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重庆市渝高中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重庆市渝高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模型法是化学中把微观问题宏观化的最常见方法,对于2HBr(g)H2(g)+Br2(g)反应,下列四个图中可以表示该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为可逆反应的是
A. B. C. D.
【答案】C
【详解】可逆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同时存在,答案选C。
2.在甲、乙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一定量的SO2和O2,一段时间后,测得两容器中反应的反应速率:,则反应速率
A.甲>乙 B.乙>甲 C.甲=乙 D.无法判断
【答案】B
【详解】比较同一反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速率的快慢,应转化为同一种物质,,=48mol∙L-1∙min-1,则>,故选B。
3.在体积可变的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当缩小容器体积使压强增大时,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其根本原因是
A.分子运动速率加快,使反应物分子间的碰撞机会增多
B.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次数增多
C.分子间距离减小,使所有的活化分子间的碰撞都成为有效碰撞
D.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但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多
【答案】D
【分析】化学反应速率变化的根本原因可用有效碰撞理论解释。
【详解】A.缩小容器体积使压强增大,并没有给体系输入能量,分子运动速率不会加快,A不符合题意;
B.缩小容器体积使压强增大,没有给体系输入能量,反应物分子的能量没有增加,B不符合题意;
C.活化分子以合适的取向碰撞,才会发生有效碰撞,因此活化分子之间的碰撞不会都成为有效碰撞,C不符合题意;
D.缩小容器体积使压强增大,没有改变活化分子百分数,但是增加了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总数,进而增加了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使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加快,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下列实验事实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A.将NO2球浸泡在冷水和热水中
B.增大压强,利于合成
C.
D.开启啤酒瓶后,瓶中马上泛起大量泡沫
【答案】C
【详解】A.在NO2气体中存在平衡:2NO2(g)N2O4(g) ∆H<0,将NO2球浸泡在冷水和热水中,分别使平衡正向和逆向移动,从而使气体的颜色变浅和变深,A不符合题意;
B.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SO2的转化率增大,有利于合成,B不符合题意;
C.H2O2分解反应中,加入MnO2作催化剂,虽然能使H2O2的分解速率加快,但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所以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加以解释,C符合题意;
D.开启啤酒瓶后,瓶中压强减小,CO2的溶解度降低,CO2的溶解平衡逆向移动,从而生成CO2气体,所以马上泛起大量泡沫,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在某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N2(g)+3H2(g)2NH3(g)。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N2、H2、NH3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0.3 mol/L,0.2 mol/L。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A.N2为0.2 mol/L,H2为0.6 mol/L B.NH3为0.4 mol/L
C.N2、H2均为0.18 mol/L D.N2为0.15 mol/L
【答案】D
【分析】化学平衡的建立,既可以从正反应开始,也可以从逆反应开始,或者从正逆反应开始,不论从哪个方向开始,物质都不能完全反应。反应N2(g)+3H2(g)2NH3(g)为可逆反应,转化率不可能为100%,根据化学计量数及极值法考虑各种物质的浓度范围:N2的范围在(0,0.2),H2的范围在(0,0.6),而NH3可以(0,0.4)。
【详解】A.氨气不可能完全转化,所以氮气浓度小于0.2 mol/L,氢气浓度小于0.6 mol/L,A错误;
B.氨气的浓度范围为:(0,0.4),氮气和氢气不可能完全转化生成氨气,故NH3的浓度<0.4 mol/L B错误;
C.N2和H2的浓度之比始终满足1:3,二者化学计量数为1:3,所以不可能均为0.18 mol/L,C错误;
D.氮气的浓度范围为(0,0.2),氮气浓度为0.15 mol/L在该范围内,平衡时可能存在,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6.已知反应:①;②稀溶液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碳的燃烧热大于
B.如图可表示①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
C.稀硫酸与稀Ba(OH)2溶液反应的反应热为
