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2021-2022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2021~2022学年秋季高一期末考试
化学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普洱熟茶的制作过程主要包括采摘、摊晾、杀青、揉捻、渥堆发酵、出堆解块等操作,下列普洱熟茶的制作过程中以化学反应为主的是
A. 摊晾 B. 揉捻
C. 渥堆发酵 D. 出堆解块
【答案】C
【解析】
【详解】A.制作普洱熟茶的摊晾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以化学反应为主,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制作普洱熟茶的揉捻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以化学反应为主,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制作普洱熟茶的渥堆发酵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以化学反应为主,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制作普洱熟茶的出堆解块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以化学反应为主,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2.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钨储藏国。某种钨的核素为,下列关于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中子数为181 B. 原子序数为74
C. 核外电子数为107 D. 元素W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1
【答案】B
【解析】
【详解】A.质量数为181,中子数为181-74=107,A错误;
B.原子序数为74,B正确;
C.核外电子数与原子序数相同,为74,C错误;
D.元素W的质量数为181,质量数与相对原子质量意义不同,D错误;
故选B。
3. 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A. 的摩尔质量为28 B. 1mol的质量为18g
C.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 D. 1个的质量为18g
【答案】A
【解析】
【详解】A.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与相对分子质量不同,二者在数值上相等,则的摩尔质量为28,故A正确;
B.1mol的质量为m=nM=1mol×17g/mol=17g,故B错误;
C.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不是g/mol,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单位错误,故C错误;
D.1个的物质的量,质量为m=nM=,故D错误;
故选:A。
4. 铁及其合金在生活中使用较广,纯铁是柔韧而延展性较好的银白色金属,可用于制发电机和电动机的铁芯。钢铁是铁碳合金的总称,其强度高,价格便宜,应用广泛。下列对于碳素钢和合金钢的认识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 都属于钢,物理性质相同
B. 它们组成元素相同
C. 地铁列车的车体材质为含、的不锈钢,具有较强的耐腐蚀能力
D. 碳素钢和合金钢都是由铁合金组成的,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碳素钢和合金钢都是由铁合金组成的,都属于钢,合金钢是在碳素钢中加入了合金元素,改变了钢的组织结构,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性能,故A错误;
B.碳素钢和合金钢都是由铁合金组成的,都属于钢,但两者组成元素不相同,故B错误;
C.地铁列车的车体材质为含有镍、铬的不锈钢,属于钢,具有较强的耐腐蚀能力,故C正确;
D.碳素钢和合金钢都是由铁合金组成的,都属于钢,但两者组成元素不相同,化学性质不完全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5. W、R均为短周期元素,已知R的原子序数是m,W2-与R3+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W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A. m+5 B. m-1 C. m+1 D. m-5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设W的原子序数是a,则W2-的电子数是a+2;R的原子序数是m,R3+的电子数是m-3;W2-与R3+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即W2-与R3+电子数相等,a+2=m-3,a= m-5,故选D。
6. 下列操作所得溶液的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的是
A. 将9.5g溶于蒸馏水,配成100mL溶液
B. 将4gNaOH固体溶于100mL蒸馏水
C. 将50mL2NaCl溶液与50mL蒸馏水混合
D. 将3.36L氯化氢气体溶于水,配成150mL溶液
【答案】A
【解析】
【详解】A.9.5g的物质的量为0.1mol,配成100mL溶液,浓度等于1mol/L,A正确;
B.4gNaOH的物质的量未0.1mol,溶于100mL蒸馏水,溶液的体积不再是100mL,故浓度不是1mol/L,故B错误;
C.50mL溶液与50mL水混合后溶液的体积未知,不能计算浓度,故C错误;
D.状况未标明,故气体的物质的量不一定是0.15mol,D错误;
故选A。
7. 下列化学反应中有离子键、极性键、非极性键断裂,同时还有离子键、极性键形成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没有离子键的断裂与形成,也没有非极性键的形成,故A不符合题意;
B.没有离子键的断裂与形成,故B不符合题意;
C.氯氯非极性键断裂,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断裂,氢氧根中氢氧键断裂,生成了氯氧极性键,氯离子和钠离子形成离子键,故C符合题意;
D.没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断裂,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C。
8. 某儿童在广州市儿童医院临床检验结果报告单的部分数据如图,根据图中的数据,下列解读错误的是
| 分析项目 | 检测结果 | 单位 | 参考范围 |
1 | 锌 | 115.92 | 66~120 | |
2 | 铁 | 6.95 | 7.52~11.82 | |
