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导学案】苏科版初三物理上册 第16章《电磁转换》16.1 磁体与磁场(知识点分类)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72892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教案+导学案】苏科版初三物理上册 第16章《电磁转换》16.1 磁体与磁场(知识点分类)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72892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教案+导学案】苏科版初三物理上册 第16章《电磁转换》16.1 磁体与磁场(知识点分类)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72892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物理苏科版九年级全册磁体与磁场知识点教学设计
展开第十六章 电磁转换
16.1 磁体与磁场
- 了解简单的磁现象,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 知道磁场、磁感线;
- 了解地磁场。
题型汇总:磁性、磁体、磁极、磁化、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物体是否具有磁性的判断方法、磁场、磁感线及其特点、地磁场。
磁性与磁体
磁性:物体能够吸引铁(如大头针)、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位。能够自由转动的磁体(例如悬挂的小磁针),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N表示。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同斥异吸)
磁化:使原来不显磁性的物体在磁场中获得磁性的过程。容易被磁化的物体也容易失去磁性。
比如铁屑在磁场中被磁化成一个个小磁针,从而在磁场中有序地排列起来。再如被磁体吸引的大头针能吸引其他大头针,这时它们能表现出磁性。
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
磁场:在磁体的周围空间,存在着一种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的物质;
探究方式:在磁场中撒一些铁屑,这些铁屑的分布显示了磁铁周围的磁场分布情况(科学方法:转换法)。*实验步骤:将玻璃板平放在磁体上,并在玻璃板上均匀地撒上一层铁屑,轻轻敲击玻璃板,铁屑在磁场中被磁化成一个个小磁针,从而在磁场中有序地排列起来。从铁屑在磁场中的分布的情况可以看出,铁屑好像排列成许多条曲线。如果按照铁屑在磁场中排列的情况和小磁针n极指向画出一些带箭头的曲线,就可以形象地描述磁场。
磁感线
定义:为了形象直观地描述磁场的某些特征和性质而引入的带箭头的曲线磁感线的方向:磁场是实际存在的,而磁感线是用来描述磁场的一些假想曲线,实际并不存在。
磁感线的方向:磁感线是有方向的,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的方向,磁感线上某一点的方向与放在该点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一致。
了解条形磁体和蹄形磁体的磁感线图的方向
地球磁场
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球的磁场叫地磁场,地磁的N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的S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地磁场的磁感线也是从N极出发,回到S极。地磁场的磁极与地理两极并不重合,世界上最早记述这一现象的人是我国宋代学者沈括。
考点一 磁性、磁体、磁极
1.下列四个选项中,涂黑的一端表示小磁针的N极,将小磁针放在磁体周围,小磁针静止不动时N极指向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2.如图所示,A、B均为外形相同可能有磁性的钢棒,现将A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在B的上方从左端向右端匀速移动,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始终不变,则 棒肯定无磁性;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显示先由大变小,然后是由小变大,则 肯定有磁性。
3.某兴趣小组在研究扬声器结构时,发现扬声器中有一个环形磁体,他们不知道环形磁体的磁极分布情况,于是几位同学提出了以下三种猜想:
猜想1:磁极呈横向分布(例如图甲,左侧为N极,右侧为S极)
猜想2:磁极呈轴向分布(例如图乙,上面为N极,下面为S极);
猜想3:磁极呈里外分布(例如图丙,外侧为N极,内侧为S极);
