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吉林省松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联考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和交叉分类,H2SO4应属于
①酸 ②氧化物 ③含氧酸 ④二元酸 ⑤纯净物 ⑥混合物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⑥ D.①④⑥
【答案】A
【详解】硫酸能电离出2个氢离子,属于酸,且是二元酸,含有氧元素,属于含氧酸,硫酸属于纯净物,因此①③④⑤正确;
答案选A。
2.我们生活在千变万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中,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爆竹爆炸
B.木炭燃烧
C.钢水浇铸
D.电解水
【答案】C
【详解】A. 爆竹爆炸为炸药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不符合题意,A项不选;
B. 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C、O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符合题意,B项不选;
C. 钢水浇铸属于物理变化,没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符合题意,C项选;
D.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H、O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项不选;
答案选C。
【点睛】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属于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不存在元素的化合价变化;
3.下列关于摩尔质量的描述或应用中正确的是
A.1 mol OH﹣的质量是17 B.一个钠原子的质量约等于
C.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是44g D.铁原子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
【答案】B
【详解】A.1 mol OH-的质量是17g,A错误;
B.1mol钠的质量是23,因此一个钠原子的质量约等于,B正确;
C.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是44g/mol,C正确;
D.铁原子的摩尔质量如果用g/mol作单位,在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D错误;
答案选B。
4.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B.只有与水反应能生成酸的氧化物才是酸性氧化物
C.酸性氧化物都可以与强碱反应
D.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答案】C
【详解】A.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例如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A错误;
B.酸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例如二氧化硅,B错误;
C.酸性氧化物是指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所以酸性氧化物都可以与强碱反应,C正确;
D.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例如CO等,D错误;
答案选C。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纯净的H2可以在Cl2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
B.氯气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氯气是电解质
C.氯水和漂白粉都常用于自来水的处理,二者的作用原理是相同的
D.工业上制漂白粉的方法是:将氯气通入石灰乳中制取漂白粉
【答案】B
【详解】A.纯净的H2可以在Cl2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氯化氢,A正确;
B.氯气的水溶液可以导电,是因为含有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氯气是单质,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B错误;
C.氯水和漂白粉都常用于自来水的处理,二者的作用原理是相同的,均是利用其强氧化性,C正确;
D.工业上制漂白粉的方法是:将氯气通入石灰乳中制取漂白粉,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D正确;
答案选B。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 O2和1mol N2所占有的体积都约是22.4 L
B.常温常压下,22.4 L 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2NA
C.在标准状况下,1mol H2和1mol H2O所占的体积都约是22.4 L
D.1mol 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转移的电子数为NA个
【答案】D
【详解】A.在标况下,1mol O2和1mol N2所占有的体积都约是22.4 L,温度和压强未知,不能计算其体积,A错误;
B.常温常压下,22.4 L O2的物质的量不是1mol,其中含有的原子数不是2NA,B错误;
C.在标准状况下,1mol H2所占的体积约是22.4 L,标况下H2O不是气态,不能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其体积,C错误;
D.1mol 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反应中钠失去1个电子,所以转移的电子数为NA个,D正确;
答案选D。
7.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联欢晚会上,最后的烟花表演用璀璨的焰火点亮了北京的夜空,惊艳了无数国人。这与高中化学中“焰色试验”知识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利用焰色试验可区分NaOH与Na2SO4固体
B.焰色试验是化学变化
C.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焰色为紫色,则待测液一定是钾盐
D.用稀盐酸清洗做焰色试验的铂丝(或铁丝)
【答案】D
【详解】A.NaCl与Na2CO3固体含钠元素,焰色反应为黄色,不能区分NaCl与Na2CO3固体,故A错误;
B.焰色反应是一种元素的物理性质,而不是化学性质,故B错误;
C.钾元素的焰色反应,需要隔着蓝色钴玻璃观察,避免钠元素的干扰,其他元素的焰色反应不需要,故C错误;
