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2022学年湖北省武汉市光谷实验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2月份)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2022学年湖北省武汉市光谷实验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2月份)第1页
    2021-2022学年湖北省武汉市光谷实验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2月份)第2页
    2021-2022学年湖北省武汉市光谷实验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2月份)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2022学年湖北省武汉市光谷实验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2月份)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湖北省武汉市光谷实验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2月份),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湖北省武汉市光谷实验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2月份)
    一、选择题(本腰包括20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60分)
    1.(3分)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木炭用作吸附剂 B.氢气用作燃料
    C.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D.石墨用作电极
    2.(3分)为了快速、安全地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读取液体体积 B.向试管中加锌粒
    C.点燃酒精灯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3分)我们学习了很多化学物质,也认识了其性质和用途。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可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所以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在煤炉上放一盆水不可以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纸箱着火可以用水扑灭,原理是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D.将点燃的木条伸入收集满某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4.(3分)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中正确的是(  )
    A.地壳中元素含量
    B.镁原子结构示意图
    C.物质的分类
    D.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的关系
    5.(3分)视黄醇对治疗夜盲症有重要的作用,化学式表示为:C20H30Ox,相对分子质量286。下列有关视黄醇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视黄醇的化学式中x=2
    B.视黄醇由20个碳原子、30个氢原子和X个氧原子构成
    C.视黄醇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8:1
    D.视黄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6.(3分)按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关实验,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收集一瓶氧气
    B.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
    C.除去废气中的CO2,并收集CO
    D.通过U型管内液面高度的变化验证CaO和水反应放热
    7.(3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铁原子、水分子、氯化钠离子,都是保持对应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②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差异是因为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
    ③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④实验室可以选择铁丝或红磷用燃烧法除去空气中的氧气得到较纯净的氮气
    ⑤从火场逃生时,要用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放低姿势行走到安全通道
    ⑥电解水时正极和负极所得气体质量比为8:1
    ⑦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
    A.①②④ B.①④⑤⑥ C.①②④⑥ D.③⑤⑥
    8.(3分)在一定条件下,某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M
    N


    t0时刻的质量/g
    16
    64
    5
    0
    t1时刻的质量/g
    12
    48
    a
    9
    t2时刻的质量/g
    0
    0
    49
    b
    A.b=36
    B.t1时刻,M和N的质量比为3:1
    C.该反应中,和的化学计量系数之比为1:1
    D.反应前后,元素和原子的种类均不变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26分)
    9.(4分)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达成这一目标,一方面要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要尽量吸收不可避免的碳排放。
    (1)生活中我们要树立“低碳”理念,下列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填字母)。
    A.露天焚烧垃圾
    B.使用节能电器
    C.乘坐公共交通出行
    D.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等用品
    (2)CO2可以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被消耗,该过程中CO2发生了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成液态甲醇(CH3OH)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0.(4分)如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涉及到的常用装置。请回答:

    (1)实验室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若G中液体是浓硫酸(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气体),实验室利用B装置制取干燥的二氧化碳,则导管口连接的顺序是a﹣   。
    (3)实验室还可以用C作为发生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相对于装置B,装置C的突出优点是    。
    11.(6分)甲、乙、丙、丁、X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组成都含有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相互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乙、丙是两种氧化物,且乙的固体可用作制冷剂,丙是常见的液体。

    (1)若甲为氧化物且有毒性,丁为单质,则甲的化学式是    ,乙→甲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甲、丁均为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则丙→丁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有关X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X可能是氧化物
    B.X→乙的反应可能放出热量
    C.X→丙的反应可能属于分解反应
    D.X→丙的反应可能属于化合反应

    12.(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该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

    实验一:装置A处玻璃管中盛放木炭,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Ⅰ.打开K,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关闭K,点燃酒精灯,观察现象;
    Ⅱ.熄灭酒精灯;
    Ⅲ.打开K,通入氧气,观察现象;
    Ⅳ.点燃酒精灯,观察现象;
    ……
    (1)步骤Ⅳ观察到A装置内的现象是    。
    (2)通过步骤    (填序号),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实验二:装置A处玻璃管中盛放氧化铜,探究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3)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该实验中,装置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
    (5)若硬质玻璃管内装有氧化铜样品m1g,实验前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排出装置内空气:点燃A处酒精灯,通入一氧化碳,充分反应后熄灭酒精灯;继续通氮气,至装置冷却到室温;称量硬质玻璃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为m2g,则氧化铜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    。
    13.(6分)取一定量的大理石样品放入装有足量和盐酸的烧杯中充分成应(大理石样品中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有关数据如表:
    反应前
    反应后
    烧杯和稀盐酸的质量
    大理石样品的质量
    烧杯和其中混合物的质量
    151.0g
    15.0g
    161.6g
    计算:
    (1)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
    (2)该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到0.1%)。

