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含答案)第1页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含答案)第2页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含答案)第3页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含答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与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约是1.85mm
    B.教室内课桌的高度约是1.5m
    C.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约是40cm
    D.一位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是3m/s
    2.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肺炎,一款新药要真正应用于患者之前,需经历从临床前研究到三期临床试验的漫长历程,平均耗时10年以上。研发新药经常是远水难救近火,老药新用成为更实际的操作。所以研究人员将病毒株培养在不同现有药物的稀释液里,观察随时间推移,病毒株的存活率。横线上的句子所描述的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  )
    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
    3.诗词中常蕴含着物理知识,根据下列哪句诗能估算出物体运动的速度(  )
    A.天台四万八千丈 B.坐地日行八万里
    C.春风十里扬州路 D.桃花潭水深千尺
    4.(2分)2020年4月,疫情期间,为了不耽误同学们的学习,金乡一位物理老师骑自行车前往“空中大课堂”授课中心为同学们上直播课,他发现路边树木不停地向后退去,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路边树木 B.公路路面 C.远处商店 D.物理老师
    5.(2分)小强同学在一次测量某物体长度时,正确记录了四次测量结果,即18.12cm,18.13cm,18.11cm,18.14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为(  )
    A.18.125cm B.18.1cm C.18.13cm D.18.12cm
    6.(2分)小明写出声现象的知识结构,其中错误的是(  )
    A.声现象 B.声音的分类
    C.乐音的特征 D.减弱噪声的途径
    7.(2分)图中有关声现象的四幅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按压弦的不同位置来改变发声的响度
    B.乙图中,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小,推理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
    8.(2分)在对环境声音的监测中,监测器测出的甲、乙两种声音的特性如下表,经对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声音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频率/Hz

    50
    2000

    100
    500

    A.甲的响度大于乙的响度
    B.声音甲每秒的振动次数大于声音乙每秒的振动次数
    C.甲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于乙在空气中传播速度
    D.甲、乙两种声音都属于噪声
    9.(2分)2021年7月24日,杨倩以251.8环的成绩获得2020年东京奥运会射击女子10米气步枪项目金牌,为中国队收获东京奥运会的首枚金牌。下列词语所描述的现象中与射击时“三点一线”原理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立竿见影 B.如影随形 C.坐井观天 D.海市蜃楼
    10.(2分)如图是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的s﹣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甲>v乙
    B.由图象得,甲、乙两车速度之比为4:9
    C.若它们相对地面均向东行驶,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东行驶
    D.甲车2小时行驶的路程,乙车需行驶3小时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1.(2分)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A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A物体长度是   cm。

    12.(2分)小明在探究速度的变化时,拍摄了两个小球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闪光时间间隔为1s,图上数字为闪光时刻编号,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小球    (选填“A”或“B”);
    (2)小球A和B在第1s至第6s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应为:vA   vB(选填“=”“>”或“<”)。
    13.(2分)如图所示,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上,直升机编队组成“70”字样飞过天安门上空。甲、乙分别是编队中的两架直升机,已知甲直升机的速度是180km/h,则乙直升机的速度应为    m/s。

    14.(2分)物理学中把红、   蓝三种颜色的色光称为光的三基色,若舞台上有一名身穿白上衣,蓝裙子的演员正在表演,追光灯发出一束红光照射在演员身上(舞台上无其他光源),则该演员裙子为    色。
    15.(2分)小明在奎星湖公园游玩时,看到茂密的树下有许多形光斑,仔细一看是太阳的“像”,这是光的   而形成的;湖面上拱桥在水中的“倒影”,这是由于光的   而形成的虚像。
    16.(2分)超声波在空气的传播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人耳可以听得到的声波的速度;医学上超声波可以用来检测病情,说明超声波可以传递    。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17题4分,18题4分,19题5分,20题6分,共19分)
    17.(2分)如图所示,一束光从水中射向水面O点,画出法线、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18.(2分)如图所示,A点有一蜡烛,请画出人眼在B处看到蜡烛A在平面镜中像的光路图。

    19.(4分)小明做了“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如图所示:
    (1)小球从A处沿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如图所示,小球在做    (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2)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CD段的路程为    m,比较AB与BC段平均速度,得vAB   vBC(选填“>”“<”或“=”)。
    路程(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经过某点时的速度(m/s)
    sAB=0.3m
    tBC=0.5s
    vAB=0.6m/s
    vB=1.2m/s
    sBC=0.9m
    tBC=0.5s
    vBC=
    vC=2.4m/s
    sCD=
    tCD=0.5s
    vCD=3m/s
    vD=3.6m/s

