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中图版 (2019)第三节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精品课后作业题
展开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单选题
下图为干旱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短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仅考虑资源因素,我国西北干旱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取决于( )
A.水资源B.土地资源C.矿产资源D.其他资源
2.日本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都不足,但日本的环境承载力较高,承载了大量的人口,其主要原因是( )
A.大量利用其他国家和地区资源B.人均消费水平高
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D.对外开放程度低
3.下列与环境人口容量成负相关的是( )
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C.地区开放程度D.科技发展水平
【答案】
1.A2.A3.B
【分析】
本题考查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1.据图可知,木桶木板中水资源最短,根据木桶效应,简单来说就是指一只木桶能装下多少水,完全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板。因此仅考虑资源因素,我国西北干旱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取决于水资源。故选A。
2.日本虽然土地资源、矿产资源都不足,但其对外开放程度高,大量进口资源,利用其他国家和地区资源发展经济,因而环境承载力较高。故选A。
3.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技术水平等。其中,只有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是负相关的关系,其余各要素均为正相关。即生活消费水平越高,人口容量越小。故选B。
【点睛】
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丰富程度,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资源越贫乏,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 科技发展水平,科技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科技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经济发达程度,经济越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经济越落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人口受教育水平,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人口受教育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地区开放程度,地区开放程度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地区越封闭,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下图为甲、乙两地的人口增长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示意图。甲、乙两地在T时开始控制人口增长。完成下面小题。
4.影响乙地资源环境承载力大于甲的主要因素可能为乙地( )
A.人口数量较多B.自然资源丰富C.开放程度较低D.科技水平较低
5.①、②人口数量的不同,体现了( )
A.人口容量的临界性B.人口容量的相对性
C.人口合理容量的警戒性D.人口合理容量的相对性
【答案】
4.B5.D
【分析】
4.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实际人口数量多少关系不大,A错。自然资源越丰富,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B对。开放程度低、科技水平低,环境承载力低,CD错。故选B。
5.由上题可知,甲乙两地在自然资源方面具有差异,从而导致人口容量的差异,而相同面积的土地在不同地区、不同自然条件下,人口容量也不相同。同时,两地均开始控制人口增长,以后人口数量均在增加,说明人口数量并未超过人口合理容量,这种差异反映了人口合理容量的相对性,B错、D对。临界性是指时间人口超出人口合理容量,人口与物质资源之间的协调发展被破坏,A错。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控制目标应低于人口容量成为警戒线,C错。故选D。
【点睛】
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包括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技术水平、资源基础和环境变化趋势等。其中,只有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是负相关的关系,其他各要素与环境人口容量是正相关的关系。
人口的分布状况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下图是我国某地形区内不同经度的人口密度图。完成下面小题。
6.该地形区最有可能是( )
A.河西走廊B.青藏高原C.塔里木盆地D.准噶尔盆地
7.该地形区内东、西之间的人口容量差异显著,其主要原因是( )
A.东部区域环境承载力比较小B.东部区域对外开放程度较弱
C.西部区域的自然环境更恶劣D.西部区域的生活消费水平低
【答案】
6.B7.C
【分析】
6.根据该地形区所跨经度范围可知,该地形区最有可能是青藏高原。其次通过区域内人口密度的差异也可知,该地形区东、西之间的人口密度差异显著,生存环境差异较大,最有可能是青藏高原,B正确。河西走廊东西延伸,人口密度分布相对均匀;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经度位置位于东经80°附近,人口分布在盆地边缘,与图中人口分布不同,ACD错误。故选B。
7.青藏高原东部区域海拔较低,水热资源相对丰富,比西部区域环境承载力大,A错误。青藏高原东部区域比西部区域开放程度高,B错误。青藏高原西部区域海拔更高,冰川纵横,雪山连绵,自然环境比东部区域更恶劣,是东、西部人口容量差异大的主要原因,C正确。人口容量与生活消费水平呈负相关,但该地形区西部人口容量比东部小,所以西部区域的生活消费水平低不是该地形区内东、西之间的人口容量差异显著的原因,D错误。故选C。
【点睛】
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① 资源(首要因素)、②科技水平、③消费水平、④地区开放程度等。
