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黔峰学校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71847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黔峰学校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71847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黔峰学校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71847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黔峰学校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1-2022学年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黔峰学校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 下列诗词句或典故描述的主要是物理变化的是( )
A.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B.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 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取用固体药品 B. 称量氢氧化钠
C. 蒸发 D. 添加酒精
- 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
A. 质子数不同 B. 中子数不同
C. 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 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和不同
- 下列反应中,一氧化碳不是还原剂的是( )
A. B.
C. D.
- 镁是一种常见金属,如图表示镁能与四种物质发生反应。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因为镁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镁来制造照明弹和烟花
B. 反应②可表示为,因此镁金属火灾不可用水灭火
C. 反应③可表示为,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 反应④是一个放热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但不适合作为自热火锅的热源
- 如图所示的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的是( )
A. ③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②
- 某学习小组预用三枚洁净无锈的铁钉按照如图设计实验探究铁生锈的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中铁钉锈蚀
B. 乙试管中植物油的作用是隔绝空气,验证有水无氧气的条件下铁不能生锈
C. 丙试管的目的是验证干燥的氧气不能使铁生锈
D. 实验表明若要防止铁生锈,必须让铁既不接触氧气又不接触水蒸气
- 氯化铵、硫酸钠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时,100g硫酸钠饱和溶液中含硫酸钠50g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不断增大
C. 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硫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低
D. 将时硫酸钠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可以采用降温方法
-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通过学习已经知道:
大理石中所含金属元素的名称是 ______;能导电的非金属单质是 ______;
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的气体是 ______. - 已知在相同的条件下,金属的活动性越强,金属和酸反应产生气泡氢气的速度就越快.
、Cu、Fe三种金属在稀盐酸里的反应现象如图所示.
①图中Y所代表的金属是______填“Cu”或“Fe”;
②将一片铝箔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会发现熔化的铝并不滴落,好像有一层膜兜着.由此可知氧化铝的熔点______ 铝的熔点填“>”或<”
用一铝制易拉罐收集满一罐气体,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封上口,振荡,会发现易拉罐先变瘪,过一段时间后又重新鼓起.
①易拉罐变瘪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
②易拉罐为什么又重新鼓起呢?原来铝是一种特殊的金属,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一种气体单质.已知: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如果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高,必然有元素化合价的降低.则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单质是______.
- 2021年5月15日,中国“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它应用的新型镁锂合金材料是由西安四方超轻材料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回答下列问题:
镁锂合金硬度比其纯金属的硬度 ______ 填“大”或“小”。
图1为镁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则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______ 。
图2为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______ 填序号,与镁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______ 填序号。
锂原子在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锂离子,写出锂离子的符号: ______ 。 - 如图是硫化氢燃烧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图回答问题:
物质乙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 ______。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甲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请按题意要求完成填空。
写出带有标号a仪器的名称 ______。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欲使用装置G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 ______填“a”或“b”端通入。
实验室选择装置B或C都能用来制取二氧化碳,相对于装置B,装置C的突出优点是 ______,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 ______,若将收集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产生的现象是 ______。
在通常情况下,氨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在加热条件下,用熟石灰和氯化铵两种固体反应制取氨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和收集装置是 ______。 -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物质在时溶解度为 ______。
点表示 ______。
时把50g A放入50g水中,形成的是 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或“不确定”,溶液的质量 ______。
物质中混有少量B,提纯A方法 ______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如果分别把A、B、C放入100g水中配成时的饱和溶液,再冷却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______。 -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想从含有、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设计流程如图:
操作①的名称为 ______,其中玻璃棒作用是 ______。
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溶液B中所含的溶质是 ______;固体A的成分是 ______填化学式。
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的目的是 ______。 - 思维模型的建构既便于问题的解决,又能促进深度学。某小组同学对解决“气体检验”类问题建构了图1五个环节的思维模型:
【提出问题】检验甲烷燃烧后的气体产物成分是什么?