3 | 钙 | 1.78 | 1.55~2.60 |
A. 该儿童铁元素含量偏低,应补充铁元素
B. 报告单中“”为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为物质的量的单位
C. 从报告单可知,儿童体内锌的含量低于铁的含量
D. 该儿童体内所含铁元素的物质的量约为钙元素物质的量的3.9倍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报告单中数据可知,该儿童铁元素含量为6.95,与参考范围相比铁元素偏低,应补充铁元素,故A正确;
B.报告单中均为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故B错误;
C.由报告单中数据可知,该儿童体内锌元素的含量为115.92,铁元素的含量为6.95,则儿童体内锌元素的含量低于铁元素的含量,故C正确;
D.由报告单中数据可知,该儿童体内铁元素的含量为6.95,钙元素的含量为1.78,则该儿童体内所含铁元素的物质的量约为钙元素物质的量的3.9倍,故D正确;
故选B。
9. 下列关于铝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铝粉和氢氧化钠混合物可用作下水道疏通剂
B. 铝制品在空气中有很强的抗腐蚀性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C. 可用NaOH溶液除去粉末中少量的
D. 氧化铝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铝和氢氧化钠遇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加快氢氧化钠对毛发等淤积物的腐蚀,同时产生氢气增加管道内的气压,利于疏通,所以铝粉和氢氧化钠混合物可用作下水道疏通剂,故A正确;
B.铝制品在空气中有很强的抗腐蚀性是因为铝在空气中形成了致密的氧化膜,故B错误;
C.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可溶性偏铝酸钠,所以可用NaOH溶液除去粉末中少量的,故C正确;
D.具有高熔点的物质可以用作耐高温材料,氧化铝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故D正确;
选B。
10. 菜谱中记载:河虾不宜与西红柿同食,食同砒霜。主要原因是河虾中含有价砷,西红柿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两者同食时会生成有毒的价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上述反应中维生素C作氧化剂
B. 含有砷元素食物都不能食用
C. 价的砷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D. 由上述信息可推知砒霜中含有的砷的化合价为价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题中分析,两者同时使用,As由+5价变为+3价,则维生素C的化合价升高,即上述反应中维生素C作还原剂,故A错误;
B.河虾中+5价的砷无毒,故B错误;
C.+3价As处于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故C正确
D.砒霜中的砷的化合价为价,故D错误;
答案为C。
11. 下列各组中两种物质作用时,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用量改变,对生成物没有影响的是
A. 溶液与 B. 和
C. 与盐酸 D. 溶液与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过量的生成碳酸氢根离子,少量的生成碳酸根离子,A项错误;
B.铁与氯气生成氯化铁,与量无关,B项正确;
C.与盐酸反应,盐酸不足时生成和,盐酸足量时,生成和,C项错误;
D.过量的溶液生成,少量的溶液则生成,D项错误;
答案选B。
12. 下列除杂方案正确的是
选项 | 被提纯的物质 | 杂质 | 除杂试剂 |
A | 溶液 | 通入适量的 | |
B | 溶液 | 粉 | |
C | 溶液 | 滴加澄清石灰水 | |
D | 溶液 | 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 |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通入适量,不能除去NaCl,且会将氧化,使被提纯的物质的量减少,A项错误;
B.铁与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能达到除杂目的,B项正确;
C.溶液与溶液,均能与反应,C项错误;
D.加入溶液,引入了新杂质,D项错误;
答案选B。
13. 完成下列实验所需选择的装置或仪器不合理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 | 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 | 制取少量的气体 | 分离和氯化钾溶液 | 除去气体中的气体 |
装置或仪器 |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容量瓶定容时,胶头滴管悬空竖直离瓶口约1cm,视线与刻度线、凹液面最低处齐平,A正确;
B.稀盐酸与大理石制取少量二氧化碳,B正确;
C.分离固体和液体用过滤,C正确;
D.除去气体中气体应选用饱和的溶液,D错误;
答案选D。
14. 下列描述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用溶液腐蚀印刷铜电路板:
B. 铁和盐酸反应:
C. 钠与水反应:
D. 溶液中通入与等物质的量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电荷不守恒,正确的是Cu+2Fe3+=2Fe2++Cu2+,故A错误;
B.铁与盐酸反应生成亚铁离子,故B错误;
C.未配平,正确的是2Na+2H2O=2Na++2OH-+H2↑,故C错误;
D.Fe2+的还原性强于Br-,氯气先与Fe2+反应,令n(FeBr2)=n(Cl2)=1mol,根据得失电子数目守恒,1×1+n(Br-)×1=1×2×1,解得n(Br-)=1mol,即离子方程式为,故D正确;
答案为D。
15. 常温下,向溶液中滴加少量溶液,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Ⅰ为
B. 生产溶液的过程中要严格避免混入
C. 当生成2.24L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
D. 该过程的总反应为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反应Ⅰ中H2O2作氧化剂,可知M为硫酸亚铁;反应Ⅱ中H2O2作还原剂,可知N为硫酸铁。
【详解】A.反应Ⅰ的反应物为H2O2和硫酸亚铁,生成物为硫酸铁和水,故离子方程式为,故A正确;
B.生产溶液的过程中若混入,会发生反应Ⅰ和Ⅱ,促进的分解,产率下降,故生产溶液的过程中要严格避免混入,故B正确;
C.无标准状况,无法计算氧气的物质的量,故C错误;
D.过程Ⅰ的反应为,过程Ⅱ的反应为,故总反应为,故D正确;
