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十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精品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十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精品课件ppt,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人物档案,贾思勰,北朝北魏,《齐民要术》,1释名,2内容,3影响,4地位,科学家祖冲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通读教材,完成自学导航,初步了解本课教材内容,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2.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农学、数学、历法等方面的先进科技成就。3.知道这一时期在书法、绘画、雕刻等方面的杰出艺术成就。4.阅读教材,识记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祖冲之与圆周率、《大明历》等基本史实。掌握王羲之与《兰亭集序》、顾恺之与《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等基本史实,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鉴赏能力。5.小组合作探讨出魏晋南北朝文化发展的原因,认识到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在我国科技史上大放异彩,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
姓名:生活时代:简历:代表作品:
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农学)
任北魏高阳郡太守;经营过农牧业生产。
齐民,平民百姓。要术,谋生的主要技术和方法。齐民要术:民众从事生活资料生产的重要技术知识。
①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经验;②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③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④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重要思想。
《齐民要术》全书92篇,分为10卷,约11万字,引用著作156种。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这部农业技术著作,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对后世农业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9世纪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先生称《齐民要术》为“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 这一书被翻译成多种外文传阅,在国际上有着广泛影响,尤其是日本非常重视此书。
材料研读 《齐民要术·种谷》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想一想,为什么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顺应天时地利?
只有根据天时和土壤条件来进行生产,才能获得成功。
翻译:顺应时令,估量土地情况,根据规律办事,那么用力少而成功多,如果凭主观违反客观规律,就会劳而无获。
1.人物简介:祖冲之是南北朝的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
(1)运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割圆术”)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领先世界近千年。(2)著作:与其子合著数学专著《缀术》。唐代被列为国学中算学科的主要课本。12世纪时,日本和朝鲜也将《缀术》作为教科书。
2.我国对圆周率的研究历史:
西汉 刘 歆 3.1547东汉 张 衡 3.16曹魏 刘 徽 3.14南朝 祖冲之 3.1415926(7)
思考:关于圆周率,你知道多少呢?
思考:祖冲之为什么要把圆周率计算得那么准确呢?
中国古代社会以农业生产为主,特别关注天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通过掌握地球、太阳、月亮的运行规律,了解季节轮换、气候变化的相关知识,指导农业生产,合理安排农事。而精确历法的关键之一就是精算圆周率。圆周率的准确计算对把握这些天体的运行规律有决定性作用。
(1) 祖冲之对历法进行精细的观测和推算,他推测的一年的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算结果相比较,只差50秒。(2)他还制定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在《大明历》中首次引用了岁差,虽然数值精度不高,却是我国历法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并上书朝廷,请求实行新历法。直到510年,《大明历》才正式颁行。
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
他在音律、文学、考据方面也有造诣,他精通音律,擅长下棋,还写有小说《述异记》,是历史上少有的博学多才的人物。
1964年11月9日,为了纪念祖冲之对中国和紫金山天文台世界科学文化作出的伟大贡献,紫金山天文台将1964年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1888的小行星命名为“祖冲之小行星”。还将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
思考:祖冲之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你认为他最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是什么?
追求真理,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反复实践,坚韧不拔。
想一想我国古代汉字发展的历程?
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使书写的载体变得快捷便利,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推动了书法艺术的持久发展。
东汉以后 ,书法已经成为专门供人欣赏的艺术。
(1)书法形成的条件:
①钟繇和胡昭是曹魏时的书法名家。钟繇独创楷书书法,刚柔兼备,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后世称他的楷书为绝世之作。他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锺繇的代表作是《宣示表》。
②西晋设书博士,教学生书法,规定用钟、胡书法为标准书体。
③东晋时期王羲之被誉为“书圣”。王羲之的行书、楷书摆脱了以往带有隶、篆的痕迹,当时的人就称赞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其代表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兰亭集序》(摹本局部)
《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论从史出 材料:王羲之自幼好书法。七岁学书,十二岁习笔法,每日临书不辍,终身练笔不止。他经常一边思考,一边在自己的身上一笔一划地画着,日子久了,甚至连衣服都划破了。他每天练完字,都要到门前的池塘里清洗毛笔、砚台。据说,久而久之,池水都变成黑色了,后来就有了“墨池”的名胜古迹。尔后,他遍访名川大山,学习各家书法,并领悟到博采众长之后必须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讲求书法有己意,从此创出自家体。 看完上述材料,作为中学生,我们该怎么做?