    2021-2022学年湖北省武汉市光谷实验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2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腰包括20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60分)
    1.(3分)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木炭用作吸附剂 B.氢气用作燃料
    C.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D.石墨用作电极
    【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等;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稳定性等。
    【解答】解:A、木炭用作吸附剂是利用木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
    B、氢气用作燃料是利用天然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B正确;
    C、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的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
    D、石墨用作电极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物质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3分)为了快速、安全地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读取液体体积 B.向试管中加锌粒
    C.点燃酒精灯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分析】A.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来分析;
    B.锌粒为块状固体,不可直接投入试管内;
    C.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来分析;
    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注意事项分析判断。
    【解答】解:A.量筒内的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示中是俯视读数,操作错误;
    B、往试管内加锌粒时,试管横放,用镊子将锌粒放在试管口,然后慢慢竖起试管;故错误;
    C.要用火柴点燃酒精灯,以防发生火灾,操作正确;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瓶底应加少量的水或沙子,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实验进步操作,防止错误操作造成实验失败。
    3.(3分)我们学习了很多化学物质,也认识了其性质和用途。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可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所以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在煤炉上放一盆水不可以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纸箱着火可以用水扑灭,原理是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D.将点燃的木条伸入收集满某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分析】A、根据紫色石蕊溶液的变色情况来分析;
    B、根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来分析;
    C、根据灭火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
    D、根据气体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A、二氧化碳可与石蕊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故A正确;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因此在煤炉上放一盆水不可以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B正确;
    C、纸箱着火可以用水扑灭,原理是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故C正确;
    D、将点燃的木条伸入收集满某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说明该气体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但该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气等,故D不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性质,掌握物质的性质、灭火的原理等是解题的关键。
    4.(3分)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中正确的是(  )
    A.地壳中元素含量
    B.镁原子结构示意图
    C.物质的分类
    D.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的关系
    【分析】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是:氧、硅、铝、铁、钙;
    B、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画法回答本题;
    C、酸碱盐属于并列关系;
    D、分解反应是“一变多”,化合反应是“多变一”。
    【解答】解: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是:氧、硅、铝、铁、钙,故A错;
    B、镁原子结构示意图正确,故B正确;
    C、酸碱盐属于并列关系,故C错;
    D、分解反应是“一变多”,化合反应是“多变一”,二者不是交叉关系,故D错。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地壳中元素含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物质的分类、反应类型的特点等。
    5.(3分)视黄醇对治疗夜盲症有重要的作用,化学式表示为:C20H30Ox,相对分子质量286。下列有关视黄醇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视黄醇的化学式中x=2
    B.视黄醇由20个碳原子、30个氢原子和X个氧原子构成
    C.视黄醇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8:1
    D.视黄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分析】A、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构成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根据视黄醇的相对分子质量=(碳的相对原子质量×碳原子的个数)+(氢的相对原子质量×氢原子的个数)+(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氧原子的个数),故(12×20)+(1×30)+(16×x)=286,解得x=1,故说法错误;
    B、1个视黄醇分子由20个碳原子、30个氢原子和X个氧原子构成,故说法错误;
    C、C20H30O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0):(1×30)=8:1,故说法正确;
    D、C20H30O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0):(1×30)=8:1,可见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故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3分)按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关实验,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收集一瓶氧气
    B.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
    C.除去废气中的CO2,并收集CO
    D.通过U型管内液面高度的变化验证CaO和水反应放热
    【分析】A、利用该装置收集氧气,应该是短进长出;
    B、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显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C、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一氧化碳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不溶于水;
    D、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
    【解答】解:A、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利用该装置收集氧气,应该是短进长出,该选项正确;
    B、酚酞溶液变红色,是因为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运动到酚酞溶液中时,与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该选项正确;
    C、不能用氢氧化钙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是因为氢氧化钙溶解度较小,吸收效果差,应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该选项不正确;
    D、U型管内液面左边下降,右边上升,是因为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导致试管中的气体膨胀,该选项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7.(3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铁原子、水分子、氯化钠离子,都是保持对应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②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差异是因为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
    ③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④实验室可以选择铁丝或红磷用燃烧法除去空气中的氧气得到较纯净的氮气
    ⑤从火场逃生时,要用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放低姿势行走到安全通道
    ⑥电解水时正极和负极所得气体质量比为8:1
    ⑦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
    A.①②④ B.①④⑤⑥ C.①②④⑥ D.③⑤⑥
    【分析】①根据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来分析;
    ②根据碳单质的结构与性质来分析;
    ③根据元素的概念来分析;
    ④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与注意事项来分析;
    ⑤根据火场逃生的做法来分析;
    ⑥根据电解水生成氧气与氢气的质量比来分析;
    ⑦根据热胀冷缩的微观原理来分析。
    【解答】解:①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保持氯化钠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钠离子与氯离子,故说法错误;
    ②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碳的单质,二者物理性质有差异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说法错误;
    ③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氖原子与水分子的质子数相同,但不属于同种元素,故说法正确;
    ④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因此无法用铁丝燃烧法除去空气中的氧气得到较纯净的氮气,故说法错误;
    ⑤从火场逃生时,要用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放低姿势行走到安全通道,故说法正确;
    ⑥电解水时正极和负极所得气体分别为氧气和氢气,氧气与氢气的质量比为8:1,故说法正确;
    ⑦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故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掌握基础化学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3分)在一定条件下,某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M
    N