D.盐酸可以溶解氧化物等杂质,且易挥发,不会残留痕迹,故D正确;
故选:D。
8.下列各组离子在选项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无色溶液:Na+、Cu2+、Cl-、 B.酸性溶液:、Al3+、、
C.遇酚酞变红的溶液:Na+、K+、、 D.碱性溶液:K+、Fe3+、、
【答案】C
【详解】A.Cu2+水溶液显蓝色,在无色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A不符合题意;
B.酸性溶液中含有大量H+,H+与会反应产生H2O、CO2,不能大量共存,B不符合题意;
C.遇酚酞变红的溶液显碱性,含有大量的OH-,OH-与选项离子之间不能发生任何反应,可以大量共存,C符合题意;
D.碱性溶液中含有大量OH-,OH-与Fe3+会反应产生Fe(OH)3沉淀,不能大量共存,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C。
9.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CH3COOH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H+ + OH-= H2O
B.钠和冷水反应:
C.氯气溶于水的离子方程式为: Cl2+H2O=2H + +Cl-+ClO-
D.NaHCO3与过量Ca(OH)2溶液反应:Ca2+ +HCO+ OH﹣=CaCO3↓+ H2O
【答案】D
【详解】A.CH3COOH是弱酸,醋酸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H3COOH+OH-=CH3COO-+H2O,A错误;
B.钠和冷水反应:,B错误;
C.氯气溶于水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 +Cl-+HClO,C错误;
D.NaHCO3与过量Ca(OH)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氢氧化钠和水:Ca2+ +HCO+ OH-=CaCO3↓+ H2O,D正确;
答案选D。
10.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关于0.2 mol·L-1 K2SO4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1 000 mL溶液中所含K+、SO总数为0.3NA
B.500 mL溶液中含有0.3NA个K+
C.1 L溶液中K+的浓度为0.4 mol·L-1
D.1 L溶液中SO的浓度是0.4 mol·L-1
【答案】C
【详解】A.1000mL 0.2mol/LK2SO4溶液中含有硫酸钾的物质的量为:0.2mol/L×1L=0.2mol,0.2mol硫酸钾中含有0.4mol钾离子、0.2mol硫酸根离子,总共含有0.6mol离子,所含K+、SO总数为0.6NA,故A错误;
B.500mL溶液中含有0.2mol钾离子,含有0.2NA个K+,故B错误;
C.1L溶液中K+浓度为:c(K+)=2c(K2SO4)=0.4 mol/L,故C正确;
D.1L溶液中SO的浓度为:c(SO)=c(K2SO4)=0.2 mol/L,故D错误;
故选C。
11.某同学按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钠跟水反应的实验,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打开右端软塞,将一小块金属钠加入煤油中,反应前片刻,钠的位置在a处
B.反应一段时间后,左端液面上升进入长颈漏斗,b处有无色气体产生
C.开始反应后,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钠在b处液面以下的水中反应
D.若用酒精来代替煤油,可观察到相同的实验现象
【答案】B
【详解】A.钠的密度大于煤油,所以会沉在煤油中,钠位于b处,故A错误;
B.钠和水反应生成NaOH和氢气,生成的氢气导致左端液面上升,进入长颈漏斗,b处有无色气体氢气产生,故B正确;
C.钠的密度大于煤油而小于水,钠和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气,钠和煤油不反应,所以钠会沉在煤油中而漂浮在水面上,钠和水剧烈反应生成的氢气将钠带离水而进入煤油中,又因为重力作用而进入水中,如此往返,故C错误;
D.乙醇和水互溶,且钠和乙醇也发生反应,所以不会出现相同的实验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12.下列有关Na2CO3和NaHCO3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的pH:Na2CO3>NaHCO3
B.在水中的溶解度:Na2CO3>NaHCO3
C.相同温度下,相同浓度盐酸分别滴入相同浓度的盐溶液中反应的剧烈程度: Na2CO3>NaHCO3
D.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量:Na2CO3<NaHCO3
【答案】C
【详解】A.饱和的碳酸钠溶液碱性比碳酸氢钠的强,pH:Na2CO3>NaHCO3,故A正确;
B.相同温度、相同溶剂时,碳酸钠的溶解度大,即相同温度下,在水中Na2CO3的溶解度大于NaHCO3,故B正确;
C.Na2CO3先与盐酸反应生成NaHCO3,而NaHCO3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相同温度下,与酸反应时,NaHCO3反应更剧烈,故C错误;
D.106g Na2CO3和84g NaHCO3均为1mol,与过量酸反应时,由C原子守恒可知,生成二氧化碳均为1mol,即放出CO2的质量相等,所以相同质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过量盐酸反应,放出CO2质量:Na2CO3<NaHCO3,故D正确;
故选:C。
13.已知四种物质的氧化能力W2>Z2>X2>Y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还原性:Y->Z->W-
B.2NaW + Y2=2NaY + W2可以发生
C.Z2与X-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D.W2通入NaX和NaY的混合溶液中:W2先氧化Y-
【答案】B
【详解】A.因为氧化能力是W2>Z2>X2>Y2,所以还原性:Y->Z->W-,故A正确;
B.因为氧化性W2>Y2,所以Y2不能置换出W2,即反应2NaW+Y2=2NaY+W2不能发生,故B错误;
C.因为Z2>X2,所以Z2能置换出X2,则Z2与X-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正确;
D.因为氧化能力是W2>Z2>X2>Y2,所以还原性:Y->X->Z->W-,则W2通入到NaX和NaY的混合溶液中:W2优先氧化Y-,故D正确;
故选B。
14.在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一个盛有气体,另一个盛有和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A.原子数 B.密度 C.质量 D.摩尔质量
【答案】A
【详解】同温同压下,氮气、氧气的总体积与NO体积相等,则N2和O2总物质的量与NO物质的量相等,
A.N2和O2总物质的量与NO物质的量相等,都是双原子分子,当二者分子数相等时,原子数一定相等,A正确;
B.由于两容器内气体的质量不一定相等,则在容积相等的条件下,二者的密度不一定相等,B错误;
