酸甘油酯释放出热
kJ,1 kg 该化合物的物质的量为
1000 g884 g·ml
甘油酯的燃烧热ΔH=-
3.8×104 kJ1000 g
有关燃烧热与中和热的判断
(1)有关燃烧热的判断,一看是否以1 ml 纯物质为标准,二看是否生成稳定氧化物。(2)有关中和热的判断,一看是否以生成1 ml H2O(液态)为标准,二看酸碱的强弱和浓度,应充分考虑弱酸、弱碱、电离吸热、浓的酸碱稀释放热等因素。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实验测定
9.(2020 年济南模拟)为了测量某酸碱反应生成 1 ml 水时的
反应热,在计算时至少需要的数据有(
⑤生成水的物质的量的时间A.①②③④C.③④⑤⑥
⑥反应前后温度变化B.①③④⑤D.全部
,故需要的数据有比热容、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反应
解析: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的原理为 Q=c·m·Δt,ΔH=
前后温度变化、生成水的物质的量,C 正确。
10.某实验小组用0.50ml·L-1NaOH溶液和0.50ml·L-1硫
酸溶液进行反应热的测定,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装置中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生成 1 ml H2O(l)时的反应热为 - 57.3 kJ·ml -1]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取 50 mL NaOH 溶液和 30 mL 硫酸溶液进行实验,实验
①请填写表格中的空白:
②近似认为 0.50 ml·L-1NaOH 溶液和 0.50 ml·L-1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 1.0 g·mL-1 ,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 c=4.18J·(g·℃)-1。则生成 1 ml H2O(l)时的反应热ΔH=____________(取小数点后一位)。
③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 kJ·ml
的原因不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b.量取 NaOH 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c.分多次把 NaOH 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 溶液的温度(4)若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稀氢氧化钙溶液和稀氨水分别和 1 L 1 ml·L-1 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反应热分别为ΔH1、ΔH2、ΔH3,则ΔH1、ΔH2、ΔH3 的大小关系为_____。
度差平均值约为4.0℃。②ΔH=-[(50+30)mL×1.0g·mL
解析:(3)①第 2 组数据偏差较大,应舍去,其他三组的温
×4.0 ℃×4.18×10-3 kJ·g-1·℃-1÷0.025 ml]≈-53.5 kJ·ml-1。
③放出的热量少的原因可能是散热、多次加入碱或起始温度读得较高等。(4)稀氢氧化钠溶液和稀氢氧化钙溶液中溶质都完全电离,它们的中和反应反应热相同,稀氨水中的溶质是弱电解质,它与盐酸的反应中 NH3·H2O 的电离要吸收热量,故中和反应反应热要小一些(注意中和反应反应热与ΔH 的关系)。
答案:(1)隔热保温,防止热量的损失
(2)H2SO4(aq)+2NaOH(aq)===Na2SO4(aq)+2H2O(l)-114.6 kJ·ml-1
②-53.5 kJ·ml-1
(4)ΔH1=ΔH2<ΔH3
1.热化学方程式及其意义(1)定义:表示参加反应__________和________的关系的化
(2)意义: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285.8 kJ·ml-1,表示在 25 ℃和 1.01×105 Pa 下,1 ml 氢气和 0.5 ml 氧气完全反应生成 1 ml 液态水时放出 285.8 kJ 的
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 自主测评 ]1.易错易混辨析(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4)热化学方程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不仅表示分子数也表
2.【深度思考】H2 与 ICl 的反应分①、②两步进行,其能
(1)反应①、②分别属于________反应、________反应,反应①、②谁的反应较快?________。(2)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2(g)+2ICl(g)===I2(g)+2HCl(g)
ΔH=-218 kJ·ml-1
ΔH 与反应的“可逆性”
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1.标准状况下,气态分子断开 1 ml 化学键的焓变称为键焓。
已知H—H、H—O和O==O键的键焓ΔH分别为436 kJ·ml-1、
C.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57.3 kJ·ml-1,若将含0.5 ml H2SO4的浓硫酸与含1 m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等于57.3 kJ D.在101 kPa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 ΔH=-571.6 kJ·ml-1