【推断猜想】猜想1:、;猜想2:、;猜想3:CO、;猜想4:CO、、。
【分析讨论】“猜想1”不成立的原因是 ______;
【查阅资料】白色无水硫酸铜固体遇水会变成蓝色;
能与NaOH发生反应,而CO不能;
相同条件下,NaOH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强。
【设计实验】应用模型设计如图2方案固定装置未画出,将气体产物通过该方案进行实验。
【分析讨论】如图2实验方案中,装置C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 ______环节;
【操作现象】向装置中通入气体产物,观察到A中无水硫酸铜变蓝,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E中澄清石灰水不浑浊。说明气体产物成分中一定有 ______;
通入一段时间气体产物后,点燃酒精灯,D中有红色固体生成,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写出D中玻璃管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关闭止水夹,熄灭酒精灯。
【得出结论】猜想 ______成立;
【分析讨论】装置E的作用是 ______选填字母序号。
A.检验
B.防止污染环境
C.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 足量盐酸与250g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蜡炬成灰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B、爆竹燃放中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C、野火烧不尽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
故选:D。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C
【解析】解: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倾斜,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A、根据向试管中装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方法“一斜、二送、三直立”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答案】A
【解析】解: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各选项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故选:A。
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但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而不是电子数,更不能是中子数和相对原子质量
本题考查学生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此题利用元素的概念进行分析,可帮助学生的解题能力。
4.【答案】A
【解析】解:A、,一氧化碳是生成物,不是还原剂,故选项正确。
B、,一氧化碳夺取了氧化铜的氧,具有还原性,作还原剂,故选项错误。
C、,一氧化碳夺取了氧化铁的氧,具有还原性,作还原剂,故选项错误。
D、,一氧化碳夺取了四氧化三铁的氧,具有还原性,作还原剂,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根据一氧化碳能夺取含氧化合物中的氧,具有还原性,作还原剂,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还原剂的特征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C
【解析】解:A、因为镁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镁来制造照明弹和烟花,该选项正确;
B、反应②可表示为,因此镁金属火灾不可用水灭火,该选项正确;
C、反应③可表示为,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该选项不正确;
D、反应④是一个放热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但不适合作为自热火锅的热源,是因为反应生成的氢气和空气混合加热时可能发生爆炸,该选项正确。
故选:C。
A、因为镁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镁来制造照明弹和烟花;
B、反应②可表示为,因此镁金属火灾不可用水灭火;
C、反应③可表示为,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反应生成的氢气和空气混合加热时可能发生爆炸。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6.【答案】C
【解析】解:要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必须保证其他变量相同,如可燃物相同,都与氧气接触。
A、③中的白磷在热水中,不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不能说明燃烧与温度有关,④中的白磷在热水中与氧气接触,燃烧,不能说明燃烧与温度有关;
故A错误;
B、②中的白磷在冷水中,与氧气接触,不燃烧;③中的白磷在热水中,不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不能说明燃烧与温度有关,故B错误;
C、②中的白磷在冷水中,与氧气接触,不燃烧;④中的白磷在热水中与氧气接触,燃烧,说明燃烧与温度有关,故C正确;
D、①中白磷在冷水中,不与氧气接触,不燃烧,②中的白磷在冷水中,与氧气接触,不燃烧;不能说明燃烧与温度有关,故D错误。
故选:C。
根据各个实验条件分析:①中白磷在冷水中,不与氧气接触,不燃烧;②中的白磷在冷水中,与氧气接触,不燃烧;③中的白磷在热水中,不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④中的白磷在热水中与氧气接触,燃烧。
化学的学习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习中总结归纳可燃性的一些物质,以便保存,使用和运输等。
7.【答案】D
【解析】解:A、甲中铁与水和氧气接触,容易生锈,正确;
B、乙试管中植物油的作用是隔绝空气,铁钉只与水接触,验证有水无氧气的条件下铁不能生锈,正确;
C、丙试管中铁钉只与空气接触,目的是验证干燥的氧气不能使铁生锈,正确;
D、实验表明若要防止铁生锈,破坏其中的一个条件就可以。错误;
故选:D。
根据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接触生锈进行分析。
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接触生锈,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能防锈。
8.【答案】C
【解析】解:A、时硫酸钠溶解度是50g,100g硫酸钠饱和溶液中含硫酸钠质量:,该选项不正确;
B、一定温度范围内,硫酸钠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一定温度范围内,硫酸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该选项不正确;
C、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大于硫酸钠的溶解度,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硫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低,该选项正确;
D、将时硫酸钠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可采用升温方法,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C。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以判断配制的溶液质量;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9.【答案】钙 石墨 一氧化碳
【解析】解: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其中,所含金属元素的名称是钙;
石墨是碳的单质,属于非金属单质,具有导电性;
是一种有毒气体,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故答案是:钙;石墨;一氧化碳.
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含有Ca、C、O三种元素,其中钙属于金属元素;具有导电性的非金属单质是石墨;CO是一种有毒气体,它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此题属于识记题目,掌握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的相关性质就能轻松解题.
10.【答案】氢气
【解析】解:①由于Y的表面没有气泡生成,说明了Y不能与酸反应,故Y为铜;
②由题意可知,铝首先熔化,氧化铝还未熔化.所以,氧化铝的熔点大于铝的熔点;
①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所以,易拉罐变瘪了,反应的方程式是:;
②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一种气体单质,单质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偏铝酸钠中铝的化合价为价,在反应后铝的化合价升高,氧、钠元素的化合价不变,因为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如果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高,必然有元素化合价的降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有氢元素,生成物中也必须含有氢元素,化合价还必须降低,所以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故答案为:①铜;②>;①;②氢气.