    20.(5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刻度(图中未画出)的白色纸板ABCD能绕垂直于CD的ON轴翻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
    (1)实验前,应将纸板    放置于平面镜上
    (2)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30°,测得反射角也为30°,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   ;
    (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了:   ;
    (4)实验结束后,同组的小明和小刚都想从镜子中看到对方的眼睛,而不想让对方看到自己的眼睛,结果他俩谁都没有能做到,你认为没有能做到的原因是    。
    (5)由于光在纸板上发生了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所以从不同方向都可以观察到光在纸板上传播的径迹。

    21.(6分)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利用如图甲所示器材进行了以下操作:

    (1)小明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
    (2)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与水平桌面垂直的玻璃板前,在玻璃板后面放一支    (选填“点燃”或“没点燃”)的蜡烛B,调整蜡烛B的位置,直到与蜡烛A的像重合;
    (3)多次改变蜡烛    (选填“A”或“B”)的位置,并移动另一支蜡烛,确定每次像的位置,将玻璃板及每次物和像的位置记录在玻璃板下面的白纸上,连接物和对应的像点,如图乙所示,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
    (4)小明想确定家中穿衣镜成像的反射面,他将笔尖紧贴镜面A。如图丙所示,发现笔尖的像与笔尖之间有一段距离,说明    (填“A”或“B”)是反射面;
    (5)如果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观察到蜡烛A的像    (选填“向上移动”、“向下移动”或“不动”)。
    四、计算题(21题3分,22题6分,共9分)
    22.(3分)小明面对悬崖大喊一声,经过4s听到第一次回声。
    (1)求:小明与该悬崖相距多少米?(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2)利用这种方法是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的距离的,为什么?
    23.(6分)如图为一湖底隧道,该隧道全长1965m,双向6车道,其中有一段为湖底暗埋段。

    (1)在湖底隧道口有一交通标志牌如图甲所示,①交通标志牌上数字的含义是什么?②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一辆小车以最大速度通过湖底暗埋段用时45s,则暗埋段的长度为多少?
    (2)出了该隧道,小明在进入高速口时又看到了另一交通标志牌如图乙所示,①该交通标志牌上数子的含义是什么?②若他以此时仪表盘上的速度行驶,到达九江需要多少时间?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
    1.(2分)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约是1.85mm
    B.教室内课桌的高度约是1.5m
    C.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约是40cm
    D.一位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是3m/s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A、5枚一元硬币叠放的高度接近10mm,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在1.85mm左右。故A符合实际;
    B、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0.8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一拃)大约15cm。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略大于此数值,约17cm。故C不符合实际;
    D、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A。
    【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2分)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肺炎,一款新药要真正应用于患者之前,需经历从临床前研究到三期临床试验的漫长历程,平均耗时10年以上。研发新药经常是远水难救近火,老药新用成为更实际的操作。所以研究人员将病毒株培养在不同现有药物的稀释液里,观察随时间推移,病毒株的存活率。横线上的句子所描述的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  )
    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
    【分析】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解:科学结论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得出的。“研究人员将病毒株培养在不同药物稀释液里,观察随时间推移,病毒株的存活率”过程是对病毒株存活率影响因素的实际验证过程,所以属于科学探究的进行实验环节。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理实验中科学探究环节的了解和应用,是一道基础题。
    3.(2分)诗词中常蕴含着物理知识,根据下列哪句诗能估算出物体运动的速度(  )
    A.天台四万八千丈 B.坐地日行八万里
    C.春风十里扬州路 D.桃花潭水深千尺
    【分析】物体单位时间里通过的路程为速度,据此分析。
    【解答】解:物体单位时间里通过的路程为速度,故“坐地日行八万里”表示每日运动八万里,能估算出物体运动的速度,故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与物体运动的知识,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4.(2分)2020年4月,疫情期间,为了不耽误同学们的学习,金乡一位物理老师骑自行车前往“空中大课堂”授课中心为同学们上直播课,他发现路边树木不停地向后退去,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路边树木 B.公路路面 C.远处商店 D.物理老师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解答】解:
    物理老师骑自行车前往“空中大课堂”授课中心为同学们上直播课时,以物理老师为参照物时,物理老师与路边的树木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他看到路边的树向后运动;公路路面、远处商店与路旁的树木没有位置变化,以公路路面、远处商店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是静止的,参照物不能选择被研究的物体本身,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选不同的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的结果会不同,参照物虽然是任意选取,但要本着方便的原则,一般选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5.(2分)小强同学在一次测量某物体长度时,正确记录了四次测量结果,即18.12cm,18.13cm,18.11cm,18.14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为(  )
    A.18.125cm B.18.1cm C.18.13cm D.18.12cm
    【分析】在实验中,减小误差的有效途径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在求平均值时,要先对所有数据进行判断,把错误数据删除,然后进行平均,并且平均值的有效数字与原始数据保持一致。
    【解答】解:
    测量的四次测量结果为18.12cm,18.13cm,18.11cm,18.14cm,为了减小误差,取四次的平均值:≈18.13cm,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难度不大。
    6.(2分)小明写出声现象的知识结构,其中错误的是(  )
    A.声现象
    B.声音的分类
    C.乐音的特征
    D.减弱噪声的途径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的传播介质是固体、液体、气体;声音的种类可分为乐音和噪声;乐音的特性:音色、音调、响度;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发声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A、声音的产生条件、声音的传播和传播速度都是关于声音的现象,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人耳感知对声音的感知,可以将声音分为乐音和噪声,选项说法正确;
    C、声音的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所以C是错误的;
    D、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所以D是正确的;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声学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考查方式比较直接,是一道基础题。
    7.(2分)图中有关声现象的四幅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按压弦的不同位置来改变发声的响度
    B.乙图中,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小,推理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
    【分析】(1)响度和物体振幅有关,与物体振动频率无关。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3)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4)减弱噪声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也可以在人耳处减弱。
    根据各个选项的具体做法,分别进行分析。
    【解答】解:A、弦乐器是通过琴弦的振动发声的,琴弦的粗细、长短、松紧会影响声音的音调。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可以改变琴弦的长短,从而改变琴弦振动的频率,则改变了发声的音调。故A错误。
    B、乙图中,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B正确。
    C、抽气的过程中,瓶内气体越来越少。手机铃声越来越小,推理说明真空不能传声,故C正确。
    D、安装在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目的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可以减小噪声污染,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声音知识中响度、音调、声音的传播、减弱噪声方法的了解情况,考点较为全面,要记住声现象中的相关知识。
    8.(2分)在对环境声音的监测中,监测器测出的甲、乙两种声音的特性如下表,经对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声音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频率/Hz