为了验证其他猜想,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1)用细棉线将环形磁体水平悬挂起来(如图丁所示),结果观察到磁体在任意位置都能保持静止,这说明猜想 (1/2/3)是错误的;
(2)用细棉线将环形磁体竖直悬挂起来(如图戊所示),结果观察到磁体只在特定位置能保持静止,这说明猜想 (1/2/3)是错误的;
(3)为进一步确定这种环形磁铁磁极的分布情况,小李进行了以下实验:取两个完全相同的环形磁铁,将它们沿中心轴线互相靠近,发现它们相互排斥。接着将其中一个环形磁铁翻转,结果它们相互吸引,则验证了另一猜想是正确的;
(4)若将这两个完全相同,重均为G的环形磁铁a、b串在木制支架上,静止时如图己所示(不考虑环形磁铁与木杆间的摩擦力),则磁铁a对底座的压力 ;
A.等于G
B.小于2G
C.等于2G
D.大于2G
(5)若再放上一个完全相同的磁铁c(b、c间也排斥),则相邻两个磁铁间的距离Lab Lbc(大于/等于/小于)。
考点二 磁化
4.小明在做“研究磁铁的磁场”实验时,不慎将铁屑撒在实验桌上。为了收集铁屑,小明想用磁铁去直接吸引铁屑,同组的小波建议用塑料袋或白纸包裹磁铁后再去吸引铁屑。比较这两种方法,你认为( )
A.小明的方法可行,小波的方法不可行
B.小波的方法可行,小明的方法不可行
C.小明和小波的方法都可行,但小明的方法好些
D.小明和小波的方法都可行,但小波的方法好些
5.电磁铁的铁芯用铁而不用钢的主要原因是( )
A.铁的磁性比钢的磁性保持的时间更长
B.铁通电后容易被磁化,断电后铁的磁性容易消失
C.钢在通电后有磁性,断电后没有磁性,为使电磁铁长期具有磁性,所以不用钢
D.以上三个原因都不是
6.如图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环形磁铁a、b、c、d套在的塑料支架的光滑杆上。静止时磁铁a、b、c悬浮在空中,d压在塑料支架底板上。若每个磁铁受的重力均为G,磁铁a的上表面是N极。则( )
A.磁铁b的上表面是N极
B.磁铁c的上表面是N极
C.磁铁d对底板的压力是G
D.磁铁d对底板的压力是4G
7.将磁钢M固定在铁块C上。用手将一元硬币B1、B2叠在一起。竖立在磁钢上端。如图所示。将手指稍稍松开一小段距离。将观察到的现象是 ,原因是 。
考点三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8.用磁铁吸引光滑水平桌面上的铁钉,铁钉受到吸引而没有与磁铁接触,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则磁铁对铁钉作用力的方向是( )
A.向右上方 B.向左上方 C.竖直向上 D.竖直向下
9.甲、乙两个磁极附近有一个小磁针,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如图所示(涂黑的为N极),那么( )
A.甲、乙都是N极 B.甲、乙都是S极
C.甲是N极,乙是S极 D.甲是S极,乙是N极
10.如图甲所示,一个条形磁铁摔成两段,取右边的一段靠近小磁针,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如图乙所示,则右边这处裂纹的磁极是 极;如果把这段磁铁沿裂纹吻合放在一起(如图甲),这两段会相互 (选填吸引、排斥);这说明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 。
11.如图所示,磁悬浮地球仪能悬浮在空中是应用了 (同/异)名磁极相互排斥的规律。当它静止在空中时,底座对地球仪的斥力与地球仪受到的重力是一对 (平衡力/相互作用力)。
考点四 物体是否具有磁性的判断方法
12.小华同学在教室里擦黑板时,发现当板擦靠近黑板时,会被吸附在黑板上。为了探究是黑板具有磁性还是板擦具有磁性,他设计了下列实验,能得出正确结论的是( )
A.用小磁针分别靠近板擦和黑板,小磁针都发生了偏转,说明黑板擦和黑板都具有磁性
B.将板擦的正面和反面靠近黑板,板擦都能吸附在黑板上,说明板擦一定具有磁性
C.将板擦用细线悬挂起来使其自由旋转,发现板擦静止时某侧边始终的指向东方,说明板擦一定具有磁性
D.将板擦用细线悬挂起来,发现板擦靠近黑板时细线偏离了竖直方向,说明黑板具有磁性
13.有外形相同的两根钢条M、N,按图甲、图乙两种方式接触时,它们之间都有较大吸引力。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M有磁性、N有磁性 B.M无磁性、N有磁性
C.M有磁性、N无磁性 D.M无磁性、N无磁性
14.有甲、乙两根形状完全相同的钢棒,当甲的一端靠近乙的一端时,乙按如图方式转动起来,则可判断( )
A.一定是甲棒有磁性,乙棒无磁性
B.一定是乙棒有磁性,甲棒无磁性
C.甲、乙一定都有磁性
D.甲、乙一定都没有磁性
15.用钢条的一端去接近小磁针,如果小磁针被吸引过来,则( )
A.钢条肯定有磁性 B.钢条肯定没有磁性
C.钢条可能有磁性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考点五 磁场
16.如图所示,条形磁体周围的磁场,E、F、P,Q四点中,磁场最强的是( )
A.E点 B.F点 C.P点 D.Q点
17.在探究磁体周围磁场的实验中,老师将条形磁体平放在玻璃板上,轻敲玻璃板,细铁屑由于具有 会与玻璃板分离,铁屑就会有序地排列起来,如图所示,借助细铁屑可以显示磁体周围 的分布特点。
18.如图丙所示,小磁针在条形磁体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标出条形磁体的N极和A点处的磁场方向(用箭头表示)。