C.N2和O2总物质的量与NO物质的量相等,但是N2和O2的平均摩尔质量与NO的摩尔质量不一定相等,则质量不一定相等,C错误;
D. N2和O2总物质的量与NO物质的量相等,但是N2和O2的平均摩尔质量与NO的摩尔质量不一定相等,只有当氮气与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时,N2和O2的平均摩尔质量为,与NO的摩尔质量相等,D错误;
答案选A。
15.在酸性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反应: +2M3++4H2O=+Cl-+8H+, 中M的化合价是
A.+4 B.+5 C.+6 D.+7
【答案】C
【详解】根据离子反应方程式中,反应前后所带电荷数相等,即6-1=8-n-1,解得n=2,从而得出M2O7n-中M的化合价为+6价,故C正确。
16.有CO与H2的混合气体共10g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在200 ℃时将完全燃烧后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Na2O2,则Na2O2增重的质量为
A.5 g B.15 g C.10 g D.无法计算
【答案】C
【详解】CO与H2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生成的CO2和H2O再与Na2O2反应:2CO+O22CO2,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物质的量相等,Na2O2与CO2反应:2CO2+2Na2O2=2Na2CO3+O2,总方程式为:2CO+2Na2O2=2Na2CO3,可知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量为CO的质量;2H2+O22H2O,生成的水与氢气物质的量相等,Na2O2与H2O反应:2H2O+2Na2O2=4NaOH+O2,总方程式为:2H2+2Na2O2=4NaOH,可知反应后固体增加的质量为氢气质量;所以Na2O2增重的质量为CO与H2混合气体的质量,共10g。
故选C。
二、填空题
17.现有下列物质:①NaOH、②氨水、③蔗糖、④氯化铁、⑤氯气、⑥SO2、⑦硫酸铜溶液、⑧氢氧化铝胶体。
(1)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
(2)区分⑦与⑧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填方法名称)。
(3)写出氯化铁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
(4)现有m g某气体,它由双原子分子构成,它的摩尔质量为Mg▪mol﹣1。若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则:
a.该气体所含原子总数为___________个。
b.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_L。
(5)在标准状况下,CO和CO2的混合气体质量为36 g,体积为22.4 L,则CO和CO2的体积比是___________,CO2质量是___________g。
【答案】(1) ①④ ③⑥
(2)丁达尔效应
(3)FeCl3=Fe3++3Cl-
(4)
(5) 1:1 22
【解析】(1)
①NaOH是强电解质,
②氨水为氨气水溶液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③蔗糖为非电解质,
④氯化铁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
⑤氯气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⑥SO2不能电离,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
⑦硫酸铜溶液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⑧氢氧化铝胶体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属于强电解质的是:①④,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③⑥,
故答案为:①④;③⑥;
(2)
可以用丁达尔效应区别⑦硫酸铜溶液和⑧氢氧化铝胶体,⑧氢氧化铝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溶液无此现象,故答案为:丁达尔效应;
(3)
氯化铁为强电解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FeCl3=Fe3++3Cl-,故答案为:FeCl3=Fe3++3Cl-;
(4)
a.该气体为双原子分子,则mg含原子个数为:×2×NA=;
b.依据V=nVm=×22.4=L;
(5)
令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则:(x+y)×22.4L=22.4、28x+44y=36,解得:x=0.5,y=0.5;则CO和CO2的体积比是1:1;CO2的质量为:m=nM=0.5mol×44g/mol=22g。
18.钠元素在自然界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1)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价,其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___。
(2)Na2O2用于呼吸面具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若有2mol的过氧化钠参与反应,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mol。
(3)利用下图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则物质甲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4)若要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的碳酸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 -1 1:2
(2) 2Na2O2+2CO2=2Na2CO3+O2 2
(3)NaHCO3
(4)Na2CO3+CO2+H2O=2NaHCO3
【分析】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和水均反应生成氧气,结合过氧化钠中O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分析解答;碳酸钠较稳定,碳酸氢钠加热容易分解,据此分析解答。
(1)
过氧化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焰色试验呈黄色,故答案为:-1;:Na+=1:2。
(2)
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在2Na2O2+2CO2═2Na2CO3+O2中,过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价,由-1价降低为-2价,转移2个电子,则有2个过氧化钠参与反应,转移2个电子,故答案为:2Na2O2+2CO2=2Na2CO3+O2,2;