放出的热量大于 57.3 kJ,C 错误;2 g H2 的物质的量是 1 ml,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 285.8 kJ 热量,表示氢气燃烧的热化
ΔH=-571.6 kJ·ml-1,
学方程式为 2H2(g)+O2(g)===2H2O(l)D 正确。答案:D
[归纳提升] 判断热化学方程式正误的方法
3.已知:①CH2O(g) +O2(g)===CO2(g)+H2O(g)
-480 kJ·ml-1②相关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如表所示:则 CO2(g)与 H2(g)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Δ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反应O2(g)+2H2(g)===2H2O(g)的ΔH2=(498+2×436)-(4×464)=-486 kJ·ml-1,而由盖斯定律,反应CH2O(g)+O2(g)===CO2(g)+H2O(g) ΔH1=-480 kJ·ml-1与反应O2(g)+2H2(g)=== 2H2O(g) ΔH2=-486 kJ·ml-1相减即可得到目标反应,故ΔH=ΔH2-ΔH1=-6 kJ·ml-1。 答案:CO2(g)+2H2(g)===CH2O(g)+H2O(g) ΔH=-6 kJ·ml-1
4.(2019 年济南模拟)(1) 已知化学反应 A2(g) + 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能量(kJ)相对大小如图所示。
①D 是________(填离子符号)。
②B―→A+C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1.定义: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即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这就是盖斯定律。
2.图示:盖斯定律的理解
[ 自主测评 ]1.易错易混辨析(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
(2) 已知:O3 +Cl===ClO +O2
ΔH1 ,ClO +O==Cl +O2
ΔH2,则反应 O3+O===2O2 的ΔH=ΔH1+ΔH2(
2.【深度思考】试比较下列各组ΔH 的大小。(1)同一反应,生成物状态不同时
A(g)+B(g)===C(g)A(g)+B(g)===C(l)
则ΔH1______(填“>”“<”或“=”,下同)ΔH2。(2)同一反应,反应物状态不同时
S(g)+O2(g)===SO2(g)S(s)+O2(g)===SO2(g)则ΔH1______ΔH2。
C(s)+—O2(g)===CO(g)
(3)两个有联系的不同反应相比
C(s)+O2(g)===CO2(g)12则ΔH1______ΔH2。
答案:(1)> (2)<
运用盖斯定律的三个注意事项
(1)热化学方程式乘某一个数时,反应热的数值必须也乘上
(2)热化学方程式相加减时,物质之间相加减,反应热也必
(3)将一个热化学方程式颠倒时,ΔH 的“+”“-”随之
利用盖斯定律确定反应热关系
1.(2020年烟台模拟)根据以下热化学方程式,ΔH1 和ΔH2 的
A.2H2S(g)+3O2(g)===2SO2(g)+2H2O(l) ΔH12H2S(g)+O2(g)===2S(s)+2H2O(l) ΔH2则有ΔH1>ΔH2
B.Br2(g)+H2(g)===2HBr(g) ΔH1
Br2(l)+H2(g)===2HBr(g)
则有ΔH1<ΔH2C.4Al(s)+3O2(g)===2Al2O3(s) ΔH14Fe(s)+3O2(g)===2Fe2O3(s) ΔH2则有ΔH1<ΔH2
D.Cl2(g)+H2(g)===2HCl(g)
Br2(g)+H2(g)===2HBr(g) ΔH2则有ΔH1<ΔH2
解析:将A中的热化学方程式依次编号为①、②,由①-②可得2S(s)+2O2(g)===2SO2(g) ΔH=ΔH1-ΔH2<0,即ΔH1< ΔH2,A错误;等量的Br2(g)具有的能量高于等量的Br2(l)具有的能量,故1 ml Br2(g)与H2(g)反应生成HBr(g)放出的热量比1 ml Br2(l)与H2(g)反应生成HBr(g)放出的热量多,则有ΔH1<ΔH2,B正确;将C中的两个反应依次编号为①、②,根据盖斯定律,由①-②得4Al(s)+2Fe2O3(s)===2Al2O3(s)+4Fe(s),则有ΔH3=ΔH1-ΔH2<0,则ΔH1<ΔH2,C正确;Cl原子半径比Br原子半径小,H—Cl键的键能比H—Br键的键能大,故ΔH1<ΔH2,D正确。
2.2 ml 金属钠和 1 ml 氯气反应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下
A.ΔH1=ΔH2+ΔH3+ΔH4+ΔH5+ΔH6+ΔH7B.ΔH4 在数值上和 Cl—Cl 共价键的键能相等C.ΔH7<0,且该过程形成了分子间作用力D.ΔH5<0,在相同条件下,2Br(g)的ΔH5′>ΔH5
解析:由盖斯定律可得,ΔH1=ΔH2+ΔH3+ΔH4+ΔH5+ΔH6 +ΔH7,A 正确;ΔH4 为破坏 1 ml Cl—Cl 共价键所需的能量,与形成 1 ml Cl—Cl 共价键的键能在数值上相等,B正确;物质由气态转化为固态,放热,则ΔH7<0,且该过程形成了离子键,C 不正确;Cl 转化为 Cl-,获得电子而放热,则
ΔH5<0,在相同条件下,由于溴的非金属性比氯弱,得电子放出的能量比氯少,所以 2Br(g)的ΔH5′>ΔH5,D 正确。
确定反应热关系的三大注意点