19.如图所示,N和S为两个磁体的磁极,请标出图中A点的磁场方向。
20.根据图中小磁针(黑色部分是N极)的指向,标出条形磁铁的磁极。
考点六 磁感线及其特点
21.按照题目要求作图。磁体旁的小磁针静止时所指的方向如图所示。在图中画出通过小磁针中心的一条磁感线,并标出磁体的N极和S极。
22.如图所示,N和S为两个磁体的磁极,请标出图中三条磁感线上的磁场方向。
考点七 地磁场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指南针能够指南北,是由于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B.能够自由转动的小磁针静止时,其N极指向地理南极附近
C.磁体的磁性越强,能吸引的物质种类就越多
D.磁体之间的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但磁场并不存在
24.中国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最早记载了地磁偏角:“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进一步研究表明,地球周围地磁场的磁感线分布示意如图所示。关于地磁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磁场的S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
B.地磁场的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完全重合
C.地球周围存在着很多条疏密不同的磁感线
D.可以通过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来确定该点的地磁场方向
25.《论衡》中记载:“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如图,“柢”即握柄,是磁体的 极,司南之所以能指南北,是由于受到 的作用。
26.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 附近,在地球周围存在着地磁场,地磁场的磁感线是从地磁的 (均选填“北极”或“南极”)出发回到地磁的另一个磁极。
27.如图所示是利用被磁化的缝衣针制成的简易指南针。若静止时针尖指向地理位置的北方,则针尖是简易指南针的 极,这是因为指南针受到了 的作用。
28.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是地磁的 (选填“南极”或“北极”):如图甲所示。一个条形磁铁摔成两段,取右边的一段靠近小磁针,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如图乙所示,则右边这处裂纹的磁极是 极。如果把这段磁铁沿裂纹吻合放在一起(如图甲),这两段会相互 (选填“吸引”或“排斥”)。
第十六章 电磁转换
16.1 磁体与磁场
- 了解简单的磁现象,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 知道磁场、磁感线;
- 了解地磁场。
题型汇总:磁性、磁体、磁极、磁化、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物体是否具有磁性的判断方法、磁场、磁感线及其特点、地磁场。
磁性与磁体
磁性:物体能够吸引铁(如大头针)、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位。能够自由转动的磁体(例如悬挂的小磁针),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N表示。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同斥异吸)
磁化:使原来不显磁性的物体在磁场中获得磁性的过程。容易被磁化的物体也容易失去磁性。
比如铁屑在磁场中被磁化成一个个小磁针,从而在磁场中有序地排列起来。再如被磁体吸引的大头针能吸引其他大头针,这时它们能表现出磁性。
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
磁场:在磁体的周围空间,存在着一种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的物质;
探究方式:在磁场中撒一些铁屑,这些铁屑的分布显示了磁铁周围的磁场分布情况(科学方法:转换法)。*实验步骤:将玻璃板平放在磁体上,并在玻璃板上均匀地撒上一层铁屑,轻轻敲击玻璃板,铁屑在磁场中被磁化成一个个小磁针,从而在磁场中有序地排列起来。从铁屑在磁场中的分布的情况可以看出,铁屑好像排列成许多条曲线。如果按照铁屑在磁场中排列的情况和小磁针n极指向画出一些带箭头的曲线,就可以形象地描述磁场。
磁感线
定义:为了形象直观地描述磁场的某些特征和性质而引入的带箭头的曲线磁感线的方向:磁场是实际存在的,而磁感线是用来描述磁场的一些假想曲线,实际并不存在。
磁感线的方向:磁感线是有方向的,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的方向,磁感线上某一点的方向与放在该点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一致。