    t0时刻的质量/g
    16
    64
    5
    0
    t1时刻的质量/g
    12
    48
    a
    9
    t2时刻的质量/g
    0
    0
    49
    b
    A.b=36
    B.t1时刻,M和N的质量比为3:1
    C.该反应中,和的化学计量系数之比为1:1
    D.反应前后,元素和原子的种类均不变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进行分析。
    【解答】解:A、b=16+64+5﹣49=36,故A正确;,
    B、a=16+64+5﹣12﹣48﹣9=16,t1时刻,M和N的质量比为48:16=3:1,故B正确;
    C、该反应中,和的化学计量系数之比为:=1:2,故C错误;
    D、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和原子的种类均不变,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26分)
    9.(4分)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达成这一目标,一方面要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要尽量吸收不可避免的碳排放。
    (1)生活中我们要树立“低碳”理念,下列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BCD (填字母)。
    A.露天焚烧垃圾
    B.使用节能电器
    C.乘坐公共交通出行
    D.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等用品
    (2)CO2可以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被消耗,该过程中CO2发生了  化学变化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成液态甲醇(CH3OH)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3H2CH3OH+H2O 。
    【分析】(1)根据“低碳”的含义来分析;
    (2)根据变化的特征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成液态甲醇(CH3OH)和水的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A.露天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有害物质,不合题意;
    B.使用节能电器可以节约用电,减少因燃烧化石燃料而产生的二氧化碳,符合题意;
    C.乘坐公共交通出行,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题意;
    D.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等用品可以节约资源,减少树木砍伐,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符合题意。
    (2)CO2可以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被消耗,该过程中CO2转化为其他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3)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成液态甲醇(CH3OH)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3H2CH3OH+H2O。
    故答案为:(1)BCD;
    (2)化学变化;
    (3)CO2+3H2CH3OH+H2O。
    【点评】本题考查对低碳经济的理解.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和高效能等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
    10.(4分)如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涉及到的常用装置。请回答:

    (1)实验室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MnO4K2MnO4+MnO2+O2↑ 。
    (2)若G中液体是浓硫酸(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气体),实验室利用B装置制取干燥的二氧化碳,则导管口连接的顺序是a﹣ e﹣f﹣c 。
    (3)实验室还可以用C作为发生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相对于装置B,装置C的突出优点是  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
    【分析】(1)根据装置特点选择反应物,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
    (2)根据气体的密度、溶解性及特殊要求选择收集装置;根据G装置除杂时气体从长管进短管出分析。
    (3)根据不同装置不同优点分析。
    【解答】解:(1)A装置适合固体加热的反应,有棉花,所以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2)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是固液不加热型,发生装置选B,二氧化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所以收集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故选E收集。浓硫酸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气体,除去水蒸气时,气体从长管进短管出,则导管口连接的顺序是a﹣e﹣f﹣c。
    (3)C装置相对于B的优点是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故答案为;(1)2KMnO4K2MnO4+MnO2+O2↑;
    (2)e﹣f﹣c;
    (3)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6分)甲、乙、丙、丁、X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组成都含有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相互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乙、丙是两种氧化物,且乙的固体可用作制冷剂,丙是常见的液体。

    (1)若甲为氧化物且有毒性,丁为单质,则甲的化学式是  CO ,乙→甲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2CO 。
    (2)若甲、丁均为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则丙→丁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H2O+CaO=Ca(OH)2 。
    (3)有关X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CD (填字母序号)。
    A.X可能是氧化物
    B.X→乙的反应可能放出热量
    C.X→丙的反应可能属于分解反应
    D.X→丙的反应可能属于化合反应