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热量
【答案】A
【详解】A.CO燃烧放热,由反应可知,2molC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时,放出热量大于221kJ,则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kJ/mol,A正确;
B.C燃烧生成CO时放热,则CO分解生成C和O2时吸热,所以该图不能表示①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B不正确;
C.因为Ba2+与反应生成BaSO4时放出热量,所以稀硫酸与稀Ba(OH)2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的二倍,C不正确;
D.醋酸为弱酸,电离时需要吸收热量,所以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小于,D不正确;
故选A。
7.在一个不传热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mA(g)+nB(g)pC(g)+qQ(g)(m、n、p、q为任意整数)达到平衡时的标志是
①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
②体系的温度不再改变;
③各组分的浓度不再改变;
④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⑤反应速率vA:vB:vC:vD=m:n:p:q;
⑥单位时间内mmolA断键的同时有pmolC也断键;
A.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⑤ D.①③④⑥
【答案】B
【详解】①反应前后气体总质量不变,若m+n=p+q,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可能是衡量,所以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反应不一定平衡,故不选①;
②反应容器不传热,则反应过程中温度是变量,体系的温度不再改变,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选②;
③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各组分的浓度不再改变,若各组分的浓度不再改变,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选③;
④气体总质量不变,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说明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选④;
⑤反应速率vA:vB:vC:vD=m:n:p:q,不能判断正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所以反应不一定平衡,故不选⑤;
⑥单位时间内mmolA断键的同时有pmolC也断键,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所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选⑥;
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②③④⑥,选B。
8.CO(g)与H2O(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 1mol CO(g)和1mol H2O(g)的总能量大于1mol CO2(g)和1mol H2(g) 的总能量
C.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H = +41 kJ/mol
D.1mol CO2(g)和1mol H2(g) 反应生成 1mol CO(g) 和1mol H2O(g)要放出41kJ的热量
【答案】B
【详解】A.根据图示,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产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A错误;
B.根据图示,1mol CO(g)和1mol H2O(g)生成1mol CO2(g)和1mol H2(g) 放出热量,则1mol CO(g)和1mol H2O(g)的总能量大于1mol CO2(g)和1mol H2(g) 的总能量,B正确;
C.根据图示,1mol CO(g)和1mol H2O(g)生成1mol CO2(g)和1mol H2(g) 放出热量41 kJ,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H = -41 kJ/mol,C错误;
D.根据图示,1mol CO2(g)和1mol H2(g) 反应生成 1mol CO(g) 和1mol H2O(g),总能量升高,要吸收41kJ的热量,D错误;
故选B。
9.在25 ℃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
物质
X
Y
Z
初始浓度/mol·L-1
0.1
0.2
0
平衡浓度/mol·L-1
0.05
0.05
0.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50%
B.反应可表示为X+3Y2Z,其平衡常数为1600
C.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D.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答案】C
【分析】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反应物为X和Y,Z为生成物,X、Y、Z的浓度变化量分别为0.05mol•L-1,0.15mol•L-1,0.10mol•L-1,变化的浓度之比等于参与反应的各物质对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因此方程式为X(g)+3Y(g) 2Z(g),由三段法有:
