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1-2022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1. 在实验室观察蚯蚓时,需要用沾水的棉签不断擦拭蚯蚓体表,主要原因是( )
A. 水可以防止阳光中的紫外线对蚯蚓产生影响
B. 避免蚯蚓体壁黏液被风吹干导致摩擦力过大影响运动
C. 避免蚯蚓体表温度太高,影响运动
D. 避免体表黏液被风吹干导致蚯蚓呼吸衰竭死亡
2. 下列关于动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蝗虫有外骨骼,适于在干旱环境中生活
B. 青蛙体温恒定,适于水陆两栖生活
C. 鲫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适于水中生活
D. 家鸽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为翼,适于空中飞翔生活
3. 2020年,非洲和西南亚国家遭受沙漠蝗虫灾害,部分地区受灾严重,导致大面积农作物减产或绝收。下列有关沙漠蝗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它的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B. 它具有足和翅,扩大了它们的分布范围
C. 它的外骨骼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有利于适应陆地生活
D. 蝗虫发育为成虫后,还可以继续蜕皮
4. 研究人员在极地深海中发现了一种神奇的动物,因其优雅的游泳姿态,被称为“海天使”。它身体柔软,外壳退化,通体透明,体内没有骨骼,用鳃呼吸,依靠两片酷似翅膀的足在海中翩翩起舞。它所属的生物类群是( )
A. 腔肠动物 B. 节肢动物 C. 软体动物 D. 鱼类
5. 学习了动物的知识后,你会惊讶地发现有些动物“名不符实”。例如“章鱼不是鱼”、“海马不是马”,它们分别属于( )
A. 节肢动物、哺乳动物 B. 哺乳动物、鱼
C. 软体动物、鱼 D. 软体动物、腔肠动物
6. 青蛙和大鲵的形态显著不同,但它们都属于两栖动物的原因是( )
A. 成体在水中用鳃呼吸,在陆地上用肺呼吸
B. 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
C. 幼体用鳃呼吸,成体一般用肺呼吸,用皮肤辅助呼吸
D.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或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
7. 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爬行动物比两栖动物更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因是( )
①皮肤裸露
②幼体用鳃呼吸
③生殖和发育摆脱对水的依赖
④完全用肺呼吸
⑤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
A. ①②④ B. ③④⑤ C. ②③④ D. ①③⑤
8.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诗中的莺和燕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
①体表被覆羽毛
②前肢变为翼
③体内有气囊
④胎生哺乳
⑤体温恒定
⑥皮肤辅助呼吸
A. ①②④⑤ B. ②③④⑥ C. ①②③⑤ D. ①②③⑥
9. 如图为四类脊椎动物肺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两栖类动物的肺相对来说气体交换面积较小,需皮肤辅助呼吸
B. 鸟类的呼吸方式是双重呼吸,肺和气囊都能进行气体交换
C. 哺乳动物的肺泡数量多是其适于气体交换的原因之一
D. 比较肺的结构发现,生物进化是从简单到复杂,越来越适应陆生
10. 小熊参观标本室时看到了如图所示的动物头骨,该动物最可能是( )
A. 奶牛 B. 梅花鹿 C. 野狼 D. 猫头鹰
11. 关于腔肠动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珊瑚虫、海葵、海蜇是腔肠动物
B. 腔肠动物的身体一般呈两侧对称状
C. 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食物和食物残渣都由口进出
D. 都是生活在水中
12. “美人鱼”的学名叫儒艮,之所以被人们称为“美人鱼”,是因为母兽给幼患喂奶时常浮出水面,像人类哺乳的情形。在分类学上,将“美人鱼”归为哺乳动物,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牙齿的分化提高了摄食和消化的能力
B. 胎生哺乳的方式提高了后代成活率
C. 大多数哺乳动物体表被毛,生活在陆地上
D. 有些哺乳动物会传播疾病(如老鼠),应将其彻底消灭
13. 如图表示关节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结构③中的滑液能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B. 骨与骨通过关节等方式相连形成骨骼
C. 脱臼是指图中的①从②里脱落出来
D. 图中②能使关节牢固
14. 为了增强青少年身体素质,某学校实施了“阳光体育运动”,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下列关于运动的叙述,你不认同的是( )
A. 骨骼肌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不同的骨上
B. 运动所需的能量依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C. 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的
D. 一块骨骼肌就可以独立完成某个动作
15. 如图表示屈肘动作。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①为肱二头肌,呈舒张状态
B. ②为肱三头肌,呈收缩状态
C. ①两端的肌腱附着在同一块骨上
D. ①与②都受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
16. 据新闻报道,在英国,一只刚失去幼崽的猫,用自己的乳汁喂养了三只刚出生失去妈妈的小狗崽,“母子”情深宛如一家。对猫的这种行为解释正确的是( )
①是先天性行为
②是学习行为