    50
    2000

    100
    500

    A.甲的响度大于乙的响度
    B.声音甲每秒的振动次数大于声音乙每秒的振动次数
    C.甲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于乙在空气中传播速度
    D.甲、乙两种声音都属于噪声
    【分析】(1)响度表示声音的大小,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频率越高的声音的音调越高。
    (2)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3)噪声是发声体无规则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凡是不利于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解答】解:
    AB、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甲声音的响度要小于乙的响度,甲的频率大于乙的频率,即声音甲每秒的振动次数大于声音乙每秒的振动次数,故A错误,B正确;
    C、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即甲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等于乙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故C错误;
    D、因不能确定甲、乙两种发声体是无规则振动产生,所以不能确定甲、乙两种声音都属于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涉及到声速、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等,基础性题目,难度不大。
    9.(2分)2021年7月24日,杨倩以251.8环的成绩获得2020年东京奥运会射击女子10米气步枪项目金牌,为中国队收获东京奥运会的首枚金牌。下列词语所描述的现象中与射击时“三点一线”原理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立竿见影 B.如影随形 C.坐井观天 D.海市蜃楼
    【分析】“三点一线”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逐项分析各选项情景利用的光学知识进行作答。
    【解答】解:AB、立竿见影、如影随形,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故AB不符合题意;
    C、坐井观天,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故C不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和折射现象,是一道基础题。
    10.(2分)如图是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的s﹣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甲>v乙
    B.由图象得,甲、乙两车速度之比为4:9
    C.若它们相对地面均向东行驶,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东行驶
    D.甲车2小时行驶的路程,乙车需行驶3小时
    【分析】AB、甲乙的s﹣t图像都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从图中读取甲、乙两车对应的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分别计算两车的速度,并计算两车的速度之比;
    C、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进一步确定物体的运动方向;
    D、由图像分析甲车2小时行驶的路程和乙3小时行驶的路程是否相等。
    【解答】解:AB、甲乙的s﹣t图像都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图可知甲的速度:v1===90km/h,乙的速度:v2===40km/h,所以v甲>v乙,甲、乙两车速度之比为9:4,故A正确,B错误;
    C、若它们相对地面均向东行驶,因v甲>v乙,所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行驶,故C错误;
    D、由图可知甲2小时行驶的路程为180km,乙3小时行驶的路程为120km,路程不相等,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关键是正确从图中读取信息。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1.(2分)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A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 ,A物体长度是 3.15 cm。