了解条形磁体和蹄形磁体的磁感线图的方向
地球磁场
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球的磁场叫地磁场,地磁的N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的S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地磁场的磁感线也是从N极出发,回到S极。地磁场的磁极与地理两极并不重合,世界上最早记述这一现象的人是我国宋代学者沈括。
考点一 磁性、磁体、磁极
1.下列四个选项中,涂黑的一端表示小磁针的N极,将小磁针放在磁体周围,小磁针静止不动时N极指向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解答】解:A、条形磁铁的S极与小磁针S极相对,违反了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规律,故A错误;
B、小磁针所处位置磁场方向是向下的,小磁针应与磁感线方向应平行,而不应垂直,故B错误;
C、小磁针所处位置磁场方向是水平向右的,而小磁针N极水平指向右方,故C正确;
D、小磁针所处位置磁场方向是水平向右的,小磁针N极水平指向右方,故D错误。
故选:C。
2.如图所示,A、B均为外形相同可能有磁性的钢棒,现将A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在B的上方从左端向右端匀速移动,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始终不变,则 棒肯定无磁性;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显示先由大变小,然后是由小变大,则 肯定有磁性。
【解答】解:A挂在弹簧秤上,在B的上方从左端向右端匀速移动,若弹簧秤的示数始终不变,说明它们间的力的作用大小不变,则B棒肯定无磁性;若弹簧秤的示数显示先由大变小,然后是由小变大,说明B的两端磁性较强,中间磁性较弱,则B肯定有磁性。
故本题答案为:B;B。
3.某兴趣小组在研究扬声器结构时,发现扬声器中有一个环形磁体,他们不知道环形磁体的磁极分布情况,于是几位同学提出了以下三种猜想:
猜想1:磁极呈横向分布(例如图甲,左侧为N极,右侧为S极)
猜想2:磁极呈轴向分布(例如图乙,上面为N极,下面为S极);
猜想3:磁极呈里外分布(例如图丙,外侧为N极,内侧为S极);
为了验证其他猜想,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1)用细棉线将环形磁体水平悬挂起来(如图丁所示),结果观察到磁体在任意位置都能保持静止,这说明猜想 (1/2/3)是错误的;
(2)用细棉线将环形磁体竖直悬挂起来(如图戊所示),结果观察到磁体只在特定位置能保持静止,这说明猜想 (1/2/3)是错误的;
(3)为进一步确定这种环形磁铁磁极的分布情况,小李进行了以下实验:取两个完全相同的环形磁铁,将它们沿中心轴线互相靠近,发现它们相互排斥。接着将其中一个环形磁铁翻转,结果它们相互吸引,则验证了另一猜想是正确的;
(4)若将这两个完全相同,重均为G的环形磁铁a、b串在木制支架上,静止时如图己所示(不考虑环形磁铁与木杆间的摩擦力),则磁铁a对底座的压力 ;
A.等于G
B.小于2G
C.等于2G
D.大于2G
(5)若再放上一个完全相同的磁铁c(b、c间也排斥),则相邻两个磁铁间的距离Lab Lbc(大于/等于/小于)。
【解答】解:(1)当按图丁的放置方法悬挂起来时,若猜想1是正确的,则环形磁体不会静止在任何位置,只会停留在一个方向:N极在北面,S极在南面,故猜想1是错误的;
(2)当按图戊的方法用细棉线将环形磁体竖直悬挂起来,如果猜想3正确,由于地磁场的作用,不会在任何位置保持静止,结果观察到磁体在特定位置能保持静止,这说明猜想3是错误的。
(3)设磁铁a对底座的压力为F1;a对b的排斥力为F2,对于磁铁b,受到重力和磁铁a的排斥力F2,根据平衡条件可得
F2=G
以b和a整体为研究对象,因为磁铁a对底座的压力F1与底座对a和b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磁铁a对底座的压力等于它们的总重力,即
F1=2G
故选C。
(5)若再放上一个完全相同的磁铁c(b、c间也排斥),由于b对c的排斥力等于c的重力,而a对b 的排斥力小于b与c的重力之和,则相邻两个磁铁间的距离Lab小于Lbc。
故答案为:(1)1;(2)3;(3)C;(4)小于。
考点二 磁化
4.小明在做“研究磁铁的磁场”实验时,不慎将铁屑撒在实验桌上。为了收集铁屑,小明想用磁铁去直接吸引铁屑,同组的小波建议用塑料袋或白纸包裹磁铁后再去吸引铁屑。比较这两种方法,你认为( )
A.小明的方法可行,小波的方法不可行
B.小波的方法可行,小明的方法不可行
C.小明和小波的方法都可行,但小明的方法好些
D.小明和小波的方法都可行,但小波的方法好些
【解答】解:磁铁可以吸引铁屑,所以两种方法都是可行的。但小波的方法还有一个优点,铁屑吸上来不与磁铁直接接触,可以很容易将铁屑和磁铁分开。
故选:D。
5.电磁铁的铁芯用铁而不用钢的主要原因是( )
A.铁的磁性比钢的磁性保持的时间更长
B.铁通电后容易被磁化,断电后铁的磁性容易消失
C.钢在通电后有磁性,断电后没有磁性,为使电磁铁长期具有磁性,所以不用钢