,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100%=50%,故A正确;
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即该反应可表示为X+3Y2Z,其平衡常数为1600,故B正确;
C.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但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增大压强平衡常数不变,故C错误;
D.平衡常数受温度影响,则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故D正确;
故选C。
10.运用中和热的测定方法,即保温、隔热条件下,向盛有20 mL 2.08 mol·L-1的NaOH溶液的试管中分五次加入1—5 mL未知浓度的H2SO4溶液(边加边振荡,每次加入1 mL)后,测得溶液的温度分别是1.4 ℃、2.5 ℃、4.2 ℃、5.2 ℃、5.18 ℃,则该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20.8 mol·L-1 B.5.2 mol·L-1 C.6.9 mol·L-1 D.4.16 mol·L-1
【答案】B
【详解】由题意可知当加入硫酸4mL时,氢氧化钠恰好与硫酸发生酸碱中和,放出热量最多,依据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的方程式:
H2SO4 + 2NaOH = Na2SO4 +2H2O
1 2
0.004L×c(H2SO4) 0.020L×2.08mol/L
=,解得:c(H2SO4)==5.2 mol/L,故选B。
11.下列各组变化中,化学反应的前者小于后者的一组是
①
②
③
④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甲烷的燃烧反应均放热,△H<0,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ΔH1<ΔH2,故正确;
②氢气的燃烧是放热的,所以焓变是负值,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液态水放热比生成气态水多,所以ΔH1>ΔH2,故错误;
③硫固体变为气体的过程是吸热的,所以气体硫燃烧放出的热量多,所以ΔH1<ΔH2,故正确;
④碳酸钙分解吸热,即ΔH1>0,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则ΔH2<0,所以ΔH1>ΔH2,故错误。
故选C。
12.表格中的各种情况,可以用对应选项中的图像表示的是
选项
反应
甲
乙
A
外形、大小相近的金属和水反应
B
溶液分别和不同浓度的溶液反应
的溶液
的溶液
C
溶液和溶液反应
热水
冷水
D
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放出
无粉末
加粉末
A.A B.B C.C D.D
【答案】C
【详解】A.K比Na活泼,反应速率快,则图像中乙应在上方,故A错误;
B.浓度大,反应速率快,则图像中乙应在上方,故B错误;
C.温度高,反应速率快,随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甲的温度高,图中中应在上方,与图像一致,故C正确;
D.加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则图中应乙在上上,故D错误;
故选C。
13.汽车尾气净化中的一个反应如下:NO(g)+CO(g)⇌N2(g)+CO2(g) △H=-373.4KJ/mol。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详解】A.该反应为气体计量数减小的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生成物浓度减小,反应物浓度增大,平衡常数减小,A选项错误;
B.同理,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O的转化率减小,B选项错误;
C.平衡常数只与热效应有关,与物质的量无关,C选项正确;
D.增加氮气的物质的量,平衡逆向移动,NO的转化率减小,D选项错误。
故选C。
二、原理综合题
14.为了减少CO对大气的污染,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研究CO和H2O反应转化为绿色能源H2。
已知:
①
②
③
(1)的燃烧热_______。
(2)写出 CO(g)和H2O(g)作用生成CO2(g)和H2(g)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
(3)相关物质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
化学键
x
436
463
计算_______ kJ∙mol-1。
(4)某反应,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其中虚线表示加入物质M时的情况。
①加入的物质M作用是_______,它使反应的活化能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H _______(填“改变”或“不变”)。
②在使用M的两步反应中,_______(填“第一步”或“第二步”)决定反应速率。
【答案】(1)-285.8kJ∙mol-1
(2)CO(g)+H2O(g)=CO2(g)+H2(g) ∆H=-41.2kJ∙mol-1
(3)496.4
(4) 催化作用 减小 不变 第一步
【解析】(1)
②
③
利用盖斯定律,将反应②-③得出H2的燃烧热∆H=-241.8 kJ∙mol-1-44.0 kJ∙mol-1=-285.8kJ∙mol-1。答案为:-285.8kJ∙mol-1;
(2)
①
②
利用盖斯定律,将反应①-②得:CO(g)和H2O(g)作用生成CO2(g)和H2(g)的热化学方程式:CO(g)+H2O(g)=CO2(g)+H2(g) ∆H=-283 kJ∙mol-1-(-241.8 kJ∙mol-1)=-41.2kJ∙mol-1。答案为:CO(g)+H2O(g)=CO2(g)+H2(g) ∆H=-41.2kJ∙mol-1;