位于鄂中大洪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内的黄仙洞(石灰岩溶洞)尽头上方有一个水没坪村,是典型的山地农耕古村落。因夏季多暴雨,经常洪水漫坪(坪为山间平整的场地),故称“水没坪”。该村筑造多级台地,在台地上建造房屋。据说水没坪村居民数百年来维持在90人左右,没有大幅度的增减。下图为该村的地理环境与聚落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水没坪村坐落地属于( )
A.谷地B.盆地C.山脊D.鞍部
9.水没坪农居横向展开多沿( )
A.等高线B.河流C.道路D.农田
10.水没坪村数百年来人口数量变化不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自然灾害B.环境容量C.地形地质D.交通通信
【答案】
8.B9.A10.B
【分析】
8.由材料可知"坪"为山间平整的场地,结合聚落位置示意图,聚落和农田位于山地环绕的中部,溪流流向中部,所以水没坪村坐落地属于盆地,B正确;谷地是由两侧正地形夹峙的狭长负地形,山脊是由两个坡向相反坡度不一的斜坡相遇组合而成条形脊状延伸的凸形地貌形态,鞍部是地形当中两山之间比较平缓的部位的指称,均不能反映水没坪村坐落地“四周高,中部低”的地形特点。故选B。
9.材料中古村落筑造多级台地,在台地上建造房屋,因此该村落是沿等高线平整士地而形成台地并建造房屋,A正确;河流由四周流向中部,与台地走向大致垂直,B错;图中并没显示道路走向信息,且山区公路也有呈“之”字型延伸的情况,所以水没坪农居不一定沿道路横向展开,C错;农田位于图中中部地区,水没坪农居沿农田边缘横向展开,所以沿等高线横向展开描述更为准确合理,D错。故选A。
10.该村数百年来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该地为典型的山地农耕古村落,耕地面积有限,环境人口容量小,人口自然增长率低,B准确;该地环境容量小受到自然灾害、地形地质、交通通信等因素的共同影响,B选项表述更为全面。故选B。
【点睛】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 数量。 制约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
生态适度人口是指在一定目标和条件下,区域能够供养的最优人口数量。贵阳市是贵州省省会,位于云贵高原东斜坡上,喀斯特地貌广布。右图为贵阳市生态适度人口与实际人口统计情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贵阳市生态适度人口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均资源消费增加B.土地资源总量锐减
C.气候条件不断恶化D.城市绿地面积减少
12.为提高贵阳市生态适度人口规模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鼓励人口大量迁出B.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C.扩大资源开采数量D.减少与外界的接触
【答案】
11.A12.B
【分析】
1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贵阳市实际人口在增加,对资源的消费增加,导致生态适度人口数量下降,A正确;图中信息不能反映B、D项所示情况,C项与客观实际不符。故选A。
12.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可减少资源的过度消耗,增加环境承载力,提高生态适度人口,B正确。A、D项说法错误;扩大资源开采数量会破坏生态环境,C错误。故选B。
【点睛】
分析图形信息,得出生态适度人口与实际人口数量变化情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下图为山西省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相关资料图(含预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上图反映出山西省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变化的主要成因是( )
A.人口数量增加B.消费水平提高
C.耕地资源减少D.科学技术进步
14.提高山西省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可行性措施是( )
A.鼓励人口外迁B.降低山西省开放程度
C.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含量D.宣传节俭,降低生活标准
【答案】
13.B14.C
【分析】
13.环境承载力主要与资源数量、消费水平、科技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有关,与人口数量的变化关系不大,A错;读图可知,自2010~2020年,山西省土地资源可承载人口数量下降,而科学技术进步不会导致土地资源可承载人口数量下降。同时,读图可知,山西省人均消费粮食增加,消费水平提高,导致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下降,D错,B正确;山西省人均耕地面积减少,并不能意味着山西省的耕地资源减少(因为其人口总数也在增加),C错。故选B。
14.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可提高山西省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C正确;鼓励人口外迁以及降低山西省开放程度均不利于山西省的经济发展,AB错;降低生活标准导致人们的生活质量下降,并不可行,D错。故选C。
【点睛】
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制约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
二、综合题
15.流动人口是指离开该地区到其它地方居住的户籍人口。流动人口的主要人员是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为城市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太原市经济总量在不断攀升,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高,但是产业结构“重化”现象突出。国民经济中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仍然高于第三产业,第二产业中重工业发展速度远大于轻工业。工业产值中高能耗的工业部门如有色冶金工业、能源化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为太原市的主要支柱产业。下图所示太原市能源消耗总量图(1999年—2013年)。
材料二:太原市是山西省的省会城市。地处华北地区黄河流域中部 ,地形特点是西、北、东三面环山,中、南部为河谷平原,汾河纵穿市区中心。太原属于半湿润地区,年均降水量在456毫米左右。交通枢纽中心,是通往西南地区的交通要塞,也是内陆地区和山东沿海港区的枢纽。基础设施完善。文化底蕴深厚。长期以来一直是人口迁入与流入的重要城市。如下表所示的太原市人口结构变化情况。
(1)根据材料,描述太原市1999年—2013年能源消耗总量的变化特点。