③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④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17. 不能起到同种个体之间交流信息作用的动物行为是( )
A. 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 B. 鸟类的各种鸣叫声
C. 蜂王释放的特殊分泌物 D. 蜜蜂的舞蹈作用
18. 动物行为多种多样。如图表示四种动物的行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B 与其他三者不同
B. C 和 D 比较,D 中的动物学习能力较强
C. A 中猩猩在钓食蚂蚁,蚂蚁具有社群行为
D. 只有后天学习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才有重要意义
19. 某草场为保护牛羊,大量猎杀狼,使得狼的数量减少,野兔的数量大量增加,致使牧草被过度啃食,草场退化,牧民的生活受到严重的威胁。该事实说明:动物在自然界中所起的作用是( )
A. 在维持生物之间的平衡 B. 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C. 为人类提供食物和皮毛 D. 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0. 用放大镜观察长有青霉的橘子皮,看到成串青绿色孢子,其主要作用是( )
A. 繁殖后代 B. 吸收水分 C. 吸收有机物 D. 吸收无机盐
21. 细菌与许多真菌“无影无踪”,但又“无处不在”,人们对它们“爱恨交加”。下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所有的细菌和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B. 细菌和真菌通过与动植物共生而使其患病
C. 细菌和真菌会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因此细菌和真菌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D. 大多数细菌和真菌作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22. 制作面包、馒头时经常用到“安琪酵母”,有关酵母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酵母菌呼吸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B. 酵母菌可以通过出芽生殖增加数量
C. 酵母菌在适宜的温度下发酵效果更佳
D. 酵母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原核生物
23. CCTV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让全世界人们认识了中国美食和中国文化。片中介绍了豆腐乳、泡菜、黄酒、甜面酱等发酵食品制作过程,其中所用菌种在分类上不同于其他三种的是( )
A. 豆腐乳 B. 泡菜 C. 黄酒 D. 甜面酱
24. 关于生态平衡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
B. 生态平衡是指生物种类、数量、所占比例在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C. 生态平衡是一个绝对平衡,因为生物的种类与数量总是不变的
D. 三北防护林是个树种单一的人工林,它比大兴安岭的生态系统更稳定
25. 不属于共生现象的是( )
A. 生活在人的肠道内制造维生素的细菌和人类
B. 大豆和根瘤菌
C. 地衣中的真菌和藻类
D. 寄居蟹与它居住的贝壳
26. 如图是豆目的部分分类图解。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类植物是( )
A. 绿豆和菜豆 B. 绿豆和紫檀 C. 合欢和紫檀 D. 合欢和菜豆
27. 由新冠病毒引起的新冠肺炎肆虐全球,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威胁,下列有关新冠病毒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新冠病毒是由冠状病毒变异而来的 B. 它的外壳是由蛋白质构成的
C. 生活方式只能是寄生 D. 它的结构简单,只由一个细胞构成
28. 下面关于生物分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科、目、属、种
B. 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多
C. 花、果实和种子是被子植物进行分类的重要依据
D. 动物和植物的分类都以生理功能为主要依据
29. 我国伟大的科学家袁隆平院士,把毕生的心血献给了祖国的杂交水稻事业,不仅解决了我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对全世界粮食安全问题也有巨大的贡献。杂交水稻的培育充分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 基因的多样性 C.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 环境的多样性
30. 宣城鳄鱼湖位于宜州区南郊,植被覆盖良好,是一处适宜扬子鳄栖息繁衍的理想生态环境,是我国最大的扬子鳄保护基地。下列有关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点,正确的是( )
A. 应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开发旅游资源
B.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禁止开发和利用一切生物资源
C. 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对人类自身不会产生影响
D.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最为有效的措施
31. 生物体的结构总是与其功能相适应。从生物需要呼吸的特征分析,不同的生物获取氧气的方式、呼吸的器官各不相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体壁可以分泌 ______使其体表保持湿润,有利于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2)B用 ______呼吸。当B的口与鳃盖后缘交替张合时,水从口流进,经过 ______时,溶解在水中的氧就渗入该结构的毛细血管里。