D.以上三个原因都不是
【解答】解:电磁铁的铁芯用铁而不用钢的主要原因是:铁是磁性物质,铁通电后容易被磁化,断电后铁的磁性容易消失。
故选:B。
6.如图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环形磁铁a、b、c、d套在的塑料支架的光滑杆上。静止时磁铁a、b、c悬浮在空中,d压在塑料支架底板上。若每个磁铁受的重力均为G,磁铁a的上表面是N极。则( )
A.磁铁b的上表面是N极
B.磁铁c的上表面是N极
C.磁铁d对底板的压力是G
D.磁铁d对底板的压力是4G
【解答】解:A、磁铁a的上表面是N极,则下表面是S极,磁铁b与a相互排斥,故b的上表面是S极,下表面是N极,故A错误;
B、磁铁b上表面是S极,下表面是N极,c与b排斥,故c的上表面是N极,下表面是S极,故B正确;
C、a、b、c在d上悬浮,d的磁力肯定支撑着a、b、c,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自然受到3G的向下压力,再加上自身重为G,故d对底板压力为4G.故C错误、D正确。
故选:BD。
7.将磁钢M固定在铁块C上。用手将一元硬币B1、B2叠在一起。竖立在磁钢上端。如图所示。将手指稍稍松开一小段距离。将观察到的现象是 ,原因是 。
【解答】解:当两硬币都放在磁体的N极上时,会被磁体磁化,具有相同的磁极。由于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因此它们会相互分开;
故答案为:两枚硬币分开;每个硬币被磁化为一个磁体,磁体的同名磁极靠在一起,相互排斥。
考点三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8.用磁铁吸引光滑水平桌面上的铁钉,铁钉受到吸引而没有与磁铁接触,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则磁铁对铁钉作用力的方向是( )
A.向右上方 B.向左上方 C.竖直向上 D.竖直向下
【解答】解:铁钉受到的力有重力、支持力、磁铁对铁钉的作用力,铁钉处于静止状态,所以这三个力彼此平衡。这三个力中,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磁铁对铁钉作用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磁铁对铁钉的作用力与支持力之和等于重力。
故选:C。
9.甲、乙两个磁极附近有一个小磁针,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如图所示(涂黑的为N极),那么( )
A.甲、乙都是N极 B.甲、乙都是S极
C.甲是N极,乙是S极 D.甲是S极,乙是N极
【解答】解:磁极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图中小磁针N竖直朝上,说明甲和乙是同名磁极,都是N极。
故选:A。
10.如图甲所示,一个条形磁铁摔成两段,取右边的一段靠近小磁针,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如图乙所示,则右边这处裂纹的磁极是 极;如果把这段磁铁沿裂纹吻合放在一起(如图甲),这两段会相互 (选填吸引、排斥);这说明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 。
【解答】解:
如图乙,由于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所以右边裂纹的磁极是N极。
如图甲,如果把这段磁铁沿裂纹吻合放在一起,由于左边裂纹的磁极是S极、右边裂纹的磁极是N极,所以这两段会相互吸引;
可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故答案为:N;吸引;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11.如图所示,磁悬浮地球仪能悬浮在空中是应用了 (同/异)名磁极相互排斥的规律。当它静止在空中时,底座对地球仪的斥力与地球仪受到的重力是一对 (平衡力/相互作用力)。
【解答】解:因为球体与底座是相互分离的,所以球体与底座之间是相互排斥的,即该悬浮地球仪是利用的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原理制成的;
因为球体静止在空中时受两个力的作用,一个是竖直向下的重力,一个是竖直向上的底座对它的斥力。在这两个力的作用下地球仪保持静止,所以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故答案为:同;平衡力。
考点四 物体是否具有磁性的判断方法
12.小华同学在教室里擦黑板时,发现当板擦靠近黑板时,会被吸附在黑板上。为了探究是黑板具有磁性还是板擦具有磁性,他设计了下列实验,能得出正确结论的是( )
A.用小磁针分别靠近板擦和黑板,小磁针都发生了偏转,说明黑板擦和黑板都具有磁性
B.将板擦的正面和反面靠近黑板,板擦都能吸附在黑板上,说明板擦一定具有磁性
C.将板擦用细线悬挂起来使其自由旋转,发现板擦静止时某侧边始终的指向东方,说明板擦一定具有磁性
D.将板擦用细线悬挂起来,发现板擦靠近黑板时细线偏离了竖直方向,说明黑板具有磁性
【解答】解:
A、用小磁针分别靠近板擦和黑板,小磁针都发生了偏转,说明黑板擦和黑板可能有磁性;由于磁铁可以吸引铁、钴、镍等物质,黑板擦和黑板也可能没有磁性,故A错误;