(2)分析太原市常住人口的结构特征。
(3)从人口容量的角度,分析太原市人口承载力较大的原因。
(4)人口流入使太原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归纳人口结构变化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答案】(1)1999—2008年能源消耗总量持续不断增加;2000年达到了能源消耗的高峰;2008—2013年能源消耗总量在波动中趋于下降。
(2)人口总量增加明显;劳动适龄人口增长较快,人口总抚养比呈下降趋势;老年人口有下降趋势,但老龄化进程依然明显;育龄妇女生育水平下降,年龄结构变化明显。
(3) 太原位于河谷平原,地势平坦;属于半湿润区,气候适宜;汾河流经,水资源充足;交通便利;开发的历史较早,社会经济水平较高。
(4)增加了城市劳动力资源的供给;延缓了城市老龄化进程,降低了城市的老龄化程度;加快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市政建设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和调整。
【分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人口结构特征、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积极影响、影响人口承载量的原因。主要通过阅读和理解图文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所学地理知识,能够很快论证和探讨出本题答案。
【详解】
(1)结合太原市能源消耗总量图表可知太原市1999年-2013年能源消耗总量持续不断增加,2008年达到峰值,2008—2013年能源消耗总量在波动中趋于下降。
(2)结合太原市人口结构变化情况表可知太原市常住人口总量从1990年至2010年是持续增加的,15-64岁人口比重上升,劳动适龄人口增长较快,人口总抚养比呈下降趋势;老年人口比重先上升后有下降趋势,但老龄化进程依然明显;育龄妇女生育水平下降,年龄结构变化明显。
(3)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太原位于河谷平原,地势平坦;属于半湿润区,气候适宜;汾河流经,水资源充足;自然条件较为优越。社会经济条件来看,地处平原,交通便利;开发的历史较早,社会经济水平较高。因此太原市人口承载力较大。
(4)人口流入使太原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流动人口的主要人员是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增加了城市劳动力资源的供给,延缓了城市老龄化进程,降低了城市的老龄化程度;流动人口为城市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大量青壮年劳力加快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市政建设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和调整。
【点睛】
人口迁移的影响对迁出地。有利的:加强了和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联系,减轻了人口压力,缓解当地人地矛盾,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产生积极地影响。不利的:造成了人才外流。
对迁入地。有利的:弥补了劳动力不足,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节约了教育和培训费,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带动经济的发展。不利的:引发种族冲突,影响社会治安,给自然和生态环境、人口与城市带来巨大的压力(如西部大开发对西部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亚历山大是地中海沿岸的城市,附近有古城卡诺珀斯的遗迹,亚历山大港是按其奠基人亚历山大大帝命名的,它是托勒密王朝的首都,很快就成为古希腊文化中最大的城市。亚历山大港有着从苏伊士来的天然气和石油运输管线。
(1)判断该区域城市的空间分布特点,并指出其主要影响因素。
(2)埃及西部地区沙漠广布,说出该地区提高城市人口容量的可行性措施。
【答案】(1)分布特点:沿河、沿海岸线分布。主要影响因素:地形、水源、交通。
(2)加紧地下水资源勘探,提高水资源数量;强化交通建设,扩大对外区域联系;发展科技,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分析】
题目通过埃及的位置、河流、城市分布及城市历史介绍等信息,考查影响城市分布的因素及影响城市环境人口容量因素的分析总结能力。
【详解】
(1)从图中城市分布位置分析,该区域城市的空间分布特点首先在整体上分布不均匀;其次是集中在沿尼罗河和沿地中海地区。该地区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干旱少雨,沿河地区水源充足,沿河、沿海地形较为平坦,水运便利。
(2)埃及西部地区沙漠广布,气候干旱,无河流分布,交通不便,影响人口容量。要提高人口容量可以从当地的限制因素分析:加紧地下水资源勘探,东水西调,提高水资源供给;建设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扩大对外区域联系;发展科技,发展节水型城市及产业等。
1990年
2000年
2005年
2010年
常住人口(万人)
271.05
334.44
342.85
420.16
年龄段占总人口比重(%)
总人口
100
100
100
100
0—14
22.56
19.77
16.61
13.49
15—64
72.78
73.42
73.39
75.58
65岁及以上
4.66
6.81
10
7.93
人口抚养比(%)
少年人口抚养比
30.99
26.92
22.64
17.17
老人人口抚养比
6.41
9.28
13.63
10.10
人口总抚养比
37.40
36.20
36.27
27.27
高中中图版 (2019)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精品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中图版 (2019)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精品课时训练,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保护区保护对象属于,保护区功能区中,保护区建立,可以,萨赫勒地区属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精品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精品达标测试,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表中反映的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课后复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