(3)气体进出C身体的门户是 ______,该结构位于C的腹部。因此将蝗虫甲的头部浸入水中,同时将蝗虫乙的胸腹部浸入水中,结果 ______。(填“甲先死”、“乙先死”或“同时死”)
(4)D飞行时需要大量氧气,体内有 ______与肺相通,可辅助呼吸。当家鸽在飞行时,每呼吸一次,气体 ______次经过肺,并在其中进行气体交换,特有的呼吸方式叫双重呼吸。这种方式可以供给家鸽充足的 ______。
32. 观察如图五种生物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是引起新冠肺炎的“罪魁祸首”,与B、C、D、E在结构上的区别是没有细胞结构,一般由 ______外壳和内部的 ______组成,根据寄主细胞的不同,它属于 ______病毒。
(2)图中B与C、D、E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B的细胞内没有 ______,因此属于 ______。(填“真核生物”或“原核生物”)。
(3)图C可以使橘子长毛发霉,且会产生一类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物质,该物质称为 ______。
(4)以上属于真菌的是 ______。(填字母)
(5)由于以上生物体内都无 ______,所以它们的营养方式均为异养。
33. 当动物和它所发现的食物之间设有障碍物时,它可能会经过若干次“尝试与错误”才能获取食物。生物小组在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时间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A
5分55秒
4分34秒
2分9秒
4分13秒
B
4分27秒
3分13秒
1分40秒
3分8秒
C
7分51秒
5分34秒
2分25秒
5分2秒
(1)实验前应使小鼠处于 ______(填“饥饿”或“饱食”)状态。
(2)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小白鼠找到食物的时间逐渐 ______。(填“增多”或“减少”)
(3)实验中小鼠在获取食物的过程中都出现了“尝试与错误”,但次数并不一样,说明小鼠的这种行为属于 ______行为。要完成这种行为,需要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和 ______获得。
(4)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这种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 ______复杂环境的变化。
(5)小明同学找来了两只小乌龟做实验结果发现两只小鸟龟无论是错误次数,还是时间都比小白鼠多得多。通过分析该实验表明: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 ______,学会某种行为时“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 ______。
(6)如图表格为:选取大小相同的小白鼠三只(A、B、C),分别放在迷宫实验装置中进行观察,并记录小白鼠找到食物所用时间,发现他们找到找到食物的时间和“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均不相同。这说明:同种动物的学习能力 ______。
34. 学习完发酵技术以后,嘉嘉同学做了如下几个实验探究发酵技术的不同之处,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实验一:①取甲、乙、丙三个洁净的烧瓶,分别加入适量的凉开水;②取适量淘干净的糯米,用蒸锅蒸熟并冷却至室温;③将冷却后的糯米等分成两份,分别加入甲乙两个烧瓶中;④向甲、丙两个烧瓶中分别加入适量的酒曲;⑤将三个烧瓶的瓶口密封,并同时放在适宜的环境中,静置2~3天。
实验二:①牛奶煮沸后冷却;②放到常温环境中1天;③在牛奶中加入少量酸奶;④密封。
(1)实验一中酒曲内含有的微生物主要是 ______,将蒸熟后的糯米冷却至室温的原因是 ______,三个烧瓶中最可能出现甜酒的是 ______。
(2)嘉嘉同学发现酿好的甜酒表面会有一层泡沫,这是发酵过程中产生的 ______气体。用手分别触摸甲、乙、丙三个烧瓶的瓶壁,感觉甲烧瓶温度明显高一些,说明在发酵过程中释放了 ______。
(3)实验二制作酸奶的正确顺序是 ______(用序号回答)。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呼吸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黏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因此,在观察中,要经常用浸湿的棉花轻轻擦拭蚯蚓的体表,是为了保持体表湿润,保证蚯蚓的呼吸。
故选:D。
蚯蚓属于环节动物,没有骨骼,蚯蚓的运动是依靠纵、环肌的交互舒缩及体表的刚毛的配合而完成的;蚯蚓用湿润的体壁呼吸,蚯蚓以土壤中的腐殖质为食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蚯蚓的呼吸。
2.【答案】B
【解析】解:A、蝗虫有外骨骼,能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适于陆地干燥环境生活,正确。
B、青蛙属于变温动物,营水陆两栖生活,错误。
C、鲫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适于水中生活,正确。
D、家鸽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小飞行的阻力,前肢变为翼,翼是飞行器官,适于空中飞翔生活,正确。
故选:B。
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结合动物的形态结构特征进行解答。。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题意,灵活解答。
3.【答案】D
【解析】解:A、蝗虫的身体和附肢都分节,体表有外骨骼,属于节肢动物,正确;
B、蝗虫具有足和翅,扩大了其分布范围,正确;
C、蝗虫的体表的外骨骼,可防止体内水分散失,有利于适应陆地生活。正确;