    【分析】根据甲、乙、丙、丁、X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组成都含有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均含氧元素,乙、丙是两种氧化物,且乙的固体可用作制冷剂,所以乙是二氧化碳,丙是常见的液体,二氧化碳会转化成丙,所以丙是水,X会转化成二氧化碳、水,所以X可以是碳酸或碳酸盐或有机物等,甲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所以甲可以是一氧化碳或碳酸钙,丁会与水相互转化,所以丁可以是氧气或氢氧化钙,然后将推出的物质验证即可。
    【解答】解:(1)甲、乙、丙、丁、X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组成都含有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均含氧元素,乙、丙是两种氧化物,且乙的固体可用作制冷剂,所以乙是二氧化碳,丙是常见的液体,二氧化碳会转化成丙,所以丙是水,X会转化成二氧化碳、水,所以X可以是碳酸或碳酸盐或有机物等,甲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所以甲可以是一氧化碳或碳酸钙,丁会与水相互转化,所以丁可以是氧气或氢氧化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若甲为氧化物且有毒性,丁为单质,则甲的化学式是CO,乙→甲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2CO;
    (2)若甲、丁均为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丙→丁转化的反应是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H2O+CaO=Ca(OH)2;
    (3)A、氧化铜和氢气反应生成铜和水,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X可能是氧化物,故正确;
    B、X是有机物时,点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放出热量,所以X→乙的反应可能放出热量,故正确;
    C、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X→丙的反应可能属于分解反应,故正确;
    D、X是氧气时,氧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水和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X→丙的反应可能属于化合反应,故正确。
    故选:ABCD。
    故答案为:(1)CO;CO2+C2CO;
    (2)H2O+CaO=Ca(OH)2;
    (3)ABCD。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2.(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该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

    实验一:装置A处玻璃管中盛放木炭,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Ⅰ.打开K,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关闭K,点燃酒精灯,观察现象;
    Ⅱ.熄灭酒精灯;
    Ⅲ.打开K,通入氧气,观察现象;
    Ⅳ.点燃酒精灯,观察现象;
    ……
    (1)步骤Ⅳ观察到A装置内的现象是  木炭燃烧发出白光 。
    (2)通过步骤  Ⅲ、Ⅳ (填序号),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实验二:装置A处玻璃管中盛放氧化铜,探究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3)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O+COCu+CO2 。
    (4)该实验中,装置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
    (5)若硬质玻璃管内装有氧化铜样品m1g,实验前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排出装置内空气:点燃A处酒精灯,通入一氧化碳,充分反应后熄灭酒精灯;继续通氮气,至装置冷却到室温;称量硬质玻璃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为m2g,则氧化铜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   。
    【分析】(1)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解答;
    (2)根据实验一的实验步骤进行分析;
    (3)氧化铜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4)根据实验装置的特点进行分析;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计算。
    【解答】解:(1)步骤Ⅳ中木炭能够在氧气中燃烧,能够观察到木炭燃烧发出白光;故答案为:木炭燃烧发出白光;
    (2)Ⅲ中木炭不燃烧,步骤Ⅳ加热后开始燃烧,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答案为:Ⅲ、Ⅳ;
    (3)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uO+COCu+CO2;故答案为:CuO+COCu+CO2;
    (4)该实验装置使用了一氧化碳,因此在装置末端需加一个尾气处理装置,防止空气污染;故答案为: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5)硬质玻璃管内减少的质量为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设氧化铜的质量为x,可得质量关系:(m1﹣m2)=,x=5×(m1﹣m2)g,故原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燃烧的条件,并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进行了探究,难度一般,可以根据课本知识进行解答。
    13.(6分)取一定量的大理石样品放入装有足量和盐酸的烧杯中充分成应(大理石样品中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有关数据如表:
    反应前
    反应后
    烧杯和稀盐酸的质量
    大理石样品的质量
    烧杯和其中混合物的质量
    151.0g
    15.0g
    161.6g
    计算:
    (1)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4.4g 。
    (2)该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到0.1%)。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解答】解:(1)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51.0g+15.0g﹣161.6g=4.4g;
    (2)设该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4.4g

    x=10g
    则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66.7%。
    答:(1)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2)该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66.7%。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不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先分析计算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计算的基础。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2/12/5 15:47:46;用户:轻松国文培训学校;邮箱:qsgwpx@xyh.com;学号:44874092

    相关试卷

    精品解析:湖北省武汉市光谷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湖北省武汉市光谷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武汉市光谷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光谷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湖北省武汉市光谷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湖北省武汉市光谷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做法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下列各组物质,均为可燃物的是, 化学用语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工具, 现有某金属样品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