(3)
碳酸钠较稳定,碳酸氢钠加热容易分解,要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物质甲为碳酸氢钠,乙为碳酸钠,故答案为:NaHCO3;
(4)
若要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的碳酸钠,碳酸钠较稳定是正盐可以和酸性气体反应生成酸式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O2+H2O=2NaHCO3。
19.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实验室制备NO的反应为:3Cu + 8HNO3=3Cu(NO3)2+2NO↑ + 4H2O。
①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 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_。
②若有 1.5 mol Cu 被氧化时,则生成的NO质量为___________g。
(2)配平下列方程式,并在所给方程式上用单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
______Al+_____NaNO3+_____NaOH=____NaAlO2+______N2↑+______H2O
(3)某反应体系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五种物质:O2、H2CrO4、Cr(OH)3、H2O、H2O2,已知该反应中H2O2只发生如下过程H2O2 →O2。
①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是___________。
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
【答案】(1) HNO3 Cu Cu(NO3)2 30
(2)
(3) H2CrO4 2H2CrO4 +3H2O2=2Cr(OH)3 + 2H2O + 3O2↑
【解析】(1)
①反应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所以氧化剂是HNO3;铜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的元素是Cu,氧化产物是Cu(NO3)2。
②若有1.5 mol Cu 被氧化时,根据方程式可知生成NO1.0mol,则生成的NO质量为30g。
(2)
反应中Al元素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3价,氮元素化合价从+5价降低到0价,所以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反应中转移电子数是30,则用单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3)
①反应中H2O2只发生如下过程H2O2→O2,这说明双氧水是还原剂,因此该反应中的氧化剂只能是H2CrO4。
②双氧水中氧元素化合价升高,Cr元素化合价降低,所以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和原子守恒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CrO4 +3H2O2=2Cr(OH)3 + 2H2O + 3O2↑。
三、实验题
20.实验室用如下装置制取氯气,并用氯气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中盛有浓盐酸,B中盛有MnO2,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2)E中为红色干布条,F中为红色湿布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3)试管C和D中试剂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G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试剂X的作用是: ______。
(6)据报道,在清洗卫生间时,因混合使用“洁厕灵”(主要成分为浓盐酸)与“84”消毒液(有效成分NaClO)而发生氯气中毒事件,请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原因:____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答案】(1)MnO2+4H++2Cl-Mn2++Cl2↑+2H2O
(2)E中布条不褪色,F中布条褪色
(3) 饱和食盐水 浓硫酸
(4)Cl2+2I-=I2+2Cl-
(5)吸收氯气,防止污染环境
(6)Cl-+ClO-+2H+=Cl2↑+H2O
【分析】最左侧装置是氯气的制备装置,C、D为氯气的净化除杂装置,E、F验证氯气的漂白性,G装置验证氯气的氧化性,X装置用来吸收尾气,据此解答。
(1)
MnO2在加热条件下可氧化浓盐酸产生氯气、氯化锰和水,离子反应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2H2O;
(2)
氯气没有漂白性,故E中红色干布条不褪色,但氯气能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则F中红色湿布条褪色,故答案为:E中红色干布条不褪色,F中红色湿布条褪色;
(3)
生成的氯气中混有水蒸气和氯化氢,首先利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然后用浓硫酸除去水蒸气,故答案为:饱和食盐水;浓硫酸;
(4)
氯气具有氧化性,能把KI溶液中的I-氧化成I2,淀粉遇I2变蓝,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l2+2I-=I2+2Cl-,故答案为:Cl2+2I-=I2+2Cl-;
(5)
氯气有毒,需要尾气处理,所以试剂X的作用是吸收氯气,防止污染环境,故答案为:吸收氯气,防止污染环境;
(6)
在酸性条件下,消毒液中的ClO-具有强氧化性,能与洁厕灵中的Cl-发生归中反应生成有毒的氯气和水,所以不能同时使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ClO-+2H+=Cl2↑+H2O,故答案为:Cl-+ClO-+2H+=Cl2↑+H2O。
2022-2023学年吉林省松原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吉林省松原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题,元素或物质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吉林省松原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吉林省松原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化学试题答案docx、化学试题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安徽省省十联考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安徽省省十联考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