D、蝗虫生长发育过程中外骨骼不能随着蝗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在蝗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脱掉原来的外骨骼的现象。但是蝗虫发育为成虫后,不再继续蜕皮,错误。
故选:D。
昆虫是节肢动物中最多的一类,节肢动物除昆虫外,还包括甲壳类(如虾、蟹)、多足类(如蜈蚣)蛛形类(蜘蛛)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考查了节肢动物以及蝗虫的主要特征、区别。熟记节肢动物的种类特点,蝗虫只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昆虫。
4.【答案】C
【解析】解:“海天使”身体柔软,外壳退化,体内没有骨骼,用鳃呼吸,属于软体动物。
故选:C。
(1)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并结合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情况等。
(2)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般有贝壳。
掌握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5.【答案】C
【解析】解:章鱼的身体柔软,用鳃呼吸,属于软体动物;海马属于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故选C
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如是否有翅、身体是否分节等,往往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如有无脊椎和生理功能,如体温是否恒定、呼吸等。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各动物类群的特征。
6.【答案】D
【解析】解:青蛙和大鲵的形态显著不同,但它们都属于两栖动物,因为它们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或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
故选:D。
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两栖动物的特点。
7.【答案】B
【解析】解:①爬行类的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而不是皮肤裸露,错误;
②爬行动物终生用肺呼吸,故爬行类的幼体也用肺呼吸,错误;
③爬行动物体内受精,生殖和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的依赖,适于陆生环境,正确;
④爬行动物具有较为发达的肺适于呼吸空气中的氧气,终生完全用肺呼吸,适于陆生环境,正确;
⑤爬行类的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适于干燥的陆生环境,正确;
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是最早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熟知真正适应了陆地生活的动物具有适应陆地生活的呼吸方式和生殖发育特点等。
8.【答案】C
【解析】解:鸟类的主要特征是: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腔,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多数鸟类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体表被羽毛;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长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龙骨突发达;心脏四腔。④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⑥皮肤辅助呼吸的是两栖动物。因此,①体表被覆羽毛、②前肢变为翼、③体内有气囊、⑤体温恒定是莺和燕具有的共同特征。
故选:C。
莺和燕属于鸟类。鸟类的共同特征有: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体内有气囊,能双重呼吸,体温恒定,卵生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鸟类特征。
9.【答案】B
【解析】解:A、是两栖类动物的肺,仅是一对简单的薄壁囊,还要靠皮肤辅助呼吸,正确。
B、鸟类的呼吸方式是双重呼吸,肺能进行气体交换,气囊不能进行气体交换,错误。
C、肺是哺乳动物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泡数量多是其适于气体交换的原因之一,正确。
D、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经过比较可以发现,肺的结构越复杂,气体交换效率越高,更适于陆地生活,正确。
故选:B。
脊椎动物从水生到陆生的演化过程中,呼吸器官类型与结构,呼吸方式及呼吸道的分化均逐渐复杂和高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四种脊椎动物肺的特点以及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10.【答案】C
【解析】解:奶牛、梅花鹿都是草食性动物,没有犬齿,只有臼齿和门齿,猫头鹰属于鸟类,没有牙齿。而图中该动物的牙齿有犬齿,所以应为野狼的牙齿,因为野狼为肉食性动物,犬齿适于撕裂食物。
故选:C。
肉食性哺乳动物的牙齿分化为门齿、犬齿、臼齿。门齿开头像凿子,适于切断食物;臼齿的咀嚼面宽阔,适于磨碎食物;犬齿尖锐锋利是肉食性动物的特点,适于撕裂食物,而草食性动物的牙齿没有犬齿。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肉食性动物的牙齿有犬齿。
11.【答案】B
【解析】解:A、珊瑚虫、海葵、海蜇都具有腔肠动物的特征,都是腔肠动物。A正确;
B、腔肠动物的身体一般呈辐射对称状。B错误;
C、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食物和食物残渣都由口进出。C正确;
D、腔肠动物大都生活在水中。D正确。
故选:B。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腔肠动物的特征。