故选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族 周期 | IA | ⅡA | ⅢA | ⅣA | ⅤA | ⅥA | ⅦA | 0 |
1 | ① |
|
|
|
|
|
|
|
2 |
|
|
|
|
| ③ | ④ |
|
3 | ② |
| ⑤ |
|
|
| ⑥ |
|
4 | ⑦ |
|
|
|
|
| ⑧ |
|
(1)请画出元素③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
(2)在加热条件下,②和③的单质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____
(3)⑤的氧化物与⑥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元素中常见单质为无色气体的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5)④⑥⑧分别与①形成的最简单化合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6)②⑦的单质更易与水反应的是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②. 燃烧剧烈,发出黄色火焰,并有淡黄色固体生成, ③. Al2O3+6H+=2Al3++3H2O; ④. H2、O2 ⑤. HF> HCl >HBr ⑥. K ⑦. 2K+2H2O=2KOH+H2↑
【解析】
【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推断出每一种元素。
【详解】从元素所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推断出每一种元素的名称,①为氢元素,②为钠元素,③氧元素,④为氟元素,⑤为铝元素,⑥氯元素,⑦为钾元素,⑧为溴元素。
(1)氧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答案
(2)在加热条件下,钠和氧气反应的现象为钠在氧气中燃烧剧烈,发出黄色火焰,并有淡黄色固体生成,故答案为燃烧剧烈,发出黄色火焰,并有淡黄色固体生成,
(3)三氧化二铝与盐酸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6H+=2Al3++3H2O,故答案为Al2O3+6H+=2Al3++3H2O;
(4)上述元素中常见单质为无色气体的是H2、O2,故答案为H2、O2,
(5)④⑥⑧分别与①形成的最简单化合物分别为HF、 HCl 、HBr;它们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F> HCl >HBr;故HF> HCl >HBr
(6)②⑦的单质更易与水反应的是K,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2H2O=2KOH+H2↑故答案为 K 2K+2H2O=2KOH+H2↑
17. “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学习化学应该明白“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道理。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云、雾属于胶体,鉴别胶体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
(2)钠的焰色试验的焰色为_______色,该色的光射程远,透雾力强,据此原理制作的高压钠灯广泛应用于道路和广场的照明。焰色试验属于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可作漂白剂和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写出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
(3)将新鲜的有色花瓣放入干燥的氯气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原因是_______。
(4)漂白粉暴露在空气中易变质,若向暴露在空气中的漂白粉中加入浓盐酸,可能收集到的气体除了挥发的HCl和水蒸气外,还可能有_______(填化学式)。
【答案】(1) ①. 丁达尔效应 ②. 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
(2) ①. 黄 ②. 物理 ③.
(3) ①. 有色花瓣变成无色 ②. 氯气和水反应生成了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
(4)、
【解析】
【小问1详解】
云、雾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属于胶体分散系,具有丁达尔效应,鉴别胶体和溶液的方法是丁达尔效应;
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
【小问2详解】
钠的焰色试验的焰色为黄色;焰色试验属于物理变化;
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可作漂白剂和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氧元素由-1价变为0价和-2价,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小问3详解】
将新鲜的有色花瓣放入干燥的氯气中,氯气和水反应生成了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有色花瓣变成无色;
【小问4详解】
漂白粉暴露在空气中易变质,变质则会生成碳酸钙,故若向暴露在空气中的漂白粉中加入浓盐酸,可能收集到的气体除了挥发的HCl和水蒸气外,还可能有、。
18. 微型实验具有设计简单、节约药品等优点。某化学活动小组利用所学知识设计氯气的制备和性质检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若实验室用制取少量氯气,则反应的最佳装置是___________(填标号)。
(2)利用如图装置收集纯净的氯气,其链节顺序为发生装置→___________(按气流方向,用字母表示)。
(3)通过图d装置(1,2两处为蘸有溶液的棉球)可检验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强弱,干燥管中装的试剂为碱石灰其作用为___________;2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仔细观察图d,欲利用该装置证明溴单质的氧化性大于碘单质的。其操作为打开2下方的弹簧夹,使氯气缓慢上升到2的位置,待观察到___________立即夹住弹簧夹,不使氯气上升。然后取下上节玻璃管在2处微微加热即看到红棕色的物质扩散到1处,此时___________,则证明氧化性Br2>I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 ①. a ②. C→D→A→B→G→F→E ③. 尾气处理,防止污染空气 ④. ⑤. 2处蘸有溶液的棉球变黄 ⑥. 1处棉球变蓝 ⑦.