我们要学习艺术家们刻苦钻研,持之以恒,敢于创新的精神。
(4)影响:中国书法艺术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
北魏统治者崇尚汉族文化,重视书法艺术,流传下来碑刻书体,苍劲厚重,粗犷雄浑。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以北魏为最精,大体可分为碑刻、墓志、造像题记和摩崖刻石四种。
钟致帅称魏碑“上可窥汉秦旧范,下能察隋唐习风。”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盛行,宗教画占了重要位置。东晋的顾恺之是当时最著名的画家,他擅长人物画,代表作品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同时,由于山水诗的增多,山水画开始形成。
《女史箴图》(摹本•局部)
“女史”是对知识妇女的尊称;“箴”是规劝、劝戒的意思。西晋惠帝司马衷是个弱智,国家大权为其皇后贾氏独揽,其人善妒忌,多权诈,荒淫放恣。朝中大臣张华便收集了历史上各代先贤圣女的事迹写成了九段《女史箴》,以为劝诫和警示。后来顾恺之就根据文章的内容分段为画,每段有箴文,各段画面形象地揭示了箴文的含义,故称《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以曹植《洛神赋》为脚本,描绘了曹植于洛水遇美丽的仙女洛神的浪漫故事,运笔细劲古朴,色彩艳丽厚重,人物刻画生动传神,山石、树木和人物的配置比例都反映了魏晋画风。
(1)背景:南北朝时,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开凿了许多石窟。
①山西大同云冈石窟②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依山开凿。存有主要洞窟45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2月1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龙门山与香山上,中国四大石窟之一。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200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全书以注录水道系统为纲,详细地介绍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
近20万,引书437种
河流详情,山川城镇,风土人情,历史典故。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1)北方各族人民的大交融,促进了各民族间艺术的交流和发展 ;(2)北方经济的发展与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与发展,为文化艺术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3)外来佛教的传入,对中国建筑、绘画、文学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继承了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又进行了有意义的改革、创新,从而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发展的前提;(5)科学家的不懈努力。
魏晋南北朝的科学与技术成就表
著《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著《缀术》
擅长行、草、隶书,钟繇独创楷书,成为学生学习书法的标准字体,西晋设立书博士,教学生学习书法。
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代表作《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水经注》(知识拓展)
1.它的作者是贾思勰,它是我国现在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它是( )A.《齐民要术》 B.《水经注》 C.《本草纲木》 D.《天工开物》2.为了纪念下列哪位人物对世界科学文化做出的伟大贡献,1967年,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A.郦道元 B.张仲景 C.贾思勰 D.祖冲之3.下列各项不属于《齐民要术》的内容是( ) A.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B.要改革生产技术和工具 C.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 D.强调兴修水利的重要性
4.小明同学的理想是长大后像袁隆平、李振声一样,成为一名农业专家。下列人物中能给他最大启发的是( )A.祖冲之 B.贾思勰 C.郦道元 D.王羲之5.书法成为一种艺术开始于( ) A.西汉末年 B.东汉末年 C.三国时期 D.南北朝时期6.“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形容的( ) A.王羲之的书法 B.顾恺之的绘画 C.云冈石窟的浮雕 D.龙门石窟的浮雕7.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作品是( )A.《兰亭序》 B.《桃花源记》C.《孔侍中贴》 D.《快雨时晴贴》
8.下列关于石窟艺术表述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田园诗意境 B.包含外来艺术特色C.不限于雕刻艺术 D.佛教盛行的结果9.“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洛神赋》这两句传世千年的名句,为后人构造了一位可望而不可即的“丰姿秀美,含情 脉脉,飘飘若仙”的洛神,谁的作品形象再现了以上情景( )A.司马迁 B.顾恺之 C.屈原 D.王羲之10.当看到某同学划了许多不同边数的正多边形,埋头计算圆周率数值的情景时,我们该知道该同学可能正在研究( )A.韩非子的思想 B.张仲景的理论C.祖冲之的贡献 D.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十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课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想一想,王羲之,顾恺之,作品鉴赏,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二十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授课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主学习,割圆术,我国文字的演变,《宣示表》,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欣赏与临摹,顾恺之和绘画,代表作,绘画风格,《女史箴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二十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示范课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楷书鼻祖,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感谢您的观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