12.【答案】D
【解析】解:A、哺乳动物的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提高了哺乳动物摄取食物的能力,A正确。
B、哺乳动物胎生、哺乳,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提高了后代成活率,B正确。
C、大多数哺乳动物体表被毛,利于保持体温,生活在陆地上,但有的无毛,如鲸鱼,C正确。
D、有些哺乳动物会传播疾病(如老鼠),但不能将其彻底消灭,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D错误。
故选:D。
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是:体表被毛;牙齿有门、臼、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把胸腔和腹腔分开,提高了心脏和肺的功能;用肺呼吸,适于陆生;体温恒定;大脑发达;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掌握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3.【答案】C
【解析】解:A、结构③是关节腔,其中的滑液能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A正确。
B、骨与骨通过关节等方式相连形成骨骼,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称为骨骼肌,B正确。
C、脱臼就是①关节头从④关节窝里脱落出来,C错误。
D、②关节囊是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D正确。
故选:C。
图中①关节头、②关节囊、③关节腔、④关节窝、⑤关节软骨。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关节的结构和功能并识图。
14.【答案】D
【解析】解:A、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肌腱是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不符合题意。
B、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不符合题意。
C、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不符合题意。
D、人或动物任何一个动作的产生,都不是一块骨骼肌收缩、舒张完成的,而是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完成的,符合题意。
故选:D。
骨骼肌有受神经刺激而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熟记骨、关节、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及其之间关系。
15.【答案】D
【解析】解:AB、图中屈肘时,①肱二头肌收缩,②肱三头肌舒张,AB错误。
C、一块骨骼肌至少附着在两块骨上,靠肌腱附着在不同的骨上,C错误。
D、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由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D正确。
故选:D。
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配合完成各种活动。做屈肘动作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牵引骨绕肘关节而屈肘。图中①肱二头肌,③肱三头肌。
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16.【答案】A
【解析】解:“一只刚失去幼崽的猫,用自己的乳汁喂养了三只刚出生失去妈妈的小狗崽”,这种行为是生来就有的①是先天性行为、④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故选:A。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17.【答案】A
【解析】解: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蜜蜂跳圆形舞是通过动作告诉其它工蜂蜜源的方向位置;鸟的鸣叫是通过声音来交流,蜂王释放分泌物是通过气味来交流,因此都属于群体中的信息交流。而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是为了躲避敌害,属于防御行为,不是群体内的信息交流。
故选:A。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的之间的信息交流。可以从动物的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特点方面来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
18.【答案】D
【解析】解:A、从获得途径上来看,B属于先天性行为,而ACD属于学习行为,A正确。
B、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C和D比较,D动物黑猩猩最高等,它的动物学习能力较强,B正确。
C、营社会行为的动物一般有明确的分工和森严的等级制度,蚂蚁具有社会行为,C正确。
D、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对动物的生存都有重要意义,D错误。
故选:D。
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19.【答案】D
【解析】解: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
题干中某草场为保护牛羊,大量猎杀狼,狼的减少使野兔数量大增,致使牧草被过度啃食,草场退化,牧民的生活受到严重威胁,说明动物在自然界中所起的作用是在维持生态平衡。
故选:D。
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危害植物,如蝗灾等,据此解答。
本考点考查了对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理解认识,难度一般,需熟记掌握,题型多样,有一定的综合性。
20.【答案】A