B、板擦不具有磁性,黑板具有磁性,将板擦的正面和反面靠近黑板,板擦都能吸附在黑板上;板擦具有磁性,黑板不具有磁性,将板擦的正面和反面靠近黑板,板擦都能吸附在黑板上,故B错误;
C、将板擦用细线悬挂起来使其自由旋转,若板擦不具有磁性,其指向无法判定,若发现板擦静止时某侧边始终的指向东方,说明板按擦受到了磁力的作用,则板擦一定具有磁性,故C正确;
D、当板擦有磁性、黑板无磁性时,将板擦用细线悬挂起来,发现板擦靠近黑板时细线偏离了竖直方向;当板擦无磁性、黑板有磁性时,将板擦用细线悬挂起来,也会发现板擦靠近黑板时细线偏离了竖直方向,故D错误。
故选:C。
13.有外形相同的两根钢条M、N,按图甲、图乙两种方式接触时,它们之间都有较大吸引力。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M有磁性、N有磁性 B.M无磁性、N有磁性
C.M有磁性、N无磁性 D.M无磁性、N无磁性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图甲、图乙两种方式接触时,它们之间都有较大吸引力,
因磁体的两端磁性最强,中间最弱,所以,在图甲中,钢条M的中间位置磁性弱,N却能牢牢吸引M,说明钢条N具有磁性;
同理,由图乙可知,钢条M也具有磁性,由选项可知,只有A正确。
故选:A。
14.有甲、乙两根形状完全相同的钢棒,当甲的一端靠近乙的一端时,乙按如图方式转动起来,则可判断( )
A.一定是甲棒有磁性,乙棒无磁性
B.一定是乙棒有磁性,甲棒无磁性
C.甲、乙一定都有磁性
D.甲、乙一定都没有磁性
【解答】解:由图知,甲、乙两根钢棒相互靠近时,彼此排斥,说明两者都具有磁性,并且相互靠近的一端是同名磁极。
故选:C。
15.用钢条的一端去接近小磁针,如果小磁针被吸引过来,则( )
A.钢条肯定有磁性 B.钢条肯定没有磁性
C.钢条可能有磁性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解答】解:小磁针被吸引过来,可能是钢条与小磁针的一端是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也可能是钢铁与磁体相互吸引,所以钢条可能带磁性,也可能不带磁性。
故选:C。
考点五 磁场
16.如图所示,条形磁体周围的磁场,E、F、P,Q四点中,磁场最强的是( )
A.E点 B.F点 C.P点 D.Q点
【解答】解:由图可知,P点处的磁感线最密集,所以P点处磁场最强。
故选:C。
17.在探究磁体周围磁场的实验中,老师将条形磁体平放在玻璃板上,轻敲玻璃板,细铁屑由于具有 会与玻璃板分离,铁屑就会有序地排列起来,如图所示,借助细铁屑可以显示磁体周围 的分布特点。
【解答】解:铁屑质量较小,惯性小,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所以轻敲玻璃板,铁屑由于具有惯性会与玻璃板分离;
磁体周围始终存在磁场,借助细铁屑可以显示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特点。
故答案为:惯性;磁场。
18.如图丙所示,小磁针在条形磁体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标出条形磁体的N极和A点处的磁场方向(用箭头表示)。
【解答】解:由题图可知,小磁针的N指向左边,可知条形磁体的右边是N极,左边是S极;由于磁感线是从N极出发,回到S极,所以A点处的磁场方向指向条形磁体的S极;如图:
。
19.如图所示,N和S为两个磁体的磁极,请标出图中A点的磁场方向。
【解答】解:两个条形磁体的异名磁极靠在一起,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所以磁感线的方向是向右的。
磁感线是为了描述磁场而引人的,因此可以根据磁感线的方向来确定该点的磁场方向。故A的磁场方向向右。
20.根据图中小磁针(黑色部分是N极)的指向,标出条形磁铁的磁极。
【解答】解:如图:
考点六 磁感线及其特点
21.按照题目要求作图。磁体旁的小磁针静止时所指的方向如图所示。在图中画出通过小磁针中心的一条磁感线,并标出磁体的N极和S极。
【解答】解:小磁针N极向右,则说明该点磁感线向右,而外部磁感线由N极指向S极,故磁体左侧为N极,右侧为S极;
答案如图:
22.如图所示,N和S为两个磁体的磁极,请标出图中三条磁感线上的磁场方向。
【解答】解:图中两个条形磁体的异名磁极靠近,因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所以图中磁感线的方向是向右的,如图所示:
考点七 地磁场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指南针能够指南北,是由于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B.能够自由转动的小磁针静止时,其N极指向地理南极附近
C.磁体的磁性越强,能吸引的物质种类就越多
D.磁体之间的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但磁场并不存在
【解答】解:A、指南针是小磁针,是由于受到地磁场的作用,所以能够指南北,故A正确;
B、地理两极和地磁两极相反,地磁场的N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磁感线是从N极出来回到S极的,故小磁针静止时,其N极指向地理北极附近,故B错误;