    【分析】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或叫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由图知:
    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A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在5.1cm和5.2cm中间,估读为5.15cm,所以物体A的长度为L=5.15cm﹣2.00cm=3.15cm。
    故答案为:1mm;3.15。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刻度尺的分度值和读数,在物理实验和实际生活中经常使用刻度尺,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12.(2分)小明在探究速度的变化时,拍摄了两个小球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闪光时间间隔为1s,图上数字为闪光时刻编号,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小球  A (选填“A”或“B”);
    (2)小球A和B在第1s至第6s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应为:vA > vB(选填“=”“>”或“<”)。
    【分析】(1)根据图示判断A、B两球的运动状态。若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则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则说明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
    (2)根据图示比较A、B两球在第1s至第6s这段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得出结论。
    【解答】解:
    (1)由图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A球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A球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在相同的时刻内B球的路程不变,所以B球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故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小球A。
    (2)在第1s至第6s这段时间间隔内,有6个时间间隔,小球通过的路程为编号1到7之间的距离;
    则由图可知,相同时间内A球通过的路程大于B球通过的路程,所以A球的平均速度大于B球的平均速度,即vA>vB。
    故答案为:(1)A;(2)>。
    【点评】此题考查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关键是从图片中获取相关信息,并利用好控制变量法。
    13.(2分)如图所示,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上,直升机编队组成“70”字样飞过天安门上空。甲、乙分别是编队中的两架直升机,已知甲直升机的速度是180km/h,则乙直升机的速度应为  50 m/s。

    【分析】首先明确甲、乙两架直升机是相对静止的,然后由甲直升机的速度是180km/h可知乙直升机的速度。
    【解答】解:阅兵仪式上,直升机编队组成“70”字样飞过天安门上空,以甲直升机为参照物,乙直升机是静止的,二者速度相同,
    已知甲直升机的速度v甲=180km/h,则乙直升机的速度v乙=v甲=180km/h=180×m/s=50m/s。
    故答案为:50。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速度的单位换算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关键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14.(2分)物理学中把红、 绿 蓝三种颜色的色光称为光的三基色,若舞台上有一名身穿白上衣,蓝裙子的演员正在表演,追光灯发出一束红光照射在演员身上(舞台上无其他光源),则该演员裙子为  黑 色。
    【分析】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所决定的;不透明物体只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与它颜色不同的色光。
    【解答】解: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舞台追光灯发出红光,照在白上衣上,白上衣可以反射红光,白上衣反射的红光进入观众的眼中,观众看到上衣就是红色的;蓝裙子只能反射蓝光,不能反射红光,红光照在蓝裙子上被吸收,观众看到的裙子是黑色的。
    故答案为:绿;黑。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三原色、不透明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是一道基础题;应知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15.(2分)小明在奎星湖公园游玩时,看到茂密的树下有许多形光斑,仔细一看是太阳的“像”,这是光的 直线传播 而形成的;湖面上拱桥在水中的“倒影”,这是由于光的 反射 而形成的虚像。
    【分析】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应用的实例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现象;
    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解答】解:
    茂密的树下有许多圆形光斑,属于小孔成像现象,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太阳的“像”。
    湖面上拱桥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
    故答案为:直线传播;反射。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几种常见的光现象,属于基础知识,要掌握。
    16.(2分)超声波在空气的传播速度  等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人耳可以听得到的声波的速度;医学上超声波可以用来检测病情,说明超声波可以传递  信息 。
    【分析】超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与平常我们听到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相同;声可以传递信息。
    【解答】解:超声波在空气的传播速度等于人耳可以听得到的声波的速度;医学上超声波可以用来检测病情,说明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等于;信息。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的利用、声速,属基础题目。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17题4分,18题4分,19题5分,20题6分,共19分)
    17.(2分)如图所示,一束光从水中射向水面O点,画出法线、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分析】(1)根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
    (2)根据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确定折射光线的方向。
    【解答】解:图中经过入射点O作出垂直于界面的法线(虚线),根据反射角r1等于入射角i画出反射光线;
    根据折射角r2大于入射角i画出折射光线,折射光线偏离法线。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的应用情况,作光路图时,要注意实线和虚线,光线要画箭头等细节,已知入射角的大小,所以一定要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18.(2分)如图所示,A点有一蜡烛,请画出人眼在B处看到蜡烛A在平面镜中像的光路图。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知,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先作出蜡烛的像点A′,然后连接像点、眼睛,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然后连接A与入射点,可得入射光线,连接入射点、眼睛可得反射光线。
    【解答】解:作A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像点A′,然后连接像点A′、眼睛,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O,入射光线为AO;连接入射点O、眼睛B可得反射光线OB;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图的画法,利用好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是关键。
    19.(4分)小明做了“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如图所示:
    (1)小球从A处沿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如图所示,小球在做  加速 (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2)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  1.8 m/s。CD段的路程为  1.5 m,比较AB与BC段平均速度,得vAB < vBC(选填“>”“<”或“=”)。
    路程(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经过某点时的速度(m/s)
    sAB=0.3m
    tBC=0.5s
    vAB=0.6m/s
    vB=1.2m/s
    sBC=0.9m
    tBC=0.5s
    vBC=
    vC=2.4m/s
    sCD=
    tCD=0.5s
    vCD=3m/s
    vD=3.6m/s