【解析】解:青霉直立菌丝的顶端长有成串的青绿色的孢子,它是用来繁殖后代的。
故选:A。
青霉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构成的,它们的细胞内都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靠孢子繁殖后代。
掌握青霉的结构即可解答。
21.【答案】D
【解析】解:A、细菌为单细胞生物,真菌有的是单细胞的,如酵母菌,有的是多细胞的,如霉菌,A错误。
B、细菌和真菌通过与动植物寄生而使其患病,B错误。
C、细菌和真菌有的是有害的,如会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但大多数的细菌和真菌都是对人类有益的,如有些食品的制作离不开细菌和真菌,C错误。
D、大多数细菌和真菌体内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异养,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D正确。
故选:D。
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区域,为单细胞生物;真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有的是单细胞的,有的是多细胞的,大都体内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明确细菌和真菌的特点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22.【答案】D
【解析】解:A、在有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呼吸作用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A正确。
B、酵母菌可以通过出芽生殖增加数量,此种方式属于无性繁殖,B正确。
C、酵母菌的最适宜温度是25~30℃,只有保证其适宜的温度等条件,酵母菌才能大量的生长和繁殖,才能充分发酵,C正确。
D、酵母菌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这一点和细菌不同,D错误。
故选:D。
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蒸馒头、做面包、酿制啤酒等要用到酵母菌。
多掌握常见的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的例子,并理解其原理。
23.【答案】B
【解析】解: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属于细菌,制腐乳主要用毛霉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酱要用到曲霉都属于真菌,因此,泡菜用到的乳酸菌在细胞结构上不同于其它三种。
故选:B。
细菌和真菌的细胞基本结构都用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真菌的细胞还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细胞没有成形细胞核。
细菌和真菌在细胞基本结构上的区别:细菌体内没有成形细胞核;真菌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
24.【答案】B
【解析】解:A、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一般情况下,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反之就越弱,但某种生物越多生态系统越不稳定。A错误。
BC、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系统中动物的数量取决于这个生态系统中的植物数量,如在食物链“草→兔→狼”中,如果某种原因造成狼的数量猛减,兔的数量由于天敌减少而增多,兔多草的数量受到严重的破坏,草少了兔就被饿死,兔因饿死数量减少,草的数量就会慢慢增多,草多了,兔因食物充足数量也慢慢增多,但最终草的数量远大于兔的,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并维持一定的比例。因此一种生物的消失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B正确,C错误。
D、物种类越丰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物种类越少,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弱。三北防护林是个树种单一的人工林,因此它比大兴安岭的生态系统容易发生虫害。D错误。
故选:B。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缺一不可。
生态系统的知识是中考的热点,要重点理解和掌握,结合题意答题。
25.【答案】D
【解析】解:A、人的肠道内能够制造维生素的细菌,能够为人体提供维生素,同时,人体为这些细菌提供了生活场所和营养物质,两者之间彼此有利,是共生关系。
B、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在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够固氮的根瘤菌与植物共生,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从而使得植物生长良好,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它们互惠互利,共同生活,是共生关系。
C、地衣中的真菌与藻类是一种共生关系,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可以供给藻类水和无机盐。是共生关系。
D、寄居蟹与它居住的贝壳,它居住的贝壳不是生物,因此不是共生关系。
故选:D。
细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二者都要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这种现象叫共生。
熟练掌握共生的概念,仔细分析选项中的生物之间是否符合共生的概念,即可正确答题。
26.【答案】A