(3)
由反应,利用表中数据,可建立如下等量关系式:x+436 kJ∙mol-1-2×463 kJ∙mol-1=-241.8 kJ∙mol-1,可求出x=496.4 kJ∙mol-1。答案为:496.4;
(4)
①从图中可以看出,M改变了反应的路径,所以加入的物质M作用是催化作用,它使反应的活化能减小,但∆H不变。
②在使用M的两步反应中,第一步反应的活化能大,它决定该反应的速率。答案为:催化作用;减小;不变;第一步。
【点睛】催化剂之所以能加快反应速率,是因为它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增大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15.请回答下列问题。
I.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表所示: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
(2)该反应的正反应为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_______。此温度下加入和,充分反应,达到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_______。
(4)在时,发生上述反应,某一时刻测得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分别为为,为为为,则此时平衡_______(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或“不移动”)。
II.H2S受热发生分解反应:,在密闭容器中充入,压强为p时,控制不同的温度(从左到右依次为)进行实验,H2S的平衡转化率如图所示。
(5)压强为p,温度为时,反应经达到平衡,则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
(6)若压强,温度为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答案】(1)
(2)吸热
(3) 830 50%
(4)向左移动
(5)
(6)
【解析】(1)
对于反应,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答案为:;
(2)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升高温度,平衡常数依次增大,则表明平衡正向移动,所以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答案为:吸热;
(3)
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则此时K==1.0,对照表中数据,可确定此时的温度为830。此温度下加入和,设参加反应的CO2的物质的量为x,则n(CO2)=n(H2)=1-x,n(CO)=n(H2O)=x,充分反应,达到平衡时,,x=0.5mol,CO2的转化率为=50%。答案为:830;50%;
(4)
在时,发生上述反应,某一时刻测得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分别为为,为为为,则此时Q=>0.9,则平衡向左移动。答案为:向左移动;
(5)
压强为p,温度为时,反应经达到平衡,此时H2S的平衡转化率为50%,则参加反应的H2S为0.1mol,生成S20.05mol,平均反应速率。答案为:;
(6)
若压强,温度为时,H2S的起始浓度为0.20mol/L,平衡转化率为40%,则可建立如下三段式: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答案为:。
【点睛】一定温度下,向密闭容器内同时充入反应物和生成物,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时,可利用商余法。
三、实验题
16.用盐酸与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_______。
(2)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与下列误差一致的是_______
A.烧杯间未填满碎纸条
B.NaOH溶液多次倒入
C.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
D.用铜丝代替了环形玻璃搅拌器
E.用一根温度计测量温度
F.用量筒量取盐酸时仰视读数
(3)如果用盐酸与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4)某同学完成题干实验后记录数据如下表,请完善表格信息并列式计算中和热。已知溶液的比热容,溶液密度为。
实验次数
起始温度
终止温度
温度差
HCl
NaOH
平均温度
1
25.4
25.2
28.5
2
24.5
24.3
27.6
3
25.0
24.6
26.0
列出计算所得中和热的表达式∆H=_______kJ/mol。
【答案】(1)环形玻璃搅拌棒(或玻璃搅拌器)
(2)A B C D F
(3) 不相等 相等
(4)
【分析】在进行中和热测定时,需要把好几道关:一是酸、碱的初始温度测定要准确。二是装置保温效果要好,三是酸碱反应的最高温度测定要准确。
(1)
从实验装置上看,要使酸碱混合时能迅速发生反应,且反应完全,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环形玻璃搅拌棒(或玻璃搅拌器)。答案为:环形玻璃搅拌棒(或玻璃搅拌器);
(2)
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则反应产生的热量会发生散失,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偏低。
A.烧杯间未填满碎纸条,反应产生的热量会散失到空气中,造成中和热测定值偏低;
B.NaOH溶液多次倒入,因为倒入时容量敞口,会导致反应产生的热量散失到空气中,造成中和热测定值偏低;
C.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因为一水合氨为弱碱,电离时需要吸热,所以最终反应放出的热量减少,中和热测定值偏低;