    【分析】(1)小球从A处沿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根据频闪照相机记录的照片,可知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长。
    (2)据表中数据可知,BC段的距离为sBC=0.9m,小球在BC段的运动时间为tBC=0.5s,将数据代入速度公式求出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
    小球在CD段的平均速度为vCD=3m/s,小球在CD段的运动时间为tCD=0.5s,将数据代入速度公式求出CD段的路程;
    由表中数据可知vAB=0.6m/s,再根据上面计算出的vBC的值,据此可比较AB与BC段平均速度的大小。
    【解答】解:(1)小球从A处沿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根据频闪照相机记录的照片,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长,因此小球在做加速运动。
    (2)据表中数据可知,BC段的距离为sBC=0.9m,小球在BC段的运动时间为tBC=0.5s,将数据代入速度公式求出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
    vBC===1.8m/s;
    小球在CD段的平均速度为vCD=3m/s,小球在CD段的运动时间为tCD=0.5s,将数据代入速度公式求出CD段的路程为:
    sCD=vCDtCD=3m/s×0.5s=1.5m;
    因vAB=0.6m/s,vBC=1.8m/s,比较AB与BC段平均速度,得:
    vAB<vBC。
    故答案为:(1)加速;
    (2)1.8;1.5;<。
    【点评】此题考查了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速度公式及其计算,属常规题型。
    20.(5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刻度(图中未画出)的白色纸板ABCD能绕垂直于CD的ON轴翻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
    (1)实验前,应将纸板  垂直 放置于平面镜上
    (2)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30°,测得反射角也为30°,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 一次实验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
    (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了: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
    (4)实验结束后,同组的小明和小刚都想从镜子中看到对方的眼睛,而不想让对方看到自己的眼睛,结果他俩谁都没有能做到,你认为没有能做到的原因是  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
    (5)由于光在纸板上发生了  漫反射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所以从不同方向都可以观察到光在纸板上传播的径迹。

    【分析】(1)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应让硬纸板垂直放置,这样光的传播路径能呈现在纸上;光线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光线越清晰;
    (2)为了得出普遍结论,应进行多次实验,测出多组实验数据;
    实验中,通过纸板来显示光路;人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线发生了漫反射;
    (3)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5)在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由于光在光屏上发生了漫反射而进入我们的眼里。
    【解答】解:(1)为了使光的传播路径能呈现在硬纸板上,应让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让激光笔发出的光贴着纸板射向O点;光线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光线越清晰,所以使光线更加明显,实验应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
    (2)只进行一次实验,根据一次测量就得出实验结论,实验结论不具有普遍性,为了得出普遍结论,使结论符合客观事实,应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多次实验;
    (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因为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所以小明和小刚都能从镜子中看到对方的眼睛,而不想让对方看到自己的眼睛是做不到的;
    (5)在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纸板上入射光AO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故答案为:(1)垂直;(2)一次实验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3)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4)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
    【点评】本题考查了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的分类、以及光路可逆,难度不大。
    21.(6分)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利用如图甲所示器材进行了以下操作:

    (1)小明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
    (2)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与水平桌面垂直的玻璃板前,在玻璃板后面放一支  没点燃 (选填“点燃”或“没点燃”)的蜡烛B,调整蜡烛B的位置,直到与蜡烛A的像重合;
    (3)多次改变蜡烛  A (选填“A”或“B”)的位置,并移动另一支蜡烛,确定每次像的位置,将玻璃板及每次物和像的位置记录在玻璃板下面的白纸上,连接物和对应的像点,如图乙所示,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相等 ;
    (4)小明想确定家中穿衣镜成像的反射面,他将笔尖紧贴镜面A。如图丙所示,发现笔尖的像与笔尖之间有一段距离,说明  B (填“A”或“B”)是反射面;
    (5)如果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观察到蜡烛A的像  不动 (选填“向上移动”、“向下移动”或“不动”)。
    【分析】(1)实验时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既能看到物体的像,也能看到像一侧的代替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后面,不需要点燃,若点燃,则不易区分蜡烛B和蜡烛A的像;
    (3)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4)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分析判断;
    (5)像与物相对于平面镜对称。
    【解答】解:(1)该实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玻璃板是透明的,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当蜡烛B和蜡烛A的像重合时,蜡烛B的位置便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
    (2)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后面,不需要点燃,若点燃,则不易区分蜡烛B和蜡烛A的像;
    (3)多次移动蜡烛A,改变物体位置,移动B的位置,确定像的位置,并记录下来。由乙图可知: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4)将笔尖紧贴镜面A,发现笔尖的像与笔尖之间有一段距离,这是因为玻璃有一定的厚度,笔尖通过B面成像(穿衣镜的里层镀了膜,镀膜后增强了光的反射),从而造成笔尖的像与笔尖之间有一段距离,由此可见,B是反射面;
    (5)由于像与物相对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观察到蜡烛A的像不动。
    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没点燃;(3)A;相等;(4)B;(5)不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四、计算题(21题3分,22题6分,共9分)
    22.(3分)小明面对悬崖大喊一声,经过4s听到第一次回声。
    (1)求:小明与该悬崖相距多少米?(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2)利用这种方法是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的距离的,为什么?
    【分析】(1)知道从发声到听到第一次回声的时间,它的一半时间就是声音到达悬崖的时间,知道声音的速度,根据速度公式v=计算距离;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月亮与地球之间有真空。
    【解答】解:(1)声音到达悬崖的时间:t=×4s=2s,
    小明与该悬崖相距s=vt=340m/s×2s=680m;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月亮与地球之间有真空,所以利用这种方法是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的距离的。
    答:(1)小明与该悬崖相距为680m;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月亮与地球之间有真空,所以利用这种方法是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的距离的。
    【点评】本题考查了回声测距的应用和声音的传播条件,知道从发声到听到第一次回声的时间的一半,是声音到达悬崖的时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3.(6分)如图为一湖底隧道,该隧道全长1965m,双向6车道,其中有一段为湖底暗埋段。

    (1)在湖底隧道口有一交通标志牌如图甲所示,①交通标志牌上数字的含义是什么?②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一辆小车以最大速度通过湖底暗埋段用时45s,则暗埋段的长度为多少?
    (2)出了该隧道,小明在进入高速口时又看到了另一交通标志牌如图乙所示,①该交通标志牌上数子的含义是什么?②若他以此时仪表盘上的速度行驶,到达九江需要多少时间?
    【分析】(1)圆形交通标志牌的数字是限速标志;已知所行驶的路程和允许的最大速度根据v=算出暗埋段的长度;
    (2)根据对方形交通标志牌的了解确定轿车行驶的路程,速度表指针指在100,即轿车速度为100km/h,由t=求到达九江需要时间。
    【解答】解:
    (1)①交通标志牌的数字是限速标志,最大速度为40km/h;
    ②根据v=得暗埋段的长度为:
    s1=v1t1=m/s×45s=500m;
    (2)交通标志牌中的170km代表从此地到九江的路程是s=170km,
    乙图从速度表中可知,轿车行驶速度为v′=100km/h,
    由v=得到达九江需要的时为:
    t===1.7h。
    答:(1)①交通标志牌上数字表示最大速度为40km/h;
    ②暗埋段的长度为500m;
    (2)①该交通标志牌上数子的含义是此地到九江的路程是170km;②他以此时仪表盘上的速度行驶,到达九江需要1.7h。
    【点评】此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简单运用,以及标志牌的含义,属于基本的题型。

    相关试卷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与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B)(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B)(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