C、磁体的磁性越强,只表示吸引磁性物质的能力强,与能吸引的物质种类无关,故C错误;
D、磁体之间的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磁场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物质,故D错误。
故选:A。
24.中国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最早记载了地磁偏角:“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进一步研究表明,地球周围地磁场的磁感线分布示意如图所示。关于地磁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磁场的S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
B.地磁场的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完全重合
C.地球周围存在着很多条疏密不同的磁感线
D.可以通过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来确定该点的地磁场方向
【解答】解:AB、地球周围存在地磁场,地磁场的N极在地球的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场的S极在地球的地理北极附近,所以地理南、北极与地磁场的南、北极不重合,故AB错误;
C、磁感线并不存在,只是为了便于研究磁场而引入的物理模型,故C错误;
D、根据磁场方向的规定可知,磁场中某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为该点的磁场方向,故D正确。
故选:D。
25.《论衡》中记载:“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如图,“柢”即握柄,是磁体的 极,司南之所以能指南北,是由于受到 的作用。
【解答】解:“柢”指南是由于受到地磁场的作用,“柢”指向地理的南极,即地磁北极,由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柢”是磁体的南极。
故答案为:S(南);地磁场
26.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 附近,在地球周围存在着地磁场,地磁场的磁感线是从地磁的 (均选填“北极”或“南极”)出发回到地磁的另一个磁极。
【解答】解: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场的磁感线从地磁的北极附近出来,回到地磁的南极附近。
故答案为:南极;北极。
27.如图所示是利用被磁化的缝衣针制成的简易指南针。若静止时针尖指向地理位置的北方,则针尖是简易指南针的 极,这是因为指南针受到了 的作用。
【解答】解: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球的周围存在地磁场;静止时针由于受到地磁场的作用,针尖指向地理位置的北方,说明指向地磁南极附近,针尖是简易指南针的N极。
故答案为:N;地磁场。
28.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是地磁的 (选填“南极”或“北极”):如图甲所示。一个条形磁铁摔成两段,取右边的一段靠近小磁针,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如图乙所示,则右边这处裂纹的磁极是 极。如果把这段磁铁沿裂纹吻合放在一起(如图甲),这两段会相互 (选填“吸引”或“排斥”)。
【解答】解:
小磁针静止时它的N极指向地理北极附近即指向地磁的南极;
如图乙,由于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所以右边裂纹的磁极是N极。
如图甲,如果把这段磁铁沿裂纹吻合放在一起,由于左边裂纹的磁极是S极、右边裂纹的磁极是N极,所以这两段会相互吸引。
故答案为:南极;N;吸引。
初中物理苏科版九年级全册第十六章 电磁转换电磁感应 发电机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九年级全册第十六章 电磁转换电磁感应 发电机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即学即练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苏科版第十六章 电磁转换电磁感应 发电机知识点教案: 这是一份物理苏科版第十六章 电磁转换电磁感应 发电机知识点教案,共26页。
初中物理苏科版九年级全册电磁感应 发电机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九年级全册电磁感应 发电机教案,共4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梳理,易混淆点,探究重点,典例分析,真题操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