①根据Y的表面没有气泡分析Y金属;
②根据受热时熔化的先后比较熔点;
①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分析易拉罐变瘪的原因,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生成的气体单质.
本题的难度不大,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其中方程式的书写、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是重点,应加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1.【答案】大;
;①④;③;
【解析】解:镁锂合金硬度比其纯金属的硬度大;
①由图1镁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可知,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②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所以属于同种元素的是①④,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所以与镁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③,它们最外层电子数都是2;
锂原子在反应中容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锂离子的符号;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及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认知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2.【答案】:1或1:16
【解析】解:物质乙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0。
故答案为:0。
硫化氢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硫,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故答案为:。
甲硫化氢中,硫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是32::1,氢元素和硫元素质量比是2::16。
故答案为:16:1或1:16。
单质中元素化合价是0。
硫化氢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硫。
根据化学式及其相对原子质量可以计算组成元素质量比。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3.【答案】试管 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集满 紫色石蕊溶液逐渐变红 AF
【解析】解: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可知,a为试管;故答案为:试管;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反应需要加热,故发生装置应选A,化学方程式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使用装置G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气体应从b端进入;故答案为:A;;b;
与B装置相比,C装置能够通过控制导管上的开关能够随时控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二氧化碳验满时需要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集满,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因此将收集的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能够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逐渐变红;故答案为: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集满;紫色石蕊溶液逐渐变红;
根据题目信息可知,实验室制取氨气时需要加热,故发生装置应选A,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且氨气极易溶于水,因此收集氨气时只能选择向下排空气法,即收集装置应选择F,故制取并收集氨气的装置为AF;故答案为:AF。
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
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进行解答;
根据实验装置的特点进行分析;
根据制取氨气的原理和氨气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
本题对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的选择进行了考查,另外还考查了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的化学性质,题目难度一般,掌握选择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依据是答题的关键。
14.【答案】
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饱和 ;90g
降温结晶
【解析】解:由溶解度曲线可知A物质在时溶解度为80g;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P点表示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80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80g,则50g水中最多溶解40g,时把50g A放入50g水中,形成的是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是90g;
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提纯方法是降温结晶;
由于A、B降温到,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有关,因为,B的溶解度大于A物质的溶解度,所以降温后B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C物质降温后溶解度变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因为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时C物质的溶解度,所以冷却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该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②判断出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等。
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了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对固体溶解度的理解和掌握。
15.【答案】过滤 引流 、 Cu、Fe 除去固体A中的铁
【解析】解:操作①是将固体A与溶液B分离,操作①的名称为过滤;其中玻璃棒作用是引流;
中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
铁会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不会与硫酸铝反应,所以溶液B中所含的溶质是、;固体A的成分是Cu、Fe;
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Ⅱ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的目的是除去固体A中的铁。
故答案为:过滤;引流;
;
、;Cu、Fe;
除去固体A中的铁。
根据操作①是将固体A与溶液B分离,以及玻璃棒的作用进行分析;
根据I中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进行分析;
根据铁是过量的进行分析;
根据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实验目的、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反应物中不含有硫元素,不能生成二氧化硫 Ⅱ或气体净化 水、二氧化碳 4 AB
【解析】解:【分析讨论】
“猜想1”不成立的原因是反应物中不含有硫元素,不能生成二氧化硫。
故答案为:反应物中不含有硫元素,不能生成二氧化硫。
【分析讨论】
如图2实验方案中,装置C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Ⅱ或气体净化环节。
故答案为:Ⅱ或气体净化。
【操作现象】
向装置中通入气体产物,观察到A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气体中含有水蒸气,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E中澄清石灰水不浑浊,说明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
故答案为:水、二氧化碳。
中玻璃管里,加热时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故答案为:。
【得出结论】
猜想4成立。
故答案为:4。
【分析讨论】
装置E的作用是检验、防止污染环境收集一氧化碳,防止一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故答案为:AB。
【分析讨论】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分析讨论】
如图2实验方案中,装置C引流吸收二氧化碳,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Ⅱ或气体净化环节。
【操作现象】
水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固体五水硫酸铜。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加热时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得出结论】
猜想4成立。
【分析讨论】
装置E的作用是检验、防止污染环境收集一氧化碳,防止一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7.【答案】解: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100 44
250g x
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解析】利用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碳酸钙的质量,列出比例式,就可计算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贵州省兴仁市黔龙、黔峰、金成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贵州省兴仁市黔龙、黔峰、金成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贵州省遵义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贵州省遵义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7D,【答案】A,【答案】D,【答案】B,【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贵州省铜仁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贵州省铜仁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4页。