(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物质的气、液、固三态的变化与反应热的关系(2)ΔH的符号:比较反应热的大小时,不要只比较ΔH数值的大小,还要考虑其符号的正负。
(3)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相同时,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越多,放热反应的ΔH 越小,吸热反应的ΔH 越大。
利用盖斯定律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3.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应用,减少氮的氧化物在大气中的排放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
4.(2020 年石家庄模拟)(1)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利用含硫物质热化学循环实现太阳能的转化与存储。过程如图:
ΔH=________kJ·ml -1。
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
5.(2020 届淮北一模节选)活性炭还原脱硝可防止氮氧化物污染,已知:
①N2(g)+O2(g)===2NO(g)
ΔH1=+180.5 kJ·ml
②2C(s)+O2(g)===2CO(g)
ΔH2=-221.0 kJ·ml-1
③2CO(g)+O2(g)===2CO2(g) ΔH3=-556.0 kJ·ml-1
N2(g)+CO2(g)
则反应 C(s)+2NO(g)
2.(2020 年天津卷)理论研究表明,在 101 kPa 和 298 K 下,
HNC(g)异构化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
A.HCN 比 HNC 稳定
B.该异构化反应的ΔH=+59.3 kJ·ml-1
C.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D.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的反应热
ΔH=59.3kJ·m-1-0=+59.3kJ·ml-1,B正确;根据图中信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得到 HCN 能量比 HNC 能量低,再根据能量越低越稳定,因此 HCN 比 HNC 稳定,A 正确;根据焓变等于生成物总能量减去反应物总能量,因此该异构化反应的
息得出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因此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C 正确;使用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反应热,只改变反应路径,反应热只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有关,D 错误。
(2)(2020 年新课标Ⅱ卷)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 CH4,一般还含有 C2H6 等烃类,是重要的燃料和化工原料。乙烷在一定条件
可发生如下反应:C2H6(g)===C2H4(g)+H2(g)燃烧热数据如下表所示:
ΔH=____________kJ·ml-1。
答案:(1)2V2O5(s)+2SO2(g)
2VOSO4(s)+V2O4(s)
ΔH=-351 kJ·ml(2)137 (3)+40.9
4.(2020年浙江选考)100 mL 0.200 ml·L-1 CuSO4溶液与 1.95 g锌粉在量热计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温度为20.1 ℃,反应后最高温度为30.1 ℃。 已知:反应前后,溶液的比热容均近似为4.18 J·g-1·℃-1、溶液的密度均近似为1.00 g·cm-3,忽略溶液体积、质量变化和金属吸收的热量。请计算: (1)反应放出的热量Q=__________J。 (2)反应Zn(s)+CuSO4(aq)===ZnSO4(aq)+Cu(s)的ΔH=____________kJ·ml-1(列式计算)。
高中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背景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背景图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实验探究,1放热反应,常见的放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2吸热反应,思考与讨论,课堂练习,化学反应放出能量,化学反应吸收能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高考总复习 化学 模块2 第四单元 第2节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课件PPT: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总复习 化学 模块2 第四单元 第2节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课件PPT,共60页。
高中化学必修2 第1课时 化学反应与热能: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必修2 第1课时 化学反应与热能,共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