【解析】
【详解】(1)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需要加热,所以选用a装置,故答案为:a;
(2)实验室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先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再用浓硫酸除去水蒸气,然后用向上排气法收集,最后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氯气,所以连接顺序为:C→D→A→B→G→F→E,故答案为:C→D→A→B→G→F→E;
(3)碱石灰能吸收氯气,其作用为尾气处理,防止污染空气;2处为氯气和溴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溴单质,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尾气处理,防止污染空气;;
(4)氯气和溴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溴单质,溴单质溶于水为黄色,所以现象为2处蘸有溶液的棉球变黄;溴和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单质和溴化钾,淀粉遇到碘变蓝色,方程式为:,故答案为:2处蘸有溶液的棉球变黄;1处棉球变蓝;。
19. 柠檬酸亚铁(可用表示)是一种易吸收的高效铁制剂,某研究团队以硫铁矿[主要成分为(难溶于水、难溶于酸)、]为原料,制备柠檬酸亚铁,其流程如图:
已知:受热易分解。
(1)写出在“焙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滤渣1”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稀硫酸“溶浸”后溶液中所含的金属阳离子为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3)加入“还原”时,可将还原为,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4)“除铝”时,加入的溶液需过量,使与分离,写出在此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
(5)“溶解”时加入稀硫酸可使含铁的氢氧化物溶解成含铁盐,而后加入足量的,则加入的作用是___________,充分反应后,再加入沉铁,“沉铁”时该反应需控制温度在以下,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6)写出柠檬酸(可用表示)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答案】(1)
(2) ①. ②.
(3)
(4)有白色沉淀生成,沉淀部分溶解,部分转化为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5) ①. 使还原为 ②. 不稳定,温度高于会发生分解
(6)
【解析】
【分析】硫铁矿[主要成分为(难溶于水、难溶于酸)、]为原料,硫铁矿在空气中煅烧生成氧化铁和二氧化硫,再加入稀硫酸反应,氧化铁、氧化铝和硫酸反应,而二氧化硅不与硫酸反应,过滤,得到滤渣为二氧化硅,向溶液中加入还原铁离子,再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除铝,过滤,向沉淀中加入稀硫酸溶解,再加入铁粉还原铁离子,再加入碳酸氢铵反应生成碳酸亚铁,过滤,向碳酸亚铁中加入柠檬酸反应生成柠檬酸亚铁晶体。
【小问1详解】
“焙烧”生成氧化铁和二氧化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故答案为:;
【小问2详解】
难溶于水、难溶于酸,因此“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溶浸”时,金属氧化物溶于酸,生成盐溶液,因此稀硫酸“溶浸”后溶液中所含的金属阳离子为;故答案为:;;
【小问3详解】
加入“还原”时,可将还原为,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故答案为:;
【小问4详解】
“除铝”时,加入的溶液需过量,使与分离,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继续加入,氢氧化铝沉淀溶解,氢氧化亚铁沉淀不溶解,氢氧化亚铁被氧气氧化迅速变为灰绿色,在此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沉淀部分溶解,部分转化为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故答案为:有白色沉淀生成,沉淀部分溶解,部分转化为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小问5详解】
“溶解”时加入稀硫酸可使含铁的氢氧化物溶解成含铁盐,而后加入足量的,铁和铁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因此则加入的作用是使还原为,充分反应后,再加入沉铁,“沉铁”时该反应需控制温度在以下,其可能的原因是热稳定性较差,即不稳定,温度高于会发生分解;故答案为:使还原为;不稳定,温度高于会发生分解;
【小问6详解】
柠檬酸(可用表示)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故答案为:。
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下列对常见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台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台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下列化学用语表达不正确的是, 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下列对化学史的描述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2021-2022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调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北省2021-2022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调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碓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