D.用铜丝代替了环形玻璃搅拌器,铜丝会散热,从而导致热量损失,中和热测定值偏低;
E.用一根温度计测量温度,如果操作规范,则不会产生误差;
F.用量筒量取盐酸时仰视读数,则量取的盐酸体积偏小,中和热测定值偏低;
综合以上分析,A B C D F符合题意,故选A B C D F。答案为:A B C D F;
(3)
如果用盐酸与溶液进行反应,则参加反应的盐酸和NaOH的物质的量偏大,放出的热量偏多,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不相等,但生成1molH2O所放出的热量相等,所求中和热相等。答案为:不相等;相等;
(4)
实验次数
起始温度
终止温度
温度差
HCl
NaOH
平均温度
1
25.4
25.2
25.3
28.5
3.2
2
24.5
24.3
24.4
27.6
3.2
3
25.0
24.6
24.8
26.0
1.2
第3次实验与前两次实验相比,偏差过大,数据不能采用,则前两次实验的温度差都为3.2℃。计算所得中和热的表达式∆H=kJ/mol。答案为:。
【点睛】在利用实验数据进行平均温度差计算时,首先要判断实验数据是否可靠。
17.设计实验测定锌与硫酸反应的速率,按下列实验步骤完成实验:
①按图示安装置,加入锌粒,然后快速加入40mL1mol∙L-1的硫酸溶液,测量收集10mLH2所用的时间。
②按图示再安转一套装置,加入与前一套装置相同的锌粒,然后再快速加入40mL4mol∙L-1的硫酸溶液,测量收集10mLH2所用的时间。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所用仪器有:锥形瓶、双孔塞、分液漏斗、直角导气管、注射器、铁架台、_______。
(2)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收集10mL气体②所用时间比①所用时间_______。
(3)所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
(4)利用硫代硫酸钠或重铬酸钾与上述稀硫酸反应也可判断反应速率的快慢,请书写这两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5)某温度下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锥形瓶内盛有6.5g锌粒(颗粒大小基本相同),通过分液漏斗加入40mL2.5mol∙L-1的硫酸溶液,将产生的H2收集在一个注射器中,用时10s时恰好收集到气体的体积为(若折合成条件下的H2体积为44.8mL)。在该温度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用锌粒表示的10s内该反应的速率为
B.忽略锥形瓶内溶液体积的变化,用表示的内该反应的速率为
C.忽略锥形瓶内溶液体积的变化,用表示的内该反应的速率为
D.用表示的内该反应的速率为
【答案】(1)秒表
(2) 锌跟硫酸反应产生气泡 短
(3)4mol∙L-1的硫酸与锌反应比1mol∙L-1的硫酸与锌反应快
(4)+2H+=S↓+SO2↑+H2O、+H2O2+2H+
(5)AB
【分析】利用Zn与稀硫酸反应来测定反应速率,需要确定变量和时间,可以采用比较分析,测定相同时间内产生H2的体积,也可以测定产生相同体积氢气所用的时间。如果用浓度变化表示反应速率,可以是H+的浓度变化,也可以是Zn2+的浓度变化。
(1)
测量速率时,不可缺少时间的测定,所以需要秒表。答案为:秒表;
(2)
在硫酸中,锌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观察到的现象是锌跟硫酸反应产生气泡;硫酸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②中硫酸浓度比①中大,所以收集10mL气体②所用时间比①所用时间短。答案为:锌跟硫酸反应产生气泡;短;
(3)
由产生气泡的快慢,可确定反应速率的快慢,则所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4mol∙L-1的硫酸与锌反应比1mol∙L-1的硫酸与锌反应快。答案为:4mol∙L-1的硫酸与锌反应比1mol∙L-1的硫酸与锌反应快;
(4)
硫代硫酸钠与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的H2S2O3发生分解,生成S、SO2等,重铬酸钾在稀硫酸中会发生平衡的移动,从而发生溶液颜色的变化,这两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H+=S↓+SO2↑+H2O、+H2O2+2H+。答案为:+2H+=S↓+SO2↑+H2O、+H2O2+2H+;
(5)
n(H2)==0.002mol,由反应方程式Zn+2H+=Zn2++H2↑,可求出参加反应的Zn的物质的量为0.002mol、H+为0.004mol,生成Zn2+为0.002mol、H2为0.002mol。
A.用锌粒表示的10s内该反应的速率为=,A正确;
B.忽略锥形瓶内溶液体积的变化,用H+表示的10s内该反应的速率为=,B正确;
C.忽略锥形瓶内溶液体积的变化,用Zn2+表示的10s内该反应的速率为=,C不正确;
D.在注射器内只有H2,其浓度不变,所以不能用H2的浓度变化表示10s内该反应的速率,D不正确;
故选AB。答案为:AB。
【点睛】在Zn与稀硫酸的反应中,不能用Zn、H2的浓度变化来表示反应速率。
重庆市渝北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质量监测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渝北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质量监测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渝高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渝高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渝高中学2023学年高考冲刺模拟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渝高中学2023学年高考冲刺模拟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