【解析】解:由分析可知,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亲缘关系越近。据分类索引可知:绿豆和菜豆同属,绿豆和紫檀同科,合欢和紫檀同目,合欢和菜豆同目,属、科、目中属最小,因此同属的绿豆和菜豆亲缘关系最近。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植物的分类,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亲缘关系越近。分析解答。
这部分内容是考试的重点,注意理解掌握,不能死记硬背。
27.【答案】D
【解析】解:A、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可以遗传、变异、进化,新冠病毒是由冠状病毒变异而来的,A正确。
B、病毒结构简单,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B正确。
C、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只能寄生在寄主的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C正确。
D、病毒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D错误。
故选:D。
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病毒的结构和生活特点。
28.【答案】C
【解析】解:A、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A错误。
B、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所包含的生物亲缘关系越远,B错误。
C、花、果实、种子是被子植物分类重要依据,因为花、果实和种子等生殖器官比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在植物一生中出现得晚,生存的时间比较短,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小,形态结构也比较稳定,C正确。
D、植物的分类主要依据植物的形态结构;而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如是否有翅、身体是否分节等,往往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如有无脊椎和生理功能,如体温是否恒定、呼吸等,D错误。
故选:C。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亲缘关系越近;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亲缘关系越近。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的分类单位等级的大小关系。
29.【答案】B
【解析】解: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我国动物、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
如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和普通水稻的多次杂交,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表明生物基因的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
故选:B。
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30.【答案】D
【解析】解:A、引入世界各地不同的生物,在我国引入的生物可能没有天敌,会破坏当地生态平衡,造成生物入侵。错误;
B、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而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一切生物资源,错误;
C、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对人类自身会产生严重影响,错误;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正确;
故选:D。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 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理解掌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31.【答案】黏液 鳃 鳃丝 气门 乙先死 气囊 2 氧气
【解析】解:(1)A蚯蚓属于环节动物,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体壁可以分泌黏液,使其体表保持湿润,有利于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2)图A为鱼,属于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水从口流进,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就渗入到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就从毛细血管渗出,排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排出体外。
(3)图示C蝗虫属于节肢动物,用气门进行呼吸,该结构位于C的腹部。在蝗虫的胸腹部的左右两侧有一些小孔是气门,为气体进出蝗虫体内的门户,所以将蝗虫甲的头部浸入水中,同时将蝗虫乙的胸腹部浸入水中,结果乙先死。
(4)D家鸽飞行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与此相适应,家鸽体内具有发达的气囊,该结构与肺相通。气囊的功能是贮存空气,使吸入的空气两次通过肺,保证肺充分地进行气体交换,协助肺完成双重呼吸,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
故答案为:(1)黏液。
(2)鳃;鳃丝。
(3)气门;乙先死。
(4)气囊;2;氧气。
生物体的结构总是与其功能相适应。图中A蚯蚓属于环节动物,B鲫鱼属于鱼类,C蝗虫属于节肢动物,D家鸽属于鸟类,据此解答。
掌握各种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以及生理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32.【答案】蛋白质 遗传物质 动物 成形的细胞核 原核生物 抗生素 CDE 叶绿体
【解析】解:(1)图中A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新冠病毒寄生在人体细胞内,属于动物病毒。
(2)(4)中B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CDE都属于真菌,真菌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3)C青霉菌产生了抑制细菌生长和繁殖的物质,叫抗生素。
(5)由于以上生物体内都无叶绿体,只能靠获取现成的有机物生活,为异养生物,又可分为寄生和腐生两种方式。
故答案为:
(1)蛋白质;遗传物质;动物。
(2)成形的细胞核;原核生物。
(3)抗生素。
(4)CDE。
(5)叶绿体。
图中的A是病毒,B是细菌,C是青霉,D是酵母菌,E是蘑菇。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图B中1是荚膜,2是细胞壁,3是DNA,4是细胞质,5是细胞膜,6是鞭毛;图E中a是孢子,b是菌盖,c是菌褶,d是菌柄,e是菌丝。
此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分析图形,灵活解答。
33.【答案】饥饿 减少 学习 学习 适应 越强 少 存在差异
【解析】解:(1)为了保证实验成功,实验前应使小鼠处于饥饿状态,保证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正常进行。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小白鼠找到食物的时间逐渐减少。
(3)实验中小鼠在获取食物的过程中都出现了“尝试与错误”但次数并不一样,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是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是一种学习行为,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4)小鼠的先天性行为适应稳定的环境,而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这种学习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的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5)小明同学找来了两只小乌龟做实验结果发现两只小鸟龟无论是错误次数,还是时间都比小白鼠多得多。通过分析该实验表明: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会某种行为时“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因为动物的学习能力的强弱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6)如图表格为:选取大小相同的小白鼠三只(A、B、C),分别放在迷宫实验装置中进行观察,并记录小白鼠找到食物所用时间,发现他们找到找到食物的时间和“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均不相同。这说明:同种动物,即使学习条件相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因为这种行为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故答案为:(1)饥饿
(2)减少
(3)学习;学习
(4)适应
(5)越强;少
(6)存在差异
动物行为从行为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本题考查学生对动物的行为分类和获得途径知识点的理解,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4.【答案】酵母菌和霉菌 温度过高会杀死酵母菌,过低会抑制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影响发酵 甲 二氧化碳 热量 ①③④②
【解析】解:(1)酿酒一定要加入酒曲,酒曲中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和霉菌,其中霉菌主要起到糖化的作用。酿酒时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温度过高会杀死酵母菌,过低会抑制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影响发酵.因此加入酒曲前,需将煮熟的糯米冷却。甲中既有糯米,又有酒曲的发酵作用,同时也密封确保无氧,使得酒曲在此条件下发酵产生酒精;乙中无酒曲,米中的淀粉不能被分解产生葡萄糖,葡萄糖不能被进一步分解产生酒精;丙中无糯米,酒曲不能对此分解产生酒精,因此能产生酒的应该是甲。
(2)由于酵母菌进行发酵,是在无氧的环境中,分解葡萄糖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因此米酒表面有气泡出现。手分别触摸甲、乙、丙三个烧瓶的瓶壁,感觉甲烧瓶温度明显高一些,说明在发酵过程中释放了热量。
(3)制作酸奶时要用到乳酸菌,先是将牛奶煮沸,进行高温灭菌,然后冷却。再在冷却后的牛奶中加入少量的含乳酸菌的酸奶,相当于接种。乳酸菌要在无氧的条件下才能发酵产生乳酸,因此容器要密封,以创造无氧的环境。最后放在温暖的环境中培养1天,即可。故正确的顺序是:①③④②。
故答案为:
(1)酵母菌和霉菌;温度过高会杀死酵母菌,过低会抑制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影响发酵;甲
(2)二氧化碳;热量
(3)①③④②
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设置对照实验目的在于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对象的影响.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探究实验一定要设置对照组